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二老爷惊讶,没想到顾玖反应这么快。

他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顾玖有个疑问,“二舅舅,鲁侯真有这么小气?”

苏二老爷哼了一声,“他不仅小气,他还贪财,睚眦必报。这些年,他在朝堂上可没少结仇。若非他立下赫赫战功,又深得天子信任,早就被人弹劾下狱。当年,他和宁王殿下,在青楼花坊争风吃醋,大打出手,还出过人命官司。”

顾玖扶额,敢情朝堂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年轻的时候特么的都有一段荒唐的岁月。没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

苏二老爷提醒顾玖,“鲁侯记仇,小心他在背后耍阴的。所以你要留意宁王妃裴氏的动静。”

顾玖点头,“我知道了。多谢二舅舅提醒。”

苏二老爷叹息一声,脸上的皱纹,让他整个人比实际年龄看起来老了十岁。

可见这些年,苏家的日子真的不太好过。

他说道:“苏家离京十多年,京城许多事情,对我们来说已经变得很陌生。尤其是皇孙一代,没有一个熟悉的。舅舅帮不了多少忙,你别嫌弃。”

顾玖忙说道:“舅舅折杀我。我感激两位舅舅还来不及,又怎会嫌弃。就说这次收购药材,若非有苏家的脸面,我定然无法顺利买到质优价廉的药材。就算买到了,估计也无法顺利运回京城。”

苏二老爷摆手,“这点小事,不值一提。论感谢,也是我们苏家感谢你。

苏家这些年日子过得艰难,也曾放下脸面,做一些营生。

可是我们苏家无一人擅长经商,不仅没赚钱,反而将最后一点家当赔了进去。

这么多年,只能守着几亩薄田,做个教书先生为生。

家里人口多,开销大,日子一年比一年艰难。

苏政遇险,多亏你接济他,他才能顺利到达京城,并在京城安顿下来。

我们苏家亏欠你们兄妹二人,你们兄妹在继母手下讨生活,诸多艰难,苏家却一点忙都没帮上。

反过来,还让你来帮助我们,我这老脸羞愧啊。

不过看到你长这么大,你哥哥也有了出息,我心里头就高兴,替你母亲高兴。”

一番话,将顾玖说得眼睛红红的。

她说道:“二舅舅千万别这么说,我盼着苏家有一天能够重现当年荣光,大家日子越过越好。”

苏二老爷笑起来,“会的。有政儿在,苏家后继有人。”

苏政顿感压力山大。

顾玖冲苏政法笑。

苏政只能报以苦笑。

时间不早了,顾玖要赶着回府。

苏二老爷让苏政送顾玖。

“小玖妹妹,我送你出门。”

“多谢苏表哥。”

两人一起出门,顾玖对苏政说道:“聚美斋的事情,连累了苏表哥,还请苏表哥见谅。”

苏政摇头,郑重说道:“该我感谢小玖妹妹,要不是你给我机会,投银子到聚美斋,我也赚不到钱。

聚美斋出事,和小玖妹妹你无关,这是天灾人祸。

而且现在聚美斋重新开业,别说赚得少,就算亏钱也没关系。小玖妹妹但凡用得上我的地方,尽管派人说一声。”

当初顾玖开聚美斋,就想到了苏政。

她确定聚美斋肯定能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于是拉上苏政入股,也是想让苏政赚点零花钱,让手上宽裕一点。

开聚美斋本钱很少,也就两三百两。

苏政掏了三十两银子,顾珽也陶了二十两银子,三个人凑起来,将聚美斋开了起来。

后来,顾玖才听说,那三十两银子,是苏政当时全部的家当。因着三十两,主仆二人差点饿肚子。

当初,苏政离开晋州的时候,手里有五百两。其中两百两,是顾玖感谢他帮忙,另外三百两算是借给他的。

苏政拿了钱不敢乱花,当即托人给家里寄了四百两。带着一百两,省吃俭用,来到京城安顿下来。

他白天给书坊抄书,给人代笔写信赚钱,到了晚上才温习功课。

就连小厮顺子,也天天出门打零工。

主仆二人,靠着做工赚钱,愣是在京城立足了脚跟。

那一百两,除了路上花用,租房等等,剩下的几十两全部攒了下来。

若非后来苏政病了一场,请医吃药,花了不少银子,也不会只剩下三十两。

不过那时候,顾玖什么都不知道,见苏政拿出三十两,她就以为苏政手里应该还有钱。

直到后来聚美斋分红,二壮给苏政送银子,才从小厮顺子的嘴里得知,当初那三十两,就是他们主仆全部家当。

要不是顺子的工钱是当天结算,主仆二人都得饿肚子。

顾玖得知此事后,一直很自责。

后来聚美斋出事,关门歇业,顾玖一直担心苏政主仆缺银子用。

她派人给苏政送银子,苏政说什么都不收,还说手里有钱。

顾玖知道苏政自尊心强,也就没有勉强。

苏政的确有一点积蓄,几个月的分红,他全都攒了下来,没花过一文钱。

他打算攒够一百两,寄五十两回家,另外五十两还给顾玖。

顾玖对他说道:“苏表哥放心,聚美斋不会亏钱,只会赚钱。等到月底,又会有一笔分红。今年,苏表哥应该可以过一个舒服的年。”

苏政对着顾玖,行了个大礼。

顾玖急忙避让,“苏表哥这是做什么?”

苏政感激道:“小玖表妹,感谢你帮我们苏家这么多忙,让我们苏家的日子逐渐好起来。我现在能力有限,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帮上你的忙。”

顾玖笑了起来,“苏表哥真想帮我?”

苏政郑重说道:“自然想帮你。”

顾玖收起笑容,严肃地说道:“苏表哥如果真心想帮我,那你就答应我,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做抄书写信的事情。

聚美斋的分红足够你和顺子二人的开销,我希望你将时间都用来读书。

我盼着有一天能够看到苏表哥东华门唱名,做天子门生,顺利进入官场。只有你进入官场,你才能帮上我。”

苏政盯着顾玖,目光深邃,“你希望我在官场上帮你?”

“正是。如果苏表哥不愿意,我不勉强。”

“不,我愿意帮你。我答应你,从今天开始,不再做抄书写信的事情,我会将时间都用来读书。他日当我东华门唱名,我也希望能看到小玖表妹能替我高兴。”

顾玖重重点头,“一定!”

“一定!”

苏政目送顾玖离去,直到牛车拐弯看不见,他才收回目光。

回到正屋,苏二老爷看着他,“你和小玖说了什么?”

苏政郑重地说道:“从今天开始,我会专心读书。”

苏二老爷一脸欣慰,“你早该如此。你父亲让我再三叮嘱你,不要为银钱操心,读书才是最要紧的。等等,你突然想通,可是小玖劝了你?”

苏政点头承认。

苏二老爷感慨道:“小玖这孩子,当真聪慧。她是怎么劝服你的?”

苏政说道:“叔父没别的事,我先回房读书。”

苏二老爷的胡子抖了抖,这个臭小子。

苏政回到房里,翻开书本。

顺子在旁边伺候笔墨,“还是表姑娘的话好使。小的劝了公子整整一年,公子死活听不进去,整日为五斗米操劳。结果表姑娘三言两语就说服了公子。以后遇到事情,还得请表姑娘出面。”

苏政板着脸,轻声呵斥,“就你话多,闭嘴。”

顺子做了个鬼脸,跑出去了。

顾玖顺路,去看了眼成药铺子。

成药铺子,离着十里胡同不远,位于西市。就是房租贵了点。

顾玖苦于嫁妆银子没到手,不能豪气的将铺子买下来,只能租。

房租贵,但是地段好。

装修完毕,货柜全都摆好。

二舅舅运来的药材,也都分门别类的装好。

宋正在铺子里帮忙。

见到顾玖,赶紧前来见礼。

顾玖摆手,“在外面不用多礼。这次辛苦你了,让你大冬天跑了上千里。”

“不辛苦。姑娘有别的差事尽管吩咐。小的很乐意在外面跑。”

宋正的精神状态同第一次见面,完全不同了。

他现在是干劲十足,精神极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就是脸上的胡子太过浓密,不知道多少天没打理。

加上他长得壮实,整个人往人前一站,很有威慑力。

不愧是做过皇城侍卫的人。

二壮从后院跑了出来。

从今以后,二壮就是成药铺子的掌柜。

聚美斋那边,由二壮的徒弟管理。

“姑娘来了,小的带姑娘四处参观。”

顾玖点点头,参观了铺子,又看了诊室,最后到后院坐下喝茶。

二壮说道:“田大夫来了,姑娘要见他吗?”

顾玖来了兴趣,“好啊!你叫他进来。”

二壮出门,将田大夫请了进来。

宋正趁机说道:“姑娘,小的有件事情要禀报。”

“你说。”

“议夫人名下有家钱庄,在放印子钱。”

议夫人就是公子议的妻子,萧琴儿。公子议就是刘议,刘诏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顾玖挑眉,“你确定她的钱庄在放印子钱?”

宋正肯定地说道:“小的确定,月息五分。”

这是妥妥的高利贷啊,而且还是利滚利。

顾玖问道:“出事了吗?”

“目前还没出事。”

顾玖了然一笑,“你替我盯着这家钱庄,一旦出了事,即刻禀报我。”

顾玖嗤笑一声,萧琴儿是有多爱钱,堂堂皇孙妻,竟然开钱庄放印子钱。

萧琴儿的嫁妆加上聘礼,绝对不少于七八万两。有这么多嫁妆,做什么生意不好,非要去做败坏名声的高利贷,脑子不清醒了。

不过这对顾玖来说是一件好事。

这件事只要利用得当,她能将萧琴儿扒下一层皮。

顾玖悄声问方嬷嬷,“萧琴儿有在管家吗?”

方嬷嬷点头,“自议夫人进门后,王妃娘娘就带着她管家。二夫人都被她挤到边上。”

顾玖笑了笑,说道:“王妃娘娘果然宠爱公子议,爱屋及乌,对萧琴儿也是极为看重。”

方嬷嬷说道:“议夫人如此爱钱,肯定有不少把柄。等姑娘进了王府,这事奴婢来办。定要抓她一个现行。”

顾玖笑道:“此事就辛苦嬷嬷,务必找到萧琴儿的把柄。”

方嬷嬷应下,斗志昂扬。许久不曾这么激动了,她终于可以撸起袖子上场战斗。

她要替姑娘打个开门红,将萧琴儿的脸打得啪啪响。

顾玖又叮嘱宋正,替她盯着皇宫,还有王府。

二壮领着田大夫来到顾玖面前。

顾玖起身,“田大夫请坐。”

“姑娘客气。”

田大夫五十有五,祖传医术,家学渊源。

他本来有自己的药堂,后来因为惹了恶人,以至于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不得已,只能带着家人离开老家,到京城投奔师兄。

结果师兄惧内,家里大小事情都是那位嫂嫂做主。

嫂嫂嫌弃他们一家穷亲戚打秋风,冷言冷语甩脸色,指桑骂槐,各种难听的话没少说。

田大夫一大把年纪寄人篱下,看人脸色,有苦难言。又不想让师兄为难,只好搬出来讨生活。

田大夫靠着一手医术,勉强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京城居大不易,他又没靠山,日子过得艰难。

这个世道,不是医术好,就能过上好日子的。

京城贵人多,说不准哪句话就得罪了贵人,之前几年的努力全都化作泡影。

儿子也遇到意外,吃了官司。

田大夫陷入绝望的时候,遇到了二壮。

二壮请顾喻出面,替他解决了官司。

二壮见田大夫一家品性端正,便将人招揽到身边,作为顾玖的储备人才。

田大夫胡子花白,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棉袍,面有愁苦之色。

顾玖问道:“令公子的伤势好些了吗?”

田大夫的儿子田苦,是田大夫唯一的儿子。

田苦不仅惹了官司,还被人打断了腿。若非顾喻出面,替他了结官司,田苦恐怕会死在牢狱。

其实田大夫有两个儿子。当年他在老家遇到恶人,大儿子和儿媳的性命都填了进去。老妻伤心过度,也没了。

只剩下小儿子田苦,还有一个孙子。

真正是家破人亡。

否则,田大夫也不会带着儿孙远走他乡,到京城讨生活。

他点点头,“好多了。多谢姑娘给的药方,极好用。老夫自愧不如。”

“田大夫客气。等你家田苦的伤势养好后,就让他到铺子当差。”

田大夫意外惊喜,“这,这合适吗?他医术不过关,不能给人诊脉开方,只能打打下手。”

顾玖说道:“现在铺子上正需要懂药理的人打下手。而且我看田苦医术之所以不行,主要还是锻炼的机会太少。”

田大夫频频点头,顾玖这话说到他心坎上了。

田苦药理,医理全通,只是没有上手锻炼的机会。

这些年耽误了啊。

“谢谢姑娘,太谢谢了。你肯给田苦机会,他肯定不会让姑娘失望。”

顾玖摆摆手,“田大夫不用这么客气,以后杏林堂还要依仗你。”

“姑娘放心,我一定会将杏林堂的名声打出去。”

顾玖赞许地点点头。

她从衣袖里拿出几张药方,放在田大夫面前,“你请过目。这些药方可好使?我想将这些药方用在铺子上,算是我们杏林堂的镇店药方,以此打响名气。”

田大夫看着数张药方,神情激动。

一张专治跌打损伤,一张风湿止痛,一张止咳化痰,一张调养气血,外加三张药膳养身。

“好,好!这几张药方,太精妙了。达者为先,姑娘请受老夫一拜。”

田大夫站起来,躬身,给顾玖行大礼。

顾玖哪里敢受一个老人家的大礼,急忙站起来避让。

“田大夫折杀我了。这些药方好使的话…”

“好使,好使。太妙了。”

“那就用在店里面,争取尽快打响我们四海杏林堂的名声。”

“老夫定不会辜负姑娘的期望。”

第226章 怼她

顾玖刚一回到芷兰院,小翠就来禀报。

“姑娘回来得正好。太太派人来请姑娘去芙蓉院说话,奴婢拦着没让人进院门。姑娘快去芙蓉院吧,万一被太太发现姑娘偷偷出府的事情,那就完了。”

顾玖换下丫鬟装,换上自己的棉袍,藏青色,衬皮肤白。

她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有一盏茶的功夫了。”

青梅将披风给顾玖披上,又拿来黄铜小手炉,“外面天冷,姑娘当心冻着。”

顾玖说道:“手炉我不爱用,你将暖手宝拿来。”

暖手宝外形像个小枕头,中间掏空了,夹层里面塞了厚厚的棉花。两只手往里面一放,特暖和。

累了,还可以当个小枕头用。

今年京城的冬天太冷,顾玖想起后世流行的暖手宝,画了图纸,让青梅她们做了几个。

双手套上暖手宝,顾玖带着丫鬟和方嬷嬷,前往芙蓉院。

芙蓉院安静得很,大家都躲在房里取暖。

自从春禾做了老爷的妾,谢氏身边就换了春草。

春草模样普通,胜在做事细心周到。

得知顾玖到来,她亲自挑起厚厚的门帘,“二姑娘来了,太太等了你好一会。”

“辛苦春草姐姐。太太今儿心情可好?”

春草压低声音说道:“太太今日心情不怎么样。”

顾玖了然,“多谢春草姐姐。”

青梅当即将一个荷包塞进春草的手里。

春草收了荷包,将顾玖主仆迎进上房。

顾珊也在,正在陪谢氏说话。

见到顾玖进门,她便止了话题,给顾玖见礼。

“二姐姐好。”

“四妹妹客气。”

“二姐姐手上的是什么,看着很别致。”

顾玖取下暖手宝,递给顾珊,“四妹妹要不要试试,很暖和的。”

顾珊接过暖手宝,两只手往里面一套,果真暖和。

顾珊笑道:“这东西真好,而且不复杂。出门有了这个东西,双手就不怕冷了。”

顾玖说道:“就是为了御寒,才想出这个东西。”

顾珊拿着暖手宝仔细翻看,针脚细密,定是青梅做的。

她问道:“二姐姐,这个叫什么名字?你取名字了吗?”

顾玖说道:“我给它取名暖手宝。”

“暖手宝,这名字真贴切。母亲,你看这个暖手宝,真好用。”

谢氏朝顾玖瞥了眼,“眼看婚期将到,二丫头还有心思做这些小玩意,很闲吗?”

顾玖微微一笑,“给太太请安。最近我倒是不闲,反而很忙。不过再忙也不能让自己冻着,灵机一动,就想到做一个暖手的针线活,然后就有了这个暖手宝。太太若是不嫌弃,一会回去后,我让丫鬟们多做几个,然后给太太送一个过来。”

谢氏不以为然,“我瞧着这个暖手宝,没什么难的,随便一个针线丫鬟都做得比这好。”

顾玖笑道:“太太说的是。既然太太嫌弃我院子里的针线活不好,那我就不献丑,不给太太送暖手宝,免得碍着太太的眼。”

谢氏心生恼怒,顾玖还真是敢说。

她嫌弃,顾玖就真敢不送。顾玖到底是太耿直,还是成心气她。

顾珊忙将暖手宝还给顾玖,“二姐姐心思灵巧,这个暖手宝极好用。回去后,我也让丫鬟做一个,塞上许多棉花。”

顾玖笑道:“棉花越多越暖和。”

谢氏冷哼一声,板着脸问道:“我使人唤你,为何过了许久你才过来。当真以为嫁入王府,就不用守府里的规矩吗?”

顾玖轻声一笑,“太太也知道,我自小体弱,尤其是冬天,稍微不注意就会犯病。每次出门就像是打仗一样,总要折腾半天。今儿来晚了些许,还请太太见谅。”

谢氏拿着杯盖,拨弄着浮在水面上的茶叶。

她似笑非笑地瞥了眼顾玖,“从朝堂到民间都在说孝道,也不知二姑娘可曾懂得孝道?”

顾玖面色平静,说道:“我自然懂得孝道,每年母亲忌日,我都不会忘记。父亲的寿辰,我也都记在心里,年年用心准备礼物。就连太太的寿辰,也是每年都没拉下,礼物准时奉上。”

谢氏挑眉一笑,眼神轻蔑,“活人总归是比不上死人。”

顾玖闻言,笑了起来,“活人当然比不过死人。只是有些人偏要和死人争个高低,处处彰显自己,却处处爱受挫,要我说纯粹自找苦吃。”

谢氏手一顿,握着茶杯的手青筋凸起。

她脸上的肌肉,控制不住的抽搐了几下。血红的眼睛,恶狠狠地瞪了眼顾玖。

深吸两口气,她才止住了心头的怒火。

“听说苏家二老爷到了京城,他来给你送嫁?”

谢氏克制住自己的怒火,问起苏家的事情。

顾玖略感诧异,真没想到谢氏竟然能忍住怒火。

看来谭姨娘和春禾的双重刺激,让谢氏长进了不少。

顾玖笑着说道:“太太的消息就是灵通,二舅舅前两天才到京城。”

谢氏眼神鄙夷,“有的人不懂规矩,不知道上门问候。我却不能不关心一二。”

顾玖低头一笑,谢氏这是指桑骂槐,话中有话啊。

她对谢氏说道:“二舅舅上京,一来为我送嫁,二来不放心苏表哥。说到规矩,苏家,规矩自然错不了。

父亲早出晚归,二舅舅去衙门问候最合适不过。另外,二舅舅还让父亲代为问候太太,此事太太不知道吗?”

见谢氏没吭声,顾玖就说道:“我想起来了,这两天父亲都歇在春姨娘那里。父亲没见到太太,也就忘了提起此事。没想到却让太太误会苏家人没规矩,实在是不应该。”

谢氏脸色一沉。

顾玖哪壶不开提哪壶,分明是往她心头捅刀子。

谢氏挑眉,说道:“听闻苏家自败落后,日子越过越苦,原先的下人卖的卖,只剩下几个忠仆在身边伺候。

苏二老爷难得上京,按理,他就算不方便亲自上门,也该派个下人上门说一声,好歹让我们知道他到了京城。

莫非苏家二老爷身边没带下人?还是因为银钱不凑手,拿不出见面礼,故此连规矩都不要了。”

谢氏如今也只能在苏家人身上寻找一点优越感。

顾玖抬头说道:“让太太失望了,二舅舅身边带了下人,手上的银钱也足够开销。之所以没派人上门知会一声,只因为二舅舅认为没必要。二舅舅他老人家是读书人,看不上暴发户,还请太太见谅。”

“你说什么?放肆!”

“太太是说我放肆?还是说二舅舅他老人家放肆?”

顾玖目光真诚地望着谢氏。

谢氏再也绷不住,脸色铁青。

她指着顾玖,怒道:“苏家人欺人太甚,顾府不欢迎他们叔侄二人上门做客。”

顾玖脸色一沉,“苏家人上门做客,无需太太欢迎。我母亲虽然过世,但是我和哥哥还好好的活着。还请太太摆正位置,你可以挑剔任何人,唯独没资格挑剔苏家人。更没资格说出不欢迎苏家人上门的话。”

继室就是继室,打原配娘家人的脸,真以为谢家有多牛逼吗?

苏家的确是败落了,却也没有沦落到被谢家打脸的地步。真当她顾玖和顾珽两兄妹是死人吗?

谢氏强硬道:“我是顾府二房当家太太,我说不欢迎谁上门,还需要资格?”

顾玖嘲讽一笑,“我欢迎苏家人上门,父亲同样欢迎苏家人上门。我和父亲两人加起来,莫非还抵不上太太一人?

还有,腊月十六,是我大婚的日子,不是顾玥也不是顾珊大婚的日子,还请太太搞清楚情况。”

谢氏怒道:“你大婚又如何?我是当家太太,是你的长辈,我说不欢迎谁上门,你非要和我作对是吗?”

顾玖低头,轻蔑一笑,“好说歹说,太太偏不听,偏要彰显你所谓的权威。那好,我现在以宁王府大夫人的身份告诉太太一声,腊月十六,苏家叔侄上门,顾府上下热烈欢迎,太太听明白了吗?”

谢氏嘲讽一笑,“二丫头,你难不成脑子不清醒?你现在还不是王府大夫人,你现在只是顾府二姑娘。搞清楚你的身份地位,再来同我说话。”

顾玖笑了笑,“太太没说错,我现在的确只是顾府的二姑娘。可是哪又如何?太太能拦着苏家人上门吗?能拦着我吗?你说不欢迎苏家人上门,谁听你的?”

谢氏脸色连连变幻,指着顾玖,怒道:“这就是你所谓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