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便宜的肉食,毕竟也是肉,也不是庄户人家能吃的起的,一年到头吃个三两回也就是多的了。很多人家盖房子的时候都喜欢买这些,不过,没有哪户人家像李义河这样买的这么多。

镇上离的远,不可能每天过去取肉,李义河一订就是三天的量,自然订的多。买回家收拾出来,用盐抹上腌着,放到林子里阴凉的地方,能放几天不坏。

至于菜蔬,这个季节,地里的生菜、香菜、菠菜、油菜和茼蒿等小菜都已经能吃了,这么多的肉,配上青菜,肯定会很受欢迎。

开工这天早上,帮忙来的妇人们就都到了,来的人都是过来做个头花的,年纪和傅氏也相仿。大家都是穷苦人出身,过来后寒暄几句,就都开始动起来,择菜的,洗菜的,切菜的,收拾猪头猪下水的,忙碌着而又井然有序。

做什么菜都是这前傅氏和花氏商量好的,既能让大家伙吃饱吃好,又不会觉得夸张浪费,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傅氏不能做什么重活,只是在旁边打打下手,看看头顶上的日头,烤的人心焦,她干脆回叶家,烧了一大锅的开水,放了茶叶进去,准备放凉了给大家喝了解渴。村民们平时是不喝茶的,喝不起,也不懂。

李义河买的不是什么好茶叶,味道有些苦涩,但有的喝就行,哪怕是井水,此刻大家伙也会很开心喝下去,干了半头午的体力活,喝口水休息一下,谁也不会挑剔。

傅氏放了茶叶,将水装进水桶里,家里没有大水壶,小水壶装不多少水,干脆用了水桶。喊了女儿过来看着,她就回了后面工地。

过了一会,李小冉见水晾的差不多了,出去喊了两个哥哥过来,李学峰和李学坚找了根扁担,两人一边一个,挑了水桶往后面去了。

“各位大伯大叔,过来喝口水歇一歇吧,这水里放了茶呢,是我爹专门上镇上买的。”

李学武也过来帮忙,他在身后背了个筐,里面放了一大撂粗瓷大碗。

来帮忙的江志发是个粗犷的汉子,他随手用衣袖抹了把脸上的汗,走过来接过碗,一口气喝了下去,抹了把嘴赞道:“真好,比白水好喝多了,就是有些苦。”

众人哄的笑起来,另一个本家的江志成,也过来喝了碗,笑道:“你这话说的可真对,这茶真特么苦,也怪了,那些有钱人怎么就愿意喝这苦兮兮的玩意。”

大家都围了过来,一边喝水一边休息,说着闲话。

江志发喊道:“学峰,加去告诉你娘,下午再别放茶叶了,给我们这些粗人喝了白瞎了。”

李义河端着碗笑道:“本来是想给各位兄弟喝点茶表示一下心意的,既然大家伙不喜欢,那就喝糖水吧,这天喝点糖水以免中暑。”

江志发听了很不好意思,忙摆手道:“不用不用,义河兄弟不用这么客气,这就挺好挺好。”

不管是白糖还是茶叶,都精贵的很呢,许多人家来了贵客才舍得冲一杯糖水招待客人。他们这么多人干活,要真放白糖,那得多少啊,他心里暗恼自己说话不过脑子。

江志成挥手拍了他脑袋一下,对李义河道:“不用放什么糖,咱们都是穷人命,喝不了这些东西,甜兮兮的,就白水就行,新打上来的井水,冰凉的,喝着就舒服凉快。”

ps:感谢仰望星空的桐的平安符,多谢支持!求推荐票,姑娘们请支持一下票票吧!(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腰扭了

江志发忙点头,“是呢,咱们穷人家,喝的太好的这肚子受不了呢。”

大家伙都哈哈笑起来。

李义河也笑,却没再说什么糖水的事。

不过,心里却在想,跟妻子说说看,能有什么喝着解暑又好喝,却又不贵的。

午饭很丰盛,许多人家过年也不见得能吃这么多的肉。

也不用摆什么桌子,凳子,用木板搭了一个长条桌,又订了四个简易长条凳,围着这长条桌四面一放。桌子上面摆着一盆猪肉炖米分条,一大盆五花肉炖土豆,还有辣爆肠肚,用花生凉拌菠菜,茼蒿炒鸡蛋,还有一大盘酱好的猪头肉,旁边放了一碗蒜泥。

虽然只有六个菜,可有荤有素,而且考虑到这是重体力活,以肉食为主,每样菜做的都是足足的,两样炖菜都是炖了满满一大锅。

都摆上桌,李小冉和哥哥们才蹦蹦跳跳的去喊大家伙:“各位爷爷、伯伯、叔叔们,吃饭了。”

她放开了嗓子喊的这声清脆悦耳,不像平时说话软软糯糯的,李东升笑道:“这小丫头现在可比去年活泼多了,这胆子也大多了。”

李义河看着女儿的眼里满是宠溺,“是啊,长大了一岁嘛。”

大家也都附和着说了几句好听的话,不是他们要溜须,而是李家的这几个孩子确实好看,又懂事,如今两个大的儿子都送到镇上学堂了,将来都是有大出息的,哪是村里他们这些泥腿子比得上的。

李义河招呼房师傅吃饭,“…先吃饭,吃完饭休息一会再干。”

房师傅答应了。和两个小徒弟过来洗了手,坐到凳子上。李义河又喊了乡亲们过来吃饭,悄声问傅氏:“去请爹娘了没有?”

他头几天就过去说要盖房的事,李老实阴着脸没说什么,田氏很为他高兴,说了一早上要过来帮忙。可是都到了晌午,除了李义海夫妻。和李学武在这帮忙外。其余的人一个都没见到。

傅氏投了条湿帕子递给他,柔声道:“看你身上都湿了,快擦擦汗吧!”又压低了声音道:“去叫过了。峰儿和坚儿一块去的,可爹不来,说是腰扭了不舒服,娘在家照顾他呢!”

这么多人面前。她没法跟他说,实际上李学峰兄弟过去的时候。李老实正在院子里打拳呢,健壮的很呢。看到他们去只是哼了声,倒是李学坚上前笑嘻嘻的道:“恭喜爷爷,贺喜爷爷!”

对着孙子的笑脸。李老实在不满也没法对着他们发出来,只是皱眉问:“我哪有什么喜事啊?”

李学坚讨好的道:“怎么没有喜事呢,你老的二儿子今天盖房子。这可不是大喜事是什么?”

李老实窒了窒,这分家出去的儿子盖房子按理是喜事。再分家也是他儿子不是?可为啥他心里这么憋曲,高兴不起来呢?

李学坚好像没有看到他脸上一刹那的僵硬,接着道:“爷爷你看,你大儿子中了秀才,人家都夸爷爷你有福,有个当秀才的儿子,将来就跟着秀才享福吧。现在,你二儿子盖了大房子,爷爷是不是特自豪,特光荣?有这样能干的儿子,让他们都羡慕去吧。人家会夸爷爷你真有福,跟着二儿子以后就享福吧!”

他说第一句的时候,李老实笑的眉开眼笑的,伸手捋了捋胡须,直点头,表示赞同。

等到他听第二句的时候,那笑容就僵在脸上,无比的别扭。

他想说不自豪,不光荣,可看着两个孙子笑的纯真的脸,这话打死他也说不出来。

他呆了片刻,慢慢的点了点头,一字一句的好像在边想边说:“嗯,这么说很对,对极了。”

他说完又伸手动腿的练起拳来,刚伸出胳膊,就“哎哟”一声叫了出来,扶着腰皱着眉叫唤着:“哎哟,这岁数大了不扛劲了,这腰扭了,快,学峰学坚,来扶我一把。”

他叫的夸张,但脸上没有痛苦的神色,眼神躲闪着,李学坚目瞪口呆的看着他,这就抻着腰了,要不要这么夸张啊?

他和哥哥对视了一眼,双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无奈和好笑,还有那么一抹不平,接着,二人齐齐上前一步,一左一右扶住他。

李学峰焦急的朝着屋子里喊道:“奶奶快来啊,我爷爷练拳扭着腰了,得赶紧去找大夫。”

演吧,既然老人要演,他们当晚辈的也得陪着不是吗?

这一嗓子,把正房的田氏和李玉兰,东厢的张氏和李小甜、李小巧都喊了出来。

田氏着急忙慌的从屋子里出来,直奔李老实而来,“怎么了这是,这么大岁数了练什么拳哟,哎哟,你就作吧,作吧!”

田氏又是心疼又是生气,这一上午她坐在炕上跟老头生气,这死老头子,不去帮着儿子盖房,还不让她去,这让村里人咋看他们老两口,咋看老二一家?

可看他哎哟哎哟的叫唤着,这心又软了下来,她心疼老头,可没往他装病上寻思,指挥着两个孩子,“快,把你们爷爷扶进里屋去,小心着点。哎,你说这老胳膊老腿的,能跟年轻人比吗,还练什么拳啊,就不能老实的呆一会,看看,这下倒好,这腰扭了最容易落下病来…哎,小心着点…上炕上来躺着,没事吧?哎…”

田氏唠叨着,众人把李老实弄到炕上,她想了想道:“学峰啊,你回去把学武喊回来,让他去二道岗子把田郎中找来,给你爷爷看看腰。”

李学峰答应了要往外走,李老实拉了拉她,“不用不用,不太厉害,我休息两天就好了。”

田氏瞪眼道:“咋不用呢,这腰也不爱好,要不治好了以后留下病根,弄不好阴天下雨或是一干重活就得——”一个疼字没说出来,她瞪大了眼睛从李老实的从看到他的腰,眼里闪过一丝怒气,闭了闭眼睛平复了下怒气,这才和蔼的转过头道:“学峰学坚啊,你爷爷这腰扭了,也不能上你家那去了,奶奶得照顾你爷爷,你们快回去帮忙吧,告诉你爹娘一声啊。”

李学峰道:“我去找了二哥回来,让他去找大夫吧?”

李学坚也点头道:“有病得治。”

田氏叹了口气,慈爱的道:“你们的孝心我和你爷爷领了,他说不厉害那肯定是不厉害,不找不找吧,咱庄户人也没那么娇气,躺两天再说吧!”

李学峰道:“那爷爷你好生歇着,我和弟弟回去把吃的给你们送过来。”

李学坚笑道:“我娘他们做了好些好吃的呢,爷爷奶奶等着,我们一会就过来。”

田氏道:“不用了,做那些留给去帮工的人吃吧,家里啥都有,不用麻烦。”

张氏听了直撇嘴,张嘴就要说话,李小甜拉了拉她,她闭上嘴不言语了,上次在镇上说错话,回来大闺女把她好一顿数落。

李学峰道:“不麻烦,反正做好了,跑一趟就是了。”

李学坚道:“爷爷还要享儿子的福呢,这点吃的算什么啊!”

二人说着往外走,走到大门口张氏才悄悄的往后退了几步,转身追了上来,“学峰学武啊,送菜的时候,顺便送点馒头过来,家里没粮了,也没蒸干粮。对了,那个肉啊,多送些来,你爷爷腰扭了,得好好补补。还有,你二哥,就让他在那吃吧,省得还得往家跑,耽误他帮你们干活。”

屋子里田氏大声喊道:“又去瞎咧咧啥了,赶紧回来烧水去,一点眼力见没有。”

张氏扯着脖子喊道:“哎,来了来了。”又小声叮嘱他们:“别忘了,多送些肉过来。”

李学峰道:“忘不了,我们先回去了。”连叫人都懒得叫一声,每次都说粮没了,也不知道那仓房的粮摆着是干嘛的。

李学坚朝她咧嘴笑,“我们回去了,一会就给你们把饭食送过来。”

二人回去,把傅氏叫到一旁说了刚才的事,傅氏听了急道:“那得赶紧找大夫啊,落了病根就不好了。”

二人无语,这娘亲也太好骗了,李学峰咳了一声,手指顶着鼻子不知道该怎么说,难道要说爷爷是装的?这话可不是他当孙子该说的话啊!

倒是李小冉眼见二人回来跟傅氏嘀咕的时候,就跑来听了,此刻她扁了扁嘴,快言快语的道:“娘不用担心,爷爷不想来,这才装腰扭了的,没事,回头就说他腰扭了来不了就是了。”

傅氏张大了嘴就要训斥女儿,但见两个儿子一脸赞同的表情,她怔了片刻,才叹了口气,有些没精打采的道:“知道了,你们去帮忙摆桌子吧!”

李小冉上前扯了扯她的袖子劝道:“娘,你别难过,他们不来更好,反正村子里都知道咱们老李家这点事,没人会责怪你和爹的。”

傅氏苦笑,弯腰摸了摸她的头,低低的道:“娘不难过,娘就是有些为你爹难过。”

这么大的事,当老人的能想出装病也不肯过来,这让一直为家里付出的李义河情何以堪。

ps:感谢书友090824074703788的米分红票!感谢各位的支持,求推荐票,推荐票少的可怜,拜托大家帮忙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困难

李义河对老宅的人早就不抱什么想法了,说句不孝的话,在他爹心里,只有能光宗耀祖的大儿子是个宝,其余的儿子都是根草。

倒是傅氏,女人嘛,有时候很容易小心眼,钻牛角尖。

李小冉拉着娘亲的手道:“娘想错了,爹早就看明白了,爹才不会伤心的。爹早说过了,他早就不期盼那个家的温暖了。只要我们一家人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这话有些不孝,但却是李义河的心里话。

傅氏想了想,俯身帮她整理了下头发,温柔的道:“是娘想岔了。”

她想通之后,领着女儿到板棚那去,装了几样菜,特别是肉菜,更是装了满满一小盆,又捡了几个白面掺玉米面的大馒头,安排了李学峰哥几个送到老宅去。

这哥几个去了老宅,张氏坐在院子里抻着脖子往外看,看到自家二儿了和李学峰兄弟送了饭菜过来,忙上前的接过儿子手里端着的盆,眉开眼笑的道:“哎呀,这是啥?猪肉炖米分条?啧啧,这,这肉可真多啊,老二现在可真有钱,可真大方。”

田氏从里屋走出来,慈爱的道:“都说了不用送菜了,咋还拿这么多来,家里那边够吃不?”

李学峰道:“够了,这些是我娘给装的,说是等晚上帮工的叔叔大伯们都走了,就和爹过来看看爷爷。这些吃的给爷爷好好补补。”

田地氏听了都替老头子脸上臊的慌,接了他手里的那一盆五花肉,“告诉你爹娘,不用过来了,这一天到晚上的干活也够累的。你爷爷没事,歇两天就好了。”

李学峰憨憨的笑着挠了挠头:“那我跟我爹娘说说。”

这边钱氏见几个孩子走了,看着傅氏欲言又止,傅氏就当没看到她那纠结的表情,笑着招呼道:“嫂子,弟妹,咱们也过来赶紧吃饭。吃了饭大家先歇一会。这忙了一上午了,这些天都得麻烦大家了。”

“说这些太客气了,不就帮点忙嘛。之前你们那么照顾我们这些人,咱们跟着做那些头花可都赚了不少呢。”

这些媳妇们装了菜,大家围着灶台边说话边吃饭。

“大家伙使劲吃,菜做的多着呢!”傅氏笑着让着大家多吃。除了花氏,就是钱氏在镇上借着两个孩子的光能吃些好的。其余人除了年节,平时可是看不着肉星的。

“吃着呢吃着呢。”红花娘吃的满嘴流油,随意的用袖子撸了嘴巴一下,嘴里嘟呶着。“你也坐下吃,都不是外人,别忙乎了。”

她嘴里不停的大口吃着。这狼狈像要是稍微讲究些的人看了都会不快,可这些人和她关系都不错。知道她这是饿得很了,也没人笑话她。

不说她,就是其他人,哪个不都是飞快的吃着。

红花娘怀着身孕,本来是不能来干活的,可傅氏跟她关系好,知道她在家也吃不到什么好的,把她也叫来帮忙,跟着打打下手,还能打打牙祭。

另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妇人江成娘,她丈夫就是江志发,也是嘴里塞的满满的,拉了拉傅氏道:“嫂子也吃,不用管咱们,哪个也不会跟你客气的。”

傅氏让过大家,才坐下对花氏道:“刚才已经让冉儿去给淑儿送过饭了,嫂子别惦记。”

花氏笑道:“那惦记啥,家里又不是没有人。倒是冉儿,就让他们几个过来一块吃呗。”

傅氏抬头看了看,正好看到江棋娘偷偷的把馒头塞到怀里,她一愣怔,江棋娘一抬头,见自己的动作让傅氏看了个正着,脸上倏地臊了个通红,嚅嗫着道:“他婶,我,我,我想着拿家里给孩子们吃,我不饿,吃几口菜就好了。”

傅氏心酸不已,站起来拿了个大馒头往她手里一塞,低声道:“是我考虑不周,嫂子先吃着,我装点菜,大家都端回去点,让家里孩子们也跟着见见荤腥。”

江棋娘眼圈红了,不好意思的道:“那咋能行,你们帮我的够多了,我咋能吃了还…”她想说咋能吃了还拿,可一想自己刚才的举动,羞愧的眼泪啪嗒落了下来,“学峰他娘——”

傅氏也红了眼圈,拍了拍她的手,“我知道,我知道,嫂子别哭,我都知道。”

花氏也站了起来,她大声道:“行了,快别掉眼泪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欺负了你呢。这菜今天做的可真不少,装一碗拿家去,给两个孩子吃。”

傅氏盛了一大碗猪肉炖米分条,米分条少猪肉多,又拿了两个馒头装了给她,“嫂子先送回去吧。”

江棋娘红着脸,低声道:“谢谢。”

傅氏推了她一下,“嫂子快去吧,家去歇一会再过来,我们还等着嫂子过来蒸干粮呢,要说这蒸干粮,咱们这些人可都比不过嫂子。”

“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江棋娘被夸的脸更红了,低声道:“我去了就回来。”

等她走了,红花娘一直忍着的眼泪落了下来,江成娘骂道:“她个寡*妇家家的,日子难着呢,你跟着哭什么?”

江棋娘娘家姓李,在这些人中岁数较大的,已经三十三岁了,丈夫五年前得了重病,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底都掏空了,可丈夫还是撒手去了,留下一个十岁的儿子江棋和一个才七岁的女儿江敏。

如今,儿子已经十五了,再过两年该说亲了,李氏虽然之前在傅氏那里做工赚了几文钱,但她哪里会把这钱用来改善伙食,一家三口都是面黄肌瘦的。

她看着这些丰盛的菜肴,想着家里两个孩子吃着硬的咬不动的死面饼子,就想把自己这个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却没想到,被傅氏看到了,还又给她多装了好几个暄腾腾的大馒头和一碗肉菜,这让她这些年孤苦的心里多了一丝温暖。

李氏端了碗拿了馒头到家,见儿子正在家里鼓揪着做木头凳子,女儿正端了一碗小白菜汤和两个硬面饼子放到院里的小木凳上。

“娘,你咋回来了?”江棋看到她,忙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接过大碗,惊讶的问:“哪来的肉?是李婶子给的?”

“嗯,你李婶子让我带了回来给你们吃的。”李氏关了院门,把馒头拿出来,温和的道:“快吃吧,这肉可是里面三层的五花肉,可香着呢。”

江敏咽了下口水,掰了块馒头递给娘亲,又掰了块给哥哥,最小的一块留给自己,“娘,哥哥,吃饭。”

李氏接过来,先给一双儿女搛了块大肥肉放碗里,这才端起小白菜汤小口小口的喝起来,白菜汤里一滴油都没有,略带了丝涩味,她喝着喝着,眼泪滴落了下来,忙用手背抹了去。

江棋默不作声的吃饭,见娘掉泪,他放下碗道:“娘,我想好了,我想镇上去问问哪收学徒,我这么大了,咱家只有两亩地,这样下去,家里只会越来越穷。我现在长大了,妹妹也大了,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江敏讶然的看着哥哥,又看向娘亲,咬着唇道:“哥哥,你现在去做学徒会不会年纪太大了,人家会愿意要吗?”

“总得试试才行。”

“要不,去求了叶大叔,让哥哥跟着他,也好过去做学徒。”江敏小声的建议道。

李氏听着儿女的话,苦笑了一声,道:“这事,过几天再说,娘答应了你李婶子,在她家盖房子这段时间都会去帮忙,我再想想。”

江棋看着李氏,认真的道:“娘,其实跟着叶大叔没什么不好,你看看跟着他的那两户人家,现在可都吃穿不愁,咱们家也不比以往,要是还端着读书人的架子,怕是真要吃不上喝不上了。”

江棋的父亲也是个读书人,但他读书上没有天分,连个童生都没考过去,为了读书家里的那点地卖了没剩几亩,结果自己一病又去世,家里可真是一贫如洗了。

江棋从小脑瓜活泛,读书也比他爹强多了,看家里实在穷,就跟李氏商量了,想去叶家做长工,李氏不想让儿子成了奴仆,短契也不成,认为他应该读书,可家里哪有多余的银钱供他,就这样蹉跎至今。

幸好江棋是个出息的,跟着邻居张大叔那半吊子木匠学了点手艺活,虽然手平不济,没人找他做活,但家里需要的桌子凳子的,他上山砍了木头,拖回家来自己做,不用花银钱去买,倒也省下了一笔。

家里靠着这两亩地的产出,和家里养的几只鸡,勉强过日子。前些天,他满了十五岁了,整天磨着李氏要出去做工赚钱养家,李氏只有这一子一女,不想他走远,一直犹豫。

江棋心里叹了口气,自从爹没了,娘生怕他兄妹二人有个什么闪失,轻易不肯让他们离了家,他如今长大了,总不能这样在娘的眼前过一辈子吧!

李氏满怀心事的回了李家盖房的工地,正好遇到李小冉端了碗和几个哥哥坐在大石头上吃的正香。

“李婶子回来了。”李学峰跟她打了声招呼,“江棋哥在家呢,我还想找他帮我做个爬犁呢!”(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迁家

李氏心里正在想着儿子的前途,也没心思跟李学峰一个孩子多说什么,胡乱的应付了几句话就到傅氏那边去了。

李小冉看着她的背影奇怪的问:“怎么看着李婶子心不在焉呢。”

李学峰嘴里嚼着饭,含糊不清的道:“估计是不想让江棋哥帮我做爬犁呗。”

李学坚摇头,若有所思的道:“李婶子家跟咱家之前似的,挺困难的,估计是为了江棋哥的事吧!”

李小冉倒是见过几回江棋,那小子倒是挺聪明的,自家兄弟年纪都太小,家里除了爹没有人帮衬,可以让江棋过来试试。

她把这想法一说,李学峰和李学坚兄弟都觉得不错。

“我看行,这样有人帮爹,我们在学堂里也更放心。”李学坚眼睛一亮,摸了摸妹妹日渐农密的黑发,心想妹妹就是比自己想的细心。

李学峰手里还举着筷子,他把菜送进嘴里嚼完了才点头道:“行倒是行,不过之前我听人说过,好像李婶子不愿意让他去给人做工,好像江棋哥有意思想跟着师傅做长工的,李婶子没同意。”

这样啊,李小冉摇了摇头,这当娘的有些看不清楚形式,都要活不下去了,还在乎这个虚名,长工咋的,怎么也比那么大了还让娘养着的好啊。

“那要是这样,还是算了吧。”李小冉有些遗憾的道:“不过,让爹找个帮工是必然的,其实也不用非得像叶叔家似的,签什么长契,只要知根知底。人可靠本分就行了。”

她毕竟来自现代社会,对于将人动不动变成失去自由身的奴仆心里还是有些别扭的。虽然明白这是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她心里还是有些排斥。

只是,她的这种不忍和排斥在后来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也让她渐渐的知道了这个社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