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吓的慌忙回道:“皇上恕罪,皇上恕罪。这些玉瓶是黄昏的时候古董房送来的,说是纯贵妃叫送来宁神安枕的。奴婢守着九阿哥睡觉,不知怎的,房中溜进了老鼠,撞碎了瓶子才会惊吓到了阿哥。”

陈嬷嬷也拼命磕头道:“皇上,奴婢们不敢撒谎,的确是守着阿哥一步也不敢走开。本来奴婢们还给九阿哥喂了奶,九阿哥睡得香呢。谁也不知道畜生是怎么溜进来做害的。”

齐鲁道:“九阿哥本来就有伤风之症,加上从娘胎里带来的孱弱,听不得大响动。太医院这些日子给九阿哥对症下药,可方才从微臣查验九阿哥来看,这些药九阿哥并没喝多少,病势沉重,加上受惊吓,才会等不到太医来就过身了。”

皇帝惊怒交加,喝道:“为什么九阿哥有风寒却没有吃药?他的药呢,都上哪儿去了?”

陈嬷嬷与李嬷嬷吓的面面相觑:“汤药太苦,小阿哥喝不下去,所以,所以……”

齐鲁道:“阿哥年幼,喝不下药也是有的,乳母可以自己喝下化作乳汁给阿哥,也是一样的。可从九阿哥最后的样子来看,这些药也没到乳母们的嘴里。怕是药太苦,所以乳母们不肯喝吧。”

玉妍听到这里,呆滞的眼神转了两圈,一把将杯中的九阿哥塞给毓瑚,发疯似的冲上来抓着两个乳母又撕又打:“你们这些黑了心肠的女人,平素不好好儿照顾九阿哥,偷懒懈怠!如今到好,生生害死我的九阿哥!”她恨到了极点,下手极凶,如同疯狂的母兽一般死拉抓扯,乳母们也不敢躲避,被她抓的满脸血痕,狼狈不堪。

皇帝实在看不下去,挥了挥手示意拉住了玉妍。陈嬷嬷忍不住道:“嘉贵人这会儿来怪奴婢,奴婢不敢分辨!只是要不是贵人自己存了害人的念头,九阿哥还好好儿地养在您身边,由不得您每次到阿哥所打鸡骂狗的。您的宫里可混不进老鼠去!”

玉妍哭得两眼发直,皇帝冷道:“做错事还敢犟嘴!李玉,这两个贱婢照顾皇子不善,致使夭折,立刻拖出去打断手脚再赐死。”

玉妍见乳母被拖了出去,抱着皇帝的腿哭道:“皇上,皇上!纯贵妃没安好心,她一直疑心是臣妾挑拨了大阿哥和三阿哥失宠于您,所以送了玉瓶来害九阿哥,臣妾的九阿哥死的好冤啊!”

皇帝摆手道:“好了。这玉瓶朕看过了,是李朝送来的贡品,纯贵妃做不了什么手脚。但凡纯贵妃有错,也只是错在太关心你的儿子。朕看方才两个乳母的样子,想来你平时对她们也不好,她们才敢疏忽了九阿哥。别哭成这么个样子,好歹你还有永珹和永璇呢。”

玉妍哭得声嘶力竭,伏倒在地:“皇上,臣妾哪怕有错,但臣妾的爱子之心没有错啊!臣妾跟随您那么多年,一心一意伺候您,为您诞育皇嗣。如今臣妾连幼子都失去了,若没有您在身边,臣妾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说罢,昏头涨脑地爬起身来,便往墙上撞去。

幸好李玉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皇帝见她如此,又是生气又是怜悯,便吩咐齐鲁道:“嘉贵人伤心过度,给她服点安神药。”齐鲁答应着,皇帝又道:“李玉,等下好好儿送嘉贵人回宫,再通知内务府,办好九阿哥的身后事。”说罢,他将最后的温情留于手心,抚摸着九阿哥已经冰冷的小脸,眼角闪过一丝泪光,迈着疲倦的步伐出去了。

九阿哥的突然夭折,令玉妍伤心得难以言喻。因着玉妍失宠的缘故,九阿哥一直没有取名,此时皇帝亦是难过,吩咐了九阿哥随葬在端慧皇太子园寝,一切按照郡王身份举丧。而玉妍每次见到皇帝,必要疑心是绿筠暗害的九阿哥,少不得皇帝冷落了绿筠,更少往钟粹宫去。

绿筠诉苦无门,只得拉着如懿泣道:“皇贵妃娘娘必须要替我做主才好。那玉瓶虽是我送的,可谁知道有那畜生爬进去。皇上心疼九阿哥,也不能让我受这不白之冤啊。”

如懿虽然不信绿筠会害九阿哥,但也无从说起,只得好言安慰道:“纯贵妃别伤心,皇上也是心疼九阿哥,怕嘉贵人伤心头上再胡闹生事,所以且冷一冷你,避避嫌疑。”

绿筠且哭且诉:“如今我便知道了。这样没影儿的事皇上都半信半疑,可见从不曾相信我们。我好歹侍奉皇上十数年,为他生儿育女,却连这点信任都得不到,要我日后如何立足?更难怪我连我的孩子都护不住了。”

绿筠语出伤心,何尝又不是如懿的锥心之痛。原来她与旁人也并无二致。

倒是嬿婉从旁劝阻:“纯贵妃看得通透,却也别太难过。皇上对您如此,对贾贵人何尝也不如此。”她长叹不息,“或许除了孝贤皇后,真的无人走得到皇上心里去。”

绿筠闻言愈加悲伤:“那么我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儿女不可庇护,恩情不得长久,空有这贵妃位分,却是形单影只。我又为何要来此走一遭呢?”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如懿心底的哀凉、疑惑,不过也同绿筠一般。这一生辛苦辗转,苦苦挣扎所求,到底求得了什么呢?

皇帝虽然不喜玉妍陷害如懿之事,但看她为爱子如此伤心,亦不觉怜悯。正逢李朝闻知九阿哥夭折之事,上书表示慰问,皇帝亦不能太不顾李朝的颜面。连如懿亦劝:“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还有永珹和永璇,皇上是该去好好儿安慰嘉贵人。”

李玉亦道:“嘉贵人都三十七了,眼看着幼子逝去,以后只怕也不能再诞育皇子,哪能不伤心得发狂。”

彼时江与彬在旁为如懿请平安脉,听完这些之后,看着皇帝离去,方才冷笑:“李公公的话最是滴水不漏,既做了好人,又提醒着皇上嘉贵人的年老色衰。”

如懿微微一笑,低头绣着紫檀绣架上绷着的春意枝头图:“那么告诉本宫,你又做了什么?”

江与彬笑道:“什么都瞒不过皇贵妃。微臣做不了害人的狠心事,只是在九阿哥的伤风药里多加了一味黄连。这样,九阿哥喝不下去,那些受了嘉贵人打骂的乳母也不肯喝,九阿哥的病自然难好了。但是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治高热神昏、心烦不寐是最有效的。微臣可没下错药。”

如懿浅笑如烟:“用一味黄连,让嘉贵人也尝尝你和惢心的黄连之苦吧。”

江与彬心疼道:“一想到惢心的腿再不能像常人一般行走,微臣就痛心不已。本来只想让九阿哥受点病痛折磨,没想到他会受了惊吓夭折。”他嗤笑,“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报应不爽吧。不过皇上如今肯去启祥宫看她,也算她因祸得福了。”

眼看皇帝的明黄御驾进了启祥宫,嬿婉站在月色底下,体会四月微温的夜风带着木兰的花香愉悦地拂上面颊。天际有阴云掩过,遮了半面弯月,那半月映照在红墙耸立之上,在浮光如锦的琉璃瓦摇碎的粼粼光影中浮沉漾动,渐渐有了支离破碎的势态,映得嬿婉姣好的面庞也有了几分碎玉般的暗影。

澜翠颇为担心道:“皇上这几日日日都去看望嘉贵人,听进忠的口风,皇上只怕要晋她的位分了。小主,咱们会不会是白白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嬿婉含着一缕清浅的微笑:“晋位就晋位,探视就探视,左右皇上这些脸面都是给李朝看的,不只给嘉贵人一个。再说了,他都三十七了。女人啊,一过四十就跟开败的花似的,花无百日红,她还能有几天呢。本宫年轻,容得下皇上对她的一时怜悯。”

澜翠道了“是”。嬿婉笑盈盈握住她的手,将手上一串赤金八宝手串顺势推到了她的手腕上。澜翠忙要退下来,急切道:“小主赏赐,奴婢不敢受。”

嬿婉含笑道:“这回的事你做得好,本宫该赏你的。”

澜翠抿嘴笑道:“奴婢不过是抓了一只饿极了的老鼠悄悄塞进玉瓶里。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畜生闻到奶香,哪有不急着出来的。那玉瓶子口子细长肚子大,塞进去了便爬不出瓶口,就只能打翻了玉瓶儿逃出来了。”

嬿婉笑道:“所谓大老鼠惊了玉瓶儿,便是如此。你是做得好。这是皇上要怪,也只能怪纯贵妃多事献殷勤罢了。”

次日,皇帝便下了旨意,复玉妍为嫔位。接着又回书李朝,向李朝国主对嘉嫔与皇嗣的关怀略表谢意。

海兰便向如懿笑道:“表面看来皇上是安慰了嘉嫔的丧子之痛,其实明升暗降,倒是便宜了令嫔,与嘉嫔平起平坐呢。”

嬿婉便笑吟吟向如懿道:“妹妹一直受嘉嫔的脸色,哪怕和她是一样的嫔位,可有皇子到底是不同的。”她抚着肚子道,“妹妹承恩这么久,也总是没有身孕,真不知……”

嬿婉说到一半,才想起如懿也一直膝下空空,连忙起身:“皇贵妃娘娘恕罪,妹妹不是有心的。”

如懿淡然微笑:“妹妹不必吃心,你还年轻,迟早会有孩子的。”她看着坐在一旁眼眶微红的意欢,温言道:“舒妃也是,许多事在天意,不只在人为,只要有心,总会有的。”

意欢拭了拭眼角,嘴上却强撑着:“多谢皇贵妃关怀。”

如懿温和道:“其实皇上对舒妃妹妹和晋贵人都格外体贴,也是想你们早早有孕,所以一直赏赐着坐胎药。听说最近连嘉嫔也在向太医院要坐胎药喝了,以期再为皇上添一个皇子。”

嬿婉听得“嘉嫔”二字,脸色便不好看:“一大把年纪了,还不死心,一味折腾着要生皇子做什么?自己不争气,省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她气咻咻说罢,见如懿也不放在心上,忙赔着笑亦试探着道:“皇贵妃娘娘正当盛年,也该喝些坐胎药,以求早日生下皇子。”

如懿含笑道:“年轻的时候,本宫和慧贤皇贵妃都急着没有孩子,眼看着别人的孩子一个个落地了,长大了,哪有不心急的。一碗碗坐胎药喝下去,喝的舌头都不是自己的了。只是后来想明白了,太医院的药再好,毕竟是药三分毒。再说,子嗣之事是命里注定的,所以也不强求了。”

嬿婉看着如懿的神色,见她不像作假,便也笑道:“娘娘说的是。妹妹们受教了。”

意欢亦道:“也是的,这些年喝着这些坐胎药,一开始十分想要得子的心也喝得淡了,总之,听天由命吧。”

除了翊坤宫,嬿婉便有些神色悒悒,春婵知她又在伤心子嗣之事,便道:“小主,今儿是十五,去宝华殿上香最灵验,奴婢陪小主走一趟吧。”

嬿婉有些痴怔:“春婵,你说本宫吃那些坐胎药吃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若不然,便停了那些药吧,喝得本宫心都烦了。”

春婵道:“这药是皇上赏赐舒妃的,咱们偷偷弄来已经不易,若是不喝,怕更难有孕了。”

嬿婉思忖片刻,犹豫着道:“也是,那本宫和这只当求个安慰吧。对了,嘉嫔也跟太医院求取坐胎药了,仔细咱们那个方子,别被她学去了。”

春婵连忙道:“那是。太医院的坐胎药,再好也好不过皇上赏赐的。小主这几年吃的那药,都是奴婢取了方子自己熬的,嘉嫔知道不了。”

嬿婉抚着心口,手指上的翡翠嵌珠护甲映得她的下颌碧色莹莹:“不过嘉嫔没了九阿哥伤心成那个样子,本宫可真是痛快!且连消带打又让纯贵妃受了冷落,也算一举两得。”

春婵笑道:“可不是。当初纯贵妃以为要当皇后了,多么得意。后来,她的大阿哥和三阿哥失宠,要说她去害嘉嫔的孩子,人人都信呢。”

二人正笑着,正见凌云彻领了两个侍卫从前头过来。林晕车行礼如仪:“令嫔娘娘万安。”

嬿婉矜持地扬了扬下巴:“凌大人好。”

凌云彻向身后的两个侍卫看了一眼,那两个侍卫自行退开。云彻道:“令嫔娘娘似乎很高兴。”

嬿婉略略不自在:“本宫没有什么可不高兴的。”

云彻沉吟片刻,直视她道:“有件事恕微臣大胆了。九阿哥的死令嫔娘娘可知么?”

嬿婉眉毛一扬:“宫中无人不知。”

他上前一步,低声道:“是否与你有关?”

嬿婉沉下脸:“大胆!东西是纯贵妃叫送去的,你竟敢肆意怀疑本宫?”

云彻带着意味深长的苦笑:“人人都以为这件事和纯贵妃脱不了干系,课微臣的揣测不是怀疑,而是了解。令嫔娘娘,微臣方才去了古董房,听闻九阿哥房中的玉瓶在送去的路上,曾碰到过娘娘身边的澜翠,而澜翠碰过那些玉瓶。微臣想,阿哥所怎么突然进了老鼠,又那么恰好碰倒了玉瓶惊吓了九阿哥?”

嬿婉神色微变,略略惊惶:“那你打算如何?”

云彻不卑不亢道:“若微臣打算如实禀告皇上,由皇上定夺。娘娘以为如何?”

嬿婉惊得倒退一步:“你敢!”

云彻凝神良久,拱手道:“令嫔娘娘,微臣所知,本来仅限于澜翠碰到过古董房的人,至于澜翠有没有碰到玉瓶,连古董房的人自己都只顾说笑,没看清楚。可您的反应却告诉微臣,微臣的揣测是事实了。”

嬿婉惊怒交加:“你敢试探本宫?!”

“令嫔娘娘敢谋害皇嗣,微臣为何不敢试探娘娘?”他起身径直向前。嬿婉慌了手脚,喝道:“凌云彻!”

云彻并不回头,嬿婉紧赶了几步,拦下他道:“云彻哥哥,看在我们多年的情分上——”

云彻打断她,伤感道:“从你骗我进永寿宫那天,我们便已经没有情分了。”

第五章 笑语闲

嬿婉娇美如水仙花的容颜因为紧张和焦灼而微微扭曲,她急急拉住云彻的衣袖,将他拽进近旁甬道,连生饮都变了腔调:“云彻哥哥,我这么做固然是为了自己,可也是为了皇贵妃啊。嘉嫔以私通的罪名诬陷皇贵妃,那几日皇贵妃禁足翊坤宫,蕊心被关进慎刑司拷打,你不也很着急么?我是为了替皇贵妃求情,在养心殿外跪了那么久,你也是亲眼看见的。我只是想救皇贵妃,想替皇贵妃报仇,那有什么错?”她慌不择言,“而且,而且要不是嘉嫔自己存了坏心,她的孩子怎么会那么不禁吓,一吓就死了。这是报应,不是我!”

云彻气恼:“孩子不禁吓,是你的手太狠!”

嬿婉见他难以说动,以不觉动了气:“我的手太狠?这宫里谁的手不狠?谁的手上没沾过脏东西?便是皇贵妃,如今看这万人之上,谁知道她的手曾经作过什么?”

云彻的神色冷若寒冰,亦闪过一丝悲悯:“皇贵妃作过些什么,我不能去指摘。嬿婉,我知道嘉嫔一直欺辱你,可你害了九阿哥,也冤了纯贵妃。你要自保不难,为何要学嘉嫔?你也不怕自己有报应么?”

嬿婉冷笑道:“报应?我还能有什么报应?左右我没有自己的孩子,和皇贵妃是一样的。若这是报应,那也是皇贵妃的报应。”

云彻摇头:“我以为你做这事是攀附皇贵妃的恩宠,向她寻个依靠,原来你对她也不过如此而已,嬿婉,我对你真的是无话可说了。”

嬿婉深吸一口气:“是。你与我无话可说只不过你一定要向皇上揭发这次的事是我做的,我便告诉皇上,是皇贵妃和瑜妃指使我做的。反正嘉嫔死了孩子,纯贵妃被冷落,这样一箭双雕的事,怎么着别人也更相信是皇贵妃和瑜妃所为。”

云彻逼近一步,脸色深寒:“你敢!”

嬿婉索性笑得笃定:“就算是死,我也不能自己死了。你的荣华富贵是皇贵妃给你的,你就看我敢不敢?”

云彻用力甩开她的手:“嬿婉,你真是面目全非。”

嬿婉冰冷的语调中带了几分伤感:“你又何尝不是?从前你只在乎我,现在你不仅在一荣华富贵,也在意皇贵妃了。’

云彻心头微微一颤:“皇贵妃是我的恩人。”

嬿婉迫视着她的眼睛:“但她也是个女人。’她忽然含了几分得意,“不过,只是一个和我长的有些相似,却比我年老的女人。”

云彻以目光坦然接受她的笑意:“皇贵妃的确比你年长,但你知道为什么她比你更得宠?”

嬿婉目光一缩:“我比她年轻,我一定会比她更得宠。’

云彻微微摇头,沉笃道:“我知道她的手未必干净,但她还有自己的底线,而不像你,除了依附献媚,便是阴谋害人。”

他拂袖而去,嬿婉延中国忽然沁出了泪水:“云彻哥哥,我即便再不好,你也别忘了我们的青梅竹马之情。我,我即使变得再多,也从未忘记过。”

云彻微微一怔,神色复杂难言,茕茕离去。

绿筠被冷落一直到了乾隆十五年的春天,而玉妍,亦在这个春天复位嘉妃,但无论如何,恩宠是比不上从前了。而常常陪伴在皇帝身侧的,是一直以来圣眷不断的舒妃意欢。

黄昏时分流霞漫天,余晖金光不减,缠着绵绵的醉紫红铺满长空。晚霞渐渐变为绛紫,空透了一般,烙在万寿长春的支窗上。

如懿进了养心殿书房,见意欢陪伴在测,与皇帝一起翻着一本诗集细赏。她行礼如仪,却也有几分尴尬,只笑道:“皇上万安,臣妾来的不是时候呢。”

意欢起身肃了一肃,面色微红:“皇贵妃最爱说笑了。妹妹不过是陪皇上小坐怡情而已。”

皇帝笑着起身,牵过如懿的手:“这时候怪热的,怎么想着过来了?仔细路上沾了暑气。”

如懿因见意欢在测,脸上一烧,忙袖了手道:“一路上乘着轿辇,并不很热。”

蕊心伴在一旁,吐来了吐舌头笑道:“回皇上的话,我们小主听说这两日天气热,皇上进御膳房的点心都进的不香,所以特意制了些糕点送来给皇上。’

意欢抿嘴笑道;“皇贵妃的手艺妹妹竟未尝过呢?今儿倒是巧了。”她侧首望着蕊心手里的食盒,“皇上素来畏热,御膳房的点心又甜腻的很,仿佛离了糖汁便做不出味道似的,真真无趣。”

皇帝好奇,便伸手去掀食盒:“做了什么,朕瞧瞧。”

如懿卷起绣着连珠葡萄的浅紫袖口,露出一截白藕似的细腕,端了几个素白小碟出来,一一指着道:“这一碟是紫阳湖产的白菱藕,只切成薄片,脆爽甜津,若嫌味薄,也可佐以酸梅汤浇汁。”

意欢似乎颇为中意:“酸梅汤色泽深红,淋在白藕上倒也好看。只是莲藕只取其清甜就已上佳,不用旁的也罢。’

如懿略点头,有道;‘这一碟是脂油糕。”

皇帝皱眉,不觉好笑:“朕素日是爱吃这个,但如今天这样热,脂油糕这样油腻的东西怎能下咽?”

如懿睇他一眼,旋又笑道:“臣妾所做和皇上往常吃的不一样。”她盈盈端起,托到皇帝鼻端,眼见皇帝似乎很被香气吸引,忍着得意的欢喜道:“这脂油糕是将仲春盛开的紫藤花剪下,只挑纯正的紫色用,留下开到八分未及开的花苞,只要花瓣,裁蒂去蕊后拿蜂蜜拌了取小坛子封好。那蜜也有讲究,须得是紫藤花蜜,才能气味纯净而不掺杂。等要吃的时候,那纯糯粉伴切成细丁的脂油,再加冰糖捶碎,一层面一层花瓣拌起来放盘中蒸熟,再用冰块煨的微冷,这便成了。”

意欢看着那盘浅紫糕点,很是喜欢:“寻常脂油俗气,藤花清甜解腻,看着晶莹剔透,倒像是春意融融一般。’

如懿听了这赞便道:“舒妃妹妹若喜欢,可得多尝几块。”她才说完,皇帝已经取过银筷夹了一片入口,连连赞道:“清香甜软,的确不错。”说着又眼馋,“还有别的什么?”

如懿的眉眼含着慧黠跳脱,笑着道:“还有一碟软香糕和一盏甘草冰雪冷圆子。这甘草冰雪冷圆子倒也寻常,入口生津罢了。软香糕是用粳米粉兑了薄荷汁做的,入口清爽生凉。”她边说边递给皇上和意欢,不觉生了几分怀念之色,“臣妾幼年随阿玛在苏州小住,最爱这软香糕。别处再也比不上。臣妾随阿玛回京后十余年间再未曾尝到,后来自己按照记忆中的口味试做了几次也不甚佳。今日又做一次,倒还能入口。’

皇帝和意欢尝过,便牵了如懿坐下,感叹道:“你幼年在苏州小住,至今念念不忘。朕每次听你提起,都十分神往。”他抚着如懿的手背,和缓而坚定,“你放心,朕所喜的杭州,你所爱的苏州,便是人间天堂。朕有生之年,一定会带你去苏杭山水间。”

如懿心头微暖,脸色淡淡的透出了几分芙蓉晕红之意,一抹少有的旖旎微笑,点缀于上,竟是奇异动人:“皇上有心,臣妾多谢了。’

皇帝注目片刻,不觉心旌动摇,越发低柔道:“前儿朕嘱咐如意馆的画师郎世宁为你画了像,你可喜欢?朕觉得郎世宁笔法甚佳,不同于朝中画师的拘束古板,只是怕他一向画惯了吉服正容的模样,画不出你此刻的温柔旖旎。”

如懿见意欢抿着唇笑吟吟的听着,越发的窘,眼波横流,睨了皇帝一眼:“郎世宁又不施第一次为臣妾画了,一向也都好。”

如懿叹道:“先祖康熙时的画师禹之鼎,最擅画人物小像,清俊动人。”他笑意温盈,“可惜画像再好,总不及真人风流清朗。你曾说人老画不老,岁月匆匆,铭记一刻也好。朕会命郎世宁为你一一写实,留待日后细细赏玩。”

意欢微微一怔,似是入神想了片刻,不觉艳羡道:“皇贵妃福气真好。皇贵妃说过的,皇上总惦记着。且不说旁的,这一年一度的苏州进贡的绿梅,只有皇贵妃才有呢。”

皇帝意态闲闲,睨了意欢一眼笑道:“舒妃这时吃醋么?四季百花繁盛,皇贵妃却只爱梅花一种,尤其是绿梅。朕最初也疑惑她为何喜欢,后来一见才知,梅花中唯有绿梅色泽纯绿,枝梗亦青色,恍如翠袖笼寒映素肌,特为清妍别致。有好事者比之为九疑仙子萼绿华,倒也合宜。’

意欢俏生生的脸孔一板,取了一片软香糕嚼了道:“臣妾不过叹一句羡慕罢了,皇上便要这般取笑,真是无趣。’

皇帝满眼皆是笑意,只看着如懿牵着她的袖子道:“你瞧,舒妃生气了,你可要怎么赔补才好?”

如懿低低啐了一口,笑着道:“皇上自己惹的祸害,管臣妾何事?岂有让臣妾赔补的道理。”

皇帝笑得前仰后合,指着二人道:“你们俩一个个牙尖嘴利,算是朕说不过你们。罢了罢了,朕只觉得这糕点十分惬意,但得配个什么茶才算是佳。”

蕊心忙道:“皇上说的是。可不是,咱们小主就备下了。”说罢端出一把青玉茶壶,倒出清冽茶汤,道:“这是松阳进贡的银猴茶,小主说了,也不是什么最名贵的茶,但胜在山野清新,颇有雅趣,配着这江南糕点,最是回味甘芳。’

皇帝举杯一抿,便道:“入口鲜醇甘爽,仿佛有点栗子香。”

意欢品了半盏道:“臣妾也听闻银猴茶,只是难得见到罢了。配着今日的点心,果然最相宜。”

皇帝夹了一片白菱藕送到如懿口边:“你忙碌那么久,自己也不尝尝么?”

还不待皇帝说话,意欢轻摇罗扇,似笑非笑嗔道:“是不是只有皇上喜欢的,皇贵妃才会尽力一试?”

如懿见她一双眸子晶光潋滟,也不知她是玩笑还是醋意,只蕴了浅浅笑色道:“换做舒妃妹妹也会这样,是不是?”她眼见意欢的脸色越来越红,仿佛不胜羞涩,只暗自好笑,转头看着皇帝手边的书卷问:“方才皇上和舒妃妹妹在瞧什么书,这样有趣?”

皇帝将手边的书递给如懿,笑道:“是纳兰容若的《饮水词》,算来也是舒妃的娘家人了,都是叶赫那拉氏的文笔。”

意欢素来清冷的脸庞含了一抹温柔笑色,仿佛二月枝头新绽的鹅黄嫩叶。她低下头卷着衣角,轻声道:“臣妾是真喜欢纳兰容若的词,倒不是因为都是叶赫那拉氏的缘故。臣妾进宫前几知道,皇上喜欢纳兰词。”

皇帝看她一眼,甚是温柔。他的手笃笃敲在桌上,激起沉沉的余音袅袅:“朕喜欢的,你都很喜欢。朕也觉得,纳兰的词极好,读来口角噙香。”

意欢纤纤手指翻过浅黄书页,指着其中一篇道:“旁的也就罢了。臣妾细细读来,觉得这一首《采桑子》最好。”她细细吟哦,语调清婉,“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如懿见意欢临风窗下,着一身碧水色银丝长衫,青翠冷冽如凝于细翠青竹上的白露,她虽是女子,看在眼中亦觉心旌动摇。意欢真是美,难怪这么多年承宠,恩眷不断,皇帝虽不容她生子,却也舍不得丢开。其实如懿也是美的。如懿的美是要在姹紫嫣红的娇艳中才格外出挑,静静的处于明艳之间,便如一支萼华绿梅,或是一方美玉翡翠,沉静的散发温润光华。比之玉妍美的让人觉得不留余地,分分寸寸逼迫于眼前,意欢更像芝兰玉树,盈然出脱于冰雪晶莹之上,让人心醉神迷。

此刻如懿听她语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十分清越,便道:“纳兰容若的词以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却非如烈火烹油,烧的灰飞烟灭,必得细细读来,以为是淡淡忧伤,回味却是深深黯然。臣妾以为,容若之词比柳永、晏几道的更清淡,却更隽永,算是本朝佳作了。”

意欢听得如懿娓娓道来,不觉颔首:“皇贵妃说到晏几道的词,我却以为有一首堪比容若的《采桑子》。”

如懿抿嘴一笑:“舒妃妹妹且别说,由得我猜一猜。”她沉吟片刻,眼中一亮,“休休莫莫,离多还是因缘恶。有情无奈思量着。月夜佳期,近写青笺约。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后期休似前欢薄。买断青楼,莫放春闲却。可是这一首《醉落魄》”

皇帝抚掌而笑:“不知舒妃说的是不是?朕想的也是这一首。”

意欢素来清冷如冰雪,如今一笑,却似雪上红梅绽放,光艳夺目。她取过桌上切好的两片雪梨,分别递与皇帝和如懿,笑道:“猜得不错,便是这个做嘉奖了。”

皇帝唇边的笑意恬淡如天际薄薄的云:“两日如斯,是该与两位爱妃把酒论诗,闲散度日,总胜过于前朝那些老头子的聒噪了。”

如懿不觉问:“皇上有烦心事?臣妾原本是来禀告这个月六宫用度的。皇上若心烦,臣妾更不敢说了。”

皇帝笑着摆手:“六宫的事,你掌度着便是,不必时时来回禀朕。”

意欢取过一只新橙:“那雪梨太甜腻了,还是吃些酸甜的好。”她抬起果盘边的小银并刀,另一只手扶定新橙轻轻一剖,橙子旋即裂开,露出满盈莹亮水色的深红色果肉,犹有汁水饱满溢出,意欢有条不紊的将新橙切成大小均匀的块搁入雪白的素纹碟中,碧色盈然的织锦袖口下露出一截如玉皓腕,让人注目。

意欢分好橙,望着皇帝盈然有情意流转,笑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像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连宋徽宗都有为了李师师不提政事暂且沉醉的时候,皇上怎么还要提前朝那些不高兴的事?”

如懿知道意欢是在宽解皇帝心绪,但能让她这般费心劝解,想来皇帝是动过真怒的。她当下也不多言,只屏息敛神,取过橙子咬了一片,道:“新橙降火,舒妃有心了。”

皇帝摇头笑道:“朕真能不烦躁便好了。昨日在朝堂上,礼部提起孝贤皇后离世已经三年了,又说立后之事。谁知朕还没言语,张廷玉便向朕道,富察氏乃满洲八大姓之一,在我朝又家世显赫,若要选立继后,当以富察氏出身最佳。他提了这一句也罢了,朝中居然立时有许多人附和,提出要立晋贵人为后。”

意欢微微震惊,与如懿对视一眼,很快垂眸道:“晋贵人入宫不久,出身虽好,资历却浅,只怕难以服众。’

晋贵人年轻貌美,又出身后族,皇帝难免在她宫中多留了几夜,的确也是得宠。但如懿何曾会把这样一个年轻丫头放在眼里,何况皇上名为恩宠之下赏赐的坐胎药便够她松一口气了。

如懿微微沉吟,眸中清亮:“皇上生气的不是晋贵人能否当得起皇后之位,而是张廷玉在朝中一呼百应。”

皇帝的眼眸闪过一丝阴郁:“先帝驾崩时,留下鄂尔泰和张廷玉为辅政大臣,朕一即位,就下令于二人来日配享太庙的待遇。配享太庙是臣属至高无上的荣耀,但因两位都是老臣,辅佐先帝尽心,朕也都肯许他们。现在看来,张廷玉虽不动声色,却极难缠。”

如懿觑着皇帝脸色,轻声道:“张廷玉本家和亲家姚家有二三十人在朝中或地方上做官,若加上门生故旧,势力实在不小。难怪才提了一句要立晋贵人为后,便有那么多人附和。”

“他们附和便附和,朕不肯就是了。朕以潜邸次序论,说起你以侧福晋之位,居孝贤皇后之后,资历又深。再者,还有纯贵妃,嘉妃和瑜妃,有这些潜邸旧人在,晋贵人实在难以服众。又岂有以区区贵人之位,一跃而至皇后的?”

意欢闪过一丝意料之中的笑容:“那么以这些人的心胸,必定要提起孝贤皇后的临终举荐,要荐纯贵妃为后了?’

皇帝冷笑一声:“你倒乖觉,张廷玉所言和你如出一辙。”

意欢秀眉微蹙:“这样的胡话后宫里传来传去,也当是妇人之见了。怎么朝堂上的大臣也这样不堪了?皇后之位取决于皇上,怎是前任皇后选定后任,或是由大臣们商讨皇上的家事呢?若不是张廷玉糊涂,便是他僭越了。”

第六章 风波定(上)

纱窗隔断的日光只留下淡漠的痕迹,遥远天边的云霞却有炫目的光亮。皇帝捻着一个新橙揉搓着:“糊涂也好,僭越也好,朕怎会容他肆意置喙朕的家事国事,又这般广布党羽,群起进言!这朝廷是朕的,可不是张廷玉的。于是张廷玉便奏告朕,以年老上奏请求告老还乡。折子里有这么一句话,说“以世宗遗诏许配享太庙,乞上一言为券”。”

如懿微微变色:“怎么?张廷玉还怕皇上不许他已经答允的事情,一定要皇上有所保证么?这实在是太无礼了。这么看,他这请求告老还乡的折子,竟有几分试探皇上的意思了。”

皇帝接过意欢递来的橙子吃了一片,缓缓道:“他要试探,朕便成全。只要他安安分分的从朕眼前走开,朕便许他一个安稳到老。朕已让军机大臣汪由敦拟好了折子来看,明日就可发出去了。”

如懿微微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她迟疑片刻,还是道:“皇上,臣妾有一事不得不禀告,只要皇上听了不要气急忧心。”

皇帝瞟她一眼,淡淡道:“你说便是了。”

如懿宁静而柔和,含有难得的凝重,和一丝若隐若现的忧虑,她见皇帝脸色松动了些许,才敢婉声劝道:“皇上,永璜的福晋伊拉里氏来回禀,开春之后,永璜身上就很不好,一日不如一日。请皇上若得空,一定要去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