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派亲妈的锦鲤日常上一章:第 4 章
  • 反派亲妈的锦鲤日常下一章:第 6 章

“是不是太远了点?”林巧珍琢磨。

对农村人来说去趟县城就等于出远门了,去趟省城已经是了不得的事,去申城……那得坐半天大巴,非常遥远,再说那么远谁去照顾他?

锦西看向方锦南道:“二哥的腿已经拖了很久了,眼下还瘸得厉害,我琢磨着他这腿得动大手术,治腿是大事,咱们这的医疗条件不行,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势必要把二哥这腿给治利索,可别留下后遗症,否则一辈子都难受。”

大家都同意她的说法,再说以前是家里没钱,现在家里有钱了,收入也稳定,肯定要去最好的地方治疗才行。

“可咱们不认识熟人,就这样冒然去医院,能行吗?”

“没什么,医院是治病的地方,只要接受病人,医生就会好好治疗,咱们打听一下,找最好的医生就是了。”

大家一致同意,决定年后由锦西带方锦南一起去申城做手术。

-

锦西慢慢接受了自己穿书的事实,反正眼下离故事发生的主线时间还有二十多年,哪怕是反派,慢慢改造,也能把他扭转过来。

再说当初反派之所以会走极端,都跟他年幼时的经历分不开,如今锦西穿越来,没有把他送人,有母亲带着,小团子一定能维持如今的性格和心态,绝不会变成后世那种偏激变态的反派。

而小丫头有金手指傍身,只要能领上正道,这俩孩子的前途一定会不可限量。

至于男主女主……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只要以后躲着点,不让他们有焦急,那故事的走向就会改变。

锦西决定从小开始改造反派。

眼下农村没有可用的资源,没法对孩子进行早教,锦西思来想去,决定自己出马。

作者有话要说:3-7章的红包都发了,大家收到了咩?

终于三万字够上榜了,这几章我还得再修改一下。

☆、第 9 章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孩子成年后的性格脾性追根溯源,多与原生家庭以及幼年的经历有关,与其说书里的路迟是反派,倒不如说他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他内心极其缺乏安全感,通过复仇去夺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与女主的接触中,想触碰却忍不住缩回手,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他不曾拥有过也害怕失去。

虽说她是单亲妈妈,但只要她给孩子的爱是富足的,孩子就不会患得患失,后世都提倡富养孩子,但锦西认为富养并不是在金钱上的富足,而是精神和爱,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充盈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能坦然接受失去。

再来,后世反派在幼年时颠沛流离,没有固定居所,哪怕后来被人收养也并未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锦西坚信一个有爱的家哪怕是单亲妈妈也能建立,虽说她不能给孩子一个父亲,可很多女人拥有的都是丧偶式的婚姻,男人吃喝玩乐不管孩子,女人赚钱养家照顾孩子,男人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少之又少,与其这样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倒不如由她来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如果她给予孩子完全的爱,又从小教育孩子,让孩子内心世界充盈,那势必会改变他人生的走向,而他也必将拥有健全的人格。

想到这,锦西坚定了从小教育孩子的心,该从哪开始?记得前世她闺蜜的孩子在孩子小时候买了好些套闪卡,倒不如就从闪卡开始吧!

锦西找了几张硬纸板开始做闪卡,她画了一些简易的动物图,有北极熊、海星、小鸡、小兔、考拉等,几乎囊括了她所有能想到的动物,再写上配套的中文及英语,一张简单的闪卡便做好了。

好在她的英文一直不错,能够应付简单的词语,否则她真不知该怎么办。

锦西很快做好了一套闪卡,这套闪卡是用香烟盒子制作的,较硬,不容易撕坏也没什么成本,因为现在停车场就卖香烟,盒子锦西随时可以拿来用。

画好后,锦西用粉笔进行了简单的涂色,找不到水彩和彩笔,便以劣质的粉笔来涂色,好在对孩子来说,只要是妈妈做的,他们都很喜欢。

锦西没有全程自己代劳,反而交代给孩子简单的任务,比如让小丫头折纸盒,让小团子涂色,两天功夫,母子三人就把一套闪卡做好了,为防止损坏,锦西在闪卡表面贴了一层透明的胶带。

孩子从小便没有过玩具,第一次接触闪卡都觉得新鲜,俩人一直激动地跟在锦西后面,迫不及待地要玩闪卡。

“麻麻!我先来!芝麻很聪明,哥哥笨,芝麻先来!”

锦西勾唇:“没有谁先来哦,咱们要抢答,谁举手谁先回答,想好了才可以举手哦。”

英文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她先从简单的中文词语交起,孩子记忆力好,这些动物的名字他们很快就记全了,锦西又尝试教了简单的英文词语。

她拿出一张小兔子的闪卡。

芝麻立刻举手喊道:“bunny!”

锦西又拿出一张闪卡,团子正要说话,手便被妹妹压下去,小芝麻很赖皮地又说出答案,搞得小团子郁闷不已,不开心地跟妈妈告状:“妹妹好坏!妈妈打!”

锦西保持微笑,想到未来叱咤商场的反派跟自己撒娇告状,这感觉不是一般的酸爽。

总的来说孩子们玩得很高兴,也没有出现锦西想象中无法接受英语的习惯,因孩子处于语言启蒙期,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英语就跟接受汉语一样,非常自然。

情况比锦西想象的好很多。

也给了锦西动力,坚定了她要做早教的心思。

-

就这样,锦西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做早教,开始时仅仅是闪卡,后期便开始教孩子学简单的英语单词,锦西幼时学英语老师都会教音标,可以说,以前学英语,音标是很重要的东西,可后来锦西朋友家的孩子学英语,她才知道,很多学校已经不学音标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然拼读法,锦西对这种拼读方法不很了解,也怕自己讲不好,只能摸索着教孩子。

快到年时,她去书店给孩子买了几套故事书,顺便买了一套英文词典。

买书时她看到有一本恐龙立体翻翻书,很惊讶地看了很久。

这个年代,就已经有立体书了?只是价格比较贵,要15块钱,锦西思来想去,斗争了很久。

售货员见了,极力推销道:

“这是新到的,大城市的有钱人家都买这种书给孩子看,孩子没有不喜欢的,虽然贵了点,但能看很久呢。”

15块可不便宜,锦西手头就一千多块钱,还指望这点钱生钱呢。

售货员似乎看出她在纠结,笑着问:“您家里是几个孩子?”

“两个。”

“一男一女?”

“嗯呢,龙凤胎。”

售货员一听,赶紧道:“那你更要买了,你想啊,你买一套书,俩个孩子看,就等于省了一本书的钱,可比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划算多了,再说了,这种立体画没有年纪限制,1岁能看,10岁也能看,早买早看。”

锦西失笑,她说的也有道理,龙凤胎就这点好,买一份可以俩个人用,锦西莫名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想到孩子年幼就这几年,15块也起不了太大作用,想着锦西还是把恐龙的书卖了下来。

这一套恐龙立体画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印刷和制作都不算精良,可却代表了这个年代的最高水准,当锦西把这本书拿回家时,孩子简直要乐疯了,他们第一次看到恐龙,也才明白原来恐龙长这样,小芝麻和小团子抱着书,根本不撒手,叮叮咚咚知道了,也跟进来看,四个孩子围着一本书看了足足一下午,根本不愿意松手。

锦西看了莫名感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很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一样东西,快乐在不知不觉中被放大,这种快乐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记得这本书带给他们的快乐。

锦西笑着去收拾东西,眼看要过年了,她这几天一直买年货收拾家里,过年时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是中国人的习惯。

过年前一天的中午,停车场的客人少了起来,最近天气好,大巴都在死命往家跑,很少有停车吃饭的,方家干脆把停车场给关了,全家人也好过个好年,正中午,所有人都在忙活着,锦西忽而听到门口有人嚷嚷道:

“你们看到没?那个牛露露回来了,好家伙她可威风了!身上穿着皮草,手里拿着大哥大,比城里女人还微风呢!老牛家以前就是万元户,现在有露露这么个女儿,这是彻底发达了!”

锦西走出门,就见门口站着一个很时髦的女人,她烫着卷发,穿一身蓝色的皮草外套,脚下的黑色皮鞋擦得锃亮,手上拎着一个很女人的皮包,看起来就是这个年代的时尚弄潮儿。

眼下弄潮儿正拿出砖头大小的大哥大,故意拉高音调讲话,就像后世那些在公交车地铁上谈几个亿生意的大老板,嚷的所有人都听到了:

“喂!对,我这批单子你可得给我盯好了,这可是30万的生意!不是小数目!要是出一点差错,我跟你没完!合作好?那下一次我给你60万!就看你能不能吃得下了!”

牛露露挂了电话,一回头看到锦西,眼里露出片刻惊讶,打量许久才惊呼道:

“锦西?你什么时候变这么漂亮了?几年没见,我都不认识你了。”

锦西笑笑,原身的记忆里并没有这个人,可见是个不重要的,不过都是老乡,她还是很客气地打招呼:“你还好吗?”

“我?好什么呀!这人啊,有钱有有钱的烦恼,没钱有没钱的快活,你像我天天跟人做生意周旋,累都累死了,这每一笔订单都是几十万的交易,一个月出手上百万,心里担惊受怕的,觉都睡不好,有时候我真羡慕你们这些看家守室的女人,没什么烦心事。”

锦西笑了,没说话。

那牛露露盯着她看了很久,忽而给了她一张名片,道:

“锦西啊,我看你气质很好,长得也漂亮,就你这长相,去大城市随随便便都能找个好工作,工资至少一个月四五百,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我过年就带你去城里闯荡,我跟你说,城里跟农村就是俩个世界,姐保管你去了就不想回来。”

要真是22岁那个没见过世面的年轻女孩,锦西保管被她几句话说动了。

只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女人,想要随随便便就赚得较高工资,没有付出是不可能的。

至于是哪方面的付出,那就难说了。

“谢谢,我有需要再找你。”

“哎!”牛露露继续劝说道:“我跟你说啊锦西,你可别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待一辈子!女人年轻时就要出去闯荡,你看我以前跟你一个班的,现在我都用大哥大了,你也不能落后不是?再说你没钱的话怎么养孩子?听姐一句劝,女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有姐带着你你放心,保证你一年就成万元户!”

她刚说完,梁素云便站了出来,没好脸色地把锦西拉回去道:“回家吃饭了!”

梁素云对人一向和善,锦西惊讶道:“怎么了?嫂子?”

梁素云哼道:“那牛露露对你说什么了?是不是忽悠你去大城市赚大钱?”

“你怎么知道?”

“我就说!”梁素云气的不轻,朝牛露露的方向呸了一声,才骂道:“她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什么货色,把主意打到我们家人身上了,我看她真是脑子进水了!”

锦西听得云里雾里的,梁素云气消了才说:“别怪嫂子多嘴,那牛露露你千万别和她来往,你都不知道,这个牛露露在外地开了个发廊!”

“发廊?”锦西笑笑:“开发廊不是很正常吗?剪头发烫头发应该很赚钱的。”

梁素云气笑了:“我的姑奶奶,你以为那是一般发廊?”

“怎么?不是?”

“我说的发廊是洗头房,红灯区那种,之前我们娘家村里一个闺女被牛露露骗出去打工,到了那才知道是做那种生意的,抵死不从,好不容易才逃了回来,这种丢人的事没有人会往外讲,要不是我和她要好也不可能知道,不过听说她那个发廊生意挺好的,不然也不可能买大哥大不是?”

锦西笑笑,她当然知道梁素云嘴里的发廊是什么性质的。

眼下一个大哥大要2万多元,加上入网费和预存的话费,加起来将近三万,别说这是93年,哪怕是30年后,三万块都不是小数目,更何况这还是人均月工资才两百元左右的93年,开普通发廊肯定很难赚这么多钱,也不可能张口就是几十万的生意要谈。

“反正你不要跟她多接触。”

“我知道了!”锦西乖巧地答应:“放心吧嫂子,我没那么傻!”

-

明天就要过年了,锦西想着年后去城里闯荡的事,她虽然了解很多关于90年代的事,可脑子里信息太多,乱七八糟的交织起来,到头来反而没有思绪,她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房地产?这点钱肯定是不够的。

互联网?还没到时候,真要做过几年也不迟。

投资实业,卖酒卖车卖房?不是不可以,可她对那些没太大兴趣,暂时也没有钱做。

一条条都被否决了,锦西到了年关都不知道来年她去城里到底该做什么。

但有一点她很明确,那就是想赚钱,就得进市场大的领域,做那种大部分都会去消费的生意。

次日一早,大家都没开始忙活午饭,锦西出门溜达一圈,冬日家家户户门檐下都耷拉着冰溜溜,有的长达一米,有的小的才几厘米,农村的孩子野,都喜欢去揪冰溜溜,当冰棍一样放在嘴里吃,冻得嘴巴通红也不怕,更不怕脏吃了肚子疼,放在后世简直是不敢想的。

芝麻团子也跟在叮叮咚咚后面去揪冰溜溜了,锦西没有跟着他们。

门口的树林里站着一群老娘们,她们依在大树上,边聊天边织毛衣,每个人都在织,锦西十分纳闷,似乎从她穿越来的第一天起,这些老娘们就在勾毛衣,她们每天都勾,勾完这件勾那件,勾完红色勾绿色,勾完毛衣勾毛线裤,实在没东西勾了就把往年的毛衣拆了,加入新线重新勾,简直乐此不疲。

锦西记忆中自己小时候除了夏天,其他季节总有穿不完的毛线衣,各种花样各种颜色,到了冬天,还会穿毛线裤,其实这年头的毛线衣穿的真不舒服,刺人勒人手感也不好,可妈妈就是热衷打爱心牌毛衣,谁小时候没个几件国民款毛衣毛裤?

锦西完全无法理解勾毛衣的乐趣所在,可这项几乎被后人淘汰的手工活,却是这个年代的国民活动。

作者有话要说:当当当!终于更新一章了, 每章都很肥啊!

然后写过快穿,现在写什么都是快节奏,也不知是好是坏,(#^.^#)

这本书本来时间线我拉得很长可以写一百多万字,不过很快女主就要带娃去城里展开事业线了,估计这本书不会很长。

预计V后日万,一月份会把这本书完结,然后这几天我要去北京一趟,等我回来就开V。

大家来猜猜除了停车场,女主第一桶金会在哪个领域?

-

谢谢大家的地雷哈~~么么哒

【马上给大家发上一章的红包哈~】

☆、第 10 章

锦西靠过去,刚出月子的宋世晴招呼她:

“锦西啊,我怎么没看你织过毛衣?你家俩个娃不织毛衣穿什么?”

锦西笑笑:“我没你们手巧。”

“这不难,学学就会了,咱们女人哪个不会织毛衣?不说我们村,全县全省全国,不管什么样的女人,那都要得会织毛衣!你啊赶紧学起来!”

锦西随口问道:“你们织的这是什么毛线?”

她注意到其他人织的毛线都很粗,只有宋世晴手里的是细软的毛线,且她手里的毛线颜色很鲜艳,一看就比较高档。

“我家不是刚生了小子吗?我婆婆特地托人从申城给我弄了一斤毛线,给我儿子织毛衣用,是马海毛的,锦西你摸摸,是不是比其他的毛线软和?”

宋世晴刚生了儿子,腰杆也硬了,说话底气十足,走路都带风,看起来不像从前那么唯唯诺诺的,锦西有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生了个儿子就有这么大的改变。

锦西伸手摸了下马海毛,她对毛线不太懂,只记得自己幼时穿过的毛衣都是粗线的,哪怕有细线也是那种带样貌的,这种马海毛的她虽然见过,但没有穿过马海毛的毛衣,可见这种毛线价格贵,成本偏高。

在一堆粗毛线中,马海毛确实一眼就看得出,不仅摸起来柔软舒适,而且颜色亮丽,比其他毛线都出挑,一眼就能注意到。

锦西笑问:“这种毛线多少钱一斤?”

“一百多呢,还是从申城买来的,怎么样?好看吧?”

锦西笑着点头,确实很好看,试想一下,孩子穿这种好看的毛线衣往人群中一看,那种和别人不一样的自豪感是发自内心的,就跟幼儿园所有人都有水彩笔,别人是6色、12色的,但你的水彩笔有72色,这种感觉就不一样。

“真好看。”

“还是锦西你有眼光,要么我总说咱们锦西这气质,一看就不像咱农村人,像是要做大事的。”自从托芝麻金口生出儿子以后,宋世晴对锦西的态度特别好,说话也中听。

其他人也夸了锦西几句,眼下锦西家有电视,很多人都去锦西家看过,锦西这人很大方,为人随和,孩子们去看电视她不仅不吝啬电费,还总是拿出点好吃的招待孩子,大家都是为人母亲的,见别人对自家孩子客客气气的,自然心里舒坦。

锦西笑了笑,又和其他人聊了几句,大家边聊天边织毛衣,过了会,又有几个女人加入织毛衣的队伍里,十点多时,织毛衣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二十多人,好像谁看到大部队,都能回家拿出一个装毛线衣的塑料袋,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比后世的广场舞要好使啊。

锦西观察过,这农村所有眼睛能看得见的女人,都是要织毛衣的,听她们说,城里也这样,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这种全民性的活动,使得每家每户的女人都要自己织毛衣,锦西一直在找市场大的项目,目前为止,毛线是她见过市场最大的了,毕竟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像毛线这样,走进每家每户,是所有人的必需品。

可是她连毛线品种都认不全面,不知道不同毛线的区别,不知道哪种毛线好卖,不知道不同毛线能织什么样的衣服,她似乎对此一无所知。

锦西想到这,便有些失落,来到书里的这个年代,抱着大展拳脚的信念,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看似对什么都懂,知道这个时代的走向,知道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可理论终归是理论,一旦实践起来,跟想象的总有出入,就像现在,哪怕她觉得毛线赚钱,却一点头绪也没有,根本不知道怎么入行,隔行如隔山,前人说的果然没错。

临近中午,所有老娘们都回家做饭吃了,小南村的习俗是吃午晚饭,这顿饭忙活到下午,在天黑之前把饭吃完,然后全家人围在一起,打牌嗑瓜子看电视什么的,也有老爷们去别人家打牌的,但大部分人都会在半夜前回家守岁。

事实上就连赌钱的人也很少通宵,这年头大家都心疼电费,总觉得夜晚就是属于睡眠的。

锦西也帮梁素云忙活,她俩忙着炒菜,林巧珍忙着做饼和和面,初一早上的习俗是吃饺子吃元宵,现在要把面活好了,她还做了些糖饼,说是给孩子吃。

之前方家经济状况不好,吃喝上都显得拮据,有了停车场以后,林巧珍的手头宽裕一些,对孩子也大方了,放在从前,有饼吃就不错了,还糖饼?糖可是要钱的,谁舍得?

中午有鸡有鸭有鱼,各种菜摆满了圆桌,方家所有人围着圆桌吃饭,吃饭前,方淮山按照惯例给祖宗敬了酒,锦西看向祖宗的画像,心里想着,她一直不信鬼神,可她却真正穿越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有时候人心怀敬畏并没有坏处。

一顿饭吃下来,最高兴的就属孩子了,穿了新衣服看了新书,吃了平常吃不到的菜,每个人的喜悦都浮在脸上,挡都挡不住,孩子高兴,席间的气氛就好。

芝麻和团子正是闹的年纪,一会嚷嚷着要自己吃饭,一会跳来跳去,一会要看电视,把锦西闹得头大,他们闹了俩个小时,锦西好不容易把他们喂饱了,送他们去看电视,回头却发现菜早就凉了,而她好像也不饿了,没什么胃口。

锦西失笑,当妈的是不是都这样?光顾着孩子总是想不到自己,她前世一个人过真是太潇洒了,没受过这些苦,所以来这个世界历练了?

饭后锦西帮着收拾,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看了春晚,今年的春晚有很多老面孔,都是锦西熟悉的,很多人在二十年后还依旧活跃在舞台上,来这这么久,锦西一直没什么娱乐活动,眼下看了春晚,倒觉得有趣,和家人一起从头看到尾把春晚认认真真看完了。

其实后世很多人都说春晚收视率变差,质量变差什么的,或许变差的不是春晚,只是后世选择性多了,大家对春晚的感情也就淡了。

看完春晚,孩子都窝在锦西怀里睡着了,她抱着芝麻,梁素云抱着团子,俩人一起把孩子放在被窝里。

梁素云低声道:“你也赶紧睡吧!”

“知道了,嫂子。”锦西躺在床上,小团子和小芝麻似乎感觉到她,都往她身旁缩了缩,被窝有点冷,孩子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虾米,锦西忍不住摸摸他们的小脸蛋,肉乎乎的真舒服。

奇怪了,明明已经不喝奶,可孩子身上就是有种好闻的香味,锦西离他们很近,看着孩子的睡颜,忍不住想到前世。

前世的她很少陪父母看春晚,其实长大以后她就不大愿意回家了,她跟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僵,锦西记得自己小时候参加合唱团,她为此努力了几个月,可母亲听说这个消息,直接找到老师帮她取消了合唱机会,说是会耽误学习,还有一次她捡到一只小猫带回家,妈妈直接把猫扔了,说养猫会分散她的心力,再后来她跟一位男同学一起参加演讲比赛,妈妈直接找到男同学叫他别对她有别的心思,说她女儿不会谈恋爱,搞得男朋友后来看她的眼神一直很微妙。

这一切让锦西和母亲的关系很僵,再加上父母关系不好,生活在那样家庭里的她从小对家庭关系有着本能的恐慌,她厌恶这种虚伪的夫妻关系,厌恶被父母安排的人生,大学后她离家很远,并再也不想回家,可父母却开始催促她谈恋爱结婚,知道她不愿意结婚后,妈妈很崩溃,骂她没用说她连个男人都找不到。

从此后,母女俩的关系更僵,到锦西穿越来时,俩人已经好久没见过面。

眼下锦西听着孩子平静的呼吸声,忍不住想,年轻时的母亲是否也曾注视着年幼的她,就在这样一个寻常却又月明的夜晚?

也不知道父母在那边过得怎么样。

-

锦西胡思乱想了一夜,等醒来时天已大亮,孩子们正在一旁翻看着恐龙书籍,自从锦西买了这本书,俩人能自己看一个小时,完全不需要锦西讲解。

“妈妈!”见锦西醒了,芝麻激动道:“给我们讲故事!”

团子直接把书递给锦西,嚷嚷:“妈妈,dinosaur!”

锦西勾唇,孩子的记性还真是好,教什么会什么,她忍不住摸摸孩子点头,笑笑:

“好的,妈妈讲给你们听。”

讲绘本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开始锦西一本书几分钟就能读完了,现在她故意跟孩子们互动,每页抛出一些问题,引孩子们去思考,还经常要孩子复述故事,这样一来,她既省心又省力,还能拉长每次讲故事的时间,一举多得。

与此同时,京州市。

秦宴刚进家门,就被廖海蓉念叨:

“你怎么又一个人回来?”

秦宴捏着眉心,无语失笑:“妈,我不一个人还要几个人?”

“你说几个人?你同学家的孩子都要上小学了,就你到现在连个女朋友都没有,不是妈想催你,儿子啊,过年了,你又长一岁了,今年的你还是单身一人,连个对象都没有,你说跟去年比,你有什么进步?”

秦宴没说话,他去申城投资之后,廖海蓉一年见不到他几次,每每见到总是要催婚的,这大院里同龄的孩子都婚了,只剩他孤家寡人,廖海蓉见了难免着急。

“当然有!”

“什么?”

“资产翻了一倍。”

廖海蓉唉声叹气:“连个老婆都没有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秦宴只当没听到,大部分时候,廖海蓉都很好,至少比起同龄人的母亲,廖海蓉宽和又开明,很少为难孩子,更很少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唯独在结婚一事上,变回中国式父母,免不了俗喜欢催婚,常常让他哭笑不得。

“就是因为没老婆才需要钱,要是连钱都没有,那不是更可怜?”

秦宴说完,上楼换了身衣服,等他下楼时,正好看到一个远亲带着对双胞胎来家里做客,廖海蓉很喜欢孩子,见了这对双胞胎,喜不自禁:

“看这双胞胎,多好玩,你说你,就不能生点孩子给妈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