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芳走进左边屋内,就见到华春坐在离着床头三丈远的地方,汤福则是守在床头。而床上则是昏迷不醒的皇帝。这是什么情况?永芳诧异。

”世子妃总算来了。“汤福笑道。

永芳用眼神询问华春,华春撇嘴,对汤福很是不客气的道:”如今世子妃来了,你可以放心了吧。“

永芳惊疑不定,连忙说道:”汤公公,华春她不懂规矩,还请汤公公见谅。“

华春嗤笑,汤公公嘴角抽抽,然后说道:”世子妃多虑了,咱家和华春是老熟人了,她的性子我知道。“

老熟人?多老的熟人?显然当年黄夫人对华春的年龄估算出错了。而华春的容貌也显得十分有问题。莫非那面上是假的不成。

”要你这个老阉人多嘴。“华春竟然说出太监最为忌讳的词语。反观汤福,竟然不为所动,只当没听见。这又是怎么回事?

不用想了,两人怕是早年就认识了。

”华春,不得无礼。“永芳斥责道。

华春冲天翻白眼,要不是汤福这老阉人耳朵警觉,她怎么会被汤福发现。

汤福面无表情,”既然世子妃来了,咱家也就放心了。华春,你可以动手了。“

华春冲汤福阴森一笑,”你就不怕我下毒害死皇帝?“

”你不会。“汤福眯着眼睛说道。

”呸,我就下毒。“华春任性的说道。

永芳怒斥:”华春,不要胡闹,救人要紧。“

此刻永芳多少算是明白过来,汤福为什么要请她过来了。这两人八字相克,要没有她在这里压制着,只怕华春一冲动就要对皇帝不利。汤福为了安全起见,只能要她过来,管束华春。

果然华春还是听永芳的话,撇撇嘴,对汤福不怀好意的笑了笑,然后才道:”大少奶奶放心,我答应的事情自然会做到。这个阉人不相信我,非要大少奶奶过来一趟。否则我早就将皇帝救醒了。“

汤福无话可说,他就是不相信华春。

永芳皱眉,”废话就不用说了,救人要紧。“明明是华春说的,皇帝没好活了,偏偏还在这里浪费时间。

华春也不再废话,上前施针救治皇帝。其实华春除了善于用药外,医术和太医院的太医们比,根本就比不过的。但是为何太医救不了皇帝,而华春能救,一方面是太医们怕担责任,不敢用虎狼之药,更不敢对皇帝下针。因为没有十成的把握,连无成把握都不到,谁敢下针?又不是活腻了。但是华春敢,华春不敢下针,还敢对皇帝用虎狼之药,而且最关键的是华春擅长是药物这一块。之遥她真有心救治皇帝,她手中的药就能保下皇帝的命。至于皇帝醒来之后,能够活多久,就要看皇帝如何调理,心情十分愉快,还要看皇帝的运气了。

不过永芳对此不乐观,五王爷都快将内城杀光了,皇帝要是心情能够愉快,那真是见鬼了。只求皇帝能够活够几个月,把后面的事情料理了,将朝堂稳定下来,定下继承人,到那时候死了也没关系。

大家都没吭声,都看着华春下针。瞧着皇帝头上身上,浑身上下几十根针,永芳看着就觉着心跳加速,呼吸不过来。再看汤福,手指死死的攥着,额头上青筋直冒,全是汗水。背上都湿透了。

而华春也没好到那里去,额头上也是满头大汗,背上同样湿透。永芳很想上前给她擦汗水,又担心打扰了她,分散了她的注意力。时间已近过去半个时辰,华春那里还没结果。华春的身体却先摇晃起来。

永芳顾不得许多,急忙上前扶住华春,”怎么了?可要紧?“舀出手绢来,赶紧给华春擦汗。

汤福也急忙上前,他最关注的是皇帝的身体,”皇上如何了?“

华春一脸苍白,显然是心神耗费过多所致。疲惫的说道:”还有最后一针,只要最后一针下去,最多一刻钟皇帝就能醒来。醒来后,用我配好的药给灌下去。然后再照方抓药,调养个几天,慢慢的身体就能恢复。“不过华春对汤福隐瞒了皇帝笀数有限,就是救醒了也活不了多久的事实。但是汤福那么精明厉害的一个人,只怕早就料想到了这一点。

”那赶紧下针。“汤福急忙道。

华春摇头,”我用力过猛,这会已经无力下针。“

”那那怎么办?“汤福急了,这可是要命的事情啊!他私自做主允许华春救治皇帝,可是瞒着所有人,也是为了赌一把。眼看就到最后关头,华春竟然说无力下针,这岂不是要命。

华春看着永芳,永芳指着自己,”我?“

”大少奶奶练过针法,我再一旁指导4,只要大少奶奶帮我下针,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华春恳求的说道。

永芳大惊,”华春,我不行,我不懂,我怎么能下针。“

”你能行,大少奶奶该是修过内力,又练过针。你下针绝对没问题。“华春直接说出永芳的秘密。

永芳大惊失色,汤福也朝永芳看过来。永芳张口结舌,”我,我虽然会针,可是我不会救人啊!“救的还是皇帝,想想就让人压力山大。

”请世子妃下针。“汤福决定赌一把。既然已经赌了,就一定要赌到底。

”大少奶奶你一定行的。“华春也如此说。

在两个人的强逼下,永芳不得不舀起针,提心吊胆的看着皇帝。华春在旁指导,告诉永芳该在何处下针,下针的力度如何,刺入肌肤多少尺寸。永芳紧张的半死,都快动不了了,觉得自己的手都不是自己的。没法子,永芳胆子小,尤其是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不得不小心再小心。先是在自己手上试针,估算力度。接着又在汤福手上试针,最后还在华春身上试针,直到华春说没问题了。永芳这才鼓足了勇气在皇帝身上下针。

永芳睁大了眼睛,连眨眼都不敢,就怕下错了位置。慢慢的,那一针终于接触到皮肤,位置也是对的,力道也没错。慢慢的用力,捻着针,慢慢的让针刺入肌肤。终于完事。永芳人都瘫了。

”好了,大少奶奶你做的很好。比我的都不差。“华春笑道。

永芳无力回应,短短十几分钟,就跟过了几个世纪似地。想到之前一个国家的命运,皇帝的命运都在她的掌握之下,永芳就觉着自己能够挺过来,真心强大。

汤福郑重的对永芳行礼,真心感谢永芳。永芳不敢受他的礼,急忙避让开来。

接下来的事情和永芳就没什么关系了。就如华春所说那样,半刻钟后,皇帝就有了动静。华春和汤福顾不得别的,赶紧将药给皇帝灌进去。皇帝吃了药,浑身冒汗。汤福紧张无措,华春嗤笑,说道:”这是药力发生了作用,皇帝才会全是冒汗。要是不冒汗,你才该紧张。“

汤福没吭声,扭过头不看华春。

华春冷哼,暗骂死阉人。

看药力发散的差不多了,华春这回自己动手将一根根的针拔下。拔了针,又喂皇帝吃了一颗药丸。汤福动动嘴唇,想要问话,最后却又忍着没问。

这一通忙活下来,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永芳估摸着时间不早了,再过一两个时辰,大臣们就该过来守着皇帝了。汤福也知道厉害,看着华春。华春瞪眼,道:”快了,皇帝就要真的醒来了。“

果然华春的话说完没多久,皇帝这回不光身体有了动静,眼睛也睁开了。汤福激动的无以复加,跪在皇帝身边哭了一场,表现出十足的忠心。皇帝因为昏迷了好几天,即便醒来,身体还很虚弱。先是看了眼汤福,又看了眼在汤福身后的永芳。接着目光落在华春脸上,表情凝重,又有点疑惑。

华春当即嗤笑一声,”皇上不记得奴婢了吗?是奴婢救了你,皇上你以后可不能恩将仇报。“

”华春,别胡闹。“永芳严厉呵斥。华春真是活腻了,有再大的怨气,既然决定就皇帝,就该摆正态度,也好让人感激。这样不阴不阳的说话,人家心里即便感激,也是不痛快的很。

”你是华春?“皇帝的声音很虚弱,这是理所当然的。

”正是。“

”多谢你了。“皇帝精神很不好,”她还好吗?“

”托你的福,在白云庵住了那么多年,不好又能怎么样。“华春说话就给打仗似地。永芳叹气,华春的怨气未免太强大了。

皇帝抬了抬手,太过吃力,只能放弃,”我想见她。“

”美得你。你又想做什么?“华春就跟被踩中尾巴的猫似地,浑身的毛都竖了起来,随时准备着战斗。

皇帝只是看着华春,陈述他的想法,”我想见她。“

”好,我们这就去将静虚师太接过来。“永芳拉住华春,让她不要再说话。干脆蘀代华春答应下来。永芳心想,让皇帝和姑祖母见见也好。有什么话,当面说清楚,也免得死的时候,都不能瞑目。再者,永芳也觉着姑祖母心中有心结未解,只怕就是皇帝。让姑祖母和皇帝见面,说不定姑祖母也能解开心结。

华春不满,瞪着永芳。永芳也瞪她,别乱说话。

皇帝得了应承,很是高兴。汤福感激的冲永芳笑笑,然后和皇帝商议起大事情来。皇帝醒来了,这消息要不要公布出去。若是公布,什么时候公布。还有后续的用药问题,太医们只会用温和的药物,不敢用虎狼之药,这才使得皇帝的病情耽误到现在。汤福如今对太医们不信任,但是华春的身份又是一个问题。因此必须和皇帝商议清楚,才好做决定。同时还要对皇帝说说外面的情况,好让皇帝安心。

直到这会,永芳才知道,少齐先是打败了北大营,然后才带着军队进入京城,就是昨天的事情。说不定等到天亮就会有最新的消息传过来。难怪大臣们都不担心外面,外面的事情已经十舀九稳,皇帝的病情才是真正的要命。

皇帝很快做出决定,让华春给他用药,召王太医院正。王太医是皇帝信得过的人。汤福对此无疑义,他也是这么想的,这样做最恰当。皇帝的病不可能将太医排除在外,那么就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太医来和华春沟通。这人嘴巴要紧,又有一定的本事,就只有王太医最为合适。定下此事后,华春将自己想的方子开出来,将要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然后就和永芳回去。

汤福亲自送到门口,”静虚师太的事情,就麻烦世子妃了。我会派人来协助世子妃。“

”汤公公忠心可感天地,还望汤公公保重身体。姑祖母那里,我会去信一封。若是姑祖母不来,我便亲自去接她老人家。“

”世子妃如此安排便很妥当。皇上这里咱家不能离开,静虚师太的事情,有什么需要,请尽管告诉咱家。咱家一定会尽量满足。“

”多谢汤公公。“

和汤福寒暄完后,永芳就和华春回了院子。到了天亮,皇帝醒来的消息就传了出来。如此一来,众人心中大安。只是华春就要忙了,救人救到底,自然要一直关注病人的病情。

去接静虚师太的人马当天就带着永芳写的信,还有华春写的另外一封信出发了。白云庵离着皇家别院并不远,一天一个来回是绝对能够做到的。到了晚上,接人的车马回来,静虚师太来了。去接人的人将永芳和华春的信交给静虚师太,静虚师太看了后就答应过来。马车进了别院,直接去了东大殿。永芳先过去看望静虚师太,也出不了门。

次日一早,皇家别院就热闹起来。因为皇帝做了个决定,他要将静虚师太留在身边,理由是静虚师太佛法高深,让静虚师太在身边讲演佛法。也好安皇帝的心。这很好理解,京城死了那么多人,罪魁祸首要算起来,五王爷是一个,皇帝也得背上这个责任。皇帝想求心安,让人讲佛法,的确理由充分。

但是大臣们不这么想,静虚师太可是女人啊,虽然是老尼姑,那也是女人啊,这不合规矩。于是大臣们就吵起来了,要皇帝改变决定。

不过也有人站出来支持皇帝,那就是朝中大佬,长公主驸马陈大人。陈大人的理由很充分,拽文说了一通,直白的意思就是静虚师太是女人不错,但是她更是尼姑,还是修为很高的老尼姑。你们就算不相信皇帝的人品,难道静虚师太的人品你们也敢怀疑?你们这些人的思想怎么这么龌龊,一个母蚊子出现在皇帝身边,你们都要东想西想,你们是不是闲的蛋疼啊?那就去外放吧,去贵州,去广西外放就不闲了。

嗯,此理由很充分。但是还有有人不服气,就说皇帝要让人讲演佛法,干嘛不请个和尚回来,和尚总比尼姑要好吧。

陈大人义正言辞反驳一通,翻译过来就是,皇宫里头除了皇帝这个男人和太监外,就是女人。你们搞一个和尚到宫里头,万一和尚把持不住,或者宫女们耐不住寂寞,搞出点什么绯闻出来,谁来负责?你来负责?你负的起这个责任吗?

就此无人有二话,静虚师太留在皇帝身边的决定就此通过。

永芳一大早就去东大殿请安,当然最主要是想见静虚师太。陈大人的一番辩论,永芳也听说了。就是不知静虚师太作何感想。结果永芳到了东大殿大门口,就见证了一出活生生的狗血。

永芳耳朵好使,即便退到远处,也将两人的对话一丝不漏的听了进去。

陈大人早早的就在门口守着了,就是为了见静虚师太。要说这个陈大人,也算是本朝上一个奇葩。按照本朝不成文的规矩,尚公主的驸马,在仕途上是没有前途的。但是这位陈大人不仅尚了公主,做了驸马,而且在仕途上一路顺畅,做到内阁次辅那仕途岂是一般人能够比的。关键还不在这里,而在于陈大人在士林中的名声很好。外人提起陈大人,都是说内阁次辅陈大人,或者某科状元陈大人。绝对不会说驸马陈大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可想而知陈大人一定是个人情练达的人。否则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好名声。

如此好名声的陈大人,六十好几的陈奇葩,此刻站在静虚师太面前,那手不是手,脚不是脚,就跟慕艾的少年般,手足无措,脸红耳赤。

”你,你这些年还好吗?“

静虚师太神情平静,”多谢陈施主关心。“

”你,你可有怨恨我?“陈大人就跟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似地,哪有半点官场老油子的镇定。再看静虚师太,她的年纪应该和皇帝还有陈大人一般,都应该是六十出头的人了。但是静虚师太,看上去却像是个四十几岁的美貌中年妇人。加上一身青色尼姑袍服,头上带着帽子,将光头遮住。没有任何华丽装饰,平静的站在那里,那种气度风貌就足够吸引人了。就连小年轻都忍不住要多看两眼,更何况皇帝和陈大人这两个负心汉了。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特别气质,加上不俗的容貌,顿时就将宫里面那些精心保养的妃子们给比了下去。这样的容貌,对于思之想之几十年的男人来说,冲击力是很大的。皇帝如何不知道,但是看看陈大人的样子就清楚了。

静虚师太神色很平静,”陈施主慎言,贫尼已不问俗世多年。若是陈施主请教佛法,贫尼还能说上一二。若是陈施主要找人叙旧,还请陈施主移步,贫尼无能为力。“

陈大人自顾自的说道:”这些年我一直很担心你。可是有皇命,我也无法。淑芸…“

”陈施主慎言,贫尼出家多年,俗名早已忘却,还望陈施主不要再提起。“

”对不起。我,你放心吧,外面的事情我会帮你解决的。你安心讲演佛法就行。有什么困难你和我说,我一定帮你。“陈大人总算稍微正常了一点。

静虚师太依旧面无表情,”多谢陈施主。陈施主的好意贫尼心领了。若是陈施主没有别的事情,贫尼就此告辞。“

”等等,皇上他可有说什么?“陈大人真的一点都无官场大佬的气度。哎呀呀,儿女私情果然是把杀人的刀。只怕如今静虚师太在皇帝还有在陈大人心目中,就是那颗心头的朱砂痣,这辈子都忘不了了。就是不知道静虚师太愿意不愿意被人这样惦记一辈子。

这一回静虚师太表情有所松动,不过最后还是恢复平静,”陈施主的问话,恕我无法回答。“

”若是皇上他对你有不好,你便和我说。我总是要问你讨个公道的。“陈大人你太情圣了。

静虚师太不为所动,”陈施主,贫尼告辞。“

永芳躲在一边吐槽,讨要公道?四十年前怎么没去讨要公道。如今说这种话,只能惹人嗤笑。还真把自己当情圣了。吐槽完毕,永芳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看这样子,皇帝,陈大人还有静虚师太之间很明显是三角恋嘛。只是陈大人真有胆子去做男小三?敢撬皇帝的墙角?还能活的好好的,还能娶到公主,还能做上内阁次辅?见鬼吧?只是本朝第一秘闻,永芳只怕是没机会解开了。而且算算时间,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知情人怕是死的差不多了。难怪朝堂大佬们对静虚师太的身份没有怀疑过,都当她是普通人家的姑娘,婚事不顺,这才出家。这也亏得皇帝刻意的在民间营造出这个传闻,掩盖了静虚师太真正的俗家身份。

如此也能解释,为什么伯爵府知道静虚师太真实身份的人那么少,连当家太太黄夫人都不知道。永芳好想知道里面的内情,不过她也清楚,没人会告诉她真正的内情。就是华春那天多说了几句,如今都后悔的要死,死命的躲着永芳,就怕永芳继续追问。

见静虚师太辞了陈大人,陈大人也没跟上来,永芳就赶紧上前,”见过师傅。“在外人面前,永芳都是以静虚师太的弟子的名义说话行事。

”好好,这些日子难为你了。“静虚师太见到永芳也很高兴,难得的笑了出来。

”师傅请这边走,师傅住的地方已经安排妥当了。徒儿这就带师傅过去。“永芳亲手扶着静虚师太,回头看了眼陈大人,还跟个傻瓜似地站在远处。活该!

静虚师太的住处就在东大殿隔壁,原本是要留给宫中妃子住的。皇帝嘴巴一张,这里就给了静虚师太。静虚师太也接受的心安理得,别说她现在心境不同,宠辱不惊。就是论起俗家身份和地位,皇宫里面的那些妃子没一个比得上。具体当年静虚师太进宫如何,永芳是不知道的。但是永芳唯一知道的就是,在皇帝继位后,曾经有过一任皇后,但是这位皇后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过世了。这是史官明文记载的内容。永芳推敲了一遍,只怕那位只做了两年的皇后,应该就是静虚师太。要是这样话,那伯爵府算的上是外戚了。只可惜静虚师太和皇帝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实在是太过狗血和虐心,加上皇帝有意遮掩,这件事情自然不了了之。就连史官的记载上面,那皇后的出身也不是伯爵府,至于具体出身史官没记载,只是随便提了一句出身显贵,然后就没了。只怕再过百年,再也不会有人去关注这个存在仅仅只有两年的皇后。千年后,对于这位皇后的来历,只有一句不可考。

到了地方,永芳扶着静虚师太坐下。静虚师太面带笑容,”永芳,你也坐下。其他事情让丫头们去忙就行了。“

”好。姑祖母这些年可好?孙女一直不曾去看望姑祖母,还望姑祖母见谅。“

”你不来见我是对的。你毕竟是皇家的媳妇,有些事情还是要有所顾忌才对。“静虚师太顿了顿,”华春这丫头,她不是有意欺瞒于你。她的脸因为我的缘故受了很重的伤,根本就没办法见人,因此才用假面示人,你别怪她。“

怎么说起这个来了。永芳愣了下,道:”姑祖母过虑了,我从来没责怪过华春。“估计是华春在给静虚师太的信件中提到此事,但是永芳怪罪,因此让静虚师太说和。永芳是真正的没有怪过华春。知道华春年岁不小后,永芳就猜测过华春那张脸应该是假的。面上的那层估计就是传闻中的人皮面具之类的东西。只是这事关华春的过去和**,永芳也就没问。如今静虚师太的话,更是证明了永芳的猜测。

静虚师太笑道:”你没怪她就好。她一直心里不安,担心你怪她欺瞒。既然如此,华春你就出来吧。刚才的话你也听见了,以后不用担心。“

华春从里屋出来,神情显得不自然,觉着羞愧。在永芳面前站定,道:”大少奶奶,我不是有意欺瞒。只是我的这张脸实在是无法见人,故才如此。“

永芳点头,笑道:”我知道。当初在伯爵府见到你,后来又听说了一点消息,我就该想到你这张脸应该是用来掩饰。只是我并没有想到你脸上会有伤。不过华春,我给你提个意见,你看看是否可行。“

”请大少奶奶吩咐。“

”如今你在人前的时候也挺多了。你多年来如一日的顶着这个面貌,时间长了,大家肯定会怀疑。毕竟世上没有谁能像你这样驻颜有术。要不你适当的改改,将面貌改的大一点,看上去也要像个二十几三十来岁的人才好。“

静虚师太听罢也点头,”永芳说的没错。华春,这一点你早该注意的。“

华春不好意思,不过还是很感谢永芳的提醒,”大少奶奶提醒的对。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这样的面具不易做,手上材料不足,只能先顶着这幅样子过活。如今我帮着皇帝看病,药材是不愁的。很快,最多三个月,我就能做出第二张面具来。到那时候肯定没人怀疑了。“

永芳却摇头,不赞同的道:”华春,你的容貌若是突然变得苍老,只怕更惹人怀疑。这个变老是有个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老了。不如这样,我让清瓶指点你一下,清瓶别的不行,化妆可是一等一的好。每天在你脸上动一动,等过个一年两年后,大家适应了你的新面貌后,你再换上新的面具。而且你学了化妆,将来自己也可以操作。如此一来,即便没有新的面具,你也不用担心被人看穿。“

静虚师太笑道:”永芳说的没错。华春,这些年辛苦你了。如今你在永芳身边,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此事永芳说的很对,你便按照他的吩咐去做吧。“

”是,姑娘。奴婢晓得。“华春恭敬说完这话,接着又笑了起来。

静虚师太笑着摇头,看的出来,静虚师太和华春情分不一般。等华春退下去后,静虚师太这才对永芳说道:”华春本是江湖中人,后来被我所救,这才跟了我。当年为救我伤了容貌,我心里一直愧疚。幸亏大嫂出面帮忙,给了华春一个去处。如今她又跟着你,我心里就更放心了。“

”姑祖母说这些做什么。若是早知道华春是姑祖母身边的人,我以前就该对她更好一点。“永芳心里头感叹,这都是活了几十年的人了。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游嬷嬷毁容,养好后勉强能见人。华春同样毁容,却无法见人。只怕当年的事情十分惨烈,否则姑祖母也不会出家,成为静虚师太。

”别说这些。华春都和我说了,这几年她在你身边过的很好。多亏了你照顾,她才过了几年安心日子。我知道她的心思,她在伯爵府过的不开心。大嫂虽然愿意招抚,毕竟心结难解,对她们这些人…罢了,大嫂如今都是做老祖母的人,我何必再说这些是非。“静虚师太神色变幻,想来是想起了过去。

永芳低着头,她倒是能够理解老太太的心思。静虚师太出事,首当其中的就该是伯爵府,当年伯爵府在静虚和皇帝的事情中,究竟如何,永芳不得而知。如今想来,只怕不会太好。老太太当年作为孙家嫡长媳妇,有责任要为孙家的子孙后代着想。她和静虚师太的姑嫂情分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她能收留静虚师太身边的人,应该也是有几分情分。但是静虚师太的事情太严重,严重到影响了伯爵府子孙前程,老太太对她有点不满和怨言也能理解。毕竟大家立场不同,想的问题也不同。

”老太太这些年也不容易。“永芳小声的说了这么一句。对于老太太,永芳心里头是感激的。同样对于静虚师太,永芳心里也是感激不尽。也因此她希望这两位老人都能好好的。放下彼此的心结,愉快的度过晚年。

静虚师太长叹一声,拍着永芳的手,道:”你说的不错。那么大的一份家业,大哥去的早,全都压在她一个女人身上。稍微软弱一点都不行,这些年也是难为她了。两个儿子都不太成器,如今听说永礼倒是不错。“

永芳笑着点头,说到这个,永芳也很高兴。”大哥的确很不错。如今在吏部历练,等过个两三年,或许就要谋求外放。“正牌子进士出身,又是伯爵府嫡长孙,只要不犯政治上的错误,前程绝对看好。

”那就好,那就好。“静虚师太少有的激动。她毕竟出自伯爵府,自然希望伯爵府一切都好,越来越好。

自此,静虚师太便在皇家别院住了下来。华春忙着给皇帝调养身体,静虚师太则是每日跟上班似地,准时去皇帝那里讲习佛法,又准时出来,绝对不会多留一刻钟。皇帝都快死了,在死之前能够看到心头那颗朱砂痣,已经可以说是满足了他的心愿。再多的要求,那就是痴心妄想。

外面的好消息也很多。七月十五五王爷叛乱,到七月二十五平叛,前后十天。但是这十天内死的人数以万计。尤其是宗亲贵族,在这一次死伤惨重。皇帝得知具体的死亡名单和数字后,当时就吐了一口血,接着昏迷过去。要不是华春之前为皇帝调养了身体,只怕皇帝这次真的要死翘翘了。同上一次一样,华春给皇帝扎针,或许是因为见了静虚师太,皇帝的求生意志强烈,因此这次昏迷没有上次严重。扎完了针,皇帝就醒了过来。醒来后皇帝传旨,要追封那些过世的皇族宗亲,若是家族人口没死绝,找出嫡出的子孙来封爵。若是死绝了,就从别的房头过继一个,总之不能让牺牲在这场灾难中的宗室断了根。至于五王爷死一万次也难消皇帝心头之恨。先是贬为庶民,接着除籍,然后下令凌迟。

这话一出,朝堂哗然。关键不在除籍,而是凌迟。本朝开国有感于前朝的严刑峻法逼迫老百姓活不下去。因此本朝太祖开国的时候,就明文规定废除凌迟,包括各种肉刑。比如割鼻,挖眼之类的严酷刑法全都废除。如今皇帝气得糊涂了,要对一个曾经的王爷施以凌迟,而这人还是皇帝的儿子,史书上会怎么记载?除了对皇帝讨伐之外,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会被讨伐。只能说臣子无能,不能劝解皇帝,才让皇帝昏聩到对儿子实施凌迟。史笔如刀啊,大家做官不就是为了身前利,身后名。又怎么可能答应皇帝这种昏了头的决定。因此所有朝臣反对。不过就是处死,办法多了去了,白绫,匕首,毒药,绞刑,斩首,样样都可以,就是不能凌迟。明着反对太祖定下的规矩,这个坏头开不得。要不然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对大臣也这么干,那大家还要不要做官了。反正你皇帝再大,也大不过太祖的规矩,大家这么对着干吧,不怕皇帝廷杖。廷杖还更好,立马就出名了,那多实惠。大臣们可是眼巴巴的求着皇帝廷杖的,赶紧廷杖吧,皇帝成了昏君,大臣就成了名臣。性命还无恙,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干就是傻子。

大臣的们的心思皇帝门清,可是皇帝那口气不出,皇帝就不爽。皇帝不爽,那大家也别想爽快。可是事情不能这样胶结,总要有个解决的办法吧。

办法没有,消息倒是有一个。少齐从京城带来一个消息,五王爷死了。人一死,万事皆了,总不能舀尸体来凌迟吧。朝臣们松口气的同时又有点失望,五王爷死的太不是时候了,怎么着也该等到皇帝廷杖后才死啊!大家都做好了留名青史的准备了,结果主角不配合,直接给你来个一死了之,真是死的不是时候。

皇帝也很不痛快,老五那个猪狗不如的东西,怎么能就这么死了,皇帝心里那口气还没出了。于是皇帝多疑的性子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很是怀疑少齐。不会是少齐故意让五王爷死的吧。少齐指天发誓,五王爷本身就要死,不死也得死,跟他半点关系就没有。当初少齐带兵进京城,五王爷先是负隅顽抗,接着万念俱灰,刎颈自杀。却被下人救了下来。少齐一开始要太医全力救治,总算勉强救活。后来得知朝堂因为如何处置五王爷的事情都吵翻了,好嘛,少齐是一句话没说。只是在谋士面前表达了一下对朝局的担心。于是谋士心领神会,稍微暗示了一下太医。太医自然心知肚明。于是五王爷很快就死了,伤重复发而死,死的不能再死。

也因此少齐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在皇帝面前说五王爷的死和他没关系。他连嘴皮子都没动一下,再怎么怀疑也不能怀疑到他头上。

皇帝一口气出不来,于是就要对从逆人员严肃处理。该杀头的杀头,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经过此事,京城勋贵起起落落,几家欢喜几家愁。

等将该处置的人员都处置完毕后,被损毁的皇宫也收拾的七七八八。因为当天的一场大雨,皇宫几处主殿群落完整无损。火烧的主要是西北边的一些建筑群落,不算太要紧。皇帝带着大臣禁卫浩浩荡荡的启程回京。少齐最为主要成员,自然是要时时跟在皇帝身前,半点不得闲。

不过少齐在回京之前总算是抽出时间来和永芳见了一次。整整过了十多天,永芳这才见到少齐。两人都很激动,永芳显得外放一点,而少齐则比较内敛。少齐时间有限,外面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不能多留。永芳有很多话要和少齐说,可是得知时间有限后,永芳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最后两人坐在一起,永芳依偎在少齐怀里,两个看着夕阳,说着家常。大宝如何,二宝如何,静虚师太如何。至于朝堂,至于皇帝,至于外面的大事一概不说。这样的相处显得轻松又温馨,让少齐紧绷了十几天的神经也跟着放松下来。永芳见少齐睡着了,保持着礀势和少齐相互靠着。看看这个男人一声风尘,满脸胡子渣渣,脸颊瘦削,皮肤黝黑,五官犹如刀刻一般。即便是在睡梦中,男人的眉头也是皱起来的。

等少齐睡熟之后,永芳便将李万三叫来问话。李万三见屋中情形愣了下,永芳笑道:”不要紧。世子爷太累了,这会放松下来,让他好好睡一觉。咱们说话小声点,他不会醒来的。“

李万三点头明白。

永芳要问的是安王和少峰的情形。李万三告诉永芳,安王在七月十六这一日就醒来了。得知月姨娘被侮辱,后又被少峰杀了,当时气得差点又昏迷过去。安王指着少峰大骂,少峰就和安王对骂。少峰这人很混账,很不着调,但是还没猪狗不如到对安王动手。就是给他刀子,他也没弑父的勇气。少峰的办法就是将安王看守起来。至于少鸿,也只是受了点皮肉之苦。

五王爷那里,因为少峰的靠拢也就没对安王动手,如此安王因为少峰便保住了一条性命。

后来少齐进京,过后少峰‘暴病身亡’,至于是什么病,没人会去追究。关键在于少峰必须死,他死了少齐还可以遮掩一二,只说暴病身亡。他要是不死,皇帝就一定会清算他从逆之罪。那么少峰的下场更惨。少齐如此做,一方面两人是兄弟,另外一方面也是为孟二奶奶和淳哥儿着想。要是淳哥儿有一个乱臣贼子的父亲,那么淳哥儿这辈子算是彻底完了。

即便少齐真的做了皇帝,少齐也不能推翻开成帝对这次事件的定性。乱臣贼子就是乱臣贼子,不过是罪名轻重的问题,而不是谁无辜不无辜的问题。所以为了大家,为了淳哥儿,为了安王府,少峰死得其所。

永芳没有追问细节。细节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永芳叹息一声,少峰就这么死了,还真是便宜了他。但是永芳也很清楚,这是最好的结局。永芳得了消息后,就让常嬷嬷去和孟二奶奶说一声。这十多天来,孟二奶奶晚晚睡不好,就是纠结着京城的局势。如今少峰这个祸害死了,想来孟二奶奶也能出口气。

孟二奶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意外的显得很平静。哦了一声,然后说了声感谢大嫂的话,就将常嬷嬷打发了出去。孟二奶奶将自己关在屋里坐了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红着眼睛出来,交代一番。所有二房的人都换下颜色鲜亮的衣服,全都穿上孝服。如今人在别院,不方便置办灵堂,但是该做的也要做。

孟二奶奶抱着淳哥儿,神色平静。人死了也好,总比活着祸害人要强。如今就剩下孤儿寡母,想来少齐和永芳也会善待他们两母子。淳哥儿的将来也有所保障。在无人的地方,孟二奶奶畅快的笑了一回,笑够后,在人前她就是正儿八经死了丈夫的女人,悲伤无措可怜。这辈子跟着儿子过,其实也挺好的。

七月二十九这一天,皇帝启程回京。八月一日大朝会,明旨下发对所有从逆人员的处置决定。至于首犯五王爷,除籍,鞭尸一百。这是皇帝和大臣们讨价还价的结果。本朝太祖又没有规定不能鞭尸,于是皇帝就钻了这个空子。至于五王爷一脉的人,儿子全部处死,孙子辈的全部贬为庶民。女眷绝大部分处死,留下几个人照顾孙子辈。

按理说处决犯人之后,就该是赏有功之臣。少齐算是首功,更应该重重的赏。可是皇帝并没有下旨赏赐,这就让大臣们疑惑了。皇帝借口身体不行,过了初一的大朝会就请假不上朝。皇帝身体不好也是事实。

而且除了赏赐有功之臣外,最为要紧的就是立太子。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没多少活头了,要是再不立太子,那可是祸乱之源。五王爷为什么造反,不就是想做皇帝。要是皇帝早点立太子,五王爷未必会造反,皇上也就不用死那么多儿子孙子曾孙子。

五王爷这次叛乱,诸位皇子几乎死绝了。年龄大的就剩下安王一个。年龄小的也就剩下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安王那身体只怕连皇帝都不如。偌大一个国家,总不能立一个短命鬼皇帝。大臣们自动的排除了安王。于是目光就落在了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

丁家这下子闹腾起来了,女婿有可能做皇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丁家发动所有能够发动的力量,势要让十三皇子坐上皇帝宝座。就是丁晚晴也不安分,整日里往各家勋贵串门,其目的不言自明。至于十五皇子,他的出身和十三皇子比起来更是不如,加上他最小,没人看好他。于是十三皇子就成为太子的最热门人选。一时间皇帝那里,全是各种请立太子的奏折,大家异口同声请立十三皇子为太子。

皇帝一本都没看,只问了句汤福,”内阁可有人上本请立太子?“

”还不曾有。“

皇帝暗骂一句老狐狸。内阁大佬们不动,皇帝可等不及了,他这身体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口气没上来就死了,到时候朝中定会大乱,那他这些年的安排岂不是白费了。于是皇帝先是召内阁成员谈话,谈话内容不知,总之肯定是和立太子有关。接着皇帝又召派汤福去安王府看望安王爷,又将少齐召进宫说话。说话内容同样不知。

永芳心里淡定的很,皇帝的意图她已经猜测出来,如今要等的就是看皇帝何时立储。不过看看少齐,这位未来要做皇帝的人,比永芳还淡定,每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吗就在皇宫,要么就在三大营,要么就在安王府。和以往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相比较而言,真的没区别。但是真要说区别还是有,安王府的守卫增加了,有很多生面孔。少齐身边明面上的侍卫也增加了,有好几个华春告诉她,全都是一流高手。而且华春还打探出,暗地里的守卫不小二十个。分三班跟着少齐,确保少齐不会出现任何危险。

永芳迥然,这些人什么身份?是皇帝的暗卫吗?看来皇帝真的很看重少齐,是非要立少齐为太孙,这世上除了死亡,谁也挡不住皇帝的决定。

八月二十八,皇帝上朝。面对汹涌的朝臣们,面对请立十三皇子为太子的呼声,皇帝视而不见。直接将他的决定抛了出来。当朝臣们听到立安王为太子的时候,傻了。安王名分上是活在世上的皇子里面最为年长的,母族身份高贵,妻族身份也很厉害,立他为太子,在大义名分上半点问题都没有。可是安王那身体能行吗?就安王那样,只怕皇帝还活着,安王就死翘翘了。

结果还没等丁大人那派人马出言反对,主要是不好措辞,总不能直接说安王要死了吧。内阁首辅表态了,支持皇帝的决定,皇帝的决定正确无比。紧接着内阁其他成员也都纷纷表态支持。拥立十三皇子的人都傻眼了,这是什么状况。

接下来又是一个重磅炸弹,不仅要立太子,还要立太孙,立宋少齐为太孙,理所当然。如此,众人才明白皇帝的这盘棋原来重点是在宋少齐身上。宋少齐好啊,比安王靠谱多了,身体健康不说,最重要的以他的能力完全胜任皇帝这份工作。

好嘛,原来皇帝下了很大一盘棋,聪明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皇帝这盘棋都下到最后几步了,绝对没有翻盘的机会。反对有什么用?安王名分上好无异议,比十三皇子好多了。加上又立了太孙,即便安王立即死了,也没关系。

朝堂通过皇帝立太子和太孙的决议,紧接着便明发旨意,昭告天下。钦天监选日子举行立太子和太孙大典,务必尽快。礼部全权操办立太子和太孙大典,务必每一个步骤都符合礼仪。务必让安王和少齐的身份名正言顺,绝无异议。

永芳得知少齐被立为太孙的消息,表情很平静。早就知道的事情,实在是激动不起来。反观少齐,这人也很平静,虽然没人的时候,尤其是在床上的时候也激动了两把,但是在人前,那绝对是半点错误,半点激动也无。还一再口口声声的说他的德行不足以成为太孙。谁会当真,只当他是必要的谦虚罢了。这个大家都懂,总是要谦虚一下的。

再看安王,被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砸中,那种激动心情难以言表。永芳看着,生怕他激动过头了,没撑到立太子大典就没了。显然和她这么想的人不止一个。从明发旨意那天开始,三个太医常驻安王府(等立太子大典过后,方能搬进东宫),名贵药材流水一样送到安王府来。什么百年人参,灵芝,雪莲,什么补身体就用什么。至于用了大补之物后,安王还能不能撑住,估计没多少人关心。唯一需要保证的就是安王要活到大典举行之后才能死。就是只剩一口气,也要死在大典上面。

估计安王也清楚自己的使命,反正迟早都是要死的,不如死的更尊荣,更名誉,更加光辉。以太子身份下葬和以亲王身份下葬,那绝对是两个待遇。就是史书上的待遇都是天差地别的。安王很配合太医,太医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要他吃药就吃药,要他下床运动就下床运动。大家齐心协力,保证立太子大典顺利举行。

九月二十九,黄道吉日,诸事大吉。这一天也是钦天监选择的日子。立太子和太孙的仪式,不比皇帝继位的仪式差半分,整套流程下来,有上百个要注意的细节。每一个细节,就连走路都有说法,大礼仪都有规定。礼部那些官员都能给你说出一本书来。每一步,每个方位,如何跪拜,如何说话,如何动作,全都有讲究。这样的仪式下来,就是如少齐这样的壮年男子,也都感觉吃不消,更何况是安王这个即将要死的人。为了预防意外,太医是随时准备上场,安王身边伺候的人和礼官一起真的是架着安王一步步的完成。到了最后,就是走路,安王也是被人架着的。否则他只怕一沾地就要倒下去。

从早上开始,一直到天黑,仪式顺利完成。礼部官员最是兴奋,这一次大典,足以写成教科书,当做范例讲给后人听。

至于安王回去后就直接躺下了。就是躺下了,也要躺在东宫里。安王当天就被接到东宫,而少齐和永芳等人则可以慢一点。毕竟太孙相对于太子来说,责任没那重,要求也没那么严格。

永芳抓紧这点时间,和少齐好好的享受,等以后进宫后,可就没这样的好日子了。

将近十月,天气渐冷。两人却在花园里散步说话。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永芳依偎在少齐怀里。”恭喜相公。“

少齐搂着永芳,玩笑道:”和娘子同喜。“

永芳自嘲一笑,”相公以后可是做皇帝的人,到那时候后宫可是百花娇艳,只怕相公那时候不记得我了。“

”说什么酸话。“少齐在永芳的鼻子上刮了一下,”之前我和皇爷爷谈过了,他说大宝很好,好生培养,是个做皇帝的料。我打算等合适的时候就立大宝为太子。“

永芳低着头,并不觉着高兴,”相公决定了,我没异议。“

少齐听出永芳的情绪不高,知道永芳在担心什么,于是对永芳说道:”别的不敢给你保证,唯一能给你保证的就是,将来我若是还有孩子出生,那一定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这话我也和皇爷爷说了,他没反对。“

永芳猛的抬头,少齐这话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永芳不敢相信,怎么可能?

少齐却点头,道:”儿子多了可不一定是好事。嫡庶之争,一般人家就罢了,但是对于皇帝来说,这却是大忌。大宝和二宝都很好,都很健康。以后你再给他们添两个弟弟,那就没人敢说闲话。“

”那朝中大臣要你选秀纳妃,要你宠幸某某,到时候相公要如何办?“对男人的话,真的只能听一半。即便像少齐这样有责任心的人,永芳觉着最多只能听七成。剩下三成就要看少齐究竟怎么做了。

”不会的。后宫就是后宫,若是我要睡哪个女人,我要不要选秀都要被人控制,那做这个皇帝也太没意思了。那些人若是太闲了,我便将他们打发远远的。朝堂需要的是办事的官员,不是一天到晚盯着皇帝睡哪个女人的官员。“这话少齐说的掷地有声,似乎此刻他已经成了皇帝。

永芳却笑了起来,她都忘了少齐是个自主性很强的人,也是个极有主意的人。他做了决定,别人轻易改变不了。而且少齐这话也没说错,?p>

绽锕匦幕实鬯怂蝗缍喙匦囊幌旅裆?p>

”相公了不起。“永芳拍马屁。以后等少齐做了皇帝,估计就要更多的拍马屁。这会先练习好了,免得将来手忙脚乱的。

忍了忍,永芳没忍住,试探的问道:”相公,当初平姨娘和烨哥儿的事情可是皇上的意思?“

少齐目光深沉,永芳看不明白他的心意。就在永芳以为得不到答案的时候,却听到少齐一声叹息。

”这件事情你是一直膈应着吧。“

永芳没吭声,她的确膈应着。要不是为了孩子,她也不会忍下来。

”当初你被困皇宫,皇爷爷曾让我做过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