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芳偷偷扫眼梁绍,见梁绍那双明亮的桃花眼仿佛也在看她,云芳又羞又喜,却也更加坚定了要与兄长们同行的决定,所以挽着宋嘉宁胳膊,亲昵地道:“祖母她们说的都是家长里短,听着没劲儿,咱们兄妹在一块儿多好。”

说着继续拉着宋嘉宁绕过郭骁梁绍,身后就是双生子。

“三妹妹这话说得对,安安别回去了,姑娘就该有姑娘的过法,等你嫁了人,有大半辈子跟那些夫人太太们打交道。”郭恕嬉笑着道,没笑完,前面郭骁回头,冷冷斜了他一眼:“那是你当兄长该说的话?”

郭恕缩缩脖子,等兄长转过去了,他才朝郭骁脑袋比划了一拳头。

宋嘉宁忍不住笑了下,一抬眼,就见身边的云芳也在笑,只是云芳笑得不是郭恕,她与她挽着胳膊走,眼睛却望着斜前方。宋嘉宁顺着云芳的目光寻过去,映入眼帘的,是梁绍俊美如玉的侧脸。宋嘉宁大惊,再看云芳,眼里分明装满了倾慕!

宋嘉宁终于知道云芳为何要拉她过来了,因为云芳想偷看梁绍,不好意思一个人接近,便拉她陪着,显得只是两个妹妹要与兄长们相处似的。想明白了,宋嘉宁又震惊又烦躁,梁绍就是一个伪君子,云芳姐姐怎么看上这种人了?梁绍根本不配!

“我喜欢听祖母讲戏台上的故事。”好好的堂姐看上一个伪君子,宋嘉宁无法坐视不理,更不能帮忙,攥住云芳小手,要拉她回去。

“那你自己去,我要跟二哥三哥坐一块儿。”云芳过来需要一个借口,现在已经不缺了,自然不在意宋嘉宁的去留。

宋嘉宁抿唇,就在此时,郭骁再次回头,看着她问:“你想听什么故事?”

那意思,好像她想听什么,他就会给她讲一样。

宋嘉宁一噎,随即摇摇头,丢下云芳自己走了,云芳的事以后再说,她先躲郭骁远点。

她转眼就绕到前面去了,郭骁盯着那道纤细的背影,袖中大手握成了拳。

他不想她,离他那么远。

作者有话要说:郭骁狼:我要吃肉。

梁绍狈:我给你抓。

嘉宁兔:救命啊!

赵恒龙尾一摆,就把狼狈打跑了。

嘉宁兔:你真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赵恒龙:给我生条小龙吧。

突然觉得我有写儿童文学的天分呢,你们说是不是?

第69章 069

中秋夜, 郭家众人在自家后花园听戏的时候,宫中也在举行宫宴,赴宴的全是皇亲国戚。

宣德帝坐在主位上, 手中端着金樽慢慢品酒, 视线漫不经意地扫过殿堂中的众人。

秦王是他的亲弟弟,与秦王妃同席。

武安郡王是他的亲侄子,与郡王妃同席。

长子楚王去年大婚,现在王妃肚子鼓鼓, 再有俩月就要生了, 宣德帝希望是个小皇孙。

次子睿王大婚也有一年了,王妃至今没有喜讯, 据说老二很宠后院的一个小妾,他再等等,若是正月过年二儿媳还没有怀上, 他就让惠妃管管这个儿子。儿子喜欢哪个女人他不管, 但不能耽误嫡子的出生。

目光一转,宣德帝再次看向自己的三子, 寿王,见寿王一人独坐, 宣德帝皱了皱眉。

毕竟是亲儿子, 当年不给儿子赐婚, 归根结底还是老三自己没看不上, 并不是他这个父皇存心给儿子没看。如今两年过去了, 宣德帝那点气早笑了, 再看看形单影只的寿王,宣德帝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散席前单独留下了楚王。

“父皇,您有事吗?”楚王瞄眼外面,有点着急,想早点陪大着肚子的冯筝回王府。

宣德帝见了,难以察觉地蹙了蹙眉。老二过分宠爱小妾,不妥,老大堂堂王爷身边就一个王妃,宠个三五年还好,若一直这样独宠下去,也非善事。但现在宣德帝不想管那么多,言简意赅道:“明年你四弟也要封王选妃,朕打算连着你三弟的王妃一起选了,你再去探探他口风……”

话没说完,见楚王咧嘴笑,宣德帝哼了一声,沉声道:“你跟他说,这是最后一次,这次他再看不上,那就当一辈子光棍王!”

“父皇放心,三弟之前是没开窍,现在一个人住那么大的王府,早盼着娶个媳妇呢。”关系到弟弟的人生大事,楚王耐性一下子好了起来,想了想,问道:“父皇,这次选妃,是不是跟上次一样,在各地挑选良家子?”

宣德帝摇摇头,淡淡道:“朕再想想,不早了,快陪你媳妇去吧。”揶揄地看了儿子一眼。

楚王主要想问的是秀女出身,万一还是要求五品以下,宋嘉宁就没法选秀,但既然父皇语焉不详,他也没再追问,行礼告退。出了宫门,见寿王府的马车已经走了,楚王先送冯筝回王府,再骑马赶向寿王府。中秋佳节,今晚京城没有宵禁,楚王一路畅通无阻。

赵恒正要沐浴,福公公伺候主子宽衣,闲聊道:“王爷,今晚国公府请了戏班子,唱的那叫一个好,可惜只唱了半个时辰。”

赵恒不语。

外面突然传来侍卫宗择的声音:“王爷,大殿下造访。”

赵恒偏首,福公公已经重新帮他系紧腰带。

赵恒去厅堂见兄长,时候不早了,楚王也不卖关子,开门见山道:“父皇刚刚跟我说,他明年要为你与四弟选秀,怎么样,这次你有什么条件不?有了快说,否则就等着父皇随便给你指一个王妃,这次父皇可不会纵容你。”

赵恒垂眸,选秀……秀女出身太低,他并未想过通过选秀赐婚。

“若有人选,我会进宫。”对着被月光照亮的院子,赵恒缓缓道。

楚王诧异,意外道:“你打算自己去求父皇赐婚?”

赵恒颔首。

楚王懂了,笑道:“理该如此,这样,既然你心里有数,大哥就不费心了,不过,若有需要大哥帮忙的地方,你也别跟大哥客气,尽管来找我。”

“好。”赵恒应允,起身送兄长出府,目送兄长骑马走了,赵恒转身,往上房走时,目光悠悠扫过隔壁的卫国公府。

宋嘉宁还没睡,今晚六儿守夜,主仆俩说悄悄话呢。

“姑娘,您不是一直叫我留意两家表公子的消息吗,今晚你们在前面听戏,我在后面偷偷盯着,发现表公子跟三姑娘对了三次眼。”六儿坐在床边的绣凳上,小声地禀报,怕宋嘉宁不明白,她体贴地解释道:“大家都在看戏,没人说话,表公子无缘无故往三姑娘那边看了三回,三姑娘看他更多,就是只有三次对上了。”

宋嘉宁抱着枕头,听到这话,若有所思。

梁绍进京一个月,她一共在太夫人那边见过他三次,知道梁绍偷偷看过她,但梁绍偷看最多的,还是云芳,他做的隐晦,太夫人没注意,她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看来,应该是梁绍先勾引云芳的吧?梁绍那副皮囊,若非在他手里尝过苦头,情窦初开的闺秀还真容易着了他的道。

为什么梁绍要勾三姐姐,而不是她这个曾经被他盛赞成仙娥的四姑娘?

联想梁绍前世的做派,宋嘉宁哪有什么不懂的,梁绍分明是想通过三姐姐攀上国公府这棵大树。

宋嘉宁记得,梁绍后来娶的妻子另有其人,乃他冀州老家的母亲给他张罗的,但云芳姐姐对梁绍用情多深、有没有被梁绍欺负过,宋嘉宁心里就没数了,所以她还是得想办法提醒云芳姐姐才行。

过了几日,云芳领着尚哥儿来找她,宋嘉宁便牵着茂哥儿,姐弟四个去花园里玩。金秋时节,桂花飘香,尚哥儿教茂哥儿用木棍戳蚁窝,两个小家伙蹲在地上,一本正经地猜测哪只是蚂蚁皇上哪只是大将军,别提多傻了。

“唉……”云芳重重地叹了口气。

宋嘉宁瞅瞅她,好奇道:“三姐姐有心事?”

云芳靠到她肩膀上,拉着宋嘉宁软软的小手道:“我是在想,明年二姐姐也要嫁人了,往后国公府里就剩咱们俩。”

提到婚嫁,宋嘉宁心中一动,轻声道:“该我叹气才是啊,三姐姐明年肯定也要定亲吧?”

云芳脸红,轻轻拍了一下她手。

宋嘉宁搂住她胳膊,小声揶揄道:“三姐姐脸红了,是不是有了喜欢的人?哪家公子啊,我见过吗?”

云芳偷偷喜欢梁绍很久了,喜欢的很郁闷,一来梁绍整日埋头苦读轻易见不上面,二来她不习惯藏秘密,心里憋着事特别难受。二姐姐兰芳最古板,时时刻刻将规矩放在嘴边,她不敢去找,四妹妹宋嘉宁……

云芳扭头,看看四妹妹这张漂亮地过分但又有点小孩子那种单纯傻劲儿的脸,她咬咬唇,瞪着宋嘉宁道:“我跟你说了,不许你再告诉旁人,若是叫别人知道,我,我就跟你一刀两断,再也不认你这个妹妹了!”

宋嘉宁连忙保证自己绝不会泄密。

云芳这才凑到她耳边,说出了那人的名字。

宋嘉宁震惊地瞪大眼睛,眼中又有一丝无法理解,好像云芳做错了什么似的。梁绍长得那么俊朗,云芳本以为宋嘉宁会羡慕她会挑人,看出宋嘉宁的不赞同,云芳顿时不高兴了,皱眉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宋嘉宁知道,即便她说梁绍品行上的坏话,云芳多半也不会相信,便讲别的道理,窃窃私语道:“梁表哥一表人才,姐姐喜欢他没什么可奇怪的,但姐姐你要想清楚啊,他现在只是举人,就算明年高中状元,也要从正八品的小官做起,进士的话官阶更低,不知熬多少年才能出头……底层官员俸禄不高,往上爬打点起来却要费银钱,我们在江南的时候,听说很多刚上任的地方小官喜欢纳当地富商之女做妾室,图的就是女方家的银子……”

云芳羞红的脸慢慢变白了,她是国公府的三姑娘,从小锦衣玉食地伺候着,平时只顾吃喝玩乐,哪听说过官场的事。而四妹妹是江南小县城出身,对地方官比她了解的多,看着宋嘉宁认真的脸,云芳一点都不曾怀疑这话的真假。

所以,如果她真的嫁给梁绍,就只能从一个八品小官的夫人慢慢往上熬?万一梁绍去做了地方官,梁家家境似乎很普通,那梁绍没钱,经营起来,岂不是要用她的嫁妆?那样的生活,只是一个念头,云芳就无法接受,大姐姐嫁进镇北将军府,将来要当将军夫人的,二姐姐嫁的是名门望族,同样是国公府的贵女,她怎么能比两个姐姐差太多?

与这些相比,梁绍那张俊美的脸,突然失去了吸引力。

但云芳比较喜欢了梁绍一段时间,甚至憧憬过嫁给梁绍后的生活,美梦突然被戳破,云芳有点难受,呆呆坐了半晌,最后无精打采地领着尚哥儿走了。

宋嘉宁很开心,云芳姐姐心高气傲,肯定舍不得去跟梁绍过低品官夫人的“窝囊”日子。

成功解决了一件心事,宋嘉宁心情大好,吃起饭来也更香了。

这日郭伯言傍晚回来,看着杏眼亮亮吃饭夹菜的继女,单纯知足的样子分明还是个孩子,郭伯言摇摇头,露出一个无奈的浅笑。宋嘉宁没看见,林氏捕捉到了,饭桌上没说什么,夜里歇下,她好奇地问了出来。

郭伯言也正要跟她讲,抱着娇妻柔软的身子,他低头看她眼睛:“前日我陪皇上巡视禁军,发现一个天生神力的年轻才俊,今年二十,憨厚淳朴,长得也十分周正。这两天我派人查过他底细,乃太常寺少卿鲁大人的次子,尚未成亲。”

林氏一下子坐了起来,兴奋道:“你是想撮合他与安安?”

郭伯言颔首,沉默片刻才继续道:“我只是帮你挑人,最终还是要你为安安做主。”不是亲女儿,就是有这层麻烦,他真心为孩子打算,却怕妻子多想,因此要提前说清楚,免得妻子惧于他的威严,明明不满意也不敢拒绝。

林氏与郭伯言做了三年夫妻,对郭伯言的眼光非常信任,特别是刚刚郭伯言说的“憨厚淳朴”四字,简直说到了她心坎里,自己的女儿娇娇傻傻的,一点心眼都没有,就该配合老实男人,太聪明的,女儿被卖了还为人家数钱呢。

“国公爷,我想先见见这个人。”

“嗯,我会安排。”

第70章 070

母亲与继父商量庭芳姐姐的婚事时, 宋嘉宁一边羡慕,一边暗暗憧憬父母为她挑选良婿那一日,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一日会来的这么早, 她才刚刚十三岁啊。毫无准备,宋嘉宁眨巴眨巴眼睛, 看着身旁笑盈盈的母亲,她好半晌才反应过来, 然后小脸慢慢红了,害羞地低下头, 小声道:“娘,我才多大啊……”

脸上是真的害羞, 心里是无法形容的欢喜, 她这辈子最大的念想是母亲平平安安地一直陪着她, 排在第二位的,便是穿上凤冠霞帔, 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地嫁给一个真心待她的男人,如今, 父母开始为她筹划,她终于盼到了这一日。

林氏瞧着女儿红扑扑的脸蛋, 笑着道:“你是不大,可人家鲁镇大了啊, 听说他天生神力, 刚出生就把装满水的铜盆踹翻了, 三岁能抱起十五斤的石头,七岁能拖动一头猪……”

宋嘉宁扑哧笑了,憋红脸道:“他为什么要去拖猪啊?”

小孩子玩石头没啥稀奇的,虽然大多数都玩小石头,可谁家孩子会去拖猪玩?

林氏自己也笑,笑够了戳了女儿额头一下:“别人这么告诉我的,我就这么跟你说,问那么多做什么,反正他力气特别大,现在一拳能打死一匹马,上了战场必定无人能敌。之前因为给他母亲守孝才一直没有定亲,现在出孝了,我们不早点给你安排,被人抢走了怎么办?”

宋嘉宁羞答答地低着头,杏眼一片水润,天生神力的男人,会长什么样呢?一定非常魁梧吧?

林氏也好奇鲁镇到底是何模样,摸摸女儿脑袋,感慨道:“傍晚你父亲会叫他过来,咱们提前去他书房等着,要是合了眼缘,年前亲事就能定下来了。”

宋嘉宁眼波如水,想想自己的身份,她有些担忧,闷闷道:“就算我看上了他,他们家里未必看得上我。”鲁镇父亲是四品官,她生父只是一个早亡的举人,郭家,毕竟不是她真正的娘家,宋嘉宁整天过得很满足,但她知道京城很多闺秀都看不起她。

“别妄自菲薄,不提你父亲对你的好,就你这模样,鲁镇能娶到你,是他三辈子修来的福气。”林氏抱住女儿,温柔地鼓励道。

宋嘉宁摸摸自己的脸,眼睛又亮了起来,只要鲁镇对她好,她也会努力当个好妻子的。

黄昏时分,林氏留茂哥儿在太夫人那儿玩,她早早领着女儿赶回郭伯言的书房。宋嘉宁很紧张,林氏也紧张,娘俩站在窗边轻声细语地说话,当院子里传来郭伯言中气十足的声音,林氏立即拉着女儿躲到一侧的山水屏风后。

宋嘉宁一手攥着衣襟,紧紧地盯着门口。

郭伯言率先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与他差不多高的年轻男人,肤色微黑,虎背猿腰,看起来十分的健硕,一看就非常有力气。宋嘉宁心砰砰乱跳,看完男人身体才鼓足勇气抬头,然后惊讶地发现,鲁镇身板魁梧,长得却有点书生气,说不上多俊朗,但五官周正,特别是那双眼睛,果然如母亲所说,透露着一股憨厚淳朴的劲儿。

隔着屏风,宋嘉宁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竟然越看越满意。风流倜傥的,她经历过梁绍,冷峻威严的,她也陪了郭骁七年。或学富五车或身居高位,或温柔似水或霸道强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在看到梁绍、郭骁那样的那人,宋嘉宁本能地抗拒,鲁镇长得魁梧老实,想到要嫁给这样的男人,她心里特别踏实。

“大人,您叫属下过来,有事吩咐吗?”屏风另一侧,鲁镇不解地问道。卫国公是殿前卫指挥使,他只是殿前卫一个普通的侍卫,突然被卫国公叫过来,鲁镇总担心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不知道为什么,从跨进这书房的第一刻起,他就有一种被人盯上的感觉。

正要看看左右,神秘莫测的国公爷终于说话了,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兵书,亲手递给鲁镇:“这书不错,你拿回去看看,读完了,有什么领悟全都写下来,五日后交给我。”

鲁镇愣住了,敢情国公爷叫他过来,就是为了给他一本兵书?

本能地接过兵书,兵书入手的那一刻,鲁镇心情沉重极了,他最不喜读书……

“回家吧。”郭伯言拍拍鲁镇肩膀,声音平和地道。

鲁镇弯腰行礼,糊里糊涂地抱着书走了。

他一走,郭伯言便立即看向屏风。林氏示意女儿出去,宋嘉宁不好意思,躲在屏风后害羞。林氏一看女儿羞红的脸蛋就明白了,没有勉强女儿马上见继父,她自己绕过屏风,笑着对郭伯言道:“国公爷果然会看人,我跟安安都很满意。”

郭伯言暗暗松了口气。

那边鲁镇老老实实跟着小厮往外走,绕过影壁,忽见一穿马军都头官服的男子面容冷峻地走了进来。鲁镇年初刚进的殿前司,并不认识郭骁,听小厮喊对方世子爷,他恍然大悟,站在小厮身后低头行礼。

“你是?”瞥见他手中的兵书,郭骁放慢脚步,随口问道。

鲁镇恭敬道:“属下鲁镇,是殿前司的一个侍卫,刚刚国公爷叫属下过来的。”

郭骁看眼正院,先回自己的颐和轩沐浴更衣,收拾一番,才来了临云堂。宋嘉宁早躲回后院了,郭伯言、林氏刚去太夫人那儿接了茂哥儿回来,坐在厅堂商量女儿的婚事。郭骁行到门口,隐约听到“议亲”二字,他顿了顿,继续前行。

“儿子见过父亲、母亲。”进了堂屋,郭骁恭敬地行礼。

郭伯言嗯了声。

“大哥!”茂哥儿高兴地从父亲腿上爬下来,颠颠地跑向兄长。

郭骁提着男娃腋窝将人抱了起来,落座后先陪弟弟聊了会儿,回答完几个孩子气的问题,他才看着主座上的男人问:“父亲,我回来时遇到一个殿前司侍卫,您叫他来的?”

郭伯言笑,之前他无法保证妻子女儿能看上鲁镇,所以其他人那儿都先瞒下来了,现在只等他派人与鲁家通个气,最多鲁家女眷再相看相看女儿,亲事便基本定了,自然也不必再藏着噎着。看着儿子,郭伯言愉悦地道:“正是,平章觉得那人如何?”

郭骁目光微变,回想片刻,道:“看他臂膀结实,应是力大之人。”

林氏钦佩无比,果然是武将,看人真准。

郭伯言没把这点小眼光当回事,继续问:“那你觉得,他给你当妹夫如何?”

郭骁呼吸一窒,过了片刻心才再次恢复跳动,露出诧异之色,与几分惊喜笑意:“不知父亲是为云芳挑的佳婿,还是嘉宁?”

郭伯言朝对面的妻子扬扬下巴,心里笑骂儿子犯蠢,侄女自有亲爹亲娘管,哪里用他这个大伯父费心。

经过刚刚的预警,确认父亲已经为继妹物色了如意郎君后,郭骁脸上成功保持了平静,胸口却依然如堵砂石,他听见自己的声音了,却根本听不清自己都说了什么:“父亲挑的自然好,可叫嘉宁相看过了?”

“嗯,你妹妹也很满意……”

剩下的话,郭骁一个字都听不到了,胸口的砂石瞬间化成熊熊怒火。

继妹居然看上了那个叫鲁镇的男人?一个除了魁梧身体便再无任何可取之处的平庸男人?

郭骁不甘心,可父亲才是唯一能为继妹婚事做主之人,他这个当继兄的没有资格反对,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父亲可能会怀疑……

理智渐渐回笼,郭骁暂且压下那些念头,陪父亲说了会儿话,去畅心院看太夫人了。

这一晚,宋嘉宁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脑海里全是继父母亲为她挑的老实男人,明明不是多俊朗的人,她却越想越喜欢,但她想着想着就睡了过去,而距离不远的颐和轩中,郭骁彻夜未眠,仰面躺在床上,黑眸盯着乌漆漆的帐顶,一直到天明。

翌日出发前,郭骁低声吩咐阿顺,要他打探鲁镇的一切消息。

与此同时,隔壁寿王府,寿王持笔站在书桌前,看着自己刚刚写好的“殿”字,寿王爷那神仙般轻易不为凡尘俗事所扰的眉头,越皱越深。他还是想不通,鲜少将朝事带回府的卫国公,为何会带一个小小的殿前司侍卫随他回家,还莫名其妙送了对方一本书。

他涂了字:“来人。”

候在外面的福公公连忙跑了进来,弯腰道:“王爷有何吩咐?”说话时,忐忑地瞄了主子一眼,昨晚他回禀鲁镇之事时主子没有任何表示,但今天早上,福公公就看出来了,主子不太高兴啊,一不高兴就喜欢一个人闷在书房。

赵恒没看他,继续写字。

福公公懂了,灰溜溜跑出去,没一会儿,换了王爷随身侍卫宗择进来。

“属下拜见王爷。”宗择肃容行礼道。

赵恒点头,将刚刚写好的四个字转过去,示意他看。

宗择抬眼,就见宣纸之上,右侧写着“郭、鲁”,左侧则是“盯、查”。

宗择背后出了一层冷汗。他虽是王爷身边的侍卫,但寿王清闲,这么多年没有派他查过什么,主仆鲜少直接交流,眼前这四个字,他觉得自己猜对了意思,但万一不是呢?

“属下领命。”心中迟疑,宗择答应地很痛快,不愿叫王爷质疑他的能力。

“去吧。”赵恒淡淡道,继续涂字。

宗择低头告退,出门就去找福公公确认了。

第71章 071

郭伯言看上了鲁镇当女婿, 但是他不说, 只将自己的心思透露给了前院的钱管事。

钱管事五十多岁了, 服侍了两代国公爷, 听完主子的话就明白了。男婚女嫁, 女方主动去男方家中提亲,会显得女方不如男方似的,堂堂卫国公府的四姑娘,当然得男方先开口。回到自家的小跨院, 钱管事喊来媳妇,夫妻俩凑在一块儿合计。

过了两日, 钱管事的媳妇去采办针线,“偶遇”鲁府一个管事婆子, 两人不知不觉聊了起来。

“你在卫国公府做事啊?那可是富贵地方, 看你这衣裳,多好的料子啊。”

“你也不错啊,谁不知道鲁大人是皇上身边的红人。”

“什么红人, 太常寺管陵庙群祀, 礼乐仪制,国公爷掌管禁军, 根本没法比。”

“说到禁军, 你们府上的二公子也在殿前司当侍卫?听说他天生神力, 国公爷特别欣赏他, 跟我们家那口子夸了一大通, 我们家那口子喝多了还瞎猜呢, 说京城那么多才俊登门向四姑娘求亲,国公爷都没看上,要是他们有二公子的本事,国公爷早答应了。”

“……四姑娘?就是新夫人从前面那家带过来的那位?”

“可不就是,虽说是带过来的,但我们四姑娘生的是花容月貌温婉乖巧,国公爷视为亲生女儿,太夫人也当初亲孙女似的疼爱,跟嫡出的一点都没差……啊,我要的针线都准备齐全了,我先走了,改日有空再聊。”

钱管事媳妇脚底抹油般走了,鲁家的管事婆子望着门口,却把刚刚的话放在了心上,回府便去禀报主子。太常寺少卿鲁大人之妻病逝三年,其母鲁老太太岁数大了,便将内宅交给长孙媳妇方氏打理。

方氏最近正忙着给小叔子挑选合适的人家,听完管事婆子的回禀,她喜上眉梢,赶紧去知会鲁老太太:“祖母,那日二弟从国公府回来,嫌卫国公没事塞他兵书,现在看来,国公爷八成是看上二弟了,有心栽培他呢吧?”

鲁老太太灰白的眉毛挑了挑。她有两个孙子,老大资质平庸,文不成武不就,连个进士都看不上,儿子想在太常寺给安排个小官都不成,只好在家打理庶务。次孙来得晚,比他哥哥小了整整十岁,但天生神力,如今才二十就进了殿前司,前途大好。

若这能成了郭伯言的乘龙快婿,对次孙来说便如虎添翼,将来没准能接替郭伯言的位置。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