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甄回这话,大家都跟着点了点头,可不是,这事儿大家都没干过,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做的对,就该是这样,边做边改,慢慢休整。反正怎么算也不至于亏本吃亏什么的,大家自然放心的很,或许这也是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种吧,年轻气盛的他们拥有的尝试精神,可不是那些已经磨光了锐气的人能比的,这要是放到了其他人身上,说不得就是一千个,这能干吗?这不行吧!这样的自我怀疑否定中去了。

解决了这个事儿,转头,大家忍不住开始问起贾敬科考的事儿了,在坐的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人生和百姓家的孩子是不一样的,科举就是他们永远都没有办法避免的其中一项。就是贾赦,这个有爵位可袭,这辈子永远能躺在父祖的功劳簿上过活的人,在贾代善的计划中,也是要往考场上去历练一二的,甚至贾赦的读书天分是不是好,书读的到底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即使考不中,也一样要去,在家长的眼里,不单单是能磨练一下孩子,好歹让这些生长在蜜罐里的孩子一个感受艰难的环境,也是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点压力,更是让还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孩子,一个结交不同类型的人脉的机会。

在中国,在上下几千年中,同乡,同科,同学,这都永远是可以利用和依靠的一种关系,不管你出身如何,都一样。

当然提起科举,自然免不得要说起这贾代化上一次定下的规矩了。这一次乡试,可以说是自从贾代化同学放出高额奖励之后的头一次科举考试,很自然的,全贾家的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呢,就想看看,这族长说的是不是真的,这白花花的银子是不是能真的这么给下来,要是这真的说话算话,可以肯定,这贾家的人在读书,上进上劲头会越发的大了。

贾代化自然是不会耍赖的,好假假他也是宁国府的老大,整个贾家的当家人,就是再缺钱,这脸面也不能丢,再说了,这中举的人当中可是还有自家儿子呢!光想着自家儿子也是个举人了,他就能半夜笑醒,怎么可能不作数?

今年的乡试,贾代儒和贾敬一样考上了举人,或许真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或者是一下子和几个举人一起研究学问,激发了他很多的奇思妙想,贾代儒这一次考试成绩,居然很不错,甚至比贾敬都高了好几名,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很是不敢置信。与此同时贾代儒也是直接松了一口气,这叔叔和侄子一起考试,他压力也是很大的好不,考的比侄子差就能羞死他了,要是侄子考上了,他没考上,那真的是直接能让他想不通到上吊了,不过反过来说了,即使是这样的压力下,他依然不肯放弃这科考的机会,也从中可以看出这家伙对于出人投地那是有着怎么样的额执念了。

贾敬也好,贾代儒也好,在贾代儒宣布奖励规矩之前,就已经是秀才了,所以这什么童生,什么秀才的奖励,自然是没法子拿了,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中了举之后,一人一千两的白银,一人一处两进的宅子,还是很顺顺当当的到手了。贾敬对于这些可能不怎么在意,他作为宁国府的继承人,私房钱多的很,更不用说成婚的时候,他老爹已经给了他一些产业作为他成家之后的立身之本,对于这些奖励的东西,真是有些看不上眼。

可是贾代儒却不一样啊,这家庭条件相差大的很呢,简直就是万元户和千万富豪的差别。贾代儒领到东西的时候,那走路都开始发飘了,脸色红的,像是要脑溢血一样。好不容易稳稳地带着东西回家,总算是能放开心怀了,再也不用遮掩,生怕丢丑了,关上门他狠狠地大笑了好久,隐隐的还能听到哭声。贾代儒的老妻在外头听着这样的声音也忍不住留着眼泪,高兴的张罗着饭菜,准备招待上门来恭贺的邻居,还有那些来打听这族长是否足额支付奖励的族人们,一家子都沉静在欢喜之中。

因为这一次的事儿,可以说让贾代儒重新焕发了激情,开始对于未来有了更高的展望,在第二天他就一身清爽的直接带着家中贴身的老仆人出门去了牙行,在原本的百亩田地的附近,又买下了一百亩的地,把这刚到手的一千两直接花了出去,还回来一张地契。

他想的很是简单,一千两看着是很惹眼,很让人有底气,不过如今家中存银足够开销了,与其这么放着,还不如直接换了田产,增加每一年的出息来的重要。要知道加上这一百亩,他可是就有了二百亩地了,每一年正常情况下,就是二百两的出息,足够他们一家吃用不说,还能存下好些。他可是有儿子的人,为子孙积攒家业是他这个当爹的责任。

更要紧的是,只要他争气,明年能顺利的考上进士,哪怕是同进士,那么族长那里,还有大把的奖励在等着他,不说别的,光光是现银一项,就已经很华丽了,三千两银子,足够他应酬开销还有的多,甚至还能再买上好些田地。另外还有奖励的那些东西,田地,房产,不管是怎么算,一次奖励就足可让他来一个话华丽的转身。

就是往坏里想,他运气不好,考不上,那么作为举人,在自家族学里当个先生也是足足有余的,月例也绝对让人满意,养家糊口足够。虽然岁月催人老,他年岁上已经很有些颓势,可是毕竟还不到四十岁,即使明年不中,等他再努力三年,下一次再考,还是有希望的。即使命中注定,没有这进士的命,再考也考不上,那他就准备拖哥哥们帮忙选个小官做,想来到时候,有了官身,自家也不会没了钱花。从这方面来看,无论是哪一种,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一千两银子都是用不到的,所以他自然要做最好的处理。

第63章

榜样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就在贾敬和贾代儒顺利拿到了家族的奖励之后,其他贾家族人的心一个个也开始火热起来,有几个原本家中孩子读书还算是可以的人家,更是急吼吼的去询问先生,自家孩子明年去参加县试是不是有机会,一门心思想着早一点开始这一连串的考学。就是实在读书不成的那几家,也琢磨着是不是真的听族长的话,送家里的孩子去军营里谋个出息。

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在这个年代还是很流行的,不是能看到出头的希望,一般人家只有实在日子过不下去了,想要吃口饱饭,才会想着用自己的命去搏一搏。像是贾家这样的人家,即使是旁支族人,日子也过得还算是过得去,最起码吃的上饭,不至于流落街头,他们每年就是什么都不干,凭着家中男丁在族中族田里的那几两银子,也能勉强糊口了。在街面上要是自己寻个活计,只要报出荣宁二府的名头,也一般不会受到欺负,能安心的过自己的日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家族支撑的人,确实比寻常的百姓日子好过的多。

可也正因为这样的好待遇,让这贾家的男人们就少了几分上进的心思,总想着依靠家族,依靠那两个国公府过日子,长此以往,等这两府没了荣耀,只怕这整个贾家也就再也找不出什么像样的出息人了,这也是原著中贾家最终的结局。

不过事情到了这个甄回来的世界,就有了转变了,贾代化的一系列作为,让贾家人呗重利引导着重新有了上进的心思,不管他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只要这开头的第一步跨了出去,慢慢的总能有那么几个能有一个良好的前程的。这就是贾代化的目的,而现在这个开端就很好。

族中总有些家境不好,读书也不行的孩子的,那些族人在看到这自家孩子读书上很是费劲,没有了获得自家族里奖励的机会之后,忍不住就把这注意力放到了贾代化说的从军的出路上了,带着一些在他们看来已经是费劲了心思准备的礼物,过来寻找难得在家的贾代化,询问这参军的事儿。

贾代化看到他们来,那真的是总算松了一口气,说实在的他这会儿也踌躇的很,贾家嫡支眼见着一个个的都往着文官的路子上走了,可是军队里怎么办?这么几代人的心血,总不能就这么放手吧!虽然贾家在执掌军权什么的,他心里也知道有些不大可能,可还是不想这么多年的人脉关系,那些根基,就这么一下子全部撒手了。如今好了,总算是有贾家人肯过去了,哪怕是本事不成,资质有限,只能在那边混个最底层的小官出来,对于贾家来说,也算是维护住了一小块地盘,不至于全盘丢弃。

虽然送过去的都是旁支,还要用人脉帮着铺路,实在是有些浪费,可是想想用这些人把这些老关系若有若无的能继续维持下去,那也就值得了,不求还能像是以前一样,一呼百应,只要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就算是最大的价值。

再说了,这个时候,家族这两个字分量还是很重的,只要这些过去的孩子能有些出息,那就是贾家站住了位置。他这个族长,甚至是未来贾敬这个族长也能在里头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对于这头一匹表示愿意听从族长的安排,送孩子去军营的家长,贾代化难得的好生的夸赞了一翻,顺带还给了一个保证,只要孩子吃得起苦,只要能努力学,他就能保证,把孩子送到安全系数相对高些的军营,让这孩子怎么也不至于不明不白的送命,要是能有一点拼命的劲,肯往前线冲一冲的,只要有了功劳,也没有人敢抢了去,保证能公平公正的得到他应有的奖赏,甚至还能在机会合适的时候,让自家的孩子能被优先考虑升职。这就是武将世家的好处了。里头有人啊!

孩子的前途有了一定的保证,而且自家还能得到一定的补助,有了出息后,家里又能长脸带得到实惠,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几个家长终于是放心了,抹着眼泪的就把孩子送到了贾代化这里,不到半个月,贾家旁支中四个二十上下的孩子被贾代化的老兵们紧急培训了一下军营的一些常识和要点之后,三下五除二的,就被送到了北面的军营。与此同时,贾家一些三十上下,有家有小的,日子却过得很不怎么样,还有一点子拼劲的中年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是个男人,对于建功立业都有一定的向往。贾家这样的情况,贾代化真的是很感慨,也很自得,感觉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甚至想着自己这一举动,是不是也能称得上是贾家的中兴之举?是不是改天也能在族谱上留下那么一笔?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情形不仅仅在贾家发生,其他在前些年跟着整顿家族,为族人出路出力的家族,在这一次的乡试之后,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不说别的,就是那些和贾代化不一样,把军中势力依然紧着嫡支用的武将人家,因为对着旁支帮衬了好些银子,又重视了几分族学的人家,这一次也有了好些的收获。

这些武将人家的旁支族人,一个个心里也都清楚的很,自家嫡支资源有限,不可能有空余的精力用来帮扶旁支的孩子在军中往上爬,所以从一开始,在族中没有重视的时候,他们已经很自觉的开始在读书上下了一些功夫,只是因为毕竟势单力薄,有没有足够的银钱支援,这些旁支的孩子,能在一些蒙学中开蒙,读书已经是很不错了,到这嫡支给了银钱奖励,又重视了族学,这对于这些有心上进的孩子也好,家长也好,都像是得了及时雨一般。立马效果就很是显著,虽然这举人什么的,这一次没有,可是童生却多了好几个,就是秀才也有了一个。虽然他们这样的人家,奖励上没有贾代化这么豪爽,可是因为这个也让不少的旁支人家有了翻身的迹象,整个家族多了几分斯文气。

等到九月份开榜,各家在看到贾家这一次的成绩,一下子多了两个举人,转型第一步已经顺利成功之后,更是有些眼热,倒不是因为这举人让他们眼红,而是他们看到了这重视族学之后的效果,看看人家,这才多久,居然连举人都有了两个了,这对于这些武将人家的刺激那绝对是很犀利的。

话题在转回来,贾敬对着甄回这几个孩子说起贾代儒,那真的也就是一笔带过一样,只是作为他的一个叔叔,一个同科考中举人的叔叔,仅此而已,而贾赦也好,贾政也罢,也都没有表示出其他的意思,他们对于这个叔叔也不是那么的亲近,最多也不过是开蒙的时候,曾经这个叔叔曾帮着上了几次课。从这里,其实很能看出这个时代对于嫡庶之间的等级关系了。贾代儒,吃亏就吃亏在他是个庶出上了。

甄回对于这个人也不是太关注,他本身对于红楼就不是太清楚,能知道甄费自己这个人的事儿,多半是因为这名字的谐音实在太犀利,加上‘好了歌’曾有些名气,对于林海知道的清楚,那是因为人家是女猪脚的老爹,整本书里凄惨的让人同情的对象。而对于贾赦,贾敬等的清楚,则是因为他们好歹贯穿了整本书,让他这个不看全本书的人,都能记得他们的存在。

所以这贾代儒的事儿,贾敬说了之后,甄回也不过是恭贺里几句,为他们家一下子出了两个举人,有了一点书香之家的样子而高兴。接下来的时间,大半倒是都用到了讨论贾敬的那些考试内容上去了,说道这些,在场的几个人那是每一个都认真了起来。

他们中贾赦已经被他老爹勒令,明年就要参加县试去了,毕竟他的年纪已经到了快要成婚的时候,要是能有一个县试头几名的彩头,到时候成婚也好看些,要不是他爹给他定下的亲事对象和他差不多大,已经到了及笄的年纪,明年年底即将正式定婚期,不可能拖上几年在成婚,说不得为了荣府的面子,他爹还会要求他考出秀才在成婚呢。

不过这也怪不得贾代善这么要求,没法子,谁让他为了整个家族的整体转型,给自家长子求娶的是一个文官家的闺女呢。

说起贾赦的未婚妻张氏,那贾赦真的是好命的让人妒忌,因为他老丈人家那真的不是一般的显赫了,未婚妻的爷爷,那是已经致仕的礼部尚书,这可是一品官职,比贾代善的爵位更让人尊敬,老丈人是老爷子的嫡次子,如今那也是四品翰林掌院学士,而那一家子,老丈人一辈,足足有三个兄弟,老大在外省做官,如今已经是二品省部级大官,老三最没用,可也是六品了,也就是说,这一家子三兄弟,那全是实权人物,到了下一代,这贾赦媳妇这一代,一共有七个兄弟姐妹,老大不过是二十出头,却已经是个举人,其他几个比他媳妇大的,男丁也多半都是有了些功名的,最次的就是个童生,从这里,这就足够看出这老张家未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兴旺。

有了这么一层的关系在,贾赦这小子,要是自己争气,真的能考上秀才什么的,光是指点他往上考,就可以有一个班的优秀教师可以请教,要是进入官场,也是有一帮子人脉等着,老张家几代的文臣显贵,徒子徒孙,同乡好友什么的,绝对是一张巨大的网。

贾赦能得到这门婚事,说起来贾代善那真的是费了不老少的功夫,甚至请了宗室来做媒,才算是被同意了,要不然人家可真是看不上这贾家的武将做派呢,到了如今,在贾敬中了举人之后,倒是这老张家的态度有了不少的缓和,想来也是看出了这贾家即将有武转文的迹象,这才感觉舒坦了。

说起来,文武结交在历朝历代那都是大忌,就是一个家族里,同时出现文武两派的官员,也都是很犯忌讳的,一个不小心,走钢丝就能跌死人。当然要是像贾家如今的想法,转型什么的,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皇家相对还能有所一定的宽容,总要给人家一个转型的时间,但是这里头也需要分寸,比如在某一方面,或是文,或是武,都绝对不可做到什么高官,像是贾家这样,贾家旁支的男丁,去了军营,除非是有天大的功劳,不然这一辈子也就是在四品一下转悠了。甚至可能连五品都悬的很。

就是这样,那也是建立在皇帝对于贾家的信任度很高的情况下才能操作的事儿,像是贾代善因为伤病,自动的交出军权,贾代化接手的军职又是相对比较近,属于皇帝可以掌控的那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看到了贾家的诚意,也看到了他们转型的决心,才能由着贾家这样和文官结亲,由着他们将不重要的旁支放到军队,不然那绝对是找死。

也因为这样,甄回最近和贾家的孩子往来如此的频繁,甄老爷那是没有半点的阻拦,甚至对于贾家的孩子跟着自家孩子学着怎么管理产业,也权当没有看见,他虽然对于朝政不是太过精通,也对于帝王心术没什么了解,可是他不是也有后台吗,林侯爷在那里坐着呢。这个能在皇帝,勋贵,武将,文臣这些势力范围中游刃有余的老狐狸在,他那是什么担心都没有,只要跟着他走,就不会吃亏。至于他是不是会坑了自己?这个他还是很放心的,或者是他的天真,或者是他真的会看人,只觉得凭着自己和林家三老爷的交情,加上同乡的情分,这林侯爷也不至于害了自己。没看见人家孩子也和自家孩子在一处玩着呢嘛。

钱大德办事很是利索,他不过是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把甄回的吩咐置办的妥妥当当的,一群孩子去看了那处新买下的四合院,看着整洁,干净,林家过来的人手也已经到位,这小院就正式开始供应六个宅子的饭食了。

你还别说,这法子不是一般的受欢迎,最起码这些吃饭的学子们都表示,这比原本点餐后在等饭吃感觉好多了,到了饭点,权当散步一样过来,看着今天菜色好,就多点些,菜色不中意,就简单些,倒是更加的随心了,最关键是,这里点了饭菜直接吃,正热乎不说,遇上其他说的来的,还能凑在一起,聊上几句,比往日一个人吃饭热闹多了。甚至几个宅子之间的租客,遇上几次后,还能交上朋友,相互之间做个客什么的,倒是去了几分身处异乡的寂寞。

更让几个人高兴的是,在这样的私人小饭馆一样的经营不到一个月,已经开始有了外来的客人,一般都是这些住客带着朋友过来吃饭,你还别说,这样的食堂式的吃饭模式,真的是很受学子们欢迎的,最起码很是省钱,每一个菜不过是一小碟,刚刚够一个人吃上几口,点上两个菜,加上一碗附赠的菜汤,一碗饭,不过是三十文,和饭馆里比,至少节约了三成,不但饭菜不会浪费,学子们也能省下不少的钱来。这对于在京城纯开销的学子们来说,简直就是福音。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只要不是那些纨绔,不是有钱没处花用的,自然都是能省则省。

就是那些穷的每天都是馒头,清汤过日子的也觉得满意,即使都是一样的馒头,可是在这里吃,最起码他们也算是能感觉到自己是正紧的在吃饭,而不是随便的对付一顿,这情感上更让人舒坦。

甄回扒拉着算盘,算计着小饭馆一个月的流水,越看越是高兴啊,就这么一个宅子,就这么几个下人,这一个月,居然还能挣出二十两的银子,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

“这才几个钱,甄家哥儿,你怎么就这么高兴?“

贾赦好像永远都是那样的直接,这孩子真心不是个做官的料啊!一点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含蓄,好在大家也都习惯了,最起码有这么一个人在,他们其他人有疑问都不用自己问出口,即使有什么小白问题,也有人帮着丢脸了。

“你啊,真是的,看事儿要看的长远,这小宅子原本我们可是没有想着挣钱的,不过是为这些租住的客人提供方便,让咱们家的宅子更加受欢迎而已,可是如今呢?这岂不是意外之喜?最重要的是,如今刚要过年,离着会试还有将近两个月,也就是说,这本该是生意最清淡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还有这样的人气,那么等到这大比之时到来,咱们这已经有了些许名声的小饭馆又该是怎么样的兴隆?只怕到时候这几个下人还忙不过来呢。每月的利润也绝对能翻上几番。“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立马也明白了过来,

“那这样说起来,到时候只怕人多了,这小宅子倒是容不下了,要不咱们在边上在加上几间?“

“不用,咱们这事薄利多销,靠走量挣钱,要是地方大了,指不定反而浪费了,还不如等到了二月份,天气不怎么冷了,对着那些咱们的住户,再把这送饭的事儿捡起来,如此一来也能分担一二成的人流,毕竟这样的生意,也就是科考的时候最是火热,其他的时候,可不一定还能这么好做。若是到了四五月份,生意还这么好,到时候在考虑时不时扩大更从容些。“

真是开玩笑,要是这大食堂的生意过了科举的时候下降了,他们的投资可就不怎么划算了,除非能开发出新的客源,比如那些在孤身在京城做官的底层官员文书什么的,这样的人家,银子不多,不可能日日吃饭馆,家中做饭又有些不方便,没什么人手,若是能把他们都变成自己的客户,那这小饭馆,大食堂才算是真正的站住了脚,一个月挣上百余两都是有可能的。

在这做生意上,甄回虽然年纪小,可是却已经在这个小团体里建立起了不小的威信。其他人听了也都甚觉有理。不由得跟着点头,然后一个个凑过头来看着那账册上的数字,一个个喜笑颜开,虽然六个人分一分每人不过是四两都不到的样子,可是这一笔真的是意外之财呢,还有剩下的几个月,有可能这意外的财路还能创造更多的利润这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别看这银子少,在做的也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可是他们的月例可都是有限制的,经手的更少,而现在这银子却是他们自己的,要知道光是宅子出租的银子,他们就能满足家里要求的每一个月五十两上缴的份额,甚至在上缴之后,还有的多差不多将近二十两银子,再加上这一笔,再加上他们淘宝挣得,如今他们好假假也能算的上是月收入五十两以上的富裕户了。在兄弟姐妹中绝对是抬得起头的那种。

甚至贾赦在第一次分到钱之后,还很有孝心的用自己挣得钱,给老祖母买了一个碧玉的簪子。结果不用说,就凭着他那得宠的情分,那是直接惹得老祖母眼泪鼻涕一起下来了,夸张的很啊,老太太哆嗦的把这簪子藏得好好的,一个劲的说要带劲棺材给老祖父去炫耀。

最最要紧的是,要不是甄回提醒了一句,贾赦机灵的给老爹也选了一个不错的礼物—鹿皮护膝,说不得还能惹的老爹吃味。这让贾赦头一次感受到了亲自挣钱的动力,也感受到劳动最关荣的真谛!

什么你说他有没有给史氏礼物?这个自然也是有的,贾赦如今也不是一点心眼没有的傻子了,怎么不知道要做事儿做周全,别说史氏,就是贾政,这个也一样分钱的弟弟,他都没有忘记,当然贾政也一样,给家中每一个成员都选了一样礼物就是了,反正就那几天,礼物送出去之后,贾代善每天那脸色都跟吃了什么神药一样,精神的不行。甚至还拿着两个儿子给的礼物,到处的去炫耀,比如嘚瑟的问林侯爷,你儿子也挣钱了吧,怎么样?你儿子用那挣得钱买礼物了没有?送你了没有?

不止是林侯爷,还有其他和他关系不错的武将,那真的就是专门找上门去显摆啊!就是街上遇到的都不放过,简直和问你吃了没有一样的频繁。让一帮子没能享受到这样待遇的,或者说是自家儿子没能自己挣钱的老爷们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差点出火了。

就为了贾代善这一次的显摆,害的贾赦还多花了银子,因为他送了老爹,把老丈人家给忘了,害的被未来的大小舅子们教训了一顿不说,还逼着贾赦老实交代这挣钱的事儿,因为他们也是儿子,也感受到了来自老爹的压力,全是贾代善显摆造的孽,全京城的儿子都觉得背心发凉了。

第64章

甄回家的那个小饭馆依然经营的很是红火,连个搞竞争的都没有,这让甄回很是感慨,这年头人就是淳朴,连盗版都没有。这心思要是让别人听见了,估计能喷他一脸的血,他也不想想,这开一个大食堂,有什么技术含量?谁会干不了?这生意目前没人做,说到底还是占了身份的光,想想这合伙人几个家里的地位,两个国公府,一个侯府,有这么三座大山压着,一般小老百姓敢对着干?当然想干也,没有这么大的本钱对吧!而有本钱的商户们又都不敢得罪这几家!而能得罪得起的人家又觉得这生意实在是太小,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还能有这样的生意,没法子入眼,档次太低。

就是有几个感觉这生意不错,能挣钱的,也身份地位差不多能招摇一下的,却对于这客源很有些拿不准,毕竟这甄回他们的主要对象目前还是自家的租客,这个绝对是全京城头一份,没人能模仿的来的情况。所以最终让甄回他们把这独一份的生意顺顺当当的做了下去。

至于那些因为贾代善的炫耀,显摆而受到无数压力的儿子们想要做生意的事儿?甄回表示,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都不认识,管他去死啊!他自己这会儿忙着呢。

可不就是忙嘛,马上又是会试的时候了,只要考试一过,新一届的进士就要产生了,那么新的庶吉士自然也即将出炉,在这样的情况下,甄老爷自然也该从翰林院毕业了,或者说就是到了给新人腾地方的时候了。这样一来,甄老爷就开始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就业分配,他到底是外放去当官呢,还是在京城某一个六部的差事这倒是没说的,一开始就想好的,一家子都在京城了,在搬家好像也搬家搬的太频繁了些,所以还是留在京城的好,毕竟,这里好歹熟悉了不是。当官也当的顺当些,外头虽然看着能有个不错的职位,品阶上也占便宜,可是人生地不熟的,想要做出成绩实在是难了些,毕竟甄家在外头可没有什么有力的盟友,只能考自己呢。

想要留下,那么林家自然就是甄老爷最好的靠山,再加上甄老爷这三年里好容易结交下的一干子朋友,同僚,一起使使劲,这一点还是很能实现的,如今唯一的问题就是,具体会分到哪一个部门去,所以最近甄老爷那真的是很卖力的往林家跑,想要林侯爷帮着打听消息。

朝廷中真要说起这职位的好坏,那可是很讲究的,六部不用说,绝对是一流的,那是绝对的朝廷中心,即使是被称之为养老院的礼部,真要说起来,那也绝对是政协一样的存在,是属于中央系统的,只要你能进去,那真的就和进了核心圈了,除了这个之外,那就是什么太医院,(这个没戏,是大夫的专用升职机构,甄老爷专业不对口,)通政使司,这个倒是不错,不过这是属于皇帝心腹的位置,目前甄老爷,没有这个资格。翰林院,刚出来,理藩院,这个是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地方,甄老爷有点傻眼,剩下的五寺,两监,也就是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以及国子监,钦天监里头,甄老爷表示,除了钦天监,他实在是不通之外,其实都能考虑。

这倒不是他对于自己信心十足,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而是因为,他这一出来,基本上就是从六品,最多六品的官职,这样的官职,在这些部门里头,多半都是属于跑腿的一类,不需要太过专业,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就给他积累专业知识留下了大量的时间,他都想过了,即使是去大理寺,让他学刑名,给他三年,也能来个精通律法的本事。书香世家,什么都可能缺,就是书不缺,哪怕是什么专业书籍,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藏的,还是有钻研的可能性的。

至于为什么甄老爷没有一门心思往六部里头钻,那是他心里其实很清楚,既然是实权中心的部门,那么想要进去的人必然不少,不说别的,和甄老爷一起毕业的林家三老爷也有这样的愿望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家林侯爷自然是第一时间帮着自家人的,他毕竟是外人,人家能帮着让他留京,弄个不错的职位就不错了,不能太过奢求。

当然在家里,甄老爷很努力,为了能最早的进入工作状态,在分配完毕,就能瞬间融入新的环境,成为新团体中的一员,他把朝廷所有的部门工作的职责都了解了一边,还做了很详细的记录,一个人在书房里磨蹭了好几天,这才算是全部搞清楚。

或许他的努力真的很有成效,也许是林侯爷面子够大,再或者他真的是运气好,反正没有多久,甄老爷就成为了第一批职位确定的人员之一,意外的,居然让他去了国子监。而且还是国子监太学馆五经博士,正六品,这绝对是惊喜的不能在惊喜的职位了。

从部门来说,这就是个学术部门,别看油水不多,可是清贵上却是和翰林院一个级别的,绝对是所有读书人心中最理想的官职所在地了,这里所谓的朝廷纷争少了很多,倾轧更是档次低的没什么太大的挑战性。对于甄家这样不过是出了两代的官员,刚起来没有百年的书香人家来说,绝对是培养自家底蕴的最好的地方了,不说别的,将来这甄老爷手里出去的官员,那可是每一个都能称之为弟子的,如此一来甄家的人脉,在文人中的影响力,或许不用三十年,就能有很大的改善,从这个角度来说,得了这么一个官职,甄老爷真的是该去祭拜祖先了。至于这官职的正六品,比原本甄老爷想的从六品高了一级的问题,这会儿甄老爷已经不去多想了,只是一个念头,那就是这一次,人情欠大发了。

是的,确实是人情大了去了,因为这一次的分配工作,不单单是林侯爷帮忙了,就是贾家也出手帮忙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贾敬考上了举人,人家贾代化感觉甄老爷出力很多,在加上如今这贾家的孩子和甄回这小子关系着实不错,所以也出了一把力,顺带还投资了一把,给儿子也铺了铺路,要知道他可是打算好了的,儿子都举人了,那么自己名下的一个三品以上官员名下该有的国子监读书的名额,自然是空下来了,将来不知道是孙子用呢,还是给了别人,不管是给谁,总是给贾家人,那么如此一来到时候,进了国子监的贾家孩子,岂不是又到了甄老爷的手下!那样的话,自家孩子能得多少的方便?能开多少的小灶?说不得将来能多好些个进士出来呢,为了将来,他也觉得该帮甄老爷一把。

于是乎,在几方的忙乎下,甄老爷就这么捡了个大便宜,甚至比林家的三老爷都幸运了,因为三老爷这一次居然只去了礼部,这个六部中最清水的衙门,真是让人想不到。

不过对于这一点,人家林三老爷却很是满意,他不是个好权的人,对于做官没什么太大的*,只是因为家族,因为孩子,这才不得不担负起荣耀家族的使命,让家族中官宦之家的名声能更加的响亮些,可是这要说做什么事儿,老实说他自己也知道,可能能力有些,可是这官场的那些博弈却实在是不擅长,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可能得罪了人,最终闯了什么祸事出来,与其这样,还不如有些自知之明,从一开始就为自己定下方向的好,去一个合适的地方,然后熬资历,用资历慢慢的往上升,即稳妥,又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是挺好的吗。

礼部,虽然看着不怎么样,可是好歹也是六部之一,是属于实权部门,能在礼部有一个六品的官职,清闲又体面还是很不错的,家族名声上也不差。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就是林侯爷也觉得很不错。反正如今加上自己,林家当官的已经有了四个了,即使再不济,这几个人进士出身的林家人,爬上个四品还是可能的,如此一来,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再说了今年又是大比之年,听说苏州哪里又要来两个,要是还能顺当的出来,那么到时候往外头一送,林家的官员可就又能多上一些了,即使都是些小官,看着不起眼,可是却能让林家的兴旺多延续几十年,怎么算都是让人高兴的事儿呢。

甄老爷成为了正六品,接下来的事儿就是为甄太太请敕命,这是最最正常的流程,也是很必要的流程,这是古代社会夫荣妻贵的典范,甄太太平日里布怎么看重虚荣的人,在接到敕命,得到了一身凤冠霞帔的敕命衣服的时候,也笑的见牙不见眼了,这是每一个女人的荣耀啊,除了丈夫,也就是儿子争气当上官才能有这样的荣耀了,这对于别人或许还好些,可是谁让她生孩子晚呢,要是没有甄老爷这一次的一鼓作气考中了进士,还顺当的成为了博士,她哈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等来如此荣耀的一刻呢,要是命短点,或许都看不到了,这怎么能不让她欢喜!

和甄老爷,甄太太对于这荣誉的理解不一样,甄回看的更加的现实,因为他很是详细的了解了一下官员的俸禄问题,发现敕命也是一样享有朝廷俸禄的,这一点才是他对于老娘也捞上国家身份最满意的一点,妥妥的公务员待遇啊!还不用上班,谁说古代都是落后的代表,这不是挺有人性的吗!即使这俸禄少了点,那也是代表了国家福利呢。看看现代社会,那个公务员发工资还带着媳妇领薪水的?从这一点来说,果然还是我们国家,更加讲究人权问题。

开年之后,京城人又开始多了起来,参加会试的举子们纷纷涌进了这个城市,与此同时,各种的出租房子也多了起来,这让甄回很有些摸不着头脑,什么时候这京城的包租公就一下子多了这么多?

要说这事儿吧,其实还是和他有一定的关系的,或者说,这大半的原因在贾赦身上,谁让他经受不起严刑拷打,在对着大小舅子的严刑逼供中,很是无奈的全部招供了呢!于是这甄回,林家两兄弟,还有贾家三兄弟靠着一个三进的宅子在挣零花钱的事儿,就被广大的饱受父亲们含有深意的眼神摧残折磨的儿子们知道了。是的都知道了,因为人家张家三兄弟交友很是广阔,在为自己解决了头疼的挣钱问题,置办了不少的小宅子开始准备出租,给举子们,挣上一笔好买礼物讨好自家父亲之后,又很有兄弟爱的把这个点子告诉了他们的死党们,而那些死党还有他们的死党,一来二去,基本上凡是没有自己产业,还靠着父母接济,靠着啃老过日子的娃子们,基本已经做到了人手一房来挣钱了。

如此一来整个京城的租赁事业,那是空前的繁荣,那些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头一次发现,这京城租房子,居然一下子变得如此的容易,选择余地是这样的大,以至于他们居然也开始挑选了起来,真是百年,不千年难遇啊!

好在甄回他们还有大食堂作为杀手锏,不然只怕他们的生意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甚至在这大食堂的生意上,甄回发现,这生意倒是越发的好了,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贾赦的那些个大舅子,小舅子们很是有眼色,他们准备出租的房子居然也准备在甄回他们这些宅子的附近,甚至有一两处比贾赦的宅子离着大食堂还近便些。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提出让他们的租客也能在大食堂用餐,并且在结算上享受和贾赦一样的待遇,让甄回也说不出一个不字来。还能怎么说呢,人家好歹是带客上门了,自己总不能有钱不赚吧。反正他们也没有要求在这方面分利润,只是想要个用餐方便的名头,好让他们能招揽更多的租客而已,给人方便,给己方便也就是这样了。

甄回是挣钱了,张家的人也方便了,与此同时,甄回这个大食堂的名声也算是传出去了,就是他老爹干活的国子监都开始知道了这么一个地方,好些从外地来京城读书的国子监的学生们,也开始往着这里蹭,一来能结交到全国各地的举子,二来也能吃到相对便宜实惠的饭菜。等到甄老爷知道的时候,国子监祭酒已经准备和他谈话了,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而是这国子监的祭酒发现,这样的用饭方式其实可以在国子监也办一个食堂,这比往日每每到了吃饭的时候,让学生们都到外头胡乱用餐方便多了,就是博士们也感觉这很方便,最起码不用他们家里每天来送饭了不是。这能省家里多少的事儿啊!

当然,既然是国子监自己办,那么人家是不会用甄家的人或者是林家,贾家的人的,人家找甄老爷也不是想到了什么知识版权问题,相反,人家就是正大光明的来问,这事儿到底是个什么流程,也就是说是明晃晃的要你们把自家的生意经白告诉他,让这国家机构也能顺利把这食堂办好,甚至能让清水衙门一样的国子监也能多一份收入。

强权啊,有没有?可这事儿甄回连说一个不字的权利都没有,连一点不愿意的表示都不能有,没法子,这年头没有专利法案不说,那还是自家老爹的上司,为了老爹的仕途着想都不能有半点的含糊,所以没有多久,国子监也有了一个食堂,甚至在国子监的带动下,往日吃衙门猪食已经开始要发飙的各个部门也开始了食堂整改活动。如此一来,甄回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自己这个行业的危机。不用说,将来他想要扩大食堂,做那些底层官员生意的事儿那是妥妥的泡汤了,有了自家部门的食堂,他们解决了午饭的问题,晚饭还会想着来消费?怎么可能,他们的银子可都是有限的,就是能消费,估计也就是馒头管够的哪一类糊弄自己了。那这生意还怎么做?

唯一能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当初好在没有因为人多就盲目的扩大经营了,如今这情况,多出的宅子就是出租生意也不一定能很好啊!过了这大比的时间,还有几个人能常年在京城租房子?在京城做生意,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甄回头一次感觉,自己好像真的不是什么做生意的料。

唯一能让他感觉到安慰的是,好在这捡漏的事儿没什么人抢,也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他们几个练出来的脸皮的,所以在这一个项目上,好歹还能挣不少钱,就是贾敬最近也跟着挣了几次小钱,顺利的凑够了给自家老爹,老娘,媳妇,儿子买礼物的钱,好好的松了一口气,获得了贾代化大大的笑脸一个。

“甄家哥儿,你说说,还能做点什么?最近实在是太憋屈了,这些家伙们,一个个从咱们这儿学走了租房子的本事,居然还敢在我面前嘚瑟,真是太可恶了,一定要在找个挣大钱的,让他们好生的眼气眼气。”

贾赦一脸的愤恨,看着就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可惜这表情在这些伙伴们的眼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威慑力,再说了这事儿到底谁是谁非还真是不好说,人家怎么不去别人面前嘚瑟?怎么见到了甄回,林海他们一个个都挺亲近的?说起来还不是你自己做的事儿?或者说是你老爹给你拉的仇恨?谁让你老爹得了你的礼物就到处显摆的,把这些人一个个弄得整整几个月都看着家里严父的冷脸,如今好容易翻身了,可不就是过来出气了嘛!因为贾赦,或者说因为贾代善,这些当儿子的一个个可是都大出血了一次呢!就因为这个,人家没有半夜套麻袋揍你一顿,已经很客气了,已经是和你关系很不错了,已经是看在你把这出租房子的消息免费造福大众的好待遇了。

“还能怎么样?你当这银子就这么好挣?办法能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甄回自己也有些郁闷呢,这以前每个月大把的银子往里头塞的日子过多了,如今眼见着这好日子即将过去,他也难受着呢,甚至想着自己是不是有点由奢入俭难的不良适应了。

“这城南咱们走了也这么些日子了,基本上能称得上是漏的,也都让咱们看完了,还真是不好说等着大比过去,还能干什么了。”

就是贾敬也觉得若是没有了这么热热闹闹的折腾的日子,往后会很冷清不习惯了,虽然是和比他小很多的孩子们在一起,可是这些日子以来,他感觉自己好像每一天的过的很有激情,有一种不同以往的轻松,欢乐。他也不想就这么一下又回到了过去。

“要这么说,如今都要开春了吧!咱们的藤球比赛是不是也该继续进行起来了?好久没有正经的比赛了呢。城外找个大点的庄子,然后举行一场比赛,再多邀请些人来参加,恩,挣钱的话,每一个参加的球队出二两银子,然后把所有银子凑起来,专门奖励给获胜的那一个,这样的法子你们看着怎么样?”

如今林海的脑子也开始活络起来了,居然也能出这样的主意了,甄回怎么听怎么觉得有点像是职业联赛,还带赌球的那种。

“这能成?咱们都是孩子,再说了以前从来都没有收银子的事儿,这要是提出来,估计能让人喷一脸唾沫,说我们钻钱眼里了。”

不用甄回驳回,林洵第一个反对。

“那就光比赛好了,反正打球总是有意思的,正好能凑一起玩。”

林海是真的活泼了很多,如今对于运动也相当的热爱,甄回每每看到他这样,都要感慨一下,看看自己的影响力,那真是杠杠的。

“算了,咱们都回去好好想想吧,这挣钱什么的,有的做就做,没得做就不做,反正咱们也都不缺钱,倒是这打球,真是不错的建议,开春比一场,还是很有趣的,再不成还能凑齐了人去打猎,多好!”

一说打猎,大家忍不住又乐了,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里甄回是妥妥的每次第一,而贾政则是妥妥的每次倒数第一。也就是说,两个第一都在他们这个团队里,真是奇葩的组合!

看看,都不用别人说,不过是一个笑容,人家贾政整张脸都红的能当红纸用了,当然少年是不能这么嘲笑的。

“你们,我告诉你们啊,我这一次一定不是倒数第一,我都练习很久了,真的,我,我,看看,看看,我的手指,这都是练习射箭的成果。别笑了,哎呀,你们太坏了。”

不说手指还好。一说大家笑得越发厉害了,一个搭个箭都能划破手指的家伙,你说看手指,这不是自己找笑点嘛!

第65章

贾代儒最终没能顺利的成为进士,好在他已经是一个举人了,在这贾家的族学里,终于不再是唯一的秀才了,这也算是获得了不少的满足感,再加上他对于自己不能成为进士也有一定的心里的准备,倒是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甚至在继续他教书的工作的时候,还比以往更用心了些,这让不少贾家的族人们感觉,这贾代儒,这六叔,好像有一点不一样了。

这感觉是正确的,贾代儒确实变了,因为他自信了呗!如今的他,再没有人压制他上进,甚至还感受到了家族的支持,从这一点上,他头一次感觉到,自己也是贾家的一员,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人,甚至还是这个家族中属于精英级别的一类人。这让他很是痛快,特别是当初中举之后,家族那些旁支们一个个上门来恭贺的时候,荣宁两府送来贺礼的时候,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嫡支正宗的身份的高贵。(寻常旁支的人就是中了举人,只怕也没法子让这荣宁两府的老爷送礼,谁让贾代儒怎么说也是贾代善的弟弟呢,这血缘就是近啊!)

所以贾代儒觉得,这这一辈子,到了这个时候,算是苦日子都过去了,从此以后也算得上是扬眉吐气了,抛开了原本因为庶子的身份而带来的一丝自卑。既然没有了自卑的心思,那么作为贾家的一员,作为负责族学的贾家子弟,自然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当一个合格的贾家人,为贾家未来的荣耀而努力了。

贾代善对于贾代儒这样的改变有什么样的想法,一时半刻倒是说不上,但是另一边贾代化却很是满意,他看得很是清楚,如今贾家那绝对是处在了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贾家人能力往一处使那才是最要紧的事儿,至于荣府老太太对于贾代儒的不喜?这个先不管了,老太太都什么年纪了,外头的事儿能知道多少?别看如今这荣府的事儿因为史氏这被关的原因,都拢到了这老太太手里,可是等到贾赦一旦成婚,这显而易见的,将来做主的那就是贾赦的媳妇了,和贾代儒一家子是怎么样都扯不上什么关系了。

你说什么?史氏被关是怎么回事儿?这个好说了,一开始吧,因为贾赦和贾政的事儿,史氏差点被休,可是最终因为史家保龄侯的关系,这事儿吧,就算是捂盖子了,也就是自家知道,把管家权利收到了老太太手里,然后让史氏去佛堂念经什么的也就是算是惩罚了。

可是人这一倒霉吧,真是喝凉水也塞牙,这不是,采购的事儿一出来,各家,特别是这林家,甄家关系不错的人家,都忍不住自查了一回,而这一查,就出事儿了,贾代化那里还好,因为是族长的关系,贾代化自己有时候还管一些家事儿,所以对整个府邸掌控的一向是很不错的,即使出了点这个贪污的事儿,也能控制的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是荣府呢?这事儿就大了去了。

你这样想就知道了,这赖嬷嬷一家子,能有那样大的家业,能建起小型的大观园,能让孙子从出生就放出去不说,长大了还能直接捐官,然后翻身要当个官宦人家,你说说,这一家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贪污的?没有个几十年能到这个地步?所以说啊!这个时候的赖家那真的已经是贪污的很有些可观了,更不用说这赖家那原本可是贾代善的心腹,如此一来,贾代善心里那个恨啊,感情我这身边的心腹早就全让你收买了,成了你的人不说,还一个个不学好啊!最要紧的是,这贪污的可都是贾家的钱,你这个贾家的的当家太太,居然能容忍,那么这人到底是为你办了多少缺德的事儿?

这样的人还不止是只有赖家一个,想想一个世家大族里,作为当家太太,要掌控一个府邸,最需要安排人手有哪些地方?除了管家这里,这采买,这厨房,这库房,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史氏当了这么多年的管家媳妇,能不伸手?所以这些地方基本全是史氏的人了。而这些地方全是最容易发现贪污犯的地方。以至于当贾代善用了心力,把家里查了一遍之后,那真的是心都凉了,不说别的,家里的家业已经有好几年出息账册有问题了,而这缺少的部分,不是让人贪污了,就是进了史氏的小库房了,最严重的是库房里,那些老国公留下,要准备留给贾赦的一些承爵嫡长孙继承的东西,有一些也不见了,最终在史氏那里被发现了,你说说,贾代善那是个什么样的心情,真的是一说一脸泪啊!

没法子休妻,不为了保龄侯的面子,也要想想贾家的脸皮,可是他真的是没法子在见这个一直以来以为自己亏欠良多,以为很是贤惠,很是难得的好妻子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人关起来,让自己眼不见心不烦。甚至因为这些事儿,他还开始怀疑起别的事儿,比如除了嫡子,他从没有庶子,原本他心里知道这些可能有问题,可是他从没有多想,总觉得可能是命里注定,或者是下意识的为史氏开脱,毕竟他还是有庶女出生的。不能说这史氏太过狠戾,可是如今想想,他对着亲儿子都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对着庶子呢?只怕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出征的时候,家里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不少孩子吧!

人啊,就是不能多想,越是多想。很多事儿就越是可能,没多久,他就慢慢的自己发现了不少的痕迹,只是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想再多想了,人都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呢?死的总是死了,没的还是没了,如今能做的,就是把庶女的婚事办好,毕竟有大闺女可是已经到了十四了,前头史氏居然连人都没有带出去走动过,人家都不知道自家这闺女是什么样,以至于都没有人求亲,从这里其实已经很能看出这史氏对待庶出的态度了。

最要紧的是,因为他这一折腾,才发现,这闺女一个个被养的性子柔弱的像是小兔子一样,管家理事更是什么都不懂,交际应酬更是茫然,除了规矩还行就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这样的闺女嫁出去,那真不是结亲了,那绝对是结仇。

没了法子的贾代善不得不又把自家老娘放出来开始调教闺女,能教多少是多少了,这年岁可是不小了,不能拖了。另外还请了好几个嬷嬷回来,自身不行,那么就用外因补,请几个好嬷嬷,那样的话,嫁出去即使在不成器,好歹有人帮扶,不至于撑不起来。

也正是以为这些事儿,在贾家史氏算是彻底的没有了声音。就是贾代化的媳妇都权当没看见了,可见她这些事儿出来之后,这人缘次到了什么程度。按照贾代化的原话来说就是,这已经涉及到了原则问题,已经到了动摇贾家根基的问题了,无法原谅。

这些事儿,其实贾赦和贾政自己也知道一点,只是知道的不清楚,在大人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孩子,特别是还没有成婚的,那更是属于无知儿童的范畴,这还涉及到他们的亲妈,贾代善自然是能瞒就瞒,说实在的他都不知道怎么和儿子解释了。

而贾赦和贾政呢,他们能怎么办?老爹和老娘开战,他们除了装聋作哑还真是找不出第二个方法了,所以这贾家的内部,这会儿绝对是属于一种诡异的平静中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赦就要成婚了,是的,这小子如今那可是已经17岁了,而对方,就是他媳妇,那也是已经十六了,再不成婚,在这个年代来说,那真的就成为大龄青年了。

作为贾赦的哥们,还是一起挣过钱的哥们,甄回那是妥妥的要去参加婚礼的,而他一去,自然甄老爷也是一样要去的,不管怎么说,甄老爷那好歹也是贾家那几个爷们的先生不是!这身份在这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时代,还是挺重要的,而也正是这样的身份,即使是有些文官和武将勾勾搭搭的嫌疑,也是属于可以被容忍的范畴,谁家孩子不读书?不需要先生?对吧。

作为荣府的嫡长子,贾赦的婚礼是属于高规格的,甄回难得也算是开了一把眼界,他虽然自打进了京城之后,这社交圈就一直在高大上的范围里转悠,可是身份上毕竟只是个小官的儿子,一般的世家大族的婚丧喜宴什么的,参加的资格还是差了一点,这一次真的可以算的上是他头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大型活动。好奇的甄回也开始有点热血了,眼睛一个劲的往自家老爹的身上瞄。老爹啊!什么时候你也牛气一把,让儿子也能这么高调一回呢!真是太让人羡慕妒忌恨了。看看这来的人,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从草根底层出来的甄回,也许是前一世过得时间太长,那草根的印记太深,所以即使到了这个世界这么久,被所谓的儒家文化,所谓的清流雅致熏陶了这么多年,已经到了十岁的大孩子年纪,这会儿还是有着对于上流社会仰慕,羡慕,渴望的感觉,那是一种心灵上的自卑感。或者换一个说法,那就是贾家富丽堂皇的让甄回晃眼了,有点吃不住劲了。

倒是甄吉,那是一点反应没有,这小子如今四岁了,虎头虎脑的正是好玩的时候,又因为年纪小,还能在内宅混,所以凑在甄太太身边,拉着他那个双胞胎姐姐过得那个滋润啊,被一群太太们搂搂抱抱,外带收小礼物,就差没有调戏小姑娘了。

也是这一次的聚会,甄家算是彻底的在那些世家大族中亮相了,以往吧,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甄老爷这个人,知道他和林家关系不错,知道他还是贾家的那几个孩子的先生,甚至因为甄回曾经面圣的关系,曾关注过一二,可是这毕竟官职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不过是扫过了一二眼,就在没有过多的关注,可是如今呢?这甄家能到贾家来参加婚礼,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贾家的眼里这甄家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即使不是平等的关系,也绝对是关系不错,能说的上话的那种,在加上和林家的亲近,得了,这甄家妥妥的被戳上了林家和贾家的标签,变相的成为了这世勋人家种附庸人家的一员。

是的,在那所谓的四王八公的眼中,这甄家如今就是这个身份,虽然说,这四王八公不能代表所有的世勋贵族,还有不少的所谓的宗亲,还有国公之下,那些侯爵,伯爵之类的人家也不少,可是这十二家那妥妥的是世勋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子力量,是代表了皇室宗亲之外,这些世勋贵族中最顶尖的那一群人的。他们的认知也同样能影响到其他的世家大户的认知。

而能被他们这样看待,这里头牵扯的就是贾家和林家的身份问题了,谁让他们两家都是这世勋中的一员呢,而且,这也是甄家占了便宜的,林家代表的是世勋中文人那一边的代表,而贾家则是四王八公中的一员,可以说在被这些人确认了附庸身份之后,最起码这些世勋会认为甄家那就是自己人,将来甄老爷在做官的时候,让人为难的事儿就会少很多。只要不是涉及到什么利益关系,一般来说他们是不会刻意为难什么的了,好歹也要给林家,给贾家一点面子不是。

这是好处,是大大的好处,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官员来说,真是求都求不来的好处,当然,有了好处,也会有坏处,那就是这样一来,那些宗亲们,甚至是皇帝,在用你的时候,就会考虑考虑了,因为他要想想,你到底代表的是谁家的利益。只是这对于如今的甄老爷是没什么影响的,因为就是皇帝想要用你,你不到四品以上,人家皇帝还未必能知道你呢。皇帝是不可能记住所有官员的名字的,这实在不现实。

这些好处也好,坏处也罢,如今的甄回那是不知道的,就是甄老爷也不会知道,甚至安排甄家来参加婚礼的贾家人都不一定能想到,或许他们有这么一个心思,想要用这样的方式,帮甄老爷一把,好让他在京城做官容易些,让大家知道,这甄老爷后头有他们贾家的关系,不是什么没有高层当靠山的人。可是没法子想到这么后头去,直接联想到了什么附庸之类的,他们可真没有要甄家当附庸的意思,特别是贾家,他们以前提拔附庸人家,那直接就是手下兵将什么的,或者把自己的亲兵什么的,直接放出去,当个什么小官,然后帮着慢慢爬,比如那个后来的什么孙绍祖家,那就是代表之一,直来直去都习惯了,在朝堂上用文官占位置,真心不熟练,还没有这个意识呢。

武人没有文人心眼多,也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了,那里像是文人总是喜欢从弯弯绕绕中去想问题。当然要是这贾家转型的时间一长,或许他们也能想到这一点,然后慢慢的从这方面入手,可是如今不是他们在培养自家人读书上进嘛,一时半刻的还真不会往这方面去想呢。

而能这样想的人家,细细的要是去看看,就能发现,倒是大半已经没有了兵权,在京城当官的人家偏多,也就是说人家那是和朝堂上的文官折腾的多了,思想也开始复杂起来了。

像是这会儿他们就觉得,这贾家人可以啊!脑子转的挺快的,这才准备转型呢,这连附庸人家都开始整了,这贾家两个老小子的脑子真是不可小窥了,恩,把旧日的交情要在拢一拢,说不得这关键时候就能用的上,武将人家,出个明白人,聪明人不容易呢。

无形中,这一次的婚事,成为了贾家的一种展示,让各家对于贾家倒是多了几分看中,或者这也是贾家人没能想到的收获了。

好容易,终于到了闹洞房的时候,这也是作为最亲近的兄弟们唯一能见到兄弟媳妇的机会,说来也是个迷,或者是在甄回心里的迷,在这个对女子束缚严重,轻易女子不能出二门,七岁女子不同席,后宅妇孺不能随意见外男的规矩下,这一般情况下岂不是说,就连这至交好友什么的,也不认识好友媳妇?那万一要是遇上了,岂不是很尴尬?还兄弟呢!连家小都不认识?

好在如今他算是知道了,被普及了一下认知,其实这还是有认识机会的,比如在这新婚洞房的时候,所谓死党,还是个十岁的孩子,他就是可以作为外姓人进去闹一闹的,哦,要是十五六岁,那就有点难了,要是成婚了,那只能是自家媳妇过去,你是不成了,这也是潜规则了。当然七岁一下没有顾忌,这个绝对放行。

另外一个认识的机会,那就是等到生孩子之后,什么周岁啊,什么抓周啊,这个时候,因为人多,长辈什么都在,倒是少了些规矩,大概的都能凑到一起,自然也就有了认识的时候。

最后一个可能就是年纪都大了,儿孙都有了,那么这规矩上就松了一些,只要是有什么丫头婆子,或者有旁人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见面的。

这个有些说远了,这会儿先说这闹洞房的事儿,甄回毕竟是外姓人,还是个大孩子,能跟着过去凑个热闹已经不错了,可是有不见外的人啊!比如甄吉,这小子还带着才三岁的,那个被他从小惦记欺负的贾珍一起,直接就爬上了新床,坐在上头不下来了。

“新娘子,看新娘子,不看不走。交杯酒,不喝不走!”

甄吉这会儿就和小霸王一样,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居然还提条件了,最要紧的是,这时候的规矩,这交杯酒可是要等到人全没了,就人家两口子玩情调时候用的,你说你这时候凑什么热闹?可是你和孩子说的清楚这个?更要紧的是,边上贾珍还跟着鹦鹉学舌,大叫着新娘子,两个孩子的声音大的,外头都能听见了,那些不怀好意,存心看贾赦热闹的一个个都憋住了笑,就是不说话,不解围,想要看他的笑话,这是在是太为难人了。

贾赦四周一看,想要找个能制住这两个魔头的人,可是后头人太多,他实在是看不过来了,急的啊!忍不住就想要跳脚了,不着调的想着,这两孩子怎么进来的?还让不让人痛痛快快的揭盖头了?他还要出去款待客人呢,时间很紧张的,好在看不到还能说话呢,贾赦直接对着甄吉说道:

“你可不能胡闹啊!不然我告诉你大哥,让他打你屁股。”

这是威胁上了?可惜人家甄吉理由很充分,眨着大眼睛反问道:

“我这是闹新房,越闹越好,大人都这么说。”

看看,人家理由充分吧!你怎么办?贾赦昂着头,直接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他真是没话说了,后头的人看着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和孩子讲道理,那才是最没有效率的事儿好不,好在贾赦还有第二招:

“甄回,赶紧带你弟弟走,不然你成婚的时候,我把贾家全族的孩子全带去闹。“

好吧,这个威胁还是有点力度的,甄回想了想,终于在最后头出声了:

“你先揭盖头,让咱们看看嫂子什么样,想来吉哥儿看到了嫂子,喜欢了,就不闹了。对不对吉哥儿?“

他也不能拆自家弟弟的台,只能给台阶。果然甄吉听了这话,知道自家哥哥不支持自己胡闹了,所以摸了摸头,然后嘟着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