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贞皱皱眉:“很多人都不愿意念书吗?”

杏花点点头:“有很多人去问我娘了,我娘就说不收束脩的,可还是有不少人说不想让家里孩子念书。”

掰着手指给林秀贞算了算:“我知道的肯定会念书的就只有五个,铁柱,大毛,二毛,拴住,哦,你不认识拴住,拴住是村东头的,他上面四个姐姐,就他一个男孩儿,家里宠的不像话,就想着让拴住读书长出息,将来去当大官儿呢。拴住脾气不好,所以我们都不爱和他玩儿,铁柱他们也不爱和拴住玩儿。还有金宝,金宝是里长的小儿子,今年才七岁,本来是打算到镇上去读书的,后来就说要来你们家念书。”

“才五个人啊。”林秀贞眨眨眼,人会不会太少了?

“王大娘,你是不是要去地里送饭啊?”快中午的时候,杏花告辞走人了,林秀贞自己也不想做针线活儿,就到厨房去转悠,看王大娘拎着一大桶的馒头出来,赶忙凑过去问。王大娘和毛大娘就是林仲修请回来的两个妇人,都是三十多岁,很是能干。

王大娘点点头,笑眯眯的看林秀贞:“是啊,秀贞饿了?要不要先吃个馒头?”

“我想和大娘一起去送饭。”林秀贞忙说道,在家里呆着实在是太无聊了,去地里顺便看看他们是怎么开荒的。

“带她去吧,顺便看看君安他们干活儿怎么样。”刘珍珠在厨房里听见声音,赶忙出来:“不过,秀贞,你得带着你的小帽子。”

前几天刘珍珠忽然发现林秀贞黑了很多,立马紧张了,从那天开始,就拘着她不太热昂她出门了,就是出门也选早上或者下午太阳不热的时候。

这时候正是中午,虽然秋天的太阳不热,但光线也是强的很,刘珍珠特意找出来一顶小帽子给林秀贞带上。村里的人自己用稻草编的,今年新编的,还能闻到一股稻草的味道,沿儿很宽大,刘珍珠在上面系了两条丝带,看着就不那么土气了。

不过,带帽子总有些闷热,林秀贞不怎么喜欢戴帽子,可架不住刘珍珠坚持,想出门就只能带着。

出了村子,远远就看见林仲修他们了,太显眼了。林君清眼尖,一下子就看见林秀贞,忙扔下锄头:“我去接妹妹,这地不平,万一妹妹摔跤了就坏了。”

林君明眼巴巴的看着他跑远,转头看林仲修,林仲修伸手揉揉林君安的脑袋:“去吧,到那边树下坐着歇一会儿,吃了午饭再继续。”

说完,扬声喊道:“吃午饭了,吃了午饭再干。”

众人应和了一声,就各自放下自己的农具,回身往地头走。

林秀贞蹲在地头,放火烧过一遍之后,再用大钎深挖,将近两尺深,挖一道沟出来,就埋一行粪肥,下一行挖出来的土再盖上那粪肥,这可都是力气活儿。

所以,一大桶的馒头根本不够吃。王大娘放下这边,转身再回去,这次是和毛大娘一起过来,又抬过来两桶馒头一桶菜异同粥。

林仲修和林叔皓的吃相虽然还不那么糟糕,但那速度,和旁边所有的人都一样,飞快的。林君安他们一边吃,还要一边吹手,一个上午,就磨出了大水泡,可见是没偷懒。

可把林秀贞给心疼的,恨不得将菜桶里的肉通通都夹给自家人,逗的一群人哈哈大笑。

第38章

吃了饭,也不急着下地,众人就围坐在一起说话聊天。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林仲修和林叔皓气势不同,众人说起话来,还是有些拘谨。

不过,有高大力在,总算是没冷场。

“老爷子想办学堂,有没有说,多大年纪的人能来念书?”说着说话,话题就绕到这学堂上面了,林仲修笑着应道:“肯定得在六岁以上,要不然,小孩子不懂事儿,我爹也管不住,他毕竟上了年纪了,孩子们闹腾起来,也吵得慌。六岁以上都可以,怎么,我记得高大哥你那大儿子,今年都十六了是不是?”

“你没记错,今年正好是十六,出来年就十七了,我和你高大嫂想着吧,明年就让孩子回来,别去县城当小二了,再怎么能干,每年也就那么几两银子,吃住花销,能攒下的也不多。反正这年纪也到了,就让他赶紧回来说门亲事。”高大力皱着眉说道:“只是,土里刨食到底有些太辛苦了,若是他这个年纪能念念书,以前他也在县城当过伙计,将来自己开个铺子什么的…”

坐在铺子里安安心心的数钱,和在大太阳下面挥汗如雨的干活儿,哪个更轻省根本就不用比。都是当爹娘的,孩子怎么能过的更好,就是他们永远都放不下的念想。

“这个年纪也不是很大,念个一年就差不多了,你又不要求他考秀才什么的,就是认字会看账本对不对?”林仲修想了一下说道,之前他倒是见过高大牛的,这小伙儿虽然憨厚,却也不是憨傻,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县城当三年伙计,还能有余钱往家里送。

既然不傻,那认字算账就没太大的问题了。大不了,就是只认字,只会看数字也行,算账这种事情要是学不会,那也能找个账房。

但要是不认字,这掌柜可就当不成了,你和谁家签和合约难不成光按手印光按章?好歹你也得能顺顺溜溜的将合约给看懂是不是?

“真的?一年就行?”高大力眼睛立马就亮了,林仲修笑着点点头:“能行,就是,他这半大小子,你们要是让他念书的话,家里不就少了个劳力?”

旁边一个汉子赶紧插嘴:“对呀,当时你们送大牛去当伙计,不就是因为那酒楼能吃饱饭吗?”

“哎,这会儿不一样,那时候我娘那病,欠了大家伙儿不少银钱,大牛还在长身子,又不能累很了,要不然以后怕是长不高,所以我就想给他找个能吃饱又不是那么累的活儿,还能赚钱,要不是酒楼的掌柜的看大壮哥的面子,这事儿还不一定能成。”

高大壮是高大力堂伯家的哥哥,一开始是走货郎,后来买卖好了,就在县城找了个摊子。高大力求了高大壮,高大壮留意着县城的酒楼,这才给高大牛找了活儿干。

说起来,林家现在住的院子,还是买的高大壮家的,高大壮赚了钱,在县城买了小院子,将一家老小都接走了,这村子里的房子,就拜托里长给卖出去了。

“现下我手里有些余钱了,杏花年纪还小,不着急准备嫁妆,就先给大牛上学用。”高大力笑呵呵的说道,那汉子给他算账:“你这样算不对,上学虽然不用束脩,可笔墨纸砚样样得花钱,我前几天去镇上问了,一本书,得二百多个铜板,这上学不得两三本书?光是书一年就得花好几两银子了,咱们庄户人家,一年能攒个三两银子就很不错了,另外还有毛笔什么的,你再算算,大牛将来娶媳妇,这聘礼,至少得八两吧?”

聘礼也是要讲究个口彩的,要么六两,六六大顺,要么八两,八八大发,要么十两加一枚铜钱,十里挑一。只要不是掀不开锅,一般都是选个八两,两家面子上都好看。

另外还得准备新房,还得准备宴席,零零散散加起来,至少得花十几两银子。

上学一年就能将这十几两银子花掉一半了,两年就花光了,等上完学,哪儿还有钱娶媳妇?就算是东凑西凑的能娶上媳妇,他们家大牛还想当掌柜,盘个铺子至少一个月得几百个铜板吧,还有押金什么的,铺子也总不能是空荡荡的吧?

算下来,这上学的钱,可就花的实在是太冤枉了点儿。

“这读书啊,听着花钱,但是读完书好处多啊,大牛现在花银子读书了,等将来开了铺子,能识字,能算账,自己就能将铺子打理的妥妥当当,可他若是不识字,今儿去签个合约,人家在上面动个手脚,回头大牛上当了,还没处说理去,一转眼,就能将整个铺子都赔进去,不信我给你们说个事儿,这可是真事儿,就咱们镇上刚发生的。”

又一个人凑了过来,这个人林秀贞倒是认识,张铁柱的亲爹。

“原先咱们镇上有个杂货铺,就是东街那个多多杂货铺,知道不?”张大叔凑过来说道:“他们家掌柜不认字,前年吧,天气可热了,他就想买下冰块回来卖,这一倒手,至少有好几两银子进账了…”

林秀贞也听的认真,林仲修靠在树上,手指上绕着林秀贞的小辫子,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

“妹妹,你下午还来不来?”林君清听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凑过来和林秀贞说话,林秀贞点头:“我自己煮绿豆汤给你们送过来,放点儿蜂蜜。”

“太好了,绿豆汤记得放凉一点儿,我可累了,你都不知道干活儿多累,你看,我手上都磨出水泡了。”林君清摊开自己的双手让林秀贞看,又有模有样的叹气:“哎,种粮食可真累,就这样,他们还说,这块儿地头一年的粮食肯定收的不多。我问过爷爷了,黄豆不是春天的时候种的吗?咱们现在翻地做什么?”

“种小麦!”林君明探过头给林君清解释:“原先说是荒地,肥力不足,所以才要种大豆,但是大豆要春天种,不能白白扔着一冬天,反正现在也买到河泥了,就种小麦!”

林秀贞嘴角抽了抽,转头看林仲修:“爹,要换小麦?”看林仲修点头,林秀贞简直有些无语了,先是说种山药,接着要换黄豆,她都以为自家明年要收获一大堆的黄豆了,现在又要换成小麦了。

“秀贞喜欢大豆?”林仲修挑眉,林秀贞点头,掰着手指数:“可以磨豆腐,可以煮豆花,可以榨油,可以发豆芽,小麦就只能磨面。”

“咱们家除了这一块儿地,还有不少别的地呢,咱们分出来一些种黄豆。”林仲修立马说道:“还有什么想要的?”

“绿豆?”林秀贞犹豫,林仲修刚要点头,就听另一个汉子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可真疼爱小闺女,不过秀贞啊,绿豆不能这会儿种,绿豆也是得等春天,黄豆是初春的时候种,绿豆是春末的时候种。”

另一个抽旱烟的中年看了看天色,率先起身:“咱们接着干吧?得这两天干完才行。”

林叔皓有些不解:“怎么非得这两天干完?”工钱是不少的,饭菜是管饱的,那不是应当想办法多拖两天的吗?

“老话说,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我瞧着这天气,过两天得下雨,咱们早点儿干完了,回头得赶紧种麦子去呢。”那大叔叹口气:“你们要是还有余钱,就多请些人,既然是打算种麦子,最好是在下雨之前就种了。”

“这一天能翻完吗?”林仲修忙问道,到现在才翻了一小半儿,翻完又得耧地又得拢梗,再加上播种,两天时间肯定不够的吧?

“难说。”高大力摇摇头,顿了顿又说道:“你也别着急,这麦子晚种两天也没什么,明年收了麦子也是能赶得上种玉米的,就是花生有点儿赶不上了。”

“我就怕误了大家的事儿。”林仲修皱了皱眉:“你们不都得回自家播种的吗?要不这样吧,我现在再去找几个人,工钱就加加,咱们争取明儿弄完,后天你们都能赶得上回家播种。”

“我去叫吧,你也不认识几个人。”高大力忙说道,林仲修想了想,也只好点头,村子里的人他都认不全,真不一定能叫来几个。

林秀贞看看天色,大好的晴天,太阳暖呼呼的,过两天真会下雨?不过,她也不敢说那大叔说的不对,老话都是有几分道理的,能传到现在,那必然是经过了考验了。

“爹,三叔,大哥,二哥,三哥,我先回去了,一会儿给你们送绿豆汤。”朝着地里的人喊了一声,林秀贞挥挥小手,就跟着王大娘往回走了。

“林兄弟,你家闺女可真贴心。”

“是啊,长的也好看,又懂事儿又乖巧,可比我家那个强多了,我家那个啊,整天就只惦记着玩耍,回头我让她去找你家小闺女处处?也让你家小闺女带带我家那不省心的。”

“我家的也是,你得空了,就让你们家秀贞去我家玩儿呗,就在村东头,可近了。”

煮绿豆汤最简单了,绿豆洗干净放锅里,放了柴火开始烧,盖上锅盖就不用怎么管了。

“秀贞,来,今儿我们学绣圆圈。”李淑贤在院子里喊了一声,林秀贞跳下小板凳,扒着门框笑眯眯的摇头:“三婶,我今天不做针线,我一会儿要做点心,爹爹他们开荒可辛苦了,我多做些点心给他们送去。”

李淑贤忙点头:“好,秀贞可真是乖孩子,那你知道该怎么做点心吗?我来教你吧?”

“不用,我看过书了,我自己会。”林秀贞摆手,林家是有一本食谱的,上面也写了几样点心的做法,林秀贞让林老太爷给她念了念,就打算自己动手了。

毛大娘守在门口,见李淑贤捧着肚子过来,赶紧给她搬凳子:“三夫人坐吧,您放心,我在这里守着呢,定不会让秀贞糟蹋东西的。”

“东西倒是不用太放在心上,我就是怕秀贞伤到自己。”李淑贤不在意的摆摆手,看林秀贞小手小脚的,就有些担忧:“秀贞,要不然让毛大娘帮你拿东西?”

这个可以有,她现在年纪小,上次那不成形的点心还是让娘亲帮忙了,这次要是光自己就能做出很美味的点心,就有点儿太惊人了。

“书上说了,只要蛋黄,这个蛋清弄出来,不要蛋清,一点儿都不要。”

“这个面团要使劲儿摔,这样才筋道,书上说了,得摔的十分光滑才能用,毛大娘你多摔几次,使劲儿,别担心会砸坏案板,砸坏了我们可以重新买一个。”

“在蛋黄里面滚一滚,要均匀。”

她能做的,她就自己做,她做不了的,就指挥毛大娘做。最后,一个个椭圆的桂花饼被放在盘子上,然后塞到了一边的烤炉里。那烤炉是林仲修之前特意帮她买回来的,小小的,很好用。

上辈子的时候,她在老家见过那种大的烤炉,是用泥糊的。本来是用来做月饼的,每年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了原料什么的送过去,给一些加工费,过两天就能去拿了月饼回来。

那时候的五仁月饼还没被黑,咬一口,酥酥的,里面有花生仁,有核桃仁,有红绿丝,有冰糖,可好吃了。

只是后来月饼的样数越来越多,这种老式的烤月饼就不再受欢迎了。不过,说起来,这也快到中秋节了啊,也不知道村子里有没有做月饼的。要是没有,就自家做一点儿?

没有温度计,这个烤炉的温度是很难把握的,林秀贞蹲在前面,仔细的研究了半天,有些忐忑的盖上烤炉盖子。算了,要是做坏了,就当是长记性了,下次再改进。

坐了差不多两刻钟,林秀贞就坐不住了,一直在考虑跟前来回转,又不能打开门看,急的都冒汗了。强忍着等了三刻钟,下面的火一熄灭,就赶紧的将盖子给掀开,拿长长的钳子将里面的盘子给勾出来。

拿筷子一戳,戳不动,再戳,还是戳不动。林秀贞就有点儿心凉了,这是烤太过了吧?颜色都有些发黑了,果然是没掌握好火候。

“没事儿没事儿,秀贞第一次做就能做成这样,已经是非常好了。”李淑贤忙捧场的过来夸赞林秀贞,还伸手捏了一个点心,掰开,一股甜香立马就散出来了。

李淑贤倒是真有些惊喜了:“味道很好啊,秀贞别伤心了,你看你才六岁,就已经能做出这么复杂的点心了,三婶我六岁的时候,连馒头都不会蒸呢。”

“可是不好看。”林秀贞嘟着嘴不高兴:“书上说了,做好的金桂花饼应该是金黄色的,这个都发黑了。”

“一回生二回熟是不是?咱们这次做的是火太大了,下次咱们将火弄小点儿不就好了?”李淑贤忙说道:“你不是想给你爹他们送点心的吗?趁热送过去,等到那儿就刚好能吃了。”

林秀贞忙点头,让毛大娘拎着那一桶已经放的差不多的绿豆汤,她自己挎着篮子准备将点心送过去。只是,这可是实打实的一篮子点心,林秀贞差点儿没拎起来。

王大娘跟着刘珍珠去种菜了,李淑贤大着肚子不好出门,林秀贞正在为难,就听老太爷站在厨房门口问道:“点心做好了?我刚闻到味道了,拿过来我看看。”

林秀贞眼睛一亮,忙凑过去:“爷爷,做好了,你尝尝,咱们一会儿去给爹爹他们送点心吧?”

林老太爷笑眯眯的点头,尝了一块儿点心,和李淑贤一样,使劲儿的夸赞了林秀贞一番,这才一手拎着篮子,一手拉着林秀贞往地里去。

这会儿已经是半下午了,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在地里干活儿,瞧见这祖孙俩,都笑呵呵的打招呼。

张铁柱老远就挥手:“哎,秀贞,你要去地里啊?要不要来玩儿啊?我可以让你做爬犁上面的。”林秀贞转头一看,就见张铁柱正站在爬犁上,一手掐腰,一手扶着个十指耙,他身后是一头黄牛,正慢吞吞的拉着爬犁往前走,大约是撞上了大的土块儿,爬犁歪了一下,张铁柱也跟着歪了一下,不过他手里扶着有十指耙,倒也没栽下来。

林秀贞撇撇嘴,这个有什么好玩儿的,她玩这个的时候,张铁柱还不知道在哪儿呢。那时候用的可不是慢吞吞的大黄牛,而是开的比较快的三轮车,人站在上面,飞一般的感觉。

好吧,夸张了,没谁敢将车子开出飞一般的感觉。但是那也比大黄牛给力多了,那速度,小风刮着,小孩子们去地里干活儿的时候,最是喜欢抢这种差事了。而且,瘦子还没机会,这时候,胖子才有优势。

“我不去了,我要给我爹送绿豆汤喝。”林秀贞使劲喊,林老太爷轻咳一声,林秀贞忙站好,走路也规规矩矩的,尽量让自己显得淑女一些。

“林大爷,要去地里啊?”又有人打招呼,林老太爷笑着点点头:“是啊,给他们送点儿汤水什么的,干一天的活儿了,都累了。”

“林大爷善心啊。”男人笑呵呵的说道,走了几步,又赶紧回来:“林大爷,你们之前说的那个学堂,是不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只要你们孩子想过去,准备好了笔墨纸砚给送过去就行了,里长不是说了那学堂的地址吗?”林老太爷依旧是笑眯眯的,那人笑着搓搓手:“多谢林大爷了,要不是您啊,我们家崽子也没上学堂的机会,林大爷,您那学堂,什么时候开门啊?”

“中秋节过后,八月十六就开门。”林老太爷想了一下说道,之前也没定下来,林仲修是打算弄个吉时什么的,不过在老太爷看来,倒是不用这么麻烦,又不是动土开工什么的,不过是个学堂,学东西难不成还得挑个吉时才能开始?谁家有这样的道理?

“那好那好,那我八月十六就将孩子送过去了,林大爷您费心了。”那人忙笑道,林老太爷点点头:“行,没事儿,你就放心的送过去吧,忙去吧,不用担心。”

“好好,那我就去忙了,林大爷有事儿叫我一声。”那人忙应道,站在原地等林老太爷往前走了几步,这才转身继续回去。

到了低头,林秀贞就发现,自家的那块儿荒地里,竟然又多了十来个人,中午来看的时候,那地还只是开了一小半儿,这会儿来看,竟然已经开了一大半了。

“爹,三叔,哥哥,大伯大叔们,来喝汤了。”林秀贞扯着嗓子喊,旁边的毛大娘已经放下了木桶,将另一个桶里的碗拿出来,一碗碗的绿豆汤摆放在地头,林秀贞负责发点心,一人一碗汤一块儿点心。

有人瞧她板着脸认认真真的样子,就忍不住逗她:“一块儿点心不够吃啊怎么办?”

不够吃也没有了,多的都是自家爹爹和自家三叔以及哥哥们的,一边腹诽,一边要一脸的为难:“那多喝点儿绿豆汤?”

“哈哈哈,聪敏的女娃娃。”那人笑着摸摸林秀贞的脑袋,端着碗去一边喝,林秀贞暗地里翻个白眼,这就算是聪明了?真是没见识,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是连一碗绿豆汤都不给你!

穿越这种事儿吧,多的是经历,多的是见识,拓宽的是眼界,改变的是性格,但智商什么的,这是天生的,哪怕你再穿十次,多的也不过是生活的经验。

林秀贞上辈子就是个普通人,这辈子,有聪明的爷爷,有聪明的爹娘,有聪明的哥哥,家里又不缺钱,更用不上她的智商了。所以,她只要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活着就行了。

想着,脸上的笑容就又灿烂了几分:“爹,我亲自做的点心哦,你快尝尝,好吃的话我下次多做一点儿。”

林仲修都还没吃呢,就立马点头,一脸骄傲:“我闺女就是能干,这点心做的,又好看又好吃!”特意点出很好看,因为上次那没形状的点心,可是让林秀贞郁闷了一下午的。

瞧着闺女的笑脸,林仲修心情也很愉悦,看,果然没夸错。不过,自己也没说假话,这点心,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第39章

忙忙乎乎的,一转眼,就到了中秋节。刘珍珠一早就起来忙活,领着毛大娘和王大娘将家里里里外外的给打扫了一遍儿,嫌弃林秀贞碍事儿,就哄她让她自己去厨房折腾了。

林秀贞求之不得,前段时间家里买了五仁月饼,她吃了几个,又十分的想念蛋黄月饼,就打算自己试试手。

蛋黄月饼也是分很多种的,广式的京式的潮市的苏氏的,有甜的有咸的有咸甜的,她上辈子也就吃过,并没有亲自动手做过,两辈子第一次动手,还真有些忐忑。

也幸好她是穿越到了林家,又恰好遇上了疼爱女孩子的家人,要不然,真没人敢让她这么浪费。

按说这种点心,是要区分面粉的,皮是一种面粉,芯儿是一种面粉,可这古代,谁给你分析蛋白质什么的啊,统一就叫做面粉。不过,根据磨的遍数不同,有的面粉比较粗,有的面粉十分细,也勉强是能区别成两种面粉的。

莲蓉馅儿来不及泡了,只好大锅盖上直接煮。因着是中秋节,老太爷特意给三个孙子放了假,前段时间三个人也累的很了,今儿也没想着出去玩儿,正好被林秀贞给抓来当壮丁。

一个负责揉面,一个负责烧火,一个负责剥咸鸭蛋。

林秀贞是当监工的,这儿转转那儿看看:“大哥,这个面得多揉几次,要揉的十分光滑才行,你可以再放一点点儿的猪油,啊啊啊,够了够了,这就够了,不能再放了。”

“二哥,蛋白不要,但是你也不能多吃,这个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而且,这么咸,你怎么能吃这么多啊。”

“三哥,火再大一点儿!等等,让我看看煮熟了没有,哎,莲心没弄掉,不知道碍不碍事儿,我昨天晚上怎么就没想起来将莲子给泡上呢?”

林君安等人被她嘀咕的满头大汗,可有好吃的月饼在前面等着,三个人还是很卖力的。

剩下的裹馅儿都是林秀贞自己做的,包完就塞到烤炉里,这个烤炉只能在下面烧火,所以,更是不好控制温度,要么下面的太热,挨着底部的那一面被烤焦,要么是下面正好,上面的却有些不太熟了。

没办法,林秀贞只好中途打开盖子再翻过来一遍儿。

数着时间,大约过了一刻钟,赶忙的熄火,将里面的盘子给拎出来,这盘子是特意订制的,十分耐得住高温,林秀贞已经用这盘子烤过好几次点心了。

放凉之后,先给老爷子品尝,自打林秀贞成功的蒸出了红枣糕之后,家里人就都觉得她在做点心这方面十分有天赋,虽然年纪小掌握不好,味道不是绝佳,但也能入口。最重要的是那一番心意,小小孩子,才六七岁就喜欢给家里人做点心吃,这孝心没尝到嘴里都是甜滋滋的。

“爷爷,您快尝尝,肯定好吃,这个和五仁月饼不一样,那个硬邦邦的,这个可软和了。”林秀贞笑眯眯的趴在老太爷的腿上催促道,老太爷有些惊讶:“软乎的?”

“嗯,里面有蛋黄。”林秀贞很骄傲的抬着小下巴催促:“爷爷你快吃,好吃的话等会儿就再烤一些。”

林老太爷忙点头,先掰开了那月饼,果然是软乎的很,不用劲儿就能掰成两半了,一半儿有个蛋黄,林老爷子犹豫了一下,转头在没蛋黄的那一半上先咬了一口,细细咀嚼,眯着眼睛笑:“果然软乎的很,甜甜软软的,很好吃。你们也吃,都吃,秀贞的手艺越发的好了。”

老太爷发话了,林君安等人也不眼巴巴的看着了,先端着盘子给林仲修这些长辈们送了,再自己拿一个,外面一层甜甜的莲蓉,内里是咸的蛋黄,咸甜正好,好吃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妹妹是怎么想到做这个的?”林君安一边吃,一边笑眯眯的问,林秀贞也吃,刚出炉的月饼,好吧,其实叫点心更合适,因为没有月饼的模子,就是被林秀贞团了个圆饼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