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冲江又梅点点头,“啊”了几声,倔强地看着她,意思是我就是不穿你能咋地。

这套衣裙上衣是红色锦缎小短衣裳,裁剪有些像民国时期的女生装,下身是红纱及地宽摆小裙子。

江又梅蹲下把小丸子抱着哄道,“宝贝。这套衣裳多漂亮啊,咱们把衣裳穿好,就可以出去玩了。外面有好多漂亮的小姐姐哦。”

小丸子不会说话,只“啊、啊”地叫,就是不穿。

李华云也蹲下笑着说道,“小丸子都长这么高了,还认识小姨吗?小姨领你去看漂亮的小姐姐,还有好大好大的大花伞哦。”

小丸子听了,很是想出去看大花伞,就没有继续折腾等娘亲给她换衣裳。

午时正,江又梅牵着一身红色衣裙的小丸子隆重出场了。她戴着皇上赐的小金锁,手里还拿着御赐的玉如意。她们的身后四个男服务员抬着一个美伦美奂的巨大的三层生辰蛋糕。

大凡孩子周岁宴,小寿星都是被抱着出来的。只有这家孩子让人惊诧。竟是母亲牵着走出来。白净可爱的小女娃穿着奇异却漂亮的小裙子,还有后面的大蛋糕,有些像传说中太后过寿时的生辰蛋糕。这样的组合,又一次考验了人们的眼球。

“哎哟,好可人疼的孩子。”李夫人陈氏第一个夸了起来。

“是啊,长得多漂亮啊。这么小就会走路了,真是聪明得紧。”这是李巡抚的夫人,她刚夸了一句,又惊诧地高声说道,“哎哟,小寿星拿着的玉如意像是御赐之物呢。”

郑夫人也接口道,“不仅是玉如意,连这金锁都是御赐之物呢。”

江又梅点头笑道,“这是的确是皇上赐给小女的,让她太爷爷带回来的。”

人们一听,又是一片赞叹,好听的话铺天盖地砸向了小丸子。小家伙胆子大,面对这么多人一点都不胆怯,也听得出这些人在表扬她,“啊、啊、啊”地回答着。

周夫人几人离得远远的,她笑咪咪地悄声跟另几位夫人说道,“这孩子长得可真好,才满周岁就到处走的小娃我竟是第一次看到,原来听都没听说过,看来我还真是孤陋寡闻呢。”她拿着杯子喝了口糖水,声音放得更低,又继续说道,“她比我那一岁半的外孙女还高得多,走得还稳。可惜了,林将军到现在还在山里剿匪,林家人都远在京城,除了才回来的老侯爷和林侯爷,这么好的女娃竟是都没见过呢。”

周夫人也是在夸奖小寿星,可听起来咋就不那么对头呢?几位夫人相互看了看,都讳莫如深地不言语了。

这边在夸着小丸子,男人那边林老爷子正把他的大孙子牵着到处显摆。小包子和小胖墩、王澈南、郑侑煦上午跑去村里看大戏,这才回来。

小包子本就长得漂亮,加上不怯场,小嘴又会说,也着实得了好一番夸奖。高兴得林老爷子捏着胡子直乐,别看他长得不咋地。他的后人一个比一个漂亮。

生辰蛋糕在女眷这边看了一圈也不能先吃,毕竟这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哪怕小寿星是女孩。也只有先让男客人吃后再抬过来吃

生辰蛋糕抬去了东边,看得男客们又是一片惊叹。

林老侯爷作为宴会的主人。进行了主题性演讲,先是讲了一大堆的套话,什么大康形势一片大好,皇恩浩荡,百姓之福,希望各位能在各自岗位上继续为朝庭发光发热等等。接着讲了各位在百忙之中,数百里之外,还来参加他林俭重孙女的周岁宴。这份情他记下来了,请各位一定要吃好、喝好、玩好,云云。

之后,林世齐也代表他义妹对客人们远道而来进行了感谢,并表示他李世齐也记着这份情。

林侯爷也进行了简短发言,同样对各位来参加他孙女的周岁宴表示感谢,并说以后各位到了京城就去镇北侯府找他,他必会尽地主之谊招待各位。

三人这么一说,所有的人都深感不枉此行,跑这么远来挂个号是多么的正确。

三位领导讲完话。林进就领着人把蛋糕切开,一家一小块,然后再抬回女客这边。这蛋糕不只漂亮。还很好吃,关键是很少,一家只有一小块,就更加觉得好滋味美妙无比了。

吃完蛋糕后,江又梅便让小夏把小丸子牵进南园休息了。她的生物钟极准,此时正是睡午觉的时间,小嘴已经张开打了好几个哈欠了。

女客们期待已久的福庆戏班要开始唱戏了。戏台搭在南园大门正前方,帷幔正是从这里向北拉开,东边坐男客。西边坐女客。四十把大伞也都挪到了这里,因为女客多些又怕晒。就从男客那边调来了十把过来。

戏班唱的第一出戏是“东方不败”,这个故事梗概还是江又梅当初写的。经过戏班的人艺术再创造再升华,更是凄美绝伦,跌宕起伏。李芳华等几位主角本就长得花容月貌、丰姿绰约,而且服饰精美奇异,加上他们演绎到位,唱腔柔美、悲声袅袅。看得人肝肠寸断用,特别是女眷们不停地用帕子捂着脸哭,甚至有几个哭得快闭得气去,哽咽声传了老远。

虽然戏台上的人够美,但长时间咿咿呀呀的唱腔也快把江又梅唱睡着了,女客中只有她没哭。连她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只得拿着帕子捂着脸装哭。

怪不得之前李世齐让医官随时在这里听命,原来是怕有人悲伤过度呀。

据说,这出戏如今是京城最受欢迎的苦情大戏,许多名门闺秀想一睹这出戏的精彩都无缘得见。

演完后,李芳华带领几位主演谢了十几次幕才下台。

之后照例是打赏。林老侯爷率先赏了八百两银子,林侯爷出的是六百两,江又梅就得出四百两。其他的官员、夫人们按官位和品级大小出着银子,姑娘们媳妇们冲着李大美人也慷慨地掏着荷包。

小包子这回学精了,荷包里装了不少银子。这次跟几个男孩子一道,都出了五两银子。其实几个男孩子一点都不喜欢这种哭哭啼啼的戏,好在戏里的东方不败是个武林高手,经常会耍些拳脚功夫或是刀枪棍棒,让他们也看得高兴。

由于赏银太多,几个接赏银的托盘堆成了小山还装不下,又增加了几个托盘。

第二百二十九章拜会

第二出唱的是“大闹天宫”,这也是江又梅写的梗概,经过戏班的人艺术再加工,跟前世的大不一样,关键是人物造型让江又梅很是不习惯,但那孙猴子依然是妙趣横生。看得老人和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

李世齐言明为了给自己的外甥女儿凑趣,还专门化了个妆,扮演一个天将到台子上亮了一个相,逗得下面的人使劲叫好鼓掌。

据说,这出戏如今是太后她老人家最爱看的戏。那几个老太太看了令她们向往已久的大戏后,觉得老骨头就是颠散架也值得了。

演完后又是打赏。因为这出戏有李世齐的凑趣,林老侯爷及众官员、夫人们比刚才的那出“东方不败”多出了两百两。小姐媳妇们这次可没那么大方,但老夫人们及孩子们这次又大方得多。小包子几个孩子看得极其高兴,煦哥儿率先掏了一锭十两的银子扔进托盘,另三个孩子也都跟着各出了十两。

看完戏后,大家就要依次离开了。路程远些的要先回县城或清河镇去住。明天一早再赶路。周巡抚及省城的一些高官包了一条船,所以尽管路途远但还是可以走。而湖汉省的官员都走的是陆路,所以大都去住镇上住。

江又梅跟林侯爷商量。是不是请李巡抚一家在南山居歇息一宿,明天再走。

林侯爷点头道。“儿媳考虑的周到。另外,再把郑老先生一家也留下住一晚吧。”

李巡抚一家很是高兴,这样既省去了找驿站的辛苦,又可以拉近跟郡王爷及林家的关系。

郑院长也非常高兴,他倒不是为了拉关系,他一直惦记着江又梅的大画房。

李总兵一家肯定要住在陈家了,本来王世一想跟着大多数省城官员一起坐船走的,但王澈南不愿意。还想跟小包子及小胖墩、煦哥儿玩,所以他家依然住进了陈家,明天再走。

江又梅把在南山居住的那两家男客安排在了新园,女客安排在了西厢客房,把原先住在这里的人安排去了另外的地方。

小包子、小胖墩、王世一、郑侑煦四个小子非得住在一起,江又梅只得叫人又搬了一张床到东厢睡房,他们两人挤一张床。

晚饭前,江又梅让春桃去江家一趟,礼貌上必须得去陈府拜访李夫人陈氏,让李氏准备准备。

饭后。江又梅和拿着礼物的春桃、大福去了江家,看见李氏已经穿着最好的一件秋香色印花锦缎衣裳在家里等着她了。而且,头上几乎把匣子里的金簪、银钗都戴上了。关键是她还化了一个妆,那个妆化得还不如不化。

李氏这次是真的激动,林亲家没有女眷来过西河村,两家交往也是男人们之间在相交,没她什么事。而孙亲家朱氏还不如她,至少她的儿子已经是官身,以后还有可能给她请诰命,所以她的优越感要强得多。

这回是第一次去跟传说中的高官夫人、诰命夫人结交,很是有些激动和忐忑。李氏的个性比较好强。哪怕原来再穷都要穿得干干净净不输于人。所以这次也想不落人后,把自己拾掇好一些。

江大富急得在一旁直搓手。这次是女眷交往,他不可能出面。他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婆娘收拾好些不给儿子丢脸。可是这婆娘一收拾出来,咋看咋不对头,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头。江又山和江又有都在南山居新园陪着那帮高官没回来,正不知该如何的时候,闺女回来了。

江大富赶紧跟江又梅说道,“梅子,快,看看你娘,她这么一拾掇,我咋觉得还不如以前的泥腿子看着顺眼咧?”

李氏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说道,“咋说话咧?不懂就不要乱说,人家富贵人家的夫人太太们,都六七十的年纪了还要擦脂抹粉的,我咋就不顺眼了?”又对着江又梅说,“闺女,你看我化的妆容还可以吧,这是巧儿在的时候送给我的胭脂水粉。”

这种劣制香粉熏得江又梅直打喷嚏。江又梅也觉得自己疏忽了,她送了李氏很多东西,却唯独没送胭脂水粉,总想着她不需要化妆。

江又梅赶紧吩咐春桃快去打盆洗脸水,又对李氏说道,“你想化妆改天我给你买些好的胭脂水粉,这种廉价的东西不好看又不好闻,再说妆容也不是这么化的,以后我再教你,这次赶紧把脸洗了,省得人笑话。”

李氏不愿意了,“闺女,老娘几十年一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忙乎,风吹日晒的,面皮儿本来就比那些享清福的夫人们黑得多,又糙得多。你还不让我化化妆,这不是让我去丢人吗?要这么丢人,还不如不去。”

江又梅只得吩咐春桃去南山居取一套自己的化妆品来,快去快回。又把李氏按在凳子上,帮她把头发拢了拢,只留了一大一小两根金钗,又拿了两朵小花作装饰。又把她右手腕上的一个大金镯子取下来,只留了左手腕上的一个金镶玉的镯子。耳朵上的大金耳环也取了下来,换了个小些的。

李氏又不高兴了,“我说闺女。咱们的亲家那么富贵,肯定是满身金呀玉呀的,你咋给我整的这么素净咧?这么穷酸。得多给咱们有子丢面子啊。”

江又梅道,“娘。人家再有钱,也不会把所有的金子都挂身上啊。很多富贵人家的女人,还不喜欢那些金啊玉啊的饰品,人家专喜戴木头的,那叫低调的豪华。”

“不喜金的偏喜木头的,那人脑袋有毛病吧。”李氏说道。

“少啰嗦,闺女让你咋收拾你就咋收拾。”江大富大声说道,“说你泥腿子的性子改不了你还不高兴。你刚才弄得像啥呀?噢,我想起来了,就像今儿戏台子上的媒婆。你看闺女帮你一拾掇,就清爽多了。”

这时春桃气喘嘘嘘地把化妆品拿过来了,江又梅就帮李氏化了个淡妆,说道,“这套化妆品就给你用,原来的东西就丢了吧。”又一再嘱咐李氏,“去了不要多说,说几句礼节性的话就成了。有些话我会代你说。”

江大富也是这么嘱咐李氏。李氏不服气地说道,“当我是那小卫氏咧,敞着大嘴啥都敢说。放心。这次我定表现得像个大户人家的太太,不会给咱们有子丢脸的。”

江大富眼睛一瞪,“啥大户人家的太太,也不嫌臊得慌。只一样,少说话!如果再乱说话得罪了人,这次定把你休回娘家,谁讲情都不行。”

几人去了陈府,李夫人正在家等她们,一听她们来了。便赶紧请进。李夫人很是热情地拉着李氏的说道,“谢谢你们。我爹他老你家身体能这么好,多得益于你们和侄女的照顾。”

李氏是第一次跟高官夫人如此近距离接触。很是有些紧张。笑容都有些僵硬,说道,“都是亲戚了,该当的。”

这句话说得还是比较得体。

之后,李华云红着脸来给李氏见礼,李氏原来见过她,也很是喜欢她,笑着点了点头。

几人落坐后便聊起了白天的宴会,江又梅有意无意地抢了李氏不少话。李氏紧张的手心都出了汗,牢牢地记住了江大富的话,不敢多说,由着江又梅和李夫人主讲。

李夫人本是厚道之人,又感激江家照顾老父亲,知道李氏是乡下妇人见识有限,也就不会为难她。所以很会做人的主要跟江又梅讲话,但时不时的也跟李氏讲两句无关紧要的话,气氛很是融洽。

江李两家女眷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会谈。

都过了碧水桥,李氏还在得意地跟江又梅说,“你爹天天怕我乱说话招惹,咋可能咧?我又不是那二货小卫氏。你看娘今天的表现还是不错吧,娘知道啥话该说啥话不该说。”说完又笑了起来,“以后啊,娘也知道该咋跟诰命夫人结交了。”

江又梅此时着急回家,想着等空闲下来再跟李氏好好谈谈。便说道,“希望你以后都像今天这样,尽量少说话,特别是跟村里那些爱嚼舌的妇人,不要拿话让人编排。爷和爹已经说了好几次要把娘赶回李家的话了,若你再乱说,给哥哥弟弟招了惹,他们定是不会轻易饶过你的。”

江又梅一回南山居,林进便来告诉她一件大好事,新园中,郑院长已经收了念哥儿当弟子了,拜师的头都磕了,茶也敬了。郑院长说一年中他会抽出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来南山居亲授这个关门小弟子。

江又梅听了也很是高兴,又回屋找出了几个包去了西厢。送给郑家婆媳两个新式手包,郑侑煦一个狮子头斜挎书包。又送给李夫人一个手包,送给珍姐儿一个唐老鸭斜挎女式小包。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李巡抚一家便启程回去了,李总兵及王世一一家也直接从陈家走了。当然,江又山陪着李巡抚走了,江又有陪着李总兵走了。(未完待续)

ps:谢谢hzh可可、蕾蕾313的粉红票,谢谢红尘&陌客的打赏,谢谢书魂入雪梦的评价。

第二百三十章 受制

江又山这次跟高官搞好关系的最大好处便是直接告了崔县尉一状,把他在汉平县拉帮结派、培养恶势力及作恶多端、欺男霸女的行径向李巡抚做了详尽的汇报。李巡抚气愤地大骂道,“想不到湖汉省还有这样的狗官,太可恶了,你回去就把他的罪证收罗齐了送到省城,我会直接派人协助你把他的老窝端掉。谁敢保他,我就查办谁。”

老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办事。崔县尉这颗在汉平县盘踞数十年的毒瘤,多任县令都拿他无法,就这么被上任不到一年的年青县太爷给割掉了。虽然他平时贿赂了不少官员,但巡抚大人亲自下令查办他,也没人敢再替他说好话了。

江又山的青天老爷形象更深入人心了,甚至有些长年深受崔县尉恶势力欺负的人家还到庙子里给江又山点了长明灯。

李巡抚一家走后,已经忍了很久的郑老先生把江又梅请去了新园,提出了想看看她的大画房,然后他们家下午就坐船走。

江又梅想着因李世齐他们一回来就不停地忙碌,也都没去大画房看过,于是就领着几人一起去了大画房。

大画房墙壁四周挂满了人物画,有戏里的人物,有传说中的人物,还有本朝代的人物。

特别是其中一幅“独臂大侠图”,是以前世g姓男星为模特画的独臂大侠,英俊洒脱、沧桑冷傲,带着些许忧伤,零乱的黑发随风飞舞。那双冷漠的眸子凝视着远方,似乎看透了世间一切纷扰,又似乎在祈盼心上人快点来临。他背着一把大刀,身后一只雕在振翅高飞。那忧伤的面容让人看了莫名的有些心酸。

李世齐直接走到画前。久久凝视着画卷,看了许久后才转身对江又梅说道,“妹妹。别的画我都不看了,我就要这幅。怎样?”

江又梅笑道。“还是那句话,哥哥喜欢哪幅拿哪幅。”

李世齐笑道,“那好,就这幅。”

江又梅点头让林进把画取下来交给李世齐,李世齐又让随身太监拿一万两银票出来。

江又梅急忙推辞道,“哥哥给银子就见外了。”

李世齐笑道,“亲兄弟还要明算帐,该给的银子必须给。不然。哥哥我以后咋好意思再要妹妹的画了?”

江又梅笑道,“这幅画不值一万两银子的,哥哥实在要给,就给个两千两吧。”

李世齐把画卷宝贝一样拿在手里说道,“这么好的画咋会只值两千两?哥哥懂行,这画至少值八千两。这一万两妹妹都拿着,买画剩下的银子给我侄女买花戴。”

林老爷子一看自己的孙媳妇又大赚了一笔,高兴得捏着胡子嘿嘿直乐。

郑院长贪婪地看着那些画,觉得每幅都好,每幅都有收藏价值。特别是喜欢那幅“貂蝉拜月图”。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要了,至少今年不能再要。如今他已经是南山居士儿子的老师,明年再要。总会给自己一个面子吧。便指着那幅画说道,“南山居士,老夫实在喜欢那幅‘貂蝉拜月图’,这幅画能不能留着不卖给别人,明年给老夫?”

这个请求不过分,江又梅还真怕他现在就提出买画。便笑道,“好说,这幅画我就专门给郑院长留着。”

林侯爷看了半天,没见着与祝寿应景的画。便问道,“祁儿媳妇。我上次拜托你的事情你还记得吗?”

江又梅道,“我已经画好了。是‘八仙祝寿图’,在你们来之前就让人送去省城裱了,过几天便会让人取回来。”

林侯爷微笑地点点头。

江老先生进屋这么久才顺过气来,欣慰地看着江又梅说道,“为师这辈子最大的幸事就是收了你这么好的一个徒弟,你在人物画的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为师了。”

江又梅忙谦虚说自己能取得如此成绩都是老师教导得好,今后还得继续跟老师学习,云云。

林老爷子却是打着哈哈不客气地笑道,“江老弟慧眼如炬啊,我这孙媳妇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家。但也的确多承你的指点才有了此翻成绩,老哥哥我谢谢你了。”

这是江老先生认识林老爷子这么多年来,他说的最顺耳的一句话了。两个老爷子哈哈一笑,对江又梅说道,“去把那泡酒拿出来,我们几个老头子再好好喝几盅。”

午饭后,郑家五口人便走了。走之前,煦哥儿还拉着江又梅说道,“婶子,林念来省城一定要记着让他来找我。”

客人们都走完了,南山居终于沉寂下来。

下晌,江又梅跟宋望才、林进、春桃一起开始整理这次收的礼物,入帐、入库,又让宋望才把这些礼单再整理一份。得给新园那三位过过目,毕竟绝大多数人家都是冲着这几位的面子才送的礼。再说,以后还要还礼呐。

礼物令江又梅砸舌,有各式摆件,屏风,金玉饰品,珍贵药材,等等,既贵重又精致,真是发财了。这次靠着那三位大发了一笔,想着还是应该投桃报李,送些他们喜欢的东西。

几人一直忙到夕阳西下,才算把东西全部归入库房。

第二日,林老爷子就拉着江老先生去村里找江老爷子、陈老爷子溜弯去了。江老先生开始还不想去,说是要在园子里侍弄他的花草。

林老爷子道,“那东西下晌也可以弄。咱们这些老绑子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咋让自己活得长久些,我带你去看看那陈老哥哥,看看人家是怎么保养身子的。你别看鲁老公爷活的长久,但吃不得走不动,远没有人家陈老哥哥活得畅快。”

林侯爷则带了人去林家老宅看看建房的进度。只有李世齐一个人在新园里听着戏。

此时已是四月中旬,冬小麦又快收割了。闲下来的江又梅又惦记起了自己在汉平县的一千亩地,不知陈之航何时去大风镇签合同,还得让谭老大赶紧去那里,先熟悉熟悉情况,等这荐庄稼收了,就该统一种青华香米了。

正想让大福去谭家把谭老大找来,谭老大就自己找上门了。今天的谭老大竟是穿了一件管事穿的长袍,他很是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说道,“这是我媳妇照着林管事的衣裳做的,我爹非得让我这么穿着来见大奶奶。”

江又梅笑着点头说很好,又把宋望才也喊了过来,几人商量了一下,又让他们去陈府找陈之航商量。

此时林家父子都在,凡是跟陈之航打交道的事情都不好自己出面,江又梅只能让宋望才代劳。

一个时辰后,宋望才回来说陈大爷说明天寅时末就出发去大风镇,他也急着去办这件事,回来后就该准备收冬小麦的事了。

江又梅又把林进和大福都找了过来,明天让这两人一起跟着去。林进去帮着谭老大处理一些先期的事情,再现场教教他,大福顺道回趟家,再问问往生和莫生的情况。

想起这两个人,江又梅便想着晌午得跟林家父子说说。

晌午时,四个老爷子一起回了南山居,为了不打扰李世齐,几个老头在南园吃的饭。

饭后,江老爷子和陈老爷子回了家,江又梅就把林侯爷请到这边来,向林家父子说了周妍还活着的事。

父子两个都是一惊,老爷子说道,“若是周家女还活着,周家就跑不了一个欺君之罪。这笔帐先记着,周高那老东西不找事则罢,我林俭前半生杀戮太重,如今要为子孙积福,也不会赶尽杀绝。若他再找事,也就怪不得我了,我必参他个欺君之罪。”

林候爷点头道,“此事重大,我再派人去娘娘庵落实清楚。若真是周妍,就会让人把她严密地监视起来。不管她逃到那里是何种目的,有了这个把柄在我们手上,周阁老必定会受制于我们。”

林老爷子点头说好。

林候爷对江又梅说道,“让林武几人跟林进他们一起去,要找到娘娘庵的具体地方,还不能打草惊蛇。再有就是让陈之航来这里一趟,有些事我要交待他一下。”

江又梅让大春去通知陈之航来新园一趟,自己则去了江家。

走到江家门口,让同来的大福去孙家、赵家、老宅、谭家把主管这次流水宴的人请来,要跟他们算算帐,把工钱、料钱结了。

进了院门,看见江大富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喝茶。正房门开着的,李氏则坐在房里发呆。

江大富看见闺女回来了,高兴道,“梅子,家来了,快来歇歇,这几天累着了?”

李氏在屋里道,“咱闺女如今是少奶奶,家里有那么多的下人,劳累活计还用她做?”

江又梅道,“家里下人虽多,但有些事还必须得我做。再者说了,我自己也还要找些事做,不然天天闲着,还容易闲出病。”

说话间便走进了正房,对李氏说道,“娘也找些事做才好,虽然不用你洗衣做饭了,但可以做做针线活,或是偶尔下厨给爹做道拿手的小菜,自己找了个乐子,爹也高兴。”

李氏道,“闺女,你看戏台子上哪家太夫人会做衣裳下厨房的?她们大多都是手里拿串念珠,不停地转啊转的。”(未完待续)

ps:谢谢meierjulia的评价。

第二百三十一章 阵亡

“你也说那是戏台上,戏台上跟生活中不是一回事。”江又梅说道,她早就想好好劝劝李氏了,便坐在李氏身边继续说道,“即使是那些深宅大院的夫人们,一天到晚也是忙忙碌碌的。她们要管中馈,要教养儿女,要帮夫君分忧解难,管理一大家子,都不轻松。特别是那些姬妾多的人家,还要想着咋跟那些女人斗,人家可是忙得紧咧。现如今咱们家里连着下人就这么几个人,没有那么多操心的事,简单又轻松,多好啊。娘就自己找些事做吧,不然这么闲着容易闲出毛病不说,还要胡思乱想反倒不美。”

“闺女,你说这话娘就不爱听。哪家孝顺孩子不是劝老娘多歇歇,别累着。偏是你要老娘不停地干活,你哥哥也是这样。老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们养大成人,当了官,当了少奶奶,就应当让老娘享清福才对啊,哪有劝老娘做事的。这点上,你还真比不上巧儿,她就说娘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李氏不高兴地说。

江大富在院子里吼了起来,“说你这个婆娘被那两娘母哄魔怔了,你还不高兴。又是王巧儿,她的话你每句都记着,还都觉得是为你好。儿女们说了那么多你还觉得是在害你。你再这么拎不清,就滚回李家跟那两娘母做伴去。”

李氏气得大声嚷道,“我知道你不待见我了,不想看见我算了,我就到山子家去。明天我就走。”

“不许去山子家给他找麻烦,”江大富大声吼道,“儿媳妇正是紧要关头,亲家母也在那里照顾她。用不着你添乱。”

“那我就去有子家。”李氏得意地说道,“听说有子买了个漂亮的大宅子,有了那么好的房子。也该让老娘先住住享享才对啊。再说,李姑娘是大户人家出生的好孩子。将来定会孝顺公婆的。”

“不行,两个儿子家你都不能去。”江大富大声说道。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连小卫氏无事都能去县城书子家住两天,我咋就不能去儿子家住了?”李氏嚷道。

江又梅也怕李氏去给这两家添乱,忙说,“娘知道爷对哥哥和弟弟寄于了多大的厚望,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去打扰他们的。”

李氏听了更气了,“咋的?我养了两个当官的好儿子。就不能借他们一点光了?当了官就能不认老娘,不孝顺老娘了?我去他们家住住就是打扰他们了?咱们打官司打到县太爷那里去,也没这个理儿!”

三人正闹着,赵大娘婆媳先来了,接着孙大强夫妇、谭老头,再接着江老爷子和江大学也来了。江又梅和江大富把他们请到书房里,几个人把帐报了,江又梅就把钱都跟他们结了。几个人还不好意思要工钱,江又梅强塞给了他们,说道。“你们这次不要工钱,下次我咋好意思再找你们做事咧?”

几人走后,江大富留老爷子和江大学在家吃饭。江老爷子又把李氏好一顿敲打。气得李氏躲进卧房不出来。

江又梅出门回南山居,正好碰见小包子及二春和小刀。小包子高兴地拉着江又梅的手一起往南走去。

远远地,就看见一大一小两个人牵着手及一大大、二大大在南园大门口向他们这边眺望。不过个高的却不是小夏,而是林老爷子。现如今,林家父子都把小丸子当宝贝一样宠,只要无事都会把她牵着抱着的。而且,陪她接哥哥的差事也被这两父子取代了。

小包子看见了,高兴地向他们跑去,边跑还边喊着。“太爷爷,妹妹。我回来了。”

江又梅隐约也听到了小丸子的大嗓门,“啊。啊,啊。”

今天,南山居的晚饭又是江又梅一个人在西厢餐厅吃,小包子和小丸子都被林家父子留在新园跟他们一起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