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毒药进宫的,是唐婉儿接着太后的手安排的。唐婉儿先是借口想念娘亲做的点心,慈安太后自然是很心疼的派人出宫去了。接着,毒药进宫,以后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后面的这些,则是皇上让暗卫出手调查的。他自怀疑唐婉儿和二皇子走的太近之后,就决定好好调查后宫一番。唐婉儿的事情,自然是要率先查探的。

揉了揉眉心,皇上有些为难。这事情是唐婉儿主导的,他完全不意外,他只是比较不确定,这事情怎么开口给太后说。不管怎么说,都是要让太后难过伤心生气的,对身体不好。

但是绝对不能不说,这段时间,皇后对太后逆来顺去,十分恭敬,但太后对皇后…若是不让太后看清唐婉儿的真面目,恐怕日后皇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皇后是要和自己携手一生的人,将来万一太后再被唐婉儿撺掇的对后位有了什么心思,自己岂不是要违逆母后?那还不如,趁着现在,将所有苗头都给掐灭。

唐婉儿不能留,所以这事情是要一定告诉太后的。可是怎么说,就一定要有个打算。往轻了说,唐婉儿说不定要继续作孽了。往重了说,又担心太后受不住。

皇上想了一晚上都没想到什么好办法,眼看要上早朝了,只能先将事情放下。到了朝堂上,看见站在文官中间的陈家两兄弟,皇上迟疑了一下。

这事情,早已经从后宫传到前朝了。可是陈家,从一开始,就半句话都没说过,也并没有派人到后宫打探。这样衷心的臣子,难不成真要让他们寒心?

想着,皇上心里就做了决定。

下了早朝,直接往慈安宫去了。皇后带着妃嫔们还在慈安宫请安,见了皇上进来,一群莺莺燕燕脸上的笑容更有特色,要么是甜美可人,要么是温柔可亲,或者是娇媚动人,再或者是羞涩婉转,总之,是一定要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的。

只可惜,皇上看不见,皇上大踏步走到了太后跟前,坐下之后,皱眉摆手:“皇后,你先带着她们都出去吧。”

陈曼柔行了礼,领着人出门。隐隐约约听见慈安太后问道:“皇帝可是有什么事情要说?婉儿的伤如何了?太医院的那群庸医,到现在都还没让婉儿好转起来吗?”

陈曼柔坐到了凤辇上,垂下帘子,这才露出个笑容,恐怕皇上这次过来,是要和太后说那次中毒的巫蛊事件了。虽然最后是中毒,但是过程是巫蛊,不能因为最后的中毒就抹掉中间的巫蛊。

果然,陈曼柔回到永寿宫不到一个时辰,慈安宫就传来消息——太后晕倒了。随后,皇上的圣旨就传出来了——剥夺唐婉儿昭容位分,今日起居于太极宫,永不得出去。

另外一道圣旨是直接送到前朝的——唐家自忠勇伯被贬职之后,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朝为官,皇上这道圣旨就是将牵连进去的唐家官员,都处置了一番。除了主谋严惩,其余的,倒还有官职在身。

毕竟,那也是皇上外家,若真全部都是白身了,皇上脸上也不好看。

前朝陈曼柔不关心,她倒是对后宫的这道圣旨,感觉十分的无语,这终生囚禁什么的,还是正常的。但是剥夺昭容位分之后,却连个别的位分都没有,皇上是打算让唐婉儿当个白身?

然后一介白身被囚禁到宫中?好歹,宫里有点儿头脸的宫女都是有品级的啊。这脸打的,可真是饺子都肿成包子了。

227 过世

很快,陈曼柔就又发现了一件儿大事,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但是在她看来,很是很乐意看见这种事情的发生的——被气晕之后的太后娘娘,再次醒过来的时候,中风瘫痪了。

御医说,太后娘娘上了年纪,这次受的刺激有些大,再加上之前被毒药坏了身子,估计,是没治愈的可能了。

皇上更是愤怒了,但唐家也更不留情了,之前说将唐婉儿关起来的时候,皇上还交代,说不要在吃穿上亏待了唐婉儿。等御医一走,皇上就表明,唐婉儿既然是个白身了,那就和三等宫女一样待遇吧。

这其中还带着一些比较阴暗的心思,毕竟,整个事情都是皇上说出来的,可以说,是皇上间接导致了慈安太后中风,皇上心里又恼又悔,一股子火憋不住,就只能朝唐婉儿发了。

陈曼柔毫不怜惜唐婉儿,听了皇上的命令,立马派人将太极宫的摆设什么的,全部都收走了,以唐婉儿现在的位分,也用不了这些东西了。

另外,还有慈安太后之前辛辛苦苦培养的一大批人,在皇上的命令下,不是被放出宫了,就是被送到寿安宫了,罪行太严重的,比如说给唐婉儿送毒药进宫的那几个,就直接杖毙了。

不光是收拾了慈安太后的人手,唐婉儿的贴身宫女全部换了一遍。顺便,皇上看着那些蹦跶的妃子们不顺眼,那天在唐婉儿冤枉皇后的时候,有不少妃子浑水摸鱼,想要绊倒皇后的。

比如说,付妃就打算偷偷往永寿宫埋个人偶,崔婉仪趁机说皇后克扣她的份例,常美人大义凛然的揭发了了付妃和崔婉仪的阴谋,不仅上交了付妃的巫蛊娃娃,还以自身为例表明皇后娘娘从不曾克扣别人的份例。

于是,付妃被送到了掖庭宫,崔婉仪刚升上来没两年,又和常美人换了位分。

陈曼柔很是感叹,想当年选秀的时候,这三个人,是多么的姐妹情深。但是后来发生了那么多事情,现如今,该利用的利用,该陷害的陷害,该揭发的揭发,三个人形同陌路,甚至仇深似海,可真是世事无常。

至于慈安太后那边,她现在自己都还顾不上呢。慈安太后连句话都说不出来了,流口水这些还是轻的,大小便都不能自制了,慈安太后哪儿抽出时间关怀害了自己的人?

不光是关怀不了,现在慈安太后流一下口水,在心里也是要将唐婉儿骂个狗血淋头的。

陈曼柔很好的为后宫的妃嫔们排了班,德妃和惠妃是领头人,加上她们两个,每一小队四个人,轮班照顾慈安太后。皇子皇女们也是得过来表孝心的,陈曼柔在这方面,是从来不会让人挑出毛病的。

就是皇上,听了陈曼柔的安排,也都是很赞赏的,大大的夸奖了陈曼柔一番,又赏赐了一大堆东西下来。于是,陈曼柔就扬名后宫朝堂了。

在后宫,她是一家独大的皇后娘娘,没谁再敢不长眼的和皇后娘娘作对了。没瞧见之前看皇后娘娘不顺眼的太后娘娘的下场吗?不知道一直和皇后娘娘作对的皇上的亲表妹的下场吗?没听说过皇上的亲外家唐家的下场吗?

敢和皇后娘娘作对,不要命了是吧?

而皇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后娘娘病重,从那儿之后,也很少踏足后宫了。而进后宫,十有八九就是去永寿宫。后宫众人嫉妒的不得了,只是,谁也不敢说什么。

毕竟,帝后和谐,那就是天下清明的象征。

若是皇上宠爱某一个妃子,那还能说皇上昏聩,沉迷女色什么的。但是皇上只宠爱皇后,那就是光明正途。

在前朝,皇后娘娘是被皇上盛赞过的纯孝之人,今后除非是皇后带人谋反了,否则,这辈子都不会有下台的机会了。趁此机会,陈家也得了不少好处。

从来,从武转文的世家,在前几代,总是要受一番困苦的,文人大部分都有一种迂腐的态度,瞧不起武官,觉着他们粗鲁这都算是轻的了。所以,武将家出来的文官,总是会受到一些质疑的。

当年陈怀瑾和陈怀珏都是科举出身,这才没让那些酸腐在他们跟前嚼舌根。

现在皇后的纯孝名头一出来,陈家就再也不用担心文官那边不接受自家了。就算是武官,也能培养出皇后娘娘那样的纯孝之人,你能说,陈家是草莽之人吗?你能说,陈家半点儿不懂礼仪文化吗?

就这样,在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平平静静的氛围下,雍和十九年很快就过去了,雍和二十年也一眨眼间溜走了,转瞬就到了雍和二十一年。

自从太后娘娘中风瘫痪,她的身子就越发的不好了,拖了这么两年,也算是太医院的御医们医术高超了,进入雍和二十一年之后,太后娘娘甚至连每天清醒的时间都减少了一半。

陈曼柔以前是在慈安宫侍疾一个时辰,后来变成两个时辰,到了雍和二十一年,甚至连处理宫务的地点,都搬到了慈安宫,就近照看着太后娘娘。

皇上也来的比较勤,还叫了几个御医驻扎到偏殿去了,一日十次的为太后诊脉。

但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雍和二十一年四月初九,太后仍然是没了呼吸。陈曼柔站在床尾,一边抹眼泪一边安慰皇上:“皇上,太后娘娘饱受病痛这么多年,也算是…”

“太后娘娘生前最是惦记皇上,皇上可要千万保重身子,要不然,太后娘娘走的也不安。”陈曼柔拿帕子在眼睛上擦了擦,一边还要给立春她们打眼色,让该准备什么准备什么。

毕竟,太后娘娘这病情,之前就有这个预兆了。皇上之前连这一次的选秀都停了,说明心里多多少少也是有些明白的。陈曼柔更是清楚,所以早早的给立春她们说过要怎么做。

立春点了点头,和立夏一起出去,一个去通知宫里的各个总管,将各种鲜艳的颜色去掉,换上素白色,一个是去通知四皇子和五公主,顺便还有其他的皇子公主。

皇上痛哭了一会儿,也在陈曼柔的安慰下慢慢的止住了哭声,太后逝世,可不是他只顾着伤心的时候,还有各种事情等着他吩咐呢。

一边安排法华寺的和尚们进宫做法事,还要派人到宫外通知哭丧时间。还有钦天监和礼部的事情,然后宗室也得出面,他根本没有时间去伤心。

一天下来,夫妻两个都累的像是死了一遍。

“柔儿,明儿让人往太极宫送一瓶鹤顶红。”靠在软榻上,皇上沉默了良久,忽然开口说道,陈曼柔惊了一下,转头瞧皇上,就见皇上盯着房门外的天空。

“皇上?”陈曼柔伸手捏了捏皇上的掌心,带着点儿疑问,又带着几分关心。

皇上笑了一下:“母后生前,那么喜欢唐婉儿,那就让唐婉儿到下面伺候母后去吧,也算是赎罪。”

陈曼柔抿抿唇,半响,也只是点点头:“好,妾知道了,唐婉儿做了对不起太后娘娘的事情,现在太后娘娘过世了,唐婉儿悲痛欲绝,身子没撑住,跟着太后娘娘去了。”

这也算是找个好借口,毕竟,陪葬什么的,现在不流行了,还有点儿犯法。若是太后刚死就将唐婉儿弄死,传出去不太好听。这样一个借口,还能让唐家感恩戴德呢。

皇上也点点头:“这样也行,明天唐家的人进宫哭灵,你到时候可要好好敲打他们一番。”

两个人商量完毕,就各自休息去了。到了第二天,陈曼柔刚醒过来,就想起来这件事情了,立马吩咐人去准备东西,并且送到太极宫,亲眼瞧着唐婉儿喝掉。

没人对这个结果有意见,一来唐婉儿当年做出的事情,还没超过三年,大家还是记忆犹新的,本来当年唐家就应该是满门抄斩了,皇上宽仁,只夺官流放,就已经是给唐家面子了。

甚至,连罪魁祸首都苟延多活了两年,现在偿命,本就是应该的。

二来,唐婉儿是悲痛欲绝!她自己对当年谋害太后后悔了,她自己受不住太后过世的打击翘辫子的,这和皇上皇后有什么关系?难不成皇上皇后还能当一回阎王,不让她死吗?

所以,唐婉儿的死,是半点儿都没有泛起水花,就这么平息下去了。

四月份的天气已经有些热了,所以太后娘娘只停灵了七天,就在钦天监算出来的好日子里,那口棺材被抬出了皇宫,直奔皇陵。

至于唐婉儿,还不算太凄惨,至少混上了个小棺材。当然,她是不会被埋到皇陵的,只被埋在了皇陵另外一边的坟地里,那边都是历代帝王后妃的忠仆们的埋骨处。

接下来,就是守孝了。不说三年,但一年是必须要有的。而且当年慈宁太后死的那会儿,是因为没有中宫,所以才只是守孝一年,现在有中宫,皇上也不缺皇子,守孝的时间就有些说不准了。

陈曼柔可不管这些,反正,哪怕是三年呢,到时候小四才十五岁,她是万不愿小四太早大婚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二皇子也不过是比小四大两岁,也不用操心这个。

幸好二公主在去年就被陈曼柔给嫁出去了,三公主年龄还不算太大,今年才十三岁,三年之后也不过是十六岁,所以也不着急。反正,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不过,不管陈曼柔怎么盘算,都是不算数的,还得皇上做主才行。

228 归京

陈曼柔没想到,皇上还真坚持守了三年的孝,等出了孝期,也已经是雍和二十四年了。

“娘娘,陈大奶奶递了牌子。”一早,陈曼柔就将小五拎过来帮忙处理宫务了,毕竟小五年纪也不小了,该接触这些东西了。只是还没等陈曼柔进入状态,立春就进来说道。

陈曼柔愣了一下,前年自家祖母就过世了,因为她是出嫁女,不用守孝太长时间,但大嫂是晚辈,要守孝三年,这一年多,就完全没进过宫,所以陈曼柔刚听到消息,才会吃了一惊。

“赶紧请大奶奶进来。”陈曼柔回神,一边吩咐人去准备了茶水点心,一边往外面走,在外室正好进到了陈大奶奶。陈董氏一脸笑容,见了陈曼柔,赶紧上前行礼。

“大嫂,看你样子挺高兴的,可是有什么喜事儿?”陈曼柔疑惑的问道,陈董氏连连点头:“正是有喜事儿,所以我才进宫来和娘娘说一声的。”

“什么喜事儿?”陈曼柔更好奇了,陈董氏也不卖关子,当即说道:“昨儿相公刚收到公公和婆婆的信,公公婆婆说,他们还有五天就到京城了。”

“什么?”陈曼柔瞬间蒙了,又惊又喜,一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反应了,之前她是听皇上说过,要将她爹调回京的,但是她想着,大概这都是要到冬天了。

没想到,好消息来的这么快。

想到将近十年没见过面的爹娘,陈曼柔眼圈瞬间红了,拽着陈董氏的手又问道:“大嫂说的可是真的?真的是五天后到京?爹娘身体如何?家里是怎么安排的?”

陈董氏安慰的拍拍陈曼柔的手,点头说道:“娘娘放心,昨儿相公一收到信就打算进宫给娘娘个消息的,只是那会儿天色已经晚了,想着宫门也落钥了,这才没来,今儿一大早,又早早的催我,让我进宫告诉娘娘这个好消息。”

说着,陈董氏从袖子口拽出啦一封书信递给陈曼柔:“这是爹娘的信,娘娘先看看。”

陈曼柔也来不及问别的,直接拆开信封,拽出里面的信纸开始看。上面的字迹是很熟悉的,说话的语气也是很熟悉的,看着看着,陈曼柔就忍不住开始掉泪了。

哪怕是十年没见面了,爹娘心里,很是很惦记自己的。

前年祖母过世,爹娘虽然也回来过,但是宫里要守孝,自家身上也带孝,还是重孝,自然是不能进宫的。而后,边疆事情还需爹爹掌管,皇上就直接夺情了。

一个月重孝刚过,爹娘就重新启程回边疆了。

“大嫂,家里可安排好了?”看完了信,陈曼柔也没打算将信还回去,陈董氏也没要,心里有一半的内容是问自己的小姑子的情况的,所以陈董氏也明白,这信啊,大约就是要让小姑子看的。

“去年祖父已经搬到福寿堂住着了,正院就空了下来,我前段时间刚让人收拾了,里面家具用具都是不缺的,等公公婆婆回来,就可以直接住进去了,另外,婆婆身边是带着两个嬷嬷八个丫鬟的,我又安排了四个,还有公公身边,我添了两个小厮,公公说,他还带了几个伤兵,我另外买了几个院子,虽说都是二进的,却也足够安排了,毕竟,那些都是保护公公的亲兵,咱们不能亏待了。”

陈董氏也不隐瞒,将自己的安排仔仔细细的说出来,陈曼柔不住的点头,最后说道:“大嫂安排的很好,只是爹娘也要守孝,屋子里的摆设大嫂还需上心些,还要多多劝解爹娘一番,可不能让他们太伤心。我记得祖母那个双面绣屏风,是一直在大堂里放着的对吧?”

“已经换掉了,那毕竟是祖母心爱之物,祖父让搬到福寿堂去了。”陈董氏赶紧说道,陈曼柔点了点头:“本宫这里有一套屏风,是我和小五亲手绣的,回头大嫂就带回去吧。”

陈董氏略微有些迟疑,陈曼柔笑道:“大嫂不用担心,这是我当女儿的,以及小五这个外孙女的一片孝心,并非是赏赐。”

陈董氏这才谢恩,陈曼柔又问了几句,两个人说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算是结束了会面。

“母后,刚才大舅母来做什么?”陈董氏刚走,小五就进来了,笑嘻嘻的问道,小五现在长大了,脸盘也张开了,倒是有七八分像了当年的陈曼柔,不算特别漂亮,却十分清秀耐看。再加上这么多年,陈曼柔拘着她读书弹琴下棋什么的,颇有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子,不说话的时候,那就是一漂亮才女。

不过,和熟悉的人一说话,就露底了,总有几分爱撒娇。

皇上还颇为宠爱,说什么和当年刚进宫的陈曼柔特别像,差点儿没宠出个恶霸公主。

“你大舅母说,你外祖父和外祖母要回来了,还有五天就到京城了。”陈曼柔心情好,也就没计较小五进屋的姿势不对头,只将她揽在身边,笑着问道:“小五还记得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样子吗?”

小五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陈曼柔点点她鼻子:“你外祖父,可是个非常厉害的将军,他枪法还是出众,当年军中有比赛,你外祖父还曾夺过头筹呢。你外祖母,则是最最温和的一个人,笑起来就特别的好看,脾气很好,一辈子想的不是丈夫就是儿女…”

陈曼柔慢慢的说着,小五静静的听着,皇上进门,就瞧见这娘儿俩就哈哈大笑,小五还在一边问道:“母后,真是的?大舅还有那么…”

想说蠢,但是没敢说出来,陈曼柔只笑着点头:“你大舅七八岁那会儿,就是个小书呆子,后来还是因为这个,他才知道,光读书是不行的。”

“在说什么高兴的事情?”皇上坐在陈曼柔身边,陈曼柔现在也已经喜欢了皇上不让人通报就直接进门饿行为,也懒得起身行礼,只笑着回道:“在说大哥小时候办过的蠢事儿。对了,小四呢?今儿他不是要到庄子上考察吗?可别累到了。”

“你一看见我,就只记得问小四。”皇上玩笑一样吃醋:“都不问问我今儿累不累。我也到庄子上考察去了。”

小四年初就开始上朝了,不过,到底是年纪小了些,皇上并未让他处理事情,只让他平日里跟着学习。这会儿正是种早稻的季节,皇上一早就说要过去看看,然后将小四也带过去了。

这会儿皇上倒是回来了,小四怎么不见人了?

陈曼柔虽然疑惑,却也赶紧安抚了皇上:“妾这不是看见皇上了,这才没问的吗?好吧,妾现在问问,皇上今儿累不累?早膳吃的如何?午膳想用什么?在庄子上有没有受伤?”

皇上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去庄子上哪里会受伤?更何况,庄子上别的没有,吃食可是很多的,你也不用担心我会饿着。至于小四,到下午才会回来,朕吩咐他在那里跟着老农学学抛秧种地。”

现在陈曼柔已经分得清了,皇上一般在她面前,都是自称我的,要说国事或者重大事情的时候,才说朕。这次说了,那就是说,小四在庄子上务农的决定,不是陈曼柔能决定的。

陈曼柔很识趣,反正小四多学点儿东西没错,他小时候自己还教他种菜了呢。要当好皇帝,就得知道怎么种地。

“皇上,午膳要用些什么?这会儿我正好吩咐人准备。”皇上都不用尊称了,陈曼柔也就自在多了,皇上略想了一会儿,点了几样菜:“对了,陈将军和陈夫人进京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陈曼柔笑着点点头:“嗯,刚才我大嫂进宫说了这件事。”

“那你可知道,陈将军递了致仕折子?”皇上顿了顿问道,陈曼柔今儿第二次被吓到:“致仕折子?”

“嗯,陈将军说,他前几年作战,身体多处受伤,现在精力不支,已经无法胜任现在的职位了,且上了年纪,想要在家侍奉老夫,教养子孙。”

皇上慢慢的说道,仔细看着陈曼柔的脸色。陈曼柔惊了一下,随即就缓过神了,递了一杯茶给皇上,笑着说道:“皇上,妾说句不该说的话,您可别怪罪妾。”

“你说吧。”皇上接了茶杯,点了点头。陈曼柔叹口气:“妾倒是想着,皇上能准了这折子就好了,妾的爹娘,年纪确实已经大了,爹爹这个将军,这些年也确实是受了不少伤。”

“还记得当年,契丹人最猖狂的那几年,爹爹连续几个月不回府,那是常有的事情,偶尔回来一次,也都是身上带伤。娘常常半夜抱着爹爹的盔甲哭。”

陈曼柔一边回忆,一边慢慢的说道:“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只愿他们能多享几年儿孙福。况且,现如今,边疆安定,国内太平,爹爹若不致仕,也只是尸位素餐。”

看皇上脸色有些不好看,陈曼柔赶紧又说道:“爹爹就是致仕了,也不是不能为皇上出力了啊。祖父他老人家年纪大了,军校那里,祖父是很放心不下的,若是爹爹偶尔去看两次,祖父他老人家也是能放心的。”

皇上并未说话,陈曼柔瞧着皇上并未恼怒,心里就有了几分把握。实际上,自家老爹还真的不能不致仕,边疆安定国内太平已经说明,国家不需要太多的将军了。

而军校里出来的学生,有不少是很有能力的,皇上将他们提拔起来,他们效忠的也只是皇上,江山代有才人出,皇上现在不缺乏忠心能干的人。

自家老爹年纪大了就不说了,身子也不好了,又有自己这个当皇后的闺女在,再霸占着兵权,着实让人不放心。尤其是,小四的年纪也不小了。

陈曼柔却不知道,她这边想要退,皇上那边,却另有顾虑。他是很相中小四为继承人的,小四是嫡子,身份绝对可以。再加上小四聪明仁善,很有才干。这段时间跟在自己身边学习,几乎是一点就通,假以时日,必然是明善仁君。

脾气温润,对父母孝敬,对待兄弟一如既往的宽和,对待姐妹从来都是温言和语。

就是大公主这个不是一母同胞的,他都能帮着出气。

前几年,太后被下毒那事情发生后,谢家忽然闹起了分家。小四那会儿就和二皇子三皇子,领着五皇子,几个人差点儿没将谢家给砸了。

这样一个好的继承人,若是没有外家帮持,日后的道路就有几分难走了。毕竟,几位皇子里面,除了二皇子没有外家,其余的几个,可都是有外家的。将来这些孩子都是要被封王的,他们的外家,也一定会跟着水涨船高的。

但若是留着陈家,又恐怕将来陈家做大,以小四这孩子的心性,必定是难以对陈家出手的。或者说,就是出手了,也不会将陈家打压的太厉害。

到时候,陈家就成了小四的拦路石。要么,小四被拖累,日后在史书上留下墨点。要么,陈家后辈猖狂起来,最后被连根拔起。就是为了柔儿,这陈家也不能彻底消灭了。

所以,就是为了柔儿,这陈家,这会儿也得暂时潜伏下去才行。后族,一向是不能过于势大。想想慈宁的娘家,再想想唐家,皇上深深的觉得,陈将军的折子批了才好。

皇上在这里想想陈曼柔,右想想小四,真是左右为难。

229 立储

皇上努力的想了一个月,在此期间,陈凯华陈将军,又递了三次折子,都是要求致仕的。甚至,还请了御医过府,最后将自己的脉象送到了皇上的案头。

根据御医的描述,陈凯华陈将军的身体,确实不怎么样了。虽然没有外伤,但是隐疾不少。想要再出征,或者到边疆,是有点儿不太可能了。

皇上叹了两回气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先是封爵。陈曼柔是皇后,这个皇后还生了两个嫡子一个嫡女,按说是早就能恩推家人的,只是这些年陈将军一直在边疆,皇上也不能坐视陈将军权力过大,所以一直没有说过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