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宽敞!”

两列座椅,整齐排列。

数了数,一共有四排,十六个座位。

“瞧瞧,车票上面还印着座位号。我们是一号二号座位。”

“五十文一个座位,忒贵。”

“贵当然有贵的好处啊。你看都坐满了,可见舍得花五十文坐一趟双轨马车的人还是不少。”

“咦,还有卖吃的喝的。”

“太棒了!改明儿我得试试豪华车厢到底有多豪华。”

“不知道普通车厢长什么样子。”

普通车厢里面,全是一张张条凳,被固定在车厢地板上。

一个车厢,连坐带站,装个四五十个人不成问题。

很快,所有车厢坐满。

十二匹健马拉着三节车厢往新的国子监校舍跑去。

有人很快发现了其中区别。

“从国子监到新民县,有五节车厢,却只需八匹健马。从新民县到国子监,只有三节车厢,却需要十二匹健马。这是为何?”

“因为从新民县到国子监,大部分都是上坡路。”

“原来如此。”

“即便是上坡路,跑得也是足够快。”

“怕是比四轮马车快了两三倍。”

“这是上坡,三倍可能没有,两倍问题不大。”

“下坡的时候岂不是更快。”

“也不能太快,太快了怕翻车。只要比四轮马车快个两三倍,这东西就足够的优势。”

“最最关键,路途设车站,方便更换马匹。如此一来,马车就可以一直跑下去。”

“晚上没有光,哪能一直跑下去。”

“往车头挂几个灯笼不就行了。大不了晚上的时候跑慢一点。”

“有道理。只是全程铁轨,是不是太贵了点,还要防着有人偷盗铁轨。”

“哈哈哈,偷不了。你们没注意,铁轨都用螺丝螺帽扣起来,十分紧实。没有工具,没有一把子力气,休想撬开铁轨。”

“何为螺丝螺帽?”

“等到了车站,你们仔细观察便能发现。”

“那如果有工具,又有力气…”

“真当金吾卫是吃素的吗?这可是皇后娘娘的产业,打铁轨的主意之前,先想想自己和家人的脑袋够不够砍。”

一听到砍头,众人静默。

严辞坐在舒适车厢,咧着嘴大笑。

这体验太新鲜了。

最大的感受就是快,窗外的景色飞快掠过。

其次就是稳。

坐在座椅上稳稳当当。

车厢门口坐着一个列车员,想买吃的喝的,找他就行。

座椅靠窗,有小桌板,放下来就能用。

“伙计,来一斤卤牛肉,再来半斤米酒。”

严辞财大气粗,根本不考虑马车上的物价有多高。

王学成拦住他,“严兄,车上的东西比集市上贵了两倍,不要买。”

“尝个新鲜,我请客。”

小桌板放下来,卤牛肉,米酒上桌。

尝一口味道,严辞连连点头,“味道正宗,王兄你快吃,别和我客气。改明儿你请我到你家喝酒就行了。”

王学成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不客气,不客气。”

二人就着卤牛肉,喝着小酒。

米酒的香味,灌入其余乘客的鼻子里,勾得大家馋虫都上来了。

于是又有人舍了钱财,买了酒菜吃起来。

马车速度渐渐慢下来。

“山坳站到了,要下车的带上行李,准备下车。”

“快看啊,这站台真小,有人吗?”

“真有人诶,有人上车。”

“哪里啊?”

另外一排的人也凑过来看热闹。

“真的有人上车,上的是普通车厢。这里上车到国子监,要便宜点吧。”

“便宜一文钱。”列车员说道。

“看,还有人上了豪华车厢。”

白仲带着一个小黄门,踏上豪华车厢的车门。

他自去年回京,一直忙着国子监这一片的修建。

今儿他一个站一个站,亲自乘坐,亲自体验,从普通车厢到豪华车厢,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豪华车厢,高端大气上档次,奢华又高调,处处透着有钱的信号。

地上铺着上百两的富贵牡丹地毯。

车厢用红木制作,窗帘用蜀锦…

每一处细节,都能感受到“有钱”两个字。

就连上下车的脚凳,都透着脚凳中的奢华版的味道。

偌大的车厢只有六个座位,舒适宽敞。

有两个列车员服务。

设有酒柜,提供酒菜热汤。

味道正宗,价格高昂。

白仲上了豪华车厢,正好有两个空位。

其他四个客人,每个人都长了一张很有钱的脸,吃着酒菜乐呵呵。

这一趟下来,车费是小钱,吃喝才是大钱。

白仲扫一眼,就算出桌上的酒菜大约价值二十两。

马车在铁轨上飞快行驶。

到了第二个车站,白仲带着小黄门下车。

他们等待下一趟车,准备体验普通车厢。

普通车厢人挤人,连坐带站,挤了五六十个人,严重超载。

汗臭味扑鼻而来,那酸爽…

“把窗户打开透透气。”

“窗户本来就打开地。”

窗户只有框架,没设窗纱。主要是因为现在天气热,方便透气。

“我快被挤死了。”

“谁摸老子屁股?”

“车上是不是有贼啊!”

“大家当心自己的钱袋啊,千万别被人摸去。”

“早知道挤成这样子,老子就多花点钱去舒适车厢。”

“你有那钱吗?就算你有钱,你舍得吗?”

“他奶奶的都是奸商,舒适车厢坐一趟竟然要五十文钱。谁坐得起啊!”

“听说舒适车厢只设了十六个座位,还都是椅子,还可以在上面吃东西。”

“豪华车厢更厉害,只有六个位置。”

“真想上去长长见识。”

众人七嘴八舌,苦中作乐。一边体验双轨马车的速度,一边围着酸臭味,顺便咒骂东家是奸商。

终于到站了。

白仲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急匆匆下了马车。

普通车厢,真是对人太不友善了。

那滋味,那酸爽,挥之不去。

鼻子仿佛失灵,只闻到酸臭味,闻不到青山绿水的味道。

小黄门拿着扇子给他扇风,“师傅好点了吗?”

白仲揉揉鼻子,说道:“得和寰宇车行商量,将普通车厢加宽加长。”

第986章 买买买(三更)

严辞同王学成下了马车,呼吸着国子监的清新空气。

王学成嫌弃地说道:“一股陈腐的老学究酸臭味!”

“哈哈哈,王兄有些小鸡肚肠啊!”严辞笑话他。

王学成理势当然地说道:“我是山河书院的员工,当然不能替国子监说话。”

“但是也不要偏见。走吧,从那边出站台。”

二人走出车站。

本以为国子监位于山沟沟里面,定然十分荒僻。

走出去一看,发现人的确不多,反正肯定没新民县人口多。但是绝对称不上荒僻。

一排排整齐的房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一个个新建的小区…

已经有商铺开门营业,还有人光顾。

一路走来,王学成嘀咕道:“这边的房子修的比新民县的房子漂亮。”

至少外墙比新民县的房子看起来漂亮。

严辞说道:“新民县最早的房子都修了十多年,这边的房子是新修的,当然比不上。”

二人一路往山上走。

国子监就建在山坡上,楼宇隐藏在树林中,影影绰绰。

或许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报考国子监,国子监大门对所有人敞开,随意进出。

二人跟随一群看热闹的百姓走进国子监校园。

同山河书院完全不同的风格。

如果山河书院是青春,是活力。

那么国子监就是庄重,奋进。

王学成特嫌弃地说道:“果然一如既往的严肃。”

“比城里的国子监校舍好。”严辞客观地说道,“听说还可以爬山。”

二人穿过一栋又一栋的校舍,穿过后门,走进后山。

登山的石阶蜿蜒而上,直通山顶。

一口气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整个国子监,街道,房屋…全都迎入眼帘。

严辞说道:“此地一定可以发展起来。”

“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着京城也远,如何发展?”王学成问道。

严辞扬眉一笑,指着山脚下,如蚂蚁一般大小的人,还有最远处的车站,“有这些人,有车站,这里一定可以发展起来,王兄,我们从新民县坐车过来,可有花费一个时辰?”

王学成摇头,“没有一个时辰,大约半个时辰多一点。”

“你看,只需要半个时辰多一点就可以从新民县到这里,这边房租又便宜,山清水秀,清幽雅静,读书好去处啊!我都有点心动,想搬到这边闭关一段时间。”

严辞有些兴奋。

新民县很好,很热闹。

有时候又因为太热闹,使人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写书。

尤其是定力不足的人,极容易被新民县的花花世界引诱,玩物丧志。总是临到考试的时候,才会临时抱佛脚。

国子监,人不多,环境清幽,生活也算方便。

在这里租个房子读书,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地可比红岭新村那边好多了。

红岭新村最大的问题,嘈杂。三教九流汇聚一地,可想而知那地方得有多乱。

下了山,严辞拉着王学成去看房子。

这些年靠着润笔费,严辞不差钱。

他一口气买了五套房。

本来还想多买几套,售楼处不卖给他。

“我们有规定,这种小二层楼,一个户头最多只能买五套。超过五套,就有哄抬房价,囤积奇居的嫌疑。”

严辞大为遗憾。

这年头,有钱也有花不出去的时候。

在严辞的鼓动下,王学成也跟着买了一套,同在一期,紧邻国子监,地段极好。

买了房,王学成这些年攒的钱,基本上见底。

他感慨一句,“攒钱难,花钱易。几年时间才攒了两百两银子,一朝就花了出去。”

严辞哈哈一笑,“改明儿房子租出去,本钱很快就能收回来。”

二人又去了解租赁市场,目前这边的房租比新民县便宜了三分之二。

“房租竟然如此便宜。”

“才刚开始,过个一两年房租肯定能涨上来。”

“还得置办家具,请人看房。这样一来,以目前的房租计算,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

“有的赚就行。”严辞很想得开。

曹大郎带着媳妇,挤了一趟双轨马车,人都挤瘦了二两肉,心疼死他。

他养点肉容易吗。

当初因为北边打仗,曹家一家跟随老乡在京城做了多年难民,曹大郎随之大开眼界。

可以说京城为他的人生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战争结束,全家回乡。

但是曹大郎一直没忘记京城,并且一直惦记着再来京城。

景明二年,他以卖油的理由,软磨硬泡,终于得到父母的同意,带着媳妇再次回到了京城。

油很快出手,小赚一笔。

其实就算不赚钱,他也不在乎。

他和媳妇来京城的目的,一是为了长见识,二是为了寻找机会。

什么样的机会算机会,两口子来之前心头也没有具体的想法。

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京城机会多,他们总能找到机会。

一直等他们到了新民县,听到人人都在讨论国子监,讨论国子监周围的房价,讨论双轨马车。

曹大郎一巴掌拍在大腿上。

他对媳妇说道:“机会来了,我们去国子监买房。”

“听说国子监很偏僻,要买房应该首选新民县。”

“新民县房价忒高,我们买不起啊。”

两口子是外地人,办房贷十分麻烦,而且能贷的数量也极少。

以两口子的财力,购买新民县的房子,已经不是吃力,而是根本没能力买。

曹大郎媳妇眼红新民县的热闹,眼红租金高昂,奈何囊中羞涩。

除非将寰宇运输的股份卖了。

两口子当年在京城做难民的时候,背着家里人偷偷买了三股寰宇运输的股份,共计九十两。然后每年都能拿到一笔分红。

两口子能攒下钱,寰宇运输股份分红居功至伟。

这件事,也是这些年两口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正因为在京城的时候买到了寰宇运输的股份,两口子对京城都是迷之向往,坚定认为京城是福地。

有钱攒起来,在老家不买地不修房子,一心想着到京城置办产业。

将来把孩子弄到京城读书,全家人搬到京城开榨油坊。

美滋滋!

曹大郎很坚定,“我听人说,那个双轨马车一开,国子监那边的房子几年内肯定能涨上去。”

他媳妇有点迟疑,“那就去看看?”

曹大郎很干脆,“坐双轨马车去看看。”

两口子一大早跑车站排队买票,排了近两个时辰,终于买到了一张当天的车票。

挤着普通车厢,闻着酸臭味道,瘦了二两肉,终于到达目的地。

两口子同严辞王学成二人擦肩而过。

曹大郎媳妇感慨道:“这边都是读书人啊!刚才过去的两个人,一看就是秀才老爷。”

“这里是国子监,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来往无白丁。”

“也该让大宝多读点书,就算考不上科举,做点别的也好。你不是说,只要会识字算账,随便去哪里做工,一个月都有一两工钱。”

“干得好不止一两工钱。”

“那更应该送大宝去读书,最好是在京城读书,还是免费。”

曹大郎媳妇对于离开京城回到老家,颇有怨念。

“读书的事以后再说,先看房子。”

两口子走进新修建的小区,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二层,一瞬间就吸引了他们的心神。

曹大郎媳妇喃喃自语,“这辈子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死也瞑目了。”

“别说死啊死的,多说点吉利话。还可以看房子,走,我们跟着一起进去看看。”

“这房子真好。”

上下两层,一楼带厨房,厕所,浴室,外加一间堂屋,两间卧房。

二楼六间卧房,比较狭小。单人住一间足够了。

每间屋都带窗户,特别明亮。

曹大郎媳妇悄声说道:“这房子不错,就是不知道多少钱。”

“肯定比新民县便宜。”

“如果买了房子,还得置办家具,还要找人看守打扫,帮读书人做饭洗衣。大宝他爹,我们与其请人看房子,不如我来吧,这些事我都能做,还能省下一个人的工钱。”

曹大郎无语了,“房子还没买,你着什么急。”

曹大郎媳妇一脸兴奋,“我就喜欢这房子,我不想回去了。”

老家,偏僻乡下,几十年如一日的日子,一眼能望到头。

如果不曾来过京城,不曾见识过,不曾在难民营公房当差,不曾证明过自己的能力,曹大郎媳妇会始终如一,安贫乐道。

几十年如一日住在乡下,日子也能过。

然而,有了见识的曹大郎媳妇,有了更多的追求和更高的目标。

她不想下半辈子继续在乡下蹉跎。

她要来京城,为孩子们打基础。

土地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靠着三股寰宇运输的股份,一家人的吃喝总能解决。

她还有一把子力气,能看房子,还能做手工活,甚至可以替别人看房子挣一份工钱。

偌大京城,机会很多。

只要肯干,肯下力气,就饿不死人。

国子监的房子很便宜,便宜到只有新民县同户型房价的五分之一。

凑一凑,两口子可以买一套小户型,上下总共六个卧房。

“买吧,买吧!”曹大郎媳妇一直在曹大郎耳边嘀咕。

买房子,女人永远比男人更干脆。

第987章 赔本赚吆喝

终于买了房!

曹大郎媳妇心满意足。

只是两口子身上的钱加起来,只剩下几两散碎银子。

为了买房子,连卖油钱都贴了进去。

“不能这么回去!”

两口子想到一处。

这个时候回老家,爹娘肯定会问起卖油钱。

他们现在哪有钱填补买房子的亏空。

不把买房的亏空填补上,在京城买房的事情就瞒不住。

曹大郎媳妇嘀咕道:“这房子算我们的私产,不能让爹娘知道。他们要是知道了,这房子哪有你我的份,至少要分一半出去。”

曹大郎还有几个兄弟,一家人尚未分家。

房子的事情若是被爹娘知道,爹娘做主,这房子的确有很大可能保不住。

就算能保住,最多能保住两间屋。

一栋房变成两间屋,谁乐意啊!

曹大郎重重点头。

他说道:“不回去,就得写封信回去解释。”

他媳妇很干脆,“就说我们在这边找到一个机会,干到年底挣了钱就回去。”

“万一爹娘让老二也来京城…”曹大郎有些担心。

他媳妇掐了他一把,“你在信里头多说说吃饭住宿的难处,这价格啊比起当年又涨了些。爹娘舍不得花钱,一听说价格涨了,定不会让老二跑京城糟蹋钱。”

“你这办法不错,就这么写。”

曹大郎写了一封信,托三和快递寄回家。

然后两口子就在京城安顿下来。

曹大郎媳妇是个能干人,洗洗刷刷,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又用身上仅有的钱,置办了几套二手廉价家具,还有锅碗瓢盆,就开始对外招租。

当初她在难民安置点的差事,就是沟通照顾那些女性难民,替她们朝上面反映各种问题。

这份差事琐碎,却极为锻炼人。

曾经的她和陌生人打交道十分羞涩,不敢主动说话。

经历了难民营的锻炼,她变得大大方方,主动招呼起有意租房的读书人。

难民营的生活,不仅锻炼了她的能力,还锻炼了她的眼力。

看人不敢说十拿九准,七七八八没问题。

招租信息挂出去,几天时间,楼上四间屋全都租了出去。

读书人讲究,有二楼可以选择,就不乐意住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