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宽还待再说,正元帝瞧了他一眼,冲他点点头:“成国公所虑甚是,依他说的去办罢。”将魏宽晾在当场,由太监搀扶着回到后殿去。

卫善只作不知军报,赶在太子妃之前把那七八个食盒子打开来:“这是早上才刚做的山药粥,我问了太医,太医说父亲用这个正相宜。”

正元帝瞧了她一眼,这一眼与看向魏宽时的一模一样:“再有几日便是善儿生辰了,若没记错,该是双十年华了。”

卫善抿唇一笑,往银碗里盛了粥,给正元帝添上银勺:“可不是,父皇日夜辛劳,还记着我的生日。”

正元帝用银勺刮了粥,半晌都不曾送进嘴里,反而道:“该给善儿好好过个生日才是,把你母亲接过为,把斯咏也接过来。”

卫善取了一只只银碟,把佐粥的小菜摆在膳桌上:“可不敢为着我的生日就扰了母亲清修。”说着又笑起来:“我可是有意让母亲给斯咏上规矩的,她哪里像个郡主,都是叫二哥给惯坏了。”

正元帝笑起来,把那一勺子的粥又抖落回碗里:“就昭儿惯她了?你就没惯着她?还是把她们都接过来,一家人团团圆圆才像个生日。”

卫善看他执意要将姑姑接来,替他挟了一筷小菜:“斯咏淘着呢,往日也就罢了,如今我身子不便,哪里还能照管她,不如叫她老实跟着母亲学规矩。”

她说得这话,正元帝先还一怔,王忠早已经“哎哟”起来,嘴上连声说道:“恭喜陛下,恭喜王妃。”快手快脚取了个软垫,替卫善垫在身上。

卫善冲正元帝一笑,仿佛还似当年,绕在正元帝的身边讨珠钗缎子时那样:“我找人算过啦,这一胎必是个男丁呢。”

作者有话要说:欠的更新等休息好了补上

我要长长长长睡一觉

其实并不能,明天一早要去面签

倒地

第311章 师徒

落霞阁中锦帐低垂, 瑞兽铜炉里熄了熏香, 殿中遍插香花, 卫善挨在榻上,身上盖着锦被,面前摆开青纱大屏, 两边宫人捧着玉碗水盂, 太医坐在小杌子上替她按脉。

殿中静得落针可闻, 卫善懒洋洋靠着云鹤羽翅锦枕,伸出一只手来搁在玉搁臂上按脉, 沉香怕她受了凉,还在搁臂上铺了一层软绸。

太医按完了左脉按右脉,两边都摸实了, 这才笑道:“恭喜王妃了。”

卫善勾起嘴角, 面上喜动颜色, 说了一声赏,沉香立时摸了红封出来, 转身笑盈盈道:“我就说这回必是有了, 公主还怕不是,这回可真是有了罢。”

这话是说给正元帝那儿派来的小太监听的,沉香落琼两个取了竹篓来, 里头倒了满满金银二色长生果锞子,卫善还没开口,她们便发下厚赏去,显得卫善盼了许久, 这才不敢轻易定论自己究竟是不是怀孕了。

小太监自然也得着一份,沉香伸手抓了大一把:“这些给小公公吃茶用。”小太监兜在袖中喜滋滋回去复命,太医看诊这些时候,他可没闲着,打听了许多话,原来晋王妃在外头一点不漏,却是什么佛都拜过,什么香都烧过,只为着求子。

这也是寻常,晋王正是壮年,膝下只有一个郡主,都说王妃善妒,府中这才没有孩子,如今好容易有了,仔细些也是该当的。

殿里殿外都悬起彩绸来,连金笼里挂着的鹦鹉都成片说起吉祥话,小太监出了殿门先把得的金银二色锞子藏去一半,这才小跑着去正元帝跟前回话。

王忠跪在地上,拿玉锤替正元帝锤腿,他腿上的肉长了起来,身子却一直不见好,听见太监禀报说晋王妃确实有孕,还把赏下来的长生锞捧给正元帝看,他哪里会看这些,一声不哼,动了动手指头。

这便是要赏落霞阁的意思,王忠立时应声:“奴才去办。”跟着又道:“要不要让淑妃娘娘照应着?”皇后不在,淑妃理当担起皇后职责来,正元帝略点点头:“她办事素来仔细,由她照看着善儿,我也安心。”

王忠低头应是,又捏正元帝捶腿,过得片刻小心翼翼问道:“那晋王在玉门关外迷失的消息,还要不要告诉公主?”

正元帝这才掀了眼皮,眼中尽是红丝,眉间疲态尽显:“她已经知道了。”可他想不明白,名和利都再难动魏宽的心,卫魏两家也从无旧情可叙,卫善究竟用什么法子,让魏宽站出来替秦昭说话,当堂揭破了军情,迫得他不得不发令派人去找秦昭大军。

可军报这样的密事,她又是怎么知道的?正元帝看了一眼正在替他揉腿的王忠,离得近了,能看见王忠鬓边发丝,隐隐有染过的痕迹,顿声问道:“你今年有多少岁了。”

王忠笑了一声:“陛下垂问,老奴将要六十了。”

正元帝道:“原来都到这个年纪了,也是该让你歇歇了。”

他一说这话,王忠赶紧伏地拜倒:“能侍候陛下是老奴万世修来的福份,如何该提一个歇字。”殿中一时静了,林一贯几个缩在殿外,不敢进来。

正元帝摆了摆手:“起来罢,你侍候我这样顺心,我还怕换了人不称手,你这几个徒弟,哪一个都没有你侍候得好。”

王忠哪里敢应,心中疑惑是出了事,可这些日子件件小心,再不敢行差踏错,正元帝摆手叫起,他又躬着身子爬起来,腰一折更显得老态了,正元帝道:“你且歇歇罢,让你的徒弟们也顶顶事儿。”

王忠不敢驳,退下去打量几个徒弟,冲着林一贯点点头,余下那几个也早知道他最喜爱林一贯,听见他不住吩咐林□□:“陛下要吃茶,你且得拦着,茶能解药,万不能让陛下由着性子来。”

林一贯一直在御前侍候,可到底还有师傅在,从不曾贴身侍奉过正元帝,他心里也不住打抖,应上两声,这才缩手缩脚上前去,看了这么多年,终于轮到自己伸手,先还露怯,跟着便顺了手,正元帝吃着他调上来的蜜卤道:“你跟着你师傅有多少年了?”

林一贯还是小太监的时候就被挑上来跟着王忠,先时自然不能往御前来,就给王忠洗衣裳刷鞋子,到他如今这个地位,也每日早起去给王忠梳头。

正元帝发问,他不敢不答,可头回和皇帝说这么多的话,怕得掌心发汗,正元帝反而面上带笑,很有些攀家长的心思:“你还给你师傅梳头?等明儿给朕梳,试试你的手艺好不好。”

林一贯嘴里连声应着,正元帝既要他梳头,便不能先给王忠梳,凭他起得再早,再的孝心,王忠也不能先过正元帝,应完了又烦恼起来,回到屋里见王忠端了铜镜染头发,急得快步过去:“师傅怎么自己弄这些,还是我来。”

王忠搁下小碗由着他来:“陛下让你梳头了?”

林一贯大方应了,本来也瞒不过王忠,王忠眯了眼儿等那毛刷子刮过头发梢,低低“嗯”一声:“你也别怕,怎么给我梳的,就怎么给陛下梳,袖子那儿多折一个褶,把白头发藏起来点。”

林一贯出了殿门还怕师傅发怒,陛下这分明就是要抬举他了,这会儿见师傅半点不怒,实是拿他当亲儿子看了,吸吸鼻子:“我定不给师傅丢脸。”

铜镜磨得光可鉴人,王忠在镜里看见小徒弟要哭,笑得一声:“还哭鼻子,当自个多大?我这会儿身上可没糖球了。”

说完了才道:“你当我放心叫你去御前,抬举你是好事,若不是陛下这些年脾气一日比一日坏,我早把你们都抬起来了,哪至于一把老骨头还要替你们挡在前头。”

王忠在宫外有宅子,养了花鸟石竹,养了猫狗鸟雀,只等着将来出宫颐养天年,他这么牢牢霸着大太监的位置,底下的徒弟们自然有说小话的。

“把你抬起来,你那些个师兄弟心里就服气?更得夹着尾巴做人,万不能有一点疏漏。”王忠一面说一面吃了一口茶。

林一贯心中一凛,当太监这些年也确是干过许多欺上瞒下的事儿,师傅是收了宓才人的金银,这才替她换上花牌,这事儿他也办过,师傅给的金银厚实,说自己不差这些了,替徒弟们攒一攒,要是叫人捅出去,宓充容最后是什么罪责,他们可担待不起。

这么一想冷汗泠泠,王忠看他怕了,拍一拍他:“得啦,跟了我这么些年,什么时候软什么时候硬,看也该看会了,上头贵人那些事儿,我原来怎么办的,你学着样儿,总不至于你师傅安稳了二十年,到你手里就不安稳了。”

王忠一面说一面把头发束起来,鬓角染得不见一丝霜色,看着人又精神起来,这些徒弟,也只有林一贯知道些他与晋王的事,知道的还不分明,不过以为是他拿好处,两边帮衬,可如今这势态一点险都不能冒。

连消带打,把小徒弟刚生出的那点心思给打没了,可王忠自知正元帝开了这个口,就是不愿意再留下他了,得赶紧给王妃提个醒,往后两边得更少来往才是,不能让晋王冒一点风险。

传信的人一走,落霞阁中的喜意便被冲淡了,卫善两回怀着身孕,秦昭都在外出征打仗,这一次还尤为凶险,沉香看卫善一等无人时便肃了脸色,眼圈一红:“公主好歹多进一些粥菜。”一面说一面刮一口粥,送到卫善嘴边,看她咽下。

忍不住忧心道:“公主不是说再等一等么,怎么这会儿就说了?”

昨日起卫善便不曾用饭,沉香一早起来亲手炖了粥汤,在灶上温着,里头搁的山药枣子,送去前殿的便是这个,正元帝一口都没动。

卫善咽了,放缓了神色:“等不得了。”说着把手抚在小腹上,腹中这块肉还不会动就要跟她一起犯险,卫善手指尖在腹上来回摩挲,心里觉得对不住这个孩子。

沉香跟了卫善多年,看她脸色也能窥知一二,忍下目中泪花:“公主可该多吃些,小殿下才能长得壮实。”

人人都盼这一胎是个儿子,连正元帝都是这么期盼的,卫善却只这一胎能够平安,她伸手接过粥:“去捡些外头合欢花浸了酒给姑姑送去,让她安神静心,就是传了信,也别过来,我自己能应付得来。”

跟着又叫来了小福子:“你让王七去一趟晋地会馆,今岁还未选官,算着日子也该上京来了,找几个人说曾文涉督粮不利,晋王军队出发,粮草不足的事传出去。”

秦昭在晋地的人望一直未在朝中显露过,各地选官自成一派,这些年选上来的,既有同乡情谊又有同榜情谊,若没有卫善连晋地都出不来,此事是必要发声的。

作者有话要说:头疼

这章没写完,明天补(好像补章很难刷出来,或者我直接发新章)

大家晚安

第312章 修好(捉)

卫善恐怕正元帝以秦昭领军不利为由下旨责罚他, 抢先一步把罪责按在了陇右官员的身上, 其中尤以曾文涉的流言最多。

他本就是齐王一系的官员, 正元帝当初选他去陇右督粮道,便引起朝中一片反对声浪,大战在即, 还涉及私怨, 三万将士的性命岂可儿戏。

消息经由东西二市商贩的嘴越传越广, 商户走南闯北,自来消息灵通, 十个人同说一件事,这事纵是假的也真了,何况其中本就有五分真, 这风便越吹越盛, 不久就吹遍了京城。

正值科举选官的时节, 秋闱将至,京城之中陆续聚集着各地学子, 其中又以晋地的来的最多, 他们是王府出资送考,自然来的最多,衣食住行也安排得最妥当。

先不过在会馆中谈论, 两派意见越争越凶,一派激进,主张去拜访京城中官位最大的晋地官员,把民怨上达天听;另一派温和, 还在犹疑这消息的真假,两派都有领军人物,一时争论不休,直到陇右地方的录事参军将奏折送到了御案前。

录事参军身负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之职,他送上奏折来,弹劾陇右司兵增援助战不利,粮道官员到此时还未能筹集军粮,消息一传开来,这些学子们更是义愤填膺,除晋地会馆之外,连同业州营州,清江学子也一并响应。

先时只在会馆中纠集,跟着又在茶馆书肆之中谈论,最后这些学子们挑出几个领头的,去拜访京城中为官的晋地一派官员,再由这些人起草上书,经由太学府呈送到御前。

正元帝因为此事,发落了几个御史台的官员,外头是越闹越凶,长清宫里的卫善却安然下来,她一听说陇右录事参军的奏折送到了御案前,胸中吊着的大石立时落了地,秦昭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他在陇右游刃有余。

弹劾的奏折自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送到御案前的,夫妻遥隔千里,却两心相同,曾文涉闭门两年有余,身上才刚干净那么点儿,就又是一盆脏水兜头浇下。

小福子隔得几日便往晋王府走一回,对外是说晋王妃孕中挑剔,吃的用的穿的都不合她心意,少了什么都要到外头去采买回来。

卫善虽心知秦昭无事,可没接到信报总是难安,三五日便差遣小福子回府一趟,看看后院里养的那群鸽子里可有从外头飞回来的。

自六月底到七月初,依旧没有秦昭的消息。

卫善有孕的消息传出去,卫敬容自宫中赏了许多缎子药材来,还有一柄红珊瑚雕成的如意,这样的巨株难得,雕得祥云如意更难得,沉香把这如意摆出来,宽慰卫善道:“公主必会事事如意的。”

帝后二人分宫而居,卫皇后茹素一月之期已经过了,却半点没有挪住到长清宫来的意思,互相没有一点缓和的迹象,卫善并不相劝,只是闭门养胎,除了日日去正元帝跟前请安,连后宫也不走动了。

她不出去走动,却有人往她宫里来走动。

天气渐渐暑热,落霞阁中因有巨树遮蔽,倒不那么燥热,屋里搁着冰盆,卫善调了色画殿外合欢树,沉香碎步进来禀报:“太子妃来了。”

卫善这一笔下得重了,随手搁下狼毫,也不换衣裳,素着脸缓步出去,看见太子妃是孤身而来,倒觉着有些稀奇。

太子妃又似刚进宫时那样,垂眉低首,衣饰也不再华丽,穿了一件湖色素面的宫衫,簪着三两颗明珠,手里还提了一盒点心:“我听说妹妹有孕,一直都想来看看,只是承吉身边离不了人,怎么也抽不出空来,好容易得闲,做了些点心,妹妹不要嫌弃才好。”

她越是说,卫善就越是觉着古怪,太子妃这个人简单得很,无所求时只有面子情,有所求时才会着意殷勤,可她此时还能求些什么,求到她面前来呢?

太子妃能活下一命,并不是碧微手下容情,而是有承吉这个护身符在。

卫善曾劝过碧微,不是为了甄氏,而是为了碧微。为了个杀不死又不开窍的甄氏,背负上几十条人命,不值得。若碧微是个冷血的人且还罢了,可自那之后她日日点香念经,为的依旧还是这几十条人命。

“嫂嫂不必辛苦,我这些日子只是困倦,并不馋吃的。”卫善坐到偏殿榻上,沉香替她往腰后垫了个软枕,接过太子妃手里的点心,交到初晴手里。

初晴取了两色金银葵花碟子,一边摆着太子妃送来的点心,一边是落霞阁小厨房里造的点心,把太子妃送来的还搁在太子妃的面前。

落琼捧了茶托上来,给卫善的是玫瑰蜜卤,给太子妃的是八宝攒茶,她初进宫时便爱吃这个,后来见宫里贵人无人饮杂茶,这才换了口味,在卫善这儿又见着了。

卫善笑一声:“我不便吃茶,仿佛记得嫂嫂爱喝这个。”

太子妃捧了茶盏,竟难得有些眼热,隔得许久抬了头:“无事不登三宝殿,在妹妹面前我也不必藏着掖着,我是想请妹妹替我和姜妹妹说和。”

卫善饮了一口蜜水,搁下琉璃盏,看向太子妃,不着痕迹的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一回,轻声反问:“嫂嫂要请我当说客?替你和姜良娣说和?”

太子妃涨红了脸,指甲紧紧掐在掌心里,说这些话叫她深觉得受辱,却不得不挤出笑意来:“说到底我们都是太子的未亡人,就算早年不和,承吉承佑如今也该是世上最亲的兄弟,原来是我错了,我愿意给姜妹妹斟茶认错,从此只求东宫和乐。”

她关在东宫时还要骂碧微一句贱人,这才几个月竟转了心思,肯与碧微姐妹相称,还肯斟茶认错,要是早些年碧微本就有求和之意,又因秦显之故,肯照拂东宫,如今她既要上卫家的船,又怎么还肯跟太子妃说和。

“这事我办不了。”卫善神色恹恹:“嫂嫂便是早些来说,我也当不起这个说客,何况是如今?”

太子妃没成想她不肯,分明已经伏低作小到这个地步,她咬牙忍住,依旧央求道:“东宫只余下我们几个,又何苦再相争,自我进宫,妹妹心里便没把我当成嫂嫂,就算为了姜妹妹好,宫里这样动荡,承吉承佑如何相安?”

卫善手里的琉璃盏一碰,发出一声脆响,这番话不是太子妃能说出来的话,背后必有人指使她,可杨宝盈已经没了,她又是从谁那儿学了这些来?总不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她还肯相信秦昱的话罢。

“嫂嫂安心罢,承吉承佑血浓于水,在陛下跟前养着,原来虽不亲近,往后自然能亲近起来,至于姜姐姐,嫂嫂何苦为难她呢?”正妻给妾室斟茶,碧微怎么敢接,又怎么敢不接,卫善不愿揭她面皮,也不想看她泪眼盈盈说这些年的委屈,在这宫里活着,哪个人不委屈。

太子妃坐了许久,也磨得许久,看卫善无论如何都不肯应,到底还是哭了一场,哭掉两海碗的眼泪,看卫善还是无动于衷,反而收了眼泪,红着眼圈道:“妹妹真是忍心,承佑是你侄子,难道承吉不是。”

卫善看着她落泪,到她哭完了才道:“嫂嫂的心也并不比我软多少,中元节将至,便不给素鹃腊梅烧纸,也该给孙率卫烧些纸钱去。”

太子妃一听这话,仿佛被针扎了一下,刹时脸色发白,左手拢在右手手腕上,卫善这才看见她腕上套了一串紫檀佛珠,不住转动两下,这才道:“妹妹不肯便罢,又何必挖苦我呢。”说着立身起来出去,可心里依旧打着要与姜碧微修好的主意,此路不通便另寻它途。

沉香看她走了,沉下脸来,让小宫人取了香花来熏屋子,扶着卫善回寝宫,奇道:“太子妃怎么突然改了主意?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方才哭得沉香几个将要按捺不住,公主才刚有孕,这胎还未过三月,还没坐稳,便听她这一场嚎啕,晋王还在外头,至今还没传来好消息,叫她这么一场哭,倒添了晦气。

卫善阖了眼儿:“让小福子去问问,这些日子太子妃在与何人交际。”她打的什么主意还不分明,可若是碧微当真愿意与她修好,她才真该担心。

自六月中等到七月初,终于有信报传来,高昌国知道大业发兵,军队已经出了玉门关,一时惶惶难安,竟派遣使者带着大批金银礼物去突厥求援,央求突可汗发兵相助,预备两边夹击,欲将秦昭围困在大漠中。

突厥已然发兵,却找不到秦昭的军队,突厥骑兵在沙漠中奔波来回,人困马乏,一仗没打就回了突厥,高昌国王只当得天相助,不意突厥才刚撤兵,秦昭的大军就似神兵天降团团围住了高昌。

军报传来之前,晋王府便送消息进长清宫,飞奴带回一张字条,上头只有两个字,是秦昭的笔迹,写着“平安”。

卫善捏着这两个字,终于安下心来。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起恢复早上十点更新

等我调整过来重新双更还债

长评越欠越多了…倒地

第313章 献女

卫善自刚到晋地起就把这条路铺了起来, 驼帮马帮的常薛两家人, 常家是在丝路上来回, 薛家从永宁关出,马帮的生意,一直做到了突厥的牙帐中。

经营这些年, 终于派上了用场, 常家这些年在丝路城镇上开了一间又一间的商铺, 没有晋王府的财力支撑,哪怕是常家也支撑不住。

说是商铺, 除了收货出货之外也兼带打探消息传递讯息的效用,秦昭军队还未抵达陇右,常家的商队就已经踏上了丝路。

商队一行几十号人, 有向导有跟车, 车上装的货物还与平日没有两样, 到了地方各种打点也都是惯例,这回打听的更多些, 一问便知高昌国主运了一大批金银绫罗往北边去, 北边就是突厥,常家一知道这个消息立时飞奴传信给了秦昭。

丝路通商多往中原而来,一是中原地广, 二是中原富庶。突厥也并非没有商道,只是运去的货物不比运往中原的多,两边虽有交际,可似这样国主之间送去金银, 还是数年之中头一回。

薛家的马帮生意,就算是突厥内斗时也是一样走动,突厥皇廷与北狄皇廷一样争斗不断,这些年来更是分成了东西两位汗王,互相牵制,时有摩擦。

不论他们自己打得如何,总是要钱要盐要铁的,薛家两边游走,突厥皇廷汗位几次易主也都一样做生意,不过就是换一任汗王,再次奉上金银而已。

薛家在突厥自有势力,马帮还未到牙帐中,就已经听到风声,大业与高昌开战在即,突厥汉王意图不明,常家送上信报,薛家也不甘人后,把突厥西汉王收了金银的事传信给了秦昭。

秦昭先接到常家送来的信,就已经猜测高昌国主联络突厥是有意求援,想让突厥发兵,两边夹击把这三万人围住。

突厥骑兵素以骁勇善战著称,高昌国主向突厥求援也在情理之中,若当真被他们两边夹击,三万兵马难以相抗,秦昭接到信报便写了信件,着人送到陇右刺史手中,刺史却按下这份军报不曾往上报。

曾文涉一到陇右便把当地官员都宴请一回,他是怎么来的,上头几个知道的清楚,这份军报一送上来,司兵便去寻了曾文涉,曾文涉笑道:“晋王也太胆怯了些,难道两边开战,便不许高昌与它国商贸?那真腊土藩是不是都有援军要来,要与我大业为敌?”

司兵气愤难平,可他虽是司兵,上头还有刺史在,当着曾文涉的面摔了茶盏:“千里用兵岂是儿戏?上头若是追究下来,我一顶乌纱换不来三万人的性命。”

曾文涉看着一地茶汤茶叶笑了一声:“曹司兵只管把心放进肚里,当真有事,小惩戒换大乌纱,把你这帽子做做宽,难道不好?”

曹司兵气得说不出话来,再去找曾文涉理论时,接连吃了几回闭门羹,欲派人出玉门关外寻常晋王大军,又都被刺史和曾文涉二人联手压住,正犯愁此事如何上达天听,一个督粮道的典吏寻上门来,问他道:“曹司兵可愿替三万将士争一争性命?”

曹司兵久不能言,到底点了头,跟着录事参军便弹劾陇右司兵不作为,他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奏折直送御史台,这事才捅到了御案前。

刺史不闻不问,也确在秦昭意图之中,既无增援食水又少,出了玉门关就改换行军路线,由向导带领,绕过突厥骑兵,往一绿洲而去,分成三股人马,将高昌团团围住。

等陇右刺史再接到军报时,秦昭一日之内,已经接连攻下高昌三座城池,高昌国主再献降书愿向大业称臣。

等陇右刺史再接到军报时,秦昭已经到了高昌城下,向高昌国主叫阵,高昌国主本就依仗千里黄沙,只当大业军队越不过沙漠,当真踏沙而来,也有突厥骑兵相助。

突厥在这么老大一块地方转悠了这么久,也没寻到大业兵士半根毫毛,还以为这三万甲兵不识道路,迷失在黄沙之中,被风沙掩埋,就是白骨也再难寻回。

城中正歌舞升平,美酒佳肴庆祝之际,忽听城下鸣金声,吓得高昌国主从宝座上翻滚下来,金杯美酒翻落一地,连他那把嵌了宝石的金弯刀都握不住,抖着身子扯住宰相,问他应当如何是好。

高昌国主若不是胆小如鼠,也不会几次阳奉阴违,他真当隔了千里黄沙就能高枕无忧,直到这回大业甲兵兵临城下,这才恍然大悟,再想投降,可送出去的降书秦昭却不肯接。

秦昭派了个会说高昌话在城下教导士兵接连喊话,斥责高昌国王不置藩臣礼,对正元帝不敬,劝高昌国王出城受降,押解进京,向正元帝自陈罪行。

高昌国王哪里还敢出城,知道自己一去再无活命的道理,又起了贿赂秦昭的心思,从城楼上一车一车的倾倒宝石珠玉。

见着金玉军士们有一阵骚动,这些人都是各地捡点出来的随军的兵丁,未曾受过秦昭练军苦训,他点了两个副将守在阵前,谁敢就地去拾立时按军法处置,任由高昌国主将金银宝石堆得有半座城门那么高,也无人敢去捡拾。

眼看财帛不能动秦昭的心,高昌国主又派人在城楼上喊话,愿将高昌瑰宝献给正元帝,这瑰宝便是他最小最美貌的女儿,传言高昌公主温柔美貌举世罕见,丝路之上还有驼队传唱她的歌谣,说她的皮肤似牛奶一样细滑,嘴唇像花瓣那样娇柔。

此时又唱起来,引得兵士阵阵哄笑,两边礼俗不同,受这样赞美传唱反让这些军丁男人们哧笑,秦昭再次让兵士跟着喊话,此来不为财宝不为美人,只为高昌国主失礼于大业皇帝,让他开城认罪,随军去京城,向大业皇帝请罪。

高昌国王见如何巧言都不能动秦昭的心,还以为是秦昭未见过女儿相貌,这才不动心,派宰相出城,将小女儿装扮成了侍女跟随,用头纱紧紧裹住身躯,一路行到军帐中。

高昌公主才刚十五岁,进了营帐揭开面纱,美目含泪,拜倒在秦昭身前:“愿随将军往中土去,一生侍奉大业皇帝,用我一人换百姓平安。”

听向导翻译歌谣时,帐中副将参将还个个哧笑,待见了她的面貌又都笑不出来,竟真有似歌谣所唱的美人,一个个盯住秦昭,若是就些攻下高昌,美人也依旧能进献给正元帝。

秦昭看她一眼,挥手让她回城:“请罪的该是你的父亲,出战的应当是你的兄长,我竖旗一日,若这一日中国王还不出城请罪,只能杀进城去取他首级回去复命。”

公主原本拜倒在地,听向导翻译软在军帐中,眼泪夺眶而出,秦昭又对宰相道:“高昌城中竟无一个男儿吗?”

一日期过,高昌国王并未出降请罪,城中却处处挂起好了白幡,宰相出城来,告诉秦昭国君畏罪忧虑而死,请求秦昭退兵。

跟着来的副将大开眼界,急得直捋胡须:“要打就打,磨磨蹭蹭,这仗都能打完了。”

宰相跟着陈情:“得罪陛下的是先国君,此时是国君的儿子继位,他愿向大业称臣,献上百倍藩礼给大业陛下,恳请退兵。”

秦昭指一指帐完竖着的战旗,绝不肯就此退兵,一日期限一到,依旧发兵,不出一天接连攻下高昌三座城池。

军报送到御案前,正元帝捏着军报久久不曾说话,自己的儿子困于冰雪,还当秦昭困于黄沙,已经打算他这回若不能回来该当如何处置。

若是卫善这胎得男,便是晋王世子,先在京城养着,到了年纪让承吉卖这个人情,依旧还让他回晋地去,到那时候也已经一二十年过去了,就算原来民心所向,隔了这些年哪里还记得秦昭。

若是这胎依旧还是女儿,那便更好,无子收回封地,两边都无话说,卫善还自年轻,身上又有公主封号,她若愿意再嫁就由得她再嫁,愿意守着晋王府这座空壳,也就由她守着,百年之后这个晋字便也不复存在了。

可秦昭赢了,不仅打了胜仗,还赢得这么漂亮,把突厥高昌耍得团团转,一兵未发就吓死了高昌国王,捷报一天比一天传得密,先是三座城池,接着是五座,到了七月末,高昌二十二座城,尽在秦昭掌握之中。

这样的大胜已经许多年未曾见到,朝堂之中一片欢欣鼓舞,秦昭这回也依旧在丝路上立下石碑,宣扬大业天威,押着高昌新任国主和那位美名传遍丝路的公主进京城来。

这回和上回毕竟不同,秦昭赢得这么漂亮,便是正元帝也不得不赏他,正元帝赏下了大批金银,又加封太初当公主,给予食邑。

卫善接到旨意,心中一凛,面上堆出喜色,心里却不住忧虑,赏赐给的这么大方,必还有后招等着秦昭,果不其然,在赏赐秦昭的同时,发下一道旨意,改高昌国二十二座城为西州,设下州县衙门,派秦昭选官管理,留兵镇守。

这就是把秦昭钉在了高昌,三年五载进退不得,跟着又将那位丝路上传遍了美名的公主赐给了秦昭。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啊,沉迷听见你的声音

也想写这样的幻想言情啦

第314章 算帐

秦昭还在回京路上, 他还未接到旨意, 卫善就已经先听到了, 她“腾”得一下从榻上立起来,一把翻落了矮桌上的□□茶,泼了一身**气。

沉香落琼赶紧上前去, 一把扶住了她的胳膊, 怕她怒极之下踩空了, 落琼觑着她的脸色,宽慰她道:“公主安然, 王爷必不是那样的人。”

卫善并不怒,只是心焦。也并不是心焦正元帝赏赐美人给秦昭,而是心焦他想将秦昭困在黄沙中, 既然是改设高昌国为州县留兵镇守, 便不会留下三万人马来, 至多给他几千人,叫他手上既无兵力, 又相隔千里, 鞭长莫及。

换作她是正元帝,也会想这么一个办法,与其纵虎归山, 不如就将他留在那贫瘠地方留守,三年五载不得回京,等承吉大些,地位稳固些, 再把他放回晋地,或是招回京城来。

卫善在寝殿之中来来回回的踱步,初晴几个不敢上去打扰,可她还怀着身子,若是气坏了,可怎么好,沉香凑上前去:“公主好歹换一换衣裳,可别着了风寒。”

卫善摆一摆手,长眉轻拧,忽地道:“小福子去听听朝臣有何言论,咱们往正殿去。”

闹还是要闹一闹的,她在外头有那么一个善妒的名声,消息都送到落霞阁来了,她如何不该闹,说着大步迈出了殿门,沉香落琼追在后头,不住让她慢一些。

正元帝身上病痛反反复复,总是觉得自己要好了,就又再病上两日,腿疾全愈,可身子难好,太医诊治是年轻时冲锋陷阵,一身积劳疏于调养,到年纪大了这些伤痛一样样找上门来,只得慢慢将养。

卫善冲进去时,乔贤妃正在喂他清粥,正元帝难得心绪尚佳,连吃了几天的清粥竟也没发怒,按他往日的吃口,接连吃几天粥汤直似饮水,又得冲着近前侍候的人撒火气。

卫善进了门便拿绢子捂住脸,等那辛辣之意直冲口鼻,又将绢子卷进袖中,仰脸哭得满面泪水,绕过低垂的锦帐飞花罩,到正元帝榻边又跺脚又哭闹,嘤声哭个不住,情急之中连往日称谓都喊了出来:“姑父收回圣旨,不许赐人给我二哥。”

正元帝自然知道她所为何来,乔贤妃搁下粥碗,赶紧掏出帕子出来,心里也吃不准卫善这番哭是真哭还是假哭,看她眼眶微红泪落如珠,哭得这要真切,上前宽慰她道:“公主有甚事好好说便是,都这个年纪了,怎么还哭得孩子似的。”

卫善接过她的帕子抹泪,一把扯住她的袖子:“贤妃与我说项,我怎么能与二哥分隔这样远,姑父还瞒过我赐了人!”

阿乔进宫时,卫善还是小儿,原来是份位不够,如今份位提上去了,被卫善当作长辈待也是应当,她拍一拍卫善的手,软言宽慰她,跟着又侧身对正元帝道:“公主好容易有了身子,陛下怎么不心疼她。”

乔贤妃自来是温言软语的性子,说出话来总似在央求,软绵绵听在耳中,说不出的受用,这也是正元帝病中最宠爱她的缘故,听见她这么说,脸上也没有发怒的意思:“这是家国大事,岂能作儿女事看待?”

卫善饶过乔贤妃,坐到正元帝榻边,拉着他的胳膊,气得长眉竖起:“甚个家国大事,非得把那高昌公主赐给二哥?”

正元帝笑呵呵的,拿出哄小辈的声调来:“昭儿远在西州,西州本就不是大业城邦,自来只是属国,外人要如何站稳脚跟?昭儿要治理西州,总该有人相助,赐给他高昌公主,既有名又有实,他早些安定西州,便能早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