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齐靖喝完醒酒汤,云瑶就问:“祁驸马是怎么说的?这一回可有准信?”

齐靖一笑:“差不离了,我把写的文章背给驸马听,驸马说这一回主考官是潘大学士,他最喜这一类的文章,说我取中的可能性很高。”

云瑶一听也挺高兴的:“既然驸马都这样说了,肯定差不了的。”

过了一会儿云瑶又问:“你跟爹娘说了没?”

“说了。”齐靖一笑,把云瑶拉进怀中:“我先见了爹娘才回来,原先整日崩着心神光想着考试的事了,竟然辜负了这好春光。这一回考完,我想着带你出去玩上几日,娘也说好,又说叫我只管带你去玩。家里的事情交给她了。”

云瑶又是一喜:“真的?咱们去哪玩?”

齐靖笑道:“曲江边上有一座云中居,那里风景极美,环境又很清幽,我想着去那里住上些日子挺不错的,今日已经叫人去订了房间,幸好订的早。天字号房还留了一间,要是订的晚了,恐怕咱们就去不成了。”

曲江边云瑶是知道的,那里可是踏青的好地方。

打前朝开始,朝庭就开始修建曲江河畔,修了堤筑了坝,江边栽种垂柳,又有各色树木,桃杏成林,又有片片梨园,还种了各色的花卉,每年春天,曲江边上风光极美,长安城里那些贵女们是最爱过去游玩的。

至于说云中居什么的,云瑶还真不知道,不过她想着齐靖向来很有眼光,办事又极为周到,他说好,肯定是错不了的,就欢喜的开始收拾东西。

不说齐靖和云瑶怎么着,只说关姑太太带了好些东西回娘家。

先见过兄嫂,又拿了备好的礼物送上去,再把云瑶准备的那些精致物件送给娘家的侄子侄女,等到把礼物送完,关姑太太才跟她嫂子说起回来的目的。

关姑太太小声斟酌用词:“原先六爷一去,我这心里空荡荡的,好几回都想随他去了,只是想到他临死之前还叮嘱我好好活着,我又…”

见她说起这些个,她嫂子也有几分难过:“也是你命苦,这也怪不了别的。”

“我是命苦的,和六爷成亲这么些年连个孩子都没有,我这些日子怎么想怎么觉得对不住六爷,如今我还活着,逢年过节的能给六爷烧个纸,我要是没了,又有哪个看顾六爷的坟,谁给他烧纸去。”

说到这里,关姑太太捂着脸哭了起来。

关嫂子是个性子好又体恤人的主,一见她哭,眼圈也红了:“你也莫哭了,你不是还有侄子么,等将来你…叫你侄子帮你和妹夫打理坟地,叫他给你们上坟。”

关姑太太一边抹泪一边谢她嫂子:“嫂子是好意,可是,我侄子怎么都姓关,不姓赵,我哪里好意思…我就想着能不能从赵家过继一个孩子到我膝下,也算六爷这一脉没断了根。”

关嫂子一听这话说的很在理,点了点头:“我跟你哥哥商量商量,咱们再仔细打听一下看看赵家哪房孩子好些,过继孩子不同别的,几要找那心性好又孝顺知礼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寻书

“大哥在家么?”

关姑太太突然问了一句。

关嫂子一听有些愣住,片刻后才道:“你大哥正在会客,你要见他得等上一会儿。”

“那就等一会儿吧。”关姑太太笑笑:“这事我得跟大哥好好说说,正好也有些别的事想讨大哥一个主意。”

关嫂子听后也没说什么,只是叫了个小丫头去外书房侯着,等着关大老爷一出来就请他过来一遭。

关姑太太见此也放了心,跟她嫂子说了好些个家长里短的话,她嫂子也问了一回在齐家住着怎么样,关姑太太只是笑说一切都挺好的。

这话她嫂子倒也信,关姑太太临去齐家之前肤色腊黄,人也干瘦的厉害,可在齐家住了小半年不只人胖了许多,这脸色也是红润的紧,精气神也不一样了,一瞧日子就过的挺不赖的。

说了会儿在齐家的生活状况,关姑太太突然间想起一件事来:“既然我想过继孩子,那在齐家住着就有些于理不合了,我想请嫂子帮我留意一下,最好是挨着齐家买个宅子,也不用多大,两进三进就行。”

“这个好说。”关嫂子听着小姑子求到自己头上赶紧答应一句:“嫂子立马就叫人打听去,见着合适的宅院买了给你住,甭管怎么说,你如今能这样打算就是好事,起码比你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好,等到孩子过继过来你好好养着,将来不只继承老六那一脉,且还能给你养老送终,这比什么都强。”

关姑太太也有此打算,跟着笑了笑:“我手里还有些银子,买宅子的钱我出得起。”

“这叫什么话。”关嫂子立时打断她:“我也知道你手里攒了钱,可是,也不能都花了呀,这养孩子花费可少不了的,你得替孩子打算。总得多攒些东西,买宅子的钱还是嫂子给你拿,全当我这个当舅妈的送孩子的一份礼物了。”

关姑太太知道她嫂子手头上有钱,她哥哥也是个能赚钱的圆滑之人。家里不难于此,便也不再推辞。

过了一会儿,关大老爷急匆匆赶过来,一进门就道:“妹子来了。”

关姑太太赶紧起身见礼,关大老爷也不好扶她。只是一摆手:“自家兄妹这么多礼数干嘛,赶紧坐下。”

之后,他就一直打量关姑太太,看关姑太太脸色好精神头足,这才满意的点头:“好,好,我瞧着你比以前好多了,可见日子过的不错。”

说到这里,他又问一句:“我听说你想过继个孩子?你是怎么想的?”

关嫂子看看关大老爷笑着起身:“妹子来了我得好生招待,我去厨房看看。叫她们多备上几个好菜。”

关大老爷大笑:“是极,快去,快去。”

等到关嫂子走后,关大老爷这才沉下脸来,郑重其事的看向关姑太太:“到底出了什么事?当年你离开赵家的时候不是说再不回去的么,怎么又…”

关姑太太看她哥哥这般关心她,再一转头看着关大老爷鬓间已然有了白发,脸上的皱纹也多了好几道,不知道怎么的,心里就一阵不好受。眼圈也红红的险些掉下泪来:“哥哥也该多加保重才是,以后别费那么些心了,侄子侄女都大了,哥哥该多歇着。这才多少日子没见,哥哥就有了白发…”

说到此处,关姑太太哽咽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关大老爷这心里也是酸酸的不好受,强笑一声:“我都到这岁数了岂能没有白发,我也不过白头发长的早了些,其实我身子壮着呢。妹妹可别担心。”

他见关姑太太还哭,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才好,只能顿足叹气,好一阵等关姑太太不哭了才又问了一回。

关姑太太抹了泪,抬头笑了笑:“也不为别的,前儿我正好碰着赵四哥家的小子小五子了,看着他我才知道四哥四嫂早没了,如今就剩下小五子一人过活,他日子过的也不好,我想着小五子这孩子又聪明又孝顺,打小就跟我好,就想多照顾他一二。”

说到此处,关姑太太一阵苦笑:“哥也知道赵家都是些什么人,那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小五子那孩子留在赵家可真是毁了一根好苗子,要是叫四哥四嫂看着,岂不心疼死,就是我家六爷九泉之下看着他最疼爱的侄子日子过成这样,恐怕也得心疼的不行,我想着也不叫他认我为母,也不非说过继,就是把这孩子交给我照顾着,将来给我养老送终,等于是叫他一肩挑两家,将来有了孩子过继给六爷一个,算是给六爷留了一条根。”

关大老爷听关姑太太说完沉吟一下:“你要说过继小五子怕是不成,赵老四也就留了这么一条独根,说到哪里,都不可能过继给你,不说赵家那些人,就是小五子恐怕都不乐意,你要说养着他,将来叫他给你养老送终倒是成的,你没儿子他没爹娘,俩苦命人过活也使得,就是将来他子嗣旺了过继给赵老六一个也没什么,这么着吧,我先帮你探探小五子的口风,再去找赵家族长商量商量,你放心,只要小五子乐意,这事我绝对给你办成了。”

关姑太太听的一喜,赶紧起身谢过关大老爷。

关大老爷一笑:“自家兄妹,甭整那些个虚礼,今儿即然回来了就多住几日,跟你嫂子好生说说话,顺带帮着教教你侄女。”

关姑太太答应一声,等关大老爷走后,她才熟门熟路的到她未出嫁前的闺房安顿下来,把带来的东西整理好了,就去找她嫂子说话。

只说齐宝铃买了书给齐宝盒拿回去,姐妹俩倒都挺喜欢看书的,一人一本看了一遍,发现买的这几本书倒是真不错。

尤其是那本记载各地方风景的游记,不只记录了各地的有名的风景,还记载了好些地方的风土民情另有许多关于各个地方的小故事。

还有一本专写游侠儿的书,里头写的故事很精彩。

看完书,齐宝盒只觉得不过瘾,就问齐宝铃哪里寻来的书,想要再去买上几本。

齐宝铃笑道:“这是从关姨婆家侄子那里买来的。你既然想再买,我就去问问他,要是还有好书叫他直接拿给咱们,也甭叫那书铺多赚上一层。咱们和他也都便利。”

齐宝盒一听赶紧催着齐宝铃去问。

齐宝铃看看天色挺好,有意出去走上一走,就换了一身衣裳跟齐顾氏说了一声,又拿了些零钱出了门。

齐宝铃和别的姐妹不一样,这孩子好似是没什么出奇之处。即不会调香,也不会打猎,做饭也不成,看似也不是多聪明,可是,齐宝铃却是一家子里头为人处事最圆滑的一个,如今年龄还小就极会做人,等着年纪大些了,恐怕更了不得。

说起来,齐宝铃要是个男儿身。那绝对是能做高官的主儿。

齐宝铃带了钱溜溜达达的在街上闲逛,走了一会儿,买了些吃食,又看到街边卖包子的卖的好大肉包,就过去买了好几个,全都装进自己带的小包里头。

买好包子,齐宝铃雇了车,坐上车子之后就问车夫:“你可知道那个做户部郎中的赵家住在哪儿?”

在长安城赶车的车夫一般对于那些大户人家都很了解,一听齐宝铃问就笑了:“你算是问对人了,实话告诉你。俺在长安城所有的车夫里头可是有个外号叫包打听的,凡是长安城的铺子还有那些做官的人家,就没有我不知道的。”

“那麻烦你带我过去。”齐宝铃先付了钱:“您快着些。”

“好咧。”车夫一看齐宝铃出手大方,就撒开了欢似的赶车。

走了约摸有一刻多钟车子停住。车夫一指一座五进的宅子笑道:“那就是赵郎中家,这一块住的也都是赵家族人、”

他又指着另一座有些败落的五进宅子道:“那是以前赵家六爷的住处,说起来,赵六爷可是活着,可比如今的赵郎中还要有出息,只是老天妒英才。唉。”]

车夫叹着气,又给齐宝铃介绍:“赵郎中宅子后街上住了赵家一些旁枝,这条街走到头最后一家,是赵家最有学问的赵四爷家。”

齐宝铃记得赵五就是赵四爷家的小子,跳下车探头看了一回,又谢过车夫,再问了几句话才打赏车夫一些铜板,喜的车夫无可无不可的。

等着车夫离开,齐宝铃顺着街面往里头走,快走到最里面的时候,看着好几个孩子在跳绳玩,齐宝铃为防止敲错门,就又抓了个孩子问了一回,得知车夫说的一点都没错时,跑几步买了些零嘴给孩子们分了,这才过去敲了赵五家的院门。

“谁啊!”

不一会儿,赵五的声音传来。

齐宝铃笑问一声:“这是赵五家么?”

“谁?”赵五过来开门,看到齐宝铃愣了好一会儿:“你是?齐,齐姑娘?”

“嗯,是我。”齐宝铃笑着点头:“我想跟你打听个事。”

“你说吧。”赵五堵在门口没请齐宝铃进门:“你看我家里就我一人,你一个大姑娘进去实在,实在不好,你要有事就赶紧问,别叫人看着对你名声不利。”

齐宝铃还真不怎么在乎名声,不过赵五在乎,她也就收敛了一点:“你卖给我的书是打哪抄的,可还知道有没有旁的这样好的书?”

赵五呆了一会儿回神,慌道:“那书是我爹留的,我爹生前最爱看书,家里的钱多都买了书,那些都是好书,我日子过的再不好也舍不得卖,只能抄了赚些润笔费过活。”

原来是这么着的,齐宝铃一听大喜:“能不能叫我进去瞧瞧,我挑几本书你抄了给我,放心,我定然亏不了你,价钱肯定比书铺给的多。”

第一百五十九章 认子

赵五很为难。

齐宝铃见了冷笑一声:“你这人怎么这么迂腐,我都不怕什么你怕个头。”

一句话叫赵五脸色有几分不好,让到一旁:“姑娘请进吧。”

等到齐宝铃进门,赵五也没关门,带着齐宝铃到前院西厢房中,整个西厢房都被改成书房,里头放了高高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色书本。

齐宝铃进门看到这么多书就给惊呆了,张着嘴好半天都合不上:“你家书可真多,都从哪弄来的,我们家攒了这么多年还没你家十分之一多呢。”

一边说话,齐宝铃快步走过去寻书。

赵五也走了过来,他指着书架上贴好的标签:“这些书都是分类整理好了的,每一层都有标签,你想找哪类的书可以看标签去寻,这样省时省力。”

“这个法子倒是挺不错的。”齐宝铃笑了笑,迅速找到有关于地理类的书,挑了几本拿出来,又找了几册史书,另外有关于术算的书本,还有别的杂七杂八的统七四五十本书。

找好了,齐宝铃指着桌上那么几摞书道:“这些个我都想要,你有时间就帮着抄一抄,等抄好了送到平安坊齐家。”

话说到这里,齐宝铃想到赵五如今日子过的拮据,就先拿出一块碎银子递过去:“这是定金你先收着,等把书抄好了再一并与你结帐。”

赵五看着那些书,有几分犹豫:“这些书,这书都挺厚实,而且也都是市面上难寻的,一本两本也就算了,这么些个,抄起来实在费力,价钱上也不会很低,统共加起来要不少银子,姑娘确定都要?”

齐宝铃一瞪眼:“怎么滴。怕我给不起钱么?”

“不是,不是。”赵五赶紧摆手:“我就是想着这些书你看了也没多大用处,也不至于花这么些浪费银子。”

齐宝铃拿了本书翻了翻:“你怎知道我瞧了无用?我喜欢看这些书,就觉得有用。你也别说那么些废话,我只问你一句,到底是抄还是不抄?”

赵五见齐宝铃铁了心的想要这些书,也没办法,无奈答应一声:“抄。怎么不抄。”

齐宝铃把手中的书放下,转头再看看书架上也不晓得有多少本的书籍,很有几分不舍:“得,今儿就先找这么些书来,你先抄着,等得了闲我再过来寻些书,你要是觉得抄不完可以雇人帮你抄,要是抄的快些,我给你加些银子怎么样?”

“真的?”赵五眼前一亮,双眼带着惊喜看向齐宝铃。

“真的。”齐宝铃一点头:“我说话向来算话。你要是能早早的抄好,价钱真不算什么。”

齐宝铃又上下打量赵五几眼:“我给你的定金你先买件好些的衣裳,之后再雇人抄书,不然,恐怕别人都不敢信你呢。”

赵五极为窘迫,脸红红的答应一声:“姑娘说的是,我,我…是该换身衣裳了。”

“如今这世道,好些人都是先敬衣衫后敬人,你要是穿的破破烂烂出去。人家该瞧不起你了,还是把自己收拾利落些的好。”齐宝铃笑着劝了赵五一句,又看看天色:“我进来也有一会儿子了,时候也不早了。我先走了,你赶紧给我抄书去。”

赵五要送齐宝铃,齐宝铃赶紧摆摆手:“送什么送,抄书才正经呢,赶紧回去抄书。”

齐宝铃这话说的郑重,再加上她神情严肃。把赵五吓了一大跳,拱拱手很乖巧的答应一声:“我这就去抄,这就去。”

齐宝铃觉得挺好笑,忍不住笑了几声,又摆手:“我走了啊,别送了。”

等她出了门,笑容还挂在脸上,越想越觉得那个赵五挺有意思的,再想到今儿找着不少好书,心情大好,蹦跳着去买了好些吃食之类的带回家去。

齐宝铃前脚才走,赵五正想进屋去抄书,就听到门被拍响,他赶紧开门:“姑娘,怎么又…”

当看到来人的时候,赵五愣在当场:“三,三伯?”

来人正是赵家老三,如今在户部做郎中的赵三老爷。

赵三老爷瞧了赵五一眼,看他一身补丁衣裳忍不住皱眉:“我有事与你说一声。”

“三伯请进!”赵五含笑把赵三老爷迎进家门,又赶紧去煮茶,把茶端上来很小心的看了赵三老爷一眼:“家里也没有好茶,只有这些陈茶了,还请三伯海涵。”

赵三老爷点头,却并没有端茶,打量赵五几眼叹了口气:“四弟和弟妹去的早,家里就剩你一个人也是孤苦,到底没个大人照看这日子过的就是不成,如今你还好些,一个人过日子也清静,可一天大过一天,家里总得有个人张罗着给你娶媳妇吧,总不能叫四哥断了根。”

一说娶媳妇,赵五的脸通红通红的:“三伯,我还小呢。”

“不小了。”赵三老爷一笑:“三伯跟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就有你哥哥了,你可不小。”

说到这里,赵三老爷又叹一声:“自打你六叔没了,你六婶也没个人照顾,她也没个孩子,日子过的也挺孤苦的,这不,你六婶托人与我说,想认你做义子,叫你搬过去跟她一处住着,她手里还有些余财,倒是能养活你,也能帮你娶媳妇,等将来她老了,你给她养老送终,以后你孩子多了,过继一个到你六叔名下,你觉得如何?”

赵三老爷一边问一边看向赵五,在赵三老爷想来,这是一件大好事,赵五应该答应的,却没想到赵五有些不情愿:“六婶早先对我好我都记着呢,叫我给六婶养老我愿意,就是,就是…我要认母亲…”

赵三老爷听了冷笑一声:“你自己都顾不得你自己呢,有人乐意养你就该偷着乐了,哪来那么多事情,再说了,你六婶也没非得逼着你叫母亲的,只说义母,若是你不乐意叫六婶也成,只一样,你得一肩挑两房,把你六叔六婶以后祭祀等事情也得管起来。”

“要是这样的话我是乐意的。”赵五好好想了想,觉得这事能答应,一来,六婶那人脾气性子都好,又是打小喜欢他的,跟着六婶,他日子应该挺不错的,二来,早先六叔对他也有恩情,就是别的不为,叫他将来接手六房的祭祀等事他也是乐意的,三来,反正他和六婶都是孤苦一人,日子都过的不好,要是能做伴的话,倒也挺合适的。

赵三老爷一听高兴了:“就该答应,我就知道你这孩子孝顺,是个好的,怪不得你六婶一眼就瞧中你了,既然如此,我就找个好日子把这事办了,再开祠堂跟族老们说上一声。”

“有劳三伯。”赵五赶紧见礼,又陪赵三老爷说了几句话,赵三老爷嫌弃赵五家里简陋,也没多坐,叮嘱几句就走了。

赵五把赵三老爷送出去,回头到了自己屋里,坐到椅子上好久没回过神来。

他实在没想到关家那位能瞧中他,说句实在话,当初赵六爷去后,赵家好些子侄都想要过继到六房,实在是因为如今关家势头比赵家大,也比赵家有钱的多,不说别的就说关氏进门的时候可是十里红妆,光是嫁妆就不少钱,再加上六爷是个有手段又能干的,这么些年,六爷攒下许多家底,那些大多数可都在关氏手里攥着呢。

赵家如今除了六房大多都已败落,多数赵家人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自然就有好些人紧盯着关氏,都想跟着她吃香的喝辣的,将来再托关家的关系寻个好路子,要是能做个官啊啥的也挺不赖。

可惜,关氏一个都没瞧中,都给拒绝了,带了嫁妆还有赵六爷攒的家底回了关家,碍于关家势大,赵家折腾了半天也只接收了一些六房明面上的资产,多数还是给了关氏。

到如今,赵家还有不少人惦记着关氏手里的钱呢,赵五从来没有想着有一日关氏会瞧中他,想要养他做儿子。

虽然也知道跟了关氏他肯定有个好前程,将来也不愁吃穿,可是,赵五心里总是有几分复杂的。

却说这一日关姑太太找到云瑶和齐顾氏说要搬走,可是把云瑶还有齐顾氏给吓着了。

齐顾氏赶紧询问:“您怎么想着搬走了?是在家住的不好,还是有谁怠慢了您?”

关姑太太笑着摇头:“都不是,您别多想,并不是您家里不好,说句实在话,我自打搬到您家里来,这日子过的好着呢,没看我人都胖了么,只是如今我认了个儿子,也算是老有所靠,我就想着一人在您家里住着还成,要是再带个小子成什么话,就在您家隔壁买了房,索性搬出去住着,虽说是搬走了,可离的这么近,咱们两家来往还是很方便的,以后要是有什么事,你们只管过去,用得着我的地方捎个信来,我立马就能过来。”

一听事情是这般,齐顾氏才松了口气:“我还当谁惹着您了,不是这么着就好,既然您认了儿子,那是该搬出去的,如今家里都整顿好了么,要不要叫银竹几个帮您去洒扫一回?”

云瑶也道:“家里都安顿的怎么样了?下人们买了几个?吃的用的都置办齐全了么?要是没办好就先住上几日,什么时候弄好了什么时候再走。”

关姑太太赶紧笑道:“叫你们惦记了,都置办齐全了,我想过个三五日就走,等我过去跟我儿子安顿好,就抽空摆席面请你们过去坐客。”

第一百六十章 放榜

关姑太太自己收拾行装,云瑶几个来帮忙她也都推了,只说娘家哥哥那里已经派人去洒扫庭院,另外,那座宅院的家具之类的也都齐备,把东西收拾好了直接搬过去就成。

云瑶记挂着齐靖放榜的事情,见关姑太太推辞,也就没有强求。

不说别人怎么着,只说齐宝铃听得关姑太太认赵五为义子,又要带赵五搬到自家隔壁住着,也不知道怎么的,心下极为高兴,每日里都过去帮关姑太太收拾东西。

她本来力气大,做事又很利落,好些丫头婆子都做不了的活计她都能干,有她帮忙,比四五个小厮还要顶用。

关姑太太瞧了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却记着这份情谊。

这日关姑太太收拾的差不多了,就给赵五捎了信,叫赵五过来看宅子,齐宝铃也说要认认门,跟着关姑太太去了左边那个小宅子。

进了门,才逛了没多久赵五就来了,赵五自小就整天跟着关姑太太识字玩耍,和她很是亲近,就是如今大了,自小的情份却留着呢,给关姑太太见了礼就笑着说话。

关姑太太叫齐宝铃去后院帮着看看花园子要怎么修整,她亲自带赵五去看赵五住的房子还有书房,别的倒还罢了,关姑太太特意买了好些个红木书架放到书房中,专等着赵五把家里的书搬来好有地方放置。

赵五住的屋子都是按着大家公子的规格布置的,也没有出奇之处,只这书房却整治的很齐整精雅,赵五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很用心的感谢了齐姑太太一番。

娘俩个又说了一会儿话,就听到齐宝铃兴冲冲道:“赵五爷,你搬了来,是不是那些书也都搬过来?”

赵五出门对齐宝铃笑了笑:“是啊,那些书得跟着我,我去哪它们就去哪。”

“这敢情好。”齐宝铃一听极为高兴:“以后我和八妹要看书的话可有了地儿。往后我肯定常来借书,你不许嫌弃我们烦。”

“岂敢,岂敢。”赵五赶紧摆了摆手:“七姑娘喜欢什么书只管看去。”

说到这里,赵五又道:“先前我找了几个字写的好的书生帮忙。七姑娘要的书已经抄了多半,再过三两日这些书就抄好了。”

“真的?”齐宝铃眼睛一亮:“你办事速度还挺快的。”

关姑太太一直在旁边听着,这会儿听到两人说什么抄书就问了一句,得知齐宝铃还找到赵家跟赵五买书,一时觉得挺好笑。不由摇头笑了笑:“胡闹,哪里能这样的,七姑娘也实在没有分寸,谁家大姑娘跟你一样胡跑乱颠的。”

赵五一听登时一惊,赶紧低头认错,齐宝铃却丝毫不害怕,笑嘻嘻道:“怕什么,我行事自来如此,总归身正不怕影子歪,我自己问心无愧。管别人说什么,再者,早先在齐家庄的时候,我也整日出去玩,也没见人敢说什么。”

说到这里,她自己先撑不住笑了:“其实也没人敢说什么,我们姐妹在齐家庄恶名远播,人们一说起来都知道齐家七个母老虎,谁敢招惹我们。”

这话说的关姑太太和赵五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关姑太太啐了一口:“哪里有你这般的。不成体统。”

赵五却道:“七姑娘才是真性情之人,比男儿更豪爽,倒叫人敬服。”

齐宝铃一听乐了,对赵五大生好感:“我原来说你是个迂腐之人。哪里想到你还有这样的心胸见识,好,就冲你这句话,以后你归我罩着了,往后谁要敢跟你叽叽歪歪的,哪个敢欺负你只管找我来。我替你揍丫的。”

赵五先谢过齐宝铃这番美意,又忍不住苦笑:“虽说七姑娘是一番好心,然真不必如此,没的为着我带累了您的名声。”

齐宝铃冷笑一声:“我最不耐你们这样的,什么名声不名声的,我是不管这些的,反正我看你挺顺眼的,往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了,我罩你罩定了。”

“这…”赵五给吓了一跳,扎煞着手不知道如何是好。

关姑太太看赵五吓着了,顿时瞪向齐宝盒:“哪家姑娘跟你一样性子野,你瞧瞧你,好好的爷们给你吓成什么样了。”

说完这句话,关姑太太自己也觉得不像,实撑不住又笑了起来。

“是他自己胆小。”齐宝铃笑呵呵说了一句,眼见关姑太太应该还有什么话要跟赵五说,就说笑两句起身告辞。

等齐宝铃一走,关姑太太就带着赵五到了正房堂屋,这里已经摆置好了,桌椅都添了新的,陈设什么的也都不缺。

两个人坐下,就有才买的丫头过来添茶。

关姑太太端起茶碗喝了口茶看向赵五:“我记得你今年有十六了吧?”

赵五苦笑一声:“您记性好,是十六了。”

“可不小了。”关姑太太打量赵五:“这两年你也没人照料,到底吃穿不济,瞧瞧都瘦成什么样了。”

这一句话叫赵五想到先前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眼圈不由红了:“也没什么,总归饿不着就是了。”

“如今就剩咱们娘俩,我有什么话就直接跟你说,总归你是我自小看大的,咱们也不生份。”关姑太太对着赵五笑了笑:“十六了,也到了该讨媳妇的年纪,早先没人给你张罗,如今你即认了我为干娘,我自然得给你张罗起来。”

这话一出口,赵五的脸腾就红了:“您,您看着办就成。”

“可不能这么说。”关姑太太好笑摇头:“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总得叫你顺心如意才成,你跟娘说说,你都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赵五吱吱歪歪许久,看关姑太太催的急,也知道他的婚事真得着落在关姑太太身上,就强笑一声,忍着羞意道:“也没,也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我就想寻个孝顺知礼的,能跟我一块孝敬您,再就是别扭扭捏捏的,性子如七姑娘一样豪爽就成。”

“如七姑娘一样…”关姑太太没防备赵五说出这番话来,沉吟一会儿,突然双眼闪着光看向赵五:“你说七姑娘如何?”

“啊!”赵五吓坏了,张着嘴巴好半天还不过神来:“七,七姑娘,您怎么会…恐怕七姑娘瞧不上我的。”

赵五又大着胆子看了关姑太太一眼:“齐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可家境却也极为殷实,再加上齐四爷才学出众,可谓前程似锦,您再瞧齐家前头几个姑娘寻的婆家,一个赛过一个,多数都是官身,就是,就是那位肖公子虽说是庶出,可如今也是举人呢,我一个白丁,家境又不怎么样,有什么能配得上七姑娘的。”

关姑太太瞅着赵五,一边听他说话一边思量,过了许久才道:“你就说你觉得七姑娘如何吧?”

赵五吱歪许久,被关姑太太催的急了才咬牙道:“我觉得七姑娘好,虽然说长相上有些,有些平常,可是她身条好,不似如今好些姑娘弱不禁风似的,又有力气性子又好,而且又是读书识礼的,是个爱书的…”

赵五列举了好些齐宝铃的好处:“反正我觉得挺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