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金銮殿上落针可闻。

反应快的朝臣瞬间醒悟过来。

上当了!

套路!全都是套路!

陛下太奸诈!

帝后果然是一条心。为了让顾瑞出任西北大都督,陛下真是煞费苦心。

陛下一定清楚,直接任命顾瑞出任西北大都督,定会遭到反对。

于是先提出一个任何人都不会同意的任命,陈壮实就是这个所有人都不同意的任命。

朝臣反对陈壮实。

如今朕在你们的反对下妥协了。

换个人,顾瑞,勋贵,军功,年龄,都达到了条件,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谁敢反对,朕就翻脸!

别忘了,朕已经妥协了。

诸位爱卿,你们也得妥协。

这事得双方妥协,不能朕一个人妥协。

金銮殿上,朝臣们个个苦着一张脸。

陛下的套路太深了。

如今怎么办?

要不要和皇帝翻脸,继续反对下去?

有人摇头,有人点头,唯独没有人说话。

顾瑞,出任西北大都督,资格是有的。打北荣西凉的时候,战功赫赫。

在军事学院担任副院长,颇有建树。

本身也是个读书人,若非家里人拦着不让他走科举,朝堂上就会多出一个勋贵出身的文臣。

妥协吧?

妥协吧!

几个眼神来回,朝臣已经有了答案。

这就是朝臣的态度,同意顾瑞出任西北大都督。

消息传到平南侯府,全家上下都震惊了。

在这之前,皇后娘娘没有对他们透露丝毫消息。

唯独顾瑞事先得到了消息,他知道陛下会提拔他,已经在数日前,默默开始交接军事学院的工作。为前往西北做准备。

顾瑞前往皇宫谢恩。

皇帝刘诏对他一番勉励。

最后还调侃了他一句,娶个好妻子,人生才能越走越顺。

娶个不适合的女人,折腾了几年,浪费了几年。整天儿女情长,整个人差一点就废掉了。

顾瑞一脸惭愧。

他能说什么?

只能说人人都有年少冲动,做事全凭感觉,丧失理智的时候。

迷失在感情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浪费了几年时间,差一点自毁前程,后悔吗?

这问题没办法回答。

因为曾经的他,真的爱过贾氏。

他不能否认自己曾付出过一片真心。

他要做的,是吸取教训,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拼搏,爱妻爱子,给妻儿遮风挡雨。

离开兴庆宫,顾瑞又来到长安宫。

长安宫的谈话,就很家常。

顾玖开门见山,“你可以带家眷前往西北,就照着承平伯当初的方式。这事面子功夫一定要做足,不要让人抓住把柄,就以打理产业的名义过去。虽说人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这么操作,总能堵住一部分人的嘴巴。

做了西北大都督,四面八方的人都盯着你,小心谨慎没大错。本宫将你扶到这个位置上,接下来就得靠你自己兜底。你没办法兜底的事情,就别做。做了,就别让人发现。否则本宫不会轻饶你。”

顾瑞躬身说道:“多谢皇后娘娘提点,微臣不敢让皇后娘娘操心。”

顾玖“嗯”了一声,接着说道:“陈壮实那里,你不用担心,他不会成为你的掣肘。将他调离西北的公文,已经在路上。”

这回顾瑞真的有些吃惊,“娘娘要将陈壮实调离西北?”

“你不愿意?”顾玖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顾瑞连连摇头,“微臣自然希望没有人掣肘,娘娘将陈壮实调离西北,倒是方便了微臣。微臣只是好奇,接下来要如何安排陈壮实。他是从战场上成长起来的统兵将领,离开战场,着实可惜。”

顾玖笑道:“你不用替陈壮实操心,本宫对他另有安排。你去了西北,好好替陛下,替本宫守好西北。时刻关注西凉那边的动静。”

陈壮实回到京城的这一天,顾瑞带着亲兵离京。

二人在城门外相遇,自有一番交流,或者说是较劲。

陈壮实进了京城,先到兵部交差,等候宫里召见。

当天晚上,他就约上严辞,王学成。三个好哥们,分别多年后再次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全都喝醉了。

话语中,全是对青葱岁月的怀念。

四人小团体,缺了一个杨季,着实可惜。

“当初就知道杨兄会是我们当中飞得最高的人,只是没想到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飞得这么高。他的大名,早就传遍了全天下,海内外。他现在的成就,是天下九成九的人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我真替他高兴,高兴!”

严辞喝得醉醺醺的,没想到说话还是很有条理。

他又拍着陈壮实的肩膀,“陈兄,你吃亏就吃亏在读书不行,只有秀才功名。如果你像杨兄一样,不说考个探花,考个两榜进士,这回西北大都督的位置,就是你的囊中之物。哪有顾世子的份。”

陈壮实哈哈一笑,“大都督不大都督的,我不稀罕。”

严辞呵呵一笑,“陈兄这话委实太虚伪。我们多年朋友,你心头不爽,尽管说出来。你放心,我和王兄都是嘴巴严实的人,保证不会在外面瞎说。”

陈壮实揽着严辞的肩膀,“严兄啊,你真误会我了。我不是虚伪,我是真不稀罕那个位置。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西北几年之内,都没有成规模的战争可打。闲啊!闲得都快发霉了。大都督的位置,的确挺招人稀罕。可要是没仗可打,这位置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打仗,才是我的立身之本,懂吗?没仗打,我是处处比不上那些勋贵子弟,还怎么出头。陛下一纸调令将我调回京城,其实我内心有点雀跃。我就盼着陛下能给我安排一个能打仗的差事,就算是当伙头兵,我都乐意。”

“虚伪,陈兄着实虚伪!真给你安排个伙头兵的位置,你就该骂有眼无珠。陈兄啊,你打仗打了这么多年,怎么就将诚恳这个美好的品质给打没了呢?”严辞发出来自灵魂的拷问。

王学成凑趣,同严辞一起打趣陈壮实,“陈兄是将我们当成了他手下的兵,要和我们掏心窝子。”

“王兄这话,是在戳我的心啊!”陈壮实假装受伤,装得又不像,别人没笑,他自个倒是先笑了起来。

他哈哈一笑,笑过之后,说道:“说句实话,我是真羡慕杨兄。他是正儿八经开疆拓土的大功劳,我那点功劳在他面前,只令我自惭形秽。就是不知杨兄何时才会归来。”

“我们也都盼着杨兄能早日回京。很多人都说,杨兄将是下一任中书令,不知有几分可能性。”

“这得看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意思。”

“陈兄何时进宫?”

陈壮实喝着酒摇头,“不知!得等宫里的通知。这些天我就住在新民县,和你们好好亲近亲近。”

严辞举起酒杯,“那敢情好!我也休息几天,陪陈兄看看京城的大好风光。陈兄不在的这些年,京城变化不小。明儿坐双轨马车去。”

“那就说定了!我在西北的时候就听人说京城有一条双轨马车,我一定得感受感受。”

第1102章 坦诚一点

陈壮实由宫人领着,前往长安宫。

他刚从兴庆宫出来,脑子里还在思索陛下同他说的那些话,到底有何深意。

还没想明白,或是不敢想,人已经到了长安宫。

经过通报,终于踏进长安宫宫门。

此处风景,有别于皇宫其他地方。

格局也大为不同。

他看着很新奇,毫不掩饰的四下打量。惹得宫人频频侧目。

书房外,许有四对陈壮实说道:“娘娘就在里面,陈将军可以直接进去。”

宫里的规矩陈壮实懂。这回进宫,他准备了二三十个荷包。已经洒出去一半多。

此刻,又一个用金线绣的荷包,很自然地落入许有四的手中。

许有四往衣袖里一揣,全程眉眼都没变动过。

陈壮实见对方接下荷包,这才放心跨进殿门。

“微臣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走进书房,陈壮实朗声请安,声音足够响亮。

顾玖就坐在软塌上,示意陈壮实也坐下来说话。

“多谢娘娘!”陈壮实小心翼翼地在圆凳上坐下。

就像是聊家常一样,顾玖很随意地问道:“回到京城感觉怎么样?”

陈壮实笑道:“挺好的!比西北好,不用吃沙子。唯一不好的就是没仗打。”

顾玖挑眉一笑,“京城变化大吗?”

“变化很大!这几日,微臣参观了国子监,军事学院,还去了知行书院旁听了几节课,感受颇深。娘娘了不起,如此大手笔支持创办书院,让学子们无论贫富都能免费读书,此乃千秋伟业!”

顾玖笑道:“少拍马屁!本宫身边不缺拍马屁的人。”

“微臣绝不是在拍马屁,微臣是真的这么想,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心实意。”

陈壮实一脸真诚。

顾玖挥手,叫他少说废话,“说点有用的。”

陈壮实嘿嘿一笑,“娘娘能否给微臣安排一个能打仗的差事?”

顾玖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这句是实话,本宫听出来了。你就这么想打仗?”

陈壮实正儿八经地说道:“不瞒娘娘,微臣出身草根,当初若非山河书院能够免费读书,还有奖学金拿,我不会来到京城,我的命运也会被彻底改写。读书方面我不行,勉强考取秀才功名,已经是走了大运。我能爬起来,只能靠打仗。

如果不打仗,我就没资格同勋贵子弟,同文臣武将这比拼。唯有打仗,才能让微臣有机会爬到最高,让我们陈氏一族成为人人瞩目的大家族。家中子弟,想读书就读书,想从武就从武,不用担心钱,不用像我当年那么艰难的求学。”

全都是大实话。

宫人都暗暗咋舌,净说大实话真的好吗?

功名利禄之心,彰显无遗,这样真的好吗?

顾玖却笑了起来,“当年本宫就知道你是个很有追求的人,也是一个一心追求名利的俗人。好在,你人虽然俗,做事还有底线。这些年,本宫观你表现,勉强算是合格。”

“才刚刚合格吗?”陈壮实觉着自己表现得挺好的,没想到在皇后娘娘眼里,仅仅只是合格。

扎心了!

顾玖笑了笑,“以本宫的要求,要达到合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也不用纠结合格标准的问题。本宫要是让你京大营带兵,或是去军事学院带学生,你愿意吗?”

陈壮实一脸为难的样子,“在娘娘面前,微臣只能说实话。微臣不愿意去京大营,也不愿意去军事学院。”

顾玖好奇,“不去京大营,可以理解。不去军事学院,本宫不能理解。要知道,军事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将是各个部队的中坚力量。你去军事学院做教官,将来你的学生遍布各大军营,你竟然不乐意?要知道很多人抢破了头,都想去军事学院做教官。然而,只有立下军功者,有带兵打仗经验的人,二者缺一不可才有资格进入军事学院做教官。”

陈壮实斟酌了一下,说道:“微臣不是不知好歹,娘娘一心替微臣打算,微臣铭感五内。然而,微臣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也知道自己擅长得是什么。让微臣教一群学生兵,常年困在学院内,以微臣喜欢搞事的性子,怕是会憋死。微臣就想趁着年轻力壮,再打几年仗。等到老了,上不了战场的时候,或许我会考虑进入军事学院带学生,顺便养老。”

这话足够直白,也足够坦诚,当然也是足够讨人嫌。

顾玖故意板着脸,“军事学院可不是养老的地方,别打错了主意。”

“军事学院不能养老的话,那微臣就直接回家养老。”

陈壮实笑呵呵的,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顾玖哼了一声,“回去等消息吧!”

不再聊一会?

他的差事到底是在哪里,都还没说呢。

他犹犹豫豫,欲言又止。

顾玖似笑非笑,“陈爱卿还有什么事?”

“没,没事了!”

陈壮实顿时怂了,起身离开。

等他走到门口,皇后娘娘的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有空的话,多翻翻南边的资料,没坏处。”

陈壮实先是一惊,接着一喜,“好嘞!微臣遵旨,微臣出宫后就去兰台寺。”

他兴高采烈地离开,差事有眉目了。

去南边打仗,哈哈哈…

今晚叫上严辞,王学成,三人不醉不归。

果不其然,数天后,陈壮实接到调令,前往海外行营报道。

“这下子,又能和杨兄一起并肩作战,爽啊!有杨兄带着,我名垂千古的机会来啦!”

陈壮实得意洋洋,毫不掩饰内心的雀跃。

严辞和王学成祝他一路顺风

“你是走陆路?还是走水路?”

“当然是走水路!既然是去海外行营,我得趁机练一练水性。多学一个技能,总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陈兄此言有理。最近写书,我也有一种自己学识不够支撑书写内容的感觉。写的越多,越发知道自己欠缺了很多知识。等写完手头这本书,我得闭关补充点知识。”

“严兄有此觉悟,甚好!”

王学成幽幽一叹,“我们当中,唯有我最不求上进。我现在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完全不想读书。”

“我理解王兄!读书的确很辛苦。”陈壮实拍拍王学成的肩膀,心有戚戚。

“没有科举的压力,书本都不想翻一下。”王学成又说道。

陈壮实哈哈一笑,“一样一样!不过为了前程,我还是得硬着头皮,每天翻翻书,能看几页是几页。”

“陈兄言之有理,王兄也该将书本捡起来,每天翻看几页都好。”严辞很有感触地说道。

书到用时方恨少。

当各种题材都写过,想要有突破,就需要极大的知识储备量。

严辞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到了瓶颈。过去所学所知,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继续在写小说这条路上走下去。

想要一辈子都吃写小说这碗饭,就得停下来补充知识。

要么就此沉沦,吃老本。

要么用心沉淀,一飞冲天。

严辞想要一飞冲天。

送走了陈壮实,严辞一头扎进了档案馆,扎进了兰台寺,扎进了文青书局得书库。

他甚至重新参加山河书院的入学考试,想要回书院进修。

只考了两次,他就考进了山河书院。

除了科举,每个科目他都学,学得格外认真。

王学成被他感染,在工作之余,也捧起了书本。每天看几页,内心都平静了些,人没有那么浮躁。

陈壮实到了海外行营,见到了杨季。

兄弟见面,格外亲热。

杨季拍着他的肩膀,“你可算来了。接下来一个月,我会手把手带你熟悉这边的情况,走访关键人物。一个月后,你就是海外行营大总管。”

这话几个意思,他怎么听不懂。

陈壮实一脸懵逼!

杨季哈哈一笑,拿出任命书。

“朝廷的任命书,任命你为海外行营副总管,主持海外行营的工作。至于我,就要回京城复命。”

“你走了,谁当大总管?”

“你!前提是你在副总管的位置上,能干满一年。干得好,一年好就升你做大总管。干不好,朝廷会另外派人出任大总管,届时你这个副总管就惨了。”

陈壮实一年抓瞎,“我是有信心干好大总管的活。我就是糊涂,在京城的时候,我怎么没听到这个消息?陛下将你调回京城,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杨季为他解惑,“你离京后三天,陛下就下了旨意,撤销江南大都督府,召我回京城复命。同时任命你为行营副总管。旨意和任命书比你更先达到海外行营。”

“陛下和娘娘竟然藏了这么一手。我真是猪脑子,那么多暗示,我竟然没猜不出来。”

陈壮实拍打着自己的头。

杨季担心他怕自己打傻了,赶紧拦住他。

“时间有限,改日再给你接风洗尘。收拾收拾,马上随我出发。”

“去哪里?”

“去港口!”

陈壮实刚到海外行营,还没来得急喘口气,就开始了忙到昏天黑地的生活。

就连水土不服的时间都没有!

杨季完全将他当做牲口使唤。

陈壮实暗暗下决心,以后他也要将手下人当牲口使唤。

第1103章 辞官(三更)

杨季自海外行营回到京城,引来八方侧目。

天下皆知的权臣。

升官速度堪比窜天猴,咻的一下,升官,再升官。

他是最年轻的一品大员,也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

陛下会如何安排他?

他真的会成为下一任中书令吗?

皇帝刘诏并没有急着给杨季安排差事,而是每天召他到皇宫谈话。

俨然是将杨季当成了顾问。

一个月过去,朝臣心烦气躁。

杨季处之泰然。

皇帝刘诏高深莫测。

天天把杨季招进宫里当顾问谈话,这是何等的信任。

众臣都对陆大人报以同情。

中书令陆大人偷偷翻了个白眼。

就连任丘都被惊动,百忙中抽出半天时间跑到陆大人跟前,表达关心。

“你是打算致仕养老吗?算算年纪,你也到了该致仕的时候。”

任丘一开口,让原本感动的陆大人瞬间冷了脸。

他哼了一声,“老夫不老!”

“你都自称老夫,还敢说不老。六十多了,老头!”

“去去去,滚一边去。”

任丘这张嘴,能把人气死。

任丘才不会离开,他直言不讳地问道:“你到底怎么打算?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陛下和皇后娘娘要重用杨季,而且不愿意浪费时间,让杨季去部堂历练。就像越级提拔陈壮实一样,很显然陛下也想越级提拔杨季。

你得识趣啊,老陆!杨季才是陛下和娘娘的心腹谋臣,是山河书院培养出来的嫡系。你呢,只是先帝留下来的重臣,为了稳定朝堂不得不用你。如今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你要主动一点,不要让陛下点你的名,最后一点情分给浪没了。”

陆大人白了任丘一眼,“老夫就如此不堪重用?”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退位让贤,下面的人怎么爬上来?主动请辞吧。”任丘倒是干脆。

陆大人蹙眉,“你怎么确定陛下想让杨季出任中书令?也可以是侍中,或是部堂尚书…”

“一定是中书令!”任丘掷地有声地说道,“相信我,我的判断不会错。你就不要抱有幻想。我知道你还年轻,还能再干二十年。可你别忘了,杨季才是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嫡系,和齐王的关系也很好。陛下要用杨季,要给齐王打基础,你怎么就不识趣。”

陆大人不肯示弱,“要给齐王打基础,就不应该提拔杨季为中书令。这个机会,应该留给齐王。”

任丘翻了个白眼,“齐王也有自己的嫡系班子,有从京大营挑选的人,有从山河书院,国子监挑选的人。总而言之,陛下一定会重用杨季。老陆,不要被权势迷花了眼。你做了这么多年中书令,是时候退下来,颐养天年。”

“老夫是退无可退啊!退下来,老夫就没了去处,只能回家养老。”

陆大人一脸唏嘘。

他怕失去权势的日子吗?

当然怕!

他怕没有事情做的日子吗?

更怕!

他怕寂寞,怕没人使唤,怕失去运转的整个天下的权柄。

上,不容易!

下,更不容易!

更何况他身体还不错的情况下,他觉着自己再干十年,还是干得动。

可是所有人都在告诉他,陛下不想用他。陛下要启用更年轻的杨季,开创新的局面。

一时间,他内心很惶恐,很难平静下来。

失去了现有的一切,他还剩下什么?

他不再是人人尊重惧怕的杨大人,而是糟老头子。

真的不想回到没事做的日子。

任丘对他说道:“你要是不嫌弃,不如到我的书院教书。”

陆大人一脸嫌弃,“你那个什么理工学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科举,简直乱弹琴。还有那个医学院,已经有传闻,说你们乱搞瞎搞,你得小心一点,当心被人逮到把柄。”

任丘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他轻咳一声,“要不你去山河书院教书,和三元公周世安作伴,挺好玩的。”

“老夫再想想。”

“想什么想啊!已经一个月,我估摸着陛下的耐心快用完了,你要是再不行动,陛下就会逼着你辞官。届时,你们君臣二人的情分,可就荡然无存。没了情分,陛下也不会照顾你的儿孙。”

陆大人被任丘说得烦躁不安,“你确定陛下是在等我主动请辞,而不是别人。”

“果然是当局者迷!老陆,你是被蒙蔽了双眼啊!这么浅显的事情,往日你一眼就能看透。轮到你自己,你怎么就看不透了?你总说人不能抱着侥幸心,然而现在的你就是指望着侥幸。”

任丘说话毒舌,却都是实话。

陆大人受了伤害,“我也行的,我也可以配合陛下开疆拓土的计划。这些年,我们君臣二人一直配合得很好,还可以继续配合下去。为什么就非得让我辞官。”

又钻了牛角尖。

任丘拍拍他的肩膀,“老陆,你年龄到了,是时候退下来给年轻人机会。你是可以配合陛下的计划,但是你已经没办法长时间熬夜,不能长时间留在签押房处理奏章。你自己想想,你的工作,很多时候是不是都是让下面的人在做。

下面的人经验不足,出错难免。光是今年内,中书省出了多少次差错,你算过吗?不是陛下无情,而是你已经不适合留在这个位置上。到书院来吧,环境清幽,天天和年轻人混在一起,你也会变得年轻。你看三元公和周世安,越活越年轻。那两个老东西,怕是能活到八十岁。你争取争取,超过他们,活到九十岁。”

陆大人被逗笑了。

紧接着脸色一垮,“你真的认为老夫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中书省?”

任丘斟酌着说道,“换个守成之君,事情少,别说六十,就算是八十岁,也可以留在中书省发光发热。可咱们陛下,是个狂人,年年都不消停。数一数这些年的大事情,打仗,开疆拓土,海外计划,土地律法,西北,草原…一桩桩一件件,比开国皇帝还要忙,野心比开国皇帝都大。

这些年多少人倒了下去,多少人被皇帝气得差点猝死?陛下在位一天,中书令的位置,就得留给年轻力壮的人来担任。

杨季是合适的人,他有强健的身体,有充沛的体力,有灵活的头脑,有圆滑的手段,他可以毫无后顾之忧,配合皇帝的一些列计划。

他去过西凉,到过海外,打过北荣西凉海外蛮夷,当过江南大都督,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天下。你说他不当中书令,谁比他更有资格出任中书令一职?”

陆大人抽离感情,客观地想了想,“你说的对,其实他比老夫更适合担任中书令。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天下,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他都去过,打过,认真经营过。难怪陛下会将选择在这个时候将他调回京城。”

“你想通了?”任丘高兴起来。

陆大人苦笑道:“哎!终究还是舍不得!难怪有人会说,做官不仅要做到老,给子孙铺路。最好能死在任上,心头舒坦。到死都是官,这辈子也值得了。致仕养老,说起来好听,实则心头苦闷无比。好在,如今多了选择,可以去书院教书。”

任丘哈哈一笑,“老陆,你的想法太狭隘。我告诉你,教书才好玩,比做官都好玩。山河书院,犹如京城的世外桃源,自得其乐,哪个衙门都管不着,爽快得很。等你到了书院,你才会知道其中的乐趣。”

陆大人盯着任丘,看得很认真。

任丘挑眉,“看我做什么?”

陆大人很遗憾地说道:“其实当初陛下和皇后娘娘都有栽培你的意思,奈何你无心仕途。但凡你肯上进,中书令的位置一定是你的,杨季都得排在你的后面,还要再历练几年才有机会。”

任丘哈哈一笑,“谢你看得起我。做官没意思,我不和杨季争,也没他那股拼劲。他比我强,我甘拜下风。”

陆大人连连摇头,“论机会,你比他多。论才学,你比他强。论关系人脉,你同样比他强。差的就是那股拼劲。他敢拼,也有本事拼。从西北到江南,再到海外,没有一股拼劲,是没办法一路走下来。

老夫虽不了解具体的过程,却也知道西北苦,海外更苦。他能吃得下这份苦,还能干出一番成绩,这一点他的确比你强。你输给他不冤。”

“我从来没想过和杨季比,你可别把我和他牵扯在一起。”

任丘不买账。

他可不想和杨季结怨。

这样一个猛人,他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偶尔佩服。

和杨季打交道?

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