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上一章:第 15 章
  •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下一章:第 17 章

安庆绪神色稍变,迅捷出手扼住她手腕:“你伤病未愈,不可喝酒!”

沈珍珠执拗的将手一送,启唇将酒全咽入口中,喝得太急呛住,连连咳嗽,牵住胸部伤痛,面上自现痛楚之色。

安庆绪冷冷看着她,启口说道:“你何苦跟自己身体过不去。我就如此不堪,昔日你宁死于我剑下,今天你视我如无物?”

沈珍珠咳嗽两声,道:“你既已知道,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你若不肯放我,不如给我个干净痛快。这般的折腾我,又有何益!”

安庆绪面色乍变,扬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手掌微微一捏,听到“哧”的脆响,酒杯粉碎,安庆绪扬手随意往后一掷,正正击中身后一名侍婢的面部,碎片划过处,那侍婢鲜血流淌,却不敢去拭,跪地“呀呀”的叫唤着,不住的磕头。

安庆绪只作无事发生,抚案而起,对沈珍珠道:“你休想再逃离我的掌控。我的忍耐有限,就算要不了你的心,也要定了你的人!你莫要逼我用强,莫要逼我毁了你!”说话中,似是无意朝那侍婢望一眼,拂袖而去。

沈珍珠呆立当场,半晌无法动弹。

他是安庆绪,再不是当年的安二哥。早在归还那枚珍珠当日,他心中仅存的那抹暖色已全部褪去。是她逼他的,为着自己的名节清白,逼着他一剑斩下,从此心如钢铁,视万物为草芥,摒弃所有情义。

她无法预料他还会做出什么事来。

他虽摒弃所有情义,惟有对她,因着亲下杀手,因着乍然失去,方知决不可舍,竟立意不惜一切夺回。大婚那日,他与她近在咫尺,终失之交臂,却更激起他之欲望。婚礼未成,或者在他心中,却早已将她当作天定的妻子。

他一步步退让,甚至顺着她的心意,有意放走默延啜等人,竟是下定决心要留住她的心。

他日日来视,当她卧床不起时,甚至亲侍汤药,让她身体日渐起色。

或许,他一直是在等,等她回心转意,等她重识眼前之人,是否方是可托终生之人?

若有一日,当他发觉,无论如何,她已不能将心留在他之身畔,他会怎样?

他如今对她,到底是爱,还是不甘?是想挽住在这世上唯一深心眷恋,还是想挽住过往年少的美好年华。是对她如眷如恋,难分难舍,还是不甘她情着别处,一心逆转?

她现今已经求死不成,他还会怎样?

“就算要不了你的心,也要定了你的人!”

脚底阵阵寒意泛起,她一个踉跄,早有一名侍婢抢上前冷冷的扶住她。她定住身形,对她们狂呼道:“滚!你们滚出去!”

那两名侍婢只若无闻,只谨慎又谨慎,防备又防备的盯住她,防她有任何异常动作。

沈珍珠颓然坐到床塌上。

安庆绪一连数日未来。

这日天色已晚,沈珍珠正欲歇息,安庆绪推门而入,她勃然变色,正欲逐客。却见安庆绪从怀中掏出一物,放于桌上道:“今日是你生辰,总算找到此物,也算是贺礼罢。”

沈珍珠呆了呆,问道:“已是十二月十九?”

安庆绪一改往日清冷孤寂表情,居然笑着点头,展开那卷物什,阵阵馥香扑鼻而来。沈珍珠缓步上前一看,原来竟是一包罗汉豆,应是辅以茴香、桂皮、食盐煮成,那香味确是诱人之至。

安庆绪说道:“我总记得你当初最爱这东西,那年你过八岁生日,宴席上满桌的鱼肉不过稍动筷子做个样,一退席,便缠着我偷偷出府买罗汉豆吃。”

“可惜时间太晚,你赶到店铺时,早已关门打烊。最后还是空手而归……”沈珍珠随手拈起一块,放入口中咀嚼。

少年时喜爱的,往往是这般简单直捷的吃食,及至嫁与李俶,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还会常常忆及那一小撮罗汉豆,香味萦绕梦境,绵绵不断的少年回忆,青涩甜美的憧憬。就连那时的愁,那时的忧,真真是无事上层楼,满目河山强说愁,哪似年长之后,每每欲说还休。然而,今日真的尝到这思慕已久的东西,却发觉物是人非,香与脆,总与记忆中相差一截,原以为入口绵连,难舍难弃,却不过如此。原来一路成长而来,口味混杂,恋恋不舍的只是那朦胧如诗的美好感觉。最美好的只该留在记忆深入,不被打破,永葆缄默。

安庆绪显然心情甚好,还在兴致勃勃的述说如何凑巧得到这一包罗汉豆。

沈珍珠唤了一声:“安庆绪,……”

安庆绪停下话语,警觉起来,“你不喜欢么?”

沈珍珠开口欲言,却听房门轻扣,安庆绪不耐的说道:“能有什么事?”说话间,走了出去。

这一去,安庆绪又是十来日再未来此。

此时已近年节,沈珍珠细听四周,竟毫无喜庆之乐,无人员喧杂之闹,左思右想,总猜不透现在何处。惟从天气温湿判断,此处似乎并不是长安,长安地势南高北低,故才有水自南而来,注为曲江池,冬日雨雪多,十分寒冷。而此地较之长安显然气候暖和许多,自入冬以来,不过在十余日前下了一场中雪。

门“呯”的被推开,抢步走进一名侍卫装扮的。两名哑婢见他,唯唯恭身后退,显是安庆绪身旁亲信侍从,哑婢对之敬畏交加。沈珍珠和衣未睡,立即翻身而起,那侍卫上前两步,沉声道:“奉晋王之命,请小姐去一个地方。”

沈珍珠疑惑的望着他,凝然不动,道:“已是深夜,恕我不能成行。”

那侍卫一把拿住她手腕,道:“晋王之令,小姐非去不可。”说着,已强拖着沈珍珠往外走,两名哑婢连连后退,不作丝毫阻拦。

乍出房门,一阵寒风扑面而来,沈珍珠不由打个哆嗦,那侍卫回首对哑婢微皱眉头,一名哑婢忙取了件铁红大裘披至沈珍珠身上。

沈珍珠只觉今日景况大为不妙,又说不出不妙在何处。若安庆绪真意图对自己有非份之想,何必多此一举,带自己离开此房间;若无非份之想,此时已是深夜,为何着人带走自己?

却总算多日以来,头一回能踏出这牢笼之门。沈珍珠张口欲呼,喉间一凝,已被那侍卫点了哑穴。沈珍珠怒视面前之人,那人却毫不理睬,只狠狠拖住她往前走。

跌撞着随他走去,廖阔天空半点星月也无,四周黑漆漆,模糊可望近处、远处稀稀落落几处房屋,衰微破败,无灯无烛,分外孤清,脚下不时有杂石碎草绊住,隐有哭咽之声幽幽传来,似是鬼魅人间,沈珍珠遍体生寒。

兜兜转转,极长极长的一段路,眼前豁然开朗。

沈珍珠不由自主止住脚步,双眸漾动点点光灿,简直不信眼前所见。

飞檐斗拱的殿宇,一眼看不到尽头,在华灯照耀下如玉宇仙宫,巨大的红色宫灯,排列齐整的路灯,内侍宫女手持的彩灯,映照出五彩的天地。

沈珍珠已然大悟,调头回望刚刚走出的拱门,昏昏暗暗,上书两个篆体大字——“掖庭”。

若没料错,此处竟是东都洛阳皇宫大内!

王公贵胄常往来于长安与洛阳之间,唯沈珍珠婚后多发事端,兼李俶事务繁忙,无睱分身,从未陪她来过洛阳。虽然如此,洛阳皇宫殿宇与长安炯然不同,沈珍珠稍一对照,便知此处应是洛阳。心中惊异,没想到安庆绪竟将自己拘于宫城掖庭之内,度一路行来所见,拘禁之所,或者是掖庭内最偏僻罕有人至处,难怪他这般胸有成竹,谁会注意小小掖庭中的一座破旧屋宇?更何况,他也会加派人手,暗中守护不让人靠近。

只是,今日他之所为,究竟是何用意?

来不及多作思索,那侍卫已拖着她朝最近的一所殿宇走去。

殿宇外、宫阙口,数名带刀侍卫把守肃立,内侍宫娥各守其所,见了那侍卫和沈珍珠两人,只若未见,直直的放二人进入殿内。

沈珍珠骇异莫名,这座殿宇规模宏大,绝非仅为晋王的安庆绪份所当居,多半是帝后寝殿。数月以来,她只忖度安庆绪已逐渐全盘掌控叛军兵权,但未料已嚣张到这般地步,目之所及的所有侍卫宫人,俨然全听命于他。此时此际,只怕连其父安禄山——“大燕”的皇帝,怕也不被他放在眼中。

踏入殿宇,刺耳的鼾声由内殿传来,零星侧立的内侍宫女面无表情。那侍卫一挥手,殿内所有内侍宫女均退出殿宇。

沈珍珠方望一眼那侍卫,却觉全身一麻,已被点中穴道,动弹不得。那侍卫一把将她横抱起,朝内殿走去。

沈珍珠心中的害怕已到极处,实不知这侍卫要拿自己怎样,这内殿中之人到底是谁。

那侍卫蹑足轻声走入内殿,沈珍珠双眼平视而去,见殿中巨大透明薄纱帷帐居中,以明黄流苏为幔,巨烛高照,状如白昼。帐中一人壮硕肚子高高挺立,遮住面庞,鼾声扑天盖地,有一种怪臭熏人而来。

听到极轻的开柜之声,身子一松,被那侍卫送入一衣橱之中,这衣橱高过一人,内中容量甚大,那侍卫扶正她的身子,正可靠壁端坐其中。接着眼前又是一黑,那侍卫已将衣橱之门关闭。

虽然关闭,但那衣橱之门制作时并非用木材整块密闭,而是稀稀疏疏的有一条条横断缝隙,沈珍珠这般坐立,正可由缝隙中看到外间,虽不能一窥全豹,大致亦能瞧得清楚。她心中微有所动,安庆绪刻意要她在此,究竟是要她看什么?

她朝外看去,这衣橱正对那大床而立,床上之人,兀自酣睡未醒。

等了半晌,听见似有脚步声入内,隐约看见一身着青色锦袍,脚踏皮靴之人走近床帷,只是她坐势较低,只可见其颈部以下,无法看见此人面貌,却可确定并非方才侍卫。

那人站于床旁伫立良久,也不说话。

过了许久,那人终于开口沉声唤道:“父皇。”

正是安庆绪的声音。

他既称床上之人为“父皇”。那床上之人,定是安禄山无疑。

明月初沉勘契时

安庆绪连唤数声,安禄山似乎才醒转过来,开口道:“你来了?这么晚,还有什么事!”话中殊无欢喜慈爱之情,显得十分不耐和粗暴。

“孩儿想问父皇一事。”安庆绪的声音也无半分恭敬,话气生冷冰硬。

听到被盖悉萃之音,安禄山由床上坐起,堪堪让沈珍珠直面将他相貌看个清楚明白。安禄山以往虽常来长安拜谒玄宗贵妃,但自从天宝十三载杨国忠向玄宗进言安禄山必定会谋反,让玄宗多次试探后,再也不敢入长安。故沈珍珠从未见过安禄山。

此时隔着薄薄纱帐,见安禄山面庞青黑,长相甚为粗鄙凶狠,身量粗短,最为惊人的还是那硕大的肚子,圆如转盘,拖沓至床。

他半覤着眼,冲安庆绪道:“什么事,快说!”安禄山入秋以来,视力陡然下降,看甚么东西都渐渐模糊不清,本就性情狂燥,愈发无法自控,动辄鞭打、处死亲近侍奉之人和臣下,众人人人自危,日益离心。

安庆绪道:“听说父皇已拟诏册立庆恩为太子?”

安禄山毫不迟疑,粗声答道:“是又怎样!”

安庆绪朝床塌逼近一步,腰间长剑咄咄作响:“母亲因你而死,庆宗为你而死,你竟要将这大好江山,拱手送与那贱人之子?”沈珍珠听着心惊不已,安庆绪对安禄山已不再称为“父皇”,僭越之心昭然。安禄山共有子十一人,唯长子庆宗与庆绪系原配卢氏所生,安庆绪口中的“庆恩”乃是第三子,乃安禄山现今所立“皇后”段氏所出,封为平王,年纪尚幼,颇受安禄山宠爱。

安禄山闻言大怒,心头火起,狂燥之性又发,喝一句“竖子大胆”,随手拾起床侧一条马鞭,挥手狠狠朝安庆绪身上打去。安庆绪并不闪避,只听“嗒”的一声响,由眉头直划面颊,及至右肩,添了一道长长鞭痕,安庆绪兀自哼也不哼,动亦不动。

安禄山以为安庆绪不敢躲避,心头之火稍有泄除,加之天色甚晚,他嗜睡如命,当下扔了鞭子,喘着粗气道:“老子要睡觉了,给老子滚出去!”

孰料安庆绪不听他的号令,反而再走前一步,斩钉截铁的说道:“我决不让你这样做!”

安禄山此时也知道情势不对,厉声道:“你想怎样?莫非你还想杀了我,自己做皇帝?”

“有什么不可?李世民尚可弑兄杀弟,我安庆绪难道不可以仿效为之。你既然无情无义,就勿怪我不孝不伦!”

安庆绪字字生冷酷绝,沈珍珠后背虚虚的生了一身冷汗,宛若那声音非常人所发,而是由地底蹿出的恶鬼发出。

安禄山气势却在,喝道:“你敢!”人未下床,拖着笨拙的身子,朝外呼道“来人,来人,将此逆子拿下去砍了!”

安庆绪扬声笑起来:“你只管喊,看有没人理你。”

一言已毕,沈珍珠听到清脆的拨剑出鞘之声,尚未来得及看清楚,先听到安禄山“啊”的短促惨叫,定睛一瞧,不由脑中昏眩,又想张口呕吐,又欲大声尖叫,可被封住穴道,却是无论如何叫不出声。——安禄山腹部一剑没刃,脸上因剧痛抽搐着,血部哗哗流出,转瞬浸透床帷,安庆绪弓身回力抽剑而出,安禄山白花花肠肝内脏倾泻而出。

安庆绪转过头,似是朝沈珍珠所在衣橱望来,因曲着身子,脸上情态正落入沈珍珠眼帘。

狰狞,凶残,暴戾!

沈珍珠从未知安庆绪如此可怖。

昔年与他初相遇情形霍然回放脑中。——小小少年,紧抿双唇,仿佛恨吞四合,与天地有不可化解之仇。

如今,这股仇恨终于迸发,足以毁天灭地。

他手刃亲生父亲。不管他的父亲何其罪大滔天,何其当诛当伐,都不该由他来终结一切。

他居然敢,他居然做了!

沈珍珠分明不能动弹,全身失去知觉,可在此刻,她竟觉得全身血液已经凝固冰封,身子不停发抖打颤。她明明无法动弹,怎能发抖颤动?究竟是身子颤动,还是心不受控制胡乱律动?

她已不能思考,甚至不知收视避目,逃避眼前所见。她只呆呆的朝前看着,安禄山仍在床上抽搐着挣扎着,口中咦咦有声,却是无力无助,又一时不能断气。这不可一世的三镇守度使,终于即将死在自己亲生儿子手下。他腹部不断流出血水和内脏,肮脏血腥,恶臭之味已弥漫入衣橱中。

“兹拉”,安庆绪走近,猛的打开衣橱之门。

他蹲下,看着面前的沈珍珠,伸出食指,两处点击,解开她被封的所有穴道。冷冷开口道:“你已看到,我连亲生父亲都敢杀,世上再也没有我安庆绪不敢做的事。我让你看整个过程,就是要你明白这一点。现在,你想清楚明白没有?”

说完,瞅着沈珍珠,似乎等她的回应。然而,他很快发觉不对劲,沈珍珠已被解了哑穴,此时既不恐惧的尖叫失声,亦不张口发出一个音符。他长剑随手一抛,双手搂住沈珍珠肩头,摇了摇,凛声唤道:“怎么样,回答我!”

沈珍珠好似痴傻,目中并无安庆绪这个人,双眸仍是直直呆呆的盯住在床塌上垂死挣扎的安禄山。安庆绪看她眼神竟是如此,又一触其双手,冰凉刺骨,倒抽一口凉气,真的有些着慌,再使劲摇摇她的身子:“珍珠,快回答我,莫要吓我!”沈珍珠的身躯随着他的摇晃前后晃动几下,仍是毫无反应。

安庆绪搭其脉膊,心头大悔。他有意让沈珍珠见自己弑父一幕,实乃借此威胁震慑她,让她知怕服输,真心服从自己。哪想沈珍珠自生产后一直经历各种变故,兼之被他禁锢掖庭时日过久,无人相谈对话疏导情绪,心理承受能力已至极限。如今亲历安庆绪弑父这大逆不道一幕,惊惧、恐怖、重压之下,终至崩溃。

“晋王!”正在此时,安庆绪那贴身侍卫匆匆踏入内殿,甫入殿中,见血腥遍地,不由微微后退两步,定定神,走至安庆绪身畔禀道:“皇后和平王已被擒拿。”

于安庆绪而言,此时大局已定。

那侍卫望望床塌上尚未咽气的安禄山,道:“晋王,这……如何处置?”

安庆绪站起身,稍作思索,道:“再唤个心腹得力之人来,就在此床下掘坑,将他尸身先行埋于此。”

此意已十分明白,那侍卫拨刀而出,一刀刺喉,安禄山扑腾几下,顿时咽气。一代枭雄,殒命于斯。

不多时那侍卫又唤进一名侍卫,找来锄铲。二人不畏膻腥,合力将大床移开,露出床下卷草莲花纹地砖。

此殿宇便是赫赫有名的上阳宫仙居殿,乃高宗时大兴土木修建而成,五十余年前则天武后崩于此。殿宇修建穷人工物力,尽得豪华壮丽,亦是建筑牢固精细之至。二名侍卫趋前抡锄,思想掘起数块地砖,再挖出大洞,真是颇费周折。然此时正是向安庆绪示忠的绝好机会,旁人做梦也不能求来,这天大的好处竟落在自己头上,怎可不加劲卖力?二人一左一右,便去撬其中一块砖。

方将锄铲架上地砖,耳闻“轰”的冲天巨响,脸上身上剧痛难禁,一股强劲力道袭面而来,双双跌坐于地,见满室屑石纷飞撞地,烟雾茫茫,地砖处惊见硕大孔洞,几条人影如魅般掠起,直袭安庆绪。

沈珍珠犹若置身巨大迷离的梦境中。

刀戈相见,血光乍现,四室腥臭,忽又有柔风和面,有人牵着她的手走,她恍恍然相从;再又抱起她,奔跑,杀戮、流血、喊叫,她一时醒,一时梦,一时睡……

她仿佛看见自己魂魄摇摇曳曳步入重宵琼楼,万物静寂,仙乐若即或离。耳畔有柔和的女子声音问她:“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茫然喃喃回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我也不知。”女子幽幽轻笑:“那你是谁?”她更加茫然无措,征忡出神:“我是谁?”女子隐约叹道:“原来又是一羁旅过客,红尘痴人。”声音愈去愈远……

沈珍珠感觉怀靠温暖熟悉,有人轻揽腰肢,在耳边声声低唤,她浑噩懵懂,只贪恋那缱绻怀抱,温和气息,迟迟才睁开眼。

面前之人虽清峻孤瘦,风度却超拔凌锐,见她醒来,神态竟是狂喜不胜。

沈珍珠看他两眼,淡淡而笑,双眸纯亮无邪,开口问道:“你是谁?”

“珍珠!——”他悚然心被刀剜,从喜悦的尖端坠落下来,攫住她的双手,瞳孔骤然放大。

她一双眸子如清水般透明清澈,又如清水般无物无人。

沈珍珠惊异的轻轻笑,抬手,纤纤玉指拭过他眼角,袖间馨香让他迷醉,细细端详他的脸,“噫,你是哭了么?为何眼底蕴有泪水?”

他再也无法忍耐,合身将她揉于怀中,声调微有哽咽:“珍珠,我是俶,你不认得我了?”

“俶?”她娇弱无知的抬头,“这个名字很熟。让我想想……”慢慢的倚于他怀中,“可是,我很困,很想睡觉……”

他无语凝噎,纳她入怀,细细有节奏的拍击她后背,“那就睡吧,记得睡醒后要记得我……”

她合上眼,喃喃对他道:“你别走,就这样,让我倚着你睡,很舒服……你别走,别走……”

他眼底的泪终于泛上来,低声道:“好,我不走,就这样,永远不离开……”垂头,她已合上双目,沉沉含笑睡熟。

他就这般怀抱着她,一动不动,马车缓缓而行。她睫下线条如玉雕一样细腻,似水波一般柔和清晰。

人生若如此静谧舒畅,如河水流淌,也不失为美事。

风生衣轻扣马车帘帷,唤道“殿下”。他生恐将怀中之人惊醒,只低声“嗯”了下,风生衣道:“殿下已一日一夜未进水米,葛勒可汗问你可要用膳?”他默然不答,风生衣等待一会儿,没有听到回答,慢慢的策马走开。

天色渐黑,他在昏暗马车中将她紧紧拥抱,不舍难离。

他从返回灵武的崔光远等人口中得知消息,疾驰十天十夜赶到长安,于长安搜寻消息未果,知安禄山父子均已赴洛阳,便又至洛阳打探沈珍珠行踪。

一连数日,没有得到半分信息。他往日由玄宗处得知上阳宫有秘道通往宫外,遂决意与默延啜、风生衣三人冒险深夜由秘道入宫一探。

未料机缘巧合,正逢安庆绪弑父,而那秘道在上阳宫的出口正在仙居殿床下。

三人在秘道口将安庆绪与沈珍珠、侍卫讲话听得清清楚楚,待两名侍卫撬砖时,默延啜早忍耐不住,率先发难,一掌劈开头顶砖石,由秘道冲出。安庆绪猝不及防,被默延啜和风生衣两面夹击,左胸中掌,重创委顿于地,眼看着沈珍珠被李俶救走,虽疾呼侍卫追赶,终究不及。

李俶此时悔恨愧疚惊惧交织,忆及当日慕容林致失忆模样,深心畏惧沈珍珠步其后尘。当日出征与她别后,至今已过一载,一年来她所受苦楚,样样均是因为他——若他部署周全,她何致于被刺一剑;若他不信她的死讯,早日来寻,她何致于受尽凌辱;若他得到崔光远报信,立时出发前赴西京,她怎会被惊吓至此?千般都是错,步步皆惊心。

她在他怀中挪动头部,显是要寻找更舒适的倚靠位置。他微微用力,将她的头扶到自己臂上,看她睡容迷离,为她轻轻理顺鬓发,痛彻心扉,在暗夜中,容颜渐次憔悴。

不知过了多久,沈珍珠搭在他腰间的手略略一动,“俶”,她幽幽的唤了声。李俶一喜,低眉凑近,她的手更抓紧他腰间袍带,仿佛是梦呓般唤他的名,眉睫翕动,依然侧头熟睡。这一声低唤如此空旷辽远,久久索绕于李俶周际。他柔情更盛,将头贴近她面颊,脸上青青胡茬软软抚过她脸庞,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俶。”他又听到她唤他,几疑听错,支起身子,见她已睁开双目,黑暗中一双眸子依然光彩熠熠,灿若宝石,与方才的迷茫清澈大为不同。他仿佛不敢相信,凝眸与她对视,良久不语。

她似是微笑一下,抬手抚摸他的面庞,幽幽叹道:“俶,真是你吗?”

他语不成调:“是,……是我,珍珠,你终于醒了……你记得我了?……”

她却摇头,仿佛轻轻嗤笑自己:“我定是在做梦,在梦里看到你了……我总是这样……俶,先别走,多呆会儿,这梦,……能多做一会儿,都是好的……”

他心头痛惜难与人言,拉过她的手,抚向自己胸前,深深道:“这不是梦,你瞧,我的心在跳动,是李俶回来了!”

她疑惑的随他将手捂往他胸怀,方触及他胸膛温暖,却猝的身子往后一激,摆脱他的怀抱,背靠车壁,仿佛被惊吓的小鹿,远远与他相隔,仓促问道:“不是梦,真的是你?!”

他去捉她的手,肯定的点头:“是的,是我!”

她睁大眼睛,凝神看他半晌。他呼吸亦然缓慢,只深深的看着她,却不敢稍有惊扰。

她忽的失声痛哭,纵身扑向他,“你为何现在才来,你为何现在才来!”

他泪水慢慢涌出,紧紧将她搂住。

镜里云山若画屏

林间篝火熊熊燃烧。李俶搀着沈珍珠由马车走下,缓步走到火边。

此行目的已非灵武,而是凤翔。肃宗得默延啜允诺借兵后,安西、北庭、拔汗那、大食的援兵纷至而来,肃宗乃决定驾临凤翔,集整兵力,克复两京。李俶便是在肃宗出拨前夕离灵武,赶至长安。

路途尚远,且沿途所经郡县或已落入叛军之手,或百姓散走一空,一路行来,小心谨慎,避大道,走小径,越丛林,过险滩。然已至寒冬腊月,就算李俶能经受风雪中彻夜赶路的辛苦,沈珍珠亦无法熬住。风生衣传下令去,扎营暂歇一夜,随行十数名侍卫听了十分欢欣,断树为柴,在林间燃起篝火。

火光掩映处,默延啜席地侧坐,手中拿着一皮囊酒,若有所思,慢慢啜饮。

这是几日以来,沈珍珠第一次再见默延啜,遥遥望去,见其侧影如狂笔丹青,疏放恣肆。似是知道李俶与沈珍珠朝他走来,左手一扬,一样东西朝李俶抛来,李俶微微一怔,扬手迅捷接住,听他大声说道:“喝酒!”低头一看,又是一个盛酒的皮囊。

李俶挽沈珍珠坐下,打开酒囊塞子,浓烈酒气中摒杂酸香味,便知是回纥特制,劲道极大的青稞酒。他本不善饮此种烈酒,仍是毫不迟疑的举起酒囊敬道:“李俶又欠可汗一个极大的人情。”

默延啜侧首又饮一口酒,并不回望李俶和沈珍珠,眼光直盯远处黑黝黝山脉,问道:“那殿下打算如何偿还这个人情?”

李俶微有愕然,想没料到他如此直捷,随即答道:“可汗若有所需,俶定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