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是自己的痛苦自己不知道体谅。

她想起自己当皇后的那些日子,和皇上的生母太后就很不和睦,几乎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那位太后陷害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次,因为皇上宠着燕贵妃,所以每次都给燕贵妃做脸,给自己难堪,宫里的人都知道太后不喜欢自己,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是站在燕贵妃那边。

李梨花知道,太后是不满意自己当着这个皇后呢,想把自己拉下马,而给她中意的妹子的女儿让路。

可惜,到最后太后死的时候,她都没有如愿,而李梨花则是把太后的妹子的女儿给远远的嫁到了边塞去。

楚宣那时候可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在当皇帝的眼里,女人都不算什么。

唉,进了皇宫,就想起这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刘夫人说她和太后有些交情,可是刚才王皇后说和刘夫人也有些亲戚关系,这倒是复杂了。

不知道刘家到底和谁更亲近一些。

对了,太后和西南省都指挥使的长子王逸之的母亲也认识,听说当初王逸之的母亲还救了她一命。

李梨花想着,该不该和刘夫人说说呢?或许刘夫人更是知道这里面的情况。

刘夫人倒是没有瞒着李梨花,她来赵府的时候,见李梨花问她这个事儿,就说道:“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儿,我和王皇后的母亲是表姊妹,和太后呢,太后年幼的时候,我们的父亲是在一起外任,我的年纪比太后大一些,当初是以姐妹相称的。”刘夫人还比太后大七八岁呢,不是什么闺中好友,可是这交情是有的。

“当初太后给皇帝选皇子妃,找我问过王皇后的情况,太后当初是很中意王皇后的。”

既然中意,现在却有了隔阂,这中间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儿。

“其实这事儿也不算什么事儿,你也知道,王皇后所生的皇子不是长子,不过太后对嫡子还是很盼望的,她想要一个嫡长孙,可是王皇后却前两胎都生的是女儿,婆媳之间就有了一点儿小矛盾,那时候皇上还没有被立为太子,因为没有嫡出之子,让先帝爷的心思就有些动摇,太后这心里就埋怨起了王皇后。矛盾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等王皇后终于再次怀孕的时候,太后就更重视了,结果王皇后生产的时候难产,不过好多稳婆都摸过胎,说皇后这一胎很有可能是男胎,太后要嫡长孙的心思很重,就说了保住孩子的话。”

剩下的话,刘夫人就不便说了,可是李梨花也猜出来的,定然是太后这保孩子不保大人的话,让王皇后知道了,心里就不痛快了,对太后的心结更重了,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变成第一个被舍弃的人,尤其是前面还有矛盾的婆母。

后来王皇后不仅把孩子生下来了,自己也好转了,表面上没有什么,可是到底是存了疙瘩,和太后的婆媳关系就不如以前那么好了。恐怕两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是维持表面上的平和罢了。

这倒是比自己当初的婆媳关系要好的多了,那位可是直接想把自己给弄下去,好让别人占了自己的位置。

“其实太后和王皇后要是能好好谈一谈,关系就能更缓和一些,只是两人都不想自己先低头,所以就弄成了现在这样。不过太后对王皇后这个皇后还是满意的,王皇后对太后的孝敬也从来不会少。”

两方调和

李梨花说道:“两个人都是最尊贵的人,所以就算是心里已经想赔罪了,也不好说出来。”

李梨花觉得这个王皇后可真是运气好,有个这样还算不错的婆婆了,真要是像她上辈子的婆婆一样,真是让你恨不得杀了她的心都有,那样就不好办了。

只不过王皇后毕竟是小辈,这样的和长辈倔着来,不是自己吃亏吗?有时候低下头一些,还是更好一些,不然受罪的可是自己。

不过随即又想,这样的事儿,还真是不好赔罪,王皇后总不能说,我对你说的话已经不介意了,任谁都知道,当初该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孙子吧。

那样说了,不是明白的表明,我当初就是因为这个而心里不痛快的?

而太后那边呢,她一个当长辈的,给一个当小辈的赔罪,那真是太丢脸面了。

李梨花本来就不想掺合这些皇家的事儿,希望离得越远越好。

她找刘夫人了解这些情况,也是想着不定什么时候又被召进宫去,到时候因为不知道情况,平白的得罪了人,那就不好了。

不过刘夫人既然能跟自己说这些,李梨花也不好什么也不说,她说道:“这么说起来,太后和皇后的关系比我和我婆婆的关系要好的多了。”

倒不是她当着外人说自己婆婆的坏话,不是有一种心情吗,说出自己的不幸,比别人还要惨,那么自己的不幸就变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李梨花看刘夫人很是有心太后和皇后的婆媳关系,怕说着说着,不定要让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想出来,她实在是不想和宫里的事情掺合到一起来,所以就说了一点儿。

没想到刘夫人一听,心里倒有了主意,她心里是打算让太后和皇后这两个婆媳能解开心结的,毕竟这两人都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当初的王皇后也是自己跟太后说过她的品行的,这要是继续下去,那不是没有个好吗?

毕竟盯上皇后宝座的人也不在少数。太后虽然现在没有那种换皇后的心思,可是真的要到了太后不耐烦的时候,说不定就有了,皇上又是个孝子,说不定就听了太后的话,受了影响。

而太后那边呢,年纪也大了,该是安享天年的时候,真要是为这些费心费力的,对她的身体也不好。

所以刘夫人再次进宫,先到了太后的宫里,和太后聊了一会儿家常,刘夫人就和太后有话要说了。

太后说道:“你不必说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在刘夫人面前,太后没有自称为哀家,可见和刘夫人的感情很是深厚。

太后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外任,他父亲续弦娶了后妻,对她这个前妻所生的孩子就不闻不问,当初在府里,她有时候都吃不饱,如果不是刘夫人当初照顾自己,她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样呢。她即使最后成了太后,也不会忘记这份恩情的,

“可是,这样的事儿,怎么说呢?难道说我这个当婆婆的说错了?作为太后,首先自然紧要的是皇家的血脉,其次才是别的,她如果连这个也想不通,那也白白的活了。”

刘夫人笑道:“谁不知道太后你的心意?你当初自然也是要太医们尽量的保住大人,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我还不能了解?说起来,太后你这个婆婆当的够可以的了,只是啊,皇后是把您真的当成了亲娘,所以心里才会一直有这个疙瘩,不然谁敢这样的和自己当婆婆的拧着干那,还不是仗着您的疼爱?

这一点皇后心里也是明白的,老身这些年,在外面,也见识了不少平头百姓的喜怒哀乐,说起来,这媳妇不把婆母当人的也大有人在,当初我家老爷审案子,还有那当媳妇的把自己的婆婆活活饿死的,这一家还是粮食富足的,当初查出来问那媳妇为什么要这样做,那媳妇说道,少一张嘴吃饭,一年就能省不少钱了,干什么要给她吃?还有偷自己婆婆的家当的,那真是什么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发生不了的。”

太后说道:“这些当儿媳妇的也太无耻和不孝呢,哪里能这么对待自己的婆婆?”

“可不是?所以呢,老身倒是觉得羡慕太后和皇后这样的婆媳关系了。”

太后笑道:“你有什么好羡慕的?老姐姐,我知道你家里的儿媳妇,对你可不是个顶个的孝顺?”

刘夫人摆摆手,“唉,说起来,也不怕太后您笑话,其实这些年来,我和几个儿媳妇之间,也发生过很多事儿,只是不轻易说出来而已,当初啊,小儿子媳妇也是难产,当初让我们选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我想着我们老小那么大岁数了,可是连个孩子也没有,再说,那是我嫡亲的孙子,我子安是偏向保孩子。”

太后有了同感,说道:“可不是,那种情况下,自然是自己的孙子跟自己更亲近一些,这也是天性使然,那你最后怎么说的?”

刘夫人道:“当初我就跟稳婆说要保孩子,毕竟是我们刘府的血脉,我怎么忍心让他没有了性命?”

太后点点头,她当初的心情可不就是那样?尤其儿子是皇帝,这嫡子可不是关系到自己这一家子的事儿,和国本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皇上有了嫡子,这皇位才更稳固。

“可是,我最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不该说那些话的。”刘夫人叹道。

“为什么?”太后问道。

“因为就是我不说这个话,我那儿媳妇她自己是当娘的,肯定是第一个想要保住自己的孩子,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哪怕自己没有了命,也会拼命把他给生下来,我这一多嘴,反而成了那个恶人了。唉。”

“这倒不是那种说法,那种情况下,自然是有个出主意的,我们这些长辈不拿主意,还让谁拿主意?”太后说道。

“所以我们才是太实诚了啊,所以和小儿子媳妇的关系有些不好,最后过了一段时间,也才慢慢的好了。”刘夫人说道。

“哦?难道你那小儿子媳妇就不怨你?”太后问道。

“肯定是心里不舒服啊,堵着那口气,我当初也想着,我是长辈,你乐意赌这口气,我看你能坚持多久,我是婆婆,你难道还要让我给你赔不是?再说我当初做的决定,就是再来一次,也不会改变。”

太后点点头,“这倒是!”

“不过有时候我是挺后悔的,我说了这个话,我的其他儿媳妇会不会也在心里想着,要是当初他们也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舍弃,而只要自己的孙子?

我越想越觉得不是一个事儿,所以我最后就找到了小儿子媳妇,跟她把话说开了,如果她真的对我有意见,我听着,以后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他们能体谅体谅,毕竟我年纪打了,想法不一定正确。

没想到我主动找到了我那小儿子媳妇,她听了我的话,就感动的不得了,还给我赔了不是,说她就是堵着那一口气,没有想到我这个当婆婆的,还能亲自给她赔礼,她当初难产的时候,也是想着只保孩子的,可是却因为婆婆的一句话,还和婆婆闹起了矛盾,心里是怕婆婆不把自己当一回事儿,眼里只有孙子。唉,我那时候才明白,这些小辈啊,其实也很好哄的,就只要我们能有诚意的和他们谈一谈,她们就觉得很满足了。”

“这以后,我和我小儿子媳妇的关系就更好了,小儿子媳妇逢人就说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婆婆。”

太后听了,半响说道:“老姐姐,我知道你这都是为了我好,你让我想一想。”

从刘夫人才开始讲这些事儿的时候,太后就明白刘夫人是为了什么,其实她自己也不想跟皇后这样不尴不尬的处下去,她自己也是皇后出身,自然是更重视嫡系。

刘夫人的道理也很简单,有时候放下长辈的架子,未尝不是得到的更多。

试想,如果自己处在儿媳妇的地位上,被婆婆说了那么一句话,心里是什么感觉?

太后最后对刘夫人说道:“皇后那边你也很久没有见到了,不妨过去看看去。”

刘夫人应声是,她今天进宫就是想着能把这对婆媳的关系弄好的,也不枉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而对于王皇后这边,刘夫人说了一些平头百姓中间,恶婆婆是如何对待儿媳妇的事儿。那有些方法,是王皇后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王皇后说道:“表姨,这样的事儿,也只是那些平头百姓家里吧,大户人家家里哪里有这么乱的事儿?”就是算计也是玩的暗的,像这么名目长大的欺负儿媳妇的,还真是少见。

“怎么没有?多的去了,你啊,不是当表姨的说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也就是仗着太后疼你,才敢这样和太后相处吧,要是遇上那种时刻想着把皇后给拉下马的太后,我看你还闹不闹别捏。”

因为屋子里只有皇后和刘夫人两个人,所以刘夫人和王皇后就以亲戚关系在自称。

何况,王皇后能当上皇后,也和刘夫人有关系。

“表姨,我也想不到,我和太后怎么现在成了这样子了,您说让我赔罪,可是那不是变相的说,太后说了什么不好的话吗?”

“唉,我记得你以前还给太后亲自做衣服鞋子,这感情不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的吗?时间长了,太后自然知道你的心意了,也不用可以去说什么道歉的话,多带着孩子们去看太后,多陪陪太后,太后这样的婆婆真的是少见,如果是我儿媳妇这样跟我闹别扭,我早就不搭理她了,也就是你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婆婆。”

交接

王皇后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她说道:“表姨,您的苦心我明白了,我只是有些抛不开这个面子,只是您说的对,我遇上这样的婆婆,是我的福气!”

就这样,两方都有意和好,效果真的是出奇的好,太后和王皇后又跟以前关系融洽了,太后和王皇后开诚布公后,王皇后更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对,为了那所谓的一口气,就跟婆婆赌气,实在是太不配当这儿媳妇和皇后了。

“母后,儿臣太没有肚量了,和母后闹了这么长时间的别扭,儿臣知道,如果不是母后您宠着儿臣,儿臣哪里还能稳稳当当的坐在这皇后的位置上?”

只要太后说一句啊,皇后不孝顺,她立马就要被弹劾,皇后的位置就摇摇欲坠,毕竟这可是太后亲自说的。

可是太后却从来没有这么做过,光想到这一点,王皇后都觉得自己做的实在是太不对了。

太后说道:“哀家自己就是从皇后坐过来的,当皇后的为难,哀家难道不知道?正因为这样,所以哀家才不能对你这个皇后那样,看着你啊,哀家就想起哀家当皇后的那个时候,哀家希望自己的儿子的皇后能顺顺当当的,再不用像哀家那样,每时每刻都战战噤噤的,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毕竟这皇后也是自己亲自选的。

没想到在太后的心里,自己的地位这样重要!王皇后觉得自己以前真是猪油蒙了心了,太不知道好歹了!

太后和王皇后这对婆媳的关系和好了,虽然有些人不满意了,可是太后和王皇后都对刘夫人很感激,要不是她,他们婆媳俩个的心结也解不开,所以送给了刘夫人很多赏赐。

刘夫人进宫谢恩,不过却没有居功,说道:“此事就算是没有臣妇,娘娘们也能自己解决的。”

不管怎么说,太后和皇后关系好,对后宫的稳定很重要。

刘夫人倒不是要掺合后宫里的事儿,而是因为太后和皇后都和她有些关系,要是两人一直僵持下去,那么她以后还真是左右为难。

谁落个不好,她心里都不好受的。

当然,她做了这个事儿,也不希望别人知道,太后和皇后那里,自然不会随便乱说,不然真的让人知道了他们婆媳之间是有过别扭的,虽然不少人看出来了,可是多嘴的人向来没有什么好下场。

刘夫人把宫里赏赐给她的一些贡缎,给李梨花这边送了过来,如果不是从赵夫人这边得了提示,她还想不出那种办法来,所以这贡缎给赵夫人也是应该的。

“这些颜色不适合我这个年纪的人穿的,正是你们这样的穿才合适呢,放在库里也浪费了去。”刘夫人对李梨花说道。

常来常往的,以后也能还回去,李梨花也没有推辞,把东西收了进来。

“二嫂,我把账本都拿来了!”张芸儿也不是个贪财的,自己的二嫂回来了,该把管家权交出来了,这府邸本来就是二哥和二嫂的,他们不过是帮着管一管。

以后也是要分出去的,所以不用李梨花主动要账本,张芸儿就送过来了。

李梨花说道:“这些年你辛苦了!”

“不辛苦,就我们这些人,也费不了多少事儿,还有二嫂给我留得人,不然我哪里能管的起来?”

事实上从二哥二嫂外任后,他们这府上的人口就减少了一大半,他们这一房也不是有当官的,基本上就是自己管自己的,哪里是辛苦了?

“既然二弟妹不辛苦,那就帮我管到过年吧,你也知道,我们才从外地回来,眼瞅着也快过年了,突然换了人,到时候手忙脚乱的也不好。”

张芸儿知道这是二嫂给自己面子呢,要是直接就把管家权给拿回去了,那么在府里的下人肯定会轻视他们三房的,让她管到过年,那就是二嫂对自己的信任,也不会被人说三道四的了。

张芸儿也痛快的答应下来。

等张芸儿身边的人知道二夫人让三太太继续管家后,这悬着的心也都落了下来。

这几年在京城里,过的日子还真是不错,虽然大家都知道当家的是二房,毕竟是二房当官才有了今天的一切,可是到手的权利,真的要一下子没有了,那这心里肯定不好受。

琅哥儿的奶娘如今一家子都是在当差,她家的小子得了看门的差事,而男人则是跟着三老爷身边。女儿是在太太的院子里当粗使丫头,因为年纪小,还没有升上去。

因为琅哥儿奶娘一家子都在三房这边当差,所以被视为是三房的心腹下人。

双福家的吃过晚饭后,就找到了琅哥儿奶娘的屋子里。

见到琅哥儿奶娘,问道:“好姐姐,你打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对于二老爷和二夫人的回归,有人欢喜,有人是担心。

担心的自然就是,二房回来了,那么原来安排好的差事,是不是被二夫人给撤了,毕竟谁不喜欢用自己的下人?

这些年,二房不在京城,三太太用的顺手的,都是跟三房亲近的哦,这到不是说三太太排斥二房的下人,而是二房留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看房子的,二夫人也没有说要留下人监视什么的,那样是对三房的不信任。

琅哥儿的奶娘说道:“什么消息?”

“我的好姐姐啊,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着急?二夫人和二老爷回来了,这个府上本来就是二老爷他们的,如今二老爷一家子回来了,二夫人肯定要把管家权收回来的,那我们这些人的差事可怎么办那!”

琅哥儿奶娘说道:“这有什么怎么办的?我们都是下人,主子说怎样就怎样,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做下人的,忠心最重要。”

这个双喜家的,她男人是在采买处,这次二夫人回来,采买处那么重要,恐怕是担心自己的男人

被换掉吧。

不过,这几年,双喜一家子捞的也够多了,可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想一辈子霸占那采买的差事?怎么可能?

这双喜家的来找自己,是想自己听了她的话,跟三太太去哭诉还是怎么的?

她可不做这出头鸟,再说,他是小少爷的奶娘,亏了谁也不会亏了小少爷,她的位置也没有人抢,就是自己的家里人,丫头是跟着三太太的,以后说不定还能升上几等,儿子看门,这差事说重要不重要,说不重要又重要,就是二夫人也不见得非要换个人去,而自己的男人是跟着三老爷的,更是不影响了,所以她干什么要做那些讨人厌的事儿?

双喜家的忙说道:“我的姐姐啊,你想一想你家的小子,那看门的事儿,肯定二夫人要用自己的人,到时候你家小子可不就没有了差事了?”

琅哥儿的奶娘说道:“没有了差事,那也是他自己本事不够,家里也不多他一个吃饭的。”

反正不管这双喜家的怎么说,琅哥儿的奶娘都没有答应,她是傻了才会做出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来呢。

就是平时三太太赏个自己的东西,都够一家子过的好好的了,她干啥要当个讨人嫌的下人?

这府里,说来说去,都是二房的,以后说不得三房就要被分出去,他们跟着三房走,三房也是要靠二房,难道说,就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的差事不保,就闹腾开来,三太太也不可能为了自己这个下人,而跟自己的二嫂翻脸的。

不过,这个事儿,琅哥儿的奶娘也是要跟三太太禀报的,她倒是没有直接说这双喜家的名字,只是说最近下人中有些人心浮动,三太太自然会明白。

三太太听完,就说道:“这段时间,去找你的人很多吧。”

琅哥儿的奶娘不好意思的说道:“是有些人找奴婢。”

“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明白,这几年,有些人私底下倒是攒了不少钱,我和你们三老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水至清而无鱼,不给大家一点儿好处,也没有什么盼头,只要不过分,我们都不会计较的,就是二哥和二嫂,心里也明白,所以这次才让我到年后再交账,也是给了大家一点时间,把尾都收好了,再有人找你,你跟她们说清楚,不要想一些歪主意,我这边的人要是被查出来有什么问题,可别怪我不讲情面,当初就跟大家说好了,好好的做事儿,我不会亏待他们,不听话,只想着捞钱的,那么以后出了事儿,我是第一个把人交出来的。

可别说,到时候处置了我这边的下人,就是打我的脸,俗话说,长嫂如母,二嫂那边对我来说,就是长辈,长辈要打我的脸,我也会高高兴兴的受着,当初大家也明白,这个家是二房的,我不过是代管,因为人手不够,所以才用了他们,他们当初也答应的好好的,可是现在因为有好处了,就巴着不放,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儿?以后二嫂要把人给换下来,谁要是不服气,闹出事儿来,可别怪我不客气!”

她可不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非要把着权不放,就是握的再紧,也不是自家的。

早十年前,三房都分家了,如今能过成这样,她已经很满足了。人要知足常乐。

如果她觉得委屈,好好的当着家,等二嫂一回来,就要放手,心里觉得不服气,那才是自己害了自己呢。

盼望着三太太能够据理力争的下人,这下子失望了,因为三太太人家根本就不吃他们那一套。

不过有人觉得找三太太这边不好说话,可是这府里还不是有老太爷这个长辈吗?

如果老太爷发话了,就是二老爷和二夫人也不敢反驳了老太爷的话吧,这些人大部分不知道老太爷在二老爷面前底气不足,只记得当儿子的要听当爹的话,所以老太爷不知道被谁给说动了,就把李梨花给叫了过去。

人心不足

“老二媳妇,你三弟妹这几年在京城里,管家也挺好的,也多亏了她,我才能过上这么舒坦的日子,她也不容易,你看,你这突然就要让她不管家了,这家里的下人会怎么看呢?要不然,你还继续让她管家?你外面不是应酬多吗?到时候你管着外面的,你三弟妹管着家里的,这样不是挺好?”

李梨花在老赵头开口之前,就让人去把三弟妹给请过来。

听了老赵头的话,李梨花说道:“爹,你想多了,别人说的话,你也不要轻易相信。”

肯定是有人听了什么风声,所以撺掇着老爷子过来说话的,这位老爷子也真是稀奇,不相信自己的亲人,反而对些外人的话,听得特别真。

老赵头说道:“那你的意思是,你没有收回老三家的管家权咯?”

“是年后再收回来,毕竟,以后和官宦家来往的比较多,我出面好一些。”李梨花是实话实说,总不能说,这家里本来就是他们二房的,二房回来了,管家也是应该的,这样说了,这位老爷子肯定是在下一次就要‘撒酒疯’了。

“年后?那么说,这府上的人你都要换了?那可都是你三弟妹安排的人啊,你要是换了,不是让你们妯娌两个关系弄僵了吗?”

“爹!您说什么那!”张芸儿急匆匆的过来,正好听了一点儿,对这个公公,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们几个妯娌之间,关系挺好的,就被他们这么一说,本来好的关系,都要变成不好了!

老赵头见张芸儿也来了,就说道:“你来了也好,我和你二嫂说,让你继续当家,你这些年做的挺好的,要是一下子不让你做了,那些下人不知道怎么想的,老二媳妇,我说的也是实话,管不管家的,我们都知道这个府是你和老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