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玖坚持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媳希望御哥儿成长为一个有责任,能担当,知民间疾苦,有见识有主见的人。还请陛下成全。”

第902章 据理力争(三更)

“让御哥儿出京游学,你可曾想过,万一遇到意外危险,如何是好?”

文德帝怒火高涨。

在他看来,顾玖身为御哥儿的母亲,太不负责。

御哥儿身上肩负重任,岂能轻易离京。

别的不说,安全问题怎么保证?

顾玖态度坚决,“启禀陛下,御哥儿自小身在富贵窝,长这么大就没离开过京城。如果错过这次游学,很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出京见识见识。难道陛下真的愿意看见御哥儿长成了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贵公子?不出去走一走,见识见识,算什么好男儿。”

“放肆!”文德帝呵斥。

顾玖半点不虚,“陛下体恤民间疾苦,不忍增加百姓赋税,不忍看见小民家破人亡,堪为仁君。然而,陛下莫非生来就知民间疾苦?若不出京游历,体察民情民生,又哪里能知道小民因何而苦。夫子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学生亲眼看见来得震撼。”

文德帝恼怒不已。

顾玖说的都有道理。

可是文德帝不放心。

“御哥儿才多大,没必要如此着急出门游学。等再过几年,等他长大,再出京游历也不迟。”

“再等几年,三元公就真的走不动路,没办法亲自带着他出门。”

顾玖也有自己的顾虑。

御哥儿正是树立三观的年纪,有时候她也会战战兢兢,生怕教育太过超前,将御哥儿养得不合时宜。

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点。

顾玖不可能完全照搬后世的想法,去教育御哥儿。

随着御哥儿逐年长大,这种战战兢兢的心情越发强烈。

御哥儿需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亲自体会。将过去所学融会贯通,而非纸上谈兵。

同时,顾玖也需要时间冷静反思。

没有人永远都对。

她的成功,建立在大量的调查数据,以及无数次的反思上面。

她懂得反省自己。

御哥儿懂得反省自己的言行吗?

光是靠嘴巴教,就一定能教好吗?

如果御哥儿只是一个普通的学子,一切都没问题。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一切以读书科举为重。

普通学子,本就身在民间,不用特意去体察民情。他本身的经历,周围所见所闻,就是民情。

可是御哥儿是皇孙,如今还是王府世子,对他的要求自然不一样。

文德帝问道:“你打算让三元公带着御哥儿出门?”

“还有书院学子,以及孙状元孙先生。若是陛下不反对的话,儿媳还想邀请钦天监任大人观天象,测风雨。”

文德帝冷哼一声,“非要在这个时候让御哥儿出京游学?没了三元公,还有别的大儒。”

顾玖沉默了片刻,“不知陛下知不知道御哥儿不肯进宫读书的真正原因?”

“难道不是因为书院自由?”

“御哥儿还没有那么肤浅。真正的原因是,朝中大儒学问是不错,却不擅长教学生。所有问题,都是老生常谈,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就是这个答案,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一样的答案。时代不同,大儒们却没想过要与时俱进。大儒们的讲学,已经无法满足御哥儿对知识的渴求,所以…”

所以不乐意进宫读书。

文德帝紧皱眉头。

顾玖继续说道:“三元公和孙先生讲课,更加奔放自由,天马行空。那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启蒙。那正是御哥儿所需要的。一路游学,一路讲学,会有更多收获。儿媳相信,御哥儿会越来越出色。”

文德帝沉默,良久的沉默。

最后,他摆摆手,“你先去见皇后,此事朕再想想。”

“陛下还有何吩咐?”

“你在江南是不是有粮食收购渠道?记得和户部说一声。户部为了买粮,头发都愁白了。”

顾玖哦了一声,告辞离去。

她领着刘御前往未央宫。

刘御满怀期待地问道:“皇祖父同意儿子出京游学吗?”

顾玖含笑说道:“问题不大。”

等她替户部解决了粮食采购问题,估摸着这件事就该定下。

刘御眼睛发光,“谢谢母亲。”

“瞧你乐的。你要出京游学,衡哥儿肯定想要跟着去。有没有想过怎么拒绝他?”

“为什么要拒绝?让衡哥儿随儿子一起出京,也跟着长长见识。”

“他太小。”

“可是错过这次,儿子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机会能带着衡哥儿一起出门。”

顾玖笑话他,“这么不放心衡哥儿吗?”

“亲兄弟,有好事当然不能忘了他。若非妞妞和四弟太小,我都想带着他们一起出京。”

这哪里是出门游学,分明是带托儿所出门春游。

顾玖忍着笑意,没有立马答应,而是含糊说道:“先看看衡哥儿最近的表现。表现得好,一切都有可能。表现不好,还是乖乖留在京城读书。”

刘御主动请缨,“儿子一定监督衡哥儿好好读书,完成各项功课。”

到了未央宫,裴皇后一脸喜意。

喜意中,又透着一点点遗憾。

裴皇后是在替是四皇子刘议遗憾。

刘诏封王,刘议的王爵连影子都没有。

“早知道陛下会改变心意,当初就该让四皇子跟着去西北历练。”

“儿媳接到旨意的时候,也惊了一跳。万万没想到陛下会给刘诏封王。”

谁说不是。

事先,恐怕没有人想到,刘诏会被封王。

裴皇后问顾玖,“现在让四皇子去西北历练,还不晚吧。”

“晚不晚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会同意吗?”

裴皇后蹙眉,她没把握,所以才问顾玖。

“依你看,陛下会同意吗?”

“儿媳不知。”

“你刚从兴庆宫出来,就没看出点什么?”

“儿媳愚钝,什么都没看出来。”

裴皇后蹙眉,不满。

顾玖给她出主意,“母后不如让四殿下上本请旨,就说想为朝廷为陛下分忧。即便陛下不同意,最多申斥几句。”

裴皇后点点头,“就怕四皇子不肯去西北。”

顾玖挑眉,这个问题她倒是没想到。

刘议的确不想去西北。有种跟在刘诏屁股后面沾光的感觉,让他浑身不舒服。

别人对西北趋之若鹜,总认为上了战场就能立下战功。

刘议没那么天真。

身为皇子,普通战功于他而言,无非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除非他能立下如刘诏那样的大功劳,才有可能封王。

然而,这有可能吗?

无论是陛下,还是鲁侯,亦或是大都督府,都不可能让他领兵作战。

最多给他几百兵马,做做样子。

与其去西北受那份白眼,不如留在京城,深耕朝堂政务。

其他兄弟摩拳擦掌,想要请缨去西北历练,四皇子刘议却早早的回到皇子府。

没去后院找妾室们喝酒谈心,而是去了正房。

上个月,萧琴儿顺利生下一子。

这两天刚出月子,正坐在树荫下带着孩子一起晒太阳。

“这么大的太阳,怎么不进屋?当心孩子。”

萧琴儿睁开眼睛,眯了眯,看清楚刘议,“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衙门这两天没什么事,就早点回来陪你。”

萧琴儿白了他一眼,“陪我?这话哄鬼啊。”

刘议笑了起来,“把我想得如此负心薄幸,至于吗?”

萧琴儿呵呵冷笑,将孩子交给奶娘。

奶娘抱着孩子进了屋。

萧琴儿盯着刘议,还伸手掐了下他的脸颊,“我还以为脸上糊了一层皮,有人假冒你。”

刘议哭笑不得,“别掐了,你手重。”

萧琴儿松开他的脸颊,“这两天心头不好受吧,我不出门,都知道你们这群皇子都在想些什么。大皇子封王,一个个嫉妒得怕是嘴脸都扭曲了。”

四皇子刘议面色扭曲了一下,“没你说的那么不堪。嫉妒是真,却也不至于扭曲。”

萧琴儿嘲讽道:“少给自己脸上贴金,嫉妒就嫉妒,大方承认不就得了,没人笑话你。你要是不嫉妒,反倒不正常。宫里面的娘娘们,都是什么反应?”

“这两天兴庆宫有些热闹,全是后宫嫔妃派人请父皇到后宫喝酒。”

“娘娘们都着急了。大皇子是嫡长子,如今又封王,不得了啊。等于是储君之位,垂手可得。”

萧琴儿似笑非笑地看着刘议。

刘议蹙眉,“你这是什么眼神?”

萧琴儿笑话他,“是不是很失落?”

刘议嗤笑道:“只是封王,又不是立太子,有什么可失落的。”

萧琴儿笑了笑,“死鸭子嘴硬,我就不信你心头没想过这点。”

刘议一脸被说破心事的烦躁,“行吧,我承认我想过这一点。他毕竟是嫡长子,又封了王,的确有点不是储君却似储君。”

“别忘了,御哥儿还被封了世子。”

刘议越发烦躁,“说起这个,我倒是要问问你,你是怎么教导刘征,明明比御哥儿大,完全没御哥儿懂事。”

萧琴儿不满,“休想把责任怪在我头上,你怎么不反省自己,动辄对孩子打骂,孩子都被你打怕了。还有,征哥儿很好,没你说的那么不堪。”

“但是在父皇眼里,显然御哥儿更讨人喜欢。”

“我也觉着御哥儿挺讨人喜欢。”萧琴儿笑眯眯地说道。

刘议被气得吐血。

第903章 别害人害己

“你到底在帮谁说话?”

刘议气恼不休。

萧琴儿偷偷翻了个白眼,“我谁都不帮。”

刘议冷哼一声,“大嫂让你赚钱,你就一心一意偏向大嫂,是不是?别忘了,我们是夫妻,夫妻一体。”

萧琴儿挑眉一笑,“别跟我说什么夫妻一体。”

她戳戳刘议的胸口,“谈夫妻关系之前,不如先算算后院有多少女人和庶子庶女。”

“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若是倒霉,你乐意?”刘议质问。

“你倒什么霉?你现在很好啊,并没有倒霉。”萧琴儿拉扯着刘议的衣领,“别乱来哦,当心害了孩子。真有一天,你要倒霉也请祸害你自己,别牵连我和孩子们。”

刘议气得脸色发青,“难怪老话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萧琴儿嗤笑道:“莫非我还得为你的野心陪葬?你心里头在想什么,我一清二楚。我还是那句话,没那么个命,就别争。上一代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刘议一把甩开萧琴儿的手,“只要是皇子,都有资格争一争。而且我还是嫡子。”

“光是嫡子有屁用,你又不是长子,又没立下赫赫战功,连封王都没你的份。”萧琴儿一个劲的吐槽,半点脸面都不给刘议。

刘议认识到自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他来找萧琴儿谈话,纯粹就是找抽。

萧琴儿如今仿佛嘴里夹刀,句句杀人。

完全没了年轻时候的娇媚,变得铁石心肠,不近人情,以打击别人为乐。

此时此刻,刘议竟然怀念起那个任性,动不动就哭的萧琴儿。

至少,那个时候,萧琴儿嘴巴没带刀子,说话没这么毒舌。哄一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他铁青一张脸,厉声质问,“这么说,你是不肯支持我。”

萧琴儿冷声说道:“我不会支持任何将孩子陷入危险的行为。”

刘议不满,呵斥,“你简直是愚不可及。”

萧琴儿讥讽道:“你根本就是在找死。”

“难道你想让征哥儿永远屈居人下?你可想清楚了。”

萧琴儿讥讽道:“如果有一天,你坐上那个位置,你敢保证你会传位给征哥儿吗?”

刘议张嘴,想要说他可以保证。

却不料萧琴儿根本不想听他说话,直接打断他:“你根本不会传位给征哥儿,你会给你最宠爱的女人,最宠爱的孩子。而我和几个孩子都是绊脚石,都不得好死。

我凭什么支持你,然后让你反过来夺我的命,杀我孩子。一如睿真崔皇后。我告诉你,我不蠢。我也有脑子,我也会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

刘议跟见鬼似得,不敢置信。

萧琴儿哈哈一笑,伸出手捏捏他的脸颊,“还当我是三岁小孩,随便哄一哄就能让你予取予求吗?我知道我没那个命与你同富贵,所以我不争。后院哪个女人敢帮你争,我就弄死她,连带她的孩子。”

“你敢!?”

“你可以试试看,我敢不敢。”萧琴儿似笑非笑,眼中充满了恶意。完全没有刚坐完月子的虚弱温暖。

刘议咬牙切齿,“你疯了!”

萧琴儿怒道:“疯的是你,还有你的兄弟们。一个个没那个命,还拼命的抢。我就问你们,你们有什么资格同刘诏抢?

论钱,你们谁有大嫂有钱?拼功劳,谁有刘诏功劳大?拼母族实力,连你这个亲弟弟都要靠边站。拼朝中人脉,谁能比得过大嫂?论影响力,你们几兄弟给大嫂提鞋都不配。

别看朝臣们嘴里对大嫂不屑,说她一个妇道人家如何如何,实际上大嫂一句话,你信不信朝臣们能跑断腿。不夸张的说,大嫂就是大家的财神爷。你去外面打听打听,哪个当官的没在四海投钱。”

刘议被驳得哑口无言。

沉默良久,他才说道:“官员在四海投钱,大嫂说的话比父皇还管用,怎么着,想要造反吗?”

萧琴儿冷冷一笑,“这话你敢当着父皇的面说吗?再说了,刘诏和大嫂有什么理由造反?嫡长子,又刚刚封王,换你,你会造反吗?”

刘议讥讽一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不懂,你就不要掺和。”

萧琴儿连连摇头,“没用的。父皇既然给刘诏封王,显然态度已经缓和。”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没用。”

“你最好别乱来,别害人害己。”

刘议笑了起来,“放心,我肯定不会乱来。”

萧琴儿蹙眉,“你不会真的以为刘诏倒霉,你就能捡便宜吧。老二老三,老五老六可都在一旁虎视眈眈。还有宫里那群半大不小的皇子们,那些后宫嫔妃,全都不是省油的灯。你该明白,刘诏顶着前面,你才可以活得轻松自在。”

“你看本殿下可曾轻松自在过一天?”

“你少点想法,就不会活得这么累。”

刘议连连摇头,“你不懂。”

身为皇子,不去拼一拼,搏一搏,岂不是白来人世一趟。

即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身败名裂,至少没有白活,没有糟蹋皇子身份。

人就是这么奇怪,明知道前面是火坑,还是义无反顾的往下跳。

萧琴儿眉头紧皱,郑重说道:“我懂!”

刘议挑眉冷笑。

萧琴儿神情严肃,“你心里头憋着一口气,不吐不快。你不服,你不甘心,你想证明自己,就算飞蛾扑火,好歹算是努力过。拼一把,后悔一时。不拼一把,后悔一世。”

刘议诧异。

他没想到,萧琴儿竟然真的懂他,知道他内心所思所想。

“你怎么会?”

“很意外我为什么会知道?因为我有个跟你一样不信命,不服输,想要搏一把的妹妹。”

她同亲妹妹萧昭仪之间纠葛这么多年,总算想明白了萧昭仪的想法。

想明白后,她反而释然,不再去计较。

刘议自小到大,虽然比刘诏受宠,然而事实上他一直活在刘诏的阴影下。

二皇子和三皇子,还可以用嫡庶之分,来麻痹说服自己。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刘诏占了嫡出的身份,才会比兄弟多了更多的机会。

刘议没办法用嫡庶之分的借口。

他就只能一直活在阴影下,反反复复被人拎出来同大哥刘诏比较。

是个人,都会感到愤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的愤怒变成了恨意,变成了一种执念,就是想证明自己比那个人强。

就像萧昭仪想要摆脱萧琴儿这道阴影,刘议也想摆脱刘诏这道阴影。

萧琴儿郑重提醒他,“别作茧自缚!”

刘议讥讽一笑,“你最近废话挺多。”

萧琴儿冷哼一声,“我是在替你着想,你却不领情。等哪天你命没了,我能做的只剩下替你收尸。到时候,你后院的女人,庶子庶女,统统赶出去,一个不留。”

“我算是看透你了,你就是个毒妇。”

“就算我是毒妇,也是被你逼的。是你把我变成了今天这副样子。”

萧琴儿愤怒控诉。

“谁不想一辈子做个天真的小姑娘,然而你却不肯给我这个机会。你现在有什么资格来怪罪我?我是毒妇,那你就是侩子手。你亲手杀死了曾经的我,让我痛彻心扉。今日所有的果,都是你当日种下的因。”

“你不要胡搅蛮缠,是你自己钻到钱眼里,变得越发市侩俗气,却把所有责任怪到我头上。萧琴儿,说话要讲良心。”

“你和我谈良心?”萧琴儿气笑了,“你的良心早就被狗吃了,你有什么资格同我谈良心。”

刘议恼怒之下,一脚踢翻了案几。

放在案几上的茶壶茶杯,砰的落地,碎成一片片。

萧琴儿吓得跳起来,指责刘议,“你疯了吗?听不得实话,只想听奉承话,找你的宠妾去。有火气凭什么冲我来。”

“父亲,母亲,你们这是…”

刘征从外面走进来,看着一地狼藉,欲言又止。

萧琴儿收住怒火,露出笑容,“征哥儿回来了,今儿挺早的。”

刘征摸摸头,说道:“母亲,儿子有件事想找你商量。”

萧琴儿瞥了眼刘议,见刘议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于是说道:“有什么事,晚一点再说。”

“为什么要晚一点再说。”刘议不满,盯着刘征,“有什么事现在就说。”

态度之强硬,萧琴儿都唬了一跳。

担心刘议将火气撒在刘征的身上,萧琴儿拦住他,“有什么不满冲我来,你冲孩子算什么本事。”

刘议冷声说道:“我在管教自己的孩子,你有意见?”

废话,当然有意见。

“父亲,母亲,别吵了。儿子想跟着御哥儿一起出门游学。”

“什么?”萧琴儿一脸意外惊喜。

“你说什么?”刘议则是愤怒不满。

萧琴儿剜了眼刘议,警告他不准乱来,否则别怪她不顾念夫妻情分。

接着,她脸色一变,满脸堆笑,“你要和御哥儿出门游学,什么时候?有哪些人?陛下同意了吗?”

“皇祖父有没有同意,儿子也不清楚。不过大伯母亲自出面替御哥儿争取,应该没问题吧。具体什么时候出发,还没定下来。御哥儿会和山河书院的先生学子一起出门,而儿子也想去。”

萧琴儿兴奋起来,“这是好事啊!”

第904章 父母心

“不好好读书,整日惦记游山玩水,成何体统。山河书院组织学子出门游学,同你有什么关系。”

刘议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盖脸骂过来。

刘征有点怵。

从小被打到大,虽说皮糙肉厚,不等于愿意挨打。

他小声辩解,“儿子就是想跟着出门,长长见识。”

“书都没读好,光长见识有用吗?”刘议大为不满。

萧琴儿直接踢翻椅子,质问刘议,“说吧,你到底什么意思?”

刘议理所当然地说道:“我在管教自己的儿子,你看不见。”

萧琴儿当着刘征的面,不给刘议半点面子。

刘议大怒,“萧琴儿,你别太过分。”

“过分的人是你。这次游学,我一定会替征哥儿争取。我将话撂在这里,你敢反对,敢私下里动手脚,别怪我翻脸。”

萧琴儿撂下狠话,丝毫不惧。

刘征有点心虚,想退出去,又怕惊动父母。

干脆躲在角落里,摸摸算着时间。

刘议气得脸色铁青,“好好好,以后他的事情别来烦我。我就当没生过他这个儿子。”

“你心里头就是这么想的吧。”萧琴儿讥讽道,“你早就想摆脱我们母子,我说对了吗?”

刘议嗤笑一声,没有回应萧琴儿,直接拂袖离去。

萧琴儿气得一脚踢在椅子上,发出响动。

她朝刘征看去,“愣着做什么。过来,同我说说这回游学到底怎么回事。”

刘征听话的来到萧琴儿身边,有点后悔,“母亲不必因为儿子,同父亲起争执。”

“根本不是你的原因。我和你父亲,早就矛盾重重,迟早会闹起来。”

“没有可是。不用在意你父亲的态度,有我支持你,你尽管出门游学。你要记住,我只有你们三兄妹,而你父亲则有很多孩子。”

“儿子明白。儿子想着,如果能让父亲息怒,儿子可以不出门游学。”

“傻孩子,干什么不出去。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出去见识见识,跟着御哥儿一起历练。你都这么大了,还没出过京城,难得就不想去外面看看?总有一天,这个家会分开,届时妹妹和弟弟就要靠你照顾。不趁着现在多学点本事那怎么行。”

刘征闻言,重重点头,“儿子听母亲的。只是,儿子未必有机会跟着一起游学。”

“机会我来帮你争取。”

刘征转忧为喜。

宫里下了旨意,正式为顾玖封妃。

从今以后,顾玖就是秦王妃。

众人纷纷派人上门送礼,恭贺。

收了大家的礼物,总得有所回馈。

于是借着封妃这桩喜事,顾玖下帖子,宴请大家上门做客赏花。

大皇子府已经正式更名为秦王府。

三元公亲自手书“秦王府”三字,少府工匠亲自雕刻,悬挂在秦王府大门上。

任谁经过门口,抬头一看,就能看到三个鎏金大字“秦王府”,彰显着底蕴,气派,权势。

宴请这天,宾客云集。

众人齐聚秦王府,为秦王妃贺。

大家围着顾玖,说着吉利喜庆的话。就连奉承,也奉承得不落俗套。

顾玖游刃有余,游走在众位宾客间,尽量让每个来宾如沐春风。

一直忙到午宴结束,大家移步戏楼听戏,顾玖才得了空闲。

找了间厢房休息,刚眯了一会,下人来报,说是议夫人有事面谈。

顾玖说道:“请四夫人进来。”

萧琴儿被请进厢房,“今儿嫂嫂辛苦了。”

“四弟妹客气!四弟妹怎么不在戏楼听戏?莫非是今儿的曲目不合四弟妹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