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不觉得饿。”李明玉说道,伸手揉了揉肚子,有些不好意思,“现在还真饿了。”

“先前你是顾不上。”三夫人王氏柔声说道,“提着一口气,顾不上别的。”

“何止不饿,也不困吧。”四夫人林氏矮下身子端详李明玉的脸,“看看这眼底熬的。”

李明玉看向李老夫人:“祖母也饿坏了,祖母的眼也熬红了。”

李老夫人再次伸手抱住他流泪。

左氏柔声道:“现在都好了,都在家里了,不用担心了,好好的吃饭好好的睡觉。”

站在窗边的李明华走向一边几步,叫过一个丫头低声问了几句话,然后走到李老夫人身边:“祖母大小姐那边已经用饭了,比昨日多加了两碗饭呢,我们也饿坏了,大家都饿坏了。”

李明琪含笑安静不语。

李明冉跟着点头:“祖母我也饿了。”

小姑娘一开口屋子里就莺声燕语热闹,李老夫人流着眼泪笑了。

“好好,都饿了,都坐下来吃饭。”她说道。

孙女孙子曾孙女们都坐在了李老夫人的桌子上,左氏三个媳妇不用伺候到外间的桌子上吃饭。

“倒不知道玉哥儿原来也这么会说话。”王氏笑眯眯说道,“以往来家里只跟在仙儿身后,不说不笑的。”

那是因为他不需要说话。

有李奉安在,他说不说话都一样,他不说他们已经替他说了。

“玉哥儿年纪小,也是大哥的儿子,大哥不在了,他要撑起家业了。”李氏道,“要当家了,也懂事了。”

左氏转头看向室内,见他捧着碗要加饭,李老夫人欢喜的催丫头们。

“慢点吃,多的是。”她给李明玉擦嘴角的饭粒,“你姐姐是怎么回事?是项家的人对她不敬了吗?”

李明玉将含在嘴里的饭咽下去,摇头:“不是。”

里外桌子上的人都竖起了耳朵,李明楼为什么突然失踪,这件事困扰他们多日,私下各有猜忌,现在就要知道答案了?

“姐姐就是想家了。”李明玉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严重,轻松道。

想家.....

这么简单?

李明玉拿着勺子吃了一大口饭:“她害怕。”

害怕?

“其实,我也害怕。”李明玉握着勺子低头,声音闷闷,“爹爹不在了,姐姐也要走了,我一个人在剑南道,我,我也想跑过。”

李老夫人一把抱住他再次大哭,左氏三个儿媳也放下原本就没有吃的饭急急进去劝慰。

这一次李老夫人没有那么好劝慰,把李奉常李奉耀李奉景三个儿子都叫来痛骂。

“仙儿今年才十三岁,玉哥儿才十岁,都还是孩子,一个被扔去太原府嫁人,一个被扔到剑南道,他们爹不在了,你们这些当叔叔的是不是也死了。”

“他们哪里都不去,就留在家里,我看谁敢赶他们出去。”

夜色降临的时候,李奉常才得以回房间歇息,虽然今天依旧是忙乱的一天,没有吃好睡好,但相比前几日,他的精神更好了。

“就这么简单?想家所以跑回来了?”李奉常皱眉,“这有什么不能说的?”

左氏笑了笑:“这件事不是不能说,只是看跟谁说,仙儿跟我们还是不熟。”

李奉常不喜欢听这个:“一家人怎么能论生熟。”

左氏换了个说法:“她们跟我们不亲近,毕竟从小没在一起,孩子都是认生。”

这一点李奉常不反驳。

“所以她走到半路害怕想回来,又不敢说,不管是项家还是我们,她都不信肯听她的,干脆自己偷偷跑。”左氏接着说道,“没想到遇到了山石滑坡差点死了,更害怕了,吓的乱跑迷了路。”

李明楼从没出过门,那个车夫方二又是剑南道来的,对这边的地形陌生,迷路很正常,李奉常点点头,这件事也算是可以解释过去了,而且过去的事也不重要。

“原来如此,这也好,经过这一吓跟家里亲近了。”他说道,“不过,他们是不能留在家里的。”

亲近和留在家里是两回事。

第10章 第十章 去留的安排

左氏自然赞同丈夫,但长辈也要哄着:“刚出了事,老夫人留她们是应该的,若不然传出去也不好看。”

“仙儿可以在家里留些日子。”李奉常道,“玉哥儿不能留,剑南道那边不能离开人,大哥不在了,玉哥儿是唯一的儿子,必须当起家。”

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当家是有些荒唐。

“那些兵真的只认玉哥儿?”左氏压低声,“不是朝廷的兵马吗?”

“项云是这样说的。”李奉常道,“我去了之后也能感受到。”

李奉安是突然出事的,李家的兄弟们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不过他得以在剑南道住了一个月,以往也曾经来过,但很少逗留这么久,而且这一次作为李奉安的亲眷,亲自接触到李奉安的权利日常,李奉常非常受震动。

“这剑南道,是大哥的。”他说道。

这话大逆不道了,左氏心惊肉跳,纵然室内只有他们夫妻二人,也忍不住左右看。

李奉常也知道自己的话不妥,轻咳一声:“总之现在西南不稳,夷人叛乱才平复,剑南道至关重要,虽然年纪小,但作为大哥的儿子,玉哥儿在是能稳定人心的,至少那些生意需要主家在。”

左氏立刻打起了精神。

李奉安几乎不回家,只每年送来给李老夫人养老的钱,这养老的钱到底有多少,都被李老夫人捏在手里,儿子媳妇们也摸不清楚,但只看李家大宅的扩建,李老夫人大方阔气的养着家里的孩子们,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吃穿用度就可以猜测出数目绝对不小。

他们一直认为李奉安大权在握得到好处敛取的财富,朝廷命官不便于做生意,李奉安也并没有让弟兄们去剑南道协助经营产业,大家只在江陵府经营着家传的产业。

直到这一次李家兄弟亲自去了剑南道,才知道李奉安不仅手握节度使大权,还手握金山银山,他掌控着剑南道的金矿盐矿以及一大批商队。

送回李家孝敬李老夫人的不过是九牛一毛。

李奉安不在了,他的财富可还在,属于他的儿子,也属于李家。

此等事关重大,不能以孩童论之。

左氏点头:“我会劝慰母亲的。”

李奉常并不在意,李明玉是一定不能离开剑南道的,稳定人心,稳定家业是必要的,更关键的是项云提议要做的事。

如果能成,李家在剑南道就能继续稳了。

李奉常深吸一口气,有酥麻的感觉从脊背蔓延,是李家,甚至是他李奉常。

“歇息吧。”他说道。

大哥不在了,大房以及整个李家就由他们二房担起了,这可是重担,左氏精神抖擞的服侍李奉常歇息。

李明玉的到来安抚了整个李家,家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平和,李明玉一天都在李老夫人身边享受着祖母的宠爱,晚饭的时候带着李老夫人送来的饭菜回到李明楼的院子。

“好好吃饭好好养身子,别的事不用担心,这是你的家,家里有祖母叔叔们呢。”她让李明玉捎话,“你想怎样就怎样。”

李明楼回来后没有见李老夫人,李老夫人在这里守了一天只能离开。

李老夫人对待晚辈们都很宠溺,孙子孙女重孙女也都很亲近她,除了李明楼。

李明楼回家住后并没有大家想象的目无尊长,她跟着姐妹们晨昏定省,只是不爱说话,也很少跟大家一起玩,在李老夫人跟前也并不撒娇,这难免显得疏离。

疏离不像一家人,像是客人。

不过没有人指责她。

指责也没有用啊,万一李明楼不高兴收拾东西就走了。

别的女孩子们日常出去逛街都很难,更别提离家出走,但李明楼很容易,有钱有人说走就能走,而且就算李奉安知道了,也绝不会怪罪她,只会对李家的人不满。

李老夫人早就知道儿子的脾气,表面孝道规矩什么的别想压他。

儿子养出的女儿自然也是这般。

那就随他去。

金桔摆好饭菜站在门外守着,屋子里姐弟二人对坐吃饭。

李明楼还裹着头脸,只嘴边的遮盖松开一条便于张合吃饭,灯下看起来有些吓人。

李明玉当然不会害怕,看自己的姐姐就像以前一样。

“姐姐,我要听祖母和叔叔们的话吗?”李明玉问,今天亲近家里人是姐姐让他去做的。

李明楼摇头:“你亲近他们,不要听他们的话。”

亲近和听话是两回事。

这对于十岁的李明玉来说也并不难理解:“我知道了,我继续听元吉的话。”

这是李奉安临死前安排的,对元吉说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他,对李明楼姐弟说要听元吉的话。

以前李明楼没想太多,现在看就很明白,李奉安信任的是元吉,不是李家的人,虽然一个是下人,一个是血亲。

李明楼握着筷子,她应该相信父亲,但又有些茫然,她嫁去太原府也是父亲的安排,然而她和弟弟死在了项氏手里。

父亲看错了项氏,那元吉呢?

不能判断他是不是真的可信任,因为他死的太早了,或者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早死?

元吉的死太突然也太意外。

李明楼坐直了身子喊了声金桔。

金桔立刻推门进来了。

“去把元吉叫来。”李明楼吩咐她。

虽然内外院有别,但金桔没有受到阻拦,元吉很快就被带过来了。

金桔让元吉停在阶下,刚要进去请示,李明楼在内说让元吉进来。

这可是除了李明玉外,李明楼见的第一个外人,不过,确切的说,元吉才是李明楼的自己人,李家的人反而是外人,金桔应声是推开了门。

元吉走进去看向坐在桌前的李明楼,没有惊慌也没有悲伤神情低下头平静的等候吩咐。

“小宝要马上回剑南道。”李明楼说道。

李明玉有些惊讶,他以为今天姐姐让他亲近李家的人,是要他在李家多留一些日子。

元吉神情更加平静,正如他所料大小姐精神很冷静,并不像今天李家上下已经传遍的,李明楼是因为害怕胆小不想去太原府惶惶跑回来的,更有李明玉对李老夫人哭,李老夫人怒骂三子,要留两个孩子在家住。

“明日就能走。”他说道。

李明楼看着他道:“你的手下有没有人能掌握剑南道?”

元吉抬起头,神情微微惊讶。

“你如果不回去,能否做到剑南道还在掌控中?”李明楼问道。

第11章 第十一章 给元吉的吩咐

李明楼是要留下元吉,李明玉明白了她的话,原本惊讶的神情散去,松口气。

“姐姐应该留下元吉。”他说道。

父亲的托付说明元吉是他们最能信任的人,姐姐留下理所应当,这样他也放心。

元吉的惊讶一闪而过,神情恢复了平静,没有询问李明楼为什么,更没有表示他更应该守着李明玉,干脆利索道:“能。”

李明楼没有因为他的干脆而欣慰或者轻松:“因为时间紧迫,你要安排的万无一失。”

她这是在担心,是失去父亲的空泛的茫然担心?元吉想了想:“大小姐,不是我的手下能掌控剑南道,而是大都督掌控剑南道,只要小公子在,大都督就在。”

李明楼明白他的意思,父亲纵然不在了,他的权利并没有随之而倒下,父亲能做到今天,手下并不是只有元吉一个人可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元吉死了之后,李明玉依旧平安长大,且身边兵马权势不减。

不过她要的并不仅是保证李明玉的平安,还有某些人在剑南道的不平安,比如项氏。

现在就有个项云在李家大院,如果动手就能将他杀死,就像项家杀李明玉他们一样。

李明楼心不由跳起来,放在膝头被袖子遮挡的手攥住。

“项大人在做什么?”她问道。

话题突然变了?元吉抬头:“今天护送小姐的人马都回来了,项大人见过他们进行了查问,这时候和项九爷在吃饭。”

李明楼先回家,李奉常等人快马在后,而护送李明楼去太原府的大批人马则更在后,今日才都赶到家。

虽然李明楼说是因为想家自己回来了,但项云必然要再查问一番。

元吉停顿一下,又道:“并没有其他人作陪。”

其他人指的是李家的人,李明楼抬眼看向元吉。

元吉从来不信任李家人,或者说剑南道不信任李家的人,剑南道一直在排挤李家的人,元吉死了也是如此,一直缠斗了四五年。

那几年李明玉的信中不断的提起抱怨,李家的人阻碍政令,李家的人用孝道压制他,李家的人插手各项生意,李家的人越过他打着惩治下人的旗号,驱逐了好几个得力的管事。

几年缠斗之后,李家的人被赶出了剑南道,李明玉几乎与嫡支断了联系,还好李明玉已经掌控了剑南道,如同他父亲一样成为节度使,所以李氏宗族依仗他,不至于跟宗族都断了,尽管如此,李明玉的声名还是有损,常被诟病。

李明玉也不信任李家的人,从来都不亲近,如果不是李明楼要求,他今天最多只去见见李老夫人,不可能陪同吃饭还在李老夫人那里午睡,膝下承欢这种事李明玉和李明楼从来没有做过。

这不是元吉的影响,元吉不信任李家人也不是私心妄行,李明楼很明白,这是因为父亲。

李奉安临死前将李明楼姐弟托付给亲随下人元吉,并不是因为事发突然等不到李家的人到来,而是原本就不打算托付给他们。

李奉安对家里吃喝穿用度从不吝啬,但不允许他们插手他的生活,俗话说一个兄弟三个帮,他这样将家里的兄弟们排斥在外,哪怕送回去的钱再多,也显得疏离隔阂,也便没有了信任。

李奉安的做派的确跟常人不同,但他一直以来的行事都是非常人。

因为一直在外以及李奉安的影响,李明楼姐弟对李家的人也是如此,但现在李明楼要重新想一想。

这不是她对父亲不信任,事实上父亲对李家人没有看错,父亲死后李家的人对李明玉恨不得生吞活剥,无奈被严防死守打压没有得手。

李奉安已经死了,李明玉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李家人认为这一切都是以元吉为首的下人们教唆的,双方互相恨之入骨厮杀缠斗,同时都需要拉拢同盟相助。

项家,就是这个同盟。

那时候不管是李明玉还是李家诸人给她写信从来都不说项氏的坏话,只有满口赞誉和信任。

靠着这信任,项氏不断的壮大,蚕食,然后......

“姐姐?”

李明玉摇了摇她的衣袖,打断了李明楼的走神。

李明楼看到李明玉担忧的神情,抬手抚了抚他的头,再看向元吉:“除了安排小宝回剑南道,还有一件事你要立刻办。”

元吉等候吩咐,神情平静又沉稳,让人相信不管你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答应并立刻去办。

“父亲节度使的承袭。”李明楼说道。

节度使不是爵位,是朝廷任命的官职,从来没有听过官职承袭,李奉安过世后,朝廷已经给了抚恤,追赠了李奉安,官其幼子,李老夫人也有诰封。

但那些都是虚名,节度使可是位高权重的实职。

让一个小孩子承袭,这是前所未有。

元吉脸上的平静被打破了,惊讶的看着李明楼,闪过一丝犹豫,也许他的判断错了,小姐并不是那么理智.....

“我会亲自写奏章。”李明楼并不觉得自己说的是多么荒唐的事,“你在最短的时间把它呈放到皇帝面前。”

元吉动了动嘴唇,最终应声是。

李明楼看着他的神情,虽然知道元吉会听命办事,但信心满满的去办事和听命尽心办事还是不同的。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元吉。”她说道,“要起战乱了。”

元吉肃容道:“小姐,不用担心夷人,已经平息叛乱了。”

西南的夷人是突然叛乱的,还导致了李奉安的过世,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李明楼姐弟吓坏了,以为天下大乱了。

李明楼摇摇头:“夷人叛乱平息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真正的叛乱不是在我们西南,是在东南。”

元吉一怔看着李明楼,这什么意思?

“元吉。”李明楼道,“天下要大乱。”

第12章 第十二章 承袭有时机

元吉直到走回住处还有些失神。

“大小姐还好吧?”看到他的神情,伺候他的小厮不由担心的问道。

元吉一颗身心都在李奉安身上,李奉安不在了,便给了李明楼姐弟,能让他失神的只有这二人的事。

元吉没有回答小厮,眉头皱了皱,他也有点不知道大小姐怎么样了。

他原本认为大小姐是理智的,所以要李明玉立刻回剑南道。

但大小姐让李明玉亲近李家的人,李家的人本就以李奉安的继承人自居了,那个李奉耀被他狠狠敲打了一番才安生,现在李明玉如此态度,他们更要猖狂。

这个也罢,大小姐竟然要为小公子请承袭,当然小公子能承袭节度使,哪怕只有名义,只要手握旌节,他们就能保证李奉安在剑南道虽死犹生,但这怎么可能?虽然皇帝这些年越发荒唐.....

大小姐是不是太孩子气了?

可是她的一举一动又不像。

大小姐没有什么动作,她的脸也被布遮挡围裹,看不到她的神情,只能听声音。

声音还是熟悉的大小姐的声音,只是低着头听的时候会莫名的闪过一个感觉,好像前方坐着的不是十三岁的女孩子,声音里有不属于孩子的沉稳,还有杀意。

小厮递过来茶,元吉接过感受手心温热散开,虽然只有一瞬间,但他可以确定无疑是杀意,那是大小姐突然问项大人在做什么的时候。

这杀意是针对的谁?项大人?

也许是自己太荒唐了,元吉将茶一饮而尽。

“准备一下,明日护送玉公子回剑南。”他说道。

小厮一喜道:“不用准备,说走就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