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八郎以为自己遇到知音了,说道:“借你吉言,希望明年能够考中秀才吧,秀才免赋税,每月还发银米,足够自给自足,不用靠着姐姐养活了。”

买的里八刺眼神一闪,故作惊讶,问道:“令尊和令堂都死在叛贼剑下,为国捐躯之人,按道理说,皇上对你们栾家应该有抚恤,免税,或者给你一个世袭的千户、百户等官职谋生的,怎么你还要靠科举呢?”

栾八郎有些茫然,说道:“我也不知是为何,明明其他遗孤都有抚恤照顾的,我和姐姐什么都没有。听说以前栾家族长上表过要求抚恤,但一直没有音讯,好像是上头说谢再兴虽然谋反,但是他立功颇多,杀了我父母,就不给我们栾家抚恤了。”

买的里八刺愤然说道:“这话好没道理啊,功劳归功劳,谋反归谋反,谢再兴再多功劳,他杀了令尊令堂是毋庸置疑的,怎么会因此而取消了你和栾小姐的抚恤呢?”

栾八郎叹道:“我也不知道啊,族长上表得到这样的答复后,也是不信的,带着几个乡老去金陵的衙门里闹,被亲兵都尉府的赶回苏州了,族长还被打掉了几颗牙,从此再也不敢去闹。不过男儿当自强,我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将来自己给自己挣一份前程也是好的,不用在意别人的施舍。”

买的里八刺天性多疑狡黠,他很快从中捉摸出了不同寻长之处,问道:“我瞧见碑文上记载了十年前金华的几个富户捐银子修了祠堂和坟墓,这些人难道没有资助过你们姐弟吗?”

栾八郎讽刺一笑,说道:“商人重利,他们捐银子不过是得名,在碑文上刻着他们的名字,让来往上香膜拜的游客知道他们的仁德。我和姐姐一个弱,一个疯,不能宣扬他们的好处,他们为什么要帮我们呢?”

买的里八刺心细如发,飞快的瞥了一眼碑文的落款处,说道:“咦,我看见落款处有个豪商叫做沈荣的,嗯,好像买了你们苏州大宅的也是姓沈,莫非是同一人?”

提到这个,栾八郎不屑的嘲讽道:“是,就是沈荣,这下你明白我为何说这群豪商皆是沽名钓誉之辈吧?一边给我的父母修祠堂,纪念他们对金华的贡献,一边乘火打劫,卖了我们栾家的大宅,占为己有,说一套,做一套,用心险恶。栾知府的钱粮师爷说,这个沈荣听说祠堂着火后,忙不迭的去了知府衙门,给了银子要修复祠堂,真是‘好人做到底啊’。”

买的里八刺跟着感叹道:“这个奸商果然狡猾!等你以后考取功名,回乡光宗耀祖,定要换了这个碑文,别让这些奸商继续沽名钓誉。”

栾八郎摇摇头,说道:“这个沈荣不是普通商人,他父亲是江南巨富沈万三,沈万山去世后,他继承了庞大的家业,捐了银子修理南京城墙,从聚宝门到水西门皆是沈家出银子修筑而成,可以说南京半城的围墙都是他修的。皇上为了嘉奖他,给了封了个员外郎的虚职,有了这个花钱买来的官职,他架子大着呢,见官不用跪。听说他的手眼通天,我是拿他无可奈何的…”

买的里八刺一边套着栾八郎的话,一边记下他话中透露的信息,准备拿这些消息到朱守谦,徐妙仪那里邀功,以博得他们表兄妹的好感。

祠堂的另一边,朱棣帮着徐妙仪烤制验骨用的白梅肉饼,往灶火里扔进去一根干柴,噼啪一声,枯枝爆发出一声脆响,腾起了缕缕青烟后,开始燃烧起来,升起了红色的火苗。

徐妙仪见朱棣走近了,她依然镇定冷淡,但是缩在衣袖的手指食指部分开始莫名灼烧起来了,那正是昨晚朱棣蓦地吻过的地方,当时她有些懵了,不知所措,朱棣滚烫的唇贴在她的手指上,她回过神来,用力睁开他的手,光脚跑了…

朱棣看着她的兔子似的惊慌失措的背景,光洁的裸足踢踏着水面,飞溅出响亮的水花,萤火虫飞舞,将她的身影映衬的若隐若现。

他吻着她食指的瞬间,身上伤患处立刻就不疼了,犹如灵丹妙药般,“你就是我的药”,这话果然是不错的。

他站在水中笑了,抛开宗人府的实务不远千里来寻她,这果然也是对的。

食指在灼烧,徐妙仪低声说道:“昨晚…你也看见了,我目前很忙,无暇去想你问的问题。”

昨晚一吻,朱棣已经很满足了,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说道:“我知,你忙你的,我…我就是很想你了,想看看你。”

不要这样肉麻啊!你会分散我的注意,影响我的判断!都说红颜祸水,看来男颜也是祸水!

食指烧的更厉害了,徐妙仪深一口气,说道:“这种话也不许再说了。”

朱棣装傻,反问道:“那种话不许说了?”

“就是那些想你之类的话。”徐妙仪低声道,好像从昨晚一吻开始,朱棣就从以前羞涩、困惑、犹豫

不决的少男变得“厚颜无耻”了。几天在玄武湖黄册库看卷宗的时候,还是她主动问“你是喜欢我吗?”这句话。

而现在,朱棣已经开始有穷追猛打的趋势了。

朱棣说道:“好,我不会打扰你的。”

不过朱棣已经尝到了主动的甜头,怎么肯就这样放弃?

朱棣又说道:“我在你身边,是想提醒你,很多事情你不用非要一个人扛着,我可以替你分担一些。承认自己需要帮助并不丢脸,我以前也经常请你帮忙。如今,也到了回报你的时候了。”

闻言,徐妙仪不仅食指烧得厉害,就连心也狂乱的跳起来了。幸好这时白梅肉饼已经烧制完毕,徐妙仪将饼细细涂在骸骨之上,尤其是头骨和喉骨部位,再用白色的腾连纸贴衬在涂过药的骸骨之上。

约报个时辰后,揭开腾连纸,重新点燃炭火,举着白绢伞投光细看,骸骨喉部和头盖骨的伤痕便清晰可见了。

栾凤和王夫人不仅仅是卷宗中记录的胸部中剑,要害部分的咽喉也有伤痕,而这咽喉这一道可能才是真正致命伤的线索在卷宗中从未提及,好像被人刻意抹去一样。

第101章 屈子不屈

疑点重重。虽然有了怀疑,但现在肋骨和咽喉都有伤痕,不能确定到底哪一处才是致命伤。看来除了这些证据,还要去询问当年目击者才行。

徐妙仪亲自收殓了栾凤和王氏的骸骨,重新入葬,并且决定连夜赶到绍兴闹鬼的谢家老宅。

验骨和收殓骸骨,徐妙仪连头发丝里都是淡淡的尸臭,用苍术煎药汁泡澡,才去除这个味道。洗浴后,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徐妙仪在驿站里和朱守谦对坐喝着清淡的米粥,叹道:“真是由俭入奢,由奢入俭难,以前女扮男装在军营当军医时,整天都是汗水,鲜血加上尸臭,也没觉得多么难受,现在当了几天徐家大小姐,无端娇贵起来了。”

只有看到表妹时,朱守谦清冷的眼神才有一丝温暖,他夹了一块妙仪爱吃的酱瓜放在她的碗里,“和表妹比起来,我这个当表哥的真是惭愧,我至今没去过沙场,在大本堂学的那些也只是纸上谈兵。”

朱元璋从来不娇惯儿子们,会握筷子的时候就会拿刀,逼着儿子们成材,朱家成年的皇子都推出去沙场初试锋芒。朱守谦没机会上战场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外祖父谢再兴谋反、父亲朱文正也谋反,洪武帝再不计前嫌,估计也心有余悸。

买的里八刺在徐妙仪和朱守谦中间蹭了一个座位,神神秘秘的说道:“我发现了一处疑点,你们想不想知道?”

朱守谦经常被他挑拨离间,已经有些麻木了,静默不语,等待他的下文。

徐妙仪心情不好,被他撩拨的有些烦躁了,很不客气的说道:“爱说就说,不说就那凉快在哪里呆着去。”

买的里八刺双手贴胸,做出一副西施捧心的脆弱样子,贱兮兮的说道:“妙仪,我好歹和你表哥一样,都是郡王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徐妙仪讽刺道:“你敢和周王朱橚还有秦王妃王音奴这样抱怨吗?尽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还怨别人对你没有好脸色,你以为自己是菩萨,到那都得敬着你。”

被人当面打脸呢,买的里八刺的笑颜依然不变,说道:“你们别强留我在江南做客,这一切悲剧就都不会发生。对不对?凡是都要讲究前因后果嘛,要讲道理的。”

徐妙仪气笑了,“原来你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

买的里八刺摇头道:“也不能这么说,在政治利益面前,其实没有善恶之分,所有的人都会沦为牺牲品,包括我自己也是随时准备好牺牲的。”

徐妙仪说道:“只是你觉得尽量先牺牲别人,自己能躲就躲,能利用别人就先利用别人,尽量不要牺牲自己。”

“对啊,你真是我的知己!”买的里八刺自斟自饮,“来,人逢知己千杯少,我以茶代酒,干了。”

言罢,一饮而尽。

徐妙仪顿时傻眼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朱守谦冷冷的看着买的里八刺,说道:“到一边去,别打扰我们吃饭。”

买的里八刺说道:“别急着赶我走啊,我是真的发现了疑点,试探了栾八郎几句,原来修祠堂的和买了栾家大宅的,都是一个叫做沈荣的富商。沈荣这个人你们可能不熟悉,说起他爹沈万三,整个大明朝都没有不知道的吧?”

徐妙仪和朱守谦对视一眼。徐妙仪说道:“沈万三是江南第一富商,做海运生意起家,当年他是支持苏州张士诚的,后来皇上和张士诚争夺江南,反败为胜,沈万山见风使舵,放弃了张士诚,转为投靠皇上,还捐银子修南京城墙、送军粮换盐引,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只可惜在大明建国前去世了。”

徐妙仪是在苏州过了十年,对张士诚阵营的人物是了如指掌,其实当年江南几乎所有的富商和读书人都倾向于吴王张士诚的,沈万三要做生意,就必须对张士诚俯首称臣。

朱守谦有些疑惑了,“沈万三既然支持张士诚,那为何他的儿子沈荣会为了栾知府修建祠堂?栾知府生前和外祖父携手几次对抗张士诚的军队,保护金华城,势同水火啊。难道他们父子政见不同?”

徐妙仪说道:“表哥,像沈家这种大富商,以利益为主,立场都是摇摆不定的,他要张士诚的地盘做生意,同样也在金陵和金华有买卖啊,就连当时元朝都城北京也有沈家的生意,沈万三长袖善舞,无论那股势力都结交,都不得罪。”

买的里八刺点头说道:“没错,我当时在大都也听过沈万三豪富之名。”其实大都就是改名前的北京。买的里八刺身为俘虏,固执的对从小长大的地方怀有感情,不肯改口叫北京。

徐妙仪仔细回想了她的江南查案之行,从在苏州寒山寺找栾知府后人,到金华挖坟验尸,到被怂恿的平民围攻几乎送命…她突然拍案而起,说道:

“糟糕!栾小姐可能有危险!表哥,我们兵分两路吧,你去绍兴外祖家查那个冤鬼索命案,我回苏州城看栾小姐,干脆命人将她护送到金陵保护起来!”

朱守谦见表妹面色凝重,问道:“你怀疑怂恿栾八郎的人会派人对栾小姐不利?”

徐妙仪说道:“叫毛骧去询问沈荣,我觉得小八的怀疑有道理,沈荣好像对栾家的事情太过关注了,就连老宅子都买下来,确实可疑。”

买的里八刺跳起来抗议说道:“你嫌我名字长,叫阿刺就好,为什么叫我小八?”

徐妙仪暗道你的脸皮比王八壳子还厚,正适合这个名字,心说道:“不叫小八,难道叫你老八,或者改姓王?”

小八朗朗上口,从今日开始,熟悉的人例如朱守谦等人,都叫他小八了。

事不宜迟,一行人当即兵分了两路,朱守谦,毛骧,买的里八刺他们询问沈荣,并赶往绍兴。徐妙仪,二哥徐增寿还有朱棣等人去了苏州寒山寺。

买的里八刺本来要死皮赖脸跟着徐妙仪去苏州的,被毛骧拦住了,毛骧淡淡道:“世子若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属下只能将您送回金陵,听候皇上安排。”

买的里八刺方消停下来。

徐妙仪连夜换马,直奔苏州寒山寺,朱棣骑马随行,在马上说道:“北元世子说的任何事情,你都不要轻信。别看他总是一副笑脸,实际上冷心冷肺,动起手来毫不留情,害得五弟差点自暴自弃,颓废一生。以前他也和五弟称兄道弟,一脸无害的样子。”

徐妙仪心中惦记着栾小姐,说道:“我知道的,不过他确实心细如发,连我都没留心的事情,他暗中都早早打听清楚了,此人巧舌如簧,镇定自若,将来必定是强敌。”

因弟弟差点被抓为人质,伤心伤身,朱棣最厌恶买的里八刺,冷冷说道:“如今他父亲年纪尚轻,也有几个皇叔在朝中,所以他未必有机会回北元。”

徐妙仪说道:“我看他好像看开了,随时准备为国牺牲,当弃子呢。”

朱棣说道:“我觉得他无事献殷勤,交代出了沈荣,恐怕又生了什么图谋,你要小心。”

徐妙仪自嘲一笑,“周王是亲王,是皇子。我有什么值得世子利用的?”

朱棣说道:“倘若他估计接近你,抓了你当人质,威胁你父亲协助他回北元怎么办?”

徐妙仪眼里有一抹凄色,说道:“你太高估我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了。当年我母亲遇刺,外祖家抄斩,他都不敢出面查案,你觉得他会为了我,违背皇上的命令,在可能会付出满门抄斩的代价下,送北元世子回国?”

马蹄飞奔、驿道两边的树木丛林如风一般从身边掠过,犹如一道道鬼影般。朱棣深知徐妙仪的心结在此,徐妙仪策马扬鞭,宽大的袖袍被疾风鼓震起来,发丝飞舞,犹如乘风归去般,好像天宫嫦娥般难以接近。

朱棣拍马紧跟上去,说道:“如果你遇险,我会尽一切力量救你。”

徐妙仪骤然停马,回眸问道:“哪怕付出倾国倾城的代价?”

朱棣说道:“我会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能够保护你,也能保护城池。”

徐妙仪淡淡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继续拍马疾驰而去。

到了寒山寺,天已经蒙蒙亮了,老远就能听见幽然雄浑的钟声,小沙弥打着呵欠抱着比人还高的大扫把扫地,沙沙作响,伴着晨鸟鸣唱,远处佛堂响起了阵阵佛号之声。

小沙弥打开寺庙的黄门,徐妙仪等人直接策马跳过门槛,往栾小姐的院落奔去,小沙弥急忙抱着扫把跟上去叫道:“进寺烧香贵在虔诚,要下马下轿,你们这些人莫要在佛门清净之地撒野!”

徐妙仪顾不得这些了,她要确定栾小姐的安危,清脆的马蹄声在超脱的佛号声中显得格外的突兀。

栾小姐疯癫,所居的院落十分偏僻,到了门口,徐妙仪等人翻身下马,照顾栾小姐的婆子披衣拖着鞋子,打着呵欠开门,她是认识徐妙仪的,说道:“小姐昨晚早早睡下了,此刻还没醒。”

徐妙仪说道:“我进去看看她。”

走进卧室,掀开蚊帐,被褥等有些凌乱,但是薄被底下空空如也,栾小姐毫无踪影,徐妙仪摸了摸被子,冰凉一片,应该早就离开卧室了。

见栾小姐消失,婆子害怕,立刻醒过来了,手足无措说道:“这…明明昨晚我还帮她洗了澡,看着她睡着在离开的啊,怎么就不见了?”

朱棣环顾四周,一应桌椅板凳,茶具杯盘,就连晚上吃剩的半挂葡萄都在,屋里没有打斗挣扎的痕迹,说道:“栾小姐有些疯癫,会不会半夜自己跑出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徐妙仪问道:“栾小姐平日会去那里?”

婆子说道:“寺庙的门晚上就落锁了,肯定跑不出去,平日她都待在塔楼的画室里作画或者修补古画。”

众人皆往塔楼而奔去。尖顶宝塔越来越近了,徐妙仪似乎能够看见五层画室的窗户里有栾小姐的身影,然后看见披头散发的栾小姐推开了窗户,就像那晚对着暴风雨似的如痴如狂背诵着屈原的《九章.涉江》:

“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徐妙仪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她徒劳的往前伸出手,大声叫道:“栾小姐,不要!”

栾小姐置若罔闻,从五层塔楼上跳下来!

啪!一声闷响,*沉沉撞在了坚硬的青色石板路上,栾小姐双目圆睁,半边脸被砸的塌陷,和石板路水平,一双眼睛露出诡异的微笑,瞳孔放大,已然气绝了。

第102章 风中之烛

徐妙仪是第二次经历有人跳楼死在她面前,第一次是去年郭阳天背叛明教,诱捕她时,明教同仁跳楼用生命示警,她得以逃过一劫。而这一次是疯癫的天才画家栾小姐。

看着热血从栾小姐的头颅里静静的淌出,在青石板路上浮起薄薄的一层鲜红的粘稠,形成毫无章法的形状,然后静止,凝结,画出生命的终结符。

徐增寿吓得哇哇乱叫,差点坠马。朱棣命人封锁了五层塔楼,一层层的搜索翻检,徐妙仪走进栾小姐的画室,天已大亮了,朝阳从窗户里透出光亮,可以清晰看见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她一步步的靠近栾小姐跳楼的窗户,双手虚浮在窗台上,怔了怔,然后坚定的按下去,学着栾小姐跳楼前的样子趴在窗台上,探出了上半身。

窗台的木头十分平滑,如果是被人强迫推下去的,应该有挣扎抓牢时指甲留在窗台木头上的痕迹或者剥落的漆片。刚才看栾小姐的手指,指甲缝里十分干净,没有异物和断裂的指甲,栾小姐没有做任何的挣扎。

朱棣进来说道:“塔楼都搜了一遍,没有找到任何可疑之人。”

徐妙仪磨蹭着平整的窗台,喃喃道:“栾小姐应该是自愿跳下去的,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婆子被带上来询问,惊魂未定的说道:“这…栾小姐是个疯子,像个孩子似的不知道自我保护。也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有几次看池塘的莲花和放生的金鱼好看,鞋袜也不脱,就这样涉水去摘花摸鱼,差点淹死,所以只要出门,我们都会跟着她,就怕出事了。”

徐妙仪摇摇头,“疯子我也见过不少,武疯子伤害自己,还对别人拳脚相向。但是栾小姐是文疯,她不从伤人,也不自虐,涉水采莲是因她被水中鱼戏莲花的美景所吸引,而跳楼和涉水完全不同,她选择跳楼,死前肯定受了什么刺激或者鼓动——她最近喝药吗?”

婆子说道:“请了您上次说的姚大夫开药,吃了几贴,比平日安静多了,有时候还能正常的和我说几句话,还给她在杭州读书的弟弟写了一封信呢,可没想到突然就…唉,都是我老婆子的错,没看住小姐。”

信件?徐妙仪和朱棣对视一眼:莫非栾小姐吃药后清醒了些,想起了当年往事,写信告诉了弟弟栾八郎?

徐妙仪忙问道:“你可记得信中写了些什么?”

婆子说道:“我不识字的。”

朱棣命手下去追查那封信件的下落。徐妙仪取方子和药渣来看,酸枣仁、柏籽仁、菖蒲、陈胆星、黄莲、玳瑁、朱砂、天竺黄、淮麦、羚羊角…都是安神醒脑的药物,正对栾小姐的症状。所以这几日栾小姐明显安静下来了,不是药的问题。

徐妙仪翻看栾小姐近日的画作,都是些佛像和观音像,婆子红着眼,饮泣着指着观音大士莲花台旁边的童子说道:“栾小姐画这个白胖童子的时候,还笑着对我说这是她弟弟小时候的模样。”

徐妙仪看着画中的善财童子,童子剃着光头,只在顶心留了一小戳头发,用红丝带扎起来,肥嘟嘟的大头娃娃,十分可爱,推算年龄,当年栾凤夫妇遇害时,栾八郎大概就是这个年纪。

善财童子身边站着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她身量稍高些,善财童子笑嘻嘻的拍着小胖手,好像在龙女面前撒娇。

徐妙仪觉得龙女的面部轮廓很熟悉,她凑过细看:这不就是栾小姐少女时期的模样吗?原来栾小姐把自己和弟弟都入了画,成为观世音座下的金童玉女。

龙女低头看着撒娇的童子,栾小姐的笔触极为传神,龙女满是怜悯和爱意的表情、眼神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龙女的食指往左上方斜出,好像在指着什么东西似的,徐妙仪顺着龙女所指的方向看去,正好是坐在莲花台上观世音手捧的瓷瓶,瓷瓶上插着杨柳枝。

徐妙仪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一般关于观音大士的雕塑和画像中,观音手里拿着的是羊脂玉净瓶,而这副画像里是一尊缠枝莲花的青花瓷瓶。

青花在元朝时兴起,备受元朝贵族喜欢,其朴素高雅的纹样,在明朝也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观音大士瓷瓶融入当前的风尚世俗化,所以并不显得突兀。

——只是这副画像蕴含了太多寓意,使得徐妙仪多留意了一下这个瓷瓶,她环顾四周,发现画室的书桌上就摆着和画像一模一样缠枝莲花的青花瓷瓶!

这是一个细颈大肚的蒜头瓶,瓶身有足有香瓜那么大,瓶口狭窄的只有大拇指粗细。徐妙仪拿起缠枝莲花蒜头瓶摇了摇,放在眼睛前细看,看到里头有一个轻飘飘的东西一闪而过。

徐妙仪用镊子探进瓶口,小心翼翼的将东西夹了出来,这是一片薄如蝉翼的轻纱,白纱上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了一个中年男子的画像,栾小姐下笔极为精准,此人双眼的距离比平常人要远一些,细长单眼皮,眉头粗短浓密。

此人看起来很脸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朱棣走过来看了看,说道:“你还记得栾八郎画的那个调拨怂恿他带人到栾凤祠堂抓盗墓贼之人的画像吗?”

徐妙仪猛然记起来了,“对啊,是同一个人!”

朱棣指着画像说道:“此人专门盯上了栾家姐弟,怂恿栾八郎行凶失败后,又赶来苏州找栾小姐,怕栾小姐真的想起了什么,他一定是用了什么计谋逼得栾小姐半夜单独走出房间,在高塔跳楼,是想灭口吧。”

想起栾小姐纵身一跃死在她面前的瞬间,徐妙仪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说道:“栾小姐有过清醒的时刻,她画了此人的画像,藏在瓶中,在观音大士像里做出暗示,可见她的戒备之心,恐怕那封写给弟弟的信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是为了麻痹此人用的。即使中途被此人拦截了,也看出什么来。”

“到底是什么人?连一个疯女都不肯放过?”

朱棣说道:“最可靠的人永远是死人,栾小姐虽然疯癫,但是她一幅画就将你和朱守谦引到了金华栾凤祠堂,挖坟验尸。为了阻止这个变数,幕后之人动了杀机,斩草除根。”

炎热的夏天,徐妙仪感受到一股无形逼人的寒意,“他们是追着我和表哥的踪迹,原来我们出京之初,就已经被人盯着了,阻碍我们查外祖父的旧案。他们是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和刺杀我母亲的周奎和周夫人是不是一伙人?他们到底在怕什么?一定要阻止我们查案?”

疑点重重。徐妙仪更加坚定了迎难而上的决心,“我觉得所有的答案应该就在外祖父谋反案那里,查清了案子,这一切都将真相大白。”

朱棣提醒道:“可是你这次出来的目的是查清谢家老宅闹鬼之谜,而不是十年前你外祖父的案子,当年谢再兴案已经盖棺定论了,你要重新查,谈何容易,你的父亲不会同意的,就连我父皇也…”

朱棣顿了顿,说道:“朝廷定罪的铁案,不是你想查就查的。”

徐妙仪愤然说道:“如果此案真的铁证如山,那为何十年后还有人暗中阻拦掩盖?肯定是案件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所以我们才会遇到这么多的阻碍。如果当年真的是朝廷调查有误呢?难道朝廷不希望找到真凶吗?”

朱棣说道:“你私自查案,和将此事上奏给朝廷,父皇派人重查此案是完全不同的。从逼死栾小姐的情况来看,幕后真凶穷凶极恶,你和朱守谦招架不住,查案不成,反而会深陷危险,我不会看着你涉险的。”

徐妙仪目光一冷,“我要把我绑回南京吗?”

朱棣一怔,说道:“我会陪你去绍兴谢家老宅,寒山寺出了人命案,加上之前谢家老宅离奇死亡的案件都和十年前谢再兴案有关,父皇肯定也会关注此事,他会派人好好调查的,必定给你和朱守谦一个答复。但之前你们千万不要冲动,意气用事,惹得父皇震怒,就——”

徐妙仪打断问道:“如果当年是皇上做错了呢?他会承认吗?”

朱棣脸色一沉,捏了捏拳头,说道:“妙仪,你僭越了。”

徐妙仪冷冷一笑,说道:“我身上一半谢家的血脉,我亲眼看见母亲惨死在面前,对于你而言,只是一桩旧案,对我而言,是一生的羁绊。你要避讳是吗?为长者讳、为尊者讳、为父母讳,你是亲王,就凭着这三点,你我的矛盾就不可调和,所以放弃娶我为燕王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吧。”

徐妙仪转身,朝着门口走去。

“妙仪!”朱棣大声叫道:“你刚才说亲眼看见母亲惨死在面前,所以其实一直以来你都是在装失忆,故意不和父亲相让,是因为你怀疑父亲,甚至怀疑我的父皇?”

啊!一时冲动,说漏嘴了!徐妙仪暗道:不过再掩饰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了,揭穿就揭穿吧,反正道不同不相为谋,短暂的好感和心动之后,他们终将会沦为陌路人。

徐妙仪脚步一顿,并没有回头,走出画室,下了楼梯,朱棣看着徐妙仪的身影消失在寒山寺重重飞檐下,之前他只是猜测妙仪是假装失忆,这一次冷不防得到了她的默认,心中却是无比的失落。

内敛的他好容易鼓起勇气表白、甚至放下一切去追求他所爱的人,期盼她能回应他的爱情,答应他的求婚,从默默暗恋,到表白心迹,到主动追求,每一步都走的那么艰难,那么义无反顾,就当他自以为一切都很顺利时,却触不及防遭遇重创。

他似乎能够看见心中的爱情之火如风中之烛,岌岌可危,好像随时都能被吹灭…

第103章 另辟奇径

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徐妙仪看着栾小姐画的中年男子画像,眼里全是仇恨的怒火。方才她激动之下,透露出了当年亲眼看见母亲为了她有机会逃跑,毅然自杀的场面。其实是受了栾小姐之死的刺激,从目前的线索来看,慢慢清醒的栾小姐肯定是被这个中年男子胁迫自杀的,而栾小姐心中唯一的牵挂就是弟弟栾八郎。

牺牲自己,以求最爱之人能够有一线生机,和当年母亲小谢氏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

栾小姐被胁迫自杀封口,无法言明,无奈之下用画作隐晦的指出了凶手。徐妙仪在画像的那一刻,就做出了这个推断,因为她亲身经历过相似的困境,母亲用簪子捅穿颈脖,鲜血喷涌和情景和今早亲眼看见栾小姐纵身一跃跳下塔楼,半个脑袋都摔扁的血腥场面重叠在一起…

徐妙仪就像溺水似的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刚刚萌芽的爱情被淹没在滔天仇恨里,根本微不足道。

徐妙仪说道:“要画师照着描画像,每个驿站,码头都张贴悬赏告示,只要有人提供此人的线索来历,赏银五百两。”

徐增寿刚才被吓的差点坠马,此时脸色依然苍白,心有余悸,说道:“妹妹,五百两的悬赏太多了。这是我们私人悬赏,大明开国至今,都没有人给出这个数目。咱们父亲名义上半年的俸禄银都没有这么多呢,实在太招摇了,御史说不定会为此弹劾父亲的,听哥哥劝,改成一百两吧。”

徐妙仪被愤怒和悲伤占据,没有考虑到这些,她微微一怔,说道:“好吧,我听二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