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似乎寻找着合适的说法,却又找不出来,过了一会,才恨恨地道,“是老七房的无赖!”

善桐顿时就露出了几分同情。

16、胆量

两个小姑娘虽然都说得上千伶百俐,但到底年纪还小,善喜没有开门出去,善桐也就没动,两人只是扒着门缝儿往外看。只见海鹏婶不知什么时候出了上房,已经是气得满面通红,指着阶下一个二十啷当岁的惫懒青年怒道,“你走,你马上走!别逼着我喊人!”

她是南人出身,平时说话总是带了绵软,此时虽然气得厉害,但声调还是柔柔糯糯的并不吓人。这青年嗤地一笑,竟是一点都没有出门的意思,而是嘬着牙花子,慢悠悠地道,“一家人,干嘛这样火冒三丈的,要传出去了,不知道的人,还当我温老三怎么着您了呢鹏婶!来来来,咱今儿就是来看海鹏叔的,鹏婶子您让个道,我进去把这老山参放下就走,不喝您的茶,不脏了您的地方,行不行?”

他虽然也是满口憨厚的西北土腔,但说话拿腔拿调,声音也拉得长,一脸的二流子相是不言而喻,反穿的羊皮袄也不知道沾染了什么汤汤水水,一片污渍是让人看了都直摇头。善桐就低声问善喜,“这是老七房的三哥?”

“什么三哥,是三无赖!”善喜此时反而不气了,她冷冷地道,“自从今年进了冬,爹的病不大好了。就见天地过来打转,也不知道从哪里淘换来了什么所谓的燕窝鱼翅老山参,全是假货,就敢拎着上门来,说是孝敬我爹。心里打的什么主意谁不知道?呸,二十多岁了,也就比我爹小一轮,还想过继进来喊爹呢?做梦!”

她压低了声音交代善桐,“你在院子里别出来。”便推开院门出了后院,善桐待要出去,又觉得不妥,便在半开的门后半遮半掩地望着当院的动静。

海鹏婶见善喜出来,倒是一皱眉,她才要说话,上房里又咳嗽起来。善喜顾不得说什么,便奔进了上房内去照看父亲,那温三爷也乘势想要闯进屋内,海鹏婶忙又拦住了去路,怒道,“说了多少次了,咱们家就是要过继,也不过继你老七房的种。出去,出去!”

温老三这一下上得台阶,倒是离海鹏婶近了几分。从善桐眼里看去,都能看出他神态中那油腻腻色迷迷的表情,他几乎是有意地又逼近了几步,逼得海鹏婶步步后退,才笑道,“咱们两房是通家之好,鹏子婶您真是别见外了——哎,也别咒我海鹏叔早死,咱还盼着他吃了咱送的老山参,啊,龙精虎猛龙马精神,给我大妹妹添个小弟弟——”

一边说,他一边有意无意上下扫视着鹏婶子的身子,善桐看在眼里,只觉得从心底反胃出来,她再也顾不得了,几步出了院子,大喝道,“温三哥,你这像什么样子!”

温三爷虽然留意到了院门后这个小姑娘,但却也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是善喜的小伙伴,忽然被善桐这么大喊一声,一时倒吃了一惊,往后退了几步。善桐不待他回过神来,已经怒道。“咱们杨家族规记载得分明清楚,子孙轻浮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众得言之家长,家长率众告于祠堂,击鼓声罪而榜于壁。海鹏婶是你长辈,瞧瞧你是怎么和长辈说话的!这是我们杨家人该有的样子?”

她声音洪亮气势凛然,虽然年纪小,但义正词严颇有威势,温三爷一时居然不能回嘴,他转了转眼珠子,又作出凶相来,指着善桐怒道,“小丫头片子,大人说话插什么嘴,滚一边去!别招我一脚踹你飞老远!”

一边说,一边就要上来推开善桐,海鹏婶忙上前几步要护住善桐,善桐却偏偏走前几步,指着温三爷道,“你碰我一下!转脸我就上宗房找族长爷爷告状!”

一边又扭脸喊人,“张姑姑!有人欺负三妞!您快来啊!三叔!四叔!大哥!”

她越说越是生气,不禁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怒道,“呸!下九流的无赖胚子,在京城我见得多了,比你无耻的还真没有!你踹么!你倒是踹啊!”

似温三爷这样靠无赖混饭吃的人,素来都是极有眼色的。善桐扭脸喊人,又是一口的三叔、四叔,他自然想起近日里刚搬回杨家村的小五房二子一家。

从来都有俗话,民不和官斗。他一个白身,家里最显赫的亲戚无非就是族里的几个官儿,又如何敢动善桐一根手指头,又见善桐一脸的煞气,虽然年小,但气度俨然,比起海鹏婶来竟似乎是块更难啃的骨头,一时间不由就有了退意,往后又退了几步,强笑道,“小族妹,您别和哥哥为难哎。俺们西北土老冒可禁不起你京城大小姐的搓弄——”

一边说一边就往门口走,到了院门口犹自回头道,“鹏婶子,俺可就把药留下了啊,吃得好尽管说,咱再买!”

鹏婶子还没有说话,善桐早已经捡起药包拆开一看——她寻常也是见过些人参的,却是从没有见到这样发紫发黑的参沫沫,一下更是义愤填膺,上前几步将药包劈手就摔到温三爷背后,朗声道。“三哥您被骗啦,这可不是什么老山参,不知道哪里挖来的树根充假的吧!下回买着真的,您再来吧您!”

一边说,一边碰地就关上了院门。倒是把温三爷气得色变,一转身要骂,却见张姑姑从巷子里疾步出来,一张脸黑得关公一样,盯着自己不放。再一看周围是早聚起了一小丛人看热闹,对着自己指指点点,心中虽然想找回场子,但又畏惧张姑姑,只得拾起药包,骂骂咧咧地转过身子,去得远了。

善桐只觉得一口恶气总算得出,心胸都是痛快的,回过身时,又早被海鹏婶搂到怀里,一叠声谢个不住。她又有了些不好意思,往后退了几步,谦让道,“我小孩不懂事,说话无状,倒是给鹏婶子添麻烦了。”

鹏婶子的声音都有些细细的颤抖。“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她一下又把善桐拥进了怀里,与其说是在抚慰善桐,倒不如说是将自己的身体靠到了善桐身上,可话出了口,却又带了三分的忧虑。“三姑娘您……您……唉,您又何必,这一下,连您都有麻烦了。”

他们十三房人丁稀少,男主人多病,自然要怕事一些。善桐却是不以为然,只笑道,“他敢拿我怎么着?我就敢去族长爷爷那里告他的状!”

杨家宗房虽然和小五房走得不远不近,善桐回来之后,还没有到宗房走动过。但她在京城的时候,时常听到父亲说起,和族长、宗子之间的书信来往,父亲凡是提起这事,口气中轻松如意,倒是提起和小四房大爷杨海东之间那些往来时,有几分战战兢兢的。因此善桐心里也早了些若有若无的了悟:虽说宗房是需要尊敬的,但小五房也未必输给他们。此时提起到族长家告状,倒是说得极为自然自信。

鹏婶子听在耳中,心头实是五味杂陈,她抹了抹眼泪,又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平静下来正要说话。院门又被叩响了,张姑姑的声音响起来道,“海鹏家太太,咱们家三妞妞在您院子里吗?”

善桐想到上一回在廊下说二姨娘之后,被母亲教训的情景,立刻僵硬起来。鹏婶子如何感觉不到?她不禁又有了几分好笑,忙保证,“三姑娘放心,这事儿鹏婶子要亲自向你祖母、你娘道谢。”

她上前开了院门,将张姑姑让进来低声说了几句,便高声道,“延寿好生熬药,延年来扫扫院子!善喜——伺候好你爹。”便亲自牵了善桐的手,与张姑姑一道进了小五房的院子。

老太太也难得地出了二层院子,站在大门口把鹏婶子迎进了堂屋,倒是善桐被打发到了院子里玩耍。她心里有事,如何玩得起来,坐在堂屋里喝了一碗茶,便捧着脸,只顾着害怕今日再度莽撞,回家要被母亲数落,甚至在祖母这边也难得讨好。一时间又大悔自己冲动,可又觉得当时不出来说话,心中实在是难受得很。这边葳蕤了一会,里间便传来了鹏婶子细细地哭声。

善桐听见这一声,心中忽然大定,她低声喃喃了一句,“再来一次,我也会这么做!”又深吸了几口气,便安稳下来,挺直了脊背望着桌上的豆青色大茶碗,等着祖母的传召。

又过了一会,老太太说话的声气传了出来,鹏婶子的哭声便止住了。善桐侧耳细听,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倒是看到善柏在屋前一晃,招手让她过去。善桐冲他摆了摆手,让他进来,善柏又不肯进来,她只得跑到门边低声道,“三哥你掀着帘子干嘛呢,冷风都灌了一屋子。”

善柏就跨进门槛低声道,“我娘让我来问问,出什么事了,隔着院墙听到那边吵得厉害。”

善桐这才知道原来十三房隔墙是三叔三婶的住处。她心里有事,越发不愿说得仔细,只是随口敷衍,“还不就是老七房的来闹事……”

她话才出口,善柏已经露出恍然之色,拖长了声音,“哦,我就猜是这样。算着也是时日了!”

见善桐睁大了眼,他就压低声音和善桐说起了小话。“你也不是不知道,十三房家里有钱没有儿子。老七房呢,家里没有钱儿子又多,这不就打上十三房的主意了?唉,也亏他们想得出来的,轮番来十三房走动,这个装怪脸,那个就一团和气,就是要让人觉得老七房和十三房走得近……将来海鹏叔……”

善桐已是明白过来,不由得唾了一口,怒道,“无耻!”

善柏耸了耸肩,一脸的无所谓,又叮嘱善桐。“那我回去了,你在路上看到老七房的人,小心着别去搭话,那是一帮子穷鬼,仗着家里男丁多,横行霸道的。咱们犯不着惹这样的事!”

顿了顿,又道,“要是他们敢来惹你,你就和我说。”

善桐被他这么一说,心头倒是又有些毛毛的,她还要再细问几句,门帘一动,老太太的声音已经传了进来。“三妞?三妞?”善柏脖子一缩,就跑没了影。

祖母传召,那是肯定要进门的,善桐又深吸了一口气,在心中重复了几遍‘我不后悔,再来一次,我也忍不得’,便挺直了身子进了里间,正好和鹏婶子擦身而过,又得了她一个感激的微笑。

果然,老太太面上虽然还是一片慈和,可等到鹏婶子被张姑姑送出了院子,她的脸色就难看起来了。

“你娘上回罚你,我还嫌她罚得重了,”老人家脸一板,这多年来累积的威严自然放出,善桐一下就缩了缩肩膀,下一刻才又努力地挺直了身子。“可现在看来,她竟是被你闹得无计可施了。年纪小,胆子倒不小……温老三那个无赖,都被你冲了一跟头。你就不怕老七房说我们仗势欺人,说你这个官小姐四处摆架子?说你目无兄长。就不怕老七房从此对我们小五房生了怨气?”

她一拍桌子,一时已是疾言厉色,大喝道,“说!你错了没有?要有下次,你还敢不敢了!”

善桐反射性地一梗脖子就要说话,可话到了嘴边,忽然又顿住了。

上一回她犟了嘴,娘是打了她一耳光的。

虽然,虽然是有几分打给二姨娘看的意思,可娘也说了,没有和长辈犟嘴的道理……和娘都不能犟嘴,更不要说和祖母了。再说,要是自己也惹恼了祖母,自己不得欢心不要紧,姐姐的事眼看着就要耽误了。难道真要盲婚哑嫁,说给个不知根底的人家?

还是要低一低头,再好好地认个错,事情过去之后,再为大姐的事用心才好。没得为了十三房的事,反而耽误了大姐。

可这一声‘我错了,下回再不敢’,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好像有千斤重,悬在善桐舌头上就是出不来,她张了几次口,都又闭上了,就好像有谁堵住了她的口,将这一声认错给堵在了嘴巴里,噎得她心口发沉,都没能吐露出来。

见祖母面色冷厉沉吟不语,只是等着自己的回话,她又再努力了一番,违心之言却仍然说不出来,索性屈膝跪下,将心一横,静静地说出了实话。

“孙、孙女儿错了——但……若有下回,孙女儿、孙女儿还是敢的!”

说完这句话,即使以善桐的胆色,依然不禁要闭一闭眼,这才慢慢地睁开眼来,预备迎接祖母狂风暴雨一样的怒火:她是见识过的,老太太气起来,就算是长孙善檀,她也要劈头盖脸地骂上一两个时辰——

不想这一睁眼,却撞进了一片温存之中。

老太太唇边已经含上了笑意,她缓缓道,“好,好,不想这满堂子孙,却是三妞最像我老婆子。”

17、迷雾

善桐眨着眼,还没有回过味来,尚且有些晕晕乎乎的,要不是听得真真的,她真想追问一句——“祖母,您说真的?”可没等她回过神来,老太太就又开了腔。

“可你毕竟年纪还小,行事还是失了分寸。”老太太不紧不慢地啜了一口茶,又嗯了一声,“还不起来说话?”

她略带心疼地责怪起了善桐,“要跪,也该跪到炕头上,那儿暖呢。这冰冷的地,把你的膝盖冻坏了可怎么是好?”

善桐嗫嚅道,“我……我……”

见祖母没有说话的意思,她终于忍不住问道,“祖母,我错在哪里?”

老太太就欣慰地笑了。

说三妞像自己,真是不假。

满屋子的子子孙孙,自己最宠的那还是长房长孙善檀了,可就是善檀,自己一板起脸来,也是怎么说怎么是,决不会和自己犟嘴。背地里或者自行其是,或者听了自己的安排,总之是从不会在明面上和自己发生冲突的。

老太太心里也有数——这也是因为孙子孝顺,不愿在言语上忤逆了自己,让自己老了老了,还要生起闲气。连善檀尚且如此,老三老四就更不用说了。老大老二自己是用心教养的,对自己只有更尊重更敬畏,在这个家里,自己多年来是没有听到过一个不字了。

嘿嘿,可自己又不是圣人,就是圣人孔夫子,就没有错的时候了?

倒是三妞有几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别看年纪小,可那急公好义仗义执言的性子,竟是和她母亲她父亲一点都不一样。就是被自己吓成了这样,也不肯委曲求全,认了这不该认的错……

人心都是偏的,就算老太太从前看善桐,不过是看着一个可爱的小孙女,此时觉得善桐和自己的性子最是相像之后,她看善桐,就又多了三分亲近,与三分原本并不存在的期望。

孩子还小,行事难免有些不妥当,但心思是正的,这就很好。

她一时间就又出起了神,心不在焉地考虑起了二房的将来。

谁叫榆哥……总要把善桐调.教出来了,将来自己百年,才能放心撒手。

人老了心事就多,弯弯绕绕的利害关系,好像一张蛛网,张在老太太心头,她又出了一回神,在心中回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也不知过了多久,才惊醒过来,有些自失地冲善桐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顶心,淡淡地道,“老七房那一窝无赖,打十三房的主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虽说这是他们两房的事,我们隔房的不好多管,还是要宗房发话,更加名正言顺。但不平则鸣,遇到这样颠倒黑白欺凌弱小的事,咱们小五房见到了就不能不管。否则岂不是辜负了当年亲戚朋友们为咱们说话的好意?鹏婶子把什么话都和我说了,你做得很好,不愧是小五房的孙女。”

善桐小时候野得厉害,不大懂事,成天只知道傻玩。到了京城之后,虽然心智发展,渐渐的自然明白是非,但头顶有善榴这个老成持重的大家闺秀压着,王氏又是个严母,平时竟很少听到这样贴心的夸奖,一时间倒是有了几分羞赧,但她没有出声,而是眨巴着眼望着祖母,又等了一会,才听老太太续道。

“但你要记住,这世上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小人。别看咱们家出了两个官,男丁也不少,在族里说话声音响亮。老七房是一个官没有,还穷得掉渣……但正因为他们穷,他们无赖,就更不能把他们往死里得罪了。凡事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你出面呵斥善温,挑明身份把他吓走。已经为你鹏婶子分忧解难,又何必还要追出去扔药?这一下他面子是跌到老家了,心底对你的怨恨,也自然就更浓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要认真和你找起事来,虽然我们也不怕事,但终究是个麻烦。”

老太太的声音就渐渐地凝重起来,又慢慢地道,“祖母从来都把你当成个孩子,也没有教你为人处事的意思。倒真是有些老糊涂了,你人聪明又机灵,虽然年纪小,却已经懂事。祖母教你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句很软的话——做事不要做绝了,什么时候都放人一马,才是大家大族的做派。”

见善桐若有所思,却没有马上答话,老太太又是满意地一笑。

这么大把年纪了,眼力之毒无需多言,善桐一个小孩子,心里的弯弯绕绕,大略也瞒不过她。要是善桐顺口应了,老太太只怕还有些不高兴,现在她懂得寻思这话里的意思了,反而显见得是将这话给听进了心里。

“可……”善桐又嗫嚅起来,她有些不好意思,靠到祖母怀里伏了一会,才低声道,“可要是忍、忍不住呢……”

“忍不住也要忍。”老太太顿时板起脸来,“百忍成钢,人世间不平的事很多。今天老七房家里没有官,不得不受我们的辖制。如若今日老七房家出了一个大官,如若是小四房家中出了这么一个无赖,你不忍怎么办?到那时,你能忍得住吗?”

善桐寻思了一会,便点了点头,扳着老太太的脖子笑道,“忍得住,我都能向二姨娘赔不是了,还有什么忍不住的。”

“这就是了,你不得不低头的时候能忍得住,为什么能够放人一马的时候忍不住呢?”老太太就柔声教导善桐,“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因为看一个人厚道不厚道,就得看他在能饶人的时候,到底饶不饶人。”

善桐一下就想到了王氏的话。

这样看来,得理不饶人,的确是失于厚道……

她又寻思了片刻,才认真地道,“祖母的教诲,三妞记下了。往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儿,绝不会赶尽杀绝。”

真是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老太太心中一片暖意,不由得就将善桐揽进怀中,喃喃地道,“若三妞是个男孩……”

唉,若善桐是个男孩儿,二房的路,就要顺得多了。

她断了话头,又搂了善桐一会,和她说了几句闲话,才问,“梧哥这一向在家,都做什么?”

善桐心中还回味着祖母的教诲,听到老太太这一问,不疑有他,便笑道,“三——七哥一向在家就是专心读书的,顶多是在小考前,会抓榆哥过来补一补功课。平时都很少出来玩,这一次腊月过后要进宗学,唯恐被先生小瞧,这几天都在家温习功课呢。”

老太太面色一动,“抓榆哥温习功课?”

善桐笑着点了点头,“要不然呀,我们家善榆大少爷上课也不听,回家也不读书的,又怎么能逃过夫子的戒尺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太太面色不禁又是一沉,静默了半晌,才淡淡地道,“你娘也真是心大,庶子们管教得那样严厉,唯独一个嫡长子反倒不管不顾的,由得他到处去野。”

虽说这语调是淡淡的,但个中不满,听在善桐耳中却无异于一个惊雷。她连忙为母亲分辨,“也不是不管,就是……就是哥哥又结巴,手又抖,小楷写得像草书,爹说这个样子,就算中了进士也不能当官。更别说……”

更别说榆哥看书久了,就头晕想吐,若要强迫他再读下去,是真的会呕吐出来。王氏在京城试过几回,又延请名医瞧过,也都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之下,也只有放任榆哥玩乐了。

当年那样聪明的孩子……

老太太干枯的手指,不由得又捏住了腕间的佛珠。她闭上眼不再说话,老半天才慢慢地道,“快到中午了,你叫善檀进来吃饭吧。吃完饭让你张姑姑送你回去,以后进进出出也别一个人走,毕竟年纪大了,身边带个丫鬟……”

#

吃过中饭,老太太要歇午觉,善桐无事可做,虽然按例也都是回家去睡午觉和母亲姐姐闲话的,但今日闹出事情,她很怕母亲再行管教,因此磨磨蹭蹭的只是不愿意走。张姑姑却是也要休息的,等了善桐一会儿,失去耐心,便半是请半是拖,将善桐送回了二房院子里,紧赶着就回转小五房去打盹儿了。

善桐虽然想要直接回屋,躲开母亲可能的教诲与惩戒,但心中也知道这不过是掩耳盗铃。虽然一步一磨蹭,但毕竟还是进了堂屋东次间,站在门口探进头去,窥视着母亲的动静。

冬日天短,王氏又忙,她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正和善榴两个人在炕上对坐着说话,见到善桐进来,两母女面上都似笑非笑的,倒让三姑娘心底有了些慌张。这探进了屋内的半边身子,又慢慢地往回缩了缩。王氏倒是一阵好笑,她不冷不热地道,“回来了就进来吧,这样扭捏作态,小家子气。”

善桐却熟知王氏的语气,深知母亲这样说话,多半是没有恼她。她一下高兴起来,奔进屋内就扑到善榴怀里,藏起半边脸看着母亲,笑道,“娘,你都知道啦?”

王氏没好气地看了善桐一眼,却没有搭理她。善榴便笑道,“傻丫头,村子就这么大地方,一传十十传百,闲话传得快得很。娘一大早都在走亲戚,还没走到一半,消息就长着腿撵上来了。你还当我们是活在什么地方,闲话都传不开的?”

善桐这才回过味来,知道自己犯了傻,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又向母亲和姐姐夸耀,“祖母夸我来着呢!”

王氏神色一动,却并未露出多少讶异,只是哦了一声,“你仔细说说?”

善榴却立刻犯起了沉吟,揽着妹妹的手都紧了紧,直到善桐开了口,她才猛地回过神来,听善桐口说手比,将在十三房里发生的那几件事都说完了,又把老太太对她说的那些话儿都背了一遍。心中实在感慨万千,又沉默了半晌,才慢慢地道,“娘……妞妞儿,可真是咱们二房的一员福将。”

王氏和善榴这一次却没有想到一块儿,她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早就告诉你,老太太看到十三房,就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家产又多,主事的男人又病弱不顶用。当年她有四个儿子还好,如今十三房只有一个女儿,还不得被逼到什么地步?十三房的事,她是早就想出来说话了,妞妞儿这一闹,反倒给了她插手的借口……”

她一边想一边说,倒是没有顾虑到善桐就在一边,直到善榴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才回过神来叮嘱善桐,“这话可不要往外说。”

善桐只觉得母亲实在是厉害得不得了,将老太太的心思简直琢磨得丝丝入扣,她甚至都有些叹为观止起来,听到母亲的叮嘱,自然是死命地点着头,心中却又有了些不肯定——这样看来,祖母夸她,倒未必是因为她做得好了……

善榴却道,“我想的不是这一回事呢,娘。如此看来,祖母在西北活了一辈子,喜欢的姑娘也是西北一路。最好就像她自己当年一样,爽快利落——”

她看了善桐一眼,又抿唇笑了,捏了捏善桐的脸蛋,这才续道,“刚硬好强——”

王氏眼睛也是一亮,她难得地轻笑了起来,甚至还摸了摸善桐的头,这才笑道,“女儿说得是,娘老了,思维比不上你敏捷。”

这一下,善桐是真有些不懂了,她低下头琢磨了一会,也没有明白姐姐说这话的用意。

善榴和王氏却都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王氏低头喝了一盏茶,又寻思了片刻,便换了一张严肃的脸,叫善桐,“你坐好。”

善桐早也已经料到必有这样一番教诲,忙端正了脸色盘膝做好,低头听母亲训诫道。

“你祖母说得不错,我们这样的百年世家,子弟持身必正。遇有这样欺男霸女的不平之事,出面帮人一把,也是积阴德的好事。你的用心是好的,所以祖母才会这样夸奖你。”

她顿了顿,不禁疼爱地用眼神爱抚着女儿柔和清秀的轮廓,口气却丝毫不软。

“可你想过没有,你一个十岁大的孩子,和人家二十多岁的混混儿顶嘴。温老三今天是还有三分的清明,知道咱们家是啃不得的硬骨头,所以他走了。他要是混一点,直接大嘴巴扇你,或者踹你一脚,你不是白白吃了眼前亏?”

想到女儿今日运气要是差一点,可能就会吃了大亏,她眼神一眯,倒是有了些戾气。“温老三一条贱命到了那时候,固然是死不足惜。可你金尊玉贵的身份,他就是拿命来抵,也抵不得你的一块皮!你为人出头是好的,可为人出头,未必要你这样和人家对冲。”

她一指善榴,“大妞你说说看,若是你,你会怎么做?”

善榴转了转眼珠子,就笑道,“我就走出去告诉海鹏婶,我说这儿闹得厉害,我要回去告诉祖母。请海鹏婶多来我们小五房走动,我们家刚回来,没有什么要好的亲戚,正缺海鹏婶这样知书达礼的亲戚说话呢。”

王氏又问善桐,“知道你大姐这话后头的意思吗?”

善桐沉默了半晌,才慢慢点了点头,“大姐这是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又告诉温老三,今儿他的所作所为,都会传到祖母耳朵里去……”

王氏就满意地点了点头,“心是好的,手段却还差了几重火候。帮一个人,也未必就要得罪另一个人。尤其你人小力薄,更不能因为有心助人,反而自己吃亏。让家中长上挂心,反而成了你的不孝。”

她又看了善榴一眼,倒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大女儿密斟,便冲善桐摆了摆手,“你回去好好想想,下回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处置。”

善桐不禁颦眉思索,只觉得心中又多了一团迷雾,她站起身来,悄悄地退出了屋子。

18、发威

老太太让王氏别在年前晨昏定省,倒真是出于体贴她的意思。杨家村从宗房算起,自忖有资格和小五房往来的,有头有脸的分支各房,少说也有上十家,而那些个中平之家,想要巴结二老爷的,自然也都有送礼。王氏和老太太都不愿意落人口实,叫人以为小五房发达了就看不起当年的穷亲戚,因此凡是有送礼送帖子来的,均一一回访,有好些老亲戚更是要主动上门拜访。虽说只是坐坐就走,但也要忙得一整天都不见人影。家中诸事就托给善榴和望江照管,倒是便宜了善榆,进了腊月族学放假,他便抓住机会,每日里只是回来吃饭,其余时间都和一群小伙伴们在外头乱跑。

善桐今日里经过了一场小小的冒险,心中自然有事,午觉就没有睡着,只是睁着眼望着天棚想事儿。她两个丫鬟都有些纳罕,到了半下午,六丑就催善桐起来,“三姑娘,您老在炕上躺着,咱们该在哪里做活呀?”

一边说,一边就毫不客气地将善桐闹了起来,拉六洲在炕上坐下了,各自拿出针线做了起来:却都是善桐贴身穿着的小衣服。

善桐和这两个丫头几乎是一起长大,从当年回到杨家村起就是她们服侍,虽说主仆,但日常相处反而像是姐妹。她也不生气,盘膝看着两个丫鬟做活,数次张开口,又数次都闭上嘴。

老太太教训她的那几句话,告诉这两个丫鬟,倒是不妨事的,可王氏说的那些话,善桐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要她说给这两个小丫鬟听呢,又觉得并不合适,可真要说到哪里不合适。善桐又想不出来。

她越坐越是烦闷,想要找善榴说话,又觉得姐姐和娘委实是一个口气,很多心事说给她听,和说给母亲听没有什么两样。如此翻来覆去东游西荡地葳蕤了一番,想到自从回来还没有去嬷嬷奶奶家探望,不由得眼神一亮,站起身就央求六丑,“好姐姐,你带我到嬷嬷大爷家去走走吧?嬷嬷奶奶自从上回进来,都过了十多天了,我想着去看她老人家,又老没空。”

六丑说起来和嬷嬷奶奶也是沾亲带故的,要能回亲戚家走走,如何不愿?她就放下针线利索地站起身来,取出棉袄换穿上了,又给善桐披了斗篷,笑道,“你嬷嬷大爷要是已经回家歇年,没准咱们还能混上些新鲜的洞子货吃。”

嬷嬷奶奶唯一一个儿子很有出息,现在已经是凤翔府几间商号的主人,虽然是靠了小五房的势,但自己手腕也很灵巧。他素来是最疼爱善桐和善榆的,到了腊月送年礼的时候,总是会偷偷塞给兄妹俩一些金贵的小零嘴。善桐兄妹往往在大冬天里能吃到小蟠桃、哈密瓜——要不是嬷嬷奶奶在杨家村住了一辈子,人老恋家不肯搬到凤翔府去,其实早都可以进城做老封君了。

主仆俩兴高采烈正要出门时,六洲不紧不慢地发话了。“三姑娘要出门,怎么也得和你大姐说一声?”

六丑顿时翻了个白眼,有些不高兴了。“就你小蹄子话多,咱们平时不也是爱出门就出门的,怎么今儿个又要这么多礼了。”

她们两个是提扫帚棒长大的好友,熟不拘礼平时经常拌嘴,善桐已经习以为常。眼看着你一言我一语又要争辩起来,她想了想也觉得六洲说得有理,便道,“走,和姐姐说一声去。”

六洲见善桐纳谏,微微一笑,也不接六丑的话,又低下头去慢条斯理地做起了针线。六丑更不理她,拉着善桐出了屋子,口中还气哼哼地道,“是一天比一天话少,一天比一天无趣了,哼!”

善桐不禁微笑。

她到得善榴屋子里,邀大姐‘一道去嬷嬷奶奶家坐坐’时,善榴却一下拧起了眉毛,迟疑地问,“我记得嬷嬷奶奶和老七房住的那个大杂院就是隔了一条巷子,是不是?”

听得这句话,善桐就知道这一趟门是出不得了,她干净利落地应了一声是,就脱了外衣,盘膝坐到善榴身边,低声道,“姐,犯得着这样小心吗?”

善榴微微一笑,揉了揉善桐的头顶心,低声道,“你还小,没有见识过无赖。这和京城又不一样,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一族的亲戚,很多手段都施展不开……这几天还是小心些,宁可躲着麻烦,也别自找麻烦。”

虽说善桐聪慧肯学,但一天连着听了祖母和母亲的说教,其实多少也有些烦躁,眼看着姐姐又要给自己上课,不禁将不耐外露,捂着耳朵道,“那……那我去找樱娘玩!”

不想樱娘却又有些不舒服,大姨娘正哄她睡觉呢,善桐在门外晃了晃,就又出了后院。左思右想,知道楠哥一向勤力非常,把读书看得很重。便只好进了东厢去,掀帘子进了南里间,小声问道,“梧公子,您在读书呀?”

善梧果然正在书桌前坐着,凝神望着手头的一本书出神,见到善桐来了,他有些讶异,弯起眼合上书,冲妹妹招了招手,笑道,“怎么,今儿不出去玩,就来闹你梧七爷?”

要说二房三个男丁,自然是数善梧口舌最为便给,平时和善桐玩笑起来,机锋打的是又快又好——偏偏人又和气很少生气,善桐一和他说话就觉得开心,见到哥哥搭理自己,便小步小步挪到了哥哥跟前,又撒娇地要和哥哥坐一张椅子,好在善梧今年不过十一岁,和善桐并肩而坐,太师椅还有些空地。

“最近都不能随意出门了。”她就扁着嘴,颇有些委屈,又有些愤愤地将十三房里发生的事,说给了善梧知道。

善梧听得大皱其眉,半日才道,“你也实在是太鲁莽了,万一那个什么温老三打了你一下,你这细皮嫩肉的多不值得?下回就算要出头,也别这么冲,免得吃亏。”

这话却是和王氏一样的口气,善桐一扁嘴,更有些委屈,“和母亲是一样样的说法……祖母就不这样说!”

她就随意将老太太的教诲和王氏的说话,告诉给了善梧知道。又叹了一口气,小大人一样地抱怨。“祖母是一种说话,娘又是一种说话,七哥你说,我听谁的好哇?”

老太太和王氏不论为人如何,对于教养善桐,是都用了心思的。这两番话其实都是知味之言,善梧听得目光连闪,望着善桐心中又有些酸酸的——到底是嫡出,就是有底气闯祸。自己平时谨言慎行,在大人跟前都只有得到赞誉,倒是错过了这言传身教的无数机会……

“照我看嘛。”他随意理了理思绪,便笑着说。“祖母和娘说的都对,你能不吃眼前亏,就别吃眼前亏,非得要和人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那肯定要占得上风后,再得饶人处且饶人。”

就又冲善桐挤了挤眼,轻声道,“要是落了下风呢,你就喊人,喊不到人呢,你就跑!”

善桐被哥哥逗得哈哈大笑,只觉得自己钻了半日的牛角尖,梧哥一句话就把难题解开,实在厉害,不由得就满是倾慕地道,“三哥,你真聪明!”

一边说,一边不禁就把头靠到哥哥肩膀上,又挽住了他的手臂——心中却是想起了榆哥。

今儿这件事,就是全盘掰开揉碎了说给他听,把里头的每一个利害关系都剖析出来,只怕榆哥也根本都不明白,为什么海鹏叔没有儿子,老七房就要做出这样的事吧……

她不由得就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善梧倒不禁有些纳罕,笑着就问她,“怎么,小丫头也有心事,也学会叹气了?”

善桐扮了个鬼脸,自然不会将心底话说出来,随口就敷衍道,“我怕和祖母说的一样,那个什么温老三恨上咱们了,要给咱们家添堵。那就是我的过错了……”

直到话出了口,她才觉得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不禁又添了一重心事,只觉得自己当时所作所为,的确欠了妥当,如果能和姐姐一样绵里藏针,只怕温老三知难而退之余,对自己就不至于太记恨了。

如果能和姐姐一样八面玲珑进退自如,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