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广武仗着人多势众,就没派人交涉,直接让一个连开过去将对方缴械,不过他还是交代了一句:“能不动武最好还是别动武。”

先头连队百十号人直接冲了过去,对方更不含糊,架起机关枪就打,一阵弹雨过来,这边全卧倒了,区广武见对方先开火,便不再顾忌,将烟蒂一扔,狠狠道:“开炮,给我打!”

几门迫击炮支起来,嘡嘡的发射着炮弹,检查站的小屋被炸成碎片,抗日救国军们上了汽车仓皇逃窜,区广武洋洋得意:“开拔!”

部队继续进发,将省城包围起来,扼住所有出城道路,士兵们开始挖掘战壕工事,通讯参谋气喘吁吁跑来报告:“军座,顾长官电话。”

区广武大大咧咧接过话筒,一只脚踩在汽车踏板上,叉着腰威风凛凛道:“顾长官,我是区广武,我是区广武。”

一阵电流沙沙响,听筒里传来顾长官的咆哮:“区广武,老子枪毙你!你他娘的能不给老子添乱么!”

区广武汗都下来了,他不由自主的立正,声音微微颤抖:“顾长官,卑职不明白,请长官明示。”

顾长官道:“谁让你开炮打美国人的,炸伤了好几个美国兵,委座震怒,我也保不住你,你赶紧把部队撤回原防,提头来见!”

“顾长官,卑职冤枉啊。”区广武都快哭了,刚才那一阵炮击,竟然打伤了美国兵,这哪跟哪啊,不过就这反应速度来看,肯定不是假的,他赶紧把军务交给师长,部队后队变前队,从哪儿来的回哪去,自己则驱车赶往第三战区司令部,向顾祝同负荆请罪。

陈子锟兵不血刃就瓦解了89军的攻势,此番接收省城,他从钱德斯中校那里借了半个排的美国大兵,果然好使,不管是威慑日本人,还是对付区广武,都派上了用场,至于有人受伤不过是借口罢了。

陈系干将陆续抵达机场,乘车进入市区,以最高效率接管省府大楼、兵营、广播电台、银行、工厂、仓库、码头、火车站。

陈子锟手底下一整套班子,民政警察金融宣传都有,他迅速委任官员,阎肃是代理省主席,曾蛟依然是老本行警察厅长,盖龙泉负责接受伪军,龚梓君接收银行金融机关,王三柳负责管理日本俘虏。

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接收敌伪资产,陈子锟亲自担纲,省城这帮汉奸干过什么坏事,搜刮了多少民财,柳优晋手里有一本账,都记得清清楚楚,按图索骥,绝对错不了。

江北传来战报,陈寿的部队被八路军挡在北泰城外,陈子锟闻讯大怒,几乎立刻下令攻城,不过还是忍住了,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有了主张:“让陈寿就地驻防,我会争取和平解决。”

省城接收工作进展神速,除了日军的武器装备之外,还有银行金库里成吨的储备票和法币,不过黄金却一两都没有,据查是被伪银行的高级职员私吞了,这个自然有警察厅来侦办,哪怕是吞到肚里也得给掏出来。

经过日本人八年经营,不得不说省城建设的不错,淮江上新盖了一座大桥,沿街的楼房也多了几十栋,郊外有电灯厂、焦化厂、钢铁厂和机械厂,能修理机车,生产轻武器和脚踏车,枫林路上栽种了许多樱花树,风景绿化很好。

大街上卡车呼啸而过,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士兵,胳膊上带一块白袖章,上写“除奸”两个红字,这是执法处和警察厅联合组成的除奸队,由当地警察带路,抓捕汉奸,没收财产,敢于顽抗者就地枪决。

据说一天之内就崩了三百多个脑袋,一时间人心大快。

重庆,八月底依然酷热难当,陈公馆的客厅内,吊扇不紧不慢的转着,一帮文化人正在高谈阔论。

林文龙道:“赫尔利与张治中飞往延安,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政府采取主动,以共产党人的心胸与智慧,自然不会拒人千里之外,毛泽东肯定接受邀请前来重庆,既然双方都抱有诚意,则内战可休。”

一个戴眼镜的教授摇头道:“就怕国府有人设鸿门宴啊,一股脑把共产党的领袖都抓起来,或者制造一起空难,那内战可就难以避免了。”

林文龙道:“断然不会,蒋公不至于如此不堪,再说了,美国友人是不会答应的,中国的稳定对美国有利,一个混乱的中国不是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希望看到的。”

“说的对!”外面走进一人,正是新华日报的特约记者阮铭川,他笑吟吟道:“最新消息,毛泽东主席已经接受邀请,飞抵重庆了。”

一阵自发的掌声,文人们大为欣喜,彼此点着头。

听到阮铭川的声音,姚依蕾从楼上房间出来道:“阮记者,正好有事找你,你上来一下。”

阮铭川和姚依蕾也是多年老朋友了,笑呵呵上了楼来到书房,姚依蕾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道:“这是子锟从江东空运来的亲笔信,烦请你交给周恩来先生。”

“一定照办。”阮铭川很郑重的将信件收起。

当晚,重庆方面设宴欢迎延安来的和谈代表,张治中、王世杰、邵力子等人参加,周恩来端着酒杯与他们谈笑风生,忽然秘书走来,低声说了两句,周恩来向客人说声失陪,来到门口,从一位新华社的同志手中接过了信封,抽出信纸一目十行的看完,道:“好的,我知道了。”

电波在重庆与延安之间穿梭,八路军总部得到命令,一封加急电报发到了江北,密码翻译后交到了武长青和叶雪峰手中。

“政委,你怎么看?”武长青道。

“坚决支持党中央的决定,撤出北泰。”叶雪峰道。

武长青点点头:“撤是一定要撤的,不过我的意见是,是否在撤离的时候带走一批积蓄的物资。”

“不!”叶雪峰当即否决,“要撤就撤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不带走一针一线,不让别人挑理。”

武长青思索了一会,还是忍痛下了决心:“好吧,我同意,不过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怕是很难做,毕竟是我们拿下的城市,拱手让给国民党,这口气谁也咽不下。”

叶雪峰道:“军事要服从政治工作,一切以大局为重,陈子锟是我党的老朋友,不能为了一座城市,把多年打下的坚实友谊给断了,我们共产党人是讲义气,讲道理的,部队的思想工作我来负责。”

城外抗日救国军营地,双喜匆匆走进帐篷:“三哥,八路军撤了!”

“什么!”陈寿吃了一惊,出了帐篷爬上小山坡用望远镜看过去,八路军大部队果然开始撤离,而且是轻装简从,没拿走什么东西。

“叶雪峰派人来,请我们进城,三哥,进是不进?”双喜等待着他拿主意。

“进,凭什么不进。”陈寿哈哈大笑道。

抗日救国军拔营起寨,开进北泰城,八路军只留了一个营负责交接,日本俘虏、武器弹药,工厂设施,一应俱全,可以说一根针都没拿走。

在交接单上签了字,陈寿问叶雪峰:“你们唱的到底是哪一出?”

叶雪峰道:“当年南泰城下,贵军放了我们一马,如今该我们还这个人情了,北泰物归原主,希望你们好好建设这座城市。”

双喜道:“贵军开向何方?”

叶雪峰道:“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大城市的生活不适合我们,陈司令,陈旅长,再会了。”说罢纵身上马,急驰而去。

陈寿摸着脑袋:“狗日的,来来回回的,走城门呢。”

双喜道:“八路军肯定不会这么好心,定然是大帅发话撵他们了。”

陈寿道:“是这个理儿。”

一个副官进来道:“报告,栓柱在门外。”

双喜道:“让他进来。”

栓柱走进来道:“长官,俺有一事相求。”

“这孩子,客气个啥,说。”

“桥本隆义在俘虏营里,俺要杀他,为俺叔和乡亲们报仇雪恨!”

“那不好说,来人,带栓柱去俘虏营提人,把那个谁,姓桥本的鬼子提出来,是刀砍还是枪毙,都随你。”

双喜派了一个班的兵,和程栓柱一起来到俘虏营,先清点花名册,果然有桥本隆义的名字,可是却找不着人了,把全体俘虏集中在操场上一个个的找,依然没有下落。

“糟了,狗日的肯定趁八路军和咱们交接的时候没人看管,溜了!”双喜一拍大腿,懊丧道。

此时的桥本隆义,正挤在去往省城的一艘轮船上,大通舱里空气污浊,臭味熏天,昔日的宪兵少佐穿着一件中国老百姓的对襟小褂,蜷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

第三十七章 鸠占鹊巢

桥本隆义把橘之丸的刀装拆了,刀条用烂布缠在拐杖上,分文未带,行囊中只有一个小火车模型,他的大腿中了一枪,成了瘸子,只能驻着拐杖走路,幸好他中国话说的流利,走到哪儿都不会被认出是日本人,靠着打短工赚路费,终于来到了省城。

省城还是那个省城,但是在桥本眼里,一切景物都变了模样,乾坤颠倒,昔日霸主成了战败国,饱受欺凌的东亚病夫们扬眉吐气,摇身一变成了世界四强之一。

中央大街上悬挂着巨幅伟人像,蒋委员长自然名列第一,然后是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人人皆知,这四位领袖带领世界人民打败了法西斯,恢复了民主自由,不过在桥本看来,这就是一个笑话。

省城的日侨很多,以前都居住在风景优美的枫林路附近,战败后房产被接收,他们不得已只好在江滩露宿,生活没有着落,就变卖家产,有些日本女人为了生计,不惜下海干起了皮肉生意,价钱便宜服务又好,深得苦力阶层的青睐。

桥本扛着他的扁担慢慢在肩上走着,嘴角抽搐,心底滴血,但他知道,此刻不是难过的时候,必须寻找回国的渠道,回日本!

路边一家侨民正在摆摊兜家里东西,衣服帽子皮鞋腰带,只要能拿出手的都摆在外边,母女二人也不敢吆喝,就这么静静的坐着,等着生意上门,这种路边摊很多,中国人早已习惯,看中什么东西,随便丢下一点零钱,拿了就走,日本人也不敢说话。

一个无赖走过来,踅摸一番,拿了顶呢子质地的礼帽戴在头上试试,觉得挺合适,转头就走,侨民不敢怒也不敢言,桥本隆义却忍不住了,上前阻止,那无赖一瞪眼:“妈的,谁裤裆开了把你露出来,我打!”

一拳打来,桥本猝不及防,被打倒在地,他一条腿瘸了,多日未曾吃饱饭,哪有力气还手,呼呼喘着粗气,忍受着雨点般的殴打。

打完了,无赖啐了他一口,道:“省城三虎也是你惹得起的?”说罢扬长而去。

侨民母亲上前扶起桥本,千恩万谢。

“我也是日本人,不用谢我。”桥本擦着脸上的血痕,低声道。

母亲赶紧捂住他的嘴,摇摇头,从怀里拿出一个饭团递过来。

桥本接过饭团大口大口的吃着,和着泪水一起咽下,为他受苦受难的同胞,也为罪孽深重的日本。

这家人的男主人是个日货进口商,在战争中死去,留下母女二人孤苦伶仃,没有依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桥本就这样留了下来,冒充这家的男主人,和母女俩相依为命苟活下去,期待着返回日本的那一天。

日本东京湾,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人满为患摩肩接踵,尽是盟国军官和士兵,这里将进行日本投降书签字仪式,中国方面的签字代表本来定的是陈子锟上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临时更改为徐永昌上将,这让陈子锟多少有些不快,但还是作为旁观者参加了签字仪式。

战列舰的柚木甲板光亮无比,九月的阳光洒在灰白色的舰身上,气温正适宜,粗大的主炮上也坐满了看热闹的美国水兵,最好的位置自然是留给将军们的,红帽圈的英国佬、直筒帽的法国人、还有不起眼的荷兰人,徐永昌也在其中,绿色呢子制服,束着武装带,亚洲人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陈子锟穿一身没有军衔标识的卡其军便服,混在水兵群里,亲眼目睹日本外相重光葵、大本营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大将在投降书上签字,这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终结。

日本人穿的很正式,重光葵是大礼服和高顶礼帽,梅津军装笔挺,马靴锃亮,相比之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随意多了,卡其军便服而已,大概骄傲的麦克阿瑟在以这种方式表示对小日本的不屑。

麦克阿瑟签字之后,盟军将领陆续在受降书上签字,此时头顶飞过庞大的机群,体形庞大的空中堡垒B29轰炸机是打败日本的功臣,正是这种世界最大的轰炸机没日没夜不间断的轰炸日本的城市与工业基地,才摧毁了日本的战争潜力。

陈子锟仰头看着密密麻麻的机群,不由万千感慨,忽然有人拍了他一下,猛回头,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

“乔治!”

“陈!”

此人正是陈子锟的西点校友,乔治·霍华德,他穿海军陆战队的军服,领子上一颗将星,确实如钱德斯所言,乔治在同级生中升的是最快的,已经是将军了。

老友重逢,分外高兴,乔治邀请陈子锟喝一杯,等受降仪式结束,两人坐着吉普车在东京大街上疾驰,欣赏着敌国首都的断壁残垣,焦土贫民,心中别有一番快意。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广岛或者长崎欣赏一下原子弹的威力。”乔治说道,他是军人世家出身,对战争造成的惨状熟视无睹,反而倍感快乐。

陈子锟道:“不去了,这些年焦土已经看的太多太多。”

乔治耸耸肩:“我可是从硫磺岛的尸体堆里爬出来的,我见过的尸体不比你少,必须多看看日本猴子的惨状,才能弥补我饱受战争摧残的心灵。”

见陈子锟不以为意,乔治又道:“你知道神风么,这是一种自杀飞机,年轻的飞行员操纵着满载炸弹的飞机直接撞我们的军舰,他们不是正常人,而是一群疯子,整个国家都是疯子,就在投降前夕,日军还在马尼拉屠杀了十万平民,在硫磺岛,在冲绳,陆战队付出巨大的代价,每前进一步都要死亡很多小伙子,对这种国家,必须使用原子弹。”

陈子锟道:“乔治,你打了几年仗?”

“从珍珠港开始,我就参战了,怎么?”

“我从回国那年,就没停过,无数次内战,剿匪、北伐、后来又和日本人打,打了二十多年,真的不愿意再看见战争了,可是我的国家正在新的内战边缘,请原谅我对这个真的不感兴趣。”

乔治道:“抱歉,我们还是喝酒去吧。”

日本刚投降没几天,美军尚未正式进驻,街头还站着日本士兵维持秩序,他们穿着粗劣的军装,手中拿的竟然是竹枪,年龄有老有少,就是没有青壮年。

喝酒的地方是日本政府为美军专门设立的场所,可以吃饭洗澡住宿,日本物资匮乏,普通百姓连饭团都吃不上,占领军却可以享用清酒、生鱼片和寿司,还有脸上涂着厚厚白粉的艺伎弹琴唱曲。

席间两人谈到战后规划,乔治说美国要有计划的阉割日本,废除军队,长期驻军…忽然他话锋一转,说到自己的家庭,在美国的妻子已经离婚,去年部队在新西兰休整的时候,娶了一个天主教徒,比自己小十五岁,现在已经怀孕。

“等我退役后打算住在新西兰,放羊钓鱼,过太平生活,不过现在还不行,新的世界大战或许不久之后就会爆发。”乔治言之凿凿,似乎很期盼战争来临。

“和谁打?在哪儿打?”陈子锟道。

“自由世界和苏联之间的战争迟早爆发,首先在欧洲进行,我们会武装起残余的德军…然后是远东,苏军已经占领了满洲和朝鲜的北半部,陆战队重返中国,就是为了防备苏联…”

陈子锟在日本观礼之时,陈家人已经开始返乡,夫人们各司其职,夏小青去北泰,姚依蕾和刘婷回省城,鉴冰和林文静则去上海,收拾房子,看望家人。

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鉴冰和林文静拖着行李下来,举目无亲,只好找了两辆黄包车进城。

这是她们战后第一次回上海,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是畸形的繁华,昔日的法租界大街上,梧桐树遮天蔽日,黄包车来回穿梭,指挥交通的依然是伪警察,只是再也看不到日本人的踪影。

来到上海陈公馆外,铁门虚掩,墙上爬满藤蔓,听着街上隐约传来的上海方言的叫卖声,一时间真有恍如隔世之感。

“八年了,可回来了。”鉴冰长叹一口气,推开铁门往里走,院子里打扫的很干净,一个穿白褂子的老妈子狐疑的看着她:“侬找哪个?”

“这是阿拉的房子,侬是谁?”鉴冰奇道。

老妈子冲屋里喊了一声,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身穿桃红旗袍,风尘气十足,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道:“侬是老房东?”

鉴冰道:“对,这是阿拉家的房子。”

女子道:“这是汉奸的房产,已经被政府接收了,现在是专员公馆,你们请回吧。”

鉴冰道:“哪个专员这么大胆子,接收敌产都接到阿拉头上了,侬也不打听打听,这是谁的房子!”

女子瞥了鉴冰一眼:“口气挺大,不怕闪了舌头,吴妈,放狗!”

犬舍里一头大狼狗早就跃跃欲试了,呲牙咧嘴狂吠不止,铁链子都绷直了,鉴冰见势不妙,慌忙拉着林文静退走,院子里传来一阵肆无忌惮的荡笑。

“没天理了,连咱们家的房产都接收。”鉴冰气炸了,“走,找人去。”

第三十八章 到处都在接收

鉴冰先去找李耀廷,可是李公馆也换了主人,门口站着哨兵,门庭若市,宾客云集,看架势住的也是重庆来的接收大员。

无奈,只好再去找慕易辰,可是来到慕家一看,人去楼空,大门上贴着封条,院子里乱糟糟,跟刮过龙卷风一样。

鉴冰和林文静两个女子,拖着行李很不方便,于是前往外滩想找家饭店落脚,可是所有饭店宾馆都爆满,据说客人都是大后方来的高官。

朋友熟人找不到,连个住的地方也解决不了,林文静提议去南市找自己的继母,鉴冰想了一下答应了,两人坐着黄包车来到南市,寻访了一大圈才在一处石库门住宅找到了米姨。

石库门里住了五家人,米家住在亭子间里,空间狭小,暗无天日,林文静几乎是钻进去的,米姨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花白,身形瘦削,见到继女来访,精神头立刻好起来,拉着她巴拉巴拉问个不停,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她已经八年没见到儿子文龙了。

见米姨过的如此之窘迫,林文静暗自伤心,四下里看看,不见外婆的踪影,便问外婆哪去了。

“唉,你外婆前年病故了,临死还念着文龙。”米姨拿起手帕擦着眼角。

正聊着,米家富和老婆回来了,见阔亲戚来访,急忙堆起笑脸招呼,鉴冰向他打听上海的近况,米家富来了精神,高谈阔论,说现在的世道比日本人在的时候还乱,到处都是接收大员,只要看中的东西,不管青红皂白,先把人办成汉奸,房子没收,工厂查封,人下狱,没有黄金美钞别想出来。

“接收大员个个肥的流油,讲究五子登科,金子、房子、车子、票子、女子,啧啧,要是能跟着当个差就好了,哪怕跑跑腿也行啊。”米家富眉飞色舞,难掩羡慕之色。

小舅妈道:“别的阿拉不图,能帮小杉安排个工作就好。”

小杉是米家富的儿子,二十多岁没正经工作,一直在外面游荡,刚才林文静已经听米姨提过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自家亲戚,她便应承道:“好吧,我想想办法。”

米家富道:“太好了,走,我请你们下馆子。”嘴上说的响亮,眼睛却看向老婆。

小舅妈道:“不怕你们笑话,家里隔夜米都没有了,中央定的规矩,二百储备票换一元法币,家里本来积蓄就没多少,现在更是精光。”

林文静看小舅妈手上光秃秃的,金戒指和金溜子都没了,知道米家的境况确实很惨,她立刻掏出一叠美钞道:“这些先拿去用。”

小舅妈刚要去接,却被米姨一把抢去,只好讪讪说:“等小杉回来一道去吧。”

米家富一摆手:“不等这个小赤佬了,阿拉先去。”

一家人来到街上菜馆,洋洋洒洒点了十几道菜,都是米家人在吃,鉴冰和林文静只是略微动了动筷子,这顿饭就米饭就吃了八碗,米家富还意犹未尽,一抹嘴道:“文静,要常来家里坐坐啊。”

吃完了饭,已经傍晚七点多了,米家房子狭小自然是住不得了,只能暂存行李,两人上街再去寻找饭店,正漫无目的的走在黄浦江边,忽然一辆豪华轿车在前方停下,下来一个穿西装的男子,笑容满面,口称阿姨。

林文静认出是弟弟的小学同学沈开,奇道:“你不是在重庆负责电台业务的么,怎么也到上海来了?”

沈开道:“这不是胜利了么,回家探亲了,两位阿姨,你们这是上哪儿去。”

鉴冰道:“我们正找地方住呢,有家不能回,什么世道啊。”

沈开道:“莫非陈叔叔的公馆也被人占了?”

“是啊,你怎么知道?”

“别提了,我家的铺子也被人查封了,这帮接收大员,简直就是抢劫,无法无天!不过没关系,两位阿姨先到我家下榻,我明天帮着问问,是哪个不开眼的敢动陈叔叔的房子。”

林文静和鉴冰上了沈开的汽车,一溜烟开到原来法租界霞飞路上一栋别墅停下,院子很大,树木花草茂盛,欧式小洋楼后面还有草坪和网球场,林文静不禁惊讶,沈开家是开南北货铺子的,一般殷实人家而已,怎么住得起这么豪华的洋房,不过很快她就明白了。

沈开,也是重庆来的接收敌伪资产的官员。

次日上午,沈开打了几个电话,笑呵呵道:“解决了,两位阿姨,中午吃了饭咱们一起过去吧。”

鉴冰道:“就不叨扰了,我们赶紧回去收拾,老爷就要从日本受降回来了。”

沈开道:“那好,我送你们过去。”

驱车来到陈公馆,霸占房子的那家人早已不见了踪影,房子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木地板打蜡,铺着羊毛地毯,墙上挂着不知真假的古画和书法,家具也都是新式的,窗帘是真丝的,洗手间里的水龙头都是镀金的,简直比离开时还要奢华。

“这样不太好吧。”林文静道。

沈开笑了:“阿姨,都这样,没什么不好的,咱们不在上海的时候,汉奸占了咱们的房子,添置了些家当,就当是房租吧。”

鉴冰想到失踪的李耀廷,便道:“小沈,你神通广大,帮阿姨打听两个人,李耀廷和慕易辰,他们怎么找不到人了。”

沈开皱起眉头:“这两人都被定性为汉奸了,李耀廷潜逃,慕易辰被抓,关在提篮桥,这案子不是我负责的,恐怕不好插手。”

鉴冰知道不好麻烦别人太多,道:“谢谢侬了,等老爷回来咱们一起坐坐。”

沈开道:“我有今天,全靠陈叔叔帮忙,这些都是应该做的,最近上海世面很乱,我帮你们找了两个老妈子,一个看门的男佣,回头让他们过来,两位阿姨过过眼,不行再换,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鉴冰和林文静又是一阵感谢,送走了沈开,坐在富丽堂皇的客厅里,竟然生出一种陌生的感觉。

上海,似乎还是以往那个纸醉金迷的上海,似乎又改变了些什么。

隔了一日,陈子锟从日本飞来,专机降落在虹桥机场,轻车简从回到家里,听两位夫人讲述了上海的情况,不由得急火攻心,李耀廷和慕易辰都是他二十多年的老朋友,绝不能出事。

可是陈子锟却无从着手,抗战八年,等于重新洗牌,现在掌权的是各路接收大员,他的关系都派不上用场了,不得已只好通过军统沈开打点关系,花了十根大条,终于将李耀廷的通缉令撤销,又托关系把慕易辰从提篮桥监狱放了出来。

老朋友们重新聚首,不胜唏嘘,陈子锟问李耀廷有什么打算。

“我想回北平看看,一晃在上海过了二十五年,恍如南柯一梦,该清醒清醒了。”李耀廷瘦了许多,已没了当年的一腔热血,更像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

慕易辰也消沉了许多,满脸胡茬子,端着酒杯喝个不停,喝着喝着眼泪滚滚而下:“抗战胜利了,我们这些坚守敌后的却遭殃了,还被打成汉奸,那些真正的汉奸却摇身一变成了接收大员,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陈子锟道:“别去想那些了,人没事就好,现在这个阶段肯定很混乱,百废待兴么,再过一段时日会好的,我看你不如到江东去干老本行,咱们再把实业搞起来。”

慕易辰道:“也只好如此了,上海这个伤心地我是不想待下去了。”

从东北到海南岛,全中国都在忙着接收,苏联人把东三省所有的工厂机器、铁路机车全都一股脑运回国内,这场仗苏联红军损失极小,收获颇丰,可苦了国民政府,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最大的一块蛋糕硬生生被俄国人咬去一大口。

据说北边不太平,八路军和国军多次为接收发生冲突,国军正赶赴东北,企图接收这块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老张家父子经营二十多年,日本人又经营了十几年,就算被红军雁过拔毛,剩下的残羹剩饭也是很可观的。

陈子锟预计,如果爆发内战,东北将是主战场,不过他自己的稀饭还没吹冷呢,也顾不上那么远的事情,江东是他的地盘,必须牢牢把握住。

临离开前,陈子锟拜托沈开寻找自己的小舅子燕青羽,日本投降后他就失踪了,同时失踪的还有御竜王,不过沈开表示无能为力:“我也在找他们,可燕兄神出鬼没,实在难寻踪迹,陈叔请放心,他绝对不会有事。”

回到江东省城,枫林路公馆收拾一新,抗战时期这里是日本将军的住宅,除了栽种了很多樱花之外,没怎么大动,陈子锟让人把樱花树都给移植到公园,恢复这里的本来面貌。

鉴于上海的接收乱局,陈子锟很怕自己的手下在江东也这般胡搞,可是双喜不在身边,没有可信赖的人,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可用之人。

刘婷的大弟弟刘骁勇,江东军官学校毕业,一直战斗在抗日前线,作战勇敢,正直无私,可堪大用。

陈子锟把刘骁勇叫到自己办公室,刘副团长军装笔挺,绑腿皮鞋,手托军帽昂然挺立。

“小勇,有件事交给你办…”陈子锟把意图讲出来,最后问他:“有困难么?”

“报告长官,保证完成任务!”刘骁勇脚跟一并,大声回答。

第三十九章 自身难保

刘骁勇的自信让陈子锟有些惊讶,便问他:“需不需要我给你一些特权?”

“不用,尚方宝剑是出了事之后保命的东西,我秘密调查是不需要的,我只求长官给我一个调动人员的手令。”刘骁勇自信满满道。

“哦,你想调兵么,我把卫队派给你。”

“不用,我只想借用一些青年军官,七八个人足矣,不过有些不在我的麾下,借调需要手续,所以请长官支持。”

“好,我给你一份手令,可以调动江东省内所有军政机关的任何人员。”陈子锟写了手令,签了自己的名字,让刘骁勇拿去盖章。

刘骁勇敬礼,转身出门,找到秘书处长刘婷:“刘处长,这里有一份手令,请用印。”

刘婷接过来一看,不动声色,让秘书拿出总司令的关防用了印,道:“晚上回家一趟,有事和你说。”

刘骁勇道:“不巧,部队有事,这几天都不能回家。”拿着手令头也不回的走了。

刘婷有些不放心,找到陈子锟询问,陈子锟不以为然道:“我给骁勇加点担子,他也快三十岁的人了,才是个中校副团长,得做出点业绩才能提拔啊。”

“可是你让他做的都是得罪人的活儿。”刘婷苦笑道。

“正因为如此,才让他去做,一般人我还不放心呢,没事,骁勇办事你还不放心么。”陈子锟宽慰道。

墙角的收音机里传出中央电台播音员甜腻的声音:“蒋主席与毛泽东签订三个《会谈纪要》,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基础,并在蒋主席的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不用陈子锟招呼,刘婷上前把收音机的音量旋钮开大,声音大了许多:“…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化为达到和平建国之必由途径。”

陈子锟看看日历牌:“今天是十月十日,这个协定可谓十全十美。”

刘婷道:“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我看不过是蒋某人的缓兵之计罢了,如今美国人的飞机和轮船帮着运送国军,迅速收复大片国土,实力剧增,等彻底压过共产党的那天,就是开战之日。”

陈子锟道:“我相信他们都是有诚意的,至少在签订之日是有诚意的,将来再说将来的事情,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最好的结果就是共赢,施行民主,大家在议会上决胜负,而不是靠谁的兵多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