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声之洪亮,在皇城中亦听的真真切切。

马玉娘看向杜九言,眼中是不敢置信和欢喜。

“谢恩。”杜九言说着,和马玉娘一起叩谢圣恩!

钱侍郎微微笑着,得意地看向吴大人,道:“这一案,还没完,接下来是李大人贪污受贿的案子。”

吴大人一怔,眯了眯眼睛。

“有这现成的证人。”钱侍郎看向马玉娘,“虽女子不能上公堂,可主犯已死,她的证词至关重要啊。”

吴大人冷笑一声,“那我们就走着瞧!”

说着,拂袖而去。

桂王得意地靠在椅子上,嘴里的瓜子磕的嘎嘣响。

“马玉娘,速去领罚,结束之后你便能走了。”钱侍郎道。

马玉娘双眸含泪低声应是,杜九言扶着她趴在长凳上,三十竹板打的不重,结束后杜九言代她交了十两银,便扶着她出来。

贺成站在原地,满头的冷汗。

他很糊涂…他到底是做错了,还是对了?

“杜九言。”贺成追了出来,冷声道:“你的目的,就是三司会审是不是?”

事无不可对人言,杜九言道:“是。”

“这个案子,你从一开始就知道,走律法一条路是行不通的,唯有到京城来,剑走偏锋?”贺成问道。

杜九言道:“是!”

律法之上,马玉娘的罪就算轻判也逃不过一个死,所以她才一开始就惊世骇俗,将李执比喻成一头牛,为的就是引起朝中争议,皇帝关注。

只有这样,她们来了才有机会。

法是规则,情是根基。

在现代,此事不敢想,可在皇权统治之下,却能争取。

“好,好的很。”贺成道:“同为读书人,你却为了一个妇人,而轻贱读书人的性命。此案之影响,必定会让你后悔。”

杜九言扬眉,道:“此案对于大人的影响,才让大人后悔吧。”

“你,牙尖嘴利。”贺成说着,拂袖而去。

杜九言上前扶着马玉娘,“夫人可还能受得住?”

“受得住。”马玉娘激动地握住杜九言的手,“先生救命之恩,马氏…”

杜九言摇头,“这是夫人的福报,和我并无关系。不过,此一生,九言作为后辈僭越一句,夫人的性子应当刚强果断一些。”

“先生说的是。”马玉娘道:“这些日子在牢里,我常常回忆这一生。当初家父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不要随了李执的心愿,我却不听。”

“现在想想,他既入赘了我马家,便就是我马家的人,让他读书还是从商,都应该由我来决定。”

“其后,他当了官,我却念及他的名声一再退让委曲求全。可他却从不来不顾我的死活。”

“因为我的软弱,害了我的女儿,害了金秀他们,害了几位姨娘。”马玉娘惨笑,“李执会如此,我有脱不开的责任。”

杜九言笑了笑,道:“事已至此,夫人反思一番即可,也不要耿耿于怀。去的人去了,活着的人却要好好活着,这样才能对得起关心您的人。”

“是!”马玉娘道:“先生小小年纪却活的如此通透,而我年近半百却浑浑噩噩,实在是太惭愧了。”

杜九言道:“夫人过谦了。”

两人出去,外面的百姓都没有退去,众人拥过来纷纷拱手,道:“恭喜杜先生赢了这场官司,恭喜夫人洗脱冤情,劫后重生。”

“多谢!”马玉娘道谢,她身边的丫鬟姨娘纷纷涌过来扶着她,方才她们没有上堂,所以就一直留在堂外,现在都已经哭成了泪人。

他们将马玉娘扶着,杜九言道:“快回家给她上药。别的话,等我去了再说。”

大家应是,扶着马玉娘上了郭夫人等在一边的马车,雀跃地回家去了。

“杜先生,您会留在京城吗?京城有燕京讼行,比邵阳的西南可厉害多了。”

------题外话------

马玉娘活下来,虽是我这个作者YY的结果,但作为作者的我略略出了口恶气。

嗯,不知道说什么,祝所有人都家庭幸福,祝世界和平!

第209章 一战成名(二)

杜九言拱手,道:“杜某也不在西南,而是在三尺堂。至于燕京…”她环顾四周,含笑道:“若无必要,应该不会留下。”

众人面露遗憾。

“杜先生讼案手段高超,是个好讼师。既然你不在西南,那就将三尺堂搬到燕京来啊。”

杜九言就朝人后的三尺堂四个人看去,随即一笑,道:“此事,我要回去和大家商量才行。”

“一定好好商量啊。”

杜九言拱手,道:“一定,一定。年关将至,杜某先祝各位新年大吉,财源广进!”

“杜先生也是。”

大家说说笑笑的三三两两的散了,高兴地议论着马玉娘的案子。

“杜九言。”钱侍郎从后面过来,杜九言和他拱手,“钱大人。”

钱侍郎颔首,道:“此案亘古未有,开了先河,定能流传百世。恭喜杜先生一战成名天下知!”

“成名不敢。此案还要多谢大人您,若非您仁慈宽宏,案子也不会这么顺利。”

钱侍郎笑了,道:“这事可能和本官是有点关系,但绝非是主要的。杜先生是聪明人,将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又道:“如果你将来愿意再投科举走仕途,记得来找本官。”

杜九言含笑,道:“一个秀才已是黔驴技穷,再往上不敢想啊。”

钱侍郎哈哈大笑,带着人走了。

杜九言心情很不错地看向儿子,抿唇一笑,小萝卜顿时喊道:“爹,年底了,铺子都关门了。”

这一次,他爹心情再好也没用,想买东西都没地方开。

“伤脑筋啊。”杜九言叹气,身后,桂王阴恻恻地道:“这么伤脑筋,就丢了吧。”

杜九言摇头,“本着为国为民为人人的道义,这儿子我还是继续留着祸害自己吧。”

“有个儿子了不起了。”桂王猛然就想到,他的人查到当年那个女人临走前,曾经去过送子娘娘庙…

也不知道是怀孕了,还是没怀。

“王爷,在想王妃拜送子娘娘的事?”杜九言笑盈盈地道。

桂王吓了一跳,戒备地道:“没有。”

“看你今天表现不错的份上,我用我聪明的脑袋给你分析一下。至于咨询费,这次就给你免了。”杜九言道:“当时她求子时,你可在家,夜夜行房?”

桂王白了她一眼,“就洞房了…第二天我就走了。她求子是一个半月后的事。”

“那更好确定了。这个时候,她如果一定要去拜哪路神仙,那应该拜菩萨保佑你早日归来,夫妻团聚。可他拜送子娘娘,只有一种解释,她应该知道自己有了。”

“不过,洞房一次就有了子嗣?”杜九言上下左右打量他,很不相信地摇了摇头,“对比上面两条,我更倾向于,她给你戴绿帽子了。”

她说着大步走了。

“杜九言!”桂王抄起门栓丢了过去,跛子三两步过来接住,扫向桂王冷声道:“想打架,我奉陪。”

桂王道:“怕你啊,臭道士!”

跛子大怒,杜九言拉住他,“今天是好日子,还有别的事情做,别打架。”说着,冲着桂王拱了拱手,“王爷,你毁我计划的帐就勾销了。杜某提前祝王爷新年快乐。”

“谁稀罕你祝福。”桂王过来,看着小萝卜,“小孩,有红包想不想拿啊。”

小萝卜眼睛一亮,随即摇头,“不要。”

“烟火看不看?”桂王道。

小萝卜摇头,“不看。”

“那你不准看,后天我放烟火,你把眼睛给我蒙上。”桂王说着,哼了一声,大摇大摆地上了马,直奔皇城。

小萝卜嘟嘴,“不看就不看。”

赵煜在坤宁宫里陪太后说话,皇后安静地坐在一边,太子和內侍在院子里堆雪人。

“娘!”桂王急匆匆进来,太子看见他立刻喊道:“皇叔,看球!”

一个雪球飞过来,桂王一脚踢开,道:“玩什么雪球,这么大人了,庄重点。”

太子愕然,嘻嘻笑着道:“皇叔都二十一了,也没庄重。”

“可我十一的时候会骑马射箭了,你会吗?”桂王说完,大步进了内殿。

太子顿时不高兴,瘪着嘴眼泪汪汪。

“你是不是又欺负年周了?”太后见他进来,道:“你是叔叔,也不知道让着他。”

桂王随意和皇后拱了拱手,就在一边坐下来,钱嬷嬷上了茶,他喝了一口,道:“他一帆风顺的长大,需要我这样的人时不时提醒他,要更加努力。”

“就你理由多。”太后哭笑不得。

赵煜道:“说的也不错,偶尔说说他,对他是好事。”

“是!”皇后也跟着附和。

桂王点头,“马玉娘的案子结了,刚才外面山呼海啸叩谢圣恩,你听到了吧。”

“我们都听到了。”太后高兴地道:“年年大赦,今年头一回不相干的百姓也叩谢圣恩。”

赵煜也很高兴,“你不是和杜九言熟悉吗,去告诉她,朕有赏!”

“赏什么?”桂王看着赵煜。

赵煜道:“朕赏什么都是她的脸面,你还挑上了。”

“我和她是好友,不如你赏她银子吧,我给她送过去。”桂王道。

赵煜噗嗤一笑,太后摆手,“别把钱给他,他就是无底洞,钱到他口袋里,就拿不出来了。”

“母后,我知道的。”赵煜笑着道:“一分钱都不会给他。”

桂王不高兴,咕哝道:“小人之心。”

“王爷,你不是喜欢喝茶砖的吗,我娘家兄长刚让人拿来几块,给你一块你要不要?”

桂王起身拱手,“谢谢嫂嫂。”

皇后轻笑,“和我客气什么,你好好的,嫂嫂那边还有更好喝的茶。”

“我现在多好。”桂王回道:“不打架不惹事,你把好茶都给我吧。”

太后摆手,“给他东西,就得像喂猪一样,时不时给点,不然这头猪一次都糟践完了。”

“娘,您这样就没意思了啊。”桂王哼了一声,起身道:“年周,我带你抓知了去。”

房间里的人都笑了起来,就听到外面太子道:“皇叔,这是冬天哪里来的知了,我可不是三岁孩子了,你骗不了我。”

“是你说的啊,不去拉倒。”桂王又风风火火地走了,钱嬷嬷拿着披风跟在后面,“王爷,这天寒地冻的您骑马会冷的,快把披风穿上。”

桂王乖乖停下来让钱嬷嬷给他穿衣服。

“这次那个马玉娘的案件,圣上特别高兴,刚才您没来的时候,还和太后娘娘夸您了。”

“说您懂事了,有同情心了。”

“王爷,和那位杜讼师关系很好?”

桂王替钱嬷嬷拂开发顶的雪,敷衍地道:“知道了,知道了,您快回去我要回家去了。”

说着就走了。

钱嬷嬷回去,太后看着她问道:“那小子回去了?没问出什么来?”

“王爷精明,知道奴婢有话问他,他三两句就将奴婢打发了。”钱嬷嬷道。

太后看向赵煜道:“你猜的没错了。依这小子的个性,对抓了他两次还不给他好脸色的人,他还能嬉皮笑脸和对方来往,可见是不同的。”

“我看,那杜九言为人不错。是个讼师,人品很正。小子和她走动,倒是好事。”

“还要再查一查,这杜九言是哪里人,家里有没有兄弟姐妹。”皇后低声道:“如果有个妹妹…也好叫小叔开个窍。”

太后眼睛一亮,和皇后道:“你说的对。不如趁着这次嘉赏,将人招宫里来,哀家见见。”

“交什么朋友,变什么人。要是他能把那小子带好点,哀家还要给她赏!”太后笑着道。

皇后自己有个弟弟,早年被几个纨绔带的吃喝玩乐,不学无术,后来家里不让他出去,他渐渐的又认识了几个读书人,现在一心发奋读书,又稳重又上进。

“圣上,您让人打听一下。”皇后道。

赵煜失笑,“我们三个人操碎了心,那正主却一点不知道,成天吊儿郎当骗吃骗喝。”想了想,道:“不用打听,把郭庭喊来就行了。”

一会儿,郭庭隔着屏风参拜,赵煜就问道:“马玉娘是郭夫人的姊妹,所以你当时才和桂王一唱一和,让朕宽限是吧。”

“是!”马玉娘的案子已经定了,圣上的语气也没有不高兴,所以郭庭老实回道:“这件事,微臣还要多谢王爷帮忙。”

赵煜颔首,问道:“他和邵阳杜九言很熟?”

“虽然两个人打打闹闹,但是微臣觉得,两个人关系很不错。”郭庭回忆两次见面,虽然都是桂王吃亏,但是桂王也没有多生气,“这一次,王爷扮作刘县令,和杜九言联手破了一桩大案。现在刘县令在邵阳很受拥戴呢。”

“倒真做了一回正经事。”太后笑道。

皇后叹气,“可不是用自己的名头。”

一家三口笑了起来,太后问道:“郭庭,那杜九言家里是个什么情况。”

“她祖籍镇远的,但家里没有人了。现在身边带着一个四岁的儿子,父子两人走南闯北落户在邵阳。”郭庭道:“现在和她做一家人的,除了他们父子,还有一个跛子的捕快,一个读书人,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当时都是乞丐,跟着她进城的。现在大家住在一起,很是温暖。”

郭庭将她知道的,杜九言的事都说了一遍。

“听着就是个很稳重的,心也好。不亏是讼师。”太后和郭庭道:“正好,她这两日住你家附近,你回去告诉她,让她年初一到宫里来,哀家要见见这位一战成名天下知的讼师。”

“郭庭代杜九言先谢圣上、太后娘娘。皇后娘娘隆恩。”郭庭拱手退下去,皇后忽然开口道:“她不是有个孩子吗,把孩子一起带着,本宫想看看,自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的孩子,是不是很不同。”

“是!”郭庭退下出了宫。

------题外话------

嗯,太后娘娘说要见杜九言…

第210章 迎接新年(三)

马玉娘案的卷宗,被燕京讼行拿到了。

在学子和中间传阅。

学堂里一片沸腾之声,有人道:“这种案子,就是亵渎律法,剑走偏锋的典型。”

“肯定是圣上想要赦免,所以才有这个结果,否则,就算是三司会审也不敢这么判定。”

“我倒不这么认为。律法是人的行为底线,但是宽恕和情感才是人的根本。这个案子很好的将律法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对会成为流传百世的典型。”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观点不同,倒也没有吵架。

桌案前,书院的郑秋和先生含笑看着众人,摸了摸长髯,含笑道:“但凡经典,必有争议。此案确实会成为流传百世的案件。”

“这位讼师,有机会你们也认识一下。都是同行,交流学习一下经验。她虽年纪小入行时间短,但却是个极有天赋又聪明努力的讼师。”

大家都不说话了,认真听先生讲课。

“为什么我会如此说。首先,她拿到这个案件的时候,她就很清楚,走律法这条路她绝对没有赢面,于是她选择了以情动人,惊世骇俗。所以,她提出了同牛论,将杀人的惩罚等同杀一只牛。”

“这结果,成功引起了朝堂的渲染大波。大家可以想一想,同为读书人,又是同僚。当听到同牛论时,会是什么反应?”

“生气,简直荒谬啊。”有学生答道。

郑秋和颔首,道:“这就是他的目的。两方争执后结果是什么,三司会审!上至圣上,下至燕京百姓都知道了这个案子。”

“弱者有共鸣,自然支持,而强者的态度却并不统一。这个案子看着是这位杜讼师的好运,但其实不然,这是她一步一步推算的结果。”

“是必然!”

大家一阵唏嘘,有人道:“这什么杜讼师,也不要做讼师了,做个政客刚刚好。”

“不要激动。”郑秋和含笑道:“就算是政客也不一定能算的这么远。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她对业务的熟练,对律法的运用,对人心的掌控。所以,你们多学学多看看,如果能认识她,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忽然,有人喊道:“七星院的季仲岸师兄认识她,上次在外面吃饭,他还和杜九言打招呼了。”

“是,季师兄前两个月回老家的时候,熟人所托在邵阳接了一个讼案,原告讼师就是杜九言。”

郑秋和颔首,“等仲岸有空的时候,我请来他和你们说说,他的那个案子。”

大家都兴奋的应着是。

“行了,时间也不早了,都回家去吧。不回去的也去洗洗头洗洗澡,要过年了,别蓬头垢面的迎新年。”郑秋和道。

大家笑嘻嘻地收拾东西。

杜九言打了个喷嚏,看着面前堆的像山一样高的菜,再看看对面一群女人,砸了砸嘴,“金秀姐姐,姜姨娘,你们真不用这么客气,我自己来就好了。”

“先生太瘦了。”姜姨娘整个人都开朗了很多,像是卸掉千金中的枷锁,“多吃一点。明天开始我们姐妹几个就要做年夜饭了,先生喜欢吃什么菜,我们好准备。”

“我喜欢吃肘子。”小萝卜举手,“漂亮姨姨,我吃胖胖的肘子。”

姜姨娘欢喜地亲了一下小萝卜胖嘟嘟油腻腻的小手,拿帕子给他擦,“姨姨记住了,小萝卜要吃酱肘子。”

“夫人说她烧。”金秀笑着道:“还有呢,几位先生还有跛爷和花小公子呢。”

“我…我想吃鲈鱼,现在能买到吗?”花子害羞地道。

郭夫人接了话,“有,就算没有,明天一早也让人去钓去,定要钓条鲈鱼上来。”

大家都笑了起来。

陶姨娘扶着马玉娘从卧室出来,大家都朝她看来,马玉娘道:“明天你们都歇着,我来掌勺!”

“夫人,您的伤还没有好呢。”姜姨娘扶着她坐下来,郭夫人也道:“你好好养伤,我们这么多人还怕没有年夜饭吃。”

马玉娘摇头,道:“我的伤一点不碍事,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应该就没事了。这么多年,什么伤几天能好我心里很清楚。”说着,坐在小萝卜面前,摸了摸他的小脸,“这顿饭你们别和我抢,让我尽点心意。”

她说着,看向杜九言,“先生说让我闲暇反思自己,我刚才就在想,从今天开始,我要为自己活着,为对我好的人活着,活的好好的,才对得起你们为我做的这么多努力。”

大家都红了眼睛,又感动,又激动。

“夫人说的对。”杜九言道:“放下过去,迎接新生!”

大家都跟着点头。

“老爷回来了。”郭庭进门来,见家里开了两桌,热热闹闹的说着话,心里也跟着一松,笑和杜九言还有跛子以及钱道安几人道:“趁着酒铺没关门,我买了一车酒,这几日大家都没事,年夜饭谁都不许推脱,不醉不休。”

“好!”杜九言道。

跛子无奈地看她一眼,和郭庭道:“九言酒量浅,我们多喝些,她就随意了。”

“九、九哥、酒、酒、不、不、不浅。”宋吉艺道。

跛子目光一转过来,宋吉艺吓的一抖,脱口就道:“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