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不是要做什么草药生意,是他误会了顾家,误会了胡仲骨那些人。

徐松元道:“是你安排顾家来到西夏。”

“我没有,”顾世衡笑了笑,脸上是与有荣焉的神情,“是琅华自己猜出来的,这一切都是琅华安排的。”

只要想到琅华小小年纪却拼尽全力来救他,他心中就油然生出暖意。

顾世衡满心欣喜,徐松元却像被人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脸上火烧火燎的热起来。

眼前浮现出顾琅华那轻蔑的目光。

他一直以为顾琅华进宫为太后讲经,促成和谈之事,都是为了攀附权贵,他甚至提醒顾家要走正路,免得将来被人耻笑。

原来他才是那个被人耻笑的人。

顾琅华才十岁,一个十岁的孩子,为了救父亲,竟然冒险上京,与沈昌吉那样的人为敌。

这份心性,这份胆识谁能及得上。

不知怎么的,他心里十分羡慕顾世衡,能生出这样的女儿是顾世衡的福气。

“老爷,”江涂先生走了进来,“外面乱起来了,听说西夏人在盐州吃了败仗,李常显准备御驾亲征,现在西夏人正四处搜捕老爷。”

周升道:“大小姐说过,盐州一定会打胜仗,西夏人向来有仇必报,一定会集结军队再次攻打盐州,我们就一路去往银州,大小姐会在银州接应我们。”

徐松元不禁赧然。

现在他要靠一个十岁的孩子才能脱身。

太子刚刚吃了一只羊腿,享用了官员送上来的美酒,让舞姬服侍着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做起梦来。

梦见他穿着崭新的龙袍坐在御座上,看着跪伏在地上的文武百官。

“太子爷,太子爷…”

太子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

“太子爷,不好了,金国打过来了。”

金国,金国是什么东西。

太子伸手挥了挥,不过就是个梦而已。

金国远在辽国的东方,不过就是一个小国而已,他们大齐怕什么金国。

“太子爷,您快醒一醒。”蒋老将军咬咬牙,从桌子上拿过一杯茶向太子泼了过去。

突如其来的水,吓得太子睁开了眼睛,“是谁?”太子抹了一把脸,“谁敢…”

“太子爷,”蒋老将军不敢耽搁,“金国打过来了。”

“胡说,”太子瞪圆了眼睛,“休要骗本宫,金国远在…”

“不远了,”蒋老将军道,“金国打败了辽国,如今已经到了大齐的边境,离我们这里只有一城之遥。”

太子忽然感觉到一阵恶心,忙挥手让内侍捧来了渣斗呕吐起来。

屋子里立即充满了馊臭的酒气。

蒋老将军嫌恶地皱起眉头,他心里说不出的后悔,早知道他就抱病在家,实在不该跟着太子趟这滩浑水。

太子漱了口,让内侍搀扶着起身,晃动着晕晕乎乎的脑袋,“老将军说的都是真的?”

蒋老将军道:“太子爷上城楼一看便知。”

“那本宫就去瞧一瞧。”太子挥挥手,内侍立即拿来斗篷服侍太子穿好。

太子脚下虚空地登上城楼,看到了不远处滚滚狼烟,这说明边疆有战情,太子顿时清醒不少,看向蒋老将军,“老将军…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太子应速下令出兵援助,若是被金兵破关,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就出兵,”太子道,“不过是小小的金国,怎么敌得过我们数十万大军,”说着笑起来,“本宫倒要看看,他们…有几个胆子,竟然也学着西夏前来饶边。”

“来呀,服侍本宫穿上盔甲,”太子抽出腰间的短刃,“本宫要亲征。”今天就是他大杀四方的日子。

让所有人都看看他大齐太子的威风。

望着密密麻麻的军队,太子满意地笑了。

战车隆隆向前,他耳边传来厮杀的声音,太子闭上眼睛,感觉到阳光照在他肩膀上的暖意,如果不是这盔甲太过沉重,他会觉得更加的惬意。

这次他带来的人,都将是大齐的新秀,他的肱骨之臣。

不出两个时辰,就会传来金国被击退的消息。

“不好了,”斥候飞扑过来,“太子爷,西边…西夏的军队来了。”

西夏来了又如何?

或许是来助他一臂之力的。

“西夏人是来攻城的,他们手里…不知用的是什么弩箭…已经射死了守城的将军…”

不可能,太子愣在那里。

一定是弄错了,西夏、大齐已经和谈了,李常显和他情同手足,怎么可能来攻打他,一定是弄错了。

说不定是金国故意扮成西夏人,挑拨齐、夏两国的关系。

“呜呜呜…”号角之声传来,紧接着是震天动地的喊叫声。

太子不由地打了个冷战。

“他们在喊些什么?”太子的嘴唇哆嗦着,“快说…他们…”

那是大齐的语言,只不过被西夏人说的生涩。

所有人仿佛都被西夏人震慑住了,全都愣在原地侧耳倾听。

众人的目光落在了太子身上。

西夏人喊的是:齐郁我孙,束手就擒,如有抵抗,必定屠城。

真的是西夏人。

太子浑身的汗毛顿时竖立起来。

…………………………

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太子爷,您可要挺住喽~

对于您这种人,我只能说:珍惜生命,远离战争~

——盖章

太子:求月票,投一张月票,就可以拿小锤锤打我一下。

第二百五十七章 做个战俘

不抵抗,难道要放西夏人进城?

万一被破关,那他要怎么向父皇交代,可如果…抵抗却也被攻破了该怎么办?西夏人会向他们说的那样来屠城吗?

李常显怎么能背信弃义。

他们本来都说好了,只要他到了西京安营扎寨,西夏也拨出人马来应和他。辽国被合围,自然不会抵抗,直接就会投降。

金国不是还没有打赢辽国吗?没什么他到了战场上,辽国已经被打败,站在他面前的都是金国的兵马。

“太子爷,”蒋老将军上前,“现在该如何处置,请太子爷示下。”

太子眼睛一转伸出手来,“杀…本宫就不信…这么多兵马敌不过西夏和金国…我们只要将城守住,就能…就能向朝廷求援。”

蒋老将军不禁欣慰,关键时刻,太子身上还有些储君的威严。

“老将军,”太子忙道,“今天这样的情形,非要老将军出马,只要守住边塞,老将军就是首功。”

蒋老将军精神抖擞,战场杀敌多年,这样的场面对他来说早就司空见惯,武将战死沙场那也是福气,“老臣定然不负太子重托。”

太子点点头。

蒋老将军吩咐副将,“随本将上城楼。”

眼见着蒋老将军带人离开,太子慌忙退回大帐里。

“太子爷,”幕僚上前一步,“您要提前做好打算,万一蒋老将军守不住城,那可怎么办才好?”

太子目光仓皇,却咬牙鼓起几分威风,“本宫是大齐的太子…李常显还能将本宫杀了不成?”

幕僚低声道:“那些西夏人万一杀红了眼睛,真的伤了太子爷,那可如何是好?再说就算不伤太子爷的性命,那李常显也定会拿太子爷做要挟,跟皇上交换条件。就怕西夏人向大齐索要城池…太子爷即便毫发无损回到大齐,将来…恐怕这储君之位也会不稳,皇上毕竟还是春秋鼎盛,不会只有太子爷您一位皇子,太子爷要为您的将来着想。”

太子的心渐渐地沉下去,幕僚说出了他心中所想。

父皇并不是非他不可,更何况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太后等在那里,战败了还好说,万一成了俘虏,那他就真的与储君之位无缘了。

“城门真的会被攻破?”太子手脚冰凉,他们可是有数十万大军在这里,西夏和金国有多少人马?

“方才卑职去瞧了,”旁边的副将脸色苍白,“城下密密麻麻都是人…西夏来的都是骑兵,那金国的军队也不知会有多少,后面若是来了援军,也尚未可知…方才听蒋老将军说,西夏举兵攻我大齐,绝不会只来这里,肯定已经分兵攻打西北边关,我们想要指望淮南王前来增援是不可能了,现在看来退到太原城才会有一线生机。”

“太原城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太子爷还是趁早做打算。”

太子只觉得腿脚发软。

为什么?

为什么西夏要攻打大齐。

为什么李常显要出尔反尔。

早知道会这样,他说什么也不会带兵来边关。

幕僚道:“太子应早些决断啊。”

太子吞咽一口,“那就回太原,这里交给蒋老将军顶着,带上一队精锐和本宫的护卫,我们退回太原。”

将这里就交给蒋老将军,他带着人偷偷地离开,不会惊动前面的西夏人和金人。

“快去准备,”幕僚吩咐,“我们要立即护送太子离开…”

副将应了一声忙退下去准备。

幕僚也走出了大帐,外面已经有人等在那里,幕僚低声道:“送消息出去,我已经劝太子从西门出城去往太原,让老爷放心。”

那人应了一声,“那先生您。”

幕僚冷笑出声,“为了老爷的大事,我一条性命又算得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太子那个蠢货已经上当了。

只有太子被拉下储君之位,他们保的人才有可能冲击皇位。

所以,他们早就等待着这一天,等到太后斗倒太子,他们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太子带着护卫和一队骑兵从西门出了城。

厮杀声、攻城声离他越来越远,太子脸上露出侥幸的表情,他这样做是对的,一旦整座城被西夏和金人包围,几十万军队被困城内,灾难就会降临。城内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人会不停的死,随之而来的就是瘟疫。

他不想死在这里。

他堂堂大齐的太子,大齐军队的主帅,只要他平安无事,就算蒋老将军战败,他们还可以坐镇太原指挥抗敌。

他的命只有一条,他是不能死的,他要安安全全回到东宫,将来坐在皇位上。

“太子爷,过了这片林子就是官路了。”护卫过来禀告。

太子慌张地点了点头。

树林就像一张网,他们小心翼翼地在网里穿梭。

跑,他的心里只有这一个字。危险就在他的身后,只要跑起来才会安全。

眼见就到了林子的尽头。

“齐郁…”

忽然有人大吼一声,林子里的鸟儿被惊的四下逃窜。

“齐郁…”

呼喊太子名字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太子慌张的如同一只遇见老鹰的白兔,缩在原地忘记了躲藏和奔跑。

他们竟然被发现了。

“是金人…是金人…”

护卫抽出了腰间的长刀。

一群金人围了上来,无数的箭头对准了林子的骑兵和护卫。

“保护太子,保护太子…”幕僚大声地喊着。

骑兵抽出了腰间的长刀。

箭毫不留情地射过来,紧接着就是金人野蛮的杀戮。

战马嘶吼,鲜血四处迸溅。

金人如同嗜血的野兽,拎着血粼粼的刀不停地砍杀着,太子死死地拉住缰绳,慌张地催马前行。

然而,战马仿佛也受到了惊吓,停在原地打转。

太子面色惨白,“杀了他们,给本宫冲出一条血路,将来…本宫都赏你们…”整个大齐都是他的,他可以赏他们高官厚爵。

死人却不需要封赏,护卫和骑兵已经变得越来越少,损失了一多半人手杀出一条血路,却没有逃出多远,金人如同附骨之疽般又追杀上来。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要捉的是大齐的太子,捉住太子回到金国一样能换来享用不尽的永华富贵。

太子终于无路可走,他咬牙抽刀向金人砍去,却被金人用手攥住了刀锋。

鲜血从金人手中流淌而下,金人却仿佛感觉不到任何的痛苦,脸上反而露出恐怖的笑容,他手臂一扯,太子顿时觉得身体一歪直接从马背上掉下来。

太子想要爬起来逃走,却被金人一脚踹在了胯下,巨大的疼痛让他在地上翻滚起来。

“哈哈哈,”金人狂笑着,扬起了手中血粼粼的大刀,“老子捉住了大齐的太子…”

周围一片哗然。

金人提起地上的太子,如同抓一只待宰的羔羊,“有了他在…老子不信,大齐不会打开城门…”

…………………

太子做够了,当个战俘试试,说不定待遇更美好。

拉票小剧场:

太子不服地看着裴杞堂,“为什么你能打胜仗我就打败仗。”

裴杞堂得意洋洋,“因为我有读者给我月票啊~”

求月票求月票,啵啵啵~

第二百五十八章 生的希望

太原府。

卫所的医工看着那个忙碌的身影。

一夜之间,四十顶行军帐就落在了太原。

所有的布都被撕成两寸大小,用沸水煮好了放置在一旁,每个军帐外都有火灶准备烧水,药材被井然有序地摆在三顶军帐中,伙计正在盘点数目。

医工忍不住看向旁边的马瑞,“大人…斥候还没有消息,您就相信了她?万一这些军帐根本用不上呢?”

马瑞道:“那你说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千里迢迢拉来这些东西,招来郎中和医婆,向众人传达包裹伤口的方法,不眠不休地做着准备,总不能是在玩闹吧?

即便是一个成年男人也很难做到这些事,她一个孩子穿梭在人群中,能让所有的郎中、伙计听她的吩咐,要知道就算是打理这些人的吃穿用度,也是一笔很大的账目,没有掌过家的人,根本不可能将这一切弄得清清楚楚,更别提能让这些人各司其职。

可见顾琅华是真正有几分本事的人,所以马瑞才会选择相信她。

琅华拿着账目走过来向马瑞行礼,“大人,我们还缺布匹和粗使婆子,干净的布少了,就可能会引发伤口感染,就会需要更多的药材医治,我们的药材又不多…”

“耸人听闻,”医工皱起眉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听到哪里有战事。”

琅华看向医工,“您到太原卫所之后可看过地方志?”

医工一脸不屑,“我是朝廷派下来的医工,又不是地方官员,还需要看什么地方志。”

“那就怪不得了,”琅华指了指不远处的城墙,“这是太原,从前叫晋阳,几百年前就已经是边关重镇。近些年,辽国国力衰退,韩将军又名声在外,才算安定了些。”

医工瞪圆了眼睛,“那又怎么样?”

琅华不再与他说话,向马瑞行过礼转身就离开。

马瑞将手中的纸张递给皂吏,“按照顾大小姐说的去办。”

顾琅华的话已经说的很清楚。

边疆重镇,守护的是大齐正北的防线,不能有半点的闪失。

他判断错了,会因四十顶行军帐被弹劾上朝廷,最重不过就是被罚俸而已。

万一太子那边打了败仗,伤兵涌入太原城,他无法预计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大人…”疾呼声打断了马瑞的思绪,“大人,不好了,真定…真定…没了,太子带去的兵马被打散了。”

马瑞睁大眼睛愣在那里,脸上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几十万大军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被打散了。

就算是太子不行,还有蒋老将军坐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惊诧过后,马瑞忙稳下心神,仔细思量起来。

西夏人和金人夺了真定,下一步就是太原城,可是太原的驻军只有被太子从边防撤下的韩家军,为今之计就是将所有被打乱的兵马收回太原城。

这些兵马突遇大变又打了败仗,一定士气大伤,现在城中没有韩璋那般有名望的将军,怎么才能将这一盘散沙重新聚集起来,马瑞的目光落在顾琅华搭建的那些军帐上。

那些军帐真的派上用场了。

天渐渐黑下来,身后是金兵厮杀的声音。

谁也没想到第一次遭遇金兵就会落得如此的惨败,还有西夏人手中的弩箭,就像是长了眼睛一般,无论他们怎么躲也躲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