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前前后后总共三辆牛车全都装的满满的,国兴和安康赶着牛车给送到了镇上。正好可以置办些年货再回山上。

第二天,志新兄弟两个还有附近的邻居就把猪给杀了。本来是可以在山上杀完弄回来的,可是老爷子惦念着杀猪的那个热闹劲儿,所以一早就吩咐志新要在镇上杀猪。这下子,院子里支着好几口大锅,有的里面烀着肉,也有的炖了酸菜,满院子都飘着香味。

文宣和文昌从腊月初十就不去学堂了,再加上文星,还有静娴和静和,这下子满院子的笑闹着,又平添了继续喜气和热闹。

“许叔,你好福气啊,你看看四个儿子,各个能干。这些个孙子也都长得够壮实,听说念书也都不错,多好。过日子,过得不就是个人气儿嘛,这人丁兴旺的,看着就觉得喜气。”杀完猪,老爷子就跟邻居们唠嗑,其中一个人说道。

“可不是么,你看看,志祥兄弟如今在外头当官呢,志新大哥家的大儿子已经是秀才了。再过两年,还不得考个举人回来?到时候啊,再娶回来个媳妇,生个大胖小子,哎呦,这家里那才叫热闹呢。”另一个岁数稍微小点的也说。

老爷子听了这些话,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他这个年纪的老人,可不就是喜欢这儿孙满堂的喜庆劲儿么?如今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儿孙也都挺有出息,老爷子就觉得这辈子活的值了。“咱们住家过日子,为的是啥?还不就是个人气儿?到了我这个岁数啊,还真就是没别的盼头,要是能让我抱上重孙子那可就太好了。”

“叔啊,要我说呢,这事你还真就不能着急。你看文翰,现在就是秀才,过两年说不定就是举人、进士了,到那个时候,啥样的女孩不都是可劲的挑么?要是现在就定了亲事,顶多也就是咱们镇上的大户人家罢了,那就太可惜了。”最先说话的那人这么说着。

老爷子摇摇头,“这些事情吧,还得看缘分,文翰若是看好了,就算是个农家的女儿又如何?我们许家也是泥腿子呢。那些个高门大户的,咱还真是高攀不上。老话不是说了么?抬头嫁女,低头娶妇。这嫁女儿,当然是要往高了嫁,娶媳妇嘛,还是娶个差不多的就行。门槛太高了,咱们可伺候不起啊。”老爷子抽了口烟继续说道,“儿孙的事情,我不搀和,只要他们看好了,啥样的我都高兴。”

陈氏正好过来,“行了,肉和菜都好了,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吃饭,热闹热闹。”

于是大家撂下刚才的话题,都去吃杀猪菜去了。

腊月十八,文翰和子轩从县里回来了,当然,鹏程和静雅小两口也一起回来的。他们当然是得先回岳家,过几天才能回许家的。

老爷子留子轩在家吃顿饭再走,子轩虽然惦记着静涵,可是时候也不早了,再耽误下去,就得黑天才能到家。子轩怕家里人惦记着,所以就拒绝了老爷子的好意。老爷子没办法,让红莲叫来静涵,两个人见面说两句话。

静涵一听说是子轩来了,心里也是很高兴,连忙拿出来这阵子给子轩做的一套衣服,然后就往前面走。以前没说开的时候吧,倒也不觉得怎么,如今把亲事说下了,静涵倒是惦记起子轩了。所以在家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给子轩做了衣服,原来给心上人做衣服的感觉,的确是不一样的,难怪会有那么些的女孩,愿意给心上人做针线的。

来到前面,进屋正好看见子轩坐在老爷子的旁边,静涵脸上不受控制的红了,“啥时候回来的啊?”说话的声音也没往日那么大。

子轩看着静涵这含羞带怯的样子,心神一荡。以前的静涵,都是爽快麻利的,没想到如今也知道害羞了。难得一见的风情,直接让子轩看直了眼。好半天才想起来回答,“刚到这不久,刚才爷爷留我在这吃饭的,不过天色不早了,我也得赶紧的回家去。”子轩解释道。

静涵点头,这个可以理解,为人子女的,孝道为重。子轩回来,当然得赶紧的回家去看父母。“没事,有空你就来镇上,反正快要过年了,还不得帮着家里办年货么。”

“哎,就是的,等过几****再来。”

静涵想起来手上还拿着东西呢,赶紧把手里的包袱递给了子轩,“我闲着没事给你做的衣裳,我的针线你知道的,将就着穿吧。”静涵的个性就这样,一时的害羞过去了,就恢复了原来的性子。

子轩心中感叹了一下,虽然静涵害羞的样子很动人,不过,他还是喜欢这样的静涵。这才是他心心念念的静涵呢,若是静涵一直像刚才那样,自己还真就接受不了。

“不是说让你少做针线的么?这冬日里本来就暗,当心你的眼睛。”子轩拿着包袱,心里大是感动,难得静涵有心,给自己做了衣服。

静涵笑了,为子轩的话,心里觉得很熨帖。“我的手艺本来就不怎么样,要是再不练习着,以后,”静涵突然不往下说了。

子轩却是听明白了,原来这小丫头是在为以后打算了呢。一种很满足的感觉,萦绕在心头,娶妻如此,夫复何求?子轩庆幸自己下手比较早,要不然,自己真的就后悔莫及了。

“这衣服,我一定好好爱惜着。”子轩柔声说道。

“也不用,我闲着没事,再给你做就是了。过两天没事,再给你做双鞋吧。我看你和大哥的脚差不多。”

“你若是有空,就慢慢的做,当心手。鞋底子太厚,我担心你太累了。”子轩心中,无限的满足,倒是没忘了叮嘱静涵几句。

“我常年干活呢,手劲儿很大,没事的。”静涵笑了笑。

时间的确不早了,子轩心中万般不想走,可是家里父母还等着呢。于是回身跟老爷子告辞,就往外走。

文翰和静涵送子轩出了大门,子轩朝着静涵摆摆手,“回去吧,外面太冷了,当心着凉。”然后就走了。

直到看不见子轩的影子了,兄妹两个这才回身进院。“小妹,你偏心啊。不给大哥做衣服,却要给子轩又做衣服又做鞋的。不行,我不管,我也要你做的衣服。”文翰开玩笑道。

静涵瞅了文翰一眼,笑得坏坏的,“大哥,你觉得我做的衣服能穿吗?子轩不忍心拒绝我罢了,你真的敢穿我做的衣服?”哼,你要是真的敢要,看我怎么给你做。

文翰一看静涵的表情,就知道这个鬼丫头又在想坏主意了。“算了,算了,我可怕了你。你还是给子轩做吧,我不怕别的,怕你祸害了好好的布匹。”这个静涵,万一到时候弄个什么稀奇古怪的衣裳,自己还真就不敢穿呢。

“哼,算你识相。”静涵一扭头,笑着跑了。

文翰无奈的回到了老爷子那里,跟老爷子唠嗑去了。他出去也挺长时间,回家总得跟老爷子说说在外面的情形吧?省的老爷子担心。

“爷爷,我在县学里挺好的。鹏程也回去念书了,我们三个经常在一块儿。静雅有的时候会做了好吃的,让我们都过去吃饭。县学里的先生,对我们都很好。”文翰坐在老爷子的身边,说着一些琐事。

“文翰啊,你今年也十九了,眼瞅着二十,你有没有看中的女孩子啊?要是有,咱们就赶紧的定下来。你看看静雅和静涵,都比你小呢,这都有了着落了。”老爷子心里也是有些着急的,忍不住问大孙子。

“爷爷,我的一位夫子,他家有个女儿,那日夫子叫我们三个去他家来着。”文翰的表情,有点不自在。

“你是看好了人家的女儿了?不对啊?你咋能看到的?”老爷子有点好奇,一般的人家,是不会让女儿见到外男的啊。

“开始并没有见到,夫子问我和子轩定没定亲呢,子轩就说他已经定了亲事。后来夫子就跟我提了一下,说是家里有个女儿,今年十七了。等到我们要走的时候,那女孩倒是出来送客了。”文翰把当时的情形说了。

第144章静雅怀孕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老爷子这么一听就明白了,想来是文翰的那位夫子看好了文翰和子轩两个,后来知道子轩有了心上人,就把主意打到文翰的头上了。“那女子长得如何?你觉得还行?”

文翰点点头,“嗯,长得自然是比不上静雅静涵几个,但是很文静秀气,看样子是个知书达理的闺秀。听夫子说,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还写得一手的好字。”文翰的语气中,露出对这个女子的赞赏来。

老爷子听了点点头,“这样吧,等着过完了年,让你娘跟着你们去县里,好好的打听一下。若是这女子不错,人家也有这个意思,咱就把亲事定下来。你是许家的长孙,应该早点把婚事定下来的。”老爷子不由得感叹孙子都长大了,过了两年自己真的就能抱重孙子了呢,老爷子心里幻想着。

文翰脸上一红,点点头。“就听爷爷的,年后再说。”

祖孙俩又说了会儿话,正好晚饭就好了,大家一起吃了晚饭。

晚上,老爷子和陈氏老两口趴在被窝里,难免唠起来文翰的亲事。“看来文翰对这个夫子家的女儿挺有心的。这样,年后你和老大媳妇正好跟着静雅她们一起回去,咱家的酒楼也要张罗着开业啥的。到时候找个机会,打听一下这家人家,要是觉得不错,就找人去提亲吧。文翰这孩子大小就稳重,他能看好的,估计差不了。”老爷子嘱咐道。

“成,这事你放心吧。哎呀,这小辈儿的一个个都大了,孙子要娶媳妇,孙女要嫁人。我这心里啊,还真就是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这几个孩子都是在跟前儿长大的,我就盼着啊,他们都能有个好点的亲事就成了。”老太太最是疼孩子,如今这也是她最大的心愿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都老了,能帮着的,就帮着点儿,帮不上的,别给孩子们添乱就好。咱可别像有的人家似的,偏着这个,向着那个,弄的儿孙之间不和睦,何苦来的呢?一碗水端平是难,只要有心,也不是做不到。”老爷子把烟熄了,“行了,咱们也赶紧睡觉吧。我怎么觉得这晚上就是睡不实成呢?白天还总打盹儿。”

“咱都老了,老了可不就这样么?睡吧,心里别想太多的事还能强点儿。”老太太起身把油灯吹灭,屋子里顿时一片黑暗。

“能不想吗?这儿子孙子的,哪个我心里能不想着啊?”黑暗里,老爷子叹道。

腊月二十二这日,静雅和鹏程回来许家。静雅一身少妇的装扮,倒是显得更加的妩媚动人。鹏程更是意气风发,看上去就特别的精神。两个人还带着丫头和小厮,另外岳家的管家也跟着。他们带了不少的东西回来,说是孝顺爷爷奶奶的。

老太太一看,难免又要叨咕两句,“你们这刚成亲就分出去了,用钱的地方多的是,何苦拿这么些东西回来啊?只要你们有心就行了,奶奶看见你们,比啥都高兴呢。”

“奶奶,也没有啥值钱的东西,就是静雅闲着做了两套衣服,是给您和爷爷的。另外就是些吃食,县里的点心铺子,比咱们镇上的好多了,留着您二老尝尝。”鹏程赶紧说道。

“奶奶,这是大姐和姐夫孝敬您二老的,理所应当。等着以后,我们都会好好的孝敬爷爷奶奶的。”静涵也坐在一旁,笑嘻嘻的说着。

文成和志明也都在屋子里头,大家都坐在那说笑着。忽然文成在志明的耳边低声的说了两句话,志明抬头仔细看了看静雅。“静雅,你过来,我给你把一下脉。”

大家都有些愣神儿,静雅也有些莫名其妙。她本来就坐在炕上,这下往炕沿边挪了一下,志明正好挨着炕沿坐的。静雅伸出手来,让志明给把脉。

半晌,志明面带喜色的说着,“娘,恭喜你了,你快要抱重外孙了。”

一句话,整个屋子就全都静了下来,大家愣愣的看着静雅和志明。然后也不知道是谁先反应过来的,“太好了。”

这下子,大家也都跟着反应过来了,老太太激动的看着静雅,“静雅,你有了?你这孩子,咋也不说啊?你看看,大老远的从县城里回来,也没能好好的歇着。来来,让奶奶看看。”

静雅和鹏程也都愣了,鹏程半天还没反应过来,还是文翰推了他一把,“傻样,你都要当爹了,咋还这么傻愣愣的啊?”

鹏程这才明白过来,眼睛直盯着静雅的肚子看,把静雅看得不好意思了。“你瞅啥呢?”

鹏程挠挠头,问志明,“三叔,你说的是真的么?”

志明笑着点点头,“日子有些短,脉象上的确不太明显,不过确实是喜脉无疑。你们两个都还年轻,忽略了也是正常的。”志明的医术的确是不错的,比起来庆年犹有过之,所以志明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准了。

这下子,鹏程就剩下傻笑了,看着静雅,笑的憨憨的。“我要当爹了呢,呵呵呵。”整个人看上去,特别的有意思。

静涵心里也是为大姐高兴,静雅成亲的日子,正好是她癸水刚过没几天的时候。当时静涵还想来着,以前看那些电视什么的,都是成亲就怀了孕,然后一大家子高兴的不行。这种新婚就怀孕的,叫坐床喜,这种是非常不好的。一般坐床喜的孩子,都不是很健康。因为夫妻双方为了成亲,都会很操劳,然后身体状态不好,就孕育不出健康的孩子。

现在算算日子,静雅应该是这个月才怀上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她自己都没察觉到。这样最好,避开了坐床喜,而且才成亲两个半月就怀了身孕,就证明静雅的身子非常健康,能够给岳家开枝散叶。以后静雅在岳家,恐怕是得让人捧在手心里了。

当然这些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有些东西,并不是她这个小女孩该说出来的,静涵可不会啥都往外说。“大姐,我得赶紧的给小外甥准备衣服了呢,呵呵,我要当小姨了。”静涵还是很开心的,她可是升级当小姨了,哎呀,一下子就涨了一辈儿啊。

屋里的人,都给鹏程贺喜,志新和薛氏两口子更是乐得合不上嘴了。老太太赶紧吩咐,今天中午的菜里面,不许有鸭子、大鹅、兔子等等孕妇不能吃的东西。“那个,中午多炖条鱼,再弄个琥珀桃仁来,这个静雅吃了好。”

琥珀桃仁,这个当然不是桃子的仁儿,而是核桃仁。把核桃仁过了油,然后再裹上一层糖,吃起来又香又甜,非常好吃,而且多吃核桃对孩子的发育比较好。并不是现代人才知道孕期营养,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这怀孕了应该吃些坚果类的东西。

薛氏和朱氏两个兴高采烈的去做菜去了。家里虽然有红莲她们,可是这妯娌俩也不是那闲着不干活的人,她们都不愿意闲着。一时间,厨房里头可就是热闹了起来,这样那样的,弄了好多的菜。

中午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然后陈氏就赶紧的让静雅和鹏程回家了。明天是小年,不好让他们在许家住下的。再说了,静雅有身孕,这可是大喜事呢,得让人家岳家也高兴高兴不是?

“等过了正月初三,你们再回来。到时候多住几天,咱们好好地在一块热闹几天,年前就别回来了。一来天气太冷,二来你这才上身,最是不稳当的时候,咱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孩子,啥都得让道。”老太太扯着静雅的手说道。“回去以后也要当心,正好要过年了,一些事情别动手,当心冲撞了哪路神仙就不好了。好好的养着身子,到时候给鹏程生个大胖小子出来。这鹏程是独苗,人家也是盼着呢。”老太太不放心的嘱咐着。

“奶奶,你放心吧,回家以后,我啥都不让静雅干,她只要好好的养着就行了。”鹏程不等静雅回答,就抢着说道。

“也不是啥都不干,适当的走动走动是好的。静雅在家的时候也跟着干活的,身子很壮实,没啥事。就是这过年了嘛,规矩多,她一个孕妇,就尽量的不要乱动。等过了三个月,还要多出去走走的。”老太太一看鹏程那个紧张劲儿,心里更是高兴,这是孙女婿心疼孙女呢。

薛氏把静雅叫到一边二,低声的跟静雅说了些什么,惹的静雅脸上红了一大片,低声的答应道,“娘,我知道了,我和鹏程会注意的。”

“娘这是为你好,这可是岳家的第一个孩子,千万不能有闪失。你们小两口又是新婚燕尔的,可千万要当心。”想来薛氏是嘱咐静雅一些闺房里的事情了。

大家送到了大门外,鹏程扶着静雅上了马车,然后两个丫头也跟着上去。鹏程嘱咐了要看好少夫人,这才翻身上马,一行人回岳家了。

看着马车越走越远,大家这才转身回屋,老太太高兴劲儿还没过去,非得拉着两个儿媳妇唠嗑不可。静涵姐妹则是回到了后院休息去了。

第145章铭宇送年礼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过了腊月二十三,这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每一天都有事情要忙的。

二十六这天,家里开始烀肉了,今年可是杀了两头猪呢,这肉可劲造。于是乎了满满的一大锅肉,满院子都飘着肉的香味。朱氏看着锅,时刻注意着里面的汤汁,还要往里面加些调料。

陈氏和薛氏两个则是发了面,要蒸馒头。都说是二十八把面发,要真是到二十八再蒸馒头,那可就晚了。从二十六开始,就要蒸馒头了,每天蒸个三四锅,等到二十八,则是要蒸过年上供的枣馒头。

静涵她们也少不得跟着忙前忙后的,大家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今年家里挣的钱多,而且又是静雅小两口成了亲头一回回来。老太太说了,要好好过个富裕年。许家的这两个老人,和别人家的不太一样,不是那种守财奴,有钱也舍不得花。老爷子就说过,挣钱是干啥的,不就是为了好吃好喝的享福么?要是挣了钱还不让吃点好的,那谁还愿意干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