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上一章:第 23 章
  • 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下一章:第 25 章

林修诚无奈地捏了捏林灼的鼻尖,宠溺地笑道:“你这个小坏蛋,打小就是个闹人精。只怕我把天上的月亮摘给你,你都不会满意呢。”

林灼闻言哼哼了两声,很是不服气的样子,可林灯分明看到此时林灼的眼睛里全是藏不住的笑意。

看来他们兄妹俩的关系真是非常不错呢。

来到林修诚的房间后,只见他从还未完全收拾好的行李中拿出两个大盒子递给林灯,含笑说道:“好久没见大妹妹,都不知道你的尺寸了。我特意买了大一些的,不合适的话就送到咱家铺子里去改改。”

林灯好奇地说:“我可以打开看看吗?”

林修诚推了推眼镜,似乎总是笑眯眯的:“当然。”

林灯好久没有收到礼物了,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发现第一个盒子里装的是一件洋装。

这个年代的洋装很好理解,基本就是欧洲复古款式的长款连衣裙,外形和林灯现在身上穿的裙子有点相似,都是高腰+收腰的款式,只不过是连体的,领口还有洋气的木耳立领+小褶皱。

林修诚以他的直男审美挑了一条灰粉色的长裙,算是莫兰迪色系里的那种,林灯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她惊喜地说:“哇,谢谢哥哥,这条裙子好漂亮!”

林修诚笑道:“你喜欢就好。我不知道你鞋子的尺寸,所以没敢给你买皮鞋。回头我们一起去外头逛逛,哥哥给你买一双好配裙子。”

林灯刚说了一声“好”,就听林灼叽叽喳喳地说道:“哥哥偏心!都没有给我买鞋子!我也要我也要!”

林修诚似乎很宠这两个妹妹,几乎是有求必应:“好好好,也给你买。”

打开第二个礼物盒子之前,林灯心想,她似乎开始交好运了……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男神

第四十八章 男神

第二个盒子里装的也是一套女装, 不同的是, 这套衣服不是连衣裙,而是上下分开的。

上衣是一件窄而修长的白色高领竹布衫,圆弧形衣摆长至腰间。

下衣是一件不带任何绣花的黑色长裙, 大约长至脚踝处,十分朴素淡雅。

林灯一看就知道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民国女学生装嘛!只不过上衣不知道为什么是白色的, 不是电视剧中的浅蓝色而已。

可林灼和在场的两个小丫鬟一看这套衣服都愣住了,脸上纷纷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林灼忍不住小声说:“哥哥,这……这白衣黑裙的, 看着好像丧服啊。”

林修诚温和地笑了笑说:“这不是丧服, 而是‘文明新装’。这种衣服在日本非常流行,听说现在国内许多留过洋的女学生, 还有教会学校的女学生都爱穿这样的衣裳。”

“文明新装?”林灼将信将疑地说:“可我看杭县这边的女学生,穿的都是灰色或者深蓝色上衣啊,穿白色的真的很少, 他们不忌讳的吗?”

林修诚的笑容中含了一丝无奈:“八成就是因为忌讳,才会换了上衣的颜色吧。”

这年头穿纯白色衣服的人的确非常少, 大多数人、哪怕是上了学的人,还是会忌讳白色,顶多穿穿月牙白、象牙白、乳白之类的颜色, 上面还必须要有绣花图案才行。只有留过洋的和教会学校的学生受外国人影响,才会觉得穿纯白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林修诚突然有点担心自家妹妹接受不了,连忙对林灯说道:“淑婉妹妹要是不喜欢, 只留着这套洋装也是好的。”

见林修诚说着就要把那套文明新装收起来,林灯忙道:“我喜欢的,谢谢哥哥。”

林修诚这才放心地笑了。

林灼有点骄傲地说:“哥,我都跟你说了,大姐姐现在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现在我们每天在一起读书、等今年八月份开学,我和姐姐还想去上小学。”

林修诚很高兴地说:“上学好啊。我这几个月都会先呆在杭县,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来问我。”

林灯好奇地说:“听哥哥这意思,你以后还要走?”

林修诚苦笑一声,点了点头:“我想先留在杭县几个月,是因为我出国这么久,都没有和家人见过面,所以想着趁着正式工作之前好好陪一陪祖父和父母。不过再过一段时间,我肯定是要去北京或者上海工作的。我的专业是化学,这里的工作机会太少了。”

林灼听了便道:“北京或者上海?哥,你不如跟我们一起去上海吧,我和姐姐打算以后去上海读书呢!”

姚启安是在上海工作的,林修诚听了这话,并没有多想,还以为林灯是要去和姚启安夫妻团聚。

他想了想道:“上海是不错,经济发达,离家也近……灼儿,我会好好考虑你的建议的。”

“哥哥终于叫对我的新名字了!”林灼开心地说。“对了哥,你在家这几个月暂时不会去找工作吧?要不要我们先把家里铺子的事儿转交给你?”

林记布庄现在生意不错,虽不说红红火火,但是一个月十几个大洋的净利润还是有的,比以前的情况好了许多。

林远山对此非常满意,已经不说要把铺子转交给沈氏或者黄氏管的事情了。

林灯是不打算参与林记布庄的后续经营的,所以她只从林记拿了十个大洋的辛苦费,林灼拿了六个。

以后林灼还会时不时地去林记布庄那边盯着,所以林记每个月会抽两块钱给林灼做报酬。

林灯就专心负责锦绣布庄和衣装店那边的事情了。

“什么铺子?”林修诚出国太久,根本不清楚家里的情况。

于是林灯姐妹俩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着,把发生在林记布庄和锦绣布庄上的事情说了。

林修诚听了之后,先是夸赞两个妹妹能干,再是神色凝重地说道:“锦绣布庄那边何时开始营业?”

林灯道:“原先是想赶在年前人们做新衣服的时候开始营业的,只是我们紧赶慢赶、服装设计图和样装都无法赶制完成,只能等到年后、甚至开春的时候了。”

见林修诚点头,林灯继续说道:“不过我们想过了,这也不打紧,反正我们的市场定位是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客人,尤其是那些女学生。现在她们都放寒假了,店里就算开业,恐怕生意也很冷清。不如等学生开课之后再营业,有钱的自然就会来买衣服了。”

“妹妹的计划真好。”林修诚先是夸赞了林灯一句,而后脸上露出一丝惭愧的表情来,“我看得出来,你们两个为店里出了不少的力。我一点忙都没有帮过,怎么好意思拿这份分红。”

林灯是想过,像林修诚这样的新派人士、留学归来的进步青年,思想应该比较开明,或多或少会少拿一些钱。

可是她没想到的是,看林修诚这意思,他竟是打算一分钱都不要。

林灼也很惊讶:“哥,咱们是一家人嘛,没关系的。我和姐姐上课很忙,你在家的这段时间,有空的话能去店里帮帮忙就好了。”

林修诚道:“那我不要分红了,你们就按照普通伙计的钱,给我开几个月的薪水就是了。你们也知道,我对布庄的事情一窍不通,能不能帮上忙可很难说。”

“哥,你当然能帮得上忙啦。看你给我买的这些衣服多好看啊。”林灯笑道:“正好有些衣服还没有制作完成,回头我把设计图都拿给你看看,哥哥你可要给我们提点建议啊。”

林修诚一口答应下来:“行,没问题。”

兄妹三人就这样说定,以后林修诚在家里帮忙的这几个月,每个月给他六个大洋的薪水。

这个工资水平是比普通伙计要高的,不过林灯姐妹俩知道,自家哥哥已经退让很大一步了,因此没好意思给得太低。

至于原先打算给林修诚的分红……兄妹三人决定不告诉方氏,表面上仍旧是按照四份来分。

属于林修诚的那百分之二十五的收益,到时候直接转给林灯。

这个主意是由林灼提出来的。她觉得方氏手里不能拿太多的钱,不然很有可能会被林远山和他的姨太太们搜刮走。

林修诚和林灯都表示赞同。

至于林修诚让出来的那百分之二十五的收益,林灯本是想和林灼再分的。不过林灼十分主动地表示自己这段时间跟着林灯学习都没花过钱,以后去上海读书难免还要麻烦林灯,所以这部分钱她都不要了,就当做自己的学费。

林灯知道,林灼这是有意要多给自己钱呢。锦绣布庄虽然还没有正式营业,但她们都很有信心,收入一定不会少。

到时候可能一个月的分红,就能顶林灼一年的学费了。

林灼如果不想吃亏的话,完全可以和林灯亲姐妹、明算账。

可林灼知道,林灯这个长姐帮了自己许多,而且她在锦绣投入的心血也比自己多,所以林灼不敢居功,主动把大头让给了姐姐。

林灯也没跟她客气。林灼年纪还小,由她来负责管钱也好。

到时候林灯会在自己的账本上做好记录,哪些钱是用于林灼的教育的,她都会记录好。

就这样,兄妹几人短短几十分钟的谈话里,林灯得到了锦绣布庄未来一半的收益。

不得不说,她的哥哥和妹妹都太好了!

尤其是像林修诚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男神啊!

出身于书香世家、留过洋、学习好、长相好、人品还很端正……这么完美的男人,要不是林灯的亲生哥哥,林灯都想嫁了。

也不知道这么好的哥哥将来会便宜了谁。

想到这里,林灯善意地提醒道:“哥,你在家这段时间可要小心一点,娘可是铆足了劲儿地想给你说一个大家闺秀做媳妇儿呢。”

林修诚揉了揉眉心,哭笑不得地说道:“我就知道会是这样,所以才说不能在家里呆太久……最迟在你们去读书的时候,我就一定要离开家了。”

提起方氏,以及婚姻大事,兄妹三人面面相觑,或多或少地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些同病相怜的意味。

林灼很有江湖气地拍了拍林修诚的肩膀:“哥你放心,我会帮你和娘抗争的!这方面我有经验。”

林灯附和道:“我也可以帮忙。”

林修诚欣慰地看着两个妹妹,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

林修诚果然信守承诺,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林灼、提着些礼物正式来姚家拜访。

给姚启安的父母拜了年后,林修诚接上林灯,兄妹三人一起去逛了逛街,给林灯和林灼分别买了一双鞋。

林灯买的是双棕色的女士小皮鞋,款式非常普通,不过很百搭,林灯觉得配洋装和文明新装都能穿。

给林灼买的是双黑色的布鞋,这主要是因为林灼才放脚不久,鞋子的尺码还不固定,布鞋的话穿起来比较舒服。

林灼得了双新鞋子,非常高兴,回家的路上笑嘻嘻地问林修诚:“哥,你现在还没有工作,又给我们买了那么多礼物,你哪儿来的钱啊?”

“我在日本有奖学金。娘给的钱,我也一直存着,省的她……”

林修诚没有说明白,可林灯和林灼姐妹哪个不明白他的意思?

“哥,你做得对,娘手里的钱不给我们花,也是便宜了外人了。”在林灼眼里,林远山的姨太太们和他们生的子女根本就不是自己家人,而是一群吸血鬼。

林灯也道:“哥,娘最听你的话了,你在家的时候可要多劝劝她,让她接受一些新思想,别总是傻傻地对爹有求必应了。”

林修诚的肩膀很瘦弱,可眼神却很坚定:“放心。”

林灯突然觉得有个哥哥可真好啊。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她这哥哥虽然瘦了点,但那也是棵比她高的树。

坚强了这么久,像是一个异类一样地和这个世界奋力搏斗,林灯还真是有点累了。

林修诚出现的时机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林灯这两天的心情很好,以至于她回到屋里发现姚启安竟然不请自来的时候,她的好心情都没有被破坏掉。

“你怎么来了?是要和我谈赡养费的事情吗?”

人在屋檐下就是这点不好,她出门前明明已经让彤云锁了院门,可是姚大少爷想要拿到姚家哪一把门的钥匙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姚启安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起林灯的作文本道:“你的白话文写得真好,像是读过很多白话文章似的。”

林灯走上前道:“不多不多,就是读了些杂志,还有闻说先生的两本文集而已。”

她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却不想姚启安的表情突然间变得十分怪异。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掉落10个红包~

改编自百科资料。

论文学

第四十九章 论文学

“你读了闻说写的文章?”

林灯不明所以:“嗯, 怎么了?”

“没什么。”姚启安神色不大自然地说:“你为何不先读我的?”

林灯挠挠头, 这就有点尴尬了:“额……我觉得闻先生写得更白话一些,比较好懂。”

姚启安叹了口气道:“虽说‘开卷有益’,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的。你刚刚开始看书, 切莫被某些人的言论给蒙蔽了。”

姚启安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他说的是谁可以说是很明显了。

听他这样诋毁闻说, 林灯不由好奇地问:“闻先生的书怎么了?”

既然林灯已经把话挑明了, 姚启安便不再遮遮掩掩的了:“虽说背后说人坏话,非君子所为,但我担心你误入歧途, 还是实话告诉你吧——我认为闻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家。文学就应该是文学本身, 不应该与甚么革命、政治联系在一起。在我看来,闻说他完全是把他的笔当做了工具, 利用文字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林灯不解地说:“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姚启安叹了口气道:“我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闻说的真实身份。其实他的家庭背景很不简单,我有合理的理由怀疑, 他是在利用文学蛊惑人心,从而达到利己的政治目的。”

闻说的真实身份?

哈哈, 托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的福,林灯也知道一点。

闻说原名萧凯,据说出身于一个巨富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曾先后于光绪年间资助过中山先生的革命。后来中华民国成立之后, 萧家也一直在为革命筹措经费。

与萧家的其他人不同的是,萧凯从小爱好文学,并不喜欢与金钱打交道。

他投身于写作与教育事业, 终生未婚,所有财产都在抗日战争期间捐给了国家,资助了数不清的前线战士与普通老百姓。

只可惜,他的结局算不上好。如果林灯没有记错的话,闻说没有看到抗日战争胜利,就死在了纷飞的战火之中……

至于他是被日本人杀害的,还是被他曾经批判过的国人暗杀的,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不过林灯相信,时间是不会骗人的。闻说对这个国家所作出的贡献,那是真真切切地写在了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上。

林灯不认为闻说会是姚启安口中的那种坏人。

“都说文人相轻,姚先生说这种话,未免有失公允。闻先生的文章究竟是蛊惑人心还是振奋人心,怕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由千千万万个读者来评判的吧。”

见林灯竟然为闻说说起了好话,还说自己是因为文人相轻才会说闻说的坏话,姚启安激动得脸都涨红了:“你可不要是非不分,不听好人言!闻说的文章,惯会骗人到街上闹什么青年游-行,高喊各种口号,你可千万不要参与到这么危险又愚蠢的事情当中!”

林灯生在和平年代,是没有亲身经历过什么游-行的。对于游-行这种事情,她并不热衷,甚至隐隐觉得危险。

可她很尊敬历史上那些敢于发声的先辈,敬佩那些为了国家、人民的进步,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

结果这些人到了姚启安这儿……怎么就被一竿子打死,变成愚蠢的了呢?

林灯不大赞同地说:“那些青年也是心系国家,想要为国做贡献吧。”

姚启安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与其整日大说空话,不如静下心来多读些好书,以科学的方法救国。”

从字面上来说,姚启安这句话并没有错,可林灯就是觉得哪里不大对劲。

不过林灯不打算继续和他争辩下去了。现在对她来说,最要紧的事情是和姚启安谈好离婚的相关事宜。

“先不说这个,你已经查看过我的功课了,怎么样?”

见林灯转移话题,姚启安便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他心里其实也是很不乐意提闻说的。

说起林灯的功课,姚启安实话实说:“进度很快,很好,尤其是数学……我觉得你在这方面有些天赋。”

“杨老师也是这么说的。”林灯没打算谦虚,不然让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慢慢念的话,她会疯的。

“以你目前的水平,直接上初小的三、四年级不成问题。半年过后,我甚至怀疑你可以直接上高小的六、七年级。”

虽说姚启安说的和林灯估算的进度差不多,不过得到大文豪的肯定之后,林灯心里还是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

谁知姚启安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先把初小的内容学扎实一点,不要一味地去赶国文和算数的进度。毕竟除此之外,初小还会教发音、语法、手工、形体、游戏、缝纫……除了缝纫之外,我估摸着你都没怎么学过吧。”

林灯诚实地点点头。其实她连缝纫也不怎么会。

“如果你直接跳到高年级去读,这些都不会的话,那等高小多了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农事和生理卫生2这些科目之后,你就更加跟不上了。”

看姚启安不带半点卡顿地说出这一长串的科目来,林灯突然感觉脑袋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