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笑着摇头,“军粮的事自有我来操心,如今也算略有些眉目了。至于这白叠,如今已快四月,咱们那两顷职田里倒是种了不少白叠,但若让西州人都多种些,怎么也要到明年,你且有一年的时间,急什么?再说……”他略停了片刻才道,“有人说不定比你更急一些。”

第36章 愿者上钩 所为何来

看着院门口,面含微笑、风度翩然而来的麴崇裕,琉璃突然很想揉揉眼睛。他今天穿的是一件颜色极正的葱绿色交领袍子,领口袖边都饰着精致的卷草纹金丝织成,腰间一根碧玉巡方带,还挂着一个满地银丝绣的香囊,被阳光一映,琉璃顿时仿佛看见一只孔雀正在徐徐开屏。

裴行俭迎了一步,微笑着抱了抱手,“世子,好久不见。”

麴崇裕优雅的欠身而揖,“长史日理万机,崇裕不好打扰。”

裴行俭笑容谦和,“不过处置些琐碎杂务,哪敢与世子相比?”

麴崇裕的眼角微挑,“这些琐事的确烦心,说来崇裕如今能偷得许多闲暇,还应多谢长史才是。”说完又向琉璃行了一礼,“听说夫人又有了奇思妙想,这才冒昧前来打扰。”

琉璃微笑还礼,“求之不得。”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她还有特地新做的粉色衫子没穿呢,可昨日裴行俭一听到黎大匠回报麴崇裕要来,便说他多半已经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情了,估计打扮得再粉嫩,也很难再看到那张强忍不耐忍到发青的脸,真是太可惜了!

麴崇裕也很想揉眼睛,他进门便看到裴行俭身边是一个素淡的米色身影,这时才看清这位库狄氏不但只穿着一身素面胡服,脂粉钗环也是一律俱无,打扮清爽,言语简洁,她这是……懒得装模作样了?他们夫妇是已然觉得胜券在握?他眯了眯眼,突然有些不耐再客套下去,看向裴行俭微微一笑,“裴长史,不知黎大匠所说的轧车何在?”裴行俭是聪明人,便算是原先不想让他过目,如今也应当知道,没有他的首肯,那位黎大匠是不会帮他们做出轧车来的。

裴行俭果然并不迟疑,伸手往前院的西屋一引,“世子这边请!”

西屋的门窗都是大开,门帘高高卷起,屋子里空荡荡的只放了台案、木料等物,看上去便显得格外敞亮。黎大匠正蹲在一个木架前调着转轴,旁边两个小工弯腰看得出神,直到麴崇裕走进门来,三人才醒过神来,黎大匠忙站了起来,“世子您快过来看看,这两根木轴相辗,力道似乎总是略差一些。”

麴崇裕看见木架,眼神顿时变得锐利起来,大步走了过去,袖子一挽,修长的手指在架上轻轻抚过,又在转轴处敲了几下,凝神道,“你们先转一转给我看!”

这轧车原是最简单不过的装置:在一个木头方架子里安上两根紧挨着同样大小的圆木,圆木两端各安上一个转轴,将未经处理的棉花送入圆木缝隙中,两边转轴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棉花籽便会在转动中被碾落,而棉花则被转木带到前面落下。只是这架轧车不知怎么的,力道却总是差一些,圆木太近便会转不动,略远又碾不干净棉籽。

此时两个小工摇动转轴,黎大匠把放在一边的生白叠送到了圆木中间。眼见着还带着小半棉籽的白叠落入了轧车前放这的小篮里,麴崇裕不由轻轻点头,半晌才看向琉璃,“库狄夫人,这法子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琉璃目不转睛的看着那架轧车,头也不抬的顺口答了一句,“偶然想出来的。”

麴崇裕顿时有些接不上话来,只得低头看着轧车,思量良久,心里渐渐的有了主意,这才抬起头来,“裴长史,库狄夫人,这轧车要将籽轧尽并非太难之事,只是不知做出来后,两位准备如何处置?”

琉璃怔了一下,还未开口,裴行俭已笑道,“若是好用,自然是让官坊里多做一些出来,发往西州各乡各村。”

麴崇裕不由一呆:裴行俭竟然想的是……

琉璃皱眉道,“不急!”

麴崇裕看了她一眼,不知怎地,竟觉得松了口气。白叠的前景如何,他昨日一番询问之下,已知道得清清楚楚:别说那五六百钱一匹的粗白叠,当年高昌王宫的织坊还曾做出过专供王室高门所用的精细白叠,在市坊里可卖到过两三缗一匹,只是随着高昌灭国,便再也不曾出现。而这白叠本身却是极贱,耐旱耐瘠,寻常人家都是随手种于田间地头,四个多月便能结果,只是因为去籽太烦难,才少有人用以纺纱织布,日后若能以轧车去籽,再想法子把精细白叠重新做出来,日后这白叠哪里还是白叠,分明便是铜叠银叠!

他们夫妇,难不成还真能是那种视这银叠如粪土的人物?

琉璃走上两步,弯腰将轧过的白叠拿在手里细细的看了几眼,这才开口,“这轧车即便是能做好,也不过是能让人省些事,去籽的棉花还是太过硬实,杂质也太多,真要让白叠派上用场,只怕还要做出专门的弹车来,将这些白叠弹得松软匀净,才好用来絮衣絮被或是纺纱织布。那时便是寻常丁女织的粗白叠,定然也会比麻布细软许多。”

裴行俭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看向麴崇裕,“世子,若真是如此,日后西州各乡是否可用白叠来代绢帛?如此一来,一则西州乡民不但可织布为衣、夹絮御寒,也可免去年年交调帛之负累,二则,西州都护府也不用再年年花大笔银钱粮食去换那些千里迢迢运来的绢帛,不出三五年,则西州富足可期!”

麴崇裕一时只觉得嗓子发涩,预备好的话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早已想好,这两人眼下决计不会有开织坊的手笔,若库狄氏的法子好用,他便像买雕版一样,重金买下这轧车,再花些心思把做出细白叠来,想比起雕版来,更是长长久久、一本万利的生意!但眼下莫说裴守约,连库狄氏的意思竟然都是……

听着裴行俭那一口一个西州,他只觉得心口越来越是憋闷,一股邪火从心底里冒了出来,心思转了几圈,淡淡的道,“长史所言甚是!只是将轧车做出送入各乡的主意,还应更妥当些才好。”

裴行俭脸上露出一丝讶异之色,麴崇裕已一口气说了下去,“库狄夫人想来对那弹车也已有了腹稿,只是能想到是一回事,能做出又得另当别论。崇裕不才,于机关木工上还略有心得,愿助夫人一臂之力,然则这轧车弹车的处置,崇裕也有一番主意,还望长史与夫人能听我一言。”

裴行俭肩头微微放松了下来,笑道,“世子但言无妨。”

麴崇裕的神情十分郑重,“这些轧车弹弓之物,必须由官家掌握!”

琉璃不由皱起了眉头,忍不住接口问道,“那寻常乡民如何用得上?”麴崇裕果然开价了,可这个要求实在有些苛刻。她做这些东西出来,可不是要让麴崇裕垄断在官府手里来挣寻常小民血汗钱的!

麴崇裕声音淡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他是什么意思?琉璃一时有点转不过弯来,裴行俭已开口道,“世子的意思是说这些物件不能流落于民间,还是要令白叠纺织之术不能流出西州?”

麴崇裕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自然是后者,长史把我麴某看成什么人了?自古以来,中原的桑蚕之术,又何尝许胡人轻得?长史需知,物以稀为贵,西州不过弹丸之地,良田稀少,滴水如金,白叠于此地,或是休养生息的大计,于中原,却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小术。一旦流出,则无以为贵,其中利害,长史自能明辨!”

琉璃心道,谁说是小术,过几百年,中原也人人都穿棉布好不好?刚想开口,“过几百年”几个字突然又一次从心头流过,不由便是一呆。

麴崇裕又淡淡的添了一句,“若是长史不肯,崇裕自不会啰嗦,这便告退。”

裴行俭沉吟片刻,看了一眼台案上的生白叠,点了点头,“世子所虑不无道理,此事便依世子所言。”

麴崇裕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那便一言为定!”裴行俭夫妇既然能做出这样一副为了西州心地无私的样子来,他若提什么金银,岂不是愈发落了下乘?但无论如何,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心血手艺,白白便宜了那些唐人!

琉璃忍不住看了裴行俭一眼,他料到了麴崇裕会来做什么,也当真几句话便激得这孔雀答应了帮忙,却没想到麴崇裕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吧?他到底还是想不到,这个叫白叠布的稀罕物日后会风行到何等地步!原来有些东西,果然是不可能改变的……

裴行俭含笑的目光在琉璃脸上一掠而过,转到了轧车之上,“既然如此,这轧车应如何改动,世子想来是已有了主意?”

麴崇裕眉梢一扬,走上一步,手指轻轻拨了一下两根圆木中上面的那根,脸上已多了一种异样的光彩,“此处不应用两根粗细一般无二的木轴,这一根应该细一些,这样搅动之间缝隙更小,才能有足够的碾力!再者,也该用更硬的木料,打磨得也要更光滑些,才不至于转动困难。”

黎大匠一拍大腿,“世子所言甚是,我怎么便没想到?还是世子目光如炬,多谢世子指点!”

麴崇裕微微一笑,语气笃定无比,“去拿一根一半粗细的梨木过来,刨得光滑些。”

细上一半?硬度不够?琉璃心头原本早已有些模糊的记忆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忍不住道,“慢着,不是梨木!”

几个人都有些惊讶的看了过来,琉璃皱眉沉思不语,麴崇裕的目光里渐渐带上了一丝嘲讽,“不知库狄夫人又有何高见?不是梨木,那该是什么木?”她不会疯到在这玩意儿上用檀木吧?

琉璃抬头看着麴崇裕,露出了一个轻松笑容,“为何一定要用木料?”她伸手指向那根木轴,“换上一半粗细的铁棍!”

麴崇裕不由怔住了,他怎么没有想到,论硬度论碾力,铁棍不比木棍强得多?下意识脱口道,“铁棍?你怎么想到用铁棍?”

琉璃微微欠身,笑得十分谦和,“自然也是要多谢世子指点,世子都已经说得那般明白了,我虽然愚笨了些,怎会还想不到?”

麴崇裕看着眼前这张与裴行俭至少有三四分神似的笑脸,默然片刻,转身盯着木架出神,心里突然有些茫然:自己处心积虑走这一趟,到底是所为何来?

第37章 一锤之威 长安来客

一入四月,西州的天气便蓦地热了起来,尤其是在工坊那一片,挥汗如雨的工匠、噪杂的声音和古怪的味道,一道被闷在了一个个的狭小的院落里,让那份在日益暴烈的阳光下升腾起来的干热,愈发的令人难耐。

麴崇裕站在一张案台前,目不转睛的看着几个工匠将面前的大弹弓拉上了牛筋弓弦。待到两边绞紧,他才一挽袖口上前拨动弓弦,拨了两三下,皱眉片刻,沉声道,“去那边试试!”

院子里的另一张案台边放着前日刚刚做好的两架轧车,案面上则堆满了用轧车去过籽的净白叠,几个工匠将这张足有四尺长的大弓抬到了案边,一人扶弓,一人拨弦,用力大了,白叠便被弹得四处飘飞,用力太小,又似乎不起作用,黎大匠只得亲自去试了片刻,慢慢找到了些窍门,拨得片刻,被弓弦弹过的白叠果然变得松软干净了许多,只是拨弦的指头上却也被勒出了深深的红印。他只得停了下来,抹了抹额上的汗珠苦笑道,“世子,只怕要带上扳指才成。”

麴崇裕断然摇头,“大而不当,带上扳指也是无用!”说着下意识的望了院门一眼,脸上露出了几丝不耐烦。

他刚才试弹时便觉出拨弦太过费劲,便是他这般练过弓马的也拨不了太多下,何况寻常匠人?依照他自己的意思,要弹松白叠,做个寻常的小弓来弹便是了,偏偏库狄氏却坚持要做出这种四尺大弓来,还要用最结实的牛筋来做弦,真该让她来看看这玩意儿有多中看不中用!

黎大匠也转头看了看院门,低声嘀咕了一句,“库狄娘子怎生还没来?今日说了要试这弹车的!”

麴崇裕抬头看了看,天色已近午时,不由嘲讽的一笑,“一个妇道人家,吃不得苦也是寻常。”这种天气,这种地方,连风飘飘每次来了说完话都恨不得拔腿就走,那库狄氏前日能呆上一整天也算是做足了样子。

黎大匠摇了摇头,“库狄娘子倒不是寻常妇人。”他身边的小匠人忙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黎大匠也立刻醒悟过来,忙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假装没有看见麴世子那横过来的冷冷眼光。

静默间,只听院门上响起了几声轻叩,小匠人脸上不由露出了几分喜色,跑过去开了门,语气里充满了恭敬:“库狄娘子!”

麴崇裕目光一瞟,无声的冷笑一声,从门口快步走进来的琉璃带着一个打扮齐整的婢女,身上竟穿了件海棠红的绣花罗衫,头上的那支金玉步摇随着她的步子乱晃,脸上还施了脂粉,倒像是来赴宴的!

琉璃却显然没有注意到麴崇裕,看见案台上放的大弹弓,眼睛便是一亮,走过去端详了几眼,又按了两下,满意的点了点头,到底是工坊里东西齐备,人手充足,这才两天,便把四尺大弓做出来了,用料十分扎实。

麴崇裕再也忍耐不住,语气冷淡的道,“库狄夫人,这弹弓你准备怎么用?”

琉璃听到他的声音,微吃了一惊,这才抬头看向麴崇裕,却见他今天穿的是一身最简单不过的白纻圆领袍,头发上包着软脚幞头,袖子高高的挽起,与平日那一身的风流富贵气度判若两人,难怪刚才压根没看见——他这是连着两天沾了一身白叠学了乖?还是被自己讽刺了一句转了性?不过,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琉璃想了想还是笑道,“自然便是这般直接用来弹白叠。”

麴崇裕笑容嘲讽,“这般大弓,要弹好这一案的白叠,夫人准备找多少军中力士来相助?”

琉璃奇道,“此话怎讲?世子以为该怎么弹?”

麴崇裕淡淡的一笑,“崇裕自然不知,因此才向夫人请教!”

黎大匠忙走上一步笑道,“库狄娘子,小的适才试过,用倒是好用,只是拉起来太过费劲,没几下手指便生疼,只怕还是弓力太大,不合用。”说着又拉了几下弓弦,“这弓弦倒是结实,力道却太大了些。”

琉璃看着黎大匠前后拨动弓弦的手势,心里暗暗摇头,你这是弹棉花么?分明是射箭好不好,能弹好那才叫奇怪了!面上却只能皱起眉头,沉思不语。

麴崇裕脸上嘲色更浓,“夫人惯有奇思妙想,定然不会让工匠们失望!”

黎大匠也斟酌着道,“娘子,这弓只怕是大得有些过了,不如换个略小些的,寻常人家才好用。”这样的大弓固然可以一次弹更多的白叠,可用不动也是枉然!这拉弓用的力量又不是能想法子解决的。

琉璃又沉吟了片刻,才抬起头来目光一扫,在放工具的案台上看到了一柄不大的铁锤,走过去便操在了手里。

黎大匠不由吓了一跳,“娘子,这把弓做着不易,不好用重做便是,何必要砸了它?”

麴崇裕眼角微扬,笑容清冷,“砸了也好,省的让外人瞧见了,还以为咱们这里是要做床弩去攻城!”

琉璃懒得理他,拎着铁锤走到大弹弓前,一锤便垂直的砸在了弓弦之上,弓弦上下震荡,顿时把弓弦附近的白叠弹得松软了许多,琉璃待得震荡稍停,又是一锤下去,几下之后,便把弓弦附近的白叠都弹得松软洁白,这才笑盈盈的把锤子一扔,“这般用,世子以为如何?”

麴崇裕不由怔在了那里,对啊,利用重物压弦上下而弹,是何等省力,他怎么就没有想到?看着台案前那张神采飞扬的脸,他只觉得胸口就像猛地堵上了一块石头,耳边又传来一声黎大匠的大声感叹,“着啊!库狄娘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今日跟琉璃过来的正是小檀,从进门起麴崇裕的那一脸讥讽早已让她心中不快,此时忍不住对黎大匠笑道,“我家娘子何等聪慧,岂是寻常人等能比拟的?”

琉璃心里顿时有些发虚,只能低头将适才飘到自己身上的白叠拍了下来,语气尽量放得平静,“这铁锤似乎太过沉重,大匠不妨做个包着铁块或铅块的手锤出来,只怕更好用些。”

黎大匠此时心里满满的只剩下佩服,点头道,“正该如此,小的这便去做!”转头便兴冲冲的案台上拿工具材料。

麴崇裕呆了半晌,慢慢吐出一口气来,只觉得心头的灰暗比看见裴行俭烧剩的那堆灰烬时似乎还要浓郁几分,一时连话都懒得再说,几乎想一走了之,却又实在拉不下这个脸来。

琉璃拍掉了身上的白叠,又看了看案面,随口便问黎大匠,“我才两日没来,怎么就有了这么多去籽的净白叠?”

黎大匠正在低头找着合适的木块,闻言笑道,“世子将轧车改了改,如今可以用脚踩转轴,省力快捷了许多。”

脚踩的?琉璃忙走到新做的那架轧车边上看了几眼,忍不住点头,“果然强了许多,世子好心思!”语气里的赞叹倒是货真价实,她能想出轧车和大弹弓来,是因为早就知道了,麴崇裕能想到把手摇改成脚踩,却当真是靠他自己,这孔雀虽然自恋得厉害,在这方面当真有些天赋。

麴崇裕声音淡漠,“库狄夫人何等聪慧,崇裕望尘莫及。”

琉璃一怔,回头看了小檀一眼,小檀也笑着扮了个鬼脸,麴崇裕心里怒火不由一拱,语气越发冷淡,“库狄夫人今日也有暇来宴客,我等倒是荣幸得很。”

他倒是把这话原样送回了!琉璃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笑道,“今日确是有亲朋自长安而来,不好失礼,只是哪敢与世子相比?论到好客,只怕西州也无人敢与世子相比!”要说天天打扮得像要去相亲,大唐不敢说,西州决计再无一人能是麴崇裕的对手。

麴崇裕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能淡然点头,“原来如此,倒是耽误夫人招待亲友了。”而且还是长安来的亲友……心里突然微动,瞟了琉璃一眼,“夫人气色甚佳,想来是听到了不少好消息!”

好消息么?除了自己那位父亲大人已然老树开花,正经的好消息的确是有一个,不过么……琉璃转开目光,强压住了嘴角的笑意,“借世子吉言。”

麴崇裕心里微微冷笑,感慨的叹了口气,“说来当年我也曾赴过芙蓉宴,没想到那位临海大长公主竟会落得今日的下场!”

琉璃惊讶的挑起了眉头,临海大长公主?她还真把这个人给忘得差不多了,忍不住问,“她如今是什么下场?”

麴崇裕一愣,库狄氏竟不知道临海大长公主的状况,那她刚才笑得那么古怪作甚?难道又是在装模作样?心思微转,当下三言两语把大长公主几个月来的情况说了一遍,却见琉璃先是静静的听着,随即便一本正经的点头,“我也没想到她会落得如此下场。”竟是不再多话,走到黎大匠身边专心的看他做起手锤来,又提了两句建议,黎大匠自然点头不迭,“娘子放心,这手锤大约明日便可得,娘子届时再来看便是。”

琉璃笑道,“那我明日再来。”说完便直起身子对麴崇裕微笑道,“世子,今日家中还有客人,若是无事,我便先告退了。”

麴崇裕只觉得满心困惑郁闷,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道了声“夫人请便”,待琉璃走后,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一口闷气无处发作,一眼看见白叠中那个黝黑的铁锤,拎起来便在弓弦上砸了几下,那嗡嗡的声音顿时回荡在院子里,良久方歇。

……

曲水坊的裴宅比平日热闹了好几分,琉璃刚进院门,管家老何便笑道,“娘子可算回来了!康娘子都问过好几遍了。”

三表嫂难道还有话跟自己说?琉璃忙往里走,上房里,康氏果然是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看见琉璃满面是笑的站了起来,“你这主人,倒把我等都丢下了!”

琉璃忙忙的告了罪,四下看了一眼,不由奇道,“三表兄呢?”

康氏笑道,“莫提他,被你家长史拉进东屋里已说了半日的话,我还纳闷,这两个竟是一见如故了不成?”

裴行俭把安三郎拉到书房里说话?还说了这么久!他们两个有什么好说的?琉璃看着那虚掩着的书房门,不由纳闷起来。

第38章 万事俱备 居心叵测

堂屋里的食案早已布好,虚掩着门的书房里却依然一点动静都没有。琉璃走上一步,想敲敲门,犹豫片刻,还是转头走了回来,却见康氏正看着案面发呆。

纯银包边的黑檀木食案上,错落的布着七八个碗碟。碧绿的韭菜、嫩绿的豌豆、焦黄的烤肉和雪白的豆腐,都放在带着些许蓝色斑点的透明玻璃碗中,正中是一个色彩斑斓瑰丽的彩色玻璃圆钵,里面盛着热腾腾的羊羹,一旁的两个金箔玻璃盘中放着刚出炉的小古楼子、玉面尖和各色西州的干鲜瓜果,裴行俭和安三郎的座位前还摆着两个淡彩玻璃杯和一个彩绘双耳玻璃壶,红艳艳的酒色把壶上的金发美人映得愈发活灵活现。

看见琉璃走过来,康氏出了一口气,指着案面笑道,“这些琉璃器真真好看,放在一起便像画儿似的,怎么下得了箸去?”

琉璃笑了笑,“不过是从市坊里寻到的一些小玩意儿,图个新鲜好看罢了。”这些罗马玻璃器在西州便是稀罕物,在长安自然更是罕见,也不会有人烧包到拿来装菜盛饼——其实她自己平日里也舍不得。只是西州的饮食原与长安差别不算太大,今日又赶上她要去工坊看看弹弓的进度,厨娘仓促间做的这些家常菜肴,与安家的日常膳食几无区别,她也只好拿这些玻璃盘碟来充充场面。

康氏细看了半响,啧啧摇头,“这般稀罕的琉璃器,怎好拿来盛热物?若是裂了岂不是可惜得紧?”

琉璃一怔,不知该怎么解释这是罗马产的钠钙玻璃,与中原的铅钡琉璃成分不同,并不会怕热易碎,只能笑道,“阿嫂放心,我都试过了,这些却是不怕热的。”

康氏顿时想起自己似乎是听人说过,天竺那边来的琉璃与寻常的有些不同……还想再问,就听书房的木门吱呀一响,安三郎和裴行俭前后脚走了出来,裴行俭也罢了,依旧是平日里温和舒展的模样,安三郎却是眼神闪亮、满面红光,两撇胡子看去都比平日翘得高些。

康氏笑着迎了一步,“还以为有九郎陪你说话,你都不知饥饱了。”

裴行俭忙笑着欠身,“阿嫂莫怪,是守约的不是,拉着阿兄说话,竟是忘了时辰。”

安三郎嘿嘿的一笑,“这样的不是,我倒是想多沾几回!”

四人一面说笑,一面在食案边按宾主落座,安三郎一眼扫到食案上,不由也是一呆,裴行俭微笑着看了琉璃一眼,起身给安三郎的玻璃杯里满上了一杯葡萄酒,“这是柳中的三年葡萄酒,三郎不妨尝上一尝。”

安三郎却低头仔细看了好一会儿这个明显不是中原式样的玻璃杯,端起来饮了一口,叹道,“果然好酒……这杯盏可是天竺那边过来的?”

裴行俭点头,“三郎好眼力,她便是喜欢这些物件,不知买了多少来。”

安三郎看了这屋子一眼,忍不住也笑了起来。这间屋子里的布置与众不同,六曲檀木屏风的帛面上是精致的手绘胡女图,地上铺着米色底赭红兽纹的大食地毯,墙上挂着弯角羊头油灯,高案上的花瓶里,居然插着两根七扭八曲的黑色树枝,每一样都颇不寻常,偏偏布置在一起,却丝毫不觉突兀,反而有种说不出的风韵。

安三郎此时心情甚好,大口喝酒,赞不绝口,又吃了一个玉面尖,点头道,“这面馅端的鲜美!”

康氏看着他这一刻没歇下的笑脸,忍不住问,“九郎今日与你说了什么,怎么这般高兴?”

安三郎笑而不语,看了裴行俭一眼,裴行俭笑道,“是我有事烦扰三郎相助。”

安三郎忙道,“哪里是我来相助?此事莫说于我,便是于安家,于西州行商都是极大的好事!”

裴行俭见琉璃和康氏都好奇的看着自己,笑着解释了一句,“今秋大军到后,军粮之事,我想让三郎带着行商们随军送粮。”

琉璃还有些不明所以,康氏脸上已露出了惊喜,“难不成是让安家揽下此事?”

安三郎瞟了她一眼,“这话糊涂,安家纵然有三头六臂,如何揽得下这桩事情?不过是牵个头,让西州常年来往的本分行商都进来,咱们统计行商这边的大致存货和各军仓的短缺数目而已!”商人原都愿意做朝廷的买卖,按裴行俭目前说的价钱,这笔军粮自然有不小的利润,安家又是牵头的,其间的好处不言而喻!他此次来西州,原本便不是为了开两家小店,而是要把安家的生意在西州做大扎稳,没料到迎头便是遇到了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

琉璃顿时明白过来,这等于是把军粮的官方任务变成了一桩生意,让行商们去收粮送粮,安家原本便隐隐是西州行商之首,出面组织自然最合适不过。只是,商人逐利,没有钱如何使得动?安三郎夫妇不知就里,她却是知道的,都护府里并无多少钱帛,裴行俭到底在打着什么主意?琉璃不由困惑的看向他。

裴行俭却无意多说,只笑着问琉璃,“今日玉面尖里的熊肉倒是肥美,你是何时买的?”

琉璃也知道眼下不是发问的时候,只是想到这熊肉的来历么,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哪里是买的,是那位韩神医送的!”

裴行俭一怔,摇头笑了起来。韩四如今已是正经挂牌行医,可惜他名声在外,有钱些的人家谁肯找一个偷遍西州的兽医来看病?眼下来找他的,依然多是那些看不起寻常医师的猎户牧民,送些肉食瓜果便是诊费,遇到难得的鹿肉熊肉,韩四便会送到这边府里来,琉璃知道他也不宽裕,每每让阿琴带人去看看那屋里所缺,回赠些柴米油盐之物。

康氏好奇,忙问这“神医”是怎么回事,听琉璃说了一遍他的光辉事迹,笑得说不出话来,安三郎却道,“你知道什么?我跟长安凉州几处的医师们打过几年的交道,看此人的做派,日后真是神医也未可知!”

琉璃点头道,“听阿琴说,这位韩四性子虽然怪,对病人却是极好的,看病的手段也颇为高明。”

安三郎略一沉吟,便问了他如今行医的地方,“我想把药铺也开起来,倒恰恰是缺了个坐堂医。”

琉璃笑道,“请他容易得紧,阿兄多备些牛肉便是!”

裴行俭一口酒正好在嗓子里,顿时咳了起来。

几个人说说笑笑用过了饭,安三郎便兴冲冲的告辞而去,道是要找西州的几家族亲一道商议此事。康氏却对琉璃道,过两日便是佛诞节,要与琉璃一道去大佛寺上香,琉璃自是点头应了。

眼见安氏夫妇已然走远,琉璃忙拉了裴行俭问,“这军粮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如今真已有了主意?”

裴行俭微笑道,“原先还只有五六分把握,跟三郎谈了这半日,此事已有八成。让行商随军,开军市、送军粮并非没有先例,说起来,行商无论是收粮还是送粮,比官府原是更神通广大,但往年弊端也多,一是账目容易混乱,支出太大,二是远近军仓丰欠不均,容易误事,今日我与三郎已就这些细处商议出了几个主意,想来不会再有此弊端。如此一来,看上去粮价虽然略高,但官府省了多少运粮的人力?若是此时便开始着手准备,想来今秋之军粮,必然不会有短缺之忧。”

琉璃点头,这个很好理解,市场行为必然比政府行为灵活高效嘛,只是,“都护府如今有多少钱帛?”

裴行俭淡然道,“大约还有一千多缗铜钱,两千来匹绢帛。”

也就是说还差得老远!琉璃突然有些懊恼,早知如此,真该把武夫人给的两万金留下几千才好!

裴行俭笑着看了琉璃一眼,“又有傻念头了,那些钱是一文也留不得的!”说着牵住她的手便往院内走,“你莫担忧,这些事我自有分寸,倒是给穆家三郎的贺礼,你看要送些什么好?”

琉璃拍了拍额头,笑道,“正是!我竟是差点忘了,三郎说明日便有行商去长安!说来你也算是做了一回月老,咱们的礼断然不能太轻了。”穆三郎在瓜州临时避到了康家,没想到这一避之下却与康家的小女儿有了缘分,康家原是昭武九姓里的显姓,这一家又甚是富裕,消息传回长安,穆家自是也乐见其成,如今康家的家主已带着女儿和穆三郎前往长安了,路上还遇见了安三郎夫妇,用康氏的话说,那康家妍娘也是“粉雕玉琢般的人儿,和穆家三郎真真是一对璧人”——麴崇裕若是知道自己还做了这样一桩好事,大约脸色会愈发精彩!

琉璃还想问问裴行俭到底有什么主意筹钱,裴行俭却笑道,“北边那大佛寺你还没去过?当真是值得一看,有些地方竟修得比大慈恩寺还有气势,壁画也极好。”

比大慈恩寺还好?琉璃自然知道,西州虽是小城,寺院却有数十处之多,又以位于大道北端大佛塔后的大佛寺最为宏伟,只是她来西州之后,不是忙着做雕版轧车,便是被裴行俭吩咐最好不要出门,竟是时至今日也没去看过一眼。但想来西州全城也不比长安的一个坊大多少,大慈恩寺的气势她又是亲眼目睹过的,若说这样的小城中能有寺庙能与大慈恩相比……琉璃不由狐疑的看了裴行俭一眼,他不是故意转移话题吧?

只是两日之后,当琉璃真正站在大佛寺的大殿门前,才发现裴行俭的说法竟是一点没错。

四月初八,正值佛诞之日,满城佛幡飘舞,西州人几乎倾城而出,四里八乡的信徒更是早早便涌入城中,在大道两旁等候着行像的队伍。琉璃和康氏一早便由安氏的两位女眷陪着来了佛寺前,身边又颇有几个壮仆,却也是好不容易才穿过双塔对峙的夹道,走入寺院的南门。

只见这寺院与西州其他屋舍一般,也是生土为墙,却远比寻常民居顶高檐深,前庭里也是两塔对峙,而主殿则位于后院北侧高高的台基上,厚实无比的墙体足有数丈之高,需要高高的仰头才能看见上面那舒展的深黑色屋檐。走进殿门,却见主殿正中是一座三丈多高的塔柱,四面开龛,里面大小佛像都雕得庄严肃穆,正面佛台上主像结跏趺坐,阴刻的衣纹流利简洁,面容上的微笑却略显程式。一看便知已是颇有些年头。而佛殿四面的墙壁上,从上到下全是各种说法和佛经故事的图案,多用赭黄、朱砂之色,不少地方竟还贴着金箔,一眼看上去只觉得华彩耀目。

康氏早已请了香,见琉璃呆呆的看着墙上的壁画,心里不由好笑,忙轻轻的拽了跩了她,琉璃这才回过神来,心猿意马的上了香。只见两位安家的婶娘又往人更拥挤的西殿挤了过去,琉璃不由有些发憷,康氏却是满脸喜色,“西殿里可是那尊铜佛?”

一位安家婶娘回头笑道,“自然是,你们也要多施些功德才好!”

走进西配殿,里面自是愈发拥挤,满壁的金箔画,映衬着一尊灿然生辉的铜佛,更显奢华气象。几个人等了半晌才循序而进的跪在佛前,康氏默默祈祷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从钱囊里拿出一叠银币,恭恭敬敬的送入了功德橱中,两位安家婶娘则是各送了几枚金币进去。康氏见琉璃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忙压低声音道,“别处也罢了,这里还是施些功德才好。”

琉璃心里纳闷,只得回身从小檀手中拿了半缗铜钱放了进去,康氏这才松了口气,两位安家婶娘却是回头诧异的看了琉璃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一行人起身从侧殿门出去,康氏便低声对琉璃道,“你在西州这许久,难不成还不曾听说过这西殿佛像之事?”

琉璃茫然的摇了摇头,康氏“唉”了一声,“怪道你没准备!我在长安都听阿翁说起过,这大佛寺已有百年光景,但这尊铜像却是十几年前都护府从高昌城迁入西州城时才立起来的,结果第二年便出了神通。那年西州酷热,郭都护又逼着大伙儿挖城,死了不少人,没两天这佛像便开始流泪流汗,顿时西州震动,周边都有信徒赶将过来,郭都护也怕了,这才停了白日的劳役。大佛寺原本是不如高昌城马寺的,从那之后才变成了西州第一大寺。前几年,柴都护来时,说要崇道抑佛,在大佛寺东边坊里修座道观,结果这佛像当年便又滴泪流汗,那修葺道观之事后来便不了了之……”

铜像会出汗会流泪?琉璃忍不住走回两步,往里看了一眼,这尊铜像就放在配殿的主佛台上,四面空地上都挤满了信徒,看着不像是能悄悄泼水上去的样子,可这么大一个铜佛能像人一样出汗,却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她不由轻轻摇了摇头,一位安家婶娘忙笑着安慰她,“不知者无罪,只要心诚,日后再来补上也是一般。”

这个么……琉璃笑了笑没说话,那两位安家婶娘却是佛寺里的常客,带着琉璃几下便从墙边的一间小室绕到了东边的屋子前,守门的小沙弥一见她们,笑着撩起了门帘,只见里面堂舍宽敞,席褥精致,早已坐了几位女客,见到两位安氏婶娘,顿时熟络的打起了招呼,大约便是寺庙里给又身份的女客准备的歇息之所。琉璃刚刚坐下歇了口气,就听外面轰然一声,一屋子人都忙忙的站起来往外走,却是大佛寺的释迦太子像被请了出来,要装上宝车在西州城里游行上一圈。

琉璃往门帘外看了一眼,适才便十分拥挤的寺院简直是人山人海,脑门不由发疼,对康氏苦笑道,“阿嫂你先去送送佛像,我有些不适,要歇息片刻才好。”

康氏哪里肯出去,疾步上前跟两位安氏婶娘说了一声,返身仔细看了琉璃几眼,“你平日也要多吃些才好,到底太瘦了些。”

过了约莫一盏多茶的功夫,外面的声响渐渐停歇,随着佛像出了寺门,适才还闹哄哄的寺庙立时清净了下来,鸟鸣之声清晰可闻。

琉璃暗暗松了一口气,站了起来,“阿嫂,咱们也出去吧。”康氏看了看琉璃的脸色,笑着点头说了声“好”。

几个人刚刚走到门口,一个醇厚的声音从帘外飘了进来,“法师尽管宽心,大佛寺是何等庄严宝地,怎能由闲杂人等、凡俗事务来骚扰了宝刹的清净,若是有人居心不良,主持到都护府来找我便是!”

对琉璃而言,这个声音着实是太不陌生了,她不由脚步一顿,停在了帘子后面。

第39章 一时冲动 如此赌约

眼见小檀正要伸手打起帘子,琉璃忙一步抢上,拉了她一下,又转头向康氏摆了摆手。帘外已传来小沙弥恭敬的声音,“惠心见过上座,见过世子。”

大佛寺的上座、那位觉玄法师就在外面?康氏不由眼睛发亮,立时便想出门行礼,却见琉璃神色凝重站在帘后,倾听着外面的动静,不由一怔。

帘外不远处响起的声音舒缓而略显苍老,“多谢世子,此事原不怪他人,是本寺僧人无状,为小故诉至公堂,贻笑大方,本座别无所求,惟愿都护府审案时莫让太多闲杂人等旁听,以免流言纷纭,有损本寺清誉。至于那欠租一案,都护府秉公办理便好,本寺虽是方外之地,但既然牵涉到这俗世事务,却是无需世子法外开恩。”

麴崇裕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此乃小事,麴家世代供养三宝,法师之命,无有不从,请法师放心,崇裕回去便会安排。只是今日崇裕舍经之事……”

那位上座呵呵的笑了起来,“舍经乃是一桩大功德,老衲感谢还来不及,焉敢置喙?”说话间,帘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琉璃心头满是困惑,听这意思是大佛寺里有和尚要打官司,而麴崇裕主动过来保证不会让“居心不良”的人打扰佛寺……他说的难道是,裴行俭?他以为裴行俭是什么人?这大佛寺的确是西州的头等丰裕之处,但裴行俭怎么会做这种借着打官司敲寺庙竹杠的事情?

康氏见琉璃还在发呆,走上一步,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压低了声音,“大娘可是认识外面之人?”

琉璃回过神来,“正是,外面与法师说话之人,是麴都护的世子。”

西州这半年光景发生的事情,安三郎自然早已尽知,私下也叮嘱过康氏:麴家是不能得罪的,但与麴家相关的人于事,自家也绝不能再凑上去。康氏顿时有些了然,想了想低声笑道,“麴家倒是世代信佛的,今日想必也是来上供奉的。”

琉璃点头,一旁的小檀忍不住道,“听适才麴世子的口吻,倒是与平日判若两人。”平日里他那副德行,尤其是每次看见娘子的轻蔑表情,真是看着就让人生气。

康氏笑道,“大佛寺的上座觉玄法师何等威望,但凡是信徒,在法师面前自然是要恭敬些。你不知晓,在西州,多少人家肯花费百金求法师授菩萨戒!”

琉璃心里不由暗道,若非如此,这大佛寺怎么能烧包到冬日用炭、夏日用冰,还拿金箔来贴壁画,搞得自己生平第一次看见一幅画居然只能想到“值多少钱”这种问题。

康氏估量着那位世子应当已经走远,这才道,“看这时辰,行像只怕就快归来了,大娘可要去看看?咱们走远些,莫跟人挤了便是。”

琉璃知道康氏笃信佛教,不好拂了她的意,点了点头,一行人往寺外而去。

这浴佛盛会,原是在行像归来之后,将这尊释迦太子像放入灌佛盆的莲台之上,以五色香汤洒浴,僧尼念诵佛经愿文,乐手奏以梵乐,信徒撒以鲜花,以模仿当年佛祖出世时向四方走了七步,步步生莲,举指声称“天下天下,唯我独尊”,引来天女散花、天仙奏乐、九龙吐水的场面。待到琉璃等人到达寺外,行像的队伍果然已远远的走了过来。只见大佛塔前诺大的一片空地上,人潮如海,佛幡招展,鼓吹悠扬,信徒与僧尼时不时齐声念佛,那番气象庄严的热闹繁华,康氏看得几度热泪盈眶。

琉璃站在高处,看着那尊在半身浸泡在鲜花香汤之中、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释迦太子像,脑子里想起的,却是后世一位禅宗大宗师的话,“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图天下太平”,不由越想越是可乐,好容易才勉强忍住了。

足足半个多时辰后,浴佛盛会才告结束,却见人流数分,向各大寺院涌了过去。琉璃一问康氏才知,西州大小寺庙此时都会举办斋会,善男信女领斋之后可以布施钱财、祈福念经,“咱们安家年年都是在大佛寺中领斋的,原有专席,不如咱们一起过去等着几位婶娘?”

琉璃心里多少惦记着麴崇裕适才说的那番话,对康氏笑道,“守约今日休沐,我原说了回去给他做顿好的,不好教他白等。”

康氏眼中顿时流露出几分惋惜不解,踌躇片刻才道,“今日若是回家抄经,也是功德无量之事。”

琉璃心里苦笑,抄经么?她倒宁可刻本佛经来挣钱!面上只得含笑应了,带着小檀告别了康氏,一路往家而去。没走几步,却见路口醒目之处不知何时搭起了一个布棚,上书“舍经”两个大字,棚子外面被人围得水泄不通,不少人从里面挤出来时,手里都高高的举着一个小小的布包。

琉璃好不纳闷,停下脚步看了好几眼,小檀忙拉住一个捧了布包的中年女子问道,“这位娘子,借问一声,那棚子里面是在做什么?”

中年女子满脸都是兴奋之色,笑眯眯的举了举布包,“好教小娘子得知,那棚里是有居士在行善事、舍经书,一缗钱便能请上一本,真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缘!”

小檀惊讶的眨了眨眼睛,“一缗钱请一本?”

中年女子笑道,“可不是,遇上便是造化!我家原是早便想请一本经书了,可寻常一本经书便要两三缗钱,还没有今日的经书齐整。亏得我今日带了一缗,原是想领斋后舍给寺里的,没想到竟能请来一本经书!小娘子若带够了钱帛,也赶紧去请上一本,里面剩的已是不多。谁不知道,今日请到的佛像经书原是分外吉利的!”

小檀还未怎地,旁边听到这话的几个人已叫道,“还有这等好事?”忙忙的掏出钱囊数了一数,有两个人便往里面挤了过去,还有两个唉声叹气,直道早知该多带些铜钱出来才是。

琉璃哪里还不明白出了什么事,眼见棚前挤进杀出之人,比几个月前安家卖历谱时还要奋勇几分,只觉得哭笑不得:敢情麴崇裕适才说的“舍经”是这么个舍法,他去大佛寺说上那一番话,原来是一面卖人情,一面抢生意!

小檀看了几眼,不由也十分心动,转头对琉璃道,“娘子,咱们要不要也请一本?奴婢这里倒还剩了半缗铜钱,三枚银币,算起来大约也能请到一本!”

琉璃瞟都没瞟她一眼,没好气的道,“回家!”

小檀有些愕然,只得一步三回头的跟在琉璃身后,直走出老远才猛的拍了拍额头,“婢子糊涂了!咱家没有信佛之人,请一本经书回家有何用?”

琉璃默默的翻了个白眼,什么叫贪图便宜、冲动购物,小檀估计是不会懂的,但那位麴孔雀一定非常懂!

从西州北边的大佛寺到南面的曲水坊,原本只有一里来地,琉璃和小檀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却足足走了一刻钟才到。待进了院门,琉璃的额头都有些微微见汗了,小檀更是一迭声要院中的仆妇赶紧打上些井水来,好解渴去热。

阿燕听得声音,从灶房里探出头,“娘子回来啦。”又对小檀笑道“这才几月,你便热成了这般模样,真要入了夏,看你怎么过!”

琉璃笑道,“再打口井,让她住里边便是!”

小檀愁眉苦脸的叹了口气,“正是,听说真到了夏日,咱们这里在屋顶上放个鸡蛋,一炷香的工夫便能熟透了,偏偏这西州城里连冰盆都无处买去,只怕真要住在井里才过得。”

琉璃摇了摇头,“谁说咱们这里没有冰,你想用冰也不难!”

小檀忙惊喜的看向琉璃,琉璃一本正经的道,“只要你剃去一头青丝,进大佛寺做个比丘尼,不就有冰用了?今日你不还要请经回来么,可见是有佛缘的!”

小檀张口结舌,想起今日刚刚听说大佛寺乃是西州城唯一有冰窖之所,不由嗔道,“娘子又打趣我!”停了停又嘀咕了一句,“那是大佛寺,又不是尼庵!”

一院子人顿时都笑了起来。

琉璃便问阿琴,午膳的冷淘可是已备好了,见阿琴点了点头,便准备往上房去。阿琴却突然“哎呀”了一声,“阿郎出去用素斋了,说是世子有请!”

麴孔雀?琉璃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人怎么处处阴魂不散?自己是不是要想个法子把他也气个中风,才能过上几天安静的日子?

……

与大佛寺一墙之隔的普照寺里,前院的斋饭早已开桌,每一桌都挤得满满当当,后院的禅房却是一片安静,每间屋里坐着三五不等的香客,各个打扮不凡。最里面的一间禅房里,案几上已摆上了四五样精致的斋菜,小小的银壶里,则是自酿的酒水。案几边只坐了两个男子,穿着米色长袍束着紫金带的那位正动作优雅的持壶给自己面前的酒盏里满上美酒,手上却突然顿了一顿。

坐在他对面蒲团上的男子恍若不觉的端起了面前的酒杯,看着里面的酒水,点了点头,“色如琥珀,香似兰麝,世子说得不错,这普照寺酿的酒水,果然是难得的佳品。”

麴崇裕淡淡的笑了笑,他适才背上突然起了一层寒栗,只是那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此时也不及多想,依然稳稳的将酒水倒了满杯,头也不抬的道,“长史不是西州人,自然不知这普照寺虽小,斋菜和酒水却是西州第一,因此我每年此日都是先去大佛寺献上供奉,随后便来此用斋。”

裴行俭微笑着点点头,“世子的眼光果然精准。”

麴崇裕的眉梢不由微微一挑,眼里浮现出一丝自嘲之色,“长史这是在取笑我么?”

裴行俭抬头看着麴崇裕,“哪里,适才才下经过路口,见了世子的舍经之棚,心里实在佩服得很。”

麴崇裕眼中嘲讽之色更浓,“雕虫小技,何足挂齿!若论深谋远虑,我拍马也及不上裴长史。长史今日一路过来,岂不知西州人如今看待长史,与看待佛经也无甚差别?长史的胸怀谋略,崇裕每一念及,便佩服得五体投地。”

裴行俭摇了摇头,“世子何必过谦?裴某初来乍到,不过是做了几件有些骇世惊俗之事,一时被大伙儿议论得多些,也是在所难免,但认真论根基论人望,却差世子远矣。记得当日途经大沙海,便是村中小童,也知世子之仁善。这几个月来,裴某屡见世子凡事均以西州为先,心里着实十分佩服。大唐官员虽多,能宅心仁厚、爱民如子如世子者,也是少有。”

麴崇裕看了裴行俭一眼,见他的神色极为认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得随口说了声“长史过奖”,又举起了手中的杯盏,“长史请。”

裴行俭喝了一口,微微点头,“果然醇厚绵长。”见麴崇裕并不说话,他也随意喝酒用菜,偶然品评几句,谈笑从容,却是绝口不问麴崇裕请他吃斋所为何来,当真便如只是与好友来寺中小聚一般。

眼见酒壶已换到第二个,麴崇裕忍不住微微挪了挪膝盖,给裴行俭满酒时漫不经心般道,“适才崇裕在大佛寺时,遇到了上座觉玄法师,法师还问起过,大佛寺僧人相讼之案,都护府何时开审,如何开审,却不知长史如今怎么打算?”

裴行俭也是一脸的不以为意,“此案在下不曾过问太多,听朱参军的意思是,此事不过是财物相争口角之辩的小案,只是既然事涉大佛寺,还是要谨慎一些,最好就如盗牛案一般公开审理,也好服众。”

麴崇裕心里冷笑了一声,面上露出了几分忧色,“如此,只怕不大妥当吧?”

裴行俭略有些意外,“依世子之见,此案当如何审理?”

麴崇裕正色道,“长史应当也知,西州信徒众多,大佛寺又是地位超然,如今寺中僧人传出争夺财物、互相诽谤之事,颇损于佛院清誉。”

裴行俭眉头微皱,“世子的意思是,把此事压下?”

麴崇裕摇头道,“既然都护府已收到诉状,岂有不审之理?但都护和觉玄法师的意思都是,为免口舌议论,审理此案时,除却相关之人,闲杂人等还是屏退才好。”说完目光便落在裴行俭的脸上,静静的等着他的反驳。

裴行俭的脸上果然流露出了几分为难之色,“那都护的意思难道是,以后但凡涉及僧尼之案,都要照此而行?”

麴崇裕心里微松,“都护绝无此意,这一桩案子原是有些不同,两位方外之人在公堂上为些言语财物之事相争不下,实在不宜让信徒们瞧见。至于旁的案子却是不必如此,同是大佛寺之案,像欠租的那一桩,长史照常审理便是,不用顾忌于大佛寺。”裴行俭是想给他下套么?他才不会钻!

裴行俭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世子所言,的确不无道理,在下回去便吩咐朱参军照此办理。”

麴崇裕不由吃了一惊,顿了顿才道,“如此甚好,多谢长史。”看着裴行俭的眼神多少流露出了些许狐疑。

从火烧欠单到如今,已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眼前的这位裴长史居然日日都不慌不忙的在府衙里处理公务,每日发布的政令不是兴修水利,就是督促州学,仿佛根本就没想过要去想法子筹备军粮,身边的庶仆们则是四处乱窜,混迹于市井之中,三天两头的不见踪影。他自然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直到几天前得知大佛寺僧人相讼之事已被传得纷纷扬扬,而另一桩极简单的大佛寺告租户欠租的小案却被一拖再拖,才隐隐觉得不对——若论财力雄厚,大佛寺自然是西州第一,裴行俭难道是把主意打到了这上面,因此才故意要令佛院为难?可若是真是如此,他又怎会这般痛快就答应了下来?

裴行俭悠然的喝了口酒,抬眼笑道,“世子可是疑心在下耍奸?世子放心,裴某虽然不信释教,却也不至于成心去为难佛院,定然会秉公执法,绝不会令佛寺与信徒们寒心。”

麴崇裕顿时有些无趣,只得笑了笑,“长史哪里话,长史一心为公,原是人人皆知的。”

裴行俭瞅了他片刻,突然呵呵一笑,“世子如此相问,还是有些不放心军粮之事吧?昨日我已禀告过都护,西州府兵人手有限,差役也不多,今秋的军粮裴某打算交由西州行商收购运送,府兵略行押送之事即可,都护也已应了,此事想来已不必太过担忧。”

麴崇裕心中微震,裴行俭竟是要挑明了说么?随意点头道,“长史的主意甚妙。”此事他自然早已知晓,若让他来主持此事,也会如此处置。以西州行商们那番上天入地的本事,只要有利可图,做起事来原比官府更是可靠,只是,如此一来,钱又该从哪里出?他忍不住眯了眯眼睛,“只是崇裕有一事不解,还望长史指教。”

裴行俭似乎早有准备,笑得异常坦然,“世子但言无妨。”

麴崇裕的眼睛紧紧的盯在了对面这张神情从容的脸上,“不知支付军粮的钱帛,长史打算如何筹备?”

裴行俭微微一怔,随即便笑了起来,“世子原来是在担心这个。”他举杯饮了一口,眉眼间一片舒展,“此事裴某早已算过,今秋之前,必有西州贵人慷慨解囊,我等不用忧心,只要把钱仓备好便是。”

这叫什么话?麴崇裕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裴行俭是把自己当三岁的小孩么?他的那些把戏,别人看不透,自己还看不透?从白三的血光之灾到韩四的自投罗网,那些故弄玄机的背后,都是深不可测的心机和算计!他还以为自己也和那些愚民一般,相信了那些鬼话?这军粮需要的筹备的钱帛,少说也要两三万缗,西州顶尖的高门豪富十几年前都被唐人押到了长安,如今休养生息也不过数载,有几家能出得起这笔钱,谁又会疯到自动拿出这笔钱?

麴崇裕忍不住冷笑起来,“长史果然是胸有丘壑!只是西州非比长安,似长史般挥手便能捐出十几万缗之人,麴某尚未听闻,长史不肯见教也便罢了,还是莫拿虚言来搪塞!”

裴行俭诧异的看了麴崇裕一眼,笑道,“世子此言差矣,裴某虽是不才,却何时曾拿虚言搪塞于人?”

麴崇裕冷笑不语。裴行俭叹了口气,“世子,你若实在不信,咱们不如赌上一赌?”

跟他打赌?麴崇裕警惕的抬起头来,裴行俭却自顾自的一路说了下去,“今秋之前,若无西州贵人捐出这笔钱帛来,裴某此后便再不过问西州政事,自行上书请罪,世子你看如何?”

麴崇裕不由哈哈大笑,“长史不必多说,今秋之前,想来自有人相助长史,麴某岂敢不信?”他裴行俭能把十几万缗拿来做局,库狄氏又是那么个厉害角色,想来身家不会太薄,安氏家族又是根基深厚,到时每家凑一些,拿出两三缗来只怕不是很难,又何必虚言相托于西州贵人。

裴行俭摇头笑道,“世子莫不是以为裴某会自行筹钱,或是令亲眷相助,说来这也的确不失为一策,只是据裴某推算,这相助之人身份高贵,在西州一言九鼎、威望极高,裴某是万万不及的,若不是此等人物相助,自然算是裴某输了这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