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仪追了过去,扯着他的胳膊,“当年姨夫的冤屈,我全都知道了。当年外祖父,姨夫、我父亲在军中极有权势,使得皇上生疑,加上居心叵测之人推波助澜,方有姨夫和外祖父的冤案。只是表哥,同归于尽是最坏的结局,你莫要一意孤行。”

朱守谦冷笑道:“哦,是吗?人还没嫁出去,就开始讨好未来公公了,皇上以怨报德,害死我父母,身为人子,岂能视而不见。”

“反正死的不是你父母,你不会伤心。你爹是开国第一功臣呢,这泼天的富贵够享用一辈子。”

徐妙仪说道:“我知道你怕连累我,故意撵我走。但我绝不会放手,绝不!”

该死的小八!他就是个祸害!害了我不够,还要害我表妹!

朱守谦暴躁的朝着身边梅树狠狠打了一拳,“你怎么还像小时候那样任性?我前方是一个必须跳的悬崖,你死死拉着不放,能撑到几时?会被我拖着一起坠崖的!你若死了,谢家就真的断了血脉!”

梅树花枝乱颤,带着梅花清香的细雪纷纷落下。

徐妙仪一字一顿的说道:“你死,我死;你活,我活。”

朱守谦摸了摸徐妙仪的头,“还那么幼稚。你和我不同的,我孤家寡人一个,你有父亲,有兄弟姐妹,马上还有燕王——希望他一直对你长情下去,别只是图个新鲜。你好好活着,替我尝遍人间美食、看看春夏秋冬的美景、走完喜怒哀乐的人生,我在地下能看得见。真的,有的时候,我就能感觉到父母看着我。”

徐妙仪朝着他的胸口打了一记不痛不痒的拳头,“姨夫姨母若真有在天之灵,必定会劝你住手!他们用死亡换来皇室的怜悯,留你性命,不是想看着你有一天同归于尽的!洪武帝已经老了,你还不到二十岁,熬都能熬死他。”

朱守谦说道:“可是这十来年,我的心力已经快被熬干了,人间与我如炼狱,死亡不是结束,是解脱。”

徐妙仪猛地摇头,“不,真正的仇人未除,哪怕你同归于尽,也不得解脱。姨夫姨母之死,说到底还是制造外祖父谋反案的幕后黑手推波助澜,使得皇上忌惮翁婿三人,两者息息相关,首恶未除,你难道甘心去死?”

朱守谦大声说道:“不甘心又如何?这京城里头,我是个顶顶没用的窝囊废郡王,就比北元质子小八多一点点自由而已,你出生入死查外祖父冤案,我一点忙都帮不上。”

徐妙仪说道:“谁说你帮不上忙?若不是你,我还关在诏狱呢。”

朱守谦说道:“你别安慰我了,即使我不出手,魏国公,燕王,他们迟早会把你捞出来的。表妹,你有你的路,我也有自己的路,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候了。”

徐妙仪说道:“我不!死也不会放手的!”

朱守谦叹道:“党党千金大小姐,未来的燕王妃,怎地学市井泼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路数。表妹,我意已决。”

动之以情失败、讲道理不成、撒泼也不成,徐妙仪只得使出最后的招数,“表哥,实不相瞒,我已经快要找到幕后黑手了,你莫要妄动,只有诛杀首恶,才能为姨夫姨母,外祖父一家人报仇。”

朱守谦苦笑:“别把我当孩子哄,你若真知道,今日见面首先就告诉我了。”

徐妙仪定定的看着表哥,目光无比的真诚,“只差一步,真的只差一步,你等三个月,三个月内你不要想着同归于尽,我会给你答案的。”

“表哥,十年了,不差这三个月。”

朱守谦沉默片刻,而后问道:“你如何笃定三个月内会揪出首恶?”

徐妙仪说道:“很多事情我无法和你细说解释,你只需知道,我绝对不会令你失望的。”

朱守谦沉默良久,说道:“好,我等你三个月。”

徐妙仪大喜,“表哥不要食言,这三个月内切莫轻举妄动。”

朱守谦点头,“好,待会我们要装作为了燕王的婚事大吵一架的样子,你气哭跑开,找徐增寿诉苦,让所有人都觉得我们表兄妹决裂。离我越远,你才越安全…”

暂时安抚住了表哥,徐妙仪面上欢喜,一股压力像泰山似的罩来,压得喘不过气,却又不不得不死扛着。徐妙仪心中大呼:三个月!我去那里找首恶?可若不哄住表哥,他就立刻粉身碎骨了。

可唯一的出路就是达成诺言,不试一试,如何知道做不到呢?徐妙仪从朱棣手里拿到抄录的朱文正和谢再兴两桩谋反案的卷宗,还有她这些年走访的经历小记,各种口供,证据,人物等等堆满了书房,墙壁上甚至还挂着跳塔自尽栾小姐各种离奇诡异的画轴。

她闭关似的,几乎不眠不休,脸色苍白如纸,走路都摇摇晃晃,嘴里念念有词,像是疯子沉浸在臆想世界中。

朱棣推门而入,发现书房地面铺着各种地图、千丝万缕的人物事件关系图,若干揉捏的纸团,甚至还啃了一半的冷馒头,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而徐妙仪正打开窗户,从窗台抓了两团白雪洗脸,以强行唤醒疲倦的身体。

对于徐妙仪的拼劲,朱棣很欣赏,也很心疼。但有些事情迫在眉睫,明知对她而言是雪上加霜,他也必须告诉她。

“妙仪,关上窗户,有要紧的事情和你说。”朱棣合上房门,像走迷宫似的,避开了脚下的纸张,纸团,顺便将地上半个冷馒头捡起来扔进废纸篓里。

看着朱棣肃然的神色,徐妙仪直觉出大事了,心里第一个念头是:表哥谋反被捉啦?

朱棣说道:“上月你托付我留意朱守谦的动向,他比较喜欢安静,除了进宫给帝后请安,他甚少与其他宗室来往,平日基本在靖江王府闭门不出。要查他暗中做了什么事情,就必须从他周围的人着手。”

一听这话,徐妙仪松了口气:应该还没事发。

然而朱棣接下来的话,使得徐妙仪的心都快从嗓子眼爆出来了!

“朱守谦从小心思重,他最信任的人应该是他父亲的旧部,我着重查了这些人,发现…朱棣顿了顿,说道:“我怀疑朱守谦私藏火器…”

朱文正有一个旧部曾经在神机营,朱文正谋反案后,旧部从精锐的神机营贬到了辎重营看管库房,大明建国后,洪武帝向来重视火器,建立了火药厂,专门制作各种枪炮火药,这个旧部选入了火药厂,因精通配火药,一直官运亨通。

去年火药厂几个仓库起火爆炸,损失惨重,此人被削职为民,在京城郊外买了一个田庄当田舍翁,靖江王府的瓜果菜蔬皆是这个田庄所供。

朱棣说道:“我的心腹发现这个旧部在黑市上买过硫磺硝石,这是配火药最重要的东西,他的田庄地窖里定另有乾坤。”

徐妙仪心虚,说道:“这…这也不能说明我表哥私藏火器呀。”

朱棣问道:“可这事若被锦衣卫查到,报给父皇知晓,你觉得结果会如何?我现在觉得当年火药厂爆炸都有蹊跷,或许是旧部偷了火器,纵火消灭证据,这些火器都在朱守谦手里,以备将来弑君谋反。”

徐妙仪抓着朱棣的手,“不要,不要告诉皇上,表哥不会这么做的。”

徐妙仪的手心全是冷汗,朱棣心细如发,问道:“其实你早就预感朱守谦要弑君谋反吧?”若不然,她怎么会慌张如斯,这双手就将从水里捞出来的。

这事对于徐妙仪和朱守谦而言是复仇,但对大明亲王朱棣而言,是大逆不道的谋反行为。

这就是横在朱棣和徐妙仪之间最宽的鸿沟,洪武帝的确偏心太子,但对于朱棣而言,他永远都是父

亲。他觉得父亲不够公平,对父亲很失望,但他也绝不会容许朱守谦伤害父亲。

朱棣目光如炬,根本瞒不过他,徐妙仪只得默认,为表哥求情,“都是黄俨的毒计,死了也要拉个垫背的。他将当年皇上栽赃朱文正的证据送到了我表哥手里,我表哥就——不过他已经停手了,他已经答应过我了,真的,你要相信我。求你,求你不要说出去。”

朱棣很是震惊,下意识的为父亲辩护,“死无对证,所谓的证据是真是假尚未可知,朱守谦就敢弑君谋反,不考虑后果,也不在乎是否会连累你,他实在死有余辜!”

徐妙仪为表哥辩道:“你查到我姨夫的旧部在黑市买硫磺硝石,就笃定我表哥私藏火器谋反,对质过吗?三堂会审过吗?万一是旧部暗中为别人效命呢?可你一个念头就是表哥有问题。其实证据真假对我表哥,对你,对皇上都不用要,这种疑虑和不信任,就像压在骆驼上最后一根稻草,无论是真是假,都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面,然后毫不留情拔刀相向。你说我表哥该死,可是他被谁逼成这样的?”

朱棣问道:“朱守谦恨我父皇,连你也恨我父皇?”

徐妙仪泪眼婆娑,艰难的点头说了实话,“恨。”

朱棣问道:“你爱我吗?”

晶莹的泪水如滚珠般,一颗一颗砸在朱棣的手背上,迸出咸涩的泪花,“爱,我爱你。”

作者有话要说:守谦,喵喵和judy的反应都没错,有些矛盾是无解的。

第202章 窥破迷局

“我对你的爱,不会因为恨你父亲而减少半分;也不会因爱你,而不去恨你的父亲。我知道他不是首恶,然而他毕竟是我和表哥这些年痛苦的源头,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挂满谢家人尸首的祠堂,在十来年的噩梦里,我的母亲一次次的死去,我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她红颜变枯骨…”

说到最后,徐妙仪泣不成声,有些痛苦深入骨髓,伴随你一生,不会因为拥有了爱情或者亲情而减退半分,痛苦就那么嚣张的摆在那里,不容你忽视,那些痛苦就像木纹似的一圈圈的刻在灵魂里,即使外表看不出来,一斧头砍下去,里面的纹路清晰可见,哪怕岁月都无法抹去木纹的痕迹。

朱棣顿时明白了徐妙仪为何走火入魔似的将自己埋在浩如渊海的卷宗里,她着急找出首恶,是为了给朱守谦即将爆发的悲愤寻找另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口,她恨父皇,但她正在尽最大努力来缓解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

原因是,她爱他。

爱是争取,也是妥协。朱棣决心忍住对朱守谦的愤怒,他抱着徐妙仪,等哭声暂歇了,说道:“这事只有你知,我知,父皇那边我会瞒着的,你和朱守谦不要见面了,免得瓜田李下,令人生疑。我会尽快找机会劝他悬崖勒马,把那些火器毁掉,以免被锦衣卫的人发现。”

徐妙仪像个孩子似的顺手用衣袖抹去泪水,“你也要小心,这事一旦泄露,你也会被拖下悬崖的。连皇上赐给我爹爹的免死金牌上都刻着‘除谋逆不赦’呢。”

大明开国功臣们皆是受封“开国辅运推诚”,从公爵到伯爵不等,这个瓦片造型般的金书铁卷俗称免死金牌,因为里头会按照封爵的等级来赦免死罪,比如徐妙仪的亲爹徐达获封魏国公,上头明确写着“若犯死罪,尔免三死,子免二死,以报尔功。”

但是所有免死金牌上都有“除谋逆不赦”这一条,只要沾上谋反,免死金牌就失效了,该砍头的砍头,该灭门的灭门。

朱棣是洪武帝的亲儿子,如果不是深爱着徐妙仪,他肯定会揭发朱守谦。他现在的行为是包庇朱守谦“谋反未遂”,一旦事泄,朱棣顶着不忠不孝的罪名,洪武帝不至于杀了自己儿子,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朱棣恐怕会丢掉亲王的爵位,被宗人府圈禁一辈子,前途尽毁。

事不宜迟,朱棣和朱守谦推心置腹谈了几乎一夜,天明方回,出来时朱棣冷着着脸,比暴风雪的天气还要阴沉。

于是乎整个宗室都在传言朱棣和朱守谦讲和不成,反而碰了一鼻子灰,朱橚为哥哥打抱不平,“守谦从小就是孤拐性子,真是头犟驴。”

徐妙仪朝着朱橚飞了一记眼刀,吓得他不敢再说朱守谦。暗想长嫂如母,我家长嫂如母老虎。

朱橚蹭到了亲哥身边,嘟嘟囔囔说道:“好歹你也是他皇叔呢,怎敢如此怠慢长辈。”

一下戳到朱棣死穴了,他就怕别人提起他和徐妙仪差了辈分。

感觉朱棣寒气逼人,朱橚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紧开溜,暗想自从有了徐妙仪,他这个弟弟的待遇一天不如一天了,唉。

朱橚一走,朱棣对徐妙仪袒露了实情,“守谦已经答应我销毁火器,不再鲁莽行事了。怕锦衣卫起疑心,所以装作吵架的样子。”

徐妙仪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催他快一点,你能查到的,锦衣卫迟早会察觉。”

一个郡王,私藏那么多火器,不是谋反,难道去打猎么?

深夜,书房灯火通明,徐妙仪半卧在榻上,榻上被各种文书卷宗覆盖,她累极了,眼帘终于垂下,蜡烛烧到了尽头,挣扎着噼啪爆出最后一个灯花,随即熄灭,随着一缕香魂飘到了无尽的幽暗世界…

徐妙仪披着火红的大氅,手里还抱着一个娟人娃娃,依稀是七岁胖乎乎的小模样,她行走在雪夜里,大雪纷飞,夹路边两边刀枪林立,手握兵器的人形如僵尸站立在路边,面目模糊,她不惧刀剑的寒光,一步步的朝着前方灯火通明的祠堂走去。

雪地难行,她几次滑到,摔得吐血,依然一次次爬起来前行。每走一步,她的面目渐渐开阔长大,褪去稚气,手里的娟人娃娃也变成了药箱和刀剑,她紧紧背着这些赖以生存的东西,警惕僵尸兵士身后神出鬼没的魅影。

她饿了,一个漂亮白胖的男童笑嘻嘻的递给她一盘子酥油泡螺,“表妹,快吃,别被小姨看见。”

是小时候的朱守谦,那时候他还叫做铁柱。

她又重重摔了一跤,一双宽大温柔的手扶着她起来,“阿弥陀佛,贫僧俗家姓姚,你便叫做姚妙仪吧。”

是义父道衍禅师。

魅影放出冷箭,一个身形魁伟的男子用盾牌拦住了,“妙仪,你长的很像你母亲。”

是父亲徐达。

一个人擦去她额前的血迹,笑容如春日暖阳,“义妹,哪怕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也要尽力让自己开心点。”

是义兄姚继同。

寒冷刺骨,有人为她披上了还带着体温的熊皮大氅,“我陪你一起走完余生。”

是朱棣。

历经种种坚辛磨难,徐妙仪终于站在了祠堂前面,推门的那一刻,洪武帝突然出现面前,君威如山,“明知里头会发生什么,一群自称冤枉的尸首,你还进去看吗?”

徐妙仪推开门,没有看见她梦见无数次的举家悬梁自尽,谢家祠堂突然变成了一个营帐,营帐中间端坐着一个相貌俊秀,气质威武的中年大将,斥候来报,“将军!张士城的派了他弟弟张士信领兵十万,预夺金华城!”

众将士闻言,皆大惊,分作两派,争论不休:

“金华是江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叛徒蒋英,刘震背叛主公,杀了守将胡大海,谢将军刚刚率着弟兄们夺回金华城,岂能弃城逃走!那些兄弟不白死了吗?谢将军,我愿立下军令状,带兵伏击敌军粮草,”

“十万大军围城,我军不到一万,且刚刚杀了蒋英叛军,此时人困马乏,拿什么守城?请谢将军三思啊!”

…撤退派和守城派唇枪舌战,甚至当众动粗互殴。坐在中间的谢再兴突然拍案而起,“主公此时正在和陈友谅决一死战,倘若金华城不保,主公必然腹背受敌,两面夹击。”

谢再兴拔剑砍下书案一角,“我意已决!死守金华城!”

看着意气风发的外祖父,徐妙仪心中满是悲哀,金华保卫战是外祖父成名之战,也是他最后的辉煌,明知是梦境,她也情不自禁的叫了声,“外祖父!”

谢再兴似乎听到了她的声音,往角落疑惑的看了看,笑的那么慈祥。

场景突变,依然是这个营帐,却空无一人,帐中挂着两个人头,正是谢再兴的手下左总管和麋万户,谢再兴匆匆赶来,拿起两个人头在金华知府衙门大闹,鸾知府劝谢再兴息怒,却被谢再兴一脚踢翻了,大骂道:“主公糊涂啊!昏聩无能,偏信奸臣,杀害忠臣!”

场景又变了,谢再兴在营帐里如困兽般跺着步,喃喃自语道:“怎么办?怎么办?信又迟了,又迟了。”

徐妙仪大概知道外祖父的意思,当年父亲徐达和姨夫朱文正同一天举办婚礼,娶了大小谢氏两姐妹,可谢再兴这个老丈人没在场,因为战火一再断了音讯,错过了女儿们的婚礼。

可这个‘又‘是什么意思?谁截断了你的信?徐妙仪大声质问,却无法发声。

谢再兴突然脸色一冷,抓起佩剑,场景变成了热闹的宴会。前来接替他守护金华的李梦庚趾高气昂的说道:“谢大将军,主公手令在次,栾知府已经核对无误了,该和你交接令牌了吧?”

谢再兴冷笑,“好啊,老子这就给你!”

谢再兴突然暴起,用剑柄敲晕了李梦庚,栾知府慌忙逃窜,妻子王氏拦在剑前,谢再兴当胸刺死了王氏,又杀鸾知府,绑了昏去的李梦庚骑马绝尘而去。

徐妙仪想要追,双脚黏在地上无法移动,宴席变成了戏台子,倒在血泊的栾知府和夫人却像没事人似的相扶站起来,面色如生。

“你们…你们不是死了吗?”徐妙仪大惊。

栾知府说道:“在戏里可以死而复生,这有何难。”

可栾知府话音刚落,突然戏台上闯进一群鬼魅般的人,挥剑割断了栾知府和夫人的脖子!

血溅三尺!

刚刚死而复生的夫妻再次倒下,却没有再爬起来,鬼魅残忍的刺向这对夫妻的胸口。

徐妙仪似乎有所悟,对了,卷宗记载栾知府夫妻是当胸口刺死,但我开馆验尸时发现是肋骨和喉骨皆有伤痕…难道是一场假戏真做的戏?外祖父和栾知府夫妻演了一场鸿门宴,可是幕后黑手将计就计,杀了这对夫妻,坐实了外祖父杀人的罪名!逼着他无法回头!

是谁拦截了外祖父的信?是谁逼着外祖父演戏投靠张士诚?是谁将计就计,将鸿门宴从戏变成了现实,一发不可收拾?

正思忖着,疯疯癫癫的栾小姐突然冲过来抱着父母的时候的尸首大哭,徐妙仪急切的问道:“栾小姐,你是天才少女,父母双亡那夜才变得疯癫,你是不是看见了什么?你在画中就有父母中剑后重新站起来的场景,他们当时只是演戏对不对?谁最后杀了他们?快告诉我,我会为你父母复仇的!”

“复仇?”栾小姐眼神呆滞,“世间谤他,欺他,辱他,笑他,轻他,贱他,恶他,骗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十年到了,你再看他,看他。”

徐妙仪连连追问,“看他?看谁?是谁?”

栾小姐疯癫狂笑,“到了,十年之期到了,哈哈,你快看啦。”

眼前鸾知府夫妻尸首被装殓了,合葬在金华城旁的山水之间,栾小姐跪在坟前撒着纸钱,喃喃自语,“十年到了,快看,快看啦。”

栾小姐每一句话都像重锤似的敲着徐妙仪的脑袋,她痛苦的抱头蜷缩在坟前,““到底看什么?!不就是个坟墓吗?我亲手掘墓验尸,还有什么好看的?!”

栾小姐格格笑着,“对啊,就是墓,墓是谁建的?碑是谁立的?十年到了,哈哈,到了!“

徐妙仪回想着查案经历,“墓是沈万山的儿子沈荣建的,他差点放火将我烧死在西湖湖心岛。碑是什么?那里的碑?”

栾小姐说道:“差点烧死你的地方。”

徐妙仪豁然开朗,“湖心小岛的碑林?那是沈万三出资修的,当时他依附于张士诚,也是张士诚的钱袋子。”

栾小姐问:“永安郡主给你的藏宝图指向的地方就是那个石碑,背上那上面写着什么?”

徐妙仪说道:“没什么东西,就是一首平庸的诗,我看有一千遍,也看不出门道来。高台邮亭始见金,微雨烟书月华新。攀龙附凤势莫当,闻道墓松已百年。”

栾小姐一叹,“石碑上有墓,我父亲叫什么?”

“鸾凤。”

栾小姐定定的看着她,“到了,十年之期到了。”

脑子里电闪雷鸣,黑暗中一切都无处遁行,徐妙仪猛地睁开眼睛,天已大亮,眼前墙壁上悬挂的图轴正是她从西湖小岛碑林里拓印的诗句:

高台邮亭始见金,微雨烟书月华新。攀龙附凤势莫当,闻道墓松已百年。

紊乱中断的各种线索连在一起,徐妙仪发现,这首平庸的诗句是藏头诗,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金,第二个倒数第二个字是华,接下来两两个字是凤,墓。

金华凤墓,栾知府叫做鸾凤,高台邮亭指的是高邮,而高邮正是鸾凤的家乡,他们夫妻葬在金华城。这首诗分明是说东西就藏在鸾凤墓葬里头!

那时候我只顾着开馆验尸了,那会想到继续往下挖啊!

作者有话要说:要多读点书啊,喵喵。

汗颜,舟对诗歌一窍不通,这首诗是舟用了一个软件,输入了金华凤墓四个字,选择缩进藏头诗格式,系统自动生成的…舟只是改了几个字,看起来意思稍微连贯一些。

第203章 水落石出

腊月初五,是徐妙仪母亲的忌日。徐妙仪从初一就沐浴斋戒,住进了报恩寺,为亡母抄经祈福。

其实住在报恩寺的“徐妙仪”只是一个面容相似的替身,真正的徐妙仪已经偷偷出城,日夜兼程的赶往金华鸾凤夫妻合葬的墓地。

故地重游,和上一次浩浩荡荡带着一群京城贵人们不同,这一次行动机密,为了不打草惊蛇,徐妙仪轻装上阵,身边只跟着乔装游商的朱棣和心腹太监马三保等人。

金华,入夜,朱棣指挥着手下开启墓门的封石,这座夫妻合葬墓的左后方是一座小小的坟包,正是栾小姐的埋骨之地。

徐妙仪给栾小姐上了三炷香,栾小姐终身未嫁,连块坟地都没有,徐妙仪不忍见她被扔进乱葬岗,便捐给寒山寺香火钱,要那些和尚念经超度,并将棺椁从苏州运到金华,和她的父母葬在一起。

上完香,徐妙仪一边烧着纸钱,一边说道:“…你们栾家即将迎来新人了,宋秀儿写信来说,腊月二十八是她和栾八郎的婚期。你和父母都放心吧,他们在很远的西南,那里很安全,一年四季都很温暖,几乎没有冬天,他们改名换姓了,八郎继续读书,秀儿开着布庄,神仙眷侣一样,不知愁滋味。”

“你们将人间各种苦头吃尽了,轮到他们,也该苦尽甘来了。”

墓道封石开启,散了散里头的霉气,众人举着火把来到鸾凤夫妻的合葬墓室里,墙壁上的彩绘已经斑驳脱落,依稀可以看见描绘的是栾知府生前守护金华城的功绩,以及夫人王氏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勇救丈夫,死在暴徒剑下,彩绘上持剑者凶神恶煞,彩漆褪色脱落后,面目显得更加狰狞。

这就是墓道壁画画匠笔下的谢再兴,也是金华城百姓心中的谢再兴,一个残忍暴戾的背叛者,杀了同甘共苦、誓死守城的栾知府,连手无寸铁的妇人栾夫人都不放过,犹如恶魔转世。

朱棣命人撬开铺在地下的墓砖,继续往下挖。

徐妙仪轻轻抚摸着壁画上斑驳的人形,这就是她的外祖父,出生入死一辈子,死后还要被他用生命守护过的百姓唾骂…

铁锹挖到了一个洞穴,马三保大喜,“殿下,下面果然还有一层!”

这是一处藏身的密室,密室里堆着大大小小的金丝楠木箱子,据说这种名贵的木材用来做棺材,可以保尸身千年不腐,和黄金同价,打开箱子,里头乱七八糟塞满了各种文书、印玺、还有账册等物,有些纸张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好像是匆忙从火海里抢出来似的。

书桌上摆着笔墨纸砚,砚台的墨迹早已干涸,一方玉石镇纸压在一卷长长的手书上面,徐妙仪首先看了落款,和朱棣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是沈万山!”

事关重大,下第二层墓室的只有朱棣,徐妙仪和马三保三人,马三保一听说是沈万山,双眼立刻放金光,“若真是他,那么这里应该有张士诚的宝藏啊,听说沈万山是张士诚的钱袋子,张士诚死后,那些好东西都落在了沈万山手里。”

朱棣和徐妙仪的心思都不在宝藏上,一心只看沈万三在手书里说了些什么,而马三保兴奋的将所有金丝楠木箱子全都打开了,翻箱倒柜的寻找,金银没见着半分,却找出了一沓航海图来。

沈万三以贩盐起家,凭海商而巨富,和张士诚的发迹一模一样,只是张士诚不满足商人的身份,开

始建功立业,成为一方霸主,自封为吴王,不便再打理生意。一切都交代给了沈万山。

马三保翻到一张图,一双眼睛顿时比火把还亮,“殿下,原来张士诚的宝藏不在大明,都被沈万山运到琉球岛了!难怪不管民间还是朝廷挖地三尺都无人寻到,要是把这个交给皇上,殿下定立下大功,再也不会挨皇上冷眼了!”

朱棣终于肯从手卷上抬起头来,“这是徐大小姐找到的,不是我,一切听候她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