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帖子也送给我了,岂有不去之理呢?”

“那好,咱们同去。”

袁府收到了萧府的请柬,全家都不诧异,他们在楣州与萧度相处了将近三年的时光,一起脚踏实地的做事,因为京城来客少,是以相处得比别人更亲厚。即便是司空府的喜事,官位悬殊,袁府还是够格成为座上宾。

萧度回京之后,袁府是排在第一批要拜访的亲友里的。萧度的傧相多得是,这就不用袁樵了,但一定要袁樵腾出空来好好吃喜酒。与他将近一年没见,彼此看来又都有了一些变化。

萧度拜了两位夫人,再对袁樵与梁玉说:“恭喜。”

袁樵与梁玉都说谢,又问他准备得如何。萧度笑道:“哪里用我准备些什么呢?我把自己准备好了就行了。”

梁玉不客气地问道:“那你准备好了吗?”

萧度长长地叹息一声:“好了,都好了。”

刘夫人道:“说这些做什么呢?萧郎,回来以后还走吗?”

萧度道:“父母年事已高,我这些年尽给他们添麻烦啦,很想承欢膝下。然而要如何安排,还要看朝廷如何处置我。”

刘夫人笑笑,心道,那就是留在京里了。梁玉接着话就说:“那敢情好,以后又多了一个不两个,说话的人。”

萧度道:“求求你说话别那么犀利就好了。”

梁玉双手捂脸,对着杨夫人的方向问:“阿家,我很凶么?”

杨夫人笑道:“我没看到呀。”

萧度笑笑,心道,不知道李氏女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是她这个样子,倒是能与阿娘处得好,如果不是,大约也是像嫂嫂们那样了?都好,都好。想了一想,还是与梁玉约了,婚礼忙完之后,将携新妇与袁樵、梁玉同游。

梁玉看看袁樵,两人答应了。

过不几日,便是萧度的好日子。袁樵与梁玉规规矩矩往萧府去,在安排的座位上坐下。梁玉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她的位次比上一回萧宏的订婚礼上要往前了一些。

【真是奇怪,近来我也没做什么呀。家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没有人升官,也没有什么变故,怎么就往上了呢?要说变化,就是我嫁了。可是……要是叔祖的夫人,那位子肯定是高的,我不过是万年县令的娘子,真是奇怪。】

梁玉有点吃不透这是个什么情况,上一回她的座席区是萧礼的长女参与招待。这一回却是萧礼的妻子陆夫人招待的座席区,陆夫人温婉而庄重,比女儿又更周到一些。梁玉就觉得更奇怪了:【不能够呀!真不对劲儿,都说嫁人是投第二回胎,我这胎投得算不错,可也不值得这样。】

换一个人,兴许就觉得嫁进了袁家这样的名门望族,就值得有这个位次了。可是梁玉知道,袁樵这一枝在袁家都称不上最顶尖的,扔到萧府里来,那也不对。这是司空府哎!

【太子妃也娶了,前儿还听说好像有喜了,总不能是大长公主要换太子妃,想拉人帮忙吧?肯定不能够!】

梁玉按下疑惑,也微笑与陆夫人周旋。陆夫人拦下经过的弟媳、萧绩的夫人,对她说:“这便是袁家大郎的母亲,他与四郎最相善的。”

萧绩夫人喜道:“原来是袁家娘子,府上大郎真是好孩子,府上真是教子有方。”

梁玉道:“阿先太文静了,四郎挥洒自如,才叫人羡慕呢。”

互相吹捧了一阵儿,都觉得对方说话很贴切。梁玉还是没有能够猜到,这两位夫人这是个什么意思。【难道是想叫小辈儿好好相处?倒也不是不可能,司空是个人精,怕不是在为儿孙铺路?】

萧司空神隐,萧家不能神隐,隐得久了,大家把你忘了,哭都来不及。是以萧司空朝上久不开口,萧礼等就得一代一代的蓄力。否则待要推萧礼上前的时候,发现老帮手都跑了、新帮手没聚起来、自己成了光杆儿,岂不要闹笑话?

【看来是这样了,萧家人明白,与他们结交并不是坏事。】梁玉有了个判断,也与两位夫人联络感情。又想:【咱家也不能只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我虽也有些朋友,见识还是少了些,也须为彦长、阿先铺路才是。】

打起精神,与左右座的娘子笑谈。

知道萧度旧事的人本就不多,也不会有人在他大喜的日子里谈这些。刘湘湘都是一脸的笑意,指指点点地说:“一对璧人。”萧度的妻子李氏系出名门,算是严中和的二姐的小姑子。严中和二姐小严氏嫁的李淑妃的娘家,丈夫的堂妹就是萧度现在娶的这位。

转了一个圈儿,大家还得是亲戚。

另一位亲戚就是丰邑公主,她与安邑公主姐妹俩与晋国大长公主寒暄完了,又跑了来找狐朋狗友叙旧。梁玉笑问:“如何?”丰邑公主翻了个白眼:“还不错。”至少这个驸马还算老实,彼此的面子都顾及到了。黄赞夫妇都不傻,对公主恭敬,也不跟皇帝告丰邑公主的状。

只是一个过惯了恣意生活的公主,知道自己是得收敛一点,也确实克制了放纵的-欲-望,未免憋屈些。是以梁玉问她“如何”,是看出来她过得不大“如何”。丰邑公主也知道梁玉的意思,小声加了一句:“还能怎样?”现在不是闹腾的时候,亲爹还在呢,丰邑公主是怕亲爹收拾她的。

摆一摆手,丰邑公主问道:“你听说了吗?”

“什么?”

“太子妃。”

太子妃陆氏有身孕了,丰邑公主不相信梁玉不知道。梁玉笑道:“听说啦,不过这才几个月?还是小心些,先别说破的好。”

因与丰邑公主说起太子妃的事情,梁玉心头就一直记挂着,琢磨着过两天去东宫看一看太子妃。太子妃有孕,表明太子和太子妃夫妻生活和谐。不过梁玉有点担心东宫的家庭是不是和睦,朱良娣肚子里那一个快要瓜熟蒂落了,如果生个儿子,太子妃这压力必然是有的。太子妃这一个,也不一定就是儿子了。可生男生女,只能听天由命,一旦老天爷想跟人开玩笑,真是怎么努力都没用。

明知自己是瞎操心,对桓嶷,梁玉就是放不开来。

再有一件就是,桓琚的后宫也不大太平,即便有个李淑妃管着,她管得了后宫管不了桓琚。桓琚爱个热闹,爱个美人儿,他儿子也有了,太子也有了,积威二十余年,朝政还把得紧紧的,差不多在生活上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李淑妃所能做的,只是让后宫正常的运转。

和谐,不要想的。皇帝在上头洒饵,下面的鱼不得上来抢吗?

梁玉就怕这股风气给桓嶷添麻烦。风气一旦坏了,想扭转是很难的。都在宫里住着,人情关系你连着我、我连着你,为着别人后院打架,连累自己家也不和睦,就太让人憋闷了。

梁玉准备好一套词儿,未及向宫中通报,自己却收到了娘家的传信。梁府接她回娘家,说南氏想她了。

婆家娘家都在京城,很方便,跟两位夫人说一声,上车就走了。到了梁府门上,一切太平,看来不像是南氏生病又或者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王管家躬身陪着她往里走,一面说:“老夫人在佛堂里等您。”

“佛堂?”

“是,”王管家不似梁玉还在娘家里那样什么事都对她讲了,嘴变得严了一些,低声道,“您去了就知道了。”

梁玉心下狐疑,步伐不变,到了佛堂听到诵经之声,待南氏念完了一段才出声道:“阿娘。”

南氏拎着数珠,扶着侍女起身,先打量女儿,见她气色极好,才说:“过来坐。家里都还好吗?”

“都好。”

“咱们家也有喜事啦。”

“咦?”

“你爹跟我,心里都不踏实,你哥哥嫂子也犹豫……”

“是阿芬还是谁要说亲了吗?”

南氏笑笑:“你还是这么会猜,是阿芬。玉啊,咱们都怕了。”

经南氏解说,梁玉才知道就在她四处吃喜酒的时候,梁府迎来了又一个媒人,这一回是给她大侄女梁芬提亲的。男家说起来也能吓人一跳,是一个宗室家的儿子,二十多了还没娶亲。媒人说得好,以前用觉得不合适才拖到了现在。道是梁芬主持着无尘观,这家的老夫人去上香的时候看到梁芬,一眼就觉得有缘,打听了之后知道是梁家的小娘子。知道梁家“家风淳朴”、“人丁兴旺”,且嫁出去的梁玉也持家有道,想来家教不错,适宜娶来做妻。

梁大郎夫妇两个为梁芬的婚事愁得睡不着觉,梁芬眼看着就长在无尘观里了,一说她,她就说:“姑姑不也是住在这里的吗?有什么不好?”

当然不好啦!梁玉做女道士的时候几岁?梁芬现在几岁?

愁哟。

有人提亲,夫妇二人喜出望外,差点就要答应了。幸亏记得前面两次说亲所托非人,又想女家要矜持,才说要回禀父母。回来与梁满仓夫妇一讲,两人也有些怵,宗室也不安全啊!

梁满仓忽然道:“袁姑爷不是万年县令吗?京城的事儿一定比咱们熟,央他打听打听吧。”本来还有一个宋奇,却又不是自家人。且梁满仓越来也越知道,像宋奇这样的人,是不好有事就找,使得这么频繁的。

梁府就送信给梁玉,跟梁玉一说,梁玉再跟袁樵一讲,这事儿不就办下来了吗?

梁玉问道:“家里就没自己打听打听?”她才不信呢!她爹她娘,都是什么人呐?就算她大哥,看着闷点儿,肚子里也是有主意的。怎么可能是有事儿自己不先琢磨就要找出嫁了的闺女的?

南氏踌躇了一下,道:“说好说坏的都有,却又都不肯多说。我们拿不定主意呀。”

梁玉道:“那行,我想办法打听。家里先拖着吧。”

南氏道:“唉,阿芬命也太苦了。”

梁玉道:“可不敢说这个话,哎,阿芬知道这件事吗?”

“咱们先打听了,要是合适再跟她说,不合适何苦再招她怄气呢?先别对她讲。”

“行。您先告诉我是哪家派来的媒人。”

“哦哦,说是元溪县男。”

【啥玩儿啊!没听过啊!】梁玉道:“我明白了,我回去就打听。”

这事不对,梁家进京多少年了?才发现梁家老实,还是才觉得她梁玉能作妖?儿子养到二十多岁才想起来说亲,说梁家一个……也差不离二十岁的姑娘?听起来门当户对,样样相称,其实并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这年头,宗室不求娶世家女,就是个奇怪的举动。必有缘故。必有所图!图的肯定不是梁芬会持家。

如果是好的原因,那也没什么,就怕藏奸。梁芬已经经历过两次波折了,家人多么谨慎都是应该的。

“走!去无尘观!”梁玉吩咐一声,把不跟梁芬讲的承诺给吃了。

轻车熟路到了无尘观,抄小路进去,在一道小门那里被堵住了。通往后宅的门边,侍女拦住了主仆二人,显然已经僵持一段时间了,口气渐渐不耐:“女眷住的地方,郎君不能进去!”

主人模样的男子二十来岁,周正体面。沉声道:“我确有要是要见你家小娘子!你耽误不起!”

“说了不行!你不要脸,我们还要呢!”

“你告诉她,元溪县男家来人!我有要事对她讲,你快些禀报不要叫嚷,免得误人误己!”

侍女有些不耐烦了,【元溪县男?那是个什么鬼?没听说过!】掀掀眼皮,喝骂的话才要出口又咽了回去:“三娘!奴婢这就禀报大娘!”

男子诧异地转过头,一见梁玉,吃了一惊:【这又是谁?】匆匆地说:“打扰了。告辞。”

“哎,别走呀,你有什么事?跟我说也是一样的。”

“不不。不是!不必!没有!”

门内脚步声起,梁玉丢开这个男子,提起裙子飞跑了进去,抢在梁芬开口之前,抱住梁芬的胳膊,甜甜蜜蜜叫了一声:“姐姐”

梁芬眼一花就多了一个“妹妹”,深深打了一个哆嗦,听梁玉用玩笑的口气说:“你们有好事瞒着我,哦?”

【姑姑,你又要坑谁了?!】

第138章 误人误己

姑姪俩一起长大, 彼此间有着深刻的了解。梁芬就知道, 梁玉一定要作妖, 而这个找上门来的什么“元溪县男”肯定有让梁玉瞧不顺眼的地方, 不然不能这么整他。此时梁芬还不知道对方父母已经派媒人向自家提亲的事情,是以根本就不明白什么叫“误人误己”。

【我好好的吃斋念经,招谁惹谁了我?我能误了谁?】梁芬比梁玉认真得多,梁玉就《道德经》背得熟, 仪轨之类都是随手翻翻, 大致知道就算完。梁芬是早晚都做功课,比梁玉这个当年有度牒的还要守规矩。实在是想不出来会有什么天降奇事该找到她头上的。

【有姑姑在,应该应付得了。】梁芬断了悄悄派人回家搬救兵的念头, 反手抱住梁玉的胳膊,就看她演戏。

梁玉也很了解梁芬的品性, 挤眉弄眼打趣着梁芬,仿佛是个不大懂事的妹子取笑姐姐私会情郎,心里是根本不认为梁芬有私下跟“元溪县男家的”桓敖,有什么瓜葛。故意这么说, 是要诈一诈这个上门来找事儿的人。

南氏告诉她的, 元溪县男的长子就是要说给梁芬的这个桓敖, 年纪也对得上,时候也对得上。看脸色儿, 丁点儿不像是私下里瞅媳妇儿的。梁玉自己跟袁樵有过私会, 闻着味儿就嗅出桓敖根本没有什么柔情蜜意、暧昧渴望。听话音都是来找事儿的, 什么叫“误人误己”?【怕不是根本不乐意, 却又拗不过爹娘,才想出这么个歪点子的吧?】

梁玉一旦想明白“不是喜欢阿芬”和“来找事儿的”,对桓敖的感观就差到了极点!桓敖这人,做事比萧度还要差得多。萧度拗不过爹娘,好歹没找上刘洛洛说什么“误人误己”。

【不,还是再等等,听听他要说什么,万一不是我猜的这样,岂不冤枉了他?】

梁玉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装得天真无邪:“那是什么事呀?你又是什么人呀?”桓敖悄悄地过来找梁芬,那就是有事不想让长辈知道。如果梁玉亮明了身份,搞不好桓敖会有另一套说辞来搪塞,他就不说心里话了。得装!一个无知的小妹妹或者是女伴,通常是男女谈话时可以容忍的。

桓敖将这“姐妹俩”看在眼里,心道:【这姐姐木讷,妹妹又不大晓事,真是万事不操心的小娘子。无忧无虑的,命可真好。她们怕是还不知道提亲的事情,我的计较或许能成。】

“在下桓敖,”桓敖正一正衣冠,“家父元溪县男,前日央媒往府上提亲。”

“啊?!”梁芬真惊讶与梁玉装无辜的声音同时发了出来。

桓敖道:“实不相瞒,此事是家父家母做主,在下并无此意。并非小娘子有什么不好,是我心里已经有人。”

姑姪俩都是乡野里长大的,养得粗糙,一面是缺乏一些女性的细腻柔性,另一面却又因为看护不大周全,也听过不少狗血私情。说什么“磐石无转移”她得读过书才能想明白,要是讲“扒灰”,这两个人就能听得懂了。

【行呗,你就说你不想娶就行了!装什么斯文人呐!】姑姪俩都看他不顺眼,梁芬气得一噎一噎的。打小与梁玉一起长大,梁玉不管是辈份还是聪明能干都稳压侄女们一头,梁芬也就是一个不沉闷的性格,平常不大显。经历了这许多之后,她也不再是那个被母亲戳着脑门儿说:“看看人家,看看你,你怎么就……”的傻姑娘了。

可是嘴皮子依旧不利落,好些个道理她心里隐隐约约的明白,说也说不出来,憋得直跺脚:“这叫什么事儿?”

【正经事儿,】梁玉心里默默地想,【你们爹娘给你们订亲,门当户对的,你们能挑出什么理来?桓敖这王八蛋他要是敢忤逆了父母的意思,犯得着来欺负你一个没出阁的姑娘吗?】

桓敖的脸还是黑的,声音还是冷的:“若是不叫小娘子知道,对你未免不公。我会劝家父家母打消念头,还请小娘子也劝说令尊令堂。一旦不能阻止,你还是家里娶的娘子,我不会当你是妻子的,我是男子,你是女子,于你有损。小娘子利害相关,还请不要当无事发生。”

梁芬问道:“我爹娘答应啦?”

桓敖对这娇小姐不大耐烦,冷冷地“嗯”了一声,说:“我已有爱子,小娘子还是想清楚的好。告辞。”语毕,拂袖而去。情人眼里出西施,他的爱人是美丽的,梁芬的外貌只是清秀。梁玉倒是长得好看,桓敖心里还是只有他爱子的亲娘。

梁玉面皮直抽抽:【真他娘的当自己是凤凰了吗?信不信给你薅成只秃毛鸡?他娘的!还没答应呢!】

梁芬没心情搭理桓敖,随他爱滚不滚,抓着梁玉的袖子问:“是真的吗?”她打一开始问的就是梁玉。【怪不得这么巧就来了,还装是我妹。】

梁玉道:“今天接我回去,说是想我了,哪是想我呀?我看是想你了。我才知道的,这是元溪县男的儿子,他们家看上你了,要说你做媳妇儿。”

梁芬气笑了,指着门外问:“就这样看上的?”

梁玉道:“还没答应呢,叫我打听打听,那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是不合适,就不用跟你说了,免得你心烦。现在看呐。啧!还是回了吧。”

梁芬气哭了:“我就不要嫁!我一辈子就住在这里了!姑姑,你不会赶我走吧?”

梁玉叹了一口气:“你住多久都行,这事儿啊,咱们慢慢说。家里也不是养不起你,也不缺一个女婿。”

梁芬抹了一把脸,道:“我得回家去,再不回去,得叫他们蒙头给我卖了。”

当年梁玉也有过这种想法,这感觉还没忘,触动心肠,慷慨允诺:“有什么要我做的,只管捎信给我。唔,我看呐,你先等等,我把他家的事儿给理顺了,陪你一道回去。眼泪擦一擦,装成没事儿一样一样的,别叫人看出来。”

“哎。”

梁玉没回府,先去了万年县,从偏门悄悄地进了县衙,使人将袁樵请过来,将事情如此这般一说。袁樵皱一皱眉,他辖下有什么样的百姓可以不知道,有什么官员、宗室却是必须要明白的。元溪县男一家不住这儿。袁樵道:“不要声张,以免事有不偕,连累了大娘的闺誉。我担心的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们家是不是要失去爵位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一般宗室初封的时候封亲王、郡王,有可能子承父爵而不降爵,比如平王。有些就降等,比如高阳郡王,就是从他爹的亲王降成郡王的。元溪县男,等级既不高,可见血脉疏远,降等的面儿大。公、侯、伯、子、男,这都第几等了?降无可降,怕不是要完。

梁玉只想着元溪县男家的爵位不高,能看中梁家什么?还不是个“太子外祖家”将来的情面?娶梁芬呢,一是这姑娘年纪不小了,二是梁家现在也求不到更好的亲,是给梁家一个“现在”换个“将来”。这买卖还算公道,谁都说不出有什么不妥来。直到桓敖找上梁芬。

“还有这样的?!”梁玉直噎眼儿,她一个土包子,对爵位是真不大敏感。【这他娘的就混蛋了!】

袁樵跟梁玉想的是一样的,婚前心里有个人,没什么,萧度不是也老老实实娶妻了吗?婚前有个儿子,也没什么,袁先不也是儿子吗?要命的是,娶了妻子之后,不能敬她,还要她娘家出力把这爵位给保住……

【他的父母没有错,并不曾纵容他随心所欲。他人品也不算太差,定亲前自己把事儿说出来了。可是这最惨烈的后果,却是要最无辜的人去承担。】袁樵也不大忍心。

袁樵道:“先不要急,这个就容易打听了。先问出这个来,再问他的‘爱子’是怎么回事!”

梁玉道:“好!”

他们两个人的效率比梁满仓要高得多,说亲的时候,都是瞒着坏的、宣扬好的,梁满仓派人打听,打听不着要紧的消息。梁玉这里却有一个与三教九流都有点联系的吕娘子,当年吕娘子要做个好人的时候,断了不少线,如今大事做不得,打听个人家还是拣得起来的。

第二天,梁玉就拿到了桓敖家的大致情况,桓敖他爹元溪县男就他一个儿子,打小宝贝。他们家的爵位也确实是快要完了,再不想办法立功,又或者是得到圣眷,眼瞅就不能再吃封户了。此其一。

桓敖有个心爱的人,不幸明珠蒙尘生在贱籍里。桓敖对梁芬不假词色,为了这个美人却可以与父母闹上好多次。他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又不能打死,却坚持不让这女人进门。没奈何,桓敖在外面置了个外宅,把美人儿养在那里,前两年就生了一个儿子。

吕娘子打听得这样的情况,恨得咬牙切齿:“真是个畜牲!”吕娘子自身经历坎坷,见到桓敖这作派,忍不住对梁玉说:“这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大娘必不能嫁他!”

她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最好不要宣扬,宣扬了对梁家也没好处梁芬这都第三回说亲了,名誉伤不起。拒绝就正中桓敖下怀,他的亲事又说不成了,依旧可以与美人儿双宿双栖,熬到爹娘伸腿儿了,美人、爱子往家一接,就是吉祥的一家了。

不拒绝,就是把梁芬往火炕里推,梁家没这么蠢的。

明知道要如桓敖的意,梁家也什么都做不了。他们无权无势,也不值当为这件事情去惊动桓嶷。这个闷亏是吃定了!

梁玉头一回被人憋得这么惨:“癞□□跳到脚面上了!他娘的!”除非派人盖桓敖的麻袋,不然就憋着。

梁玉道:“换身衣裳,咱们去他那外宅看看。”带上吕娘子,两人往外宅那里看了半天,只见门户紧闭,也不见里面的人出来,更听不到什么调笑的言语。偶尔有几声稚童的嗓音传来,惹得一个女子轻笑,端得是安静详和。

梁玉叹道:“罢了。回去吧。”

回到梁府,梁玉没有遮遮掩掩,将如何在无尘观里遇到桓敖,桓敖怎么无礼,怎么自己说了有外室,又怎么打听到了外宅等事都讲了。将元溪县男家的爵位的情况也讲了:“忒不划算了。”

梁大郎心里算一下,道:“他家那个官儿,咱家除了阿爹和我,没一个比他们高的。有帮他们的功夫,还不如给自家挣一个哩。”

不划算。

梁玉舒了一口气:“那就拒了呗。”如果只是婚前有个外室,有个儿子,答应了也说不定。顶多两家约好了,把妾和外室子都打发了。外室子不叫他进门,无论爵袭还是继承家业都要靠后。哪怕梁芬自己没儿子,后来再给桓敖纳妾生子,自己抚养,都比外室子更名正言顺。解决!

如果男家的势力再大一些、桓敖的前途再好一些,很多人家都会这样做。至于女孩子的委屈,那算什么呢?正经的娘子做着,那么好的夫婿挂在你名下了,还有什么不满?

但是元溪县男家的情况就不划算了。

梁玉故意把这要点放到最后,明明白白地算了出来:“费这个力气,何不找一个听话懂事的呢?非得给自己找麻烦。要是桓敖能答应,那能选的人就多了去了!”满城的勋贵家里脑子清楚的怎么也能找着一个来。就拣爵位快要没有了的,听话的。

当然,依梁玉的意思,梁芬现在这样就挺好。如果不是遇到袁樵,她在无尘观里住得也很自在,未必就肯嫁人了。

不过她出嫁女儿,娘家的事儿她管不着,只能点到即止,而后回家。将自己准备好了,往东宫去看望太子妃和朱良娣。

东宫里透着一股暖意,不同与天气的暖,是一种人心上的暖。太子妃与良娣都有身孕,虽然有些长子、嫡子的困惑,终归是有了,大家心情都不错。

梁玉对宫人大方,对东宫也大方。她算了一下,南北两个作坊今天的产出够维持运转,多出来的她都给花了,大部分花到宫里。今天也不例外,因为是太子妃有身孕之后第一次探望,又是一叠礼单。

太子妃不好意思地接了放在一边,轻笑道:“三姨也知道了么?不想说的。”

梁玉笑道:“想不想说,都是喜事。我高兴。”

太子妃轻声问梁玉近来可好,与梁玉说些家常,丝毫不提及官场。太子妃谨慎,梁玉更高兴,待太子妃说到:“现有两个孺人,也不见三郎有特别的喜欢。我有心给他寻两个可意的人,又怕有人说太子多内宠,真是左右为难。”

劝谏的倒不一定会有坏心,然而容易坏事。譬如当年的冯迁,一片好心劝太子,却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

梁玉问道:“宫里近来还安静吗?”

太子妃道:“我近来也不大去那边了,只偶尔给淑妃娘娘问好。”

聊不几句,程祥来了:“圣人听说三姨来了,宣呢。”说得并不很正式,梁玉就知道桓琚也是一时兴起,并没有准备好重要的事要讲,随口跟太子妃告辞,就要离开。才迈了一步,收回脚来,问道:“去哪儿?”

程祥笑道:“不愧是三姨。”

不是去两仪殿,而是去群芳阁。

【后宫呀。】太子妃摸了摸鼻子,笑道:“我陪三姨去吧,忽然就坐不住了,想是这孩子太调皮了。”

挽着梁玉的手,将梁玉带上她的辇。程祥轻叹一声,走在辇边,低声道:“王才人陪着圣人说话,说外家真是气派,连宗室都看不上呢。”

【啥玩儿?】梁玉俯下身,揪着他的耳朵说:“你给我说清楚了。”他娘的王才人真当自己是凤凰了吗?不把你薅成秃毛鸡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太子妃也很关切,先说:“外家何其恭顺!”

程祥捂着耳朵:“三姨,好三姨,亲三姨,松手,我慢慢说。”

原来,这元溪县男家并不显贵,所以有一个新搬来的邻居,邻居姓王,有个闺女在宫里做才人,给桓琚生了最小的一个儿子。梁玉一听,好么,这就搭上线了。

程祥并不知道的是,元溪县男家自知理亏,自家把儿子打一顿了账。王邻居听到动静,跟闺女说了。

王才人还记着梁玉的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