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表哥你自己也要小心一些。”李舜华说道。

“知道了。”

李舜华虽然想跟着哥哥和表哥一起走,可是知道自己现在人小,留在这里反而会让他们分心,所以就乖乖的回去了。

到了家里,又怕自家娘亲会担心,所以就告诉她说,两个哥哥和表哥还有事儿,等一会儿会回来的。

不是不担心他们,而是二表哥让自己不要担心,她从心里就相信二表哥,能和两个哥哥平平安安的回来。

王琅下了车,立刻带着人去了长安侯府的粥棚铺子。李骥正在这里,可是却不见了李骐的影子。

李骥正准备出去看情况去,只不过王琅来了,然后让人护着他先回去。

“大表哥在哪里?”王琅问道。

“大哥刚刚出去,二表哥,小妹呢?”这个时候,他首先担心的是自己小妹的安危。

“已经让人送回去了,你也跟着回去,有什么事儿,等回头我再跟你说。大表哥那边我过去找。”王琅吩咐道。

今天真是混乱的一天,等王琅和李骐汇合后,已经有难民和人打了起来。

原来是有个难民在永乐侯家的粥棚那边领了一碗粥,结果吃起来,就一下子口吐白沫死了。

这个人是全家一起过来讨粥喝的,看见自己的亲人就这么死了,哪里肯干,一下子就围住了刚才盛粥的人,这不一下子就乱了起来吗?

李骐先是把自己家的粥棚给安顿好了,然后就去找王琅了,只不过王琅先让李舜华回去了,再去找他,两下里就错开了。

不过,这片地方也不算很大,用了不长时间,李骐就和王琅遇见了。

两个人在一起,自然是没有什么事儿了,不过想着永乐侯府发生的这个事儿,就想到了太子,恐怕这次的事儿,要牵扯到太子身上了。

表兄弟两人把自家的粥棚都安顿好了,想来发生了这个事儿,施粥肯定是不那么顺当了,两个人就商量,先让府里的人回去,毕竟,每天都在施粥,少半天也不会把人给饿死了。

现在已经死了人,恐怕不管是施粥者还是难民都心有余悸。

要说为什么和太子有关,那是因为永乐侯是太子妃的娘家。

太子妃的父亲,是现任的永乐侯,如今别人施粥都没有出事儿,偏偏是他们家施粥就死了人,这里面要是没有什么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再有,太子原来的长史的小妾的兄弟还行凶打死了人,如今事情过去没有多少时间,就有太子妃的娘家人出了这个事儿,起码太子肯定要被牵连。

李骐进了马车,说道:“就不知道是哪位皇子做的了。”

皇室兄弟,相互倾轧,如今看着太子被皇帝训斥,再出现这个事儿,恐怕会让皇上更是对太子失望。

皇上对太子失望,那么别的皇子可不就有了机会了?

“不管是谁做的,这件事儿,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毕竟,现在皇上不想换太子。”王琅说道。

也更有可能,是太子自导自演的,毕竟接二连三的出事儿,是个人都会怀疑,说不定皇上会想着有人在针对太子,那么太子在皇上的心里就是受了委屈,前一段时间太子府长史出现的丑事儿,就能给磨灭了。

“你我二人恐怕会要面圣了。”这个巧合的时间,在他们过来的时候,发生了这件事儿,如果皇上有意要给太子一个清白,就会有人把他们出现的事儿告诉皇上。

“表哥,我猜,皇上用不了多久,就会召我们进宫去。”王琅说道。

李骐点头,如果真的是皇上召见他们,那么他们就要作为证人来表示太子的清白了。

有些事儿,反而是欲盖弥彰,如果真的被皇上知道,今天有他们也到了这边,那么这件事,是太子主导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端看事情的发展吧。没想到出来看一趟,就有被人利用的可能性。倒不是担心自己家里有内贼,毕竟他们过来这边,也没有瞒得死死的,有心人想要查,也查的出来。

只是如果真的是太子一手策划的,这位太子爷的人品还真不怎么样,随随便便的,就弄死了一个难民。

王琅不是心善的人,他长这么大,从第一次上战场杀人,如今也有好几十条人命了,他自己也没有仔细算过。

不过那些都是该死之人,京城这皇帝的儿子,如今为了那个皇位,已经乱了起来。越乱越好,反而对他们西宁那边有利。

李骐和王琅直接回到了长安侯府这边,王琅在府里留了饭,等下午李煦之回来,王氏也知道了那边发生了死人的事儿。

王氏对这几个孩子说道:“你们嘴巴一个二个都严,连舜华这小丫头回来了,也是一星半点都没有说,主意都大了!“

李舜华忙说道:“娘,我想着哥哥们和表哥都能处理好,就没有告诉你,也是怕您着急。”

李骥也说道:“娘,我也是一样啊,不是咱们那边出的事儿,要是真的能乱起来,人多了反而更乱,我们都是在安全的地方呢。”

李煦之劝道:“孩子们没事儿就好,一会儿吃完饭,琪儿和琅哥儿跟我到书房来一趟。”

王氏还怕李舜华受了惊吓呢,在吃完饭后,就把李舜华留在了身边。

“娘,我真的没有事儿,就是听人喊了一嗓子。”人她一点儿也没有看到,事情刚发生,她就被表哥送回来了。

王氏是担心女儿看到了死人,本来这个女儿就是才清醒过来的,要是被个死人给吓着了,她会心疼死的。

生怕女儿惊吓了,会发烧,王氏立刻让人叫了大夫过来,给李舜华把了脉,小孩儿的眼睛干净,要是看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魂魄不稳,那可怎么办?

本来女儿就是从出生就魂魄不全的,如今好不容易才好了,王氏生怕女儿又跟以前一样,所以是小心了又小心。

大夫把脉后表示,小姑娘什么事儿都没有。

“娘,我说我没有事儿吧。您别担心了。”李舜华笑着哄自己的娘。

“你啊,以后不准再随便出去了。”她这当娘的可真是担心死了。

第34章 祭祀

果然不出所料,皇上暗地里把李骐和王琅召进了宫,询问了不过半个时辰的话,而且大部分还不是和粥棚有关系的事儿。

然后就放了两人出去,恐怕也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了什么话,皇上想要做做样子。

从心里还是没有厌烦了太子了。

而那永乐侯府里发生的死人事件,最后只推出了几个仆人了事,说是这些仆人中饱私囊,用了霉米换了好米,所以才会让那难民吃死了的。

赔了一百两银子,那难民的家人也就没有追究了。

皇上那边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里还是没有对太子失望。

到了腊月二十九,李家族人都到了长安侯府的祠堂,从早上开始,那祠堂就已经打开,族人们要在这一天开始祭祖。

长安侯府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光祖宗牌位都有好几百个。密密麻麻的排在供桌上。

而这一天,男人们跪拜祭祖,女人们提前把孝敬祖宗的供奉依次递过来,有宗妇王氏最后摆在了供桌上。

李舜华年纪小,就跟着同族的同辈们,在外面跪拜。

不要说,女人不能进去跪拜祖宗,只不过是排在后面罢了,前面的是男人,后面的才是女人。

女人也是李家的人,特别是已经嫁过来的儿媳妇们,更是生是李家的人,死是李家的鬼了。

那些牌位上也都有女性的长辈的位置。

但是,像那种出嫁的姑奶奶姑太太们,是没有资格再到李家的祠堂祭拜的,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

虽然说天气有些冷,不过李舜华他们却很快就离开了祠堂,有着人安排到了屋子里。

剩下的就是大人们的事儿,整个祭祀要用一整天,特别是男丁,更是要花的时间长一些,要是体力不支,这么冷的天,那真是煎熬啊。

李舜华他们小姑娘围着的屋子里,早就温暖如春,摆设上都已经换成了新年的摆设,屋子里摆了两盆金桔,如今上面挂着金灿灿的小金桔,在这个严寒的冬季,实属难得。

这一天,二房的几个姑娘也都来了,毕竟是祭祖,除非是已经被逐出了族,二老爷李延之是必到的。

对了,薛氏本来应该和王氏一起给祖宗上菜,只不过她又‘犯了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二太太尤氏只好来告罪,三叔公等人知道了,虽然心里不高兴,可是总不能把人从床上给拉起来,所以薛氏今天的场合就没有来。

尤氏自从看透了二老爷母子两个后,和大房这边的关系倒是正常了起来。不说多亲近,也不算疏远。

大姑娘李萱的婚事还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尤氏的打算是,等明年春闱后,找个差不多的人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尤氏是希望大姑娘嫁一个寒门进士,这也是为大姑娘着想,他们现在的门第,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而李萱又是庶出,如果她是大房的孩子还可以说说,但是却是二房的孩子,京城里谁不知道,大房和二房的矛盾?

所以上门提亲的人很好,哪怕现在尤氏和这边的关系有所缓和。

王氏忙着过年的事儿,光这祭祀一样,就能让人忙翻天了,所以哪里有功夫给隔了房的姑娘找亲事?

何况,二房的事儿,她不想掺合,哪怕现在和尤氏的关系走向了正常。

二房有三个姑娘,大姑娘李萱已经是个少女了,和同样年纪差不多的同族的姑娘在一起说话,三姑娘李莹却带着五姑娘李茹和李舜华在一起。

五姑娘李茹只比李舜华大一岁,和三房的六姑娘李萍是同岁,只不过大着月份罢了。

李茹长得不像二老爷,李舜华估摸着是像她姨娘。是个很标准的小美人。

七老太爷的孙女李瑶也过来了,看见这两盆金桔,就对大家说道:“我爹在外面走动,也难得见到这样好的金桔,听说这一盆得好几百两的银子呢。”

李瑶这么一说,很多人对这金桔更是感兴趣了。毕竟大冬天的,能看到这样的植物,也是一种奢侈。

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温室,大棚蔬菜很难得。也就是皇室的人能弄到。

还有就是花大价钱弄起来的琉璃房,那也是很有钱的人家才能盖得起来的,像普通的花农,根本不可能做的起来。

有时候宫里的人高兴了,会给下面的臣子家里赏些这些反季节的植物,表示恩宠。

不过最近几年,很少有人得了宫里这样的赏赐,毕竟,皇帝现在也缺钱那。

“七妹妹,你们家这两盆是从哪里得来的?”有人就问李舜华,毕竟这东西,有钱都不好买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谁家会花这么多钱买这两盆东西?这金桔看着好看,可是不能吃,等过段时间,上面的果子就掉了,纯粹是乱花钱嘛。

李舜华说道:“是我舅舅那边用船运过来的,敬上了十二盆,我们这边得了两盆。”

李舜华的舅舅西宁侯他就不缺钱,刚好西宁那地方和西域隔得近,有那地方的小国能治出比琉璃还要干净明亮的玻璃,西宁侯在一次战争中,俘虏了人,其中就有会冶炼这玻璃的人,只不过出产很少,西宁侯就留在了自己的府邸,然后盖起了这玻璃房,种些花草等物。

西宁侯表示,送给朝廷的年供,多些花花草草,也能给自己省不少钱呢,这京城里后宫的女人不就喜欢这些?

反正他不稀罕,给这些稀罕的人送过去,别人也不能说他什么不是?

总比他拿出真金白银来再买些宝石珊瑚之类的要强的多了吧。

而且,这东西到了京城,也是稀罕物,所以西宁侯就做起了这个外人看起来是亏本的买卖,其实他心里乐和着呢。

送给宫里的十二盆金桔,太后那边就留下了四盆,皇后那边也四盆,剩下的四盆,就是皇帝分给各个爱妃的,也总共是四盆,大家都抢着要呢。

不过即使这样,也给李舜华家里送了两盆,要不是怕打眼,还能给他们家再送些别的。

李瑶等人都知道李舜华有个了不起的舅舅,虽然西宁那个地方,是穷乡僻壤的,比不上京城的繁华,可是再是穷乡僻壤,人家也比他们有钱有权。

李瑶说她父亲在外面问价是几百两的银子,可是外面的行情是,有钱也没有地儿买。

京郊的花农,顶多是能把秋季开花的植物延期开放,就这些还费不少银子呢。

这金桔又叫富贵树,因为上面黄橙橙的小桔子,看着就跟金子一样。又比普通的桔子小不少,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儿,都很喜欢。

如今在这边见到了这两盆,李家的这些小姑娘也与荣有焉。

毕竟,在京城能找到这样的好东西的,也是很难的。

他们李家嫡支这边有,就是出去拜年什么的,跟别家的姑娘们说起来,也是一种荣耀。

第35章 年三十儿

李萱也看了看这金桔,有些惆怅的在心里叹了口气。

如果有可能,她也希望自己有个这样有权有势的舅舅,听说这个七妹妹的舅舅特别宠爱七妹妹,什么好东西都想着给她送一份,年关的时候,嫡母过来这边很多次,每次从这边回去,就会感慨,说西宁侯这个当舅舅的是如何如何的宠着七妹妹。

那好东西跟不要钱一样送了过来,连带的七妹妹的表哥也是那样。

还说以后七妹妹出嫁,嫁妆就能让人眼红。

她也想有个这样的舅舅,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和兄长,还有这长安侯嫡女的身份。

可是,这也只是想一想罢了,她不是长安侯的嫡女,只是长安侯的侄女儿,还是父亲和这边有矛盾的侄女儿。

最要紧的是,她只是个庶女,这年头,说亲事,人家首先就要看你的出身,你是嫡出还是庶出,那就天差地别了。

这也怪不得别人,因为庶出,首先生母的出身就低人一等,然后嫁妆上面,也没有嫡出的多,还有就是教养,当嫡母的不可能和嫡出的女儿一样教导庶出的姑娘,有时候姨娘和嫡母有矛盾的,更是任其自生自灭。

教导方便就比嫡出的姑娘差一层。正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大姑娘李萱就认清了形势,不去做那争抢的人,哪怕嫡母对自己不待见。

事实证明,她这样也算是好的了,想每次出门,听人家说别家庶出的姑娘怎么被嫡母整治,而她却全须全尾的,她就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

原本还以为有个祖母可以依靠的,可是从这次祖母和父亲要把自己送到太子府去当小妾的时候,李萱就冷了心肠。

在这些权势面前,自己一个庶出的姑娘算什么?

转而李萱跟嫡母表明了心迹,反而是嫡母这边对自己不错了。

如今她自己也都十五了,翻过年就十六岁,再不定亲,就会被人耻笑。

李萱认为,有自知之明最重要,她想当正房,不想当小妾姨娘,和自己的姨娘一样,处处就低人一等。所以知道嫡母的打算,她松了一口气,寒门学子又如何?到了这样的人家,她不必担心被人瞧不起,只要好好的相夫教子,以后说不定也能得到一个夫人的诰命。

相信她这样的识趣,到时候嫁妆方面,嫡母也不会苛刻自己的。

七妹妹这样的天之娇女,她是比不上的,也不想比,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她只要把自己的心态摆正就好了。

李舜华家的两盆金桔,让李家的这些姑娘们,各自心里起了不少的涟漪。

而王氏并没有把这两盆金桔看得多重,所以没有让丫鬟们单独看着,等三十的时候,下人们去浇水的时候,就发现这两盆金桔上面的果子少了好几颗。

要问他们为什么知道少了,是因为这稀罕的东西摆上来的时候,这些照顾的人都一个个的数过了。

毕竟是金贵的东西,这下子又数,果然少了好几个。

丫鬟慌了,忙去禀报,要知道一盆这么贵的东西,少了一颗,都好几两银子呢,他们的月钱都赔不起。

而王氏知道后,并没有责罚这些丫鬟,只是让他们以后多精心点就是。

不过是两盆盆栽,要是真的看得那么重,王氏也不会不派人看着了。毕竟只是观赏的东西。

而那些丫鬟们虽然没有被罚钱,可是到底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想着那时候到底是谁那么不长眼的偷偷的给摘了去。

“找也找不着,都是李家的族人,找出来了,还不是打李家族人的脸?就这样算了。”管事的说道。

只是到底有人悄悄的看见了的,是几个偏房偏支的姑娘家摘的。

其实李舜华也看到了,不过当时自己要是喊出来,那大家就尴尬了。

只要做到心里有数就成。这事儿反正不能闹大了。

王氏自嘲的说道:“原本看着都是小姑娘,把那东西摆起来喜庆,没有想到,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那金桔又不能吃,小姑娘偷偷的摘了,到底是想干什么啊。

小姑娘有的是嘴馋了,听说这金桔这么贵,偷偷的摘了一个,然后拿回家偷偷的吃了,没有想到吃的是又酸又苦的。发誓再也不吃了。

这事儿还不能往外说,不然就会被人鄙视。

还有的是听说这个金桔是富贵树,摘了纯粹就是为了帮着自家召来富贵的,偷偷的供在自家的佛龛上,希望保佑自家以后荣华富贵。

虽然都是一个族里,可是族里的人各有各的不同,出现这种事儿,也在所难免。

好在屋子里别的东西没有少,不然族里出现有小偷迹象的姑娘,那可是要不得的。

转眼就是年三十,李家族人一起吃了晚上的团圆饭,在长安侯府内外院各摆了二十来桌,还请了说书的和唱戏的,好不热闹。

王氏虽然是宗妇,可是族里也有长辈,她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不过虽然忙,却一点儿也不乱,族里那些女性长辈暗自在心里点了点头,虽然是第一次主持这年三十的团圆饭,可是王氏却一点儿也不含糊。

要说以前,还有人不服气的话,现在见王氏主持中馈有条不紊,也就歇了那些不服气的心思了。

等吃过了团年饭,京城的上空陆陆续续出现了烟花,爆竹声也响个不停,孩子们在自己的奶娘和丫鬟的陪同下,都去外面选择视线好的地方去看烟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