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傻瓜,整理一下仪容,快去吧,别给方廷宣和冯丞斐看出来太尉已经死了。

“嗯,我知道,这是我与他们谈判的资本。”

李怀琳的衣裳都是血,回泰王府换来不及了。

“我去拿一套易理没穿过的衣裳给你,你们身材差不多。”

“好。”——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收到好多地雷,有新朋友有老朋友,好开心~感谢大家的厚爱!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感谢不须归的地雷!感谢你的厚爱!

不须归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3-02-1401:39:37

104、兰氏和杨润青番外

光武三年秋,悬空山不远处一个小村庄,日落时分,秋风飒飒。杨父赤着上身,怀里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孩兴匆匆跑回家。

“润青他娘,你快来看,我捡到一个小女娃。”

回答他的是砰地一声巨响,杨母把锅盖狠狠地扣到铁锅上。

“他娘。”杨父递出孩子的双手停在半空中,呐呐不能言语。

“从哪捡的扔回哪去。”往灶膛里塞了一把山草,杨母冷森森道。

杨父颤了一下,缩回手臂,把婴孩紧紧地搂进怀里,像是怕杨母抢了扔掉似的,好半晌,期期艾艾道:“他娘,这女娃好可爱,若是咱们不留下她,只怕她活不了。”

“留在咱家就活得下了?”杨母大声喊道,揭起锅盖,“你自己看看,这就是咱们晚上吃的。”

半锅清水里面漂着一把野菜,看不见米面,也没有油泡。杨父后退了几步,无力地靠到门框上。

“润青饿得哇哇哭,天天吃不饱,小老鼠一样大,三天两头生病,两岁还不会走路,咱家还养得起别人的孩子吗?”提起儿子,杨母悲从中来,眼泪扑簌扑簌掉落。

杨父蔫了,抱起孩子往外走,一只脚踏出门槛,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婴孩,转过身小声道:“他娘,咱家这么穷,以后也不知能不能好转,也不知能不能给润青讨到媳妇,小女娃留下了,养大就可以给润青做媳妇。”

杨母的低泣顿了顿,杨父巴巴等着,见妻子略有松动,却不点头,只得转身往外,走得一步又回转,看看妻子又往外走,来来回回几次,后来,猛咬了咬牙,道:“他娘,这女娃咱们暂且养着,养得一日算一日,若实在撑不住了,能养得到五六岁,那时把她卖了,也能换回几两银子,你说是不是?”

杨母的眼泪住了,穷人家多有卖儿卖女的,养到五六岁,若日子过不下,卖得几两银子,也不亏。

“他娘,你看,这女娃多漂亮啊!”杨父见妻子意动,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灶前,蹲了下去给妻子看他手里的孩子。

蓝色粗布衣裳里,婴孩黑浓的头发,圆圆的脸蛋,皮肤白里透红,五官秀丽非常。

“好漂亮的孩子,比润青出生那时漂亮多了。”杨母忍不住赞叹,杨润青出生时,皱巴巴的身子,脸上还有细小的胎毛,肤色黄黑,不及这婴儿的一分美丽。

“不止咱家润青,我看十里八乡都找不到这么漂亮的孩子。”杨父骄傲地挺挺胸,好像婴儿是他生的一般。

“这么漂亮的孩子,爹娘怎么舍得丢弃?”杨母怜惜地从杨父手里抱过孩子。

“这孩子像是刚生下来的,你看,脐带还带着。”杨父小心地拉开衣裳给杨母看。

“作孽啊!这孩子的爹娘不是人。”看着孩子一身血污,还有那没有剪掉的脐带,杨母骂了起来,骂了几声注意到孩子包的还是丈夫的上衣,愤怒地问道:“你看到孩子时,这孩子是光溜溜的?”

“正是。”

“好狠心的爹娘,畜牲不如……”杨母大骂,又急忙道:“快,烧热水,我给孩子洗洗身子……”

洗澡时小女娃醒了过来,扁扁嘴哇哇哭了起来,像是呼应一般,坑上睡觉的杨润青也跟着哭了起来。杨父手忙脚乱从杨母手中接过婴儿,抱出来擦拭了,包上衣裳轻轻走动,婴儿却不住声。

“这是饿了要找吃的了。”杨母抱起杨润青流泪。

“我去装一碗野菜汤来喂孩子吧。”杨父要把婴儿放坑上,杨母怀里的杨润青不哭了,咿咿呀呀叫着,小腿使劲蹬,伸张开小手朝杨父扑去。

“要爹抱?啊,他娘,润青要抱这娃儿。”杨父因小女娃哭了,正怕妻子不耐烦,见杨润青想抱小女娃,忙配合着送进杨润青怀里。

说也奇怪,哇哇大哭着的婴儿靠到小杨润青身上时便不哭了,脸颊上还带着泪痕,嘴唇却往上咧笑了起来,这一笑,唇边现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

杨润青也傻笑起来,叫道:“爹,娘,妹妹……”

“这俩孩子有缘。”杨母高兴得流泪,儿子两岁大了,这是第一次开口说话,想不到一开口,就说了这么多个字。

多年以后,杨母回想起这一日,慨叹不已,兰氏来到杨家,似乎就是为杨润青而来。

给小女娃取名时,大字不识的杨父杨母问儿子,小杨润青眨巴着眼睛看了眼女娃,道:“兰……兰妹妹。”

“好,就叫兰,姓兰,名兰。”杨母存了心要把女娃留作媳妇,也没给她带上杨姓。

多了一张嘴吃喝的杨家,日子过得更拮据了。

杨父一如既往地每日在外奔波劳作,希望能让妻儿过得好一些,杨母纺纱织布,舂米推磨。日子很苦,可两个孩子乖巧可爱,杨润青自兰兰到杨家后不再生病,小时是抱着兰兰带着兰兰玩耍,大些了,两个孩子手挽手,到野地里挖野菜捉田鸡,再大些,杨润青帮着杨父下地上山,兰兰帮着杨母在家中操持忙活,家中欢声笑语和乐融融。

光阴似白驹过隙,转眼间十三年过去,兰兰来到杨家十三年了。

一家子齐心协力不辞辛苦,日子比十三年前好转许多,一处白墙青瓦的院落换了十三年前的茅草屋,院子里圈养了鸡鸭,猪圈里喂了一头大猪,米缸满满的,粮仓里囤着谷子。

进院门左右是两间耳房,左侧是灶房,右侧是储物房,放着农具和粮仓等物,进去三间房,中间是堂屋,左首一间是兰兰和杨润青的房间,右首是杨父杨母的房间。

夜深了,左首房间还亮着灯,杨润青在灯下读书,兰兰在一边织布。

杨父杨母的房间熄灯了,夫妻两个在床上小声说着话。

“孩子们这么大了,没给他们分房,好不好呢?”杨父低声道,“要不把储物间收拾出来给润青住?”

“收拾什么,傻脑袋。”杨母一指戳上杨父额角,骂道:“榆木疙瘩,兰兰早晚是润青的媳妇,分什么房?”

“这个……他们还没成亲。”杨父摸了摸额头,小声替自己分辩。

“你呀!”杨母恨铁不成钢地咬牙,虽然兰兰还小,可她这些日子一直琢磨着,想赶紧把亲事替两个孩子办了。远乡近村,凡见过兰兰,莫不旁敲侧击试探,想娶兰兰回去作媳妇。

杨母想,自己这个老实巴交没用的丈夫,一辈子只做对了一件事,就是捡了兰兰回家。

十三岁的兰兰如碧莹莹的翠玉,一双盈若秋水的眸子顾盼生辉,布衣荆钗,亦是风华绝代。最难得的是性情,温柔和顺,细言轻语,从来不发脾气,安贫乐道,苦乐自在。

“我这心啊,现在越来越不踏实。”杨母轻叹。

“怎么啦?”杨父不解地问道。

“兰兰太美了,我总觉得,咱们这样的家庭,咱们的润青,只怕无福消受。”

“你多想了,我看着,就是再好的家庭再好的儿郎,兰兰也不会动心的。”杨父不以为然。

“我不是怕兰兰变心。”杨母摇头,小声道:“你不觉得,兰兰太好了吗?容貌,性情,无一不好,我只怕天意弄人。”

“什么天意弄人,你想太多了,再美再好,是咱们把她养大的。”

“也是。”杨母茅塞顿开,长舒出一口气,放心睡觉,杨父见她放心,也跟着安心,闭上眼,模模糊糊快入睡时,胳膊一痛,杨母拧醒了他。

“他爹。”杨母作贼似的,声音小得不能再小,“他爹,你当年是多大通人事的?润青今天十五岁了,晓不晓得那回事了?不知道他有没有跟兰兰……”

杨父被问得老脸通红,好半晌结结巴巴道:“这时节,是晓得了。”

“晓得了?”杨母猛地坐起身。“那……那咱们会不会要抱孙子了?”

“有孙子抱不好吗?急什么?”

“可他们还没成亲呢。”

“成亲不是一句话的事吗?兰兰要是怀上了,咱们就弄一桌酒席请左邻右舍,把他们的亲事办了。”

“唔,也是。”杨母觉得有道理,丢倒头睡觉。

夜深沉,山村更静了,连狗吠声都没有听到,兰兰有些疲累,摇纺车的动作缓了下来。

“累了就歇息了。”杨润青放下手里的书走过去,半蹲到兰兰后面,抱她包在怀里,轻轻地帮她揉双臂。

“再纺一会,我想明日把这块布织完,后天给娘拿到城里卖,爹生日要到了,可以给爹买一壶酒。”兰兰细声道,转身仰头看杨润青,瞳眸柔若春水。

杨润青看得痴了,身体涌动起难以言说的气流,开始是断断续续的涓涓细流,缓缓的气流越来越急由小变大,源源不绝,要决堤而出。

靠着兰兰背部的下腹之下,嫩稚的青枝在波动在变化,面部温和沉静无声无息,内里却滚烫火热。杨润青缓缓地后退,不敢让兰兰发现他的身体起了变化。

——下接作者有话说

作者有话要说:

无意识地,兰兰在杨润青后退的同时,身体也在后退,不想离他远了,有些沉重的脑袋抵靠到杨润青的肩窝上,清浅的呼吸喷到杨润青的脖子上。

脖子有点痒,身体更热了,“兰妹妹,我们睡觉吧。”杨润青低声道,声音有些沙哑。

“润青哥,你嗓子不舒服吗?我看看。”

兰兰转身正对着杨润青,捧起他的脸,“张开嘴我看看。”

兰兰真好看,杨润青张开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兰兰,看着兰兰粉嫩的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黑浓的长睫毛,挺秀的鼻子,红红的樱唇,还有唇边那两个酒窝,杨润青很想摸一摸,很想亲一亲。

他真的亲了上去,温温的,软软的……淡淡的体香在鼻端萦绕,杨润青像发高烧一般,心跳耳鸣、头晕目眩……心头又甜又痒。兰兰动了动唇,缓缓地闭上眼睛,杨润青怔了一下,然后,张开双臂抱住兰兰,两人倾倒地上。

可以怎么做?除了亲亲,还能做些别的吧?时间在两人急促的喘息中缓缓流逝,灯芯哔地爆出灯花,晕黄的灯光变成了橘红,映在兰兰白皙的脸上,带出醉人的粉红,空气里流动着的燥热越来越浓,身体里面有一股到处乱窜的火苗,把血液烧成沸水层层扩散,波动至身体每一个骨节每一寸肌肤……杨润青觉得某处越来越痛,叫嚣的气力越来越大,理智在向它一物低头,平静的假象很难维持。

两个人重迭着,默默无言很久,杨润青憋得难受,却不敢抛掉顾忌,兰兰红着脸,长长地睫毛不停眨动,杨润青忍了又忍,忽然一口咬上兰兰的脖颈,他想狠狠地咬,可是怕兰兰疼,张大口咬上时,却是轻轻的吸吮一般的碰触。他感到身下的人儿在颤抖,然后,一只抖索的小手缩进他们重叠的身体,像受惊的小鹿。

兰兰还小,他在心中叹息,刚想翻身下去,那只小手却在这瞬间摸索到他小腹下,握住了他颤动的一物,低细的昵喃同时响起:“润郎……”

好烦,还是不甘心,明天再另找人看能不能找回来存稿,请朋友们原谅,正文本来还有三章的,我心里乱糟糟的找不到感觉重写,就先码了兰氏的番外放上来,明天如果还找不到,只能重写了。

阅读的顺序乱套了,真不好意思。

谢谢大家支持我,先睡觉去,明天起床了继续找,找不到先码明天下午的更新再回复留言,感谢留言的朋友们,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这是故人最大的幸福。

今天好想哭。

105、兰氏和杨润青番外

激流从兰兰手心青稚的嫩芽涌起,冲进小腹,涌到头脑里,再流窜到四肢百骸,从头到脚,由里及外,所到之处麻麻的痒痒的,欲-望越来越急迫地四处冲突着,寻找着宣-泄的出口,杨润青觉得憋不住了。

兰兰也憋得难受。

杨润青言行有致,容颜秀雅,颇得大家的喜爱。小山村的妇人荤素不忌,都知她是杨家的童养媳,清晨在溪边洗衣裳时没少拿她打趣。兰兰听得多了,心里头也慢慢有了一些想法,只是杨润青平日自律守礼,她想试试那些妇人讲的事,也没得机会。

兰兰不好意思主动,她觉得自己主动那个很丢人,可若是杨润青主动,她也不会拒绝,那些妇人告诉她,男人就喜欢那事儿,要让男人开心,要把男人牢牢拴住,就要放得开。

兰兰觉得,她是杨润青的媳妇,杨润青是她的男人,自然要跟那些妇人讲的那样,讨他的欢心。

兰兰小脸憋得粉红粉红,握着青芽的小手紧了紧。

“兰妹妹……”杨润青沉暗地叫着,脑袋中两种想法在拉锯,把兰妹妹的衣裳解了……不行,两人还没成亲;行的,兰妹妹就是自己的媳妇,小时就定下来的……

兰兰身体难受,憋了一口气,蜻蜓点水的,两瓣嘴唇在杨润青脸颊擦过,又低低地喊了一声润郎。

杨润青终于颤抖着,把手探进兰兰的衣领,从白皙的脖颈,一路向下摸到了小小的柔软的白馒头……裹住……爱抚……

粗重的喘息响起,混着低细的、似乎快乐又痛苦的呻-吟。

“润郎……”

“兰妹妹……”

清晨的霞光普照大地,一早出外劳作的杨父带着杨润青回家,兰兰打来水,递上毛巾给他们擦脸擦手,杨母满意地看着,把菜端上桌,招呼道:“都来吃饭了。”

稠浓的白米粥,还有一盘腊肉,两样青菜,杨家父子吃得很快,兰兰似乎天生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是细嚼慢咽。杨母有时奇怪,兰兰是她自小养大的,就在他们这个农家成长,为什么言行举止却像高门大户里教养出来的。

吃完饭搁下饭碗,杨润青拉过兰兰的手,涨红着脸,看了杨父杨母一眼道:“爹,娘,我想和兰妹妹成亲。”

“好啊。”杨父乐呵呵一笑,看向杨母,问道:“润青他娘,你看啥时给孩子们把亲事办了?”

“我去找半仙算个好日子。”杨母捋捋头发,微笑着看向儿子媳妇,眼前金童玉女,兰兰红着脸低垂着头,唇角微微上挑,两个酒窝若隐若现,清丽娇俏、绝美难描。儿子温和沉静,神清颜秀、俊雅可喜,两人手挽着手,说不出的亲昵和谐。

“娘,我织出一幅布了。”兰兰羞涩地红了脸站起来,起身回屋拿布。

杨润青看着兰兰的背影,直到看不到了,回头笑着对杨父道:“爹,兰妹妹熬夜织了布出来,想给娘卖了,换一壶酒给你生日喝两口。”

杨父笑得老脸开怀,一脸的皱纹像水波舒展开,杨母戳了戳丈夫,轻啐了一口,道:“就好喝酒,兰兰也惯着你。”

“我爹又不常喝,一年也就喝那么一回两回。”杨润青笑着替父亲说话。

杨母也是面嗔心喜,丈夫虽然老实巴交没有大的出息,可知冷着热,事事听她的话,勤劳朴实,不像有的男人,不是好赌就是好吃懒做,要不就是成日打老婆孩子出气,她心中也爱丈夫爱得紧,只面上要强罢。

翌日杨母带了布进城卖,换得铜钱打了一壶酒,回来路上又去了邻村一个号称半仙的老人那里去,请老人给掐个日子,要给儿子媳妇办喜宴成亲。

杨母早晨走时满脸喜色,回来时面沉如水,眉眼凝重。

“他娘,怎么啦?”杨父把妻子拉到椅子上坐下,给妻子倒来热水,“走了一天的路,累了吧?下回进城,我用牛车推着你,别走路了,地里的活耽误一天不要紧。”

杨母愣忡着也不接杯子,过了许久,捉住杨父的手臂,苦涩地道:“他爹,要不,咱们把兰兰嫁出去,另给润青找个媳妇。”

“这是什么话?你没发烧烧糊涂了吧?”杨父伸手试妻子额头,“没烧啊,怎么说糊话了。”

“我没说糊话,他爹,半仙看了润青和兰兰的生辰八字,说他们八字相克,润青若是娶兰兰,咱们家会有家破人亡的大祸。”

“这你也信?”杨父嗤笑,道:“兰兰从捡回来,咱们就是要给润青当媳妇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咱们家越来越兴旺,哪来的大祸?”

好像也是,杨母眉头略松,要说把兰兰嫁掉,她心中也是不舍的,只是心结到底不能尽解,精神恍惚,做起事来糊涂颠倒。

杨润青从地里回来,问得杨母没给他定下成亲的好日子,有些着急,兰兰日间在房里听到杨父杨母的说话了,暗暗流泪,家中的气氛从喜笑声声变得沉闷。

杨父生日这天,兰兰与杨母一起下灶房,整治了丰盛的四菜一汤出来,往年一家子是笑语欢声的,这日却都不说话,杨父气闷,想起都是半仙一句瞎话使自己一家人不得和乐,吃过饭喝完酒,一径出门,要偷偷去找半仙,逼他改口,使妻子去了心病给儿子与媳妇成亲,一家子像以前一般和和美美过日子。

杨父好好的一个人出门,晚上由村邻抬回家的,也不知是喝了酒不清醒还是怎么的,村邻说是从坡地下看到他的,回家时手脚弯曲口不能言,站立不能,从不生病的健康的一个壮年男子,竟成了瘫子。

杨家自那日起再听不到笑声,为了给杨父治病,房子贱卖了,另找个地方盖起茅屋,杨润青书本搁下了,地里所有的活都落到他肩膀上,兰兰与杨母日夜纺纱织布,一家子拼了命赚银子给杨父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