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正欲发作。

裴杞堂接着道:“如果皇上这样做和那些昏君又有什么区别?不认奸佞,不辨是非,今日不过是杀一个女子,杀一个忠臣,明日又该如何?”

“如此视人命如草芥,将来必然众叛亲离,那可真就是给旁人以可乘之机,”裴杞堂静静地与皇帝对视,“微臣谏劝皇上,莫要如此作为。”

“皇上想要查清微臣是否陷害方家、陆家其实不难,这样武断定了微臣的罪名,微臣不能信服,”裴杞堂接着道,“微臣接下这几桩案子的时候,就知道定然会因为查案,被人记恨,惹祸上身。所以微臣也曾想过顺水推舟,将这些案子丢给刑部和大理寺,这样一来就可以脱身自保。”

裴杞堂哂然一笑:“可惜,曹雍当年因彻查庆王谋反案入狱之后,大理寺就让朝廷所有的官员谈之色变,许多官员宁愿被贬职也不愿意被调入大理寺,大理寺形同虚设,其中的官员,多数是准备迁转暂时留下,很快就会被调任,衙门里早就已经是无人可用了,如果微臣推脱不肯接着差事,皇上将这些案子交给大理寺,一年半载都不会有半点的进展。不信皇上可以去翻看大理寺的案宗,瞧一瞧这些年大理寺有没有靠着自己审讯结案,没有了刑部、大理寺这样的衙门,皇上就似一个被人蒙住眼睛的瞎子,再也看不清是非黑白。”

…………………

终于知道为什么作者都会胖了,因为想要对付疲惫只能不停地吃。

哈哈。

这几天太累了,但是不能不更新,所以吃了一盆小柿子,才写完这一章。

去睡觉喽。

明天多多更。

第四百九十三章 对他去吧

裴杞堂的话掷地有声,在皇帝面前还能如此从容不迫地为自己辩驳,要么就是真的心中无愧,要么就是并不畏惧皇权。

皇帝冷笑:“别以为你立过大功,朕就拿你无可奈何,朕就让人查个清清楚楚,看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来人,”皇帝道,“将裴杞堂拖出去。”

顾家。

琅华抬起头看顾世衡:“然后呢?现在人怎么样了?”

顾世衡道:“就站在宫门前呢,如果其他人遇到这样的事,一定会跪在地上求着皇上消气,他可好,就站在那里,眼看着刑部、大理寺的官员被传去勤政殿。”

裴杞堂就是有这样的倔脾气。

让顾世衡意外的是,宫中闹出这样的动静,皇上却没有让他去回话:“我都已经准备好了,没想到皇上根本没有理会皇城司。”

琅华仔细地想着来龙去脉。

应该是裴杞堂故意激怒了皇帝,现在皇帝的注意力都放在裴杞堂身上,想方设法地要惩治裴杞堂,自然就会暂时将顾家抛之脑后。

裴杞堂到底说了什么话,会让皇帝如此愤怒,竟然亲自问案。

顾世衡知道琅华在想什么,低声道:“听勤政殿那边的内侍来说,裴杞堂指责皇上是个昏君。”

顾老太太忍不住惊呼一声。

琅华虽然能够保持镇定,却也心里一颤。

顾世衡道:“我也吓了一跳,不过仔细问了问才知道,原来…皇上的意思是…要…要将琅华送去家庵。”

顾老太太这次变得讶异起来:“这跟我们琅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将琅华送去家庵?我们家孩子犯了什么错?”

顾世衡也很委屈。

怎么会有这种事,皇上就因为那些传言,非要逼着裴杞堂说出琅华来,然后以不顾礼数来惩办琅华。

如果非要讲礼数,为什么朝廷命琅华带着人去太原卫所,琅华在卫所为伤兵治病就不是不顾礼数,不守妇道吗?

用得着的时候就一切都好,一旦用不着就拿来诟病,这样的朝廷怎么能让人信服。

如果当时他在场也一定会为琅华辩驳,只不过不敢向裴杞堂一样直接谏言皇帝,不要做个不辨是非黑白的昏聩君主。

顾老太太半晌才道:“这么说,他是为了保护我们顾家,护着琅华才会如此?”

顾世衡点点头:“没想到裴四公子能够这样做,我还以为…最多他就是不肯接受皇上的赐婚,想方设法地和皇上周旋,等到裴大人回京之后就可以上下打点,毕竟皇上还是信任裴思通的…”

琅华眼前浮起裴杞堂在亭子里见到她时,脸上的神情,那么的坚定,目光清澈见底,仿佛要将整个人都敞开,让她看个清楚。

他是什么时候下定决心要这样做的?有没有仔细思量前后的结果?是一时的冲动,还是之前谋算错误。

琅华心中已经肯定了答案,裴杞堂听到了消息,就安排好了整件事,所以才会让小内侍将她带到亭子里见面,因为他知道,他会被留在宫中,很难能走出宫门。

琅华脖颈微微瑟缩,她忽然感觉到了恐惧。

她虽然知道裴杞堂的厉害,可是最难掌控的毕竟是人心,皇帝真的不在意被文武百官议论,不顾及裴家,一怒之下将裴杞堂正法…

琅华深深地吸了口气,还好这样的事没有发生。

皇帝还没有成为一个不管不顾的疯子。

顾老太太沉着眼睛:“倒也难得他有这份心思,这可不光是关乎于他的仕途,弄不好就会有性命之忧。”

说到这里,顾老太太转头看了看身边的琅华。

琅华不知道在思量些什么,她的手指微微蜷缩,细细地捻动着裙子上的丝绦,她还从来没有见过琅华这样的神情。

是因为裴杞堂吧!

“琅华,”顾老太太不禁道,“你心里怎么想?”

事情已经闹出来,最终一定要有个解决的法子。

琅华道:“皇上盯上的是顾家,我当时为了救父亲,先进宫求的太后,所以才皇上那里顾家和慈宁宫是永远扯不开关系的。”

不像是徐谨莜,徐谨莜不过是被太后喜欢,从来没有为太后做过任何事,徐松元又是有名的直臣,所以很难会招来皇帝的忌惮。

“我也想到了,早晚都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陆家上门道歉,她就察觉了异样,她提醒裴杞堂不要大意,有裴家这层关系在,皇上不会对裴杞堂如何。

哪知道会直接扛上了他的婚事。

他真的一步也不肯退让,硬是将皇上和他自己都逼到了悬崖上。

“父亲,”琅华看向顾世衡,“您现在要做一件事,主动请辞皇城司之职,既然传言已起,我们不能当做没有发生。”

顾世衡点点头。

“我们现在要跟裴家是同样的态度。”

跟裴杞堂同仇敌忾,只要朝廷一日不查清,我们顾家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是顾家应该有的态度。

顾老太太点点头:“应该这样,裴四爷虽然护着顾家,我们却也不能永远躲在人身后。”

琅华道:“顾家和裴家主审曹嘉等人的案子,如今两家人同时出事,这就给了刑部、大理寺一个信号,只要沾了这桩案子,恐怕谁也不能善终。因为皇上毕竟还是护着赵家的,至于方家那边,我们也撤了诉状,父亲不去上衙之后,就在家中闭门不出。”

“我也一样,抱病在床,不去慈宁宫也不会再去药铺走动,家里上上下下准备搬迁回杭州,京中的药铺也开始盘点。”

顾世衡惊讶:“我们真的准备回杭州了?”

琅华道:“至少要看起来是这样。”

顾世衡想想皇城司的那些案子,想想养济院的人,皱起眉头:“那不是…要乱套了。”

“就是要乱起来才好,”琅华道,“父亲不要放不下那些案子,您想一想,皇上真的认定了顾家和裴家是太后一党,曹嘉大人和那些被冤枉的朝廷官员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我们没能扭转大局,此时放手,对他们来说反而更好。”

顾世衡喃喃地道:“所以…不查了?”

“不查了,”琅华脸上是淡淡的笑容,“随他去吧!”

他们不再趟这趟浑水了。

………………………

嘿嘿嘿,继续啊。

今天最后一天,求大家投月票给教主,今天还有更新。

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一样

琅华回到房里,老乐和萧邑忙过来回话。

“方家那边怎么样?”琅华问过去。

萧邑道:“方家什么都招了,将整件事说得清清楚楚,已经准备签字画押,这毕竟是个小案子,方家清楚的很,就算实话实说也不能怎么样,我照大小姐吩咐的,跟县衙里的人说了,一切都按照律法处置,我们家不会有异议。”

本来这件事就这样了结了,却又有人节外生枝。

那个人显然是要害裴杞堂和顾家的人,也许许氏就在他们的手里。

琅华抬起头看萧邑:“你今天连夜去一趟九华寺,就说先祖没有被惊扰,感谢九华寺僧人的相助,如今案子已经有了定数,我们准备去祭奠先祖也算有个交代,另外奉上供养,也算是全了我们家的心思。”

萧邑立即应了一声:“事不宜迟,我这就动身。”

萧邑走了出去,琅华看向老乐:“你知道京城中哪里在卖五石散吗?”

京里的一切没有谁比老乐更清楚。

五石散这种东西,既然赵三老爷能拿出来,大齐用它的就不止是赵家人,定然还有其他的达官显贵。

老乐道:“都要查清楚?”

琅华点点头:“不但要查清楚,而且要盯紧了他们的一举一动。”

现在赵家人被捉,已经有风声传出来,那些人一定会将手里的五石散藏起来,暂时不敢动用,若是赵家的风波过去了,皇上明着维护赵家人会怎么样?

上梁不正下梁歪,既然皇上都服食五石散,其他人自然也可以服用,官府的明令约束,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吩咐完老乐,琅华松了口气,抬起头看看沙漏。

又过了两个时辰,也不知道裴杞堂怎么样了,皇上有没有看在裴思通的面子上,让裴杞堂暂时回到裴家等候审讯。

一阵压抑的哭声从房顶上传来。

琅华喊了一声:“吴桐,你下来。”

房顶响过清脆的瓦片撞击声,吴桐从房顶上跃了下来,走进了屋子。

琅华看向阿莫,“去给吴桐端杯茶来。”

“不用了,”吴桐立即道,“大小姐…我…没事…就是被风迷了眼睛,我还得回去守着,您放心歇着,我…我都在…”

说到这里吴桐的眼睛更红了。

“你是在担心裴杞堂?”

琅华问出这话,又觉得自己是多此一举,吴桐当然是在担忧裴杞堂。

吴桐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半晌才道:“大小姐,您别生气,我只是想起我父亲,就伤感起来。”

怎么裴杞堂出了事,吴桐却想到了父亲。

琅华示意吴桐坐下:“那你跟我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吴桐吞咽了两口,让自己的心绪变得平静,可仍旧不受控制地耸动着肩膀:“我父亲说过,我们跟在庆王身边,是要弥补庆王的弱点,从前庆王爷也习武,但是根骨不行,只会大开大合,身形不够灵巧,所以我父亲去学了轻功,”说着小心翼翼地看向琅华,“这是秘密,从前我没有跟大小姐说实话,还请大小姐不要生气,这…是父亲不准我告诉任何人的。”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能向旁人说的话,”琅华道,“这件事本也和我无关,你不说也是寻常。”

听得这话,吴桐像是受了鼓励接着说下去:“庆王爷和父亲让我跟着公子,父亲说我依旧要学好轻功,将来不离公子左右,公子说什么我都不能反驳。”

“我也确然这样做了,可是公子…根本不需要我,他跟冯师叔学的功夫比我还好,拳脚功夫更是在我之上,我在公子身边,不过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护卫。有时候还笨手笨脚惹公子生气,所以公子才会半途将我送给了大小姐。”

提起这个吴桐眼泪又落下来。

琅华知道吴桐不愿意来她身边,但是没想到吴桐现在提起这件事还会如此的委屈。

“我…不是不想跟着大小姐…”吴桐抿了抿嘴唇又纠正了自己的说辞,“我开始是不想跟着大小姐,因为那就像是公子不要我了,随便将我甩给谁…我心里很难过,好长一段日子都想不出道理来,我一直都想问公子,到底是为什么。后来跟着大小姐去了西夏,见到了大小姐在卫所救伤兵,我从心里就佩服大小姐,想要留在大小姐身边,这…是我的实话…今天是公子出了事,我才想起这些过往,也明白了我父亲说那句话的意思。”

吴桐深切地望着琅华,“我父亲说的那件事没有变,还是这样的,一点都没变。”

琅华也被吴桐说糊涂了:“是什么事没有变?”

吴桐用袖子狠狠地擦了擦眼睛:“父亲说的那件事,我们吴家就是要弥补庆王爷的弱点,父亲临死之前让我千万记住这句话,以后有子孙后辈,也将这句话告诉他们。”

“我一直在想,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琅华仔细地听着,吴桐的话却在这里戛然而止。

琅华有些疑惑:“然后呢?”

吴桐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琅华,“大小姐就是我们公子的弱点,公子让我保护你寸步不离,并不是将我送给了大小姐,而是替他保护您的安全,我还是吴家人,还是和庆王府有过约定的吴家人。”

“所以一切都没变,”吴桐望着琅华,“大小姐,您那么聪明,一定明白,我们公子对您的用心,他…他是真心待您。”

琅华愣住,她没有吴桐说的那么聪明,她始终也没有明白裴杞堂的用意。即便她心里很清楚,裴杞堂留下吴桐是为了她的安全着想。

但是她没有深入地去思量。

“现在我明白了,”琅华轻声道,“你说的这些我现在都明白了。”

这就是她为什么决定不再嫁给陆瑛。并不是她看透了陆瑛和她婚姻,而是因为裴杞堂到了她身边,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她,让她明白两个人相处在一起,不应该是小心翼翼地揣摩对方的意思,而应该是没有猜疑的坦诚。

她面对陆瑛和裴杞堂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心情。

所以,最终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

呦呵,

第二章发布。

还是有些累,所以上午都没发出章节。

今天的更新完了,接着写之前欠下的,今晚不能保证再更,不能更的话,就明天早点。

第四百九十五章 巧遇

吴桐将眼角揉得发肿。

琅华吩咐阿莫端杯茶给吴桐,阿莫向吴桐皱了皱眉头,一脸嫌弃,一个大男人活活在这里哭了个把时辰。

“好了,”琅华劝说道,“你去一趟裴家,跟裴太夫人说,太妃近日精神很好,我去给太妃诊脉的时候,太妃还提起裴太夫人,要改日请太夫人去慈宁宫里坐坐。”

裴太夫人定会明白她的意思。

太后和皇上若是因为什么事闹了起来,太妃经常会从中调停。太妃身下没有子嗣,无论对于哪边都没有利害关系。柳家也是与世无争,光看柳子谕就知道柳家的态度,是绝对不会掺和进储位之争中的,所以现在无论怎么看,太妃和柳家都能让人信任,至少他们会为裴家说句公道话。

吴桐抹了一把脸点点头:“那我去了。”说着就要急着往外走。

“回来,”琅华道,“把脸洗干净在出去。”

吴桐这个样子一定会吓坏裴太夫人。

琅华想了想:“你知道张同和冯师叔他们在哪里吗?”

吴桐道:“知道。”公子说过,无论顾大小姐问起什么话,他都不用隐瞒,只需要老老实实地禀告。

“如果明天裴杞堂还没有回到裴家,就将冯师叔请过来。”

冯师叔平日里看着嘻嘻哈哈,其实最容易冲动,一日不见裴杞堂,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

遣走了吴桐,琅华看向萧妈妈:“向舒王府递张名帖,我要去找玉双。”

萧妈妈立即去安排。

琅华抬起头看向外面的天空,藏在养济院的那个人,她也该见见了。

相信裴杞堂能够稳住宫中的局面,她只需要慢慢来,很快局势就会扭转,到时候他们就可以高台看戏。

徐士元喝了两杯好茶,唇齿间透着一股的清香,躺在软榻上看一会儿书,心里就更加舒畅起来。

屈承如做的好,已经让皇上猜忌裴杞堂。

徐士元微微一笑,裴杞堂没有他想的那么聪明,这么快就败下阵来,被罚跪在宫门外,不过是因为一个女人。

聪明的人应该会顺势谢恩皇上赐婚,裴杞堂是张狂过了头,以为在西夏立过战功,他就可以挑战皇权的威严。

也不看看韩璋,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自从西夏打仗过后,韩璋就被冷落在一旁,不准他去边疆,也不给他实职,不过盯着一个勋贵的名头,在一旁无所事事,昔日的常胜将军,恐怕连手里的刀都生锈了。

徐士元想到这里觉得有些可惜。

裴杞堂痛痛快快地放弃顾琅华的话,兴许公子反而能够得偿所愿,现在这样的局面…结果会如何呢?

徐士元将手里的书合上。

还是会一样的,裴家会放弃这门亲事,裴杞堂经过这次的风波,才会明白如何才能做一个臣子。

就像当年他被徐老太太扔进柴房冻了两天两夜,他终于明白如何做一个庶子。当他看到阿静的尸体时,他懂得要怎么报复。

“老爷,”幕僚上前道,“陆家一早就去了寺里还愿,如今还没有回来。”

陆老太太也是个聪明人,倒懂得挑时机,真是无孔不入。

只要他达到了目的,陆家人会怎么样,他根本不在意。

“陆瑛去了吗?”

幕僚道:“陆三爷本来是在家中守孝,后来传出消息,陆老太太在寺里晕倒了,陆三爷立即赶了过去。”

看来要有好戏看了,这样一来,陆瑛就没有回头路,彻底和顾家无缘了。

闵江宸将手里的经书递给寺里的主持和尚。

主持念了一句佛语:“阿弥陀佛,施主有心了。”

陆家的事她已经给寺里添了麻烦,这样做也算是尽一份心力,很快就要过年了,她这也是最后一次出门,顺便为闵家送上供奉。

闵江宸从禅房里出来,刚要吩咐丫鬟去准备马车。

“闵施主,”知客僧过来道,“您可知那几位陆施主也来还愿了。”

难不成是陆瑛?

闵江宸摇摇头:“师父也不必告诉陆家人,我立即就要离开了。”她已经决定以后都不会再见陆瑛。

闵江宸说完行了礼向山下走去,刚走出院子,就看到一个小丫鬟满脸焦急地走了过来,显然也是要准备下山,小丫鬟见到闵江宸立即睁大了眼睛,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闵大小姐,您怎么在这里,阿弥陀佛,闵大小姐求求您救救我们家老太太。”说着就要向闵江宸跪下来。

闵江宸不明所以,仔细地打量着丫鬟,这丫鬟看着眼生,她并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闵大小姐,我…我是陆家下人,从前在镇江顾家时奴婢给您请过安,大小姐大约想不起来奴婢,但是奴婢却记得大小姐,”丫鬟喘口气接着道,“我们家老太太来寺里还愿,却不想发了旧疾,寺里又没有合适的药,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