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堂里坐满了,热气腾腾的面条馄饨一碗碗出锅,一个伙计不够使,她又请了个打短工的妇人,店里有人忙,她瞧着不缺甚打了帘子往里头去。

俞氏看见她回来,点着床上的东西:“可是他来了?”宁姐儿笑着摇头:“哪儿呀,是蓉姐儿送来的。”这么两大包东西,几套衣裳,里头竟然还有一枝参,看着年份不大,夜里正好炖个鸡汤给娘跟哥哥补一补。

她心里想着这些个事,总觉得没心绪,心里慌得很,砰砰直跳,推了俞氏去屋子里歇息,自家紧着衣裳回屋,门叫风吹开来,她一脚抵了门斜签着身子去寻顶门的门栓儿,抬眼看见叶子浓绿浓绿的桂树,一时又发起怔来。

许是听见她这样回话,这才不来了,不来也好,她背了身,把那门抵上,也不做针线,倒在床上倒枕头闷了脸,便是他知道她是清白的,恐怕家里也不愿意。

肚里乱纷纷的想一回,坐起来重挽过头发,把那布料子翻出来,拿翻出尺来,预备给俞氏裁件衣裳,刚见了玉穗儿实是想问问她的,可她怎么好开这个口。

来的时候怕他来,倏地的不来了,倒也不是难受,一时空落落的心慌,一时心口又堵着气舒不出,衣裳拿尺量得了,度着做件小袄还有富裕,正思量要裁些甚,外边一阵风吹落了支窗的棍子。

她搁下布料开了门,木棍子滚到井台边,她才走过去拾,就看见安哥儿回来了,脸上涨得通红,满面都是喜气,跟吃醉了酒似的,一看见她就道:“妹子!那个匪首抓住了!”

 

第179章 捉匪首伤俊郎面雪夜会动郎冷女心

抓住了匪首,这案子才算了结,官府库里收缴回来的货物原就清点好了,只等着结案再发还回去,了那等得起的人家,便陈家这便在金陵城寻个营生先糊口,那等不起的,早早便回了乡,这东西临了也还是落在官府手里。

安哥儿一接着信立时就跑回来,这样的大喜事还不敢高声,进了宁姐儿的屋子,这时候哪里觉得出冷来,奔得满头是汗,额头上也分不清是化了雪水还是汗珠,抬起袖子一抹:“我都问了,明儿就能退回东西来了。”

陈家因着跑得勤快,又有个吴少爷不住的探问,那边倒不敢过分,陈家那一堆的东西,虽也伸了一回手,到底还留下许多,不似别个,便是有也俱都分出了一多半儿去,拿过来的还不够在本地立身。

宁姐儿怕惊了俞氏,把门关起来,压低了声儿:“真个?”如今这番模样,便是几分几厘也好过一文都无,若能早早置起个绸缎铺子来,往后哥哥说亲也更便宜些,能说个正经好人家。

两兄妹俱是满面喜意,偏还不能高声,俞氏的病说是好了,实则更差,她也识得人,也办得事儿,虽街坊见面喊不出名,却知道是邻居,还能问一声好,可她却不记着自家丈夫已经没了。

俞氏只当丈夫是出门去办货去了,一点都记不起行了船遭了水匪,还不住念叨着将要冬至 ,怎不见丈夫回来过大节,她还叫安哥儿办下四色礼送到叔叔家去。

安哥儿嘴上答应了,哪里会去办,叔叔婶婶接着丧报只当人没了,都计较起要把祖屋收拢过来,还有乡下那些个水田,一知道安哥宁姐竟都命大活了,嘴上说着福大命大有后福的好听话,脸上很有些不好看。

婶婶还挑唆了叔叔,要把田也捏住了,说甚个娃儿家不会打理,好东西过得三年也贱了,等安哥儿娶了亲,再把田交给他。

安哥儿实话实说,说外头欠了债,要卖了田还债,叔叔婶婶若要接过去,便得帮着还债,婶婶一算这帐没得赚,赶紧又缩了头。

吹吹打打办了一场丧事,嫡嫡亲的叔叔半点也没帮忙,还是王四郎瞧不过眼去,不叫人压低了安哥儿的田价,拆了些银子卖回来。

交完了货物的尾款,赁了房子,开了食肆,又要请医问药给俞氏进补,好容易撑起一个家,手上剩下百来两银子,原想着这案子拖个几年好东西也无用处了,没成想这样快就抓着了独眼儿。

这却是意外之喜,安哥儿搓了手方寸大的屋子里转圈儿:“妹子,我估摸着怎么也能退回千把两银子的东西来,咱们还开绸缎铺子,你便不用再办这食肆,只陪着娘便是了。”

宁姐儿靠着床沿坐下来,双手合什念了一声佛:“咱们很该去还愿才是。”将要冬至,家里祭不得,还去栖霞寺里作法事,也算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安哥儿觉得最对不住的便是妹妹,清清白白的女儿家,原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了,泺水原也有说定的人家,彼此就差着请媒人上门走个过场了,他回去办丧事卖地,那人家也来吊唁,却绝口不提婚事,送了奠仪,脚下抹油走的飞快。

原来妹妹却是泺水富户眼睛里的金元宝,讨这么姐儿譬如讨了个财神娘娘,有铺子有田,还带着几房下人,媒人婆把那门坎都踩薄了一层,谁知道一遭了难,原来巴巴上门的,一个个俱都当作没这事儿。

安哥儿回来虽不说,宁姐又怎会不知,只两边都不说破罢了,如今听见哥哥这样讲,知道他是想叫她们过原来那样的日子,她还每日里绣绣花看看书,再不就是打个秋千逛个园子,再不用为了裹腹食操心,可她既担了担子,便没想推给哥哥。

“这地方这样好,邻居俱是干净清白人家,又已是做了熟了的,虽琐碎些到底营利可观,便是绸缎铺子也没这样的进项。”一匹绸缎本金多少,利钱又是多少,做小食生意,虽利薄,本钱也少,算一算一碗馄饨的利便是成本的十之七八。

“我也不出头露脸,雇了人做便是,靠着同福里,咱们还能收些好丝来卖。”处处织户可不相宜的很,有那织好的,不必等着头家来收,嚷一声就听见了,宁姐儿说完就道:“再雇个短工来,买房子这事儿不急,先把冬至给办了。”

安哥儿看看这间瓦房和地上透出湿气来的青砖,天暖和时不觉着,天一冷下来,窗子门洞封的再结实,屋里也还是阴冷,下一场雨三日地都不干,这薄薄一层砖踩上去都有水泛上来,皱了眉毛:“那我先买两筐子白沙来,把这水汽吸掉些,娘那屋子还好,你这个太阴冷了,等铺子立起来,我叫你跟娘再住带楼的院子。”

俞氏的屋子是坐北朝南的,宁姐儿夜里守着铺子打烊,为着怕吵了她的觉,理了间空屋子住出来,这屋子低矮,窗子又窄,夏日里热冬天里冷,很是受罪。

“不急,日子总会好的。”宁姐儿说完这一声,咬咬唇儿道:“那匪首都逃了大半年了,怎么叫捉住的?”

安哥儿睨着她的神色,吱吱唔唔:“说是捉着了心腹,没挨过刑罚,把那独眼儿的家供出来了,这几日过节,他家里只一个老娘一个孩子,四下里守着门,给捉着了。”

说着又叹一声:“还得预备下八样礼,去吴家送个礼。”眼睛余光瞥瞥妹妹:“独眼儿便是他拿住的,叫一刀劈在脸上,也不知道伤得甚个模样。”

宁姐儿闻言抬头,虽没人知道他说要来提亲的话,可他雨天便来吃碗面,一条巷子的没谁不知道,升斗小民眼里百户便是顶天大的官老爷了,安哥儿听见言语,心里也明白,还想提点妹妹,吴百户是好男儿,却不是能托终身的。

宁姐儿抬了头,又垂下脑袋去,两只手攥得死紧:“他倒是个好官。”说着把摊在床上的布料折起来,一面抖灰一面道:“八样礼咱们办些甚?四样点心倒容易,只药材怕咱们办了,他家里也瞧不上,总不能办个八样点心送了去罢?”

安哥儿见妹妹这样松口气,看样子是真个不曾上心,笑道:“我在柜上饶一匹缎子出来,再整治些鸡鸭,咱们是礼到心到,全个意思,我看他且得往上升呢。”

今儿轮着她守铺子打烊,到了夜里雪还没停,宁姐儿取了块葛布出来给安哥儿裁袄,守了馄饨店,店堂里点着蜡烛,半个影子都无,风在外头刮猛烈,吹得树枝儿似鬼爪舞动,她一手捏着布,一手捏着针,半日布上还干干净净不曾扎下针眼去,原来他是受了伤才没来的。

宁姐儿皱皱眉毛,心里也不是喜欢他,却又牵挂,若真说喜欢,原来那个将要定亲的郑家小郎,才是真的喜欢,也给他做过荷包打过络子,也曾八月十五走月亮,七月七日过鹊桥,小儿女热心热意只等着从金陵回去,便两边议嫁的,可一遭了这样的变故,他又在哪里?

郑家果然没再提起亲事来,是觉着她叫人给糟蹋了,还是觉着陈家败落了,所以她配不上他了,通一字全无,一丝音讯都没有,她不是不想问,可看着哥哥的脸色,那些话她再问不出口,做什么自取其辱。

这些事压在她心上,为着糊口为着照顾母亲,平日里压着不想,经了他开口说要提亲那一回,又怎么能不思量。

宁姐儿干脆把葛布收起来,看看外头再没个人,把灶火熄了,把只余柜台那一截的木板架起来,开了锅一股子热气腾腾的熏人的眼,她眼睛一眨,眼睛红了起来,分不清是叫热气扑的,还是自家心里难受,抬手揉揉眼儿,转身正在回屋。

那最后一块板子扣的有些松,宁姐儿听见身后漏风,踮了脚要去把那板子扣实,不防叫人一把掀了开来,外头立着个黑影儿,她往后退一步,握住烧火棍子,“忽”一声挥过去,张嘴就要叫,那人进前一步,半边面裹了纱布,只露出一只眼睛,盯着她。

宁姐儿手一松,烧火棍子搁到灶边,低着头绞了手指,半晌都不知说个甚好,外头雪越下越密,落到他头上身上积了薄薄一层,宁姐儿这才回过神来,开了门,让他进来。

吴少爷原不该来,他脸上受了伤,所幸划的不深,却也留着一道骇人的血印子,吴夫人哭得差点昏死过去,儿子原就不容易说亲事了,这又坏了半张脸,还不知眼睛伤着没有,一面哭一面吩咐事,守着床三日不曾合眼。

好容易等她不支昏睡过去,吴少爷单眼骑不得马,天黑又雇不着轿子,自家一路走了过来,到得石桥边,摆手不让长随再跟着,试试自己迈了两步,一只眼睛看不清楚,一脚踢在轿边的石墩子上。

吴夫人见儿子受这个罪,还有什么不应的,满口答应着,明儿就寻了媒人来提亲,吴少爷偏又不应了,别人不知道她清白,他却是知道的,她是清清白白好人家的女儿,能当得起家立得起户。

可他呢?身上有个百户,家道富足,可他下边还有妾,这些她俱不知道,便是她夸过好看的脸,如今也没了,她原来不怕他,若是他瞎了一只眼儿,她怕不怕?

两个俱不开口,宁姐儿把那半截蜡烛搁到他坐的桌上,又架起炭盆子来,拿抹布抹一回桌面,细声细气的问他:“吃些甚?”

吴少爷不答她,还在思量着怎么开口,宁姐儿已经转回身去:“鸭汤粉条吧,你脸上有伤,那个比面软和,咬了咽进去就是,鸭子性凉,家里该给你炖些黑鱼汤,搁点火腿提提鲜,待伤口有好处的。”

不一时就烫了粉条端过来,只是清汤,半点也没搁旁的,连香菜叶子跟绿葱花都不放,吴少爷抽出一双筷子,搁在沸茶汤里泡了泡,抬起来要吃,开口道:“我说提亲,不是诳你。”

挟了满满一筷子的粉条,提起来晾一晾:“抓独眼儿是为着我是兵,他是贼,我最恨那些个虚招子,你不答应便不答应,我再没二话。”

说的宁姐儿面红耳赤,他若是真挟恩图报,定要泼他一身洗碗水,可受了伤,还巴巴赶过来,开口又是这一句,她咬咬牙,真不同他来虚的:“我进过水匪窝,也没嫁妆,还有守两年孝。”

这一桩桩他是能应,吴家人难道能应,宁姐儿也不站着,拉开长凳子坐到他对面,两个人隔着一点烛光,眼睛对着眼睛,她虽叫那烛火烧得面颊通红,却半点不肯示弱:“我再不肯不明不白的嫁人。”

吴少爷放下筷子:“好!”说着抬手解起了纱布,宁姐儿叠在腿上的手紧紧交握,指甲嵌进肉里,掐出一排白印子。

他半只眼睛不能睁,却把脸贴过来,为着怕牵动伤口,压低了声儿,嗡声嗡气的道:“看了这个还不怕,不拘别个说甚,八人大轿抬你进门。”

宁姐儿倒抽一口气,灯火下伤口更是突兀,眼睛落在那骇人伤处,想是叫刀尖挑过去,皮都掀了起来,叫大夫把整块皮给缝上了,她两只手捏得死紧,咬着唇儿克着身子不打颤,定定坐着,一动不动。

吴少爷这回扯着伤也笑了,一只眼睛弯起来:“好,好,好。”连说了三个好字,抬手吃那鸭汤粉条,吸溜着吃个精光,挎上刀,背身出门,脸上的伤也不裹,宁姐儿呆坐了半晌,立起来追出去,他已经过了桥,,那头有人接他。

两个人对面遥遥看上一眼,吴少爷先转了身,顺着同福里东巷一路往前去了。

第180章 救猫崽大白护幼写大字茂护哥吃饼

冬至自来是大节,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宗,皇帝要大礼斋宫,往下挨着大家便大办,小户便小办,出城的路叫堵得水泄不通,俱是那往寺庙里头烧香拜地。

王家今岁才有过丧事,更得像样操办起来,今年又比旧岁冷得早,冬至前三日便雨雪不断,雪粒子夹在雨里,还没落到地上就化开来,整个金陵城似罩了层浓云,连日头都不见。

官学私塾都放假,石家的女学也停了课,余先生告假回了家,到得明岁开年才再来开馆,这样的天气连街上的铺子都零零落落不开门。

王家院子里铺了白沙路,后头的花园子也关了门不叫人进去,一家子窝在暖阁里头,三个碳盆一起烧,便这样,茂哥儿还嚷着手冷,偷懒不肯写字,叫秀娘拉了小手过来抽了一板子。

茂哥儿抽哒哒抖着肩,一面哭一面拿起笔来,泪珠滑到鼻子尖,他伸舌头一勾舔了去,怕眼泪糊了墨渍,又得重写一张。

秀娘坐在窗前看见绷了脸忍笑,小人家最会看脸色,听见她笑,这规矩便作不成了,她忍得,蓉姐儿却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还拿手指点点弟弟:“像只小狗儿。”

茂哥儿知道姐姐羞他,犟了脸不肯抬头去看,写了几个字,听见那边响动不断,按捺不住,悄悄抬眼斜了看过去,作贼似的偷瞄,叫蓉姐儿抓个正着,还不戳穿他,抬手刮刮面颊,茂哥儿羞起来,噘了嘴儿又低头去写字。

家祭忙的秀娘腰疼,好容易过完了,靠在大迎枕上头,叫金缕给她揉腰,这个冬至过得热闹,拜祖宗祭先人,人人都要换过新人,便是家里的下人都能换新裳,还分了赤豆糯米、葱煎豆腐回去,一人一坛子冬酿桂花酒。

屋子里烧得暖烘烘的,蓉姐儿靠着枕头,扎上两针犯起困来,这却是做给孙兰娘肚皮里头的娃儿的,还不知道男女,先给做个红兜兜。

王四郎下了她的脸,秀娘便给她找补回来,她自家动手做了一半儿,赶着腰疼不能动,便叫蓉姐儿帮手做,还有小衣裳小鞋子:“你如今不做,往后也要做。”看见她又偷懒儿瞪她一眼:“你要嫁的那家子却不似咱们这般单门独户,总要跟妯娌交际,做这些不图东西,图个意思。”

“咱家还不烦呢?”蓉姐儿脆生生一句,叫秀娘生生叹一口气,梅娘怕是要合离,王四郎记着王老爷临终说的话,想把她们母亲两个接过来。

这可不比她没出嫁时住在家里,想着便头疼起来,手撑住额头,泛起倦意来,蓉姐儿知道惹了娘烦心,抿抿嘴儿:“兰针,去把那炉子上温着的燕窝拿来娘吃。”

茂哥儿听见吃的抬了头,蓉姐儿点点他:“快写,写好了,有肉松饼吃。”这是她想出来的新法子,原是配粥配馒头吃的,她看着茂哥儿把馒头掰开来满满往里放,便想着做成馒头,后来又试着做饼。

把酥油肉松跟去了壳的芸豆泥拌在一处当馅儿,跟做月饼似的裹在面饼子里,两面烘得金黄,皮儿薄馅儿足,一咬一口肉。茂哥儿最爱吃,灶下做得了,他还要挑捡,最爱是鸽肉松饼,一听有这个,板了脸儿直起腰,端正正坐着写字。

待他一张大字写完了,“蹬蹬蹬”小跑着过来,踩着踏脚张开手,撒了娇要蓉姐儿抱他上去,自家踢掉鞋子,把脚往大迎枕头下边一塞:“吃饼吃饼。”

是到他吃午点心的时候了,兰针拎了食盒掀开帘子进来,走到床桌前,开了盒盖儿拿饼出来,小丫头子绞了热巾帕给茂哥儿擦嘴。

“怪了,大白像是叼了只老鼠过来。”兰针把碟子摆在桌上,满屋子热香气,豆绿瓷碟子里头还摆了两个芝麻团子,俱是热的,茂哥儿伸手就要抓,叫蓉姐拉住:“烫呢。”转头才要问,就见大白晃着进了门。

大白自在泺水打过鱼,便爱叼些古怪东西回来,一夏天带回来的蝉蜕能装满一匣子,每回从园子里出来,白毛上都沾着红浆果的汁儿,细绒花儿竹叶碎,还去捞池子里的鱼,池子外头的栏杆边,还有吃了一半的鱼骨头。

可它从不咬老鼠,王家厨下还专养了猫捉鼠,大白从不去那猫的地盘,这回竟叼了活物回来,它三两下跳上榻上了床,把那白乎乎的一团东西搁到褥子上,拿头去蹭蓉姐儿,沾了她一身水汽。

秀娘皱了眉头:“这湿哒哒的,怎好上床来,赶紧把它赶下去。”大白是蓉姐儿的爱宠,哪个丫头敢去赶它,俱都不动,蓉姐儿噘了嘴儿,伸手给大白挠痒痒,低头看那褥子上边白白一团。

茂哥儿又怕又想看,身子往后缩,缩到秀娘怀里边,两只手捂住眼睛,从那眼缝里头往外瞅,嘴里还叫:“姐姐!”生怕蓉姐儿叫那东西咬一口。

蓉姐儿低头看,大白用脑袋把那东西顶过来,翻过来一瞧,竟是只小猫崽子,通身白毛,背上有一块黄斑,蓉姐儿捧起来挥手叫甘露拿软巾子过来:“娘!大白叼回来只猫崽子。”

茂哥儿这下不怕了,大白扭身跳下去,到毯子上甩掉一身水,窝在碳盆边上,舔着爪子伏下来眯起眼儿,蓉姐儿绣活也不做了,趿了毛鞋子把那小东西捧起来,这样小也不知养不养得活,蓉姐儿急声叫厨下盛米汤来。

猫儿才刚刚会睁眼,叫声颤巍巍的,细细弱弱,茂哥儿点心也不吃了,急的跳着脚看,还不敢往前凑,立开一步,伸长了脖子,拿手指头碰一碰,又摆手:“姐姐,它能活么?”

米汤是盛来了,可它根本不会吃,还是玉穗儿想的法子:“不若拿麦竿儿喂它,那东西是空的。”市井人家买碗甘草雪水,里头便插着这个,不叫人吃急的牙疼。

这时候到哪儿去寻,只往园子里抓了把当中空心的草,一点点米汤喂给它吃,小猫儿怕是叫猫妈妈给扔掉的,蓉姐儿一面喂它一面叫大白:“大白,这你的宝宝么?”

大白呜哩一声不答应,怕是它从哪个草窝里头扒出来的,只剩一口气儿了,猫儿吃饱了,蓉姐儿把它摆到大白身边,大白抬抬眼睛,提起一只爪子,把小猫崽藏在长毛下边。

蓉姐儿直咂舌头,原来小白都不见它让着,这么只猫儿崽子它倒护起来了,蹲身捏它爪子上的肉垫:“大白,你是不是在外边成了亲?”

秀娘由着两个儿女闹,听见这句笑一声:“又混说起来,它这么精怪,真个成了亲,怕不是把一家子都带回来了。”

大白动动耳朵,喵呜一声,拿舌头去舔小猫,茂哥儿蹲了身子,抱着膝盖看它们,笑眯眯一抬头:“姐姐,它叫什么呀?”

蓉姐儿看它这么细伶伶的,也不知养不养得活,沉吟道:“叫它肉松饼吧,你不是喜欢那个

么。”白里头一块黄,倒真个似面皮里裹了肉松馅儿。

茂哥儿伸手戳一戳,那小猫儿一动,他又缩回了手:“它吃不吃肉松饼?”说着跑到桌前,拿了一块,掰开来,两只手指头捏了肉松送到小猫嘴边。

大白一伸头全抢来吃了,抱了半块饼嚼得香,茂哥儿急道:“不是给你吃!”一屋子丫头都笑,看着他跳脚,正闹呢,丫头过来回:“太太,陈家哥儿姐儿带了礼来拜访。”

吴少爷说话算话,果然请了媒人上门,吴夫人依了儿子,知道儿子出去了,把跟在身边叫到堂前狠骂一通,长随吱唔着把事儿说了:“少爷说,要看那姐儿怕不怕。”

吴夫人一听这句便怔住了,眼圈一红又淌下泪来,心头一软叹了气:“罢了,去寻个媒人婆来,咱们加紧,把这事儿定了。”

那头还有两年不到的孝要守,先把事儿定下来,两年里头帮着手,娘家立起来,结亲也能好看些,媒人婆得了话,带了礼上门去,这回却是俞氏出的面,便是宁姐儿再能干,也不能自己作主订亲事。

俞氏平日里糊涂,到儿女事上却精明起来,问明了是常来吃面的那位,先点头肯了,再看送来的礼也衬头,听见说要隔两年,还诧异起来,宁姐儿送茶进去,只低低一声:“娘,有孝呢。”

俞氏还当是吴家有孝,点了头,把宁姐儿的庚帖子拿出来,兄妹两个挨在一处,两张红纸,俞氏才搬出王家,便寻人写得了。

媒人婆自然是满口好话,吴少爷受伤合离之事一字不提,宁姐儿也只作不知,交了帖子出去,事儿定了一半,安哥儿回来听说了,急赤白脸的要去讨回来,才走到门边,叫宁姐儿一口喝住了:“哥,我自家点头的。”

安哥儿结结巴巴:“妹子,那个不能嫁,他是帮了咱,也没把你赔进去的道理。”扭头就要出门寻媒人婆去,百户又怎的,便是千户,也不能把妹妹嫁进去吃那个苦头,家里有妾不说,名声还这样坏,谁知道他长不长性。

如今是爱她颜色好,再过两年呢,花娘却不会老,满目秦淮河,夜夜是新娘,捧在手掌心上的妹妹嫁了这样人,哪里还能有个好。

宁姐儿也不说旁的:“那哪一家好?郑家?”她头一回提起来,安哥儿一怔,停脚转身:“你知道了?”

郑家那个儿子翻年便十七了,那家子见陈家败落了,转眼就聘了另一个,还同宁姐儿一处读过女学,算是手帕交,他离开泺水来金陵时,郑家正吹吹打打的迎新人呢。

宁姐儿咬住唇儿,半晌才道:“我不知道,可想想也没什么不知道的,他以诚待我,我就以诚待他,除开他,哪个知道我清清白白,便是寻人嫁了,这事儿也是一根刺,哥哥到哪儿再寻一个知道这事,还不在意的人出来。”

“他,他不是个良人。”安哥儿说完这句,长叹一声。

“哪个是良人,性子野就给他收心,脾气不好,就两下里磨,总有软的一日。”说着垂了头:“今儿来的礼就十六色,还有那一家能这样舍脸把我讨回去?”

有了吴家做亲家,往后安哥儿的婚事也更好些,原上门提亲的那些,最好的也不过是豆腐铺子的女儿,宁姐儿自家肯委屈,也断不能叫哥哥委屈了。

安哥儿垂头在井台边坐下,抓着脑袋跌脚:“是我没用处,委屈了你。”

“嫁给他,我不委屈。”宁姐儿拉了哥哥起来:“赶紧着,我给哥哥做身新衣,冬至的时候跟爹把这事说了,再去王家拜节。”

王四郎秀娘都没得着信儿,蓉姐儿自然也不知道,秀娘同安哥儿说话,蓉姐把宁姐儿拉到屋里,握了她的手:“我同你说,吴家看上你了,你可千万不能应。”

这事儿她早就想告诉宁姐儿了,想着叫玉穗儿带信去,到底不敢白纸黑字的写,又怕叫人传话她脸上不好看,这才等到如今。

宁姐儿垂了头,身上穿着蓝袄子,两边手腕带着银镯,低了头,两只手紧一紧:“我已是答应了。”蓉姐儿倒抽一口气,瞪圆了眼儿看着她:“你,你怎么这么糊涂!”

第181章 匪案结归还家产见夫婿终家问春情

蓉姐儿想的比安哥儿不同,女儿家计较的,却是他家里有个妾,肚皮里头还有娃儿,眼看着就要生了,秀娘还备下了采生礼,因着是送妾生子女,头痛了好些时候。

虽是妾生的,却是吴少爷头一个孩子,吴老爷吴夫人头一个孙辈,不论是生了儿子还是女儿,这份礼怎么也不能薄。

女儿儿子各样都备了一份,还有后头的洗三满月周岁,都得看着吴夫人的脸色来,宁姐儿在这时候同吴少爷定亲,若是头生的是个儿子,她进门那孩子都已经两岁了。

蓉姐儿说了这一句,就看见宁姐低了头不言语,房里的丫头都退出去,甘露守在帘子外头,几个丫头预备点心茶水,互相看一眼,只作没听见。

蓉姐儿挨着她身边坐,伸手搂住她:“你同我说,是不是他强你的?”仗势逼人,陈家家境艰难,宁姐儿为着母亲哥哥应下了也说不准。

“我有甚个好让人逼迫的地方?”宁姐儿听见这句笑起来:“是我自个愿意的,我们往后就是妯娌了,你不高兴?”

蓉姐儿嚅嚅的开不了口,她还记得柳氏呢,软团团的人,说话都怕惊了人,她匆忙忙合离回家,这会儿也不知道怎么着了。

宁姐儿一眼瞧出她有话说,握了她的手:“还有甚不能说的,我便是要清清楚楚的嫁进去才好,你有话便说。”

蓉姐儿这才开了口:“他前头有一个,你就不在意?”睨了宁姐儿的神色,见她还是笑的安然,跟蹦豆子似的把话吐出来:“那一个我见过,脾气再好不过,你却不是软和人,能受得住?”

宁姐儿拍拍她的手:“我晓得,妞妞,我嫁给他半点都不委屈的,若不是出了这样的事,还成不了呢。”吴少爷名声再坏,只要吴夫人肯放低身段,小富之家的女儿哪一家会不应,比着宁姐儿这样的,都算是小门小户里头差些的,更不提她家里还遭过难。

蓉姐儿张张口,说不出话来,宁姐儿见她皱了一张脸又笑:“你疼我才这样说,外头的哪一个不说是我高攀了。”便是吴夫人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她笑一笑,这回却抬起头来:“到时候你可不能算是婆家人,得算我半个娘家人才是。”

等她过两年再嫁过去,蓉姐儿都已经成亲一年了,算是男方礼宾,蓉姐儿见她主意已定,也不再劝她,大大方方点头:“嗯,到时候我给你去坐房。”女家亲戚该去坐房的,可宁姐儿在金陵哪有亲眷:“茂哥儿也算一个,定不叫空出座位来。”

外头秀娘拉拉扯扯说了一车话,知道陈家东西大半要了回来,本是冬至前要来拜访的,因着捡点东西才晚了。

秀娘念了一声佛,知道陈家要出脱货物,道:“这火急火燎哪个不给你压价,不若沽个市值,就在我家质铺子里头出脱,先周济起来才是。”

既是两边要结亲了,那也没甚个好说,事都定了下来,若不是秀娘知道安哥儿的性子,定要当他把妹妹半卖了出去,可既知道这两个孩子肯上进,绝不是那贪图的,自然也愿帮一回。

质铺里头再没有赔本买卖,安哥儿那些东西好容易要回来,再不肯贱价卖出去,可摆了那么时候,好丝都次着一等了,本就卖不出高价,若不是这时候天寒地冻,来年蚕丝还未兴,他的东西白送人都没人肯接手。

如今只当次等货出脱,可哪一家一次要这许多货,再拖到明年更是砸在手里卖不掉了,王家帮了这个大忙,他当场便要给秀娘磕头,叫秀娘赶紧拦了:“别这样外道,真个要磕头,等着年初一来。”

秀娘叫来福去质铺子里头寻二掌柜说一声,就走质铺的帐,叫钱先生跟着去盘了货物,安哥儿面红耳赤:“原是来拜节的。”

秀娘笑一笑:“进了吴家门,又是一层亲了,往后同咱们蓉姐儿便是两妯娌,这门生意不亏本。”沽的市价,平价买来,并不算亏本,只利得的少些罢了。

一次把丝出脱了,泡在水的绸缎也有人肯要,小户人家买不起整匹绫罗,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家里织就那些是要出去卖的,这些个折价物里寻出来看着图案们锦色尚好的,也有人肯低价买回去。

若是不卖也是一堆烂布,到是葛布经得起水泡,等天好了浆洗一回,倒能平价卖,算一算真有千把两进帐,原安哥儿不成想王家肯收丝,千把两银子还不算那些退回来的金器银器,这时候还充什么门面好看,能卖的卖,变了形卖不出去的,俱都请人融了。

又各处去寻访空铺子,想趁着年前办起来,到置年货的时候,也算有笔进帐,总归出脱的是自家的货物,先平价赚个人气儿。

一时没有可意的房子,最好是前边是铺面,后边是院子,一家子住在后头。安哥儿寻着中人跑了好几家,还不曾寻定地方,手头的事忙乱的很,跟绸庄里告了五日假。

陈家兄妹一告辞,秀娘就叹息,又不能当着蓉姐儿说,男边来看,娶这个姑娘是低了些,女方来看,嫁这个男儿又有些不衬,听见女儿说两句,点点她:“你当别个都似你这般有福气?”

这头才见了陈家兄妹,那头吴夫人相请,说是请过去小聚,就定在一天后,蓉姐儿急巴巴的开箱子捡衣裳,又把打的银头面拿出来戴。

秀娘斜她一眼,知道她那点小心思,也不说破,由着她打扮,穿了一身蓝锦袄,外头披了件白色绣蓝边缠枝花缀灰鼠毛斗蓬坐车往吴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