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辞流泪。

带彩图的平装版,比不带彩图的平装版贵了足足五百文钱。

简装版最便宜,奈何没有黑白插图,也没有彩图,只有故事。

他要是次次都舍得多出五百文钱,何至于在这里哭。

富人不懂穷人的哭。

严辞擦擦眼泪,冲公子哥拱拱手,“多谢兄台。等我考上书院,定要补足遗憾。”

公子哥笑了起来,“祝兄台心想事成。”

一位管事来到公子哥身边,“公子,夫人已经到了。”

公子哥收起折扇,“我们也过去吧。”

这位公子哥,正是福雅公主的儿子黄去病。

第679章 忒费钱

王学成将严辞从地上扶起来。

严辞脸色灰白,看得出来,他是遭受了沉重打击。

周围如他一般的人可不少。

王学成无法理解严辞对话本小说的爱,在他看来,那是玩物丧志。

他小声问严辞,“严兄接下来做什么?”

严辞抹了一把脸,“回去刷题。王兄,你也买两本习题集回去,学我一般天天刷题。我找人要答案,只要九成五都是对的,你肯定能考进书院。”

王学成连连点头,在严辞的介绍下,选了两本习题集。

“这是第三版,最适合王兄你现在的程度。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

“多谢严兄。严兄不买吗?”

“买,当然买。我要买第四版。”

两人拿着书籍,到柜台结账。

掌柜见他们买了三本,所以给了个折扣。

王学成一下子花去一两五钱银子,心疼得不行,脸都绿了。

新民县的消费可不便宜,至少比乡下镇子贵多了。

走进面馆吃了一碗炸酱面,连个肉沫都没有,一看价格,王学成更加坚定要尽快找活干。

要不然,不是饿死,也会被房东赶出房门。

回到出租屋,王学成辞别严辞,匆匆去找王小喜。

王小喜吃饱喝足,满嘴冒油,正在剔牙。

见到王学成,就招呼道:“吃了吗?”

王学成点点头,“吃了!”

王小喜将牙签一扔,“走,我带你去找活干。我刚想到吃饭的事情,你屋里没炉子,可以借房东的炉子煮煮东西吃,最好是给点钱给房东,免得被人说闲话。”

王学成哦了一声,“用热水也要给钱吗?”

王小喜嘿嘿一笑,“你一个月给房东三四十文钱,热水,烧菜做饭用的煤球,房东都给包了。”

“那我要是自己卖炉子开火,王管事觉着怎么样?”

王小喜连连摇头,“划不来。你是读书人,时间宝贵,没办法天天生火,所以就得让炉子一直烧着。你一个人这样算下来忒费钱。除非两个人搭伙用一个炉子。”

王学成想到了严辞,或许他可以和严辞搭伙用一个炉子,两个人平摊费用。

转念又想到,自己找到了活干,用煤炉的机会不多,平摊费用似乎对自己不公平。

想来想去,还没有下决定。

他便说道:“我再想想。”

王小喜对他说道:“你要记住,新民县都用煤炉,现在大家都不烧柴。所以你也不要烧柴。”

“为什么啊?”

“山都封了,要烧柴就得花钱买柴。买柴烧比烧煤炉还贵,懂了吗?”

王学成看着远处的山,“那么大的山,全都封了?”

“是啊!自从上面建了书院,整座山都给封了。听说上面景色极好,可惜我没机会上去。等你考上书院,那山上随便你逛。”

王学成心之向往,攥紧拳头,认真道:“我一定考进山河书院。”

王小喜哈哈一笑,“我看好你,你肯定能有出息。”

王小喜带着王学成到了货场,“本想给你找个账房活计,可是账房都要熟人。你刚来,人家不知你根底,不敢用你做账房。

这个货场,需要一个货物登记员,你是读书人,做这个肯定没问题。

每日做足四个时辰,一天的工钱是三十五文。十天领一回工钱。一个月可以休三天。你觉着怎么样?”

“一天三十五文钱?”王学成口干舌燥,差一点说不出话来。

王小喜有点不好意思,“三郎,你别嫌少。你是新人,没办法,只能拿这个工钱。等你将来做熟了,可以和老板商量,工钱涨到一天五十文。”

“不不不,我不是嫌少。”

他是觉着太多了。

新民县的钱怎么这么好挣?

只是做做登记,都不用下苦力,一天就有三十五文钱。

王小喜明白过来,大笑出声,“等你考上秀才功名,在新民县随便找个活干,一天少说也有七八十文钱。

即便没考上秀才,只要在山河书院读过书,老板们都抢着要你,一个月挣二三两银子随随便便。节省一点,两年时间,就能攒够首付,贷款在二期买一套房子。”

王学成感觉脑袋发晕,这里的钱也太好挣了吧。

家里人要挣点钱,真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有时候出了力气,一文钱还挣不到。

就是县城,挣钱也是极难的。

新民县的物价,让王学成备受打击。

然而这里的收入,却颠覆了他的认知。

原来,挣钱并没有他想的那么难。

只要读过书,在新民县养活自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王学成跟着王小喜,去见了货场管事。

货场管事考了考王学成,还算老实。做事虽然慢了点,新人嘛,情有可原。干个几天,想来速度就提上来了。

货场管事当场拍板,“明早寅时三刻准时到这里报道。我们这边主要是早上和上午忙,过了中午基本上就没事。到了未时二刻你就可以回去读书。月底要考试,记得提前请假。

我们这里包两餐,早餐和午餐。明日早上过来领工作服。工作服不可以带回家,干活的时候一定要穿工作服,不然大晚上谁认得清谁,认错了人出了差错谁都承担不起。记住了吗?”

王学成连连点头,将管事说的话牢牢记在心头。

最后,货场管事拿出三方用工契约,“先签半个月。干满半个月,没问题的话,我们再重新签一份。”

经过王小喜普及的王学成,知道在新民县无论是做工,还是租房,都要签一份三方契约,拿到衙门登记。

办好了手续,王学成如释重负,总算找到了饭碗,不怕饿死,也不用担心被房东赶出去。

王小喜带着王学成离开货场,“我看你没印章,得抓紧时间做个私人印章。新民县这里,干什么都少不了印章。对了,做印章只能去集市公房。其他地方做的印章不算数。价钱你放心,很公道。”

王学成牢牢记住,又连连感谢王小喜的帮忙。

要不是王小喜领路,他一个人来到新民县,不知道要碰多少头,吃多少亏才能顺利安顿下来。

而且没有王小喜作保,货场管事不可能将登记员这份工作交给一个陌生人来做。

房东也不会以低廉的价格将房子租给他住。

王小喜妥妥的,就是王学成的贵人。

王学成默默打定主意,等领了第一笔工钱,他要请王小喜吃饭,作为感谢。

晚上,王学成和房东达成协议,每个月三十五文钱,包热水,还有做饭做菜所需煤球。

一次交了三十五文钱,随便炒了个菜吃了晚饭。

王学成算是正式安顿下来。

他学着严辞,挑灯夜战,开始刷题。

结果刷到怀疑人生。

一个客栈,住了十二位男客,七位女眷。第二天,离开四位男客,三位女眷,又住进七位男客,五位女眷。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问客栈现在有多少男客,多少女眷?

这是题?

这是历年入学考试题目?

王学成再次怀疑自己读了假书。

他拿出黄表纸,慢慢计算。

终于算出了准确答案,结果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刻钟。

严辞:“王兄,你这样不行啊!入学考试有时间限制,总共一个半时辰,要做完所有题目。一道简单的术数题,竟然花了一刻钟,不行,不行。你这样,肯定考不进去。你不仅要保证答案准确,还要足够快。”

王学成:“…”严兄可有看见我生无可恋的脸。

他问道:“为何要限制时间?为何只有一个半时辰?谁能做得完。这个规定,岂不是将天下学子都挡在门外。”

“王兄太小看天下学子。我参加了四次入学考试,每次都有上千人。王兄猜一猜,每次入学考试有多少人考上?”

王学成一脸傻愣地问道:“多少?”

严辞嘿嘿一笑,“第一次,有两百二十人被录取,第二次有一百八十人被录取,第三次…”

听着严辞道出一个个数据,王学成顿觉压力山大,“竟然有这么多人考上书院。那山河书院有多少人?”

“少说有一两千人吧。我们这边入学考试,书院那边月月都有人结束学业回乡考试。据说书院非常大,足以容纳上万学子同时在书院读书。”

王学成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上万人一起读书?”

完全无法想象。

严辞拍拍王学成的肩膀,“所以这辈子,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山河书院长长见识。王兄,努力!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学成:“…”求严兄不要再打击他啦。

今日他已经承受太多打击。

楼下传来重重的关门声。

严辞和王学成一起走出屋舍,朝楼下看去。

同住一栋楼的薛姓秀才,大声惊呼,“可靠消息,绝对可靠消息,文青书局即将出版历次入学考试第一名学子题集。”

“千真万确。据说五日后就会正式发售,有简装版,平装版,还有精装版!”

“一定要买一本回来。”

“我倒是要看看那些考第一名的到底厉害在哪里。”

“有机会一睹第一名的风采,不错,不错。”

王学成被众人感染,也跟着激动起来。买买买,一定要买。

就是忒费钱。

第680章 奸商(三更)

又是热闹的一天。

国子监同山河书院的学子,再一次在文青书局,针尖对麦芒地争吵。

目前来说,山河书院考上进士的人极少,暂时和国子监还不存在利益冲突。

然而,山河书院在考秀才考举人上面的战绩,让国子监的人意识到了山河书院将是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国子监京畿户口的学子,基本上都是京畿地区各个书院输送。

山河书院抢其他书院的生源,这就是结仇。

身为书院的一份子,所谓的同窗情谊,师生情谊,无论如何也要站出来,怼山河书院。

赢不赢无所谓。

但是态度一定要有。

堂堂书生,岂能没点浩然正气。

山河书院以高额的奖学金为诱饵,卑鄙的抢夺其他书院的生源,这是犯了众怒。

怼他!

没胆子打上山河书院,文青书局就成了大家默认的战场。

天天吵架,吵得文青书局跟个菜市场似的。

掌柜不在意,其他学子同样不在意。

买书的买书,看热闹的看热闹,大家互不干涉,和谐共存。

文青书局后院,环境清幽,隔绝了书局大堂内的争吵。

顾玖坐在花厅里,翻看着下面人送来的文稿。

顾珲有些紧张,坐立难安。

黄去病斜了他一眼,无声一笑。

当初顾玖开办书局,黄去病就意识到这里面的机会,于是主动承担了出版和分销这一块的任务。

而顾珲则抢先一步,领了内容部的任务。

什么是内容部?

创作新的,畅销的话本和传奇小说,就是内容部的主要工作。

内容部自前年成立,从最初的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八个人,成功创作了《七郎十战采花贼》这本畅销大江南北的传奇小说,成为了爆款。

顾珲也因此坐稳了内容部管事的位置。

顾玖提笔,赤红的笔尖,圈住文稿中的内容。

她板着脸,说道:“还是老毛病,语句啰嗦,遣词造句透着一股子矫揉做作,看着不够痛快。

《七郎十战采花贼》为何会畅销大江南北,是因为故事喜闻乐见,因为剧情一环套一环。这是给人看的消遣读物,不需要大道理,不需要这么多华丽辞藻,会影响阅读快感。

七郎是爽朗男儿,热血青年,他的言行举止不应该郁郁之气。三娘子身世堪怜,却从未放弃希望,一直积极向上的生活。这一稿,你们写成什么鬼。三娘子变成了病娇娘,荒唐!”

顾玖将稿子一丢,顾珲浑身一抖。

顾玖深吸一口气,“这个稿件不行,上次就和你说了,这个人不行。落魄文人,自恃清高,叫他按照大纲写稿子,结果尽掺杂私货。既然不肯按照大纲要求写,那就解雇他,换别人去写。”

顾珲尴尬一笑,“碍于交情,给他一份活干,结果却不肯好好干。已经仁至义尽,明儿就解雇他。”

顾玖朝顾珲看去。

顾珲口中的人,顾玖也认识。

姓赵,勉强算是顾家的世家,家道中落,到书局写传奇小说,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解决一下温饱问题。

奈何,想法太多,全都不合时宜。又不肯老实按照大纲书写,一门心思掺杂私货,想显摆自己的才学。

拜托,这是传奇小说,消遣读物,用来赚钱的。

顾玖点点头,“你要是不方便开口,我会让人处理这件事。”

顾珲应下,“二姐姐,这里还有第二稿。就是担心老赵写得不好,我私下里叫人写了第二稿。二姐姐要不看看?”

顾玖伸出手,顾珲赶紧将第二稿拿出来。

第二稿明显是按照大纲要求在写,个别地方还需要修改,大体上是合格的。

顾玖暗暗点头,“这一稿不错,基本上达到了要求。谁写的?”

“去年新招的写手,姓杨,还有秀才功名在身。”

顾玖笑了起来,“这位杨公子不错,以后可以重点用他。不过《七郎十战采花贼》风格需要统一,遣词造句,叙事风格需同前面十二回相似。

你去告诉杨公子,如果他能将这份稿件的风格修改得和前面十二回相似,我就用他的稿子,按字数给他丰厚润笔费。若是不能修改,我只能另外找人修改。他只能拿初稿稿费。”

顾珲立马说道:“我这就去问他。”

说完,急匆匆出了花厅。

黄去病笑呵呵的,“不到十天就要出版发售,稿子还没定下来,来得及吗?”

顾玖笑了笑,“当然来得及。插图已经画好,工坊正在抓紧时间印刷彩印。你也清楚,这书最难的不是内容,而是彩色插图。”

这年头,彩色印刷,难度极高。

一不小心,画面就糊成一团。

文青书局出版的《七郎十战采花贼》精装版,每一回的内容不超过五万字,却能卖三两银子。而且买的人趋之若鹜。

为何?

皆因为里面的彩色插画,已经真正做到纤毫毕现,色彩艳丽,上色均匀。人物形象,一颦一笑,清晰可见。

其清晰度,快赶上顾玖上辈子的时尚杂志彩印。

就是那么精致。

如此清晰的插画,以这年代彩印技术,可以说在《七郎十战采花贼》精装版出来之前,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没见过。想都想象不出来。

画像还可以画得如此逼真,还能如此清晰,就像是真的有这么个人,飞进了这书里面,化身为彩色插画。

以前很多书局都出过带插画的话本,亦或是传奇小说。基本上都是黑白印刷,线条模模糊糊,全是抽象。人物具体长什么样,还得靠想象。

极个别书局也出过彩色插画,色彩搭配一塌糊涂,印刷出来,色彩糊成一团,根本没法看。

直到顾玖,直接从少府将作监高薪挖人,不计成本钻研彩印技术,加上她给匠人们的一点点启发,费时两年多时间,终于攻克了彩印技术。

然而,技术攻克了,彩印印刷依旧费时费力。

先要找人画好底稿,然后照着底稿调色,做模板,用特制的纸张分色印刷。

比如红色,先将一千张稿纸所需红色线条全部印刷出来。然后再印刷绿色。

很麻烦!

却已经是现在彩色印刷技术,能做到的最好程度。

麻烦是麻烦,印刷速度也很慢,但是效果特别好。

快赶上后世的彩色喷墨打印。

顾玖也曾想过,做一个模板,所有色彩调和好,一起印刷。

只可惜效果差强人意,清晰度达不到,色彩还经常糊掉。

目前的技术,只能分色印刷。

黄去病松了一口气。只要插画印刷好,其他的事情都变得简单。

顾玖又说道:“等《七郎十战采花贼》完结后,就该准备出新书。这里有一份新书大纲,你先看看。”

顾玖拿出一份稿纸,交给黄去病。

黄去病拿起稿纸,先是“咦”了一声。

“下本书写书生?”

顾玖喝了一口茶,“准确的说是才子佳人,落魄才子和貌美女鬼的故事,是不是很吸引读书人以及深闺妇人?”

“竟然是女鬼。这是要写志怪小说吗?”

“错!我都说了是才子佳人。”

“可是我看这份大纲,就是志怪小说。”

顾玖翻了个白眼,“分明是才子同女鬼的旷世绝恋,你眼瞎,所以看不出来。”

黄去病嘴角一抽,竟然被人身攻击。

“好吧,就当是才子和女鬼的旷世绝恋,确定有市场?”

顾玖呵呵冷笑一声,“上回叫你分析目标客户,有什么体会?”

“都是些酸书生?”黄去病不屑说道。

顾玖嗤笑道:“准确的说有五成客户都是不得志的读书人,三成是深闺妇人。剩下一成,像你这样赶时髦的人,还有一成,忽略不计。

新书主角是落魄才子,对于不得志的读书人,是不是很有代入感?遇上女鬼,遭遇一些列不公待遇,靠女鬼脱困,最后顺利考取功名,得贵人赏识,娶得美娇娘。读书人看完后,满不满意?满意到恨不得自己化身书中的落魄才子。

女鬼有情有义,生前被人辜负,死后得才子爱重,成功报仇,并助才子考取功名,感不感人?深闺妇人们怕是要多准备两张手绢,替女鬼狠狠哭几场才行。中间还加上各种曲折坎坷的经历,争取每一回都能抓住每个读者的心。”

黄去病张大嘴巴,“夫人真不愧奸商!”

顾玖呵呵冷笑,“你刚说我什么?”

黄去病连连摇头,“我什么都没说。我是说夫人对人心的把控,真是厉害。佩服佩服!精装版还是三两银子?要不要涨价?”

顾玖笑了起来,“你才是名副其实的奸商。”

黄去病尴尬一笑。

以前他哪里知道,买书也这么赚钱。

而且赚得特别有档次。

书商不同于任何商人。

书商在世人眼里,差不多等于半个读书人。

读书人卖书,能叫做买卖吗?简直是侮辱书籍。

黄去病又嘀咕了一句,“这故事是不是有些老套?”

顾玖笑了笑,“没有老套的故事,只有老套的写作手法。《七郎十战采花贼》这故事不老套吗?人们自小到大,类似英雄救美的故事恐怕听了不下三个版本。

可是为什么《七郎十战采花贼》一经出版,就能畅销大江南北。因为我们的故事足够精彩,写作手法足够新颖,伏笔足够多,剧情足够爽快。

多余的描述,没用的华丽辞藻,统统抛弃,只需要认真讲故事,把故事讲得好看就可以了。人们想看的不就是好看的故事吗?”

黄去病听得一愣一愣的。

顾玖顿了顿,喝了口茶,又继续说道:“再加上精美绝伦的彩色插画,配上精彩的故事,你也喜欢看吧。”

黄去病嘿嘿一笑,“的确喜欢。尤其是三娘子…”

余下的话,不好继续说。黄去病自觉地止住了话题。

“就连见多识广的你都喜欢看,生活相对封闭的读书人,以及那些深闺妇人能不喜欢吗?”

“喜欢喜欢,肯定喜欢。我娘现在都迷上了三娘子,整日里催我收集三娘子的插画。她还叫我偷偷问你,可不可以将三娘子的插画放大,放到成人那么大,可以挂在墙上。”

顾玖笑道:“等《七郎十战采花贼》完结后,我会考虑出一套珍藏版。抽二十人,送三娘子和七郎的等身画像。”

“太好了!我先定一套,三娘子和七郎都要。”

“要抽奖!”顾玖一本正经地说道。

“我出一百两。”

“要抽奖!”顾玖再次强调。

黄去病咬咬牙,“我出五百两。”

“要…”

“八百两不能再多了。”

顾玖眯着眼睛笑起来,“我勉为其难考虑一下。”

黄去病:“…”

顾玖奸商啊!连自己人都坑。

他好歹也是书局的股东之一吧,竟然没有特权?

敢情他这股东,就是一免费劳力。

第681章 服气

“赶上月底入学考试,最近习题集卖的极好。”

黄去病一脸喜气洋洋。

他是有追求的股东,追求大量的利润。

当初山河书院组织入学考试,而且每月都来一次入学考试,考试内容更是别具一格,他还嗤之以鼻,道一句:“荒唐!”

后来书局要出考试冲刺习题集,他又道了一声:“荒谬!”

现在,他被狠狠打脸。

左脸打肿了,换做右脸。

两边脸颊被打得啪啪啪作响。

打完了,他还兴致勃勃担起习题集出版的任务,盯着手下的人收集习题,答案,还要想办法提高销量,计算各位出题先生的润笔费等等。

从第一版一直出到第四版,习题集是越卖越好。

随着印刷数量上涨,成本降低,利润也随之提高。

真是美滋滋。

他笑着问道:“什么时候出第五版,第六版?”

顾玖收起文稿,对他说道:“比起习题集,我更想出一套《历届状元榜眼探花会试文章合集》,《各州府历届解元乡试文章合集》。

外加《状元亲授会试殿试经验》《状元学习经验汇总》《翰林院名师教你如何应对会试殿试》,《会试成功小秘诀》,《来京会试必须知道的一百零八件事》,《历届状元榜眼探花的共同点》…”

黄去病一开始还不以为然,听到后面,只剩下震惊和佩服。

顾玖说的是什么?

是爆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