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家令抖了抖胡子,“你已经借贷了好几百万两,连本带利,赶紧还来。”

顾玖叹了一声,“没钱啊,我拿什么还给你。”

少府家令血冲上头顶,“你当初借钱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你当初信誓旦旦保证,一定能按期还钱。”

顾玖摊手,“所以我找老祖宗借钱来啦。你借我钱,工程项目继续开展,下个月第一笔款子到期,我定如约连本带利还你。”

少府家令哼了一声,“没钱,不借!”

顾玖幽幽一叹,“老祖宗不借钱给我,南城门外的项目可就要停工了。一旦停工,流民没钱吃饭,房子也没人买,整个南城门转眼就成了一潭死水。

我欠少府钱庄连本带利四百多万两,这辈子恐怕都还不上了。接盘的人,短时间也找不到。要不我将刘诏卖给少府抵债。”

少府家令气死了,“你这是要挟!”

顾玖一脸无辜,“我只是实话实说。老祖宗非要认为我是要挟,我也没办法,只能认了。”

少府家令指着顾玖,“你你你,你竟然和老夫耍无赖。你欠少府钱,你还理直气壮,岂有此理。”

顾玖笑眯眯地说道:“老祖宗赶紧批条子,将钱借给我。有了钱,项目才能继续做下去,我才能把去年借的钱还了。”

少府家令一口老血喷出来。

他算是看出来了,他是被顾玖彻底绑架了,绑在她那艘名为南城门外项目的大船上。

他要是不借钱,船就要沉啦。

少府家令流下一把辛酸泪,悔不当初啊。

当初他怎么就信了顾玖的邪,上了她的贼船。

第496章 又被顾玖埋坑里了

“老夫又上了她的当。”

少府家令站在少府衙门门口,目送顾玖的马车离去,一时间悲从中来。

“她若是不还钱,老夫就是罪人啊!”

前前后后,借了五六百万两白银给顾玖,他怎么就敢将这么大笔钱借给她。她又怎么敢张口借这么多钱。

“连本带利,全部加起来得有六七百万两了吧。那个南城门项目,纯靠少府钱庄支撑着。

她的项目赚了钱,少府钱庄也就赚点利息钱。要是她的项目亏了钱,钱庄可就要损失六七百万两。届时,老夫万死难辞其咎,陛下一定会砍了老夫的头。呜呜呜…”

少府家令心中悲戚,竟然哭了起来,哭得像个三岁的娃。

下属看不下去了,特么的太丢人了。

要哭也回屋里哭,叫隔壁户部衙门看笑话像什么话。

之前大人借钱给诏夫人的时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

那会是怎么说来的。

“小玖啊,老夫把钱借给你,你可要好好经营南城门外的项目。第一笔款子就要到期了,你抓紧抓紧,赶紧还了,老夫也好向陛下交差。有借有还,下次你再来借钱才更方便。”

借钱的时候,被诏夫人忽悠得什么都好说。

这钱刚借出去,又开始后悔痛苦。

有用吗?

等下次诏夫人过来,还不是照旧。

诏夫人想借多少钱,就是多少,半文都不少。

也就诏夫人有这本事,能从少府钱庄借走这么多钱。

旁的商家,管他背后是皇亲国戚还是世家大族,最多只借一百万。

还想再借一百万,行啊,先将之前的借的钱连本带利还了,少府钱庄就同意借贷。

“大人,回去吧。”下属实在是没脸看,只能出言劝解。

少府家令流了几滴猫尿,心里头惴惴不安,“她会按时还钱吧。她要是不还,老夫就去宁王府,一根绳子吊死在王府门口,日日夜夜盯着她。”

下属嘴角一阵抽抽,“届时王府请来得道高僧,将大人的亡魂超度了,大人想要日日夜夜盯着人家也是妄想。”

少府家令大怒,“你到底站在哪边?”

那下属不怕他,大着胆子说道:“下官自然是站在大人这边,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大人寻短见啊。你老人家要是没了,诏夫人那里的钱,衙门上下谁有本事要回来一个子?”

少府家令哼哼两声,“那个新上任的少府铜丞,不是挺能干的吗?一边在少府这里当差,一边还管着这宁王府的内务。”

“可是史大人管不了诏夫人,没办法从诏夫人手中要到一文钱。”

少府家令板着脸,“也不知陛下怎么想的,都做了天子,还留着宁王府。谁是宁王?你说现在谁是宁王?普天之下就没这个王。就因为那府邸还挂着宁王府的牌匾,少府每个月就要因为宁王府多支出一笔钱粮。”

下属说道:“那点钱粮支出,哪里比得上陛下将诸位皇子封王所需开销。下官认为现在挺好,虽说有点不合规矩,有点乱来,也无前例可依,好歹是替户部替咱们少府省却了一大笔钱粮。”

少府家令被安慰道:“这么想也不错。省钱是省钱了,就是不成样子。这回倒是稀罕,陛下干了这么大一件不合规矩的事情,礼部和九卿那边,竟然没一个人吭声。平日里他们可没这么自觉的闭嘴巴。”

下属捂着嘴偷笑了两声,“盖因为户部同各个衙门都通了气。这会谁要是出声,嚷嚷皇子们合住王府不合规矩。

这一出声不得了,不光是得罪了户部,也得罪了自家衙门上下所有人。

那户部可是好惹的,得罪了他们,想要钱,好啊,给你拖个半年一年,拖到最后再打个一折两折,活生生能将人逼死。

偌大的衙门,没钱,连薪俸都发不出来。这会谁要出头得罪了户部,就等于是得罪了全体同僚,仕途到头矣。”

少府家令深以为然。

自古以来,吏部同户部,就是压在众衙门头上的两座大山,那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一个管着自己的前程,一个管着自己吃饭问题,都是祖宗啊。

唯有少府可以置身之外,因为少府有钱,不需要看户部脸色。

不过这会,少府也不会冒着天下大不讳,出头嚷嚷皇子合住王府不合规矩。

少府向来就是陛下的私人管家,陛下要怎么做,他们听话执行就成。绝不会多生事端,做那出头鸟。

闷声发大财,才是少府上下一体的气质。

少府的人一走出来,瞧着,就给人一种内敛的感觉。

就是内敛。

也可称之为闷骚。

少了几句闲话,少府家令又将话题转回了顾玖身上。

“你说她会还钱吧。”

“诏夫人都说了,她要是不还钱,就把大殿下卖了抵债。诏夫人都敢卖,大人怎么不敢买?特胆小了。”

“啐!老夫这是稳重。”

“稳重也不会一口气借贷五六百万给诏夫人。她那个南城门外项目,如今就是个无底洞。”

少府家令蹙眉,“老夫何尝不知道这点。可是不借给她,她真要停了工,那可怎么得了。房子不修了,不卖了,哪有钱还债。”

下属连连摇头,不忍卒睹,“大人恐怕是喝了诏夫人的迷魂汤,神智都不清楚了。尽让她牵着走。难怪别人借不到的钱,唯独诏夫人能借。”

“滚!老夫岂是那糊涂人。她说了,改明儿送老夫一桩好事。”

“怕是那好事已经转手送给了户部。”

“怎会?”

下属站在衙门门口,指着隔壁户部,“大人赶紧出来瞧瞧,那是不是户部尚书那老抠的马车。瞧瞧他这是要去哪里?下官同大人赌一两银子,那老抠一定是去找诏夫人讨要法子,想着法儿给户部增添进项。”

少府家令一看,一听,急得跳脚,“那怎么行。那万万不行。诏夫人能帮着添一二进项,这等好事,也该给少府才对。快快给老夫备马车,老夫要追上去,拦住那老抠,万万不能叫他得逞。”

下属人来疯,最喜欢看到自家老大同隔壁衙门老大斗殴,浑身兴奋得颤栗。

下属跑得比疯狗都快,赶紧从马厩里赶了马车出来,载上少府家令就急匆匆追了上去。

这一追,就追到了城南。

少府家令一看,“好啊!那老抠果然是追着顾玖去的。顾玖这是去南城门外视察工地,老抠跟在后面,绝无好事。”

少府衙门上下,私下里称呼户部尚书,开口闭口都是老抠。嘲讽户部尚书堂堂部堂高官,抠门吝啬,连那市井泼妇都不如他。

当然,这外号,也就私下里叫叫。

当面还是得老老实实称呼一声大人。

也就少府家令,仗着资历老,辈分高,当着面也敢称呼户部尚书为老抠,从不客气。

户部尚书,那是公怨加私仇,对少府衙门上下十分看不顺眼。路过少府衙门门口,都要啐一口才舒坦。

这两人,均是一部衙门主官,乘坐马车,一前一后追在顾玖所乘马车后面。

顾玖所乘坐地马车上,正响着一阵阵算盘声。

青梅拿着算盘算账,越算越是心急如焚。

“夫人今儿又找少府借贷了两百万两。去年是三百万两,前后加起来五百万两。今年得还去年借贷的那三笔款子,利息都接近一百万两。如今账上哪有这么多钱。都快穷光蛋了,夫人怎还敢借贷如此多银两?”

顾玖笑了笑,“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么大个项目,少说要投入一二千万两。这么多钱,本夫人哪里拿得出来。自然要找少府钱庄借贷,用他们的钱为我们做事。”

青梅愁死了,“借钱容易还钱难。夫人借钱爽快,下个月贷款到期,从哪里拿钱来还?难不成要拿刚借出来的钱去还去年的借贷吗?这是借新账还旧债,迟早会出事的。”

顾玖瞧着青梅发愁的样子,觉着有趣,“谁告诉你我要借新还旧?本夫人还没混到那么惨的地步,好不好?”

“那夫人告诉奴婢,要从哪里拿钱还给少府钱庄?”

顾玖抿唇一笑,“南边经营了两年,也该有些出息。江南那边经营时间尚短吗,加上又和周瑾那边翻了脸,断了合作,最近走货有些困难,暂时挪不出银子。”

“夫人的意思是,全指望南边山庄那点出息?那点钱,还不够还少府的利息。”

顾玖却摇头,“你错了。南边山庄的出息,不仅够还少府的利息,还够还本金。”

“奴婢不信。”

青梅管着账本,南边山庄是什么情况,她还是清楚的。这几年,就光看着投入,没看到产出。烧钱的速度倒是一点不慢。

从西北买来的人口,全拉到南边山里面做矿奴,田奴,养着这些人也是一大笔开销。

顾玖笑道:“我让南边山庄组织了一个车队到京城,算着时间,差不多也该到了。上个月,容信来信,说是和那些波斯商人,大食商人已经取得了联系。若是顺利的话,今年江南也能出一大笔货物。”

“那些货也卖不到两百万两。”

顾玖却神秘一笑,“别着急,等他们将账本报上来,就知道能卖多少钱。”

许有四敲着车门,告诉顾玖,后面跟着两辆马车,而且跟了一路。瞧着徽记,一个是户部尚书,一个是少府家令。

顾玖说道:“不用管他们,继续赶车。”

出了南城门,就是新设的新民县。

县衙治所,就在新民镇上,也就是原先的窝棚区,离着集市相当近。

窝棚区那边,最近忙着强拆,整日里鸡飞狗跳。

大部分流民还是很配合,咬咬牙,出一笔首府,买了新房拿了钥匙带着全家老小搬进去。

体会到住新房的好处后,谁还稀罕住那窝棚。

只怕是再也不想回到窝棚区,怕是看一眼都觉着碍眼得很。

这些流民并非全都是穷苦百姓出身,其中不乏乡绅,秀才,略有家资的富农,有手艺的工匠,甚至还有大户人家。

只因为老家遭了灾,地主家也没了余粮,又遇人祸,只能背井离乡出来逃荒做流民。

本想着有朝一日回到家乡。

可是领略了京城的好处后,有人便决定在京畿新民县落地生根。

也有那小地主,所谓的大户之家,惦记着家乡,不肯落户。指望着还有一天能回到老家。

这帮人就是闹的最厉害的钉子户。

他们想法很简单,买了房就要落户,落了户他们就不再是家乡人。家乡的田,家乡的房,家乡的人脉关系,仿佛一下子都和他们没了关系。

他们岂能接受。

这帮人闹了好几场,抓也抓了,打也打了,却不顶用。

这帮人死活不买房,也不肯搬走。

家乡连年遭灾,逃荒逃到千里无人烟,回去总有一天会回去,但不是现在。

现在回去,连个人都没有。没人,守着大片抛荒的地又有什么用。靠自家那点人,累死了也耕不了两百亩地。

更别说还没地方买种子耕牛。

当年,先是乡下逃荒,后来又听说闹反贼,闹兵贼,家乡县城都给跑得一个人不剩,官府也是空荡荡的,无人。

那样的家乡,俨然已经是绝户县,绝户州。现在是万万不能回去的。

不回去,他们就死守京城,同时绝不落户京城新民县,不做那新民县的百姓。

这些人读过书,比寻常百姓有更多的执念。

闹到最后,邓存礼脾气上来,就想将这帮人抓起来全都丢到矿上做矿奴。

好在顾玖赶来了。

顾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消息。

她说道:“买房落户一事,全凭自愿,不必强求。想落户,必须买房。买了房,却不是非要落户不可。

不过,不落户,虽说不用服徭役,不用缴纳口赋税,但是要缴纳借籍税。毕竟他们占着新民县的资源,不能什么好处都占了,却不用付出半点代价。”

邓存礼问道:“这个借籍税,户部想出来的?”

顾玖点头,“户部税曹那边已经办好了文书,只等收税。借籍税,不管收成如何,都是新民县当年口赋税的三倍。

你将这些制度多刻印几张,贴在外面,派人讲解,叫所有人都明白。给他们三天时间,三天后不管搬不搬,工地都要如期开工。

胆敢阻碍工期,全都抓起来丢矿山改造。男的下矿,女的在矿上洗衣做饭,小孩去就背矿。老人也别放过。矿上那么多活,不怕没事干。”

邓存礼躬身领命,安排人去刻印张贴宣传户部新制度。

顾玖又说道:“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已经从少府借贷了一笔,全都放在账上。你要用钱,从账上支用就成。”

邓存礼大喜过望,“夫人这笔钱,可是及时雨。原定计划,今年二期和三期同时开工。账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老奴还在担心,会不会耽误了工期。

三期若是不能准时开工,今年还能去哪里赚钱。正想着钱的事情,夫人就把钱给解决了。”

在顾玖的计划中,一期二期都是薄利多销,让利给流民百姓。

那点利润,真不够塞牙缝,只够拿来修建基础工程。

偌大的新民县,基础工程,地下管道,铺桥修路,可都是极耗钱粮的玩意。

真正能赚大钱的,是后面的三期工程,四期工程,五期工程…

越往后面修,房子会修得越发奢华,售价越发昂贵。

为了将房子卖出十倍,二十倍,甚至是一百倍的利润,打造配套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周围的山林,全都被顾玖买了下来。

那些山林,她可得好好利用。

还有湖泊。

这附近没湖泊,那就人工挖池塘,建湖泊。从山上,从上游引活水过来。

保证打造出一个环境清幽,闹中取静,出行方便,购物方便,低调奢华的高大上住宅区。

专卖有钱人。

一套宅院,不卖个几万两,她就不姓顾。

第497章 过路费

顾玖提醒邓存礼,“得抓紧时间把书院办起来。别的事情可以拖一拖,书院这事决不能拖。要用最好的材料,建造书院。”

一套宅院想卖几万两,除了地段,还能靠什么?

当然是靠逼格,靠需求。

什么是需求。

自古以来,人有了钱就想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俗称逼格。

高逼格的书院,才有高逼格的房产项目。

想让子孙到高逼格的书院读书吗?

买房吧!

没错,顾玖要干的事情,就是建学区房。

工读院校,也就是后世的技校,她打算就建在二期后面,顺便提升一下二期以及三期房产项目的逼格。

至于高逼格的书院,就建在那山上。

她要建大周朝一等一的书院,吸引全天下优质师生入驻。

山坡上,山脚下,山后面,就是计划中的四期,五期房产项目。或许将来还会有六期,七期…

反正她买了足够的土地,足够建很多很多的房子。

她还提醒邓存礼,“叫你寻摸那些致仕的老太医到这边开医馆的事情,也得抓紧。”

除了教育,还要有配套的医疗。

没有谁比太医院致仕的太医更有逼格。

顾玖名下那个药铺,可以卖卖药方,卖卖药材,却卖不了身份逼格。

请老太医给自己看病,多有面的事情啊。

那些个富豪,世家大族,就喜欢请有身份的人替自己做事。

大不了,太医开药,到她名下的药铺拿药。

大不了她让药铺在新民县这边开个连锁分店。

除了教育和医疗,剩下的就是交通。

有了交通,才有更多的人流量,才有更多的商机,那些高档的消费场所才会主动入驻新民县。

顾玖叫上邓存礼,“随去去见几位老大人。”

两人出了签押房,朝集市那边的公房走去。

两人皆是步行,护卫护送。

顾玖看见大槐树坝子上,已经有小贩开始摆摊,她对邓存礼说道:“想办法引导更多的小贩游商到这边叫卖,不拘什么货物。”

邓存礼说道:“目前来说,还是京城小民更舍得花钱。游商们更喜欢去京城做买卖。不过随着二期第一批人入驻,这边的商机会越来越兴旺。”

顾玖点点头,“慢慢来。等这边住的人超过十万,二十万,不用我们操心,市场自会兴旺。届时还要修再修两个商业集市。”

一边说一边走,终于来到公房。

少府家令同户部尚书正在大眼瞪小眼,新民县县令顾喻夹在中间,苦不堪言。

见到顾玖到来,好似见到救星,“小玖妹妹,你可算来了。”

顾玖含笑点头,“我来了。两位大人,今儿怎么有空来这贱地?当心脏了鞋。”

“诏夫人真会说笑,这地面干净的很,比京城某些坊市还要干净三分,怎会是贱地,又怎会脏了鞋。”户部尚书打了个哈哈。

少府家令翻了个白眼,十分嫌弃。心道这老抠肯定又在冒什么坏水。

不过户部尚书说的也没错,新民县旁的不敢说,卫生情况绝对是走在全京城最前面。

顾玖爱干净,连带着她手下的人也见不得那脏兮兮的地面。

最初卫生队只有五十个人,如今已经扩建到三百来人。

这些人不干别的,就负责拿着扫把撮箕,从早到晚打扫卫生,确保自个负责的区域从早到晚都是干净的。

集市上每天人来人往,就是靠着卫生队,才能保证地面时刻干干净净,垃圾落地不超过一刻钟就会被清扫打理。

顾玖笑眯眯地说道:“两位大人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倒是奇了,竟然一起出现在这里。

老祖宗,一个时辰前,我们刚在少府衙门见过,你怎么又过来呢?你若是有事,使人唤我一声就成了。何须劳师动众,亲自过来。”

少府家令哼哼两声,“嗯,老夫有话需当面说。”

少府家令的那个下属实在是不忍卒睹,为了忍耐,脸都扭曲了。

顾玖含笑问道:“不知老祖宗有什么话和晚辈说?”

少府家令瞥了眼户部尚书,“让这老抠先说,老夫不着急。”

户部尚书:你才老抠,你全家都是老抠。

户部尚书很心塞,想他堂堂河东赵氏,传承了两三百年的世家,别的没有,就是大气。

竟然被少府家令这个老不修的取了个外号叫老抠。

别以为他不知道,少府上下私下里都跟着叫他老抠。

先不和这老东西计较,正事要紧。

“诏夫人,上次你提起的税源…”

他可是眼巴巴地望着。

少府家令:我靠!户部又搞了什么新税源?过分了啊,有好处竟然不拿出来分润。今儿幸亏他跟来了。要不然这便宜就全让户部占了去,少府连汤都没得喝。

少府家令又朝顾玖看去,满脸写着:小玖,你不厚道啊!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不惦记着少府,光想着户部。老夫对你不好吗?几百万两都借给你了,全天下这可是头一份。你撇开少府给户部找税源,良心不会痛吗?

户部尚书瞪眼:老贼,又想截胡。盐铁税收叫你们拿了去,这一回定不能叫你得逞。

两个老家伙,加起来快一百四十岁,你瞪我,我瞪你,十足的孩子气。

顾玖喝了口清茶,低头一笑,“谈税源之前,我想先请两位老大人看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顾玖说道:“外面春光大好,两位大人若是不嫌弃,不如随我到外面走一走。”

“走走走,出去晒晒太阳也好。这把老骨头许久没动弹了。”

顾玖打头,带着两位大人还有顾喻,走出公房,朝集市后巷走去。

后巷这边是车马行,所有商铺的车马,全都寄放在后巷。

故此,后巷的气味重了些。

“小玖啊,不是说晒太阳吗,怎么带我们来了此处?”

顾玖含笑问道:“两位大人,没发现这里有什么不同吗?”

“什么不同?”

顾喻眨眨眼,提醒两位大人能不能纡尊降贵看看那车马行。

啥?

为啥看车马行。

顾喻轻咳一声,“过往,所有车马行,都是黄泥巴做地基,讲究点的铺点稻草就成。天晴还好,一到下雨天,那地面简直无法下脚。又是黄泥,又是牲畜粪便,要有多污秽就有多污秽。

二位大人都知道,今儿凌晨,京城下了一场雨,地面都浇头了。可你们看看这车马行,可有半点污秽之处?”

这一提醒他们才注意到车马行的地面竟不是黄土。

“这是什么?踩上去硬邦邦的。”

顾玖神秘一笑,“两位大人随我来。”

走出车马行,来到二期背面,这里是一条街巷。运送建材的车马,全从这条街上过。

她指着路面,“两位大人请看。”

“这路面为何如此平整,结实?这么多车马负重行驶,这路面竟然没被压塌?”

“看这地面,说是黄泥,颜色却又不对。而且老夫从未见过如此平整的路面,这是怎么做到的?”

顾玖依旧神秘一笑,“马车来了,二位大人不妨上马车感受一下这条路面到底有多平整。”

两位大人被彻底激起了好奇心,纷纷上了马车。

这条街面,足有五里长,马车跑了个来回。

等马车停下,率先听见少府家令的喊声,“哎呀呀,不得了。坐在马车上,稳得不行。比那青石板地面走的还稳当。更别提那黄泥官道,根本没资格同这路面比。”

两位大人,都是一脸兴奋的下了马车。

二人都是人精,见了一回,又亲自乘坐感受了一回,便知道这路是真好。

若能推广,必定大大提高两地的沟通效率,促进商业来往。

“诏夫人,此路何物修建?作价几何?”

若是成本太高,那只能抱憾。

顾玖笑了起来,“铺设路面的材料很简单,就是三合土,也叫土水泥。前段时间,有工匠改进了土水泥的配方,使得土水泥更加坚硬,成本却没有增加。

你们看,这么多负重数百斤的车马在这条路上,每日反复碾压,历时一个半月,期间还有数场大雨,然而这条路面依旧坚硬平整,并无损坏。”

两位大人一听,赶忙跑到路上,查看路面。

顾玖生怕发生车祸。

这条路因为二期工程,车流量是极大的。

“两位大人快回来。”

几个护卫冲到路中央,阻拦南来北往的车辆,不要撞了两位大人。

两位大人检查了一路,最后齐齐大笑起来。

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两个老人,笑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一路跑回顾玖身边。

“小玖啊,你说的这个土水泥作价几何?”

顾玖含笑说道:“十文一担。”

一担足有一百二十斤。

两位大人眼睛都亮了,“果真这般便宜?”

两位大人开心得笑起来。

户部尚书手舞足蹈,“若是用这土水泥铺一条到河东的道路,来回一趟,能节省多少时间?”

少府家令不答应,“凭什么要铺设去河东的道路,照理该往南边铺。”

“我们河东哪里不好,凭什么不能铺设土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