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玫摇头,“相看了不少,都说不合适。我瞧着,曲姑母是想将曲姑娘嫁进代侯府。”

顾玖眼一瞪,“难不成她们母女还在打韩世子的主意?”

“那倒没有。”某些事她有些难以启齿。

“玫姐姐有什么话不能和我说?这两年我好歹也算是见多识广,再古怪的事情到我这里,也是稀松平常。”

顾玫拉着顾玖的手,轻声说道:“全都是我猜测的,做不得准。曲姑妈似乎想将曲姑娘许配给韩五郎。”

顾玖眨眨眼,韩五郎?

确定是韩五郎吗?

那个和湖阳郡主闹绯闻的韩五郎?

曲姑妈真不讲究,竟然看上了韩五郎。

不知道湖阳郡主得知这个消息后,会作何感想。

毕竟二人当初也算是有过一段。

顾玖问道:“我记得你家老夫人特别宠爱韩五郎,曲姑妈想将曲姑娘嫁给韩五郎,你家老夫人能答应?”

“所以曲姑妈天天到老夫人跟前尽孝,说话逗趣。就算曲姑妈搞定了老夫人,我婆母那一关,可不会轻易点头。我婆母看不起曲姑妈。”

这个情况有点像是《红楼梦》。

史老太君想将黛玉许配给宝玉,王夫人却不乐意,嫌弃黛玉是个孤女,身子又弱。反而看上了妹妹的孩子薛宝钗。

对比代侯府,老夫人看上了曲姑娘,想将曲姑娘许配给韩五郎。然而韩五郎的母亲却看不上曲姑娘。

至于韩五郎的母亲看上了谁,顾玖不得而知。

顾玫也不清楚。

她现在专心养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她一概不问。

曲姑娘今日如果安安静静,她也不会为难对方。

顾玫去招呼其他宾客。

顾玖坐着喝茶。

丫鬟剪了梅花插瓶。

梅花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

魏三姑娘来到顾玖身边,未语先叹。

顾玖问道:“魏三姐姐为何叹气?”

魏三愁眉不展,“想当初,你我二人同时被陛下指婚。你和公子诏已经成亲两年,早就在王府站稳脚跟。而我,却不知前程在何处。命运真是捉弄人。”

魏三姑娘心中凄苦。

想她堂堂柱国公府嫡女,身份比顾玖尊贵到哪里去了,结果在婚事上头却栽了个大跟头。

看到顾玖,难免勾起这几年心酸回忆,心中难受得很。

顾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魏三姑娘。

当初,魏三姑娘被指婚给东宫三公子。

结果先是睿真崔皇后过世,东宫守孝。

接着仁宣太子过世,又是守孝。

仁宣太子没了,东宫也没了。

原先的东宫大公子摇身一变,做了楚王。

然而原先的东宫三公子,却只能寄住在楚王府,看楚王脸色过活。

三公子依旧是三公子,却已经不是当初那位东宫三公子。

魏三每每想起这事,半夜都要哭一回。

当初被指婚的时候,她就哭得不行,打心眼里不满意这门婚事。

果不其然,她的婚事极其不顺利。

她不想嫁,从一开始就不想嫁什么三公子,如今更是不乐意嫁过去。

可是她和三公子的婚事,由陛下赐婚,还能悔婚吗?

她觉着自己命真苦,苦不堪言。

而且她的年龄,一年年大了。拖到今日,她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姑娘。

想到伤心处,明知场合不对,可是眼泪还是不受控制地落下来。

顾玖叹了一声,拿出手绢,放在她面前,“魏三姐姐擦擦吧。”

魏三姑娘拿起手绢,背过身擦拭眼泪。

“让你看笑话了。”魏三不好意思地说道。

顾玖摇摇头,“没人看魏三姐姐笑话。”

魏三表情凄苦,“有时候回想起来,走到今日,都是命吧。要是我能早点定亲,当初就不会被指婚给三公子,也不用拖到今日。”

同魏三命运一样的,还有崔姑娘。

崔姑娘当初被指婚给东宫二公子,同样被耽误了。

顾玖劝她振作一点,“天无绝人之路。魏三姐姐还是不要放弃。”

魏三神情茫然,“路在何方?我和三公子的婚事,由陛下指婚,退不了的。等明年他出了孝,我就得嫁过去。”

说起来,楚王纳顾玥,算是孝期纳妾,大不孝。

不过皇室守孝,全凭心意,讲究不得。皇室绝不会像世家大族那般,正儿八经守足二十七个月。

皇帝死了,都只需守孝二十七天,最多守一百天热孝。更何况是区区太子。

楚王府可以说是在守孝,也可以说不用守孝。

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楚王纳顾玥,才没有遭到御史弹劾。

魏三姑娘又说道:“楚王府那边,已经催过两回,想让我尽快嫁过去。我家里人以三公子孝期未满,一直拖着婚期。可是等到明年,他孝期结束,我就没有借口继续拖下去。到时候,我除了嫁过去,还能怎么办?”

说到这里,魏三姑娘又开始流眼泪。她默默哭泣,默默擦拭眼泪。

顾玖问了一句,“崔家那边,也是以孝期未满,拖着婚事吗?”

魏三姑娘点点头,“差不多吧。”

镇国公府崔家,就算上一代镇国公过世,败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归还有点能量。

顾玖问道:“你家里就没想过联合镇国公府崔家,一起悔婚吗?”

“难!”

魏三姑娘抽泣道:“崔姑娘嫁的是二公子,二公子是嫡出,楚王的亲弟弟。估摸着婚后能封爵。

崔家未必真心实意想退婚。之所以一直拖着,估计是想提前运作二公子封爵的事情。

这样一来,崔姑娘嫁过去,不仅能称夫人,还能得诰命。

而我要嫁的三公子,本是侧妃所出。仁宣太子还在的时候,三公子最受宠爱。可是仁宣太子一过世,三公子就变得一文不值。王府上下,全是太妃孙氏说了算,三公子算什么玩意。等我嫁过去,我又算什么玩意?”

想到婚后生活地凄凉,魏三悲从中来,心中酸楚无比。

顾玖叹了一声,然后特别有力量地说道:“那就退婚吧。”

既然从一开始,就不满意这门婚事,与其在这里哭,不如想办法退婚,另觅良缘。

魏三姑娘神情落寞,“陛下指婚,哪有那么容易退婚。家父家母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就连嫂嫂娘家鲁侯府也出了力气。可是没有用。天子根本不同意退婚。天子不同意,我就算是死,也摆脱不了这门婚事。”

顾玖神情平静地说道:“那就置之死地而后生。真死一回,不信退不了婚。”

魏三浑身抖了抖,睁大眼睛看着顾玖,“你,你刚才说…”

“魏三姐姐是怕死,还是怕嫁给三公子?”

魏三咬着牙,“我自然是怕嫁给三公子。”

“既然如此,魏三姐姐何惧死亡?”

魏三挣扎,矛盾。

她问道:“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吗?”

“不是非死不可,却要做好死亡的准备。这就要看魏三姐姐有没有这个决心。”

决心啊!

她有决心吗?

魏三依旧在挣扎,神情变幻莫测。

“离着三公子出孝还有时间,魏三姐姐不用现在就做决定。你可以慢慢想,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争取能想个万全的办法。”

如果不用死就能退婚,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魏三姑娘点点头,眼神由迷茫逐渐变得坚定。

“谢谢你。同你说说话,我心里头好受了很多。”

“魏三姐姐不用客气,希望魏三姐姐来年心想事成。”

“承你吉言。”

魏三也盼着来年,她能走出阴霾,重新开始。

赏花吃酒,大家年龄相仿,又都是熟人,这场赏花宴办得真热闹。

大家吃吃喝喝,快活得很。

等醒了酒,又该说再见啦。

大家纷纷同顾玫告辞,到二门坐马车离开。

马车摇摇晃晃前行。

顾玥端坐在马车上。

她知道,谢实就守在马车外面。

谢实以王府侍卫的身份护她周全。

顾玥咬着牙,心思复杂。

犹豫了半天,她终于下定决心,叫车夫去坊市,她要买东西。

车夫赶着马车到了坊市,顾玥将身边的丫鬟打发下马车购物。

谢实知机,趁机将车夫打发走。

顾玥深吸一口气,轻轻挑起车窗帘子一角,只露出一双眼睛。

“表哥!”她轻轻唤了一声,“你还好吗?”

第385章 来自灵魂深处的醒悟

谢实面无表情,五官硬朗。

他不动声色地扫了眼顾玥,目光又朝其他地方看去,嘴唇张张合合,说道:“你说呢?”

顾玥顿时红了眼眶,“我一直惦记着表哥。”

谢实自嘲一笑,“家母正在替我张罗婚事。”

顾玥愣住,“你要成亲了?”

她很震惊,甚至是不敢置信。

谢实嘲讽一笑,“难道我不该成亲?难道我要守着你一辈子?”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

谢实语气冷硬地说道:“你都嫁给了王爷,我当然也要成亲。”

顾玥委屈,“那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谢实变了脸色,“住嘴!以后休要胡说,那是王爷的孩子。”

顾玥一声抽泣,“你竟然凶我。以前你从不…”

“够了。他们回来了。”

顾玥立马止住了抽泣,一切恢复如常,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车夫和丫鬟一起回来的。

两个丫鬟叽叽喳喳,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马车继续前行,回楚王府。

顾玖回到王府,先回房换了一身棉衣,才去春和堂请安。

裴氏眉宇间有愁色。

“今儿本王妃进宫给娘娘请安,娘娘身体略有不适。”

“不要紧吧?”萧琴儿很担心。

裴氏说道:“太医说,娘娘只是偶感风寒,想来应该没有大碍。改明儿,你们跟随本王妃进宫,给娘娘请安。”

裴氏嘴上说着没有大碍,心里头还是很担心。

萧淑妃毕竟快六十的人,很长寿。

这个年龄生病,又是寒冷的大冬天,真怕有个三长两短。

要是宁王在,她还能找宁王拿主意。

如今宁王不在,她只能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询问意见。

刘议一听萧淑妃生病,嚷嚷着要进宫看望。

裴氏瞪了他一眼,“老大不小了,别一遇到事情就咋咋呼呼。跟你大哥学学,遇事要稳重。”

刘议不敢置信,母妃竟然让他和刘诏学习。

过去,母妃可是一直很嫌弃刘诏,叫他千万别和刘诏学。

于是他就真的没和刘诏学。

如今母妃又改口,叫他和刘诏学习,转变未免太快了点。

刘议顿时有了危机感,不敢再咋呼。

“诏儿,能不能联系到你父王。娘娘生病,他不在身边,如何是好。”裴氏很担心。

“母妃莫慌。明日儿子进宫先看看情况。至于父王那边,就算现在写信送过去,年前也未必收的到。而且路上冰冻,行走不便。万一父王因为担心娘娘安危,忙中出错,又该如何是好。”

刘诏的声音,仿佛拥有安抚人心的作用。

裴氏听了他的话,果然没之前那么紧张。

她深吸一口气,“明日,你们两兄弟一起进宫看望娘娘。本王妃打算去庙里,为娘娘祈福。”

“母妃也要保重身体。”刘议满脸担心。

裴氏见了,心里头安慰,没白疼这刘议,终于知道关心人。

她笑道:“议儿别担心母妃,我身体很好。”

“儿子还是不放心。”

“没什么不放心的。明日进宫,不可调皮。”

看着那对母子母慈子孝,刘诏内心毫无波动。

这么多年,他早已经习惯了。

他借机告辞,没有多做停留。

刘议见状,笑得越发灿烂。

刘议真不笨,他不仅不笨,反而很聪明。过去他只是太懒,懒得动脑筋,懒得去努力。

反正他想要的一切,只需说一声,就有人双手捧到他面前。

一切来得如此容易,何必努力,何必费脑。

但是现在不行了。

刘诏将他远远地甩在后面,兄弟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更要命的是,母妃竟然说出让他和刘诏学习的话。

这让刘议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他很快意识到,他已经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需要什么,张嘴说一声就能得到。

他想得到王府的资源,想要得到父王母妃的宠爱和信任,就必须拿出真本事来。

刘议低头一笑。

刘诏,你等着。我会迎头赶上的。

刘议耐心地陪着裴氏说话,将裴氏哄得很高兴。

裴氏夸他有孝心。

刘议自然要谦虚。

自始至终,他没有说过刘诏一句坏话。

他不是笨蛋,在背后说人闲话,实属小人行径。

而且他和刘诏是兄弟,背后说刘诏闲话,只会被人鄙视。

刘议拿捏着分寸,一直等到天黑,才告辞回到西院。

萧琴儿很担心萧淑妃的病情。

见到刘议,她就说道:“明日我想和你一起进宫看望娘娘。”

“不要胡闹。”

刘议说话不轻不重,萧琴儿却觉着刺耳。

果然,他现在和自己说话,都觉着不耐烦。

萧琴儿咬着唇,“我担心娘娘的安危。”

“谁不担心。明日我和大哥先进宫看看情况。母妃要去庙里给娘娘祈福,你也去,好好表现,不可耍小性子。过几天,你再和母妃一起进宫。”

萧琴儿问道:“母妃明日去庙里请安吗?”

“明日日子不太好,得后日才能去。”

刘议看着她,见她一副委屈的样子,就问道:“你又怎么了?”

萧琴儿深吸一口气,“我没事。”

“没事的话,我就去书房歇息。”

自从上次两口子因为纳妾的事情闹翻后,刘议再也不肯进她的卧房。

当然,那三个妾室,也被送走了。

这段时间,刘议一直睡在书房。

“等等!”

萧琴儿叫住他,“大哥儿一直嚷着要你,你不去看看他吗?”

大哥儿在卧房内。

刘议朝里面看了眼,“改日吧。”

“刘议,你可以不进我的卧房,但是你不能不关心大哥儿。”

萧琴儿不再忍耐,直接捅破窗户纸。

刘议皱眉,“你想多了。”

“我是不是想多,你心里头最清楚。还有,我想替大哥儿添个弟弟或是妹妹。”

刘议眉头紧皱,“这事以后再说。”

萧琴儿委屈极了,“以后是什么时候?明年,后年?等你纳妾后,有了庶子再来和我谈论生嫡子的事情吗?”

“你不要无理取闹。”

萧琴儿自嘲一笑,“我不是无理取闹,我只想要个孩子。”

刘议咬牙切齿,忍着怒火,问道:“好,你说什么时候行房,我就什么时候过来。我一定满足你。”

萧琴儿心中悲痛欲绝。

和她行房,在刘议眼中,俨然成了一项酷刑。

她捂着心口,“你非得如此吗?”

刘议深吸一口气,内心告诫自己,不要动怒,不要动怒。

他压着火气,说道:“我已经答应你的要求,你还要我如何?”

“不如何!罢了,你还是去看看大哥儿吧,我不会对你怎么样。”

两个人都在克制。

两个人都很难受。

刘议迟疑片刻,走进卧房,这么多天,第一次抱起大哥儿。

萧琴儿坐在外间,无声落泪。

萧夫人当初告诫她的那些话,成真了。

刘议对她有了芥蒂,已经不愿意碰触她。

她后悔吗?

她不后悔。

再来一次,她依旧要大闹一场。

她萧琴儿绝不是委曲求全的女人。

她看着刘议的背影,你若不仁,那么也别怪我不义。

这辈子,只有我有资格生下你的孩子。

刘诏回到东院,一身寒气。

他等身上暖和后,才走进小书房,抱住顾玖。

顾玖拍拍他的背,问道:“娘娘生病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嗯,我和四弟明日一早进宫,先看看情况。后日,母妃要去庙里给娘娘请安,你也去。”

顾玖点头应承。

“娘娘的病要不要紧?要不要我进宫替娘娘看看。”

“这事之后再说。太医说只是普通兵风寒,希望能早日好起来。”

萧淑妃只是风寒,然而大家之所以这么紧张,因为萧淑妃年龄大了,再过两年就满六十周岁。

上了年纪的人,一个小风寒,就有可能要了性命。

所以大家都有些提心吊胆。

都盼着萧淑妃能够早日痊愈。

相国寺烧香最灵,裴氏决定去相国寺烧香。

一大早,王府全都动了起来。今天没人睡懒觉。

裴氏带着几个儿媳妇,以及沈侧妃她们,坐马车前往相国寺。

刘议特意请了一天假,陪在裴氏身边。

刘诏则照常去衙门当差。

对此,裴氏心里头是有想法的。

她私下里同刘议说道:“你大哥自小为人就冷漠。”

“大哥责任心重,放不下衙门的差事,母妃理解理解。”

刘议竟然替刘诏说好话。

裴氏诧异。

刘议神色如常,“他毕竟是我的亲大哥。这回父王离京,儿子深切感受到,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这句俗语的含义。过去儿子太过幼稚,太不成熟,才会和大哥斤斤计较。从今以后,儿子会敬重大哥,以他为榜样。”

裴氏不确定刘议说这话,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她内心感到欣慰。

“好孩子,你总算长大了。”

刘议面色愧疚,“以前不懂事,总让母妃操心,是儿子不孝。儿子以后会努力上进,不辜负母妃的期望。”

“真该让你父王看看你现在的模样,真好。”

刘议笑道:“我会给父王写信,禀报府里的情况,让父王不要担心。”

“好孩子,你是该给你父王写信。”

母子二人说了许多。

裴氏觉着,刘议是真的改好了。

她就说,她的儿子怎么可能没有出息。

刘议过去只是太贪玩。

现在长大了,迟早会有出息的。

路程一半,他去骑马吹风,冷静冷静。

相国寺为了迎接宁王府一家,特意在今日关闭了山门,不让其他人上山。

方丈亲自出门迎接,同裴氏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