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你大哥提携一番,顾大人必然前程似锦。甚至连侯府,都要将你请为座上宾。”

听完马氏这番话,谢氏不由得多看了马氏几眼。

真没想到啊,向来粗鄙,不讲究的娘家大嫂,竟然也能说出这番道理。

谢氏好奇:“这话是大哥教你的?”

马氏掩唇一笑,“我不能事事都指望你大哥教导。刚才这番话,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谢氏挑眉,不由得高看马氏两分。

谢氏琢磨了一会,问道:“同侯府结亲,是你的意思,还是大哥的意思?”

马氏笑了笑,说道:“我和你大哥是一个意思。”

谢氏眉眼抽抽,瞧马氏那得意劲,让她心里头不痛快。

她轻咳一声,问道:“你们看上了侯府哪位姑娘?打算替哪个孩子聘娶?”

马氏急忙说道:“听说侯府的四姑娘,虽是庶出,却从小养在嫡母身边,人才出众。姑太太,你见过侯府的四姑娘,你觉着如何?”

谢氏蹙眉,回想侯府的几个姑娘。

四姑娘名叫顾琴,是侯府大房庶出姑娘,的确从小就养在嫡母身边,同大姑娘顾玫同进同出。

谢氏轻声说道:“四姑娘闺名顾琴,容貌出众,教养极好。她若是出嫁,侯府少说要准备一万两左右的嫁妆。”

“啧啧,不愧是侯府,嫁庶出姑娘,竟然也舍得准备一万两的嫁妆。我们府上,嫁庶出姑娘,给她一二千两的嫁妆,已经是开恩。”

马氏又是称叹,又是嫌弃。嫌弃侯府不懂当家。庶出姑娘,陪嫁那么多,在她看来简直就是浪费。

如果这位有着一万两嫁妆的庶出姑娘嫁给自己的儿子,那又另当别论。

届时,马氏肯定不会嫌弃侯府不懂当家,恨不得侯府多给点陪嫁。

谢氏眉眼抽搐,很见不惯马氏那副小家子气的嘴脸。

堂堂东宫少詹事嫁闺女,才准备一两千两嫁妆,要脸吗?

即便嫁的是庶出姑娘,也太过刻薄。

谢氏不想指责马氏,那是谢家的家务事,她一个外嫁女不好过问。

谢氏提醒一声,“大嫂,你还没说为哪个孩子聘娶侯府姑娘?”

马氏当即说道:“我打算替大郎聘娶侯府四姑娘,姑太太,你觉着这个主意如何?我家嫡长子娶侯府庶出姑娘,也不算高攀吧。侯府只要不是眼瞎,就该知道这门婚事再好不过。”

谢氏不得不提醒自我感觉良好的马氏,“侯府的姑娘不愁嫁。即便是庶出,也能嫁入高门大户。”

马氏撇嘴,嫌弃,“嫁入高门大户又如何,庶出嫁庶出,能有什么出息。

等到长辈过世,家里分家,呵,分家出府的庶出,还不如我们这样的人家。

嫁给我家大郎则不同,正牌子大少奶奶,嫁过来就能管家。

分家的时候,也能分到最多的那份财产。怎么比,都是嫁给我家大郎更好吧。”

谢氏见不得马氏那副嘚瑟的模样,出言讥讽:“你家大郎那么好,这些年怎么没见他娶到一个侯府庶出姑娘?”

马氏被噎住,弱弱地说道:“还不是因为没有人牵线搭桥。”

谢茂贵为东宫少詹事,按理应该有很多机会同勋贵武将拉近关系。

只可惜太子亲近文官,不得勋贵武将的心,甚至很多勋贵武将都是坚决的反太子。

因为勋贵武将清楚,一旦太子上位,他们这些靠着军功发家的人肯定会被打入冷宫。

届时军队会被裁撤,勋贵武将无仗可打。

没有仗可打的勋贵武将,要不了二十年,就得垮掉。

二十年啊,整整一代人啊。

二十年,足以让文官骑在武将头顶上撒野。

那样的后果,勋贵武将承受不起。

所以勋贵武将,私下里都在反太子。

就算不反太子,也会对东宫敬而远之。

比如隔壁侯府,不会反太子,也绝不会支持太子。

隔壁侯府的立场很坚定,谁做皇帝支持谁。就算皇位上坐着的是一条狗,只要名正言顺,隔壁侯府也支持。

说白了,这种立场就是没有立场。

纵然谢茂有千般手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只要他一日是东宫属官,就休想和勋贵武将搭上关系。

不过谢茂有个嫁得好的妹妹谢氏,只要谢氏肯帮忙,说不定谢家和平南侯府真能搭上关系。

谢氏冷笑一声,“以前我随我家老爷在外,常年不在京城,无人替你们牵线搭桥。

所谓你家大郎条件好,勋贵世家的姑娘随便娶,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而今,我回到了京城,你和大哥心思就活络起来,试图通过我,和侯府结亲。

大嫂,你觉着我有那能耐吗?只怕我刚一开口,侯府就将我赶了出去。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我可不做。”

马氏急了,“姑太太,事情还没做,你怎么能打退堂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

谢氏偷偷翻了个白眼,“大嫂,你别白费心思。什么试一试,成了你们得好处。没成,你们皮毛不损,而我却里外不是人。到时候,侯府不待见我,你们也不待见我。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可不做。”

马氏说道:“姑太太,我家谢实可是你的亲侄儿。”

谢氏嗤笑一声,嘲讽道:“是侄儿,又不是亲儿子。大哥当初算计我的时候,可没想过我是他的亲妹妹。”

“姑太太怎么能如此狠心。”

谢氏冷哼一声,非常不高兴,“大嫂若是来做客,我便好好招待你。如果大嫂是来找不痛快的,那也别怪我不顾亲戚情分。”

马氏张口结舌,没想到谢氏说翻脸就翻脸。

来得时候,她想得好好的。不管是和顾府结亲,还是和侯府结亲,总要讨个准话。

结果准话没讨到,反而被谢氏奚落。

马氏眼睛滴溜溜乱转,想了想才说道:“姑太太,你家大姑娘,不如嫁到我家,给我做儿媳妇。”

顾珍?

谢氏蹙眉,“大嫂别白费心思。顾珍的婚事,侯府正在帮忙相看。”

马氏意外,上次谢氏回娘家可没提起这事。

她忙问道:“侯府相看的是哪家少爷?”

谢氏想了想,告诉马氏也无妨,于是说道:“海西伯府大房庶出少爷。”

马氏叫了一声。

谢氏蹙眉,不满地看着马氏。

马氏忙说道:“海西伯府是什么样的人家,姑太太还不清楚吧。那么好的人家,怎么能便宜一个庶出姑娘。

玥儿的婚事不是没定下吗?

不如将顾珍嫁到我家,玥儿嫁到海西伯府。我可是听说,海西伯府大房的嫡出少爷还没定亲。”

谢氏挑眉,眼神闪烁。

马氏一看有门,继续鼓吹,“海西伯军功在身,又得圣心。他家嫡出公子,长得一表人才,能文能武。

京城不少有闺女的人家,都盯上了海西伯府的嫡出少爷。三天两头,就有媒人登门。

这种一等一的好人家,正该让玥儿嫁进去,做当家少奶奶。千万不能便宜顾珍那个庶出丫头。”

谢氏皱眉,问道:“海西伯府果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马氏连忙说道:“姑太太若是不信,你派人到街上随便打听打听。或是问你们府上大房太太,他们肯定清楚。

姑太太,不是我说你。你常年不在京城,不了解京城如今的情况。孩子们的婚事,哪能这样马虎大意,差点就让顾珍那个庶出丫头占了便宜。

不行不行,这门婚事万万不成。姑太太,你得赶紧替你家玥儿考虑,错过了这家村可没那个店。

至于顾珍,就嫁给我家二郎,庶出配庶出,正合适。”

谢氏心头闪过各种念头,最后她神情淡漠地说道:“这事我知道了,谢谢大嫂。”

就这样?

马氏愣住,不敢相信,谢氏的反应也太冷淡了。难道她说的那番话,谢氏没听进去。

不能啊,她明明看到谢氏心动了。

怎么一转眼,又好像半点不在意。

马氏的一双眼珠,左右移动,念头飞快旋转。

心头微微一动,有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还没等她抓住,就听谢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说起孩子们的婚事,我家二丫头顾玖,大嫂可有好人家介绍?别提你那几个孩子。顾玖是先头原配生的,我家老爷绝不会同意将顾玖嫁到谢家。”

马氏问道:“姑太太想给顾玖找个什么样的人家?”

谢氏挑眉,笑了笑,“最好是那种规矩森严,家中人口众多,妯娌身份尊贵的人家。

还有不要嫡长,最好是嫡次。嫡次子文武都不如嫡长子,却素来疼惜姑娘家。

但凡长得好看的丫鬟,美妾,总要心疼一番。大嫂,可有这样的人家?”

马氏笑了起来,“有,刚好有一家符合姑太太你的要求。”

谢氏惊喜,“大嫂说来听听,谁家公子这么合适?”

马氏笑道:“太子宾客刘大人的孙子,长得一表人才,又风流多情。和你家二姑娘真正相配,站在一起绝对是一对璧人。”

谢氏欢喜,紧接着又有点失望。

“又是东宫属官,我家老爷恐怕不会同意。”

“事在人为,姑太太别那么早放弃。就像是我们谢家同侯府的亲事,即便姑太太拒绝了我,我还是没有放弃。”

谢氏气坏了,“大嫂别再惦记着侯府,侯府那边不可能。你趁早歇了这心思。”

马氏也不生气,问道:“刘大人的孙子,要不要我替姑太太介绍?”

谢氏说道:“我再考虑考虑。”

第103章 偏见

中午,谢氏命厨房置办了酒席,招待谢家人。

大太太张氏露了个面,同马氏寒暄了几句,喝了两杯酒,就告辞了。

马氏同谢氏嘀咕,“你那大嫂,名声在外,可不是个好惹的人物。”

谢氏冷哼一声,“她不好惹,难道我就好欺负。”

马氏乐呵呵的,“姑太太就该这样,千万不能让张氏骑到你头上撒野。你们两家还没分家,管家的权利,可不能让张氏把着不放。”

“大嫂,你喝酒吧。”

谢氏端起酒杯,灌到马氏的嘴里,干脆利落地堵住对方的嘴。

谢氏心里头烦躁得很,偏生马氏一点眼力见都没有,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害得她越发不痛快。

谢氏一杯接一杯的灌马氏酒,很快马氏就喝上了头,不再提那些乱七八糟的话题。

反倒是说起她的几个子女。

顾玥和顾珊两姐妹,负责招呼谢家三位姑娘。

顾玥有些看不起谢家的表姐妹,加上之前在厢房说错了话,这会她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几位姐姐,你们吃菜。”

谢媛一直低着头,看不清表情。估计是不高兴了。

任谁被顾玥说成那样,什么‘六哥娶了媛姐姐,岂不是很吃亏’这样的话,都会生气。

谢媛还是脾气好,没和顾玥当场翻脸,却也不再理会顾玥说的话。

顾珊想要调和气氛,奈何谢家三姐妹都不给面子。

一餐饭吃得尴尬死了。

顾珊连连叹气,脑子发痛。

顾玥说话不过脑子的毛病,怕是治不好了。

唯独顾玖,顾珍,顾琳三人不受影响,该吃吃,该喝喝。

顾琳还拉着谢家三姐妹喝酒。

谢家三姐妹勉强喝了两杯,之后,说什么也不肯喝了。

爷们们坐的那一桌倒是没那么尴尬。大家都客客气气的,互相敬酒。

酒席吃饭,略微休整了一个时辰,马氏就带着子女们启程回府。

一上马车,谢媛就扑进马氏的怀里大哭起来。

“怎么啦,怎么啦?”

谢媛一个劲的哭,就是不说话。分明是受了委屈。

马氏皱眉,问谢二姑娘谢娉,“怎么回事?媛儿是受了什么委屈吗?”

谢娉忙说道:“回禀太太,之前在厢房和顾家姐妹们说话的时候,顾玥表姐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我们都气坏了。”

“说了什么?”

“顾玥表姐说‘六哥哥娶了媛姐姐,岂不是很吃亏’。当时场面很是尴尬,媛姐姐受了天大的委屈,却还要强撑着做面子。而且,顾玥表姐一直没给媛姐姐道歉,还是顾珊表妹替她道的歉。”

马氏一听,顿时气坏了。

咬牙切齿地说道:“顾玥这个小贱人,嘴巴没把门的。我家媛儿哪点配不上顾琤,欺人太甚。”

谢娉连连点头,“就是!顾家人实在是欺人太甚。太太,以后还要去顾家做客吗?”

马氏怒火中烧,“去,当然要去。顾家人看不起我们谢家人,那我偏要和顾家做亲家,偏要媛儿嫁给顾琤。到时候我要看看,还有谁敢说闲话。”

谢媛连连摇头。“母亲,我不嫁给顾琤表哥,我不要嫁给看不起我的人,我丢不起这个脸,也受不了这个委屈。”

“好好好,我依着你,不把你嫁给顾琤,不嫁给顾家任何人。我和你爹一定给你找一个比顾琤更好的人,一定要将顾琤狠狠踩下去。”

马氏哄着谢媛,总算让谢媛止住了眼泪。

谢娉在一旁出主意,“媛姐姐不嫁给顾家少爷,可以让大哥娶顾家的姑娘啊。”

马氏暗自点头,“顾玥小贱人,看不起我们谢家人,那就让她嫁到谢家。到时候入了我家的门,生死祸福都得听老娘的。”

谢媛张口结舌,“母亲,这样不好吧。”

顾玥那个嘴上没把门的,大哥要是娶了她,谢媛都不知道是祸是福。可别最后陈了搅家精,好好的一个家都被顾玥给祸害了。

马氏笑了起来,“媛儿,你且安心。顾玥小丫头片子,几斤几两我清楚的很。她再闹腾,也翻不出老娘的五指山。”

谢媛面色迟疑,没有再劝。

谢娉一脸高兴,真是大快人心啊。

上次顾玥到谢家做客的时候,谢娉就见不惯顾玥那趾高气扬,看不起人的态度。

不就是背靠侯府,有什么了不起。

谢娉偷偷一笑,要是顾玥真的嫁到谢家,到时候定要狠狠欺负顾玥。让她知道看不起人的下场。

谢氏累了,坐在房里休息。

春禾进来回禀事情,“太太,谢大太太一家已经送走了。”

谢氏点点头,揉揉眉心。

春禾又说道:“中午的酒席,厨房收了二十两银子,说是府中的规矩。无论是谁置办酒席,都得另外给钱给厨房。”

谢氏一听,直接跳起来,“三桌酒席二十两,她们怎么不去抢钱。”

春禾低眉顺眼的,等到谢氏的火气平息了一点,她才说道:“奴婢打听了,府中都是这个规矩,价钱也没问题。就是大老爷置办酒席,也要另外给钱。”

谢氏闻言,愣了一下,“果真如此?”

春禾点头,“听人说,这是大太太定下的规矩。以免有人故意请吃请喝,造成公中亏空。”

谢氏冷哼一声,“我就知道张氏是个吝啬鬼,一点酒席钱也要计较。府中又不是没有进项,公中那些庄子铺子,这些年下来,不知道被她贪墨了多少钱。”

谢氏气呼呼了,发泄了一通,然后问春禾,“知道大太太现在在哪里吗?”

春禾说道:“大太太这会应该在议事堂。”

“走!随我去见大太太。”

春禾担心,“太太,只是二十两的酒席钱,不用特意去见大太太吧。”

“谁说我是为了二十两去见她。我缺那二十两银子吗?”

春禾连连摇头,谢氏肯定不缺钱。

这些年,谢氏跟着谢二老爷做生意,赚了不少银子。

谢氏带着丫鬟婆子,浩浩荡荡来到议事堂。

“大嫂正在忙啊!”

议事堂内,婆子们正在回禀事情。

大太太张氏见到谢氏来了,立马笑了起来。

“弟妹来了,真是稀客。你们都退下,芍药,给二太太上茶。二弟妹,你快请坐。”

管事婆子们依次退下,芍药安排小丫头去沏茶。

谢氏在椅子上坐下,她侧头看着大太太张氏,“大嫂这些年辛苦了。”

大太太张氏眉眼上挑,“多谢弟妹关心。还好,都已经习惯了,不觉着辛苦。”

谢氏四下打量了一番,“刚才大嫂是在处理家务?”

大太太张氏点头,“正是。弟妹这会过来,可是有事?”

“的确有点事情,想要请教大嫂。”

大太太张氏微微挑眉,有些意外。她似笑非笑地看着谢氏,“真真难得,弟妹竟然会有事情请教我。”

这时候小丫鬟端着茶水进来。

芍药接过托盘,将茶杯放在谢氏面前,“二太太喝茶。”

谢氏打量芍药,笑道:“真是个标志的丫鬟,不知道谁有福气娶了去。”

芍药落落大方,含笑退下,并不接话。

大太太张氏笑了笑,问道:“弟妹的娘家人都走了吗?”

谢氏点头,“刚刚送走。”

大太太张氏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

谢氏喝了一口茶,将要说的话又过了一遍,这才开口,“大嫂对海西伯府了解吗?”

大太太张氏恍然大悟。

“弟妹有心了,为了珍丫头的婚事,你也是操碎了心。”

谢氏含笑说道:“珍丫头虽然不是我生的,却也叫我一声母亲。事关她的终身大事,我当然不能马虎大意。”

“弟妹说的是。说起海西伯府,就得从上一代海西伯说起。”

“请大嫂指教。”

大太太张氏笑了笑,说道:“上一代海西伯有从龙之功。他本是一介侍卫,后来去了西军,屡次立功,数次得到提拔,后来又为了救天子而死。

天子念他战功赫赫,又忠心耿耿,于是赐封他为海西伯。

爵位由嫡长子继承,便是如今的海西伯。如今这位海西伯,得祖萌,深得圣心,是天子身边难得说得上话的近臣。”

听到这里,谢氏眼睛都在发亮。

这海西伯府,还真不是一般的伯爵府。比一些不得圣心的侯府,国公府强多了。

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好人家。

马氏果然没骗她。

这样的好人家,说给顾珍,实在是太便宜顾珍。

顾珍一介庶女,真的配不上这样的好家世。

谢氏问道:“海西伯名下有几个子女,可曾婚配?”

大太太张氏抿唇一笑,“海西伯有三子四女。大郎,二郎均是嫡出,四郎则是庶出。除了大郎已经婚配,另外两个儿子还没定下亲事。四个女儿,就只剩下小女儿还没有婚配。”

谢氏心头一喜,嫡次子还没婚配,甚好。

大太太张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又继续说道:“海西伯还有两个弟弟,他们三兄弟一母同胞,因老太太还在,便没有分家。

赵家二房,三房,同海西伯这个大哥都有些不对付。

听说当年继承爵位的时候,三兄弟就闹出了许多乱子。

老太太心疼幼子,然后那位三老爷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物。

三兄弟,能力最强的莫过于二老爷。弟妹可知,现今刑部侍郎,就是海西伯的亲二弟。”

谢氏惊讶。

大太太张氏又说道:“传闻,这位官居刑部侍郎的赵大人,一直想要争夺爵位。”

谢氏大惊失色,似乎是不敢相信。

大太太张氏笑了笑,“弟妹是不是认为,爵位已经定下,赵家二房,三房想争也没有用?”

谢氏点头,“难道不该是这样吗?”

爵位岂是谁都能争夺的,笑话。

大太太张氏却说道:“海西伯府的情况有些不同。传闻,上一代海西伯府在临死之前接到赐封爵位的圣旨,当时就留下遗言,要将爵位传给老二。”

“不可能吧。”谢氏不太相信。

“所以说这只是传闻。但是却给了那位刑部侍郎赵大人足够的理由去争夺爵位。”

谢氏蹙眉,“这么说,海西伯府岂不是很乱?”

大太太张氏笑了笑,说道:“弟妹无需担心。我前头都说了,这一代的海西伯深得圣心,他的爵位别人抢不去。

珍丫头说亲的那位赵四郎,是大房的孩子,那就更不用担心。

等到侯府那边安排好了,弟妹就带着珍丫头去相看。只要看中了,这门婚事就是铁板钉钉。”

谢氏点点头,“大嫂说的有道理。不过珍丫头性子有些软弱,我担心她应付不了海西伯府的情况。”

大太太张氏放下茶杯,笑了笑,“弟妹,我说句不好听的话。珍丫头嫁的是庶出少爷,用不着她当家理事。就算真的有什么事情,也轮不到她出头。你就别担心了。”

谢氏也跟着笑起来,“多谢大嫂提点,我知道了。”

谢氏打听到想要的消息后,就起身告辞。

张氏将谢氏送出门,“弟妹慢走啊!”

等谢氏走了,丫鬟芍药在大太太张氏耳边嘀咕,“二太太真有那么好心,为了大姑娘的亲事特意找太太打听海西伯府的情况。”

大太太张氏似笑非笑,“她当然没那么好心。不过这些和我们大房没关系,随她折腾去。等碰了一鼻子灰,她才会知道这京城的水究竟有多深。”

谢氏回到芙蓉院,靠坐在软塌上。

她又想起马氏鼓动她的那些话,将顾珍嫁到谢家,然后将顾玥嫁到海西伯府。

越琢磨这事,谢氏越觉着马氏说的有理。

海西伯府一等一的家世,怎么能便宜了顾珍那个庶出姑娘。

春禾从外面走进来,“启禀太太,六少爷,三姑娘,四姑娘过来了。”

谢氏坐起来,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三兄妹走进正屋,先给谢氏请安。

顾玥最贴心,“母亲累了吗?可是舅母太过聒噪,吵着母亲?”

谢氏摆摆手,“别这么说你们舅母,她是你们长辈。”

顾玥先是点头,接着又说道:“可是大舅母一点眼力见都没有,还说要和我们府上结亲。母亲,你不会真的答应舅母吧。”

谢氏看着三个子女,“你们都是为了此事来的?”

三人齐齐点头。

顾琤说道:“母亲,儿子认为不宜同舅舅家结亲。”

谢氏蹙眉,“为何?嫌弃你舅舅家是暴发户?”

谢氏的语气明显不高兴。

顾琤一脸严肃地说道:“儿子并没有嫌弃舅舅家。”

顿了顿,他才继续说道:“舅舅身为东宫属官,目前据儿子了解到的情况,东宫处境不太妙。

这个时候若是同舅舅家结亲,只会影响到父亲的仕途,甚至可能影响到侯府。

儿子以为,稳妥起见,只和舅舅家保持一般亲戚来往。结亲的话,还是不要再提。”

谢氏紧皱眉头,“事情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太子殿下继位,那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顾琤表情严肃,“我们的婚姻大事,必须有父亲同意。”

“那是当然。”谢氏冷哼一声,“难不成你以为我会越过你父亲,私自给你们定下亲事吗?在你们眼里,我就如此糊涂?”

顾琤顿时松了一口气,“如此,儿子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谢氏冷哼一声,“琤儿,你对你舅舅家有偏见。”

顾琤蹙眉,辩解道:“儿子对舅舅一家没有偏见,只是理念不同。”

谢氏气恼,“你这是成心和我顶嘴吗?”

顾琤抿着唇,不再说话。

谢氏心头的火气,瞬间窜起来。

恰在此时,顾玥突然说道:“母亲,我不要嫁到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