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会妥协!”欧阳芙笃定得说道,“他咬死了非要宅子不可。”

“那就让他补偿母亲。”

“他身上一个铜板都拿不出来,他怎么补偿我。”

“那就让他去少府钱庄借贷。”刘循很干脆,“就用这栋宅子抵押。以他的德行,迟早会败光这栋宅子。到时候我们攒点钱,将这栋宅子买下来。名正言顺将所有人全都赶出去,从今以后母亲就能过上清净日子。”

欧阳芙眼前一亮。

刘循的话,打开了他的思路。

“少府的邓公公,我接触过几次。我可以找他谈一谈,万一有一天你父亲败光了这栋宅子,请少府务必将宅子留给我,我出钱买下来。”

“母亲同意了?”刘循惊喜连连。

欧阳芙点头,“你说的对,没必要将剩下的岁月和他继续绑在一起。反正这日子,我是过不下去了。花钱养着一大家子人,得不到一句好话就算了,还被人处处埋怨。”

拿定了主意,接下来的谈判,全在欧阳芙的掌控中。

她控制着节奏,诱使刘评用宅子抵押,从少府钱庄借贷度过眼前的难关。

“我直接和你说吧,只要你肯补偿我五万两,我立马签字画押,带着我的嫁妆和下人,三天之内搬出去。没有五万两,你就别找我谈。”

“五万两?狮子大开口啊!”刘评嚷嚷。

别说五万两,他身上连五两银子都没有。

这日子过得够惨的。

欧阳芙呵呵两声,“你要是拿不出五万两,没关系,宅子归我,我补偿你八万两。你带着钱,带着你的女人,还有你庶子庶女搬出去。”

八万两,让刘评心动。

可是一想到宅子价值二三十万两,八万两明显亏了。

而且搬出去,还得另外花钱买宅子。

买了宅子,八万两可就不剩几个钱。还要开生活。

不行,不行,不能上当。

“你做梦吧!八万两,就想打发了我,你当我是街上讨饭的叫花子吗?”

两人再次谈崩。

宗正寺有人收了欧阳芙的好处,私下里劝刘评接受条件。

不就是五万两,给了对方,对方立马搬走。整栋宅子都是他的了。

“五万两同二十万两,孰重孰轻,你心中有数。至于开生活,后院那些女人都带着嫁妆,是时候让她们把嫁妆拿出来支持你。”

刘评左思右想,接受了条件。

他拿宅子抵押,从少府钱庄借贷了六万两。

五万两给欧阳芙,剩下一万两当做自己的零花钱。

欧阳芙言而有信,拿了钱,立马签字画押,办了和离手续。

紧接着,就搬空了嫁妆,带着下人离开。

刘评手里有钱,第一时间出门花天酒地。

“老爷,太太把府中都搬空了!”

下人匆匆忙忙找到他,一脸苦相。

“老爷快回去看看吧。就连老爷的书房都没能幸免,被人拆了家具搬走。”

“她放肆!”

一听说府邸被搬空,刘评也顾不得花天酒地,穿上鞋袜,急急忙忙回家。

迎接他的是一栋空荡荡的宅子。

一个婆子,拿着一本账本,“老爷可算回来了。这是我家太太,让奴婢交给老爷的账本。凡是被搬走的家当,账本上都有记载。每一样,都是用我家太太的嫁妆银子购置,按理这些家当就属于我家太太的嫁妆。搬走乃是天经地义。此举,也得到了宗正寺得许可。这是宗正寺的公文,请老爷过目。”

“啊…欧阳芙贱人,竟然算计我。”

刘评突然爆发!

第1124章 父母心(三更)

“卖报,卖报!宗室离婚官司,再添丑闻。”

嘎吱,房门打开。

“小孩,给我一份报。”

“我这也来一份。”

一大早,报童就开始在京城大街小巷叫卖。

坊市内,家家户户打开房门,问报童买报。

“离婚官司还没打完吗?上次看报纸,说是办了手续。怎么又闹出是非来?”

众人好奇,纷纷翻到头版头条。

果不其然,离了婚的两口子又开始打官司。

“啧啧,这女人真够狠心的,竟然将府中家当全都搬空。连张床榻都没剩下,这叫一大家子人怎么睡嘛。总不能睡下人的床榻。”

“女人用自己的嫁妆置办的家当,凭什么不能搬走!有本事拿公中的钱置办家当啊,就怕一文钱都拿不出来。”

“人心不古啊!两夫妻过了大半辈子,什么矛盾不能解决,非得闹离婚。还闹到人尽皆知。丢人哦!”

“真是丢人现眼!这个男人也是窝囊,亏他以前还是王爷,竟然还为了几件家具同女人打官司,真不怕丢人。”

“脸面哪有钱财重要!就一闲散宗室,要不要面子也没关系。”

“都说宗室过得跟叫花子似的,可你们看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光是一栋宅子就价值几十万两。我都情愿做这样的叫花子。”

“光是有房子有什么用。吃饭养宅子养小妾子女下人,出门应酬交际,哪样不花钱。难不成还能指望一栋空荡荡的宅子吃饭吗?再说了,你没看到报纸上写啊,他们这个家,以前都是靠女人拿嫁妆银子养家。如今两口子离婚,我倒是好奇,这位曾经的王爷,要拿什么养家。”

“就算没钱养家,也不能受这娘们的闲气。男子汉大丈夫,倒驴不倒架!面子得绷住了!”

“等没钱吃饭的时候,我倒是要看看如何将面子绷住。”

“你们就是闲操心!宗室,有少府供养。还怕没饭吃吗?”

“饭是有的吃,就是没钱花!出门口袋空空,臊得慌!”

“说的也是。男人口袋没钱,心里头不踏实。”

“难道女人口袋没钱,心里头就踏实吗?要我说,无论男人女人,口袋没钱,都不踏实。”

“这话有理!”

京城小民看热闹,热情地加入这场离婚官司的讨论。

读书人,尤其是京官们,却格外生气。

“《大周生活秀》是越来越没有底线,正经事不报道,整日逮着两口子离婚,大书特书。真是臭不可闻!”

“黄去病这人啊,真不行!亏他也算半个宗室,天天报道离婚官司,他就怕宗室脸面被丢光吗?”

“哈哈哈,这话好笑。宗室哪有脸面可言!也就这几年,靠着宗室学堂管教,宗室年轻一代有了点长进。你看老的一辈,还是以前的德行,什么脸面,都是一群癞皮狗。”

“慎言,慎言!虽然我们都清楚宗室是一副什么德行,可也不能毫无顾忌地说出口。”

“生活秀堕落,在意料之中。这种没节操的报道,也不是第一回。真正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山河书院报》,竟然也跟着凑热闹,报道什么离婚。更过分的是,竟然在报纸上普及夫妻离婚的律法程序。他们想干什么?难道是想鼓励小民闹离婚吗?此举实在是用心歹毒!”

“言之有理。生活秀上面的报道,当个乐子看,没人会放在心上。可是《山河书院报》的文章,就必须严肃对待。如果书院报果真有鼓励小民闹离婚的嫌疑,决不能纵容!”

“说的有理!此事决不能纵容。”

“参《山河书院报》一本!这事不给个说法,不算完。”

一群官员闹了起来,事情就不再是小事情。

《山河书院报》导向有问题,此事可大可小。

御史们在早朝上唾沫横飞,抨击报业司,抨击山河书院,抨击礼部。

礼部理应管束天下书院。

很显然,礼部没有尽到责任。

礼部尚书:MMP,此乃无妄之灾!

他招谁惹谁了,站在金銮殿上,突然就被御史台喷了个狗血淋头。

比嘴皮子,礼部可从未虚过谁。

于是乎,礼部同御史台吵了起来。

双方你来我往,帽子鞋袜齐飞,闹得金銮殿跟个菜市场似的。

吵到最后,突然醒悟过来,他们干什么吵的。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分明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

你们吵架,关朕屁事!

朕看热闹正看得津津有味,干什么突然将矛头对准朕!

“陛下此言差矣!山河书院乃皇后娘娘创办,却不肯让礼部接管,不准礼部插手书院大小事情。如今《山河书院报》妖言惑众,陛下和皇后娘娘夫妻一体,陛下就该担起责任。”

“妖言惑众?朕怎么没看到。朕只看到一群朝廷命官不顾体统,犹如市井泼妇吵嘴打架。这金銮殿啊,应该改名皇城菜市场才对。”

礼部和御史台官员,纷纷低下头。

有点丢脸。

刘诏呵呵冷笑,“能懂得羞耻,也算有救。至于《山河书院报》,责令报业司督促报社整改。读书人写文章,得注意分寸啊!因为挑刺的人,都是你们同行!”

撂下这句挑拨离间的话,刘诏果断退朝。

朝堂上,暗流涌动。

虽然皇帝刘诏的话不好听,但他说的是实话。

历来挑刺的人,都是读书人的同行。

至于帝王的态度,读书人自个不挑刺,皇帝也不会注意那么多。

报业司接到命令,前往《山河书院报》调查。

然后,京城各大报纸,不再报道两口子离婚官司,而是枪口一致对准朝堂官员,噗噗噗,发动猛烈攻击。

读书人骂人,那都不叫骂人,那就显摆才华和知识积累。

你说他骂人,他一个脏字都没有。

只看到引经据典,各种明朝暗讽。

各种点名不点名辱骂。

朝臣愤怒了!

不是只有你们有文化,本官一样有文化。

洋洋洒洒,反驳文章很快出炉。

结果没有报纸肯刊登官员们的文章。

MMP,欺人太甚!

你们有报纸了不起啊!

京城的报纸不肯刊登,就找外地的报纸。

江南报业乐疯了。

他们早就想进军京城市场,奈何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次,真是天赐良机。

随着京城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富庶。京城一地,也成了各大商家必争之地。

什么江南商行,岭南商行,西南商行,海外联合商行,北方商行,西北商行,甚至还有新成立的西凉商行…

以及京城本土商行。

这么多商行,在京城这片大地上竞争。

绝对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报业也是竞争的一个点。

江南报业抢得先机,一天时间内,就在报业司注册成立了江南报,登记了江南报业办公地点。

各处挖人,加班加点,给足银钱,开足马力。

熬夜一晚上,第二天,新鲜出炉的《江南报》登上了京城市场。

第一场仗,就是和京城报业打擂台。

为了打赢这场仗,江南商会斥巨资支持,各种造势。

报童,报摊,这都是小意思。

请戏班子,说书人,甚至青楼楚馆,全都加入了这场浩大的宣传攻势中。

新出炉地《江南报》,像是一场狂风,席卷着京城报业市场。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称之为“江南速度”。

借着《江南报》这个平台,官员同京城报业打起了口水仗。

顾玖不关心口水仗,她很好奇《江南报》这波宣传攻势,这波出刊速度。

“肯定有高人指点!厉害了!”

“不愧是江南商会,敢想别人不敢想之事,敢做别人不敢做之事。胆大快速,舍得砸银子,有魄力。”

顾玖对江南商会不吝啬赞美之词。

当年,杨季整顿江南官场,江南商会受到波及,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没想到,转眼江南商会又爬了起来。而且果断调整策略,放弃国内土地利润,跟着大势走,到海外圈地盘,种粮食开矿,而且已经初见成效。

据海外行营的报告,海外生意做得最红火的就是江南商会。

汝阳公主占据数个城池,同江南商会也开展了深入合作。

顾玖想了想,吩咐下去,“明年办一场天下商会洽谈会。汝阳也该从海外回来了。”

“娘娘想念公主,公主也一定想念娘娘!明年公主一定会回来的。”

“本宫担心她在外面玩野了,乐不思蜀,不想回京。”

“哪能呢!这里毕竟是公主殿下的家,她自然会惦记着。而且公主府已经修缮完毕,汝阳公主应该也想看一看自己的府邸。”

汝阳公主的府邸,顾玖私下里补贴了一部分银钱,修得美轮美奂,不压于齐王府。

另外,她还替二皇子刘衡,三皇子刘衠准备了府邸,都是按照亲王爵的格局修缮。

账目一半走少府,一半走她的私库。

甚至连用作修养的别院,也替孩子们准备好了。

为此,刘诏时常抱怨,“你就是太宠他们!我们应该学父皇,修什么宅院,直接给一笔钱打发了事。”

第1125章 将军老矣

又是一年盛夏。

刘御率领一万大周“佣兵”到达西凉王城。

他同第二任安西王裴蒙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一个是老江湖,一个是由帝后亲自调教出来的嫡长皇子。

二人见面,气氛融洽。

宴席上,双方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都是一群豪爽好男儿。

兴致正浓,气氛突变。

情意放一边,亲兄弟也得明算账,更何况还不是亲兄弟。

“少府钱庄的贷款已经到账,皇后娘娘果然是信人,言而有信。只是对于皇后娘娘定下的‘佣兵’费用,本王有一些想法。”

裴蒙率先开口。

他闭口不提皇帝刘诏,内心深处肯定是不服气刘诏。

表兄弟二人,向来都是彼此防备又嫌弃。

刘诏看不起他,他何尝又看得起刘诏。

在裴蒙心里,他只认可一个对手,就是皇后娘娘顾玖。

对于刘御,裴蒙肯定是想先掂一掂对方的分量。

都说齐王刘御是皇后娘娘亲手教导出来的,裴蒙很好奇,刘御学到了皇后娘娘几成本事。

刘御放下酒杯,挑眉一笑,“王爷是打算出尔反尔?”

裴蒙哈哈一笑,“出尔反尔这话,本王不爱听。出兵西域,此事非同小可。按照皇后娘娘的安排,朝廷得益最多。却要本王出钱‘请’你们打仗。等于是好处是你们的,利益钱财是你们的,一切后果却要本王承担,本王得了什么好处?

除了招来一群敌人,好像什么好处都没有嘛!按照皇后娘娘的说法,打仗打的就是钱财,没有利益的战争不打也罢。本王左思右想,这仗打下来,本王的利益在哪里?”

齐王刘御似笑非笑,“安西王嫌这仗打得没意思,赚不到钱。不如这样,你将西凉让给本王,你带着西北军另寻地盘。本王带人来打这场仗,任何后果本王来承担,如何?”

“哈哈哈…齐王殿下真会说笑。”裴蒙放声大笑。

齐王刘御也跟着放声大笑,“安西王不妨认真考虑一下本王这番‘笑话’。西凉这地,王爷嫌弃,本王不嫌弃。西域一战,王爷嫌弃,本王同样不嫌弃。本王急王爷所急,王爷可满意?”

裴蒙微微眯起眼睛,哈哈一笑,“英雄出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错不错。你很有皇后娘娘不怕事,敢担事的风范。只是你这小肩膀,担得起这么重的担子吗?”

齐王刘御垂眸一笑,眼神清冷,“担不担得起,总得试过才知道。西凉这地,乃是兵家必争之地。父皇和母后对西凉的重视,以及多年来布局西凉,可谓是用心良苦。如今,外面虎狼环伺,我们本该精诚合作,共驱虎狼。

然而,王爷出尔反尔,谈好的事情现在又反悔,这可不是做大事该有的态度。如果王爷为了区区一点银两,而错失布局西域,争取民心的机会,本王只能说一声:王爷垂垂老矣!”

西北军一大将直接砸了酒壶,跳起来指着刘御,“你说什么呢?小儿,你没出生的时候,我们就跟着王爷出生入死,你有什么资格大放厥词。”

“放肆!”裴蒙轻声呵斥手下大将,接着又对齐王刘御说道:“都是一群粗人,齐王殿下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齐王刘御呵呵一笑,“这位将军,刚才说的都对,本王全都赞同。你们征战沙场的时候,本王的确还没出生。如今,本王长大,你们却老了,着实令人感到遗憾。

另外,本王还想告诫将军,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将军已老,挥不动刀剑,杀不了三天三夜,不如退居二线,就别出来咋咋呼呼,让人误以为安西王府连个能担大任的后起之秀都找不出来。

这不得不令人忧心。当你们一日日老去,安西王府靠谁守卫?难道要指望一群胡子花白的老头冲锋陷阵吗?二十年后,安西王府还姓裴吗?”

“无耻小儿,休要口出狂言!”安西王府的将军们,个个义愤填膺。

说话特么的太难听了!

要不是看在对方是嫡长皇子的份上,早就撸袖子干翻他。

裴蒙没有动怒,反而充满了忧虑。

因为刘御说的话,触痛了安西王府的软肋。

年轻一代人才凋零,要么还在学堂读书,局面全靠一群老家伙支撑。

老家伙们还能支撑个五年十年。

十年之内,如果年轻一代没能成长起来,安西王府危矣,西凉危矣。

尤其是现在这个局面,外面虎狼环伺,异族随时都有可能攻打西凉的情况下,安西王府急需抓紧时间进行新老交替。

战争是最好的历练场。

年轻人能不能起来,拉到战场上,很快就能得出结论。

打西域,该不该打?

该打!

对安西王府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裴蒙不想轻易就范。

他想要更多的利益。

双方人马吵得不可开交。

裴蒙闭目养神,一点都不着急。

刘御更不着急。

窦先生着急。

促成双方的合作,他将在《名人传》第一册 拥有一席之地,必将名垂千古。

窦氏家族,会因为他而获得荣耀,传承千古。

可是看裴蒙的态度,窦先生心知肚明,现在不是开口地好时机。

于是,他盯上了陆先生。

去年,陆先生被皇后娘娘忽悠,以前任中书令的身份跑到西凉说服裴蒙同意出兵西域,接受朝廷‘佣兵’帮助,接受少府钱庄的贷款。

任务完成,本该启程回京。

裴蒙不肯放人,非要等到刘御带兵来到西凉后,才许陆先生离开。

没法子,陆先生只好继续留在西凉。

今日宴会,他自然也在席上。

窦先生点了他的名,“陆先生说点什么吧!这次合作,由陆先生促成。我们都想听听陆先生的意见。”

陆先生哼了一声,放下酒杯,笑呵呵地说道:“两位王爷对‘佣兵’的费用有分歧,可以谈的嘛。安西王手头不方便,不如这样,等出兵后,战后缴获‘佣兵’优先挑选。如何?”

“这个,哈哈哈…”窦先生打了个哈哈,“陆先生可能对西域的情况不太了解,这个战后缴获,多是金银珠宝。‘佣兵’优先挑选,对我们安西王府不太公平啊!”

“那就一边一半。”

“不行,不行!”

“那就分批挑选。每次半个时辰,双方轮换。”

“这个办法可行。”

双方大将都赞同轮流挑选战后缴获。

半个时辰,限制了人数了时间,能搬走的东西不会太多。

双方都有机会赚个盆满钵满。

窦先生小心翼翼询问裴蒙,“王爷意下如何?”

裴蒙睁开眼睛,“不让本王出钱,本王自然没意见。齐王殿下有什么想说的?”

刘御没有客气,直接拿出早就准备的物资清单,“请王爷务必准备好清单上面物资。”

裴蒙接过物资清单一看,呵呵冷笑,“齐王殿下真是深得皇后娘娘的精髓,漫天要价的本事不错不错。”

“王爷可以落地还钱。”

裴蒙很干脆,“所有物资,数量全部减半”

“至少八成”

“五成!”

“八成!”

双方讨价还价,又是新的一轮焦灼。

就这样,一场宴席硬生生成了讨价还价大型现场。

价格谈不拢,一度发生了械斗。

这年头,讨价还价都变出了新花样。

深夜,宴席结束。

各自回房歇息。

刘征同刘御抱怨,“安西王忒小气,几件铠甲也要斤斤计较。也不想想,我们来是帮他打仗,我们除了得一点钱财外,所有的好处都是他的。我看他毫无诚意,王爷当心他在背后阴我们。出兵的时候,务必当心,千万别被他卖了。”

刘御“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还有安西王府的大将,全都一大把年纪,我真担心这些老家伙到了战场上还能不能挥动刀剑。”

“安西王府的底子是西北军,战斗力还在。这些年,他们还补充了近万人兵力,不可小觑。”

刘御的态度很客观,不轻视任何人,当然也不会高看任何人。

刘征问道:“王爷对这次出征西域,有信心吗?”

刘御看着他,“你怕了?”

“谁会怕!我是担心安西王在背后阴我们,把我们当炮灰,他坐享渔翁之利。”

“放心吧!他不敢不出力。”

“王爷为何这么说?”

刘御笑了笑,“因为安西王府离不开朝廷的支持,他不敢让本王出事。所以他一定会拼尽全力。”

刘征似懂非懂。

刘御没有多做解释,而是趁着这个时间,去找陆先生清谈。

陆先生打开房门迎接,“老夫料到王爷会过来,已经备好清茶一杯。”

“先生雅兴。”

二人席地而坐,品茗闲聊。

“老夫来到西凉大半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裴蒙在民政这一块很有一套。走在西凉王城的大街上,处处都能听到西凉人说汉话,用汉字。大型客栈商行,甚至可以用少府钱庄发行的银票结算。让人产生一种,仿佛置身大周内陆某座城池的错觉。”

刘御“哦”了一声,“不知希望王城以外的地方,又是什么情况?”

陆先生斟酌着说道:“王城以外的地方,情况不太好。老夫走的最远的地方,是距离西凉王城三百里的乡村。那地方的人,依旧保持着他们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王城发生的一切,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裴蒙在王城推行的一切,他们也漠不关心。

这些村庄里的人,虽然知道王城换了个大周的王爷,嘴上也说着安西王的好话。但老夫敢肯定,只要有人真臂高呼,这些人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反贼。更可怕的是,他们弓马娴熟,熟悉地形,会对西凉王城形成极大的威胁。这次出兵西域,老夫以为,最大的危险不是外面的西域异族,而是西凉本土不曾归化的那群人。”

“先生是担心,那些反贼会趁着西凉王城空虚的机会,发动攻击,致使我们腹背受敌。”

“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