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墨虽然不了解内情,可也是一片好意。

可是这事儿不是潮生能躲得了的。

再说,现在李姑姑也被连累了,她更不能一缩脖子,只想置身事外。

“还有件事…”春墨说:“珊瑚说,看到秋砚手臂上,腰上…都起满了紫红的斑,象生了恶疮一样,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潮生惊讶地说:“真的?什么样的斑?”

春墨看她惊讶的神态不象是装的,犹豫了一下。

本来她觉得这事儿也许和潮生有关系。现在又不确定了。

“我也说不好,我没亲眼见,可是珊瑚说她小时候,见过有人生这种疮,到后来满身都是,连脸上也一样,先是奇痒,后来就剧痛,最后肉都烂了,只是看看就吓死人了。她们那里人都管这个叫鬼疮还是鬼斑什么的。你也不知道这事儿吗?”潮生脸上一片茫然。

但是她心中明白。

秋砚之所以脸色这么不好,吓得向李姑姑跪地求饶,就是因为这个吧?

这种病只是听春墨这样说说,潮生都觉得十分可怕恶心。

更何况秋砚是当事人,斑就生在她的身上。

她心中的惊惧绝望可想而知。

但是秋砚怎么能断定她生病和李姑姑有关系呢?

难道…这不是病,是一种毒?还是什么药物所致?秋砚是在向李姑姑乞求解救的药方?

回想秋砚那时候的神态,潮生觉得十有八九是如此。

李姑姑真是好手段,竞然能让人患上这样的怪疾。

“这事儿要不是姐姐你和我说,我还真的不知道。”

春墨注视了她一会儿,潮生神情坦然。

她问心无愧。

春墨慢慢点了一下头:“这件事儿秋砚没声张,同在一处这么些年,我也就先装着不知道。可是这种病会不会过人那可说不谁。若是再过几天她病情加重,说不得也只能回凛殿下和魏公公,将她挪出去了。”

挪出去——荣安堂!

潮生立刻想起了李姑姑说的话。

荣安堂潮生听说过,可以说是冷宫,曾经有犯错的妃嫔就被拘到那里幽禁起来。

那里也是生了重病的宫人和宦官们的去处。

荣安两个字,听起来都是好意思。

但是那里既不荣,也不安。十个人进去,九个半出不来,大部分都在里面死去。没有医,没有药,没有人看顾,只怕连温饱都保征不了,好好的人进去只怕也过不好,何况是重病的人挪过去?

如果秋砚的病真的象珊瑚说的那样恶化下去,她肯定不能再留在华叶居。

“你心里有数就好,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春墨只说:“不管怎么说,你和她都是华叶居的人…事情能周全就好,不要弄得一个院子里不安宁。”

潮生低下头:“姐姐不用担心。不会那样的。”

看起来她是向春墨做保证,可是仔细一想她什么也有承诺。

潮生可不敢胡乱许诺。

因为这件事现在不止是她和秋砚之间的事。

尤其是现在,变成李姑姑一手主导了。

潮生心里明白她做不了李姑姑的主。

事情已经在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这由不得秋砚也由不得送走了春墨,潮生更是半点睡意都没有了。

她静静的躺着,心里却极不平静。

前些日子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可是平静中却在酝酿着一场大的风雨。

现在…巳经起风了。

秋砚和李姑姑之间,和自己之间,已经要到了图穷匕现的时候了。

秋砚如果不想去荣安堂,就必须马上做决定。

潮生快天亮时才勉强合上眼打了个盹。

虽然这些天都睡得不好,可是早上却还是准时的醒过来。

难得闲下来这两天,四皇子也偷闲,睡了个懒觉。

说起来也够心酸的,堂堂的皇子,一年中除了生病,也就这时候能睡上一回懒觉。平时也没有什么别的娱乐享受,日子过得跟苦行僧似的。

二皇子过来找他下棋,两人互有胜负,厮杀得十分激烈。

潮生觉得有点奇怪,在她想来,二皇子只差在脑门凿上“不学无术”四个字了,平时也不见他读书习字,除了吃喝就是玩乐,想不到棋却下得不错,风格奇诡,屡有妙抬。四皇子中规中矩,布局严谨。两人风格炯然相异,却刚好是旗鼓相当。潮生不是很懂这些,不过不妨碍她佩服会下棋的人。

这得多累啊。

下一步,得想着对方会怎么应对,连带着能推演出数种可能。十余招后手——那脑子是什么脑子啊?

能算计出这么多,这么复杂的变化来。

两人各有胜负,二皇子大呼过臆,神情疲惫,可是眼睛却反常的发着亮光:“好好!真痛快!好长时间没这么痛快过二皇子还留下来吃了饭,才回松涛阁那边。

两人下棋之时,为了静得下心,有老长一段时间没要人在旁边伺候。

会不会他们那会儿,不光下棋,还说了些旁的话呢?

要不然二皇子的神情…怎么和平时那么不一样?

潮生摇摇头。

真是…想太多了。

最近发生的事情多,算计也多。

所以一遇到什么事儿,就好住阴谋论上去揣测。

秋砚这几天都没怎么出屋子,潮生也不知道她考虑得如何了。但是李姑姑给她的时间可不算多。

按春墨说的,如果她再不决断,只怕就没有机会了。

李姑姑倒是不慌不忙的,也不见她提起这事儿。

潮生觉得时间过得既快,又慢。

快是指,过年没轻松几天,又要为上元节忙碌。

慢是指——这种不知着落的忧虑,实在对人是一种折磨。

第七十一章 灯谜

潮生所担忧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个定论。

看李姑姑气定神闲的样子,还有秋砚的变化,就能猜得出来。

秋砚已经没有了那种焦躁,脸色似乎也好看了一些。但是人却瘦了,瘦得厉害。原来她是圆脸儿,潮生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人脸庞生得团团圆圆十分讨喜。红楼里形容宝姐姐是脸若银盆,八成就是这个样子。可是现在她两腮都凹了下去,原来衣服总是撑得饱满,现在却象是搭在架子上一样松垮垮的。

将心比心,潮生如果受着难忍的病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只怕不会比秋砚好到哪里去。

这一日是正月十四。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上元灯节。

过了十五,这个年就算彻底过完了。

众人都觉得有些恋恋不舍,过年是大家难得的好日子。

珊瑚也说:“以前我们在乡下,正月十五都要耍灯、送火神,镇上还有舞龙的,猜灯谜的。最阔气的是大财主马老爷家,猜中他家的灯谜,给五斤好米好面呢。”

这可真够实惠的。

四皇子在屋里听见了,笑着说:“这有何难。我也出几个灯谜给你们猜,猜中的本殿下也有厚赏。”

春墨不给面子的笑了一声:“殿下又来捉弄人了。我们可都没读过书,连字都不识,您出的那难题我们可解不出来,只能对着那赏额空流口水了。”

“不怕,我不拣那些吊书袋的出,保管浅显易猜。想猜的可以让小顺给你们念。”

咦?小顺还识字哪?

宫中的宦官们多半出身贫苦——废话,谁家日子过得好好的要把孩子送来当宦官啊?既然饭都吃不起了,那能识字的可就更少了。

这种情形下小顺还能识字,着实是少有。

四皇子果然拿了笺纸裁开来,在上头写了几道灯谜,又命人取了走马灯来,将谜题粘在上头。点燃了之后,那灯缓缓的转了了起来。

灯挂在廊下,众人围上前来看。

便有人大着胆子问:“殿下,要猜中了,赏我们什么?”

四皇子笑着说:“放心吧,难道还能诳了你们?”

潮生也凑上前去看,小顺笑嘻嘻地问她:“你也想猜?我来帮你念吧。”

春墨在后头说:“显见着你们交情比旁人都好,说什么悄悄话呢?小顺我告诉你,你要是知道什么,偷偷告诉潮生好助她领赏,我们可不依。”

小顺陪着笑说:“哪能呢。大家听好了,我这可要念啦。”

旁边人都支起耳朵听着。

潮生目光往后面扫了一下——秋砚不在。

现在潮生看见秋砚呢,觉得闹心,看不见呢,又觉得担心…

所以有人说危险人物在眼皮子底下搁着最好,一眼看不见,就不知道是不是又在算计谋划什么了。

她这么一走神,小顺已经念完头一个了。旁边听的人,有的露出思索的表情,有的一脸迷茫——大概是根本没有听懂。

五言四句,写的确实是大白话。

潮生心里暗暗佩服四皇子。

读书的人出个灯谜那是很简单,但是通常那些人都把这变成了一种文字游戏,而非白话,一般人根本看不懂谜面,更不要说能猜出谜底了。

四皇子倒是挺懂得雅俗共赏,与众同乐。

既懂得端起皇子架子,又懂得放下清高身段——

这样的孩子有前途啊。

将来旁的不说,起码应该能混个什么贤王之类的吧?

有人央告小顺再念一遍,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应和。

小顺果然不愧叫了这个名字,果然十分顺从民意地又念了一回。

有人猜:“是不是掸子?”

旁边有人笑他:“你天天和掸子抹布打交道,就觉得是掸子了——殿下说不定都不知道掸子这东西做什么用的,怎么会用掸子这样的贱物出灯谜呢?”

先前那人不服气:“那你说是什么?”

“我猜是…”他忽然住了口:“我不告诉你。”

乱哄哄的,倒是挺乐呵。

四皇子笑吟吟地坐在屋里听着。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猜对,四皇子果然不食言,命人将一个荷包给他。接了荷包的小宦官喜出望外,连忙跪下谢赏,四皇子摇头说:“平时就得谢,这回就不用。这是你自己凭本事猜中了灯谜挣的。”

小顺又帮着念了第二个灯谜,如此一个一个的猜下去,除了有两个众人集思广议也没猜出来之外,其他的全都猜出来了。走马灯还在廊下缓缓的旋转,两个灯谜挂在上头,轮番的从眼前闪过去。

四皇子吩咐人要把灯取下来:“都猜不出来了?可惜了,过几日我带去学馆给他们猜去。”

“不如让朕来猜一猜?”

呼啦啦院子里的人跪了一地,四皇子从屋中迎出来,一撩袍襟正要下跪,皇帝已经伸手挽住他:“你倒是很会取乐,这是在猜灯谜?”

四皇子刚才的轻松笑谑都已经不见踪影,正正经经地回答:“禀父皇,不过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写的都是一些粗浅东西。”

皇帝饶有兴致地抬起头来看那走马灯:“朕还说今年没看着什么灯谜,上元节过得无趣,倒是在你这儿看到了。唔,写得不错,都是你自己想的?”

“是,都是一些屋里、院子里就有的小玩意儿。”

院子里其他人退了下去,小顺与小肃已经知机的搬来一张椅子,皇帝坐了下来,把走马灯上剩的两首谜语都看过了,却没有说自己猜出猜不出,拈了拈胡子,忽然说:“你二哥这几天在做什么?”

不等四皇子回答,皇帝又说:“命人去把他也叫过来瞧瞧,看他猜不猜得出。”

咦?

潮生在一旁听着,十分意外。

明儿就是上元节,宫中肯定有游乐和赐宴,多半还会召重臣、皇亲们入宫同乐。皇帝应该挺忙才对,不该这么大冷天的过来,神出鬼没的。

要是想和儿子们说话,完全可以把他们传过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