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总算想起了“罪魁祸首”,狠狠的瞪了王怀淑一眼。

王怀淑还在纳闷黑猫为什么不听话了,忽然感觉到一股凌厉的视线,扭头一看,正好对上万氏不善的双眸。

王怀淑心里一阵腻歪:死老太婆,好没良心!

自己重生后,对万氏可以说是恭敬、孝顺到了极点,结果还是没能暖化这死老婆子的心。

偏偏她现在还不能得罪万氏,只得强忍着心底的恨意,起身向万氏告罪,然后又向唐元贞赔礼:“阿嫂,都怪我不好,没能抱好小黑,险些害了猫儿。”

说着说着,王怀淑猛地闪过一个念头,故意委屈的说:“唉,也不知道这小家伙怎么了,平时都很乖,怎么一看到猫儿就、就——”

唐元贞阴沉着一张脸,冷冷的看着王怀淑。

好个王怀淑,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往她家猫儿身上泼脏水。

不等唐元贞训斥,赵氏已经开口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猫儿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又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神童,黑猫是灵猫,见到这般灵气逼人的孩子,自然主动上前亲近。”

“对、对,就是这样。咱们家小三娘可是神童哩!”

阿姜抹了把汗,顺着赵氏的话,把话题重新拉回到“神童”这个话题上。

万氏竟也来了兴致,“猫儿还不到一生日吧?除了这个什么‘救济章’,她还会读什么书?”

唐元贞淡淡的扫了王怀淑一眼,提起女儿,她又笑了,“还会《太公家教》。都是她两个哥哥,平常没事儿就抱着猫儿背书,一天两天的,猫儿听得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

唐元贞虽然想给女儿一个好名声,但也不能太惊世骇俗。

左右她也没有说谎,女儿自落地后,不管是两个儿子也好,还是他们夫妻也罢,没少在猫儿耳边读书呢。

“我说呢,原来还有这么个典故。”

赵氏多伶俐的人哪,哪会不明白唐元贞的心思,便笑着附和道。

万氏根本就不理解王令仪、王令齐读书跟唐宓会读书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可听赵氏说得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她也不懂装懂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唐元贞又逗着猫儿读了两句《太公家教》,这才放下“神童”的话题,不过她相信,经过今天一事,他们家猫儿是神童的消息定然传遍整个京城。

赵氏又说起了一些家务事,万氏故作老成的“指点”一二,气氛倒也和谐。

这时,大病初愈的李氏姗姗来迟。

唐元贞、王怀淑等几个小辈起身见礼。

李氏看了眼唐元贞,眼神十分复杂,尤其是听到唐元贞客客气气的唤她“阿婶”时,李氏险些将手中的帕子撕碎。

阴沉着脸跪坐到万氏另一侧下首的壶门洞单榻上,李氏随口问了句:“阿家和阿嫂说什么呢?这般热闹?”

万氏摆摆手,“没什么要紧事,不过是家中琐事罢了。倒是你,身子好些了?”

李氏赶忙直起身子,“多谢阿家挂怀,媳妇身体已经好多了。”

“好了就好,瞧瞧你,平时看着挺康健的,怎么说病就病?而且一病就是好几个月?”

万氏嫌弃的说道,“年纪轻轻的,还不如我这个老婆子。哼,还是人家霍家的几个媳妇省心,旁人只说霍家婆娘肥硕,却哪里知道,人家这才是有福气哩——”

万氏的嘴绝对开过光,正说着霍家,外头便有人回禀:“老祖宗,霍家二夫人求见!”

李氏、赵氏齐齐皱眉,这个“祸害”怎么来了?!

第029章 好亲事啊好亲事

霍家,与名门霍氏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家和王家一样,都是梁州乡下的农户,祖祖辈辈都是地里讨生活的泥腿子。

比王家更甚的是贫穷。

没办法,王家虽是孤儿寡母,但王家只有两个兄弟,只要努力干活,母子三个还能吃上饭。

霍家不同,光兄弟就七个,更不用说还有几个姐妹,家里的孩子足足有十三四个。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霍家一排的半大小子,可家里却只有十来亩的薄田,就是把霍老汉掰开了、碾碎了,也不够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于是,霍家老二便由父母做主娶了个屠夫的女儿。

说是“娶”,其实和“入赘”差不多,成亲后,霍家老二就搬到了屠夫家,帮着岳父杀猪卖肉。

而且当初议亲的时候说定了,霍家老二若是有了孩子,次子要过继给岳父家。

不是“入赘”,却胜似“入赘”,霍家老二在岳家过得十分憋屈,也纵得他娘子何氏十分嚣张跋扈:在家里说一不二,对霍老二更是非打即骂。

为了生活,霍老二都忍了下来。说实话,岳父一家虽然对他不太好,可到底给了他一碗饱饭,还教了他一手杀猪的手艺。

霍老二也正是靠着手中的两把杀猪刀,在前朝末期的兵乱中,硬是杀出了一个前途。

霍老二一开始并没有追随先帝,而是跟着梁州的一个义军头头混,后来那支义军被先帝收编了,霍老二才开始跟着先帝混。

先帝很喜欢霍老二,没别的,这家伙性子直,上了战场敢打敢拼,最重要的是,霍老二的运气奇好。

与他一起造反的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能熬到新朝建立的没有几个。唯有他,没学过什么正经功夫,上了战场也只是挥着两把大刀乱砍。

可就是这么个“乱砍”,霍老二立下了一次次的战功。

也奇怪了,但凡霍老二领兵作战,就没有一次败绩,最差的也是不胜不负。

先帝笑称他是一员“福将”,亲自给他赐名“顺”。

大梁建立后,先帝大赏功臣,封霍顺为车骑将军,与王鼐一起掌管天下兵马。

霍顺一人得道,整个霍家也跟着鸡犬升天。

霍顺的六个兄弟都在军中谋了差事,姻亲故旧们纷纷跟着霍家进京讨生活。

其中以何家最为风光。

霍顺知恩图报,当然也有可能是惧怕何氏到了骨头里,发迹后,非但没有想有些老兄弟那般“休掉糟糠、迎娶新人”,反而继续对何氏敬爱有加。

对何家更是另眼相看。

何家没有男丁,霍顺就做主给何家过继了一个远房侄子。并亲自给岳父岳母在京中置办了房舍、田产,只把老两口当祖宗一样敬着。

至于何氏,那就更不用说了。

偌大一个将军府,唯何氏马首是瞻。

就连霍顺的祖母、父母,对何氏也是哄着、让着。

何氏原就是个蛮横的性子,被整个霍家如此纵着,愈发骄横、跋扈。

同样是穷人乍富的农妇,万氏也泼辣、不讲理,可顶多是骂骂人、就地打个滚儿什么的,何氏不同,她是真敢要人命。

霍顺虽然没有抛弃黄脸婆,可到底是男人,富贵后犯了所有男人都会犯的毛病。

何氏对付霍顺的偷腥,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死了事。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月霍家后门抬出来的被凌虐致死的奴婢就有好几个,其中还有大着肚子被硬生生打落胎儿致死的…种种惨状,令人不忍直视。

前些日子,霍顺之所以被御史弹劾,何氏杀婢的事起了不小的作用。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视生命如无物的狠辣女人,赵氏和李氏都不喜欢。

偏偏王鼐和霍顺是好兄弟,万氏和霍家祖母十分聊得来,王、霍两家便成了通家之好。

霍何氏这个“祸害”,不管王家妯娌如何厌弃,人家也会时不时的来拜访一二。

“给王家阿婶请安。”何氏身着簇新的大红织金大袖衫,下配一条杏黄色的高腰襦裙。

头上插满金银珠翠,耳朵上挂着明晃晃的金坠子,胳膊上带着沉甸甸的金镯子,十根粗壮的手指上套着六七个嵌宝石的金戒指…人还没有走近,一股浓浓的暴发户气息扑面而来。

唐宓乖巧的坐在唐元贞的身前,听到声音抬起头,险些被那一片的红彤彤、金灿灿闪瞎了双眼。

哎呀娘哎,这、这座移动的珠宝山是怎么回事?

再仔细看看,唐宓才发现,眼前的根本不是什么“山”,而是一个肥硕的妇人。

啧,话说这才叫“胖”吧?!浑身上下一般粗,一走路,身上的肥肉都跟着颤。

走路的时候,更是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不知道的还以为来了一头大象。

跟这位庞然大物一比,她家阿祖还真是苗条!

唐宓两只眼睛滴溜溜的乱转,小脑袋瓜里不知脑补着什么奇怪的画面。

唐元贞不是第一次见何氏,但每一次见到这位伯母,她都忍不住惊叹:人怎么可以胖到这种程度?

王怀淑望向何氏的目光却有些复杂:何氏狠毒、且各种不靠谱,却难得的好命,不但嫁了个好夫君,还生了个好儿子。

谁能想象,何氏这样的赛母猪,居然生出了霍延年那样的玉面大将军?!

王怀淑记得前世霍延年非常风光,跟随圣人亲征高丽,数次立下战功,深受圣人和太子的宠信。

大梁这么多勋爵子弟,不乏一两个上进的,而霍延年却是最出色、仕途最好的。

唔,霍延年今年十六岁,刚刚被霍顺送到禁卫军,尚未崭露头角。若是此时嫁给他,倒也不失一个好选择。

王怀淑的脸“腾”的一下子便红了。

唐元贞不经意的看到了王怀淑的模样,不禁一愣,又仔细观察了她一会儿,不由得暗暗冷笑:她这个便宜小姑子还真是“人小鬼大”,还不到十三岁就开始考虑起人生大事来了!

王怀淑害得自己早产,险些一尸两命,唐元贞查清真相后,不是不想报仇。

但她细细一想,自己和王怀淑无冤无仇,更没有利益牵扯,王怀淑没道理害自己。而且那时王怀淑刚满十二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平日里看她安静本分,实在不像是一个阴狠毒辣的人。

唐元贞左思右想,觉得最有可能的,便是王怀淑背后还有人,她的所作所为都是受人指使。

有了这个猜测,唐元贞便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加大人手暗地里调查。

然而,经过十多个月的详查,唐元贞什么都没有查出来。

直到现在,她才知道“世间确实有无缘无故的恨”,王怀淑也确实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狠毒小姑娘!

既然是这样,她唐元贞就不客气了!

之前唐元贞还在想怎么才能好好的“回敬”王怀淑,现在,王怀淑自己送了上来。

好,很好,你不是想嫁到霍家吗?我成全你!

唐元贞笑得一派温婉贤良。

而赵氏,也发现了王怀淑的小动作。

她眯起了眼睛,杨姨娘撺掇着万氏给王怀媛说了个“好亲事”,她赵氏最重礼仪,怎么也得来个“礼尚往来”。

不错,就霍家了!

第030章 抓周啦

“阿婶,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专门来求您来啦。”

何氏祖辈杀猪,性子直,且因着丈夫的纵容,她愈发“爽利”,心里有什么话绝不会藏着掖着,更不会委婉、迂回。

屁股刚刚挨到单榻,她便开始说起来。

“哦?什么事?”

万氏最喜欢何氏的直脾气,在她看来,这才是最正确的沟通方式。似她两个儿媳妇那般,说什么都扭扭捏捏、藏一半露一半的,那才叫别扭。

“唉,还不是我们家大郎,今年都十六岁了,连个媳妇儿都还没有,真是急死我了。”

何氏擦了把汗。现在还不到五月,天气却渐渐热了。她生的又胖,稍一活动就汗流不止。

“偏偏我家郎君说不急,怎么不急,我十六岁的时候,我家大郎都会跑了…”

何氏一通抱怨,万氏却听得连连点头。也是,在她老人家朴素的想法里,给晚辈早点成亲、生子,再正常不过了。

“阿何想得周到,孩子大了,可不该成亲了?”

万氏附和着说,随即想到了什么,问道:“前几天我听说你家大郎进了禁卫当差?”

一提到出色的儿子,何氏眉飞色舞,满脸的横肉也柔和了不少,“没错,报名的勋贵子弟两三百人,圣人亲自考校,点名让我家大郎入了虎贲呢。”

虎贲是皇帝近身侍卫,能入选,其一要出身好,其二要本事过硬。

霍延年年纪轻轻便入选虎贲,足见其确实出色。

也难怪何氏得意。

万氏也跟着高兴,“哎呀,我早就瞧着你家大郎是个有出息的,果不其然啊。小小年纪就入了圣人的眼,以后的前程肯定差不了。”

王怀淑在一旁默默点头,还真是“差不了”,霍延年可是响当当的大将军哩!

“阿婶真是谬赞了,大郎还小,还需要努力咧。”何氏想起儿子反复叮嘱她的话,难得谦虚了一把。

她捂着嘴笑了一会儿,才道出所求之事,“阿婶也知道,我就是个屠夫女,没认识几个贵人。入京后,家里乱糟糟的需要打理,我根本没时间出去交际,京中待嫁的贵女,我是一个都不知道啊。所以,我就想着求阿婶帮个忙,您老辈分高,认识的贵人也多,好歹帮我们大郎留意一二。”

王怀淑脸色一僵,咋?何氏不是来求娶自己?

万氏被何氏毫不掩饰的吹捧弄得十分开心,笑呵呵的说:“瞧你说的,我一个乡下来的老婆子,哪里认得几个贵人?”这不是谦虚,而是实话实说。

何氏也不是真让万氏帮忙,她看重的是赵氏和唐氏的人脉。

只见她一边跟万氏说话,一边拿眼睛去瞟赵氏、唐元贞,“阿婶又自谦了。旁的不说,单说上次你家小三娘满月,好家伙,来了那么多贵人,啧啧,随便哪一家都能在京城挂上号啊。”

那还只是一个小赔钱货的满月宴,就来了这么多贵人。若是王家敞开了大办宴席,还不定有多少贵人临门呢。

别看何氏狠毒又粗鄙,可人一点儿都不傻,小盘算拨拉得噼里啪啦。

万氏不是瞎子,且何氏的暗示这么明显,她哪里会看不到?

见她不停的拿眼睛去瞧赵氏和唐元贞,万氏想了想,点头:“咱们两家向来交好,大郎又是个上进的好孩子,他的亲事可不能委屈了。”

说着,万氏扭头去看赵氏,“阿赵啊,你常年待在京里,京城有哪些好人家,你比我们清楚。这样,你费点儿心,帮你霍家弟妹参谋参谋。”

何氏一听,赶忙朝赵氏欠身行礼,“阿嫂啊,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赵氏正想着怎么把王怀淑嫁给霍家呢,听了两人的话,不禁笑着说道:“既是这样,那我就勉力一试。只是不知霍家弟妹对人选有何要求?”

何氏不客气的掰手指,“名门贵女最好,若是能求娶世家女,我就是立时死了也心甘。如若不行,宗室贵女也使得。若还不行,官宦家的女儿也凑合。只有一点,必须是嫡出。庶出的,我可不要。”

何氏越说越来劲,提到她最厌恶的庶女更是满脸的鄙夷,“呸,贱人生的小贱种,决不许进我霍家的门,更配不上我家大郎!”

何氏每说一个条件,王怀淑的脸就阴沉一分,说到最后,脸直接黑如锅底。

好个何氏,不过一个杀猪的出身,竟然也敢嫌弃她王怀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