“甚好。”

话落,这话题又可以停下了。车厢内再一次沉寂,丁氏暗暗叹气,都半年了,父子俩却依旧生疏。

跟在后面的车厢可就热闹多了。

因宋氏和慕紫都不能参加喜宴,慕立成一家又几乎成了外人,这种邀请慕宣不许他们去,也只好推脱有事,没有一同前来。方巧巧带着三个孩子勾绳花,十指拧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图纹,谁输了便要唱歌谣,一路都没停歇。

车夫念了一声“到了”,恰好轮到阿月,便将红绳收进随身不离的小包里,简直已成了她的特色装扮,但别提有多方便了。

下了马车,已有人前去通报,陆常安亲自来迎,惹的前来贺礼的其他人纷纷侧目。撑起大琴国的一文一武见面,到底惹眼。

阿月看看左右,没见到宁如玉,仔细一想,还不到开宴的时候,她哪里会早来呀。慕长善见她四处看去,问道:“该不会是在找滚滚吧?”

兄长把好友叫做滚滚,阿月也习惯了。起先宁如玉还抗议,后来抗议无效,也懒得反驳。阿月点头:“阿玉也说来的呢,不过呀,以她的性子,肯定是踩着点来。”

慕长善见她说的头头是道,目光却还在游离,笑道:“那你还望眼欲穿的模样。”

“我找陆哥哥。”阿月认识的人不多,学堂的姑娘除了宁如玉,聊的好的也没几个。见陆泽的兄妹都在大堂迎客,想着他的怪脾气,扯扯母亲的衣裳,“娘,我能去外头玩吗?”

方巧巧笑道:“让哥哥跟着你,不许乱跑。”

阿月点点头,慕长善就带着妹妹出门了。慕长青站在慕宣一侧,走不得,只能看着弟弟妹妹去玩。

刚到门口,阿月一灰溜冲了出去,慕长善跟的慢了半步,刚出门就被人拦住了。宁如玉扬着下巴道:“你竟然也来了。”

“滚滚,你什么时候化身拦路虎了?”

“我…”宁如玉语塞,末了挤眉弄眼,“你才是老虎。”

慕长善见到宁宏和柳氏,作揖问好。宁谦齐问道:“方才跑在你前头的是阿月?”

这一说,慕长善才发现把妹妹跟丢了,急忙说道:“我去找她,免得跑远了。”

宁如玉要跟上去,被柳氏唤住“不可无礼,先去拜寿”。只能打住,宁谦齐笑道:“放心吧,我知道阿月去哪了,等会带你去。”

阿月一路跑到江边,远远就看见小船。没听见后头有声响,回头看去,哪里还见哥哥的半点影子。以哥哥的脚步肯定追得上自己,这会不见了,怕是途中见到什么好玩的,把她撇下了吧。二哥果真是个爱玩的人,罢了,去小船等他吧。

敲了敲木船,无人应声。阿月唤了几声,还是没人。爬上船往里看去,只有满满的“书床”,不见人影。出来后坐在船上托腮,忘了问陆伯伯陆泽是不是在这了,兴许他正好在家里头一时没出来呢。

撩开帘子瞧着前头的小树林,又不敢乱跑,万一二哥找不到她怎么办。等着等着犯了困,身子一倒,正面印着璀璨阳光睡了过去。

陆泽从林子里回来,准备去江边洗净了手就回家。还在远处就见船板有人,顿了片刻。见了那淡绿罗裙,想着该不会是那不得了姑娘,走上前一看,果真是。光源充足,打照红润面颊上,说不出的俏皮。站了一会,还是没叫醒她。许是睡的热了,抬手抹了好几次额头,陆泽终于轻拍她肩头:“阿月。”

阿月迷糊睁眼,揉了好一会才看清眼前人:“陆哥哥你去哪里了?”

“去林子找东西了。”

好奇心上来,坐起身看他手上的布袋,戳了戳。陆泽手势后挪:“是夜照,气味大着,别沾了气味。”

阿月恍然,瞧瞧他,又看看船:“囊萤映雪?”在雪地里看书,还有聚集萤火虫做灯的典故她可听说过,娘亲还说过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尾巴那里有什么荧光素。

陆泽笑笑:“只是好看罢了,倒没这雅兴。还是初夏,并不多,只找了一两只,到夜里能多找一些。”

阿月起了兴致:“那晚宴过后,我们来捉夜照吧。”

“嗯。”陆泽看她面庞无事,问道,“上回的红斑可还曾再长过?”

“没有,全好了。”

陆泽跳上去,从里头拿了一瓶药给她:“家里大夫配的,对那些无名毒素很是管用,等他配好了,听闻你已痊愈,就一直放在这。”

阿月接过道了谢,这陆哥哥真好,见远处来人,瞧了一会,奋力招手:“二哥。”

慕长善跟丢了她,弯了好长一条路,直到宁谦齐和宁如玉过来,才知道这路。这会见到妹妹安然,还浑然不知又顽皮的模样,又喜又气:“你再敢乱跑我就告诉爹娘,不许你一人去玩。”

“嗯!”阿月答的认真,但因是惯犯,慕长善一点也不相信。

见着宁家兄妹,阿月跳下小船:“阿玉,宁哥哥。”

宁谦齐笑笑,果真在这。再看好友,还是冷如冰块,这样娇俏的阿月怎么会亲近一盘冷面,实在想不通。

小船自然容纳不下五个人,几人在外面说了会话,便一同回去。

午时饮宴,午后搭起戏台看戏听曲。晚上才是真正寿宴,大户人家一般会将寿宴办上三日,陆家从来只办一日,接触过陆家的人,便知是个谨慎不露锋芒的世家。来客陆续入座,连皇太后和圣上也差人送了贺礼来。陆家有个约定成俗的规矩,除了皇帝,其他皇亲一概不结交,因此今日来这里的,并无王爷郡主。

这样一来,权臣慕家的席位便挨着主家,阿月只要转个身,就能碰到陆泽了。在开席前,已戳了他好几回,问了许多话。陆泽一一答着,问题越发古怪,忍不住说道:“你再问,我便不知怎么答了。”

听见他“盗用”自己之前同他说的话,阿月轻捂了嘴:“那我不问了。”

陆泽看她如此,淡笑:“等会用过饭菜再说罢。”

也对,再说就要被长辈瞪眼啦。阿月肃色应声,这才坐正了。因慕宣坐在一旁,看的清楚。跟那陆七公子倒是投缘…

午宴过后,小歇半会,移步后院听曲。孩童都不爱这些,大人也不拘束,让他们去前院玩闹。

宁如玉发号施令颇有威仪,很快就组织了一帮孩童,在这院子里捉迷藏,输了的人得在大人听曲时众目睽睽抓一把瓜子出来。于是他们只能祈求自己别那么倒霉一连输两次。

这样好玩的事阿月当然不会不参加,问了兄长去不去,慕长青宁可看戏去。慕长善还没吱声就被宁如玉拉过来了,再问陆泽,陆泽定不会加入。想到阿月的迷糊性子,趁着众人往前集合抽签,低声说道:“这院子东角,有个假山很是隐秘,你躲在那,绝不会被发现。”

阿月微顿,抬头看他。这眼神看来,陆泽心头竟不安了。阿月摇摇头:“陆哥哥你这样做不对。”

不对?陆泽微皱眉头,他是不愿阿月傻乎乎去搅了大人的兴致,于她无益。

“既然要玩,就得公平,不然会玩的不高兴。”阿月这么一说,忽然觉得自己在他眼里肯定变成笨蛋了,可她不愿如此,“要是逃命的大事,阿月一定听,可跟伙伴玩闹,还是这样的好。”

陆泽看了她好一会,微点了头:“去玩吧,以后再不会这样做。”

阿月晃晃脑袋,一字一字念道:“孺子可教也。”

陆泽面上微扯,被个小姑娘说教真是不能太无奈。

最后宁如玉输的最多,只因每次她都忍耐不住。别人找来的晚了,她探头去看,结果被捉住。别人早来,藏不住了,又被捉。接连去了三次,她都要腿软了,爹爹都要在她身上盯出个洞了。第四次被捉住,十分郁闷。慕长善说道:“我替她去吧。”

众孩童无异议,宁如玉瞧着他进去,出来时手里果真抓了一把瓜子,到了面前就塞她兜里,十分飒爽的对众人说道:“好了。”

宁如玉看着他,等众人散了重新去躲,问道:“你不怕你祖父责骂吗?”印象中慕老将军可凶得很。

慕长善没答这话,痛心疾首道:“你太笨了,再被捉第五回,还有兜装瓜子吗?记得不要再探头瞧了,没耐性是大忌。”

迎头被说教,宁如玉哼声:“偏不听。”

说罢,甩头就走,看的慕长善头顶冒烟——气的。可等到一轮结束,宁如玉却没再被抓到。

晚宴还未开始,众孩童玩闹半日已是饥饿。收获了两大兜瓜子的宁如玉和阿月正吃的开心。就是长辈不许她们咯嘣咯嘣的啃,怕没了姑娘模样,只能用手剥,略有些虐。

婢女陆续端来先行打点的茶点,就等着陆家老太太换了衣裳出来开宴席。

男子聚一起说话,妇人也各自聊着事儿。

程氏因对阿月上心,也留意起了方巧巧。几番话下来,想着果真女儿聪明伶俐,母亲也没差去哪里。本以为是慕韶华贫贱时所娶,应是个大字不识的村妇,但看着,却不像。直到触了手,才肯定,确实是做过粗活的。

方巧巧听见一旁李夫人的丈夫也是在翰林院供职,笑道:“那你夫君定是每夜晚归,忙得很罢。”

李夫人自然不会说丈夫颇有空闲,笑道:“应卯放衙,只有早去的份,从未早归过家,想着确实有些忙。”

方巧巧诧异:“我家夫君子时才归,卯时又去,已接连半月都是如此。起先以为他与同僚饮酒赴宴,可夜里回来也不闻酒气脂粉味,接送的车夫也说不曾去别处。”她细想片刻,释怀笑道,“莫不是因为是新入仕,分外忙活。”

旁边一人说道:“我弟弟也在翰林,初初刚入…倒没忙成那般。”她瞧了瞧方巧巧,“听闻慕大人要编修国史,想必是因那缘故。”

程氏笑道:“巧了,我丈夫当年在翰林,也修过一部,确实是早出晚归,慕少夫人且放心,可不是花天酒地去了。”

众人听她打趣,也都笑笑。方巧巧轻叹:“确实听他提过,却不知竟这样忙。不过这我就放心了,只是我家夫君本就清瘦,熬四个月,怕是要瘦的厉害了。”

程氏一顿,脱口问道:“四个月?编修国史只要四个月?”

方巧巧淡笑:“哪里是‘只要’,是许学士‘只给’了四个月。起先只给两个月,后来我夫君多求了时限,许学士才松口再添两个月。我当时还想,修国史竟要四个月那样长,我夫君的能力果真比不上许学士。他说可以,那定是行的。”

程氏隐约听出这话的用意来,抿嘴不再说话。围坐的妇人仍在说,丝毫没有察觉到话里的意思来。

方巧巧见程氏默然,便知道她清楚自己的意思。只是她明白了无妨,要的就是她知道。陆常安主动交好慕韶华,其中必然有他们的用意。那慕韶华被同僚挤压,他们又怎会坐视不理?以陆家的权势和威信,去圣上那稍微一提,可比其他翰林同僚提的有用多了。

程氏既然是个聪明人,就断断不会瞒着方才的话。过了一会,程氏说道:“时日确实太紧迫了些。”

话落,两人眸光触及,一瞬皆是笑上眉眼。

跟聪明人打交道,省心省力,着实是件开心的事。

第三十四章万物争萌归去来兮

晚宴于阿月来说,也不过是菜肴更丰富一些,长辈你来我往的敬酒,酒量天大。闻着刺鼻酒气,还是默默喝茶好。等大人说可以去玩了,她立刻转身扯陆泽衣裳“陆哥哥,你吃好了吗?”

陆泽偏身看她:“嗯,怎么?”

“我们去捉夜照呀。再晚一点天冷了,估计又全躲回窝里去了。”

宁谦齐闷得慌,过来准备找好友去走走。听见阿月的话,俯身笑道:“我也去。”

阿月点头,方巧巧见女儿又想跑,让慕长善看着她。宁如玉见他们要去玩的模样,也凑了过来。其他孩童见“首领”又有好玩的样子,也凑了过来。

于是陆泽就莫名其妙的被一大帮人拥着去后山树林了。

十二三人手拎一盏灯笼,后头又跟着七八个下人,浩浩荡荡二十余人进了后山。灯火太亮,映照之处亮如白昼,又比白日模糊,难找得很。小半个时辰不寻一只,实在无趣,已陆续有人回去。

宁如玉本就不是个有耐性的人,也不想再找,扯了阿月的手要走。阿月还想继续找,宁谦齐见了,笑道:“你们可以先去小船上,等我捉了拿去给你们瞧。”

这法子倒好,便由陆泽、宁谦齐、慕长善三人接着找,两人去了小船那边。

四月的晚风不热不冷,阿月有些担心找不到萤火。宁如玉钻进船里,一进去就见了一团鬼火,尖叫起来。惹的守在外头的下人忙问“小姐怎么了?”,阿月捂了她的嘴“是陆哥哥白日捉的萤火”。

宁如玉这才松了一气,阻了要上船查探的下人,额头已渗出冷汗来:“可吓了我一跳。”

阿月笑笑拿了帕子给她拭汗:“阿玉的胆子竟这样小。”

“嘘,可不要让我哥知道,不然他会笑话我。”宁如玉戳戳那挂在船篷的小布包,偏头吹灭灯笼,那萤火亮的更甚,幽绿幽绿的,映的旁边悬挂的猪头也特别俏皮,“真好玩。”

阿月抱膝看着,笑道:“我说吧,陆哥哥一点也不难亲近。他今日拿着夜照时,可小心了。”

宁如玉不知是因为阿月的缘故和他接触的多了,还是近几次做的事都好,说道:“确实不教人觉得可畏了。”

“爹爹说,与人相交,不能一面定论。除非呀,你瞧见那人时,正在做大恶之事。”

两人挨在一块嘀嘀咕咕,吹着江风,听着水声,不知不觉睡过去了。等陆泽他们捉了萤火回来,两人已相拥酣睡。

晚宴在戌时结束,陆常安送完最后一位宾客出门,便去沐浴洗漱。程氏指派下人清扫,刚回了屋,还未进去,瞧着门口的丫鬟面生,多瞧几眼,认出是其他院子的,声调颇淡:“三姨娘让你过来的?”

听着声音丫鬟就慌了,埋头说道:“回太太,姨娘身子不适,让奴婢过来禀报老爷。”

程氏瞧也未瞧她一眼:“不舒服就去找大夫,寻老爷做什么。再有,你告诉她,若整日身体不济,瞧着也是伺候不了老爷的,难保带了什么病,如此的话我会考虑让她早点离开陆家。”

丫鬟叫苦不迭,忙应了声离开。

程氏神色沉冷,真是幺蛾子,总在她面前晃悠。仗着年轻貌美,便不将她这当家主母放在眼里了,那三姨娘是哪里来的胆子,惹恼了她,她真会将不安分的卖了。进屋里不久,陆常安洗身回来,见妻子在灯下查看礼簿,笑道:“忙碌一日,你倒是不累。”

程氏抬眉看他一眼,又收回视线:“有几个爱生事的妹妹,平日不都这般过活,哪里会累。”

闻着屋里又飘醋味,陆常安理亏:“她们再如何,你也是正室,像今日宴请外人,前后打点的唯有你,她们连前院都去不得,你倒跟她们一般见识。”

程氏唇角微抿,一会才道:“妾身就是小肚鸡肠,老爷如今才晓得么。”

还愿同他说话,那便是没气上头顶的。陆常安笑道:“快去洗漱早歇,别累着。”

这话听的还舒服些,程氏终于是正眼看他:“去澡房前有一事想同老爷提。那许仲之许学士近日让慕韶华修国史,你猜他许了几日期限?只给了四个月。”

陆常安眉头微皱,细想一番:“难怪今日慕兄问了我当年修国史用了多长时日。”

程氏笑笑:“他问你,他夫人又旁敲侧击同我说。看来,是有意要我们帮他们一把的。”

“这点慕兄倒不曾说,只是问了当时几位曾参与过编修的人费了多少时日。”陆常安越想越是奇怪,沉吟,“那许学士做事素来稳重,许家和慕家又是世交,父辈感情颇好。为何要刁难他。”

程氏对这些可没兴致,她倒是好奇方巧巧,略有种…棋逢敌手的感觉。

慕韶华和方巧巧回到家中,比起往日慕韶华到家的时辰,可早了许多。洗好回到屋里,三个孩子也早回自己的房里睡了。难得夜色尚早,夫妻俩久违的温存了大半个时辰。

动静一停,外头仆妇就进来清理。开始两人又惊又羞,面红耳赤的看着她们整理。次数多了,已然习惯。待她们出去,方巧巧趴在床上,久没动作,又奔走一日,腰有些酸软。

慕韶华见她背手揉腰,握了她的手放在一旁,替了那手,给妻子摁着:“巧巧,我还想再要个儿子。”

“不生了,当初成亲说了生两个就好,可谁想…”谁想这古代避孕条件太差,接连生了三胎,苦的她。听着话里不对,方巧巧翻身看他,“为什么是儿子不是女儿?”

慕韶华见她虎视眈眈的模样,笑笑:“为夫记得,你最不喜什么男尊女卑。”他要儿要女都无妨,都是自己的孩子。只是当初听一个姑娘家这样大胆的同自己说,还是颇觉诧异。总觉,他的妻子跟别的姑娘十分不一样。

方巧巧的目光这才柔和起来:“那你倒是说说,为何要男丁?”

慕韶华淡笑:“阿月那样乖,想到再过几年她就是别人家的了,不舍罢了。”

这话说的方巧巧也感伤了,抱着枕头继续趴着:“是呀,真舍不得她嫁进别人家。而且…以你现今的地位,阿月许的人家定不会差。人一旦富贵呀,三妻四妾就少不了了。”

“阿月会找到个良人的。”

方巧巧叹气,要是她一直在,那倒还可以跟阿月说“阿月,日后你找的夫君,一定要只娶你一人,不会三心二意,更不会纳妾的,男人连自己的下半身都管不好,日后能成器么”,可现在女儿还小,她这做娘的要是这么同她说,被人知道了,还要指责她。况且七岁的阿月听得懂才怪吧。想到这,立刻拉了丈夫睡觉。

只盼今晚,能成功入梦,找到穿越大神,和他理论。

翌日慕韶华起身,用过早膳到了翰林院。许仲之一如既往来的早。

见没有旁人,慕韶华作揖道:“许大人,下官有一事要提。”

许仲之端坐椅上,翻阅手中书籍,未看他:“说。”

慕韶华将袖中纸张拿出,双手奉到桌前:“昨日前去陆家赴宴,听闻陆大人当年以一人之力编修国史,书成,任太子老师,成为最年轻的经筵讲官。下官细细询问当年陆大人编修数额、年月。发现陆大人所修国史份额不及下官一半,但耗时两年又三个月。仔细衡量,下官斗胆向大人放宽时限。”

许仲之这才去看那纸上所写,竟是陆常安和慕韶华编修国史的详细单子。从所用年份到所参阅的典籍,至引用书文通通都标记清楚。一做对比,慕韶华四个月修好国史根本没有可能。这一看已是暗怒,面色淡淡:“本官相信慕大人定能完成。”

慕韶华说道:“陆大人才识名满天下,下官自愧不如,不敢妄想耗时四个月便修好文国四史,还请大人细细斟酌。”

许仲之见软的不行,便冷了声说道:“你若不能担此重任,为何当日应下?你这是在戏耍本官,欺瞒圣上不成?”

慕韶华微微一顿,定声说道:“下官初入翰林,并不知此事所需时日,大人在翰林院待了许久,应担比下官清楚。却不知为何大人只许了四个月期限。想来,大人是过于信任下官,才误许了时限。”

咬他不成,反倒被咬了。许仲之看着他那脸,蓦地想起那总是对自己嗤之以鼻的慕正林,越看越是恼怒,恨不得将桌上端砚砸他脸上:“你办事不周,毫无能力,竟反咬本官!慕韶华,你若不是仗着你爹的身份,哪里敢这般顶撞。你和你那死去的弟弟一样,张扬跋扈,不可饶恕!”

慕韶华虽然对慕正林并无感情,也不曾见过,只是听着便觉刺耳:“逝者已逝,还请大人不要辱骂吾弟。”

许仲之冷笑:“一切无需再说,你四个月内若不能书成,便等着罢。”他吃定慕韶华不会去求他老子,否则也不至于等到现在。他就不信翰林中有谁会为他出头,上回听闻他同僚相聚,和人说了编修之事。他立刻寻了一同饮宴的人,在场的人当即表示不予理会。这才放下心来,慕韶华敢动半分,他就折他后路。

慕韶华没想到许仲之竟这样强硬,之前他想过自己可有得罪过他,可是又记不得。如今从他对慕正林的看法来想,得罪他的那里是自己,分明是他那个未曾谋面的弟弟啊。两人长的十分相像,无怪乎初次相见,许仲之的眼神便有些奇怪,想来,是这个缘故。

那就算他搜集再多的对比给他看,也不可能让他收回成命。这事儿,他是和自己杠上了,只怕是要逼迫自己离开翰林,方能停歇。

莫名背负了弟弟的债,慕韶华不愿多想,只不过这事,真的要上奏圣上?万一许仲之油嘴滑舌,将罪责全推到自己身上如何是好?莫不是要他去告知父亲?年已而立,却还得跟父亲去跟圣上求个面子,他…十分不喜。

只是第二日,许仲之忽然被召入宫,等回来时,灰头土脸。因滥用职权,从正五品降职为正六品侍读。

入翰林者已预示官路一半将扶摇直上,升任到学士反而被降职,教人不可思议。圣旨下来,众人皆是诧异。新任学士接任第一件事,便是延长慕韶华编修国史时限,定为三年。两件事一前一后出现,便很容易猜着什么。

之前知晓慕韶华被欺压却迫于学士威仪而不敢言的同僚,如今才知晓慕韶华果真不是好惹的主,纷纷倒戈,一时许仲之犹如居于孤岛,无人往来。恼的以为是慕韶华上奏的许仲之恨不得将他痛宰。

慕韶华倒觉事情突然被捅出去很是奇怪,再三问了前来宣纸的公公,才知道原来是陆常安在圣上面前提了一提,又不解为何陆家为何会插手。细细一想,难道是寿宴那天问的多了,陆常安察觉了?

无论如何,这事已解决,顿时轻松,打算找个时日去拜访陆家。放衙后想要巴结的同僚拉他去饮酒,盛情难却,便去了。

方巧巧去寻宁氏喝茶,日落黄昏才从侯府出来,准备归家用食。慕老太太厌恶别人不守时,她可不会去拔老虎须。想到丈夫的事,有些担心。坐在马车往外头随意看去,竟在途径的酒楼栏杆处瞧见慕韶华的身影。探头多看几眼,正和别人敬酒,面上倒是开心的。

马车赶的稍快,转眼就离了视线内。方巧巧这回安心了,能笑的那样真切,又是放衙后的时辰同别人饮酒,许是事情解决了吧。只不过,又喝酒又喝酒,实在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