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陆:其实我是全科医生,包括心理科。

患者:那么,小陆医生,我有一些感情问题想要咨询……

小陆:?

第七十三章 急诊有事

病房采光很好, 太阳高升,屋里满是阳光。

一大一小两个人在对峙。

陆则没急着说话,而是静静地和小男孩对视。

七八岁的小孩,正处于懵懂和开窍之间, 善恶不那么分明, 是非不那么清晰,最需要长辈好好引导。

从今天早上的所见所闻来看, 他家的情况比较复杂。

一个一直不出面的爸爸。

一个他爸娶回来的继母。

一个看不起儿媳的奶奶。

这样的家庭结构,想都知道小孩子过的是什么日子:爸爸不常在家, 大多和继母在一块, 奶奶却毫不留情地当面贬低继母、骂她是刻薄继子的后妈。

这奶奶平时还不跟他住一起。

那平日里基本没人和他亲近。

陆则不说话,小男孩脸也绷得紧紧地, 不甘示弱地回视陆则。

他不知道陆则要和他说什么,但本能觉得陆则对他没有恶意。

两人安静对峙良久,还是小男孩先忍不住开口:“你要和我说什么?”

陆则开门见山地询问:“你觉得你做得对吗?”

小男孩有些愣, 不太明白陆则为什么这么问。

他做得有哪里不对?他一直都是这样的, 从来没有人说过他做得不对。

他绷着小脸,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陆则见小男孩一脸懵懂,谆谆善诱:“你生病了,是谁第一时间把你送来医院?”

小男孩嗫嚅片刻,还是没有吭声。

每次他生病了,都是继母第一时间开车带他来医院,进进出出替他办住院手续,带着他去做各种检查。

可是奶奶说, 她是坏女人,她嫁进戴家就是想取代她妈妈的位置,她对他好都是做做样子,根本就是不安好心。

陆则耐心地询问:“你到医院这么久,你的爸爸在哪里?”

听到陆则这个问题,小男孩眼睛里立刻蓄了泪。

奶奶说有了弟弟妹妹,爸爸也偏心弟弟妹妹,再也不会喜欢他了。

现在他生病了,爸爸却飞到外地去和人谈生意,根本不打算来看他。

陆则回忆了一下小男孩的病例,注视着小男孩说:“八岁,不小了。你不能只听别人说,你要自己想。”陆则又再问了一次,“你觉得你做得对不对?”

对上陆则的目光,小男孩憋不住了,委屈地哭了出来:“我哪里不对!我才没有不对,都怪那个女人,要是她不和爸爸结婚、不生下弟弟妹妹,我还是爸爸最疼爱的孩子!”

陆则谆谆善诱:“你爸爸很疼你的弟弟妹妹?”

小男孩哑了。

他们爸爸在家的时间很少,对弟弟妹妹也没有特别疼爱。

每年他们的生日礼物、生日派对都是让生活助理帮忙准备,要是有工作要忙,爸爸甚至不会回来陪他们庆生。

陆则轻易从小男孩的表情里得知事实。

一个人的本性不会说改就改,对第一个孩子不上心,对第二、第三个孩子也不会太上心。

这样的家庭,大概就是现在许多人挂在嘴边的“丧偶式教育”,把所有抚育儿女的职责都推到孩子母亲身上,自己只在偶尔想起来时逗一逗孩子、享受一下当父亲的乐趣。

真正关心孩子的父亲,绝对不会直接娶一个女人回来照顾孩子了事。

卫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光说省内,卫父当得上“首富”这个称呼,可卫父几乎每天都会准时回家陪伴妻儿,周末还会要求孩子回来一家人聚一聚,从来不会为了赚钱疏忽家里人。

像他们这样的离婚再结合家庭,能像卫家这么和和美美的很难数出几个。

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

这小男孩的爸爸一个简简单单的“忙”字,就把家里三个小孩全数甩给二婚妻子,完全是把照顾家庭当成妻子的责任。

陆则说:“恕我直言,你的爸爸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小男孩却不喜欢听陆则这么说,凶凶地质问:“你凭什么这么说我爸爸?要不是爸爸每天辛辛苦苦在外面赚钱,谁来养我们!”

这话明显就是小男孩奶奶经常在他耳边念叨的。

赚钱养家确实重要,也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付出。

对于一些连饭都吃不起的家庭来说,愿意出去努力赚钱养家确实是个好爸爸。但是对于这个小男孩的家庭来说,他们需要解决的已经不仅仅是温饱问题。

论钱,他们一家人有普通人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陆则说:“你现在不缺吃不缺喝,更不缺钱,平时想要什么都有人送到你手上,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我看你并不怎么开心,”陆则语气平和,“你觉得对你来说,你爸爸在外面努力赚钱就够了吗?”

小男孩没法违心地说“够了”。

陆则定定地望着小男孩:“看来对你来说应该是不够的,那么你觉得他这样对于他的妻子来说算合格的丈夫吗?”

小男孩不吱声。

他想要爸爸陪陪他,想要爸爸和其他人的爸爸一样去参加他的家长会、带他去游乐场玩、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节。

可是他的妈妈没有了,爸爸也整天不在家。

他平时唯一能见到的只有继母,大家都说她不是好人。

大家都这么说,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爸爸不陪他,不陪弟弟妹妹,也不陪继母。继母和弟弟妹妹也会和他一样难过吗?

小男孩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心里委屈得不得了。

小时候他也被继母哄骗过,结果继母很快就有了弟弟妹妹。

大家都说继母是坏女人,他也觉得继母很坏,经常故意欺负弟弟妹妹。

刚开始的时候继母还会说他几句,后来继母就不说他了,只让弟弟妹妹远着他点。

弟弟妹妹还有妈妈,他什么都没有。

他才不想要后妈,奶奶说他是家里的长子,以后家里的钱都是他的,以后他迟早要让继母和弟弟妹妹统统滚蛋。

他才不稀罕那个女人当他妈妈。

“你要好好想一想,”陆则并不在意小男孩的抗拒,缓声教育,“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你不要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去判断。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只会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你要记住,哪怕只是言语上的恶意,那也是伤人的刀子,一刀砍下去,哪怕伤能好也会留下个永远抹不掉的疤。一旦伤得深了,没有人会愿意继续留在你身边。”

小男孩想到继母越来越小心翼翼的态度,小小的拳头紧紧攥了起来。

这一次,他没有再生气地反驳。

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和他说话,她们只会告诉他“她不好”“你不要信她”“你要提防她们”,没有人教他自己去辨别是非对错、好意歹意。他欺负弟弟妹妹,她们都说他干得好;他说爸爸和后妈偏心,她们立刻应和说:“有了后妈就有后爸”。

事实上没有娶后妈的时候,他也很少看到爸爸。

他是有脑子的人,他自己也是会想的。

她们骂完继母就走,他却天天和继母生活在一起。过去几年里,继母其实从来没有做过害他的事,反而是他总欺负弟弟妹妹。

安静了好一会儿,小男孩才说:“我知道了。”

陆则抬手揉揉他脑袋:“男子汉大丈夫,不要把情绪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要是觉得自己做错了,就好好改正;要是觉得有愧于别人,就好好道歉;要是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

小男孩点头。

他偷偷瞄了陆则一眼,感觉刚才摸在自己脑袋上的手掌热乎乎的。

若是换成别人把他当小孩子揉他脑袋,他一定会很生气,要对方滚远点,可陆则这么做却让他有点莫名的开心。

小男孩忍不住又偷瞄一眼陆则的胸牌,瞅着上面写着的“陆则”两个字直看。

这个医生叫陆则!

他已经记下来了,不会忘!

见小男孩情绪稳定下来,没有一开始那副对谁都张牙舞爪的模样,陆则没有多留,出去和负责小男孩的心内科主任交代了刚才的事。

这是心内科主任负责的患者,这些情况得和人家主治医师说清楚,不能让人觉得他在抢着表现。

心内科主任刚才已经安排小男孩奶奶去做检查,见陆则特意过来说了一声,笑呵呵地说:“我知道了,放心吧,这样的病人我每年接诊没十个也有八个,会让他健健康康回去上学的。”

陆则点头,意思是自己很信任心内科主任的医术。

心内科主任也了解过陆则的性格,一点都不在意他的寡言少语。

这年轻人敏锐、细心,又有一副热心肠,做事还踏实又周到,这么好的年轻人上哪找去?

心内科主任热忱地挖老阎墙脚:“我记得上回你参加过手术机器人项目,要不要转到我们心内来啊?我保证,你要是转过来了,心内科楼上那台手术机器人随你用。”

陆则说:“我现在在心外科待着挺好。”

心内科主任也没失望,和蔼地拍拍陆则肩膀让他忙自己的去。

业内圈子就那么大一点,他早前可听说了,首都那边都动了挖老阎墙角的心思。既然首都那边挖人陆则都没答应,他自然只是随口提一句,没真觉得能把人挖过来。

这年轻人还没毕业就成了香饽饽,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陆则没心内科主任那么多感慨,结束了和对方的谈话之后就回了心胸外科那边打杂。照理说那小患者最终归了心内科,他不该横插一杠,不过遇到事情不解决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可能是被叶老头折腾出来的坏毛病!

陆则边感慨边回心胸外科报到,没想到他刚回到科室门口,就听老阎朝他招呼:“走,急诊科有事。”

作者有话要说:

小陆:多管闲事这个锅给叶老头背!

第七十四章 土味视频

老阎话少,路上还是护士小朱和陆则解释具体情况。

小朱简明扼要地说:“煤矿瓦斯爆炸, 伤了很多人, 重症患者就有将近四十个,就近的医院条件不好, 这次急救指挥组决定分流治疗, 其中十二个能够承受转运的患者紧急转移到我们医院来。我们院里已经成立紧急应急医疗小组, 阎医生今天手术安排不多,也被临时抽调过去了。”

陆则礼貌地说:“谢谢。”

这种紧急情况上面一向非常重视, 老阎带着陆则加入医疗小组时市里的领导也过来了。

这位领导显然被这天降灾祸弄得十分着急, 简单地交代几句就把指挥权交给这次的医疗小组组长,让他们抓紧时间做好接收这批烧伤患者的准备, 务必在患者转运过来的第一时间为患者展开治疗。

联络小组在和转运组那边接洽、及时了解伤患情况,护理小组在进行应急准备,烧伤科的医师们也全都赶了回来。

由于重症烧伤患者不宜转运,烧伤科那边已经有几位专家紧急出发去临近爆炸地点的医院进行会诊, 留守的是烧伤科副主任, 不仅头发半秃, 眉毛都有点稀疏。

常年和烧伤患者打交道,副主任也算见惯了各种天灾造成的烧伤。

听说这次煤矿事故这么严重, 虽然副主任心里也叹息不已, 但还是打起精神插科打诨几句调节气氛, 才把工作都安排下去。

等自己科的人都安排完了,副主任才和老阎闲聊起来:“说起来,好久没和老阎你合作了。好端端地, 也不知怎么突然出了这么一桩大事。”

瞧这时间明显才刚过了上班点不久,伤的可大多是煤矿工人,要是伤势太严重,他们以后不知该养家糊口。再想想还有那么多连转运都承受不了的重症患者,那就更惨了,能不能把命保住都不一定。

老阎一板一眼地说:“事故原因不归我们管,有关部门自然会去调查。”

副主任被老阎噎了一下,没再多说,又把目光转向陆则,当面挖老阎墙脚:“小陆啊,毕业后考虑一下我们烧伤科怎么样?我们省院的烧伤科,在国内也是排得上号的。”

陆则以前就精力旺盛,除了跟老阎之外也曾跑烧伤科见习。那时他虽然只是个见习生,对病情的判断却非常准确,提出的治疗方案操作性也强,和副主任有过几次连夜反复抢救重症烧伤病人的交情。

对这个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的小伙子,副主任是很欣赏的。

陆则说:“心胸外科挺好。”陆则现在还没当过一次心外主刀,作为一个万事都很有计划性的人,他不允许自己的心外计划付诸东流。

副主任一脸遗憾地继续找其他人聊。

很快地,烧伤病人在转移小组的陪护下转运到省院,其中有几个已经进行了气管预防性切开,需要紧急会诊。

整个烧伤科井然有序地忙碌起来。

陆则这个实习医生依然是个打杂的,乖乖巧巧跟在老阎身边积极参与施救。

烧伤患者除了皮肤表面烧伤之外,往往还会伴随着吸入性损伤,有时候吸入性损伤可能更为致命。

陆则看到这批烧伤患者的惨况,心里也替他们难受,能转运过来的伤患尚且如此,不知那些只能就近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情况得有多严重。

陆则打起精神跟着老阎对路上出现心肺功能问题的烧伤患者进行会诊。

由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反复施救,这一忙就忙到下午。

这次转移到省院的患者里面唯一一个女孩子,是煤矿的财务,她也是倒霉,早上上班后被领导喊去确认一些数据,结果被这次煤矿事故波及,她受困时吸入了不少煤矿爆炸燃烧时的有害气体,身上也有不少部位被烧伤。

陆则跟着老阎忙活完他们能做的事后,还被烧伤科副主任拉着来一起讨论患者的烧伤整形方案。

只要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烧伤科就需要考虑患者治疗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真要是糙汉子也就算了,一个还没结婚的小姑娘遭遇这样的事,不得不慎重考对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让这次烧伤对外观的损伤降到最低。

在这一点上,副主任没有遇到过比陆则更擅长的人。

陆则早些年就学过绘画,也学过如何用纹身掩盖胎记或伤疤,对于伤处的处理有着天生的敏感,哪怕疤痕没办法彻底去掉,他也能想办法由丑变美,让患者能够积极自信地面对以后的人生。

烧伤科好技术的医生不少,只要讨论出适合的方案,他们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对于这种动辄想挖走陆则的人,老阎早已习惯了,大方地放陆则去。

陆则亲自看过这批烧伤患者的情况,讨论时几乎不必看资料就能回忆出烧伤部位、烧伤面积和烧伤程度,还能迅速模拟出数种烧伤整容方案分析其优劣。

整场临时会议开下来,原本觉得副主任拉个实习生过来参与讨论有些儿戏的人都服气了,怪不得陆则还没到大五就能被老阎带去跟项目,人家这脑子本身就和一般人不一样,搁到哪行哪业都是顶尖的那类人。

陆则被拉壮丁到临近下班,甚至还被心理科医生拉着一起去查了个房,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以免他们出现创后心理问题,不能积极回归正常生活。

省院的条件自然是好的,烧伤患者情绪都不错,除了送进重症病房的几位,其他人都在家属陪护下逐渐稳定下来。

来陪护的大多都是煤矿工人家属,说起话来大多夹带各种口音,陆则耐心地听完他们的问话,替他们解答了一些基础问题,甚至还现场学会了几句他们的家乡话。查到后面几位,家属们都大为惊奇,直问他是不是老乡,没听说他们那边出了这么个年轻医生啊。

陆则说:“现学的。”

陆则还给他们现场学了几句某位家属的家乡话,表示自己把另一个地方的方言也学了几句。

家属和患者们原本的沉重和伤心都少了大半,只觉得高材生不愧是高材生,学什么像什么,真是太厉害了。

而且,这小伙子接地气啊,没觉得他们家乡话土里土气,也没看不起他们穷,还这么和和气气地回答他们问题,就算有人因为他太年轻而质疑他的话他也不恼火,又耐心地重新解释一遍,说得对方都不好意思再怀疑了。

有位患者家属等他们谈完后凑上前操着一口方言问陆则:“小医生,我儿子平时爱玩这什么爱屁屁,现在他手烧伤玩不了,叫我帮他拍了段视频,这不,就是这段,他让我来问你能不能发到网上去哩。”

陆则看了一段,录的就是他刚才学方言的那一段,虽然画面时不时抖一下,但总的来说还是挺完整的。他点头答应:“没问题。”

患者父亲已经六十多岁,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褶子很深,皮肤也因为长年曝晒变成了古铜色。他骄傲地对陆则夸起了自己儿子:“别看我儿子天天下矿卖苦力,他的账号也有很多粉丝来着,足足有一千多个,是他们那群小伙子里粉丝最多的。他用的手机都比其他人的好,花一千多块买的,幸好他平时去上工都舍不得带,要不然可能被火烧掉咯!”

陆则应和了两句,和最后几位病人聊完才下班。

陆则在食堂和老阎会合了,老阎问了几句烧伤科那边的情况就各自吃饭。等陆则解决了大半晚餐,护士小朱过来和陆则分享起省院官方账号转发的最新视频,高兴地说道:“陆医生,看来你要带活我们省院这个账号!”

众所周知,以前官方账号大多是僵尸号,发发一些官方资讯,枯燥无味且无趣,每次发布新视频或者新动态回应着都寥寥无几。

哪怕现在不少官方账号都积极卖萌,能在众多营销号中脱颖而出让人记住的还是太少,更多的依然是机械性地发布消息。

这次不一样,才一顿饭的功夫,省院官方账号这次发出的视频就吸引了无数目光。

这视频并不是官方拍摄,而是征用了一位患者发布的内容,由于官方艾特了这位患者,对方的账号也跟着一飞冲天,跟着涨了一大波粉丝。

这个视频自然是陆则学方言的那一段。

省院账号还很皮地配了个标题:据说,天才都精通多种语言!比如男主角,再比如小陆医生!

小陆医生这个关键词迅速戳到了不少人的心,陆则后援会更是第一时间搬运了这个视频。

不管是不是粉丝,不少人都被标题吸引进去。

——点开之前我以为我会看到我陆哥穿梭在高大上的会场里,口里说着流利的德语法语葡萄牙语,从容自若,应对自如

——看视频上的图标,这是首发在某个土味视频app上的?

——我也以为会是精通多国语言,没想到是还真是多种语言,陆哥也太接地气了吧

——我听说小陆医生那边发生重大煤矿爆炸事故,这病房里的是不是烧伤患者啊?

——是的,看新闻,好严重啊,祈祷(新闻链接)

——感觉他们情绪挺好,我觉得小陆医生不是在炫技,是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这种方法安抚伤者和家属的心情吧?

——陆哥要是真的说多国语言,我只会说“哇,太厉害了”,现在我要说“呜呜呜呜我们陆哥真是太棒了”,不说了,我要去看书了,我以后也要当陆哥一样的好医生!

作者有话要说:

小陆:千钧一发!

第七十五章 见过再说

陆则的“语言天才”人设在网上吹了起来, 有人很看不过陆则又来霸屏, 开始在各个社交软件里冷嘲热讽。

——这也叫语言天才, 那我也算精通多种语言了, 我会普通话、英语和家乡话。

——那我惨了,我家乡就说普通话,失去了当天才的资格!

——有的人吹得太过了, 不过就是学了两句方言而已, 有什么好得意的

——我始终怀疑这是陆则出道的前期炒作,没见他连后援会都有了吗!

陆则后援会没有冲上去掐架, 而是由师弟师妹大军整理出陆则引用过的外文文献和翻译过的外文专著表示“语言天才”其实并没有水分。还有人甩出陆则当初在国外参加比赛做概述的视频,锤了冷嘲热讽的人一脸。

不少人都默默闭了嘴。

网络话题的热度一般不会超过三天,过了两天,网上的热闹慢慢消停下来, 一切又回归正轨。

不过对于省院来说, 这一天确实十分热闹,有人给陆则送花来了,是那个名叫戴卓的小患者。

虽然戴卓确诊了风心病,但情况还在可控范围内,致病源也找到了, 他的祖母一并接受了治疗,同时还对家里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清扫和检查,尽量减少再接触致病链球菌的可能。

戴卓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听了陆则的话后把小霸王脾气收了收,出院后分别和他祖母和他继母谈过。因着有害孙子生病的事在前, 他祖母对他继母的态度倒是好了不少,一家人的关系有所缓和。

作为一个很有想法的小孩,戴卓在出院后提出要给陆则送花,这花不能只开一次,要能一直开一直开。所以他准备往陆则办公室窗户外头的那一片地方种满花,这样每到花期,陆则都能收到一大片花!

戴卓年纪虽然小,但是他有钱,家里也有常驻的园丁,让对方组织人手实现这个想法并不难。

园丁听了戴卓的要求,点头说:“要是医院那边答应,其他的倒是没问题。”

戴卓说:“我叫爸爸的助理和他们商量。”

园丁知道这事十拿九稳了,又问:“不知道你想种什么?”

“现在什么花能开啊?”

“这个季节,不冷不热,气候还算温暖,山茶花开得挺好。”涉及专业内容,园丁稍一思索就给出答案。

“那就种这个山茶花,花要大朵的,最好种下去马上能开,还得特别显眼的那种!”戴卓进一步提出要求。

“好的,我联系一下园林公司,他们应该有现成的花可供移植。”

戴卓非常满意,打电话给他爸的助理说他想送花感谢医生。

戴卓刚和他爸闹了点别扭,他爸想哄哄他,听他的想法觉得不太过分,甚至还可以说出去吹一吹孩子聪明懂事,很快就让助理答应了他的小要求。

于是第二日,园林公司的人就麻利地戴卓指定的那块地实地勘察,看看到底适不适合种山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