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神饱经沧桑,里头还透着一种说不清的狠劲,这不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该有的眼神。

二爷天资聪颖,性情比普通人更冷静沉稳,可他也不会露出这样的眼神。

哪怕是历经磨难的恒哥儿,也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的稚气和对人的依赖。

杨氏自认看人很准,所以一时对秦宁之充满了好奇。

秦宁之也感觉到了杨氏的情绪变化。

师父在探究一个人的时候喜欢轻皱着鼻子。

她不过是顾长宁带过来的朋友,按理说师父没道理要探究她什么。

所以一定是她方才没忍住情绪外露,让师父察觉出了端倪。

她连忙低头垂眸,迅速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

“这是秦府的四姑娘秦宁之。”顾长宁对她二人之间的暗潮毫无察觉,只将秦宁之拉过来给杨氏做介绍,又对她道:“宁之,这就是我大嫂。”

“大少奶奶。”秦宁之给杨氏行了礼。

杨氏见她已经迅速恢复了正常小姑娘的样子,心中的疑虑更深。

“原来是长宁的朋友啊!”杨氏也笑着掩下自己的情绪,招呼她二人道:“进屋坐吧,我这儿新研制出一款花茶,正想找人品一品呢!”

“又有好吃的啊!”顾长宁高兴地挽住秦宁之的胳膊,悄声道:“我大嫂做的吃食又别致又好吃,不过这件事宫里头那位不知道,否则肯定又想把我大嫂挖过去当厨子了,你有福了!”

秦宁之听完笑了笑。

师父做的吃食她不知道吃过多少回了。

要不是她实在是厨艺不精,除了学医外,她最想跟师父学的还是她一手出神入化的厨艺。

因为顾大少爷纵然病入膏肓,可他每次吃着师父做的饭菜,脸上的笑容就像是会发光。

师父曾开玩笑地跟她说过,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顾大少爷开始也并不接受她,后来才被她的厨艺征服。

当时她听完这段话,就在想,不知道她要学成什么样的厨艺,才能抓住顾景元的心。

为此她专门腾出了两个月的功夫跟着师父学做那些精致可口的糕点。

可是她做完后,却只有丫鬟交口称赞。

顾景元只吃了一小块便叫她以后不要再做了。

陆氏更是动都没有动过。

此后,她便也偃旗息鼓,跟着师父安心学医了。

秦宁之和顾长宁进了屋子。

杨氏是个很懂得生活的人,用来待客的堂屋也被她布置得格外清雅别致。

她没让丫鬟动手,亲自泡了两杯花茶给她们,芊芊玉指衬着素白的骨瓷杯,一看就知道是娇养着的大家闺秀。

秦宁之偷偷地打量着眼前能看到的一切。

看来陆氏还是很喜欢师父的,否则师父根本就没有时间研究种花、泡茶这些清雅的玩意儿。

她当年嫁到国公府来,可是连吃饭睡觉都小心翼翼的,根本不敢出一点差错,哪里还敢培养自己的什么爱好。

那为什么到后来,陆氏要把顾大少爷和师父都关在密室里?对外还要宣称他们已经去世,甚至不肯找大夫替顾大少爷治病?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陆氏对大房的态度前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会跟顾景元有关吗?

毕竟顾景元天资聪颖,深受圣上赏识,可他却不是长子,没有继承国公府的权利。

是陆氏为了整个晋国公府,所以要把碍着顾景元路的大儿子剔除?

不,不会的,虎毒不食子,陆氏对待楚子恒一个外孙都掏心掏肺,更何况是她的亲生骨肉?

那…会是顾景元亲手做的吗?

------------

第一百章你不知道的秘密

秦宁之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怎么样?还不错吧?秦姑娘。”杨氏的声音突然响起,秦宁之略慌乱的抬起头,正对上她笑意盈盈的眸子。

杨氏看她的脸色不对劲,关切道:“秦姑娘怎么了?是茶点不合胃口吗?”

“没,没有。”秦宁之低下头,不敢直视杨氏的眼睛,只轻轻抿了一口茶,才道:“味道很好,谢谢大少奶奶。”

杨氏笑容满面地看着她,“真是个乖巧的孩子。”看上去十分的亲切可人。

秦宁之却分外紧张。

她觉得她或许已经被师父看出了端倪。

她方才的表现,实在可以称得上是糟糕。

三人又坐在一起吃了一会儿茶点,杨氏才问顾长宁,“你整日里不着家的,平时更是难得来我这院子。说说吧,今日怎么想起我这当大嫂的了?”

顾长宁“嘿嘿”笑了两声,“大嫂您真是聪明,我来确实是要跟您商量一件事的。”

顾长宁便把昨日楚子恒遭遇刺客到今日顾景元给她们出主意的事尽数都告诉了杨氏。

杨氏诧异地看向秦宁之,“你会医术?”

她的眼神里除了诧异,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秦宁之知道师父是产生了一种找到了同行的兴奋。

毕竟师父曾经说过,嫁到晋国公府后,她就隐藏了自己的一身医术,连顾大少爷都不敢告诉。她原本以为自己这一身医术从此就要荒废了,没想到会遇到了她,临了还教了一个徒弟出来,所以格外的尽心尽力。

“只是看过几本《医书》,略懂皮毛。”秦宁之掩下思绪,淡淡答道。

杨氏却觉得一下子跟秦宁之亲近了不少,笑容也变得真诚自然了起来,“会医术好啊,虽说大明不提倡女子学医,但是你懂些医术,在这高门大宅里生活总是有帮助的。”

是啊,还不止是一点点帮助。

当年若不是师父有一身的医术给顾大少爷续命,顾大少爷早就没命了,她也就不可能知道父亲死亡的真相,不可能会知道大房的龌龊心思。

所以说,世间的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顾大少爷曾经帮助过她,让她不至于像个傻子似的被人耍得团团转,错把仇人当亲人。

这一世,她也会帮他躲过这场劫难。

“宁之很厉害的,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上次在护国寺,若不是宁之出手相助,恒哥儿恐怕就没命了!”顾长宁夸张地说道。

“恒哥儿到底怎么样了?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件事。”杨氏的思绪被顾长宁拉了回来,脸上写满了担忧。

顾长宁安慰道:“其实也没什么大碍,昨日恒哥儿睡熟了之后太医院的人已经来看过了,说只要刺针放血后好好休养就行了。只是恒哥儿若醒了,怕是不会让太医院的人碰他一下,大嫂你知道的,恒哥儿对谁都很戒备。若不是上次阴差阳错被宁之救了,谁想要近身他的身治病还真是个大难题呢!”

顾长宁说着这些话,秦宁之却还在思考方才杨氏说的话。

原来师父并不知道恒哥儿的事。

师父这春澜院布置得跟世外桃源似的,没想到还真是个世外桃源。

身为晋国公府的大少奶奶,很可能就是将来的国公夫人,府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她居然没听到一点风声?

这在高门大宅中几乎属于不可能的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哪怕秦府先前一直是大房管家,可府中一旦有点什么事,二房总能听到一点风声,再派人去打听打听,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些当下人的自然会透出口风。

可是师父居然完全不知道楚子恒受伤的事。

是师父不想知道,还是有人不想大房参与到这些事里来?

那么,师父在春澜院不问世事,悠然自得地种花、泡茶,是不是,也只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心意?

顾大少爷会突然“病故”,难道是知道了一些不适合被他知道的秘密?

秦宁之的心砰砰砰直跳,她很想提醒杨氏,却深知现在时机未到。

“行,秦姑娘一个外人都能为恒哥儿做这么多,我一个当舅母的,怎么能置身事外。”

“谢谢大嫂,大嫂你真好!”顾长宁高兴地抱住了杨氏,“不过大嫂你知道的,以后你要帮我打掩护哦,千万不要让母亲知道我没有在你这读书而是跑出去玩了!”

“知道知道,你这点小心思。”杨氏点了点她的脑袋,很是亲昵的样子。

秦宁之和顾长宁在杨氏这里又坐了片刻,秋葵便来禀告说陆氏已经回府。

“夫人一回府便问门房您回来了没有,听说秦四姑娘也来了,正找人喊您二位过去呢!”

“你没跟母亲说我在大嫂这儿吧?”回去的路上,顾长宁紧张地问秋葵。

秋葵摇摇头,“奴婢哪能呀,这不赶紧来找您了,馨宁院那边有小桃打掩护呢!”

顾长宁明显松了一口气。

“怎么了?国公夫人不准你来大少奶奶这儿?”秦宁之略有些诧异。

方才顾长宁和师父的样子很是亲昵,一看就是平时接触较为频繁。

可是顾长宁现在的表现却告诉她并不是这回事。

顾长宁环顾了下四周,确定没有人才凑到她耳边悄声道:“嘘,母亲不是不准我来大嫂这儿,是不准我单独来。不过你也别误会,母亲并不是想监视大嫂,母亲还是很喜欢大嫂的,只是这其中另有隐情。”

另有隐情?顾长宁觉得自己离揭开真相的那层纱又近了一步。

似乎只要知道国公府的这些秘密,很多事情都能够迎刃而解。

顾长宁继续跟她咬耳朵,“你方才也看到了,我大嫂整日里就只是养养花、研究研究厨艺,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了。她可是大少奶奶呀,谁家的大少奶奶如此清闲?不用想也知道是有原因的。不过我暂时还不能告诉你,这是国公府的秘密,我要是说漏了嘴,母亲非得…”

顾长宁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秦宁之心里一惊。

这么严重?

“你知道为什么国公府迟迟没有立世子吗?”顾长宁又神秘兮兮道。

------------

第一百零一章仇人相见

秦宁之摇摇头。

她确实不知道,只知道多年后晋国公确有立顾景元为世子的打算,不过当时顾景元拒绝了。

她当时还很困惑,后来又以为顾景元是尊重死去的大哥。

如今看来,并不是这样?

“其实这个我知道的也不太多,只是有一次无意间偷听到的。似乎,跟…那位有关。”顾长宁指了指皇宫的方向。

“反正我就是告诉你,这以后两三个月你在国公府,一定要记住少听少说少做。因为在这府里啊,无处不是母亲的眼线,也就我的馨宁院没有。这还得多亏秋葵倒戈了,否则我的日子就难过喽!”顾长宁叹了口气,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

秦宁之忍不住失笑。

这个傻丫头,还真以为自己行事能瞒过陆氏?无非就是陆氏没有在她身上花费什么心思罢了。

陆氏要真花心思来对付你,不死也要脱层皮。

她那六年,深有体会。

不过按照长宁的说法,这国公府,还藏着很多她不知道的秘密呢!

她突然想起顾大少爷曾经跟她说过的一番话。

“你以为你父亲和母亲的死真的只是意外吗?秦宁之,你太愚蠢了,像我一样,都只是他们棋盘上的棋子,注定要被牺牲的弃子。”

如今再回过头来,父亲死亡的真相,或许真的要从晋国公府查起。

陆氏所住的松禄阁就在春澜院附近。

顾长宁为了不让陆氏怀疑特地绕了个圈子,到巳时三刻才携着秦宁之到达松禄阁。

“郡主您来了,夫人正在堂屋等您呢!”陆氏院子里的二等丫鬟白霜笑吟吟地上前给顾长宁请安,然而对于她身边的秦宁之却是连正眼都没有瞧一下。

秦宁之早已经习惯了白霜的目中无人,因此也没什么感觉。

这丫头自以为能讨得陆氏的欢心,就可以把谁都不放眼里。殊不知下人永远是下人,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将来必定要付出代价。

她又何必当那“教导”她的恶人?

倒是顾长宁心生不满,停下脚步,板着脸对白霜道:“你就看见我一个人吗?这么不知礼数,要传出去还以为是母亲不懂教导下人呢!”

白霜一怔。

郡主什么时候也管这些事了?她不是一向不问府中世事吗?上次孙家小姐来了,她也没请安,也没见郡主说什么。

今天的这个,看打扮也不像是什么大家闺秀啊!

白霜心里生出一丝不忿和委屈。

这时候里屋的门帘一挑,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人,看这情形,连忙上前打圆场道:“郡主这是怎么了?是不是白霜惹您生气了?您快别生气了,这丫头就是这样,没什么眼力见儿。您大人有大量就不要跟她多计较了,奴婢在这儿代她给您陪个不是了。”

说着,看到了秦宁之,又笑容满面道:“这位想必就是要来给恒少爷治伤的秦四姑娘吧?瞧这通身的气派,难怪能跟咱们郡主成为朋友。”

她这一打岔,顾长宁想发作也不好发作了。

“你就会惯着你妹妹!”顾长宁没好气地撅了撅嘴。

秦宁之看着这丫鬟,也微笑地回了礼。只是她心里,却生出阵阵冷意。

白露,白霜的胞姐,陆氏的大丫鬟。

她八面玲珑、行事稳重,在待人接物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面面俱到,在国公府很是有些威望。

陆氏最信任她,一些重要的事都会由她经手。

因此,白露手上沾染的鲜血,也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多。就连她妹妹白霜的死,追究起来,也跟她这个只会纵容的姐姐脱不了关系。

她当年也被白露伪善的外表骗过,觉得她比妹妹白霜要体贴善良,是陆氏这院子里难得可以亲近的人。

殊不知,这些都只是她或者是陆氏迷惑人的手段,因为这样的人才更容易获取信任,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把你推向万丈深渊。

她从秦府带来的几个心腹,除了青芽和青瑶,几乎都是被白露间接害死的。

没想到,时隔一世,她又见到了白露。

还是跟从前一样呢,一样的“亲切善良”,让她这个第一次来到秦府,对谁都紧张害怕的小丫头感受到了一点温暖。

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白露接下来,恐怕会一直跟她套近乎。

不过这于现在的她而言,是一件好事。

“郡主,秦四姑娘,夫人正在等你们呢,请随奴婢进去吧!”白露笑吟吟地给她们引路。

秦宁之和顾长宁进屋的时候,陆氏正端坐在堂屋正方的黑檀木雕花镂空座椅上喝茶。

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绣祥云纹褙子,底下配一条鸦青色的马面裙,脖子上带着三串刻经文沉香佛珠,梳着牡丹髻,只简单插了一支玉搔头。

这原本是沉闷老气的装扮,可因为陆氏保养得当、气质出众,这装扮非但不显得老气,反倒让她看起来更端庄沉稳,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秦宁之下意识地就低下了头,不敢看她。

顾长宁则拉着她走上前给陆氏请安,“母亲,我是回府的时候正好撞见了长宁,我想着她不是要来给恒儿治伤嘛,所以就顺道跟她一起回来了,您别误会。”

她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样子,秦宁之听着都不禁摇头。

顾长宁这智商也得亏了晋国公府的人都护着她,否则还真怕她不能安稳长这么大。

陆氏没有戳穿她,只简单叮嘱了她两句便对秦宁之道:“秦四姑娘,上次在护国寺咱们见过,不知你还记不记得?”

她说话的语气没有秦宁之一贯以来熟悉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反倒有点哄小孩的味道,让秦宁之颇觉得讽刺。

“记得,您是国公夫人,小女给您请安了。”秦宁之也就装作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给她行礼。

陆氏温柔地笑了笑,“快起来吧,你可是恒儿的救命恩人。只是上次在护国寺匆匆忙忙的,还没来得及替恒儿向你道谢,这一次却又要麻烦你了,令尊令堂不会介意吧?”

秦宁之听着,心中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