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马车,顾玖都能听见隔壁马车传来的各种杂音。

一会笑,一会哭,一会吼,一会又亲热得不行…

顾玖感觉头痛。

“隔着这么远,都感觉快要被吵死了。管管你小孩。”

她踢了一脚刘诏。

刘诏拿着一本书,正儿八经地在看。

“管他们做什么,小孩子不都这样,一会好一会坏。要是他们不吵,你又该担心了。”

刘诏真相了。

孩子们要是安安静静,顾玖又该疑神疑鬼,孩子不会是生病了吧,还是心理受了创伤…诸如此类的乱七八糟的想法。

顾玖发出一声感慨,“养孩子真累。”

刘诏哈哈一笑,“所以我说四个孩子够了,再多一个,都让人受不了。”

一路晃悠着到了相国寺。

做爹娘的总算找到点正经事做。

带着四个孩子烧香许愿。

妞妞不知是不是平衡感不好,跪在蒲团上磕头的时候,一头栽下去,在地上滚了两滚。

她自己爬起来,就坐在地上,一脸茫然。

为什么会滚下蒲团,妞妞也不知道啊!

臭小子衡哥儿发出笑声,被刘诏眼一瞪,顿时老实了。

御哥儿摸摸衡哥儿的头,悄声说道:“妞妞是女孩子,爱面子,我们做哥哥的不能笑话她。”

衡哥儿学着御哥儿的样子,悄声问道:“那我能笑话四弟吗?他比妞妞还要笨。”

御哥儿点点头,小声说道:“衠哥儿是男孩子,皮糙肉厚,偶尔可以笑话他一两次。但是也不能每次都笑话他,他也是有尊严的小孩。”

衠哥儿听到两个哥哥提起自己的名字,小脸一转,朝两个哥哥看过去。一双黑白分明又显得格外无辜的大眼睛,睫毛像蒲扇一样忽闪忽闪,特别纯真可爱。

衡哥儿顿时心软了,他拉着御哥儿的衣袖,小声说道:“我以后也不笑话衠哥儿,他好可怜。”

御哥儿看看衠哥儿,又看看衡哥儿,眼睛眨巴眨巴,他似乎发现了真相。

等烧完香,一家人到后院歇息。

御哥儿凑到顾玖身边,撒着娇,“娘亲,娘亲,我发现一个不得了的事情。”

“什么事情?”顾玖随口问道。

御哥儿悄声说道:“儿子发现衡哥儿有点笨,极容易被骗。四弟衠哥儿扮猪吃老虎,大智若愚。”

顾玖哈哈一笑,很乐。

她揉揉御哥儿的小脑袋,“你是怎么发现的?”

御哥儿就将在大殿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顾玖。

顾玖笑着问道:“你确定衠哥儿是在扮猪吃老虎?而不是本来就很纯真可爱?”

御哥儿犹豫一下,说道:“衠哥儿的确很纯真可爱,可是在大殿烧香的时候,儿子就觉着他有些故意为之。平日里,没见他那么可爱。偏偏那个时候显得尤为可爱,儿子见了,心都软了。

我就在想,衠哥儿虽然小,可不代表他就没想法。他以前总被妞妞欺负,说不定是让着妞妞。我觉着他比妞妞聪明。他听见衡哥儿说要笑话他,他才会示弱。”

顾玖刮了下御哥儿的鼻子,“衠哥儿有可能像你分析的那样,是个小机灵鬼,大智若愚。娘亲对你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牢牢记住,他们都是你的弟弟妹妹,是你的手足,是你的血脉亲人。不要过分揣测他们的想法。”

御哥儿不明白,“为什么呢?娘亲以前常说,遇到问题要多思多想,还说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顾玖抱抱他,悄声说道:“因为人性经不起揣摩。你在揣摩他们的想法之前,先要提醒自己一声,他们都是你的弟弟妹妹,你的血脉亲人。对自己的亲人,你同样要学会克制。”

御哥儿皱着鼻子,这番话对他来说过于深奥。

顾玖也不想这么早同御哥儿讲人性。

但是事关几个孩子,顾玖只能将教学计划提前。

“无论衠哥儿是不是大智若愚,很显然,他的可爱纯真化解了衡哥儿想要嘲笑他的心思。这很好,不是吗?”

御哥儿点点头,又问道:“娘亲刚才说,对亲人要学会克制,娘亲能具体说说吗?”

顾玖捏捏他的脸颊,“你要记住一个词,距离感。”

御哥儿有点懵。

顾玖没有多说,“今日好好玩,别想这些事情。关于亲人间的克制,距离感,娘亲给你半个月的时间慢慢想。你也可以问问任先生,或许他有不同的见解。”

“儿子记住了。”

“去玩吧。”

打发了御哥儿,顾玖心头还是有些担心。

孩子半大不小,正是树立三观的年龄。

她有时候会担心,自己的教育方式,会不会将孩子教歪了,教得不合时宜?

毕竟她的有些想法,对这个时代来说,就是不合时宜。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顾玖也时常提醒自己,决不能照本宣科,以后世的标准去教育孩子。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很重要。

“夫人又在叹气,可是在为几位公子担心?”丫鬟阿晴将茶杯放在小几上,蹲下来,替顾玖捶腿。

顾玖笑了笑,“能不担心吗?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有时候本夫人也会产生怀疑,担心自己将孩子们教坏了。”

“夫人杞人忧天。不说妞妞和衠哥儿,只说大公子和二公子,谁不说夫人将两位公子教得极好,又聪明又懂事,还会关心人。”

“一味的赞美,本夫人越发心惊胆战。凡事都有两面性,别光说好的,说说不足之处。”

阿晴一脸为难,“奴婢见识浅薄,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不足。”

顾玖笑道:“那你就鸡蛋里挑骨头。”

阿晴想了想,说道:“真要说到不足,奴婢有些担心两位公子将来无法适应皇室生活。可以说两位公子是在山河书院长大。山河书院同皇室教育毕竟不一样。山河书院对普通学子来说是极好的地方,但是对于两位公子来说,未必就真的适合。”

顾玖点点头,“你的担心有些道理。”

阿晴抬头望着顾玖,“奴婢随口一说,夫人可别当真。”

顾玖笑了起来,“你别担心,最近我也在想,到底什么是适合孩子的。”

“夫人要送两位公子进宫读书吗?”

顾玖还没拿定主意,“我再想想。”

她要和刘诏商量,是不是该给孩子们增加皇室教育。

其实皇室教育,具体是什么内容,顾玖没亲眼见过也不是很清楚。

当年,御哥儿在宫里启蒙,学的都是常识。还没涉及到高深的东西。

这事问刘诏最清楚。

他可是接受了完整了皇室教育,他最有发言权。

刘诏来到相国寺后山,同中书令李大人见面。

李大人开口第一句,便是:“你来迟了!”

“要陪妻儿烧香,迟到难免。”

刘诏特别理直气壮,李大人很想吐槽他。

想了想自己今日的目的,李大人克制内心吐槽的欲望。

他开门见山,“中秋宫宴,只是开始。若本官不识趣,后续陛下一定会加倍针对本官。”

刘诏笑了笑,直言问道:“李大人想要什么?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还是换个地方当官?”

“换个地方?”李大人嗤笑一声,“本官还能换到哪里去?难不成从中书令退下来,又做回侍中?”

“未尝不可!”

“荒谬!朝廷没有这样的先例,陛下也不会开启这样的先例。”

“李大人可以去地方上任职。”

中书令李大人蹙眉,“大殿下,你知道你在说什么?本官已经做到文官之首,结果你现在让本官去地方任职,简直是荒唐!还不如留在京城,好歹体面。”

刘诏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大人,“大人的意思是,继续留在京城,体面退场?”

“自然要体面退场。”李大人理所当然地说道。

刘诏缓缓摇头,“没法体面退场!”

“大殿下此话何意?”

周末走亲戚,没想到会耽误两天时间,仅有的一点存稿周末两天就给消耗光了。今天的更新会晚一点,谢谢大家理解。

元宝努力码字更新,存稿。

第781章 丧气

所有下人全都退出凉亭。

中书令李大人面色铁青,眼中有怒火在燃烧。

刘诏神情自若,悠闲品茶。

“请大殿下将话说清楚。”

刘诏笑了笑,放下茶杯,问了一个问题,“大人今年多大?本朝体面退场的一二品大员,哪个不是七老八十?比如少府家令,可以预见,他一定可以体面退场。

至于李大人你,区区六十出头,身体康健,少说还能在朝堂活跃一二十年。想要体面退场,可不容易。”

李大人冷哼一声,“正因为不容易,老夫才来找你帮忙。否则,老夫何必与你废话。”

刘诏说道:“你找本殿下帮忙,可见你信任本殿下。本殿下也就不玩虚的,实话实话,你想体面退场,几乎没可能。

摆明了,父皇是要清算旧账,趁机打压你的门生故吏。试问,在这个前提下,你如何体面退场?妄想以太师之尊,离开朝廷,李大人怕是想多了。”

李大人脸色连连变幻,“你认定老夫没办法体面退场?”

刘诏笑了笑,“有一个办法,你替父皇分忧,主动打压你的门生故吏,将他们驱赶出朝堂。看在你劳苦功高的份上,父皇或许会让你体面离开朝堂,优容致仕。”

李大人脸色扭曲,“让老夫担当剿灭门生故吏的侩子手,简直是骇人听闻。老夫若是担起侩子手的任务,即便老夫能够体面退场,之后一二十年也休想有好日子过。”

没有人喜欢侩子手,更不会喜欢背叛者。

李大人如果接受刘诏的建议,亲自拿起屠刀替皇帝张目,‘屠杀’门生故吏,必然会遗臭万年,被世人所唾弃。

等他致仕,从朝廷到地方官府,都会有意无意的打压他。

李氏一族,将遭受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岁月。

为自身计,为家族计,为子孙后代计,李大人绝不会对自己人动刀子。

为何金吾卫被世人唾骂为皇帝鹰犬?

因为他们的确是皇帝的走狗,以皇帝的意志行事。

出卖自己人?

只要皇帝需要,他们就敢出卖。

不怕唾骂,不怕背负世代骂名,不怕祸及子孙后代。

行事原则,同文官读书人背道而驰。

故而,一旦逮住机会,文官就会对金吾卫,对一切皇帝鹰犬大肆辱骂。

光辱骂还不够,还要在史书上记上一笔,让后世子孙,世世代代一起唾骂这些皇帝鹰犬。

谁让笔杆子掌握在文官手里。

即便是金吾卫,对此情况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金吾卫这群人,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身后骂名?

没人关心。

即便关心,一日为皇帝鹰犬,终身为皇帝鹰犬,也只能默默的承受,做好遗臭万年的准备。

李大人身为文官之首,在官场纵横几十年,最关心的莫过于身前身后名。

眼看着就要致仕,岂能留下恶名。

他连连摇头,否认了刘诏的建议。

刘诏早知他会反对,也不意外。

他含笑说道:“李大人怕脏了自己的手,本殿下理解。然而,等到父皇动手的时候,李大人还想体面退场就难啦。”

李大人脸色发白,胡子抖了抖。

刘诏说中了他的心事。

他问道:“大殿下就没办法?老夫舍了脸皮寻求大殿下的帮忙,大殿下就如此敷衍老夫吗?”

“本殿下帮你,能有什么好处?”刘诏直接问道。

李大人顿时笑了起来,“这么说大殿下果然有办法?”

“有没有办法,端看李大人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刘诏似笑非笑的看着对方。

李大人朗声说道:“世人皆知,老夫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以及地方官府。殿下若是肯帮老夫,老夫承诺,他们将是殿下的支持者。助殿下上位一臂之力。”

李大人蹙眉,“殿下竟然不心动?”

刘诏哈哈一笑,“大人的承诺,于本殿下而言,犹如梦中花水中月。看着好看,可惜本殿下不稀罕。”

“那你稀罕什么?”李大人不解。

刘诏说道:“西域通商,李大人知道多少?”

李大人说道:“老夫知道,西域通商,由西北军发起,少府似乎也参了一股。”

“那李大人知不知道父皇对西域通商的态度?”

“陛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吩咐少府关注西域通商,没有过分关注。近些年各地天灾频繁,朝堂政务繁多,西北军关系重大,可以这么说,前几年陛下根本腾不出精力关注西北方面的情况。尤其是牵涉到西北军,更不敢轻举妄动。”

刘诏点点头,“那李大人知不知道西域通商,一年金额有多少?”

李大人迟疑道:“百万两?”

西北军手段果然不一般。

一年上千万两的贸易,到了朝廷这里,瞬间缩水为百万两。连零头都不够。

难怪当初小玖坚持同西北军合作。

四海只需要供应货物,确保货物顺利达到西凉王城,旁的事情自有西北军解决。

比如如何堵住朝廷的口舌,如何蒙蔽皇帝的视听,都无需他和小玖操心,西北军无声无息中,全都解决了。

西北一地,西北军只手遮天,并非空穴来风。

未经过西北军的允许,有关西北军的一切消息想要送到京城,几乎是妄想。

就连刘诏也不清楚,西北军在京城埋了多少钉子。那些钉子隐藏得有多深。

他和小玖倒是清楚一部分内情。

因为利益相关,也不可能主动向陛下坦白。

加上少府参了一股,从西凉王城运来的各种珠宝玉石,通过少府源源不断行销天下,获利丰富。

于是,大家都乐意维持这个局面。

陛下坐在宫里,被蒙蔽视听,实属正常。

其实少府也被蒙蔽了。

少府以为西北军进行的西域贸易规模大约在百万两左右,至多不超过两百万两。

殊不知,这都是鲁侯听取顾玖建议,特意给少府制造的假象。

西北大规模的贸易,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

与其偷偷摸摸,不如公开一部分。

将少府拉入这个盘子里,分享利润,等于是多了一层保障。

少府参与的生意,世人理所当然认为是得到了皇帝的默许。

既然皇帝默许,那就是合法贸易。

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不动西北军,大家也都和西北军保持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关系。

等到哪天皇帝决定清算西北军的时候,再落井下石也不迟。

刘诏告诉李大人,“李大人想要体面退场,让父皇给你一点脸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西北!”

李大人紧皱眉头。

刘诏问道,“大人就没想过,父皇为何在这个时候动你?”

“自然是为陆侍中铺路。”

“为什么要为陆侍中铺路?”刘诏再次发问。

李大人恍然大悟,“殿下的意思是,陛下要动西北?”

刘诏笑了笑,“父皇动西北是迟早的事情,这件事交给别人做,父皇肯定不放心。父皇将陆侍中放在朝中历练这么多年,或许一切都是在解决西北问题做准备。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

李大人摇头又点头,“殿下的猜测很可能成真。前些年,朝堂内忧外患,对于西北,无论是朝廷还是陛下都有心无力。

几年下来,户部终于做到收支平衡,今年风调雨顺。这样好的局面,只要能维持个三五年,陛下就会尝试动一动西北。至于老夫,就是个被黑锅的主。”

李大人发出一声感慨,很心酸。

他心酸地说道:“朝廷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陛下将老夫提拔到中书令的位置,一来是陆侍中资历不够,还需要打熬。二来,天灾人祸总得有人背黑锅,老夫就是不二人选。

如今危机过去,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就该轮到老夫退场,陆侍中接棒,担起中兴朝廷的美名。这一切分明都是老夫打下的基础,没有老夫多年来殚精竭虑,就不会有户部收支平衡,也不会有风调雨顺。

结果一切努力,都是在替陆侍中做嫁衣。将来史书提起我二人,老夫怕是要落个倒霉蛋的名声。陆侍中则是天选之子,中兴之臣,不公平啊!”

李大人看透了真相,倒是没有怨恨,就是不甘心,更多的则是心灰意冷。

一切努力,都是在替陆侍中做嫁衣。

一切美名,都和他没关系。

越想,心头越发酸楚。

他端起茶杯,一口饮尽。然后丧气地说道:“明儿老夫就上本请辞,替陛下分忧。”

“李大人此言差矣!”

“殿下不用劝老夫,老夫已然看透,没什么可留念的。”

“未必没有转机。”

第782章 正统地位(三更)

“父皇要动西北,就需要人帮他盯着西北。”

刘诏说一半留一半,等着李大人的反应。

李大人自斟自饮,提起茶壶给茶杯续水,他嗤笑道:“殿下的意思是,让老夫替陛下盯着西北?呵!”

刘诏笑了起来,“西北事关重大,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国本。西北之事,一定要慎重。你我二人何不联手,效仿江南大都督府,促使父皇在西北成立大都督府,总管西北地方军政。李大人可愿胜任西北大都督府都督。”

李大人呼吸变得粗重,脸色连连变幻。

“西北大都督府都督?”

刘诏郑重点头,“是的!”

大都督,封疆大吏。

虽无裂土封侯之实,却有裂土封侯之名。

大都督府治下,一应军政事务,皆由大都督做主。

虽是地方官,权利却颇大。

像江南大都督府大都督,给他一个中书令,他也不乐意换。就愿意待在大都督的位置上恋栈不去。

不过,等到文德帝彻底解决朝廷内忧后,肯定会动手撤换一批江南官员。

江南会在西北之前,更先动起来。

朝廷动江南,就没有西北那么多顾虑。

西北驻扎重兵,如果不慎重对待,恐引起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江南无重兵,水师也是刘诏奉命建立。

朝廷要动江南,军事上几乎没有阻力。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江南地方豪强,各大宗族势力。

这些阻力,在朝廷压制下,迟早都能解决。

李大人由西北联想到江南,他说道:“老夫大可以争取前往江南大都督府,何必前往西北吃沙子。”

刘诏讥讽道:“大人是在做梦吗?江南富足,大人的门生,很多都在江南任职。将大人派往江南,岂不是纵虎归山。这些年,大人不曾经营西北,在西北谈不上人脉关系。将大人放到西北,才会让父皇放心。”

李大人哈哈一笑,笑过之后冷声说道:“你和陛下,你们父子,你们刘家人果然没有一个好人。”

刘诏轻声一笑,“大人想做刘家的官,吃刘家的饭,就得服刘家的管。难不成大人想造反吗?”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老夫可没本事造反,你休想让老夫背黑锅。”李大人冷哼一声。

刘诏双手抱臂,冷漠问道:“对于我的提议,大人意下如何?”

李大人似笑非笑,“到底是陛下想盯着西北,还是殿下想盯着西北?”

刘诏扬眉一笑,“你认为是谁,就是谁。”

“殿下野心不小啊!”

“没有野心的皇子,不配当皇子。”刘诏理所当然地说道。

李大人又问道:“此事诏夫人知道吗?”

刘诏恶劣一笑,“你猜!”

李大人气恼。

“殿下妄图拉老夫上你的贼船,却不肯拿出足够的诚意,你当老夫傻吗?”

刘诏一脸无所谓的态度,“大人可以拒绝上我的贼船,你就等着父皇将你大卸八块,遗臭万年吧。反之,上了本殿下的贼船,说不定还有机会名垂千古,重登朝堂,做一代名臣。”

李大人呵呵两声,“上了你的贼船,也有可能身首异处,抄家流放,死不瞑目。”

刘诏笑了笑,“大人可以赌一赌,最终会是身首异处,还是名垂千古。”

读书人,求的就是身前身后名。

尤其是身后名,不可能不在乎。

都想知道史书会如何评价自己?

自己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能否比得过前辈,能否死死的压制后辈?

如果他黯然离开朝堂,想都想得到,他在史书上几乎不会有多好的评价,甚至后世之人根本不会提起他。

人生一大憾事。

然而,提着脑袋同刘诏一起干?

李大人眯起眼睛,盯着眼前的刘诏,突然说道:“老夫要见诏夫人。”

MMP,本殿下的信用还比不上亲亲老婆,混得好惨。

身为一个皇子,还是嫡长子,混得如此惨,真该好好反省反省。

到底哪里没做好,还是得罪了谁?比如是不是得罪了作者君?

刘诏冲李大人说道:“我家夫人身体不适,不便见大人。还有,本殿下和夫人夫妻一体。”

李大人哈哈一笑,“抱歉,老夫没见到诏夫人之前,不会做任何决定。”

刘诏龇牙。

李大人乐哉乐哉,看到刘诏吃瘪,真爽。

刘诏眯起眼睛,“大人为何非要见内子?”

李大人捋着胡须,“老夫自有老夫的理由。难不成殿下怕了吗?”

激将法?

刘诏轻蔑一笑,“你要见内子,无法就是想确认一下本殿下的想法,判断本殿下是不是要拿你做炮灰。”

“殿下会让老夫做炮灰吗?”

刘诏呵呵冷笑,“本殿下可以让你见内子。只是见过之后,可由不得你。”

李大人并不惧怕,捋着胡须,说道:“老夫等着诏夫人。”

刘诏拂袖离去。

见到刘诏回来,顾玖朝他招手,问道:“谈完了吗?”

刘诏往她身边一坐,说道:“他想见你。”

“见我?”

顾玖意外,“他为何想要见我。”

刘诏板着脸,“老狐狸一个,估计是猜到西北那边的情况,并不是少府说的那般模样。他可能是想试探你,打探西北的动静。”

顾玖笑了起来,“他要见本夫人,正好本夫人也想见他。”

刘诏蹙眉,“你真想见他?”

顾玖点点头,“蔡钟山和许成业二人犹犹豫豫,本夫人需要推他们一把。李大人是个合适的人选。另外,我们都不放心鲁侯,派别人去西北盯着鲁侯根本没有,都不是鲁侯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