烜哥儿豪气冲天,加入当地驻军,同吃同住一起训练。

准备妥当,就上山剿匪。

刘诏得意洋洋,“这小子类我,有我当年的干劲,打起仗来不要命。”

顾玖甩了个白眼给他,“等烜哥儿回来,让他去当地书院修身养性一段时间。”

“文武兼备,甚好!”

这个时候,鲁王刘衠在京城呆腻了,加上手头上的项目一直没进展,就动了出门游玩换换思路的心思。

得知父母带着烜哥儿正在益州,他也急匆匆赶往益州会和。

多了个电灯泡,刘诏十分嫌弃。

直接将鲁王刘衠打发到当地书院教书。不教书也行,只要不出现在跟前就成。

刘衠捏捏鼻子,这是亲爹吗?

他干脆跑到山里,跟在烜哥儿屁股后面摇旗呐喊,帮忙算账,做个后勤。

没了儿子孙子打扰,刘诏爽歪歪。

天天拉着顾玖出门走街串巷,喝茶看戏,游山玩水。

他来了兴趣,特意学了几个唱段,专门唱给顾玖听。

顾玖很捧场。

拍着巴掌,朗声说道:“唱得很!”

“果真唱得好?你别哄我。”

“不哄你!你扮武将,特别有气势。那些唱戏的,没上过战场没打过仗,甚至没见过血,扮武将不伦不类。”

这话有道理。

刘诏心花怒放,又学了几个唱段,专门唱给顾玖听。

等到鲁王刘衠和烜哥儿这对叔侄归来,刘诏很有兴趣了展示了一番自己的唱腔。

鲁王刘衠没敢吐槽,憋着笑,不作声。

烜哥儿则拿起鼓槌打鼓伴奏,爷孙两玩得乐呵得不行。

鲁王刘衠偷偷吐槽,“父皇唱得真不怎么样,倒是烜哥儿击鼓很不错,看得出有专门学过。”

顾玖笑了笑,“知道你父皇为何那么喜欢烜哥儿吗?不光是因为烜哥儿聪明,还因为烜哥儿比你们更有孝心。”

“儿子也有孝心!”鲁王抗辩。

顾玖笑了笑,“但你绝不会为你父皇击鼓伴奏,让你父皇尽兴。这就是烜哥儿讨人喜欢的地方,他懂得多,凡事都能得心应手。只要他愿意,他可以让每一个人喜欢他。他若是讨厌某个人,自有办法让每个人都讨厌那个人。”

“听母后这么一说,烜哥儿城府颇深。”

“他悟性极高,聪明绝顶,小小年纪颇有谋略不稀奇。他真的很讨人喜欢,是个上进又有孝心的好孩子。让人愿意将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鲁王刘衠闻言,悄声问道:“这是定了烜哥儿的储君之位?”

“现在谈论此事,为时过早。”

“哦!”鲁王刘衠十分知趣,不再提起此事。

他说道:“要不我也将家里的小子给父皇母后送来,代我尽孝。”

“别!你家那小子,半懂不懂,正是人嫌狗厌的年纪,本宫可不乐意带孩子。等孩子再长大三五岁,届时可以送到本宫跟前,本宫亲自调教一番。”

鲁王刘衠喜笑颜开,“孩子能得母后亲自调教,那是他的福分。凡是经母后调教出来的孩子,都身具不凡之处。”

顾玖乐呵呵的,“尝尝这个茶叶的味道,是烜哥儿亲自炒制而成,已得大师傅精髓。”

一听说是烜哥儿亲自炒制的茶叶,鲁王刘衠顿时来了兴趣。

用心品茗,果然有独到之处。

“烜哥儿真乃天才。不如让他跟着我学术数器械,不同的思维想法碰撞,说不定能带来新的启发。”

顾玖问道:“你们的研究陷入了瓶颈,这么长时间就一点进展都没有?”

“的确是一点进展都没有。看到烜哥儿,以他的聪明脑瓜,或许能给我带来一点启发。”

“行啊!只要他愿意,本宫不阻拦。”

鲁王刘衠喜笑颜开。

之后,就拉着烜哥儿埋首术数器械,废寝忘食。

预估不足,今天还完结不了。

还得再写几章。

第1158章 大结局(九)

烜哥儿被鲁王刘衠抓了壮丁,每日废寝忘食,熬得眼睛通红。

他指着儿子刘衠大骂,骂刘衠没良心,压榨小孩子。

烜哥儿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哪能天天熬夜。

刘衠被骂得一脸懵逼,找母后寻求安慰。

“父皇真正是有了孙儿,就没了儿子,实在是太偏心。”

顾玖忍俊不禁,“你父皇一直都很偏心。”

这话太扎心。

顾玖还要继续往他伤口上撒盐,“你不如烜哥儿讨人喜欢,而且老大不小还赖在父母身边,你父皇偏心在所难免。”

鲁王刘衠想吐血。

“母后也嫌弃儿子吗?”

“本宫当然不嫌弃你,只是你若是再不回京,你父皇就要亲自出面赶人。”

“儿子想在父皇母后跟前尽孝,竟然也被父皇嫌弃。父皇实在是太过挑剔。”

“有烜哥儿在我们跟前尽孝足矣!你嘛,的确不如烜哥儿贴心。”

鲁王刘衠泪湿衣襟。

好无助!

被父皇母后嫌弃,比不上侄儿讨人喜欢。

鲁王刘衠顶着太上皇刘诏冷飕飕的目光,厚着脸皮又停留了一个月。

离着过年还有两个月,终于有了思路。

他跑到父皇母后身边,“儿子想陪着你们过年,等开了春再启程回京。”

刘诏格外嫌弃,挥手,“赶紧走,赶紧走!以后有事就写信,别再突然出现。”

又被嫌弃了。

刘衠眼巴巴地看着母后。

顾玖笑眯眯地说道:“正事要紧,以后还有机会游山玩水。等你们做出成果,本宫和你父皇定会回京替你庆贺。”

“儿子在京城恭候父皇母后。”

鲁王刘衠收拾了行李,启程回京。

烜哥儿送他出城。

“叔父一路顺风!”

“好好孝敬你祖父祖母,不可淘气。”

“侄儿听叔父的。”

送走鲁王刘衠,祖孙三人开始忙着过年。

各种腊味,挂在屋檐下,一排排,看上去格外豪富。

他们人多。

腊味足足做了上千斤。

城里的肉铺,都认识他们一家。

这么多人口,还能天天吃肉,不是豪富又是什么。

过完年,转眼就到了清明。

烜哥儿又亲手炒了两锅茶叶,孝敬祖父母。

有了明前茶,顾玖和刘诏就决定启程前往边境看一看。

一听说要去边境,烜哥儿兴奋得跳起来。

去海外打仗,这个想法他可是一直藏在心中。

沿着官道继续南下。

一路行来,全是山路。

能在这样的地方开出一条能并排通行三辆马车的官道,殊为不易。

花费的钱财更是天文数字。

道路开通,最直观的好处就是过往行人车马多了许多,货物流通方便。

很多做南北货的商人主动到当地收购山货。

当地小民将自家的干货山货卖给商人,一家人总算有了点收入,可以买二两盐巴,扯三尺布做一件新衣。

烜哥儿好奇问了一句,“四海肉菜店在当地没有设点吗?为何都是一些行商在收购山货。”

顾玖告诉他,“四海肉菜店在收费站设了两个点。这边产出有限,伙计通常半年进一次山。你看,这里丛山峻岭,每次进山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进一趟山,少则一月,多则三个月才能从山里面出来。

不是谁都愿意等候四海肉菜店的伙计上门收货。而且农副产品这个市场,也不能让四海肉菜店独家垄断,总要给其他行商一条活路。任何行业,吃独食都会遭人记恨。有舍才有得,你要学会如何分配利益。”

烜哥儿若有所思。

刘诏插了一句,“听你祖母的没错,关乎利益分配这一块,全天下你祖母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朝堂上每一次震动,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重新分配。为什么要给东家,不给西家?为什么要给姓李的,不给姓赵的?是他们不如别人吗?并非如此!而是给了东家,给姓李的,方能利益最大化,惠及更多的人,更利于制度的推广。”

烜哥儿恍然大悟。

顾玖很干脆,当即给他布置功课,“就’利益‘二字,写一篇策论。半个月内交功课。”

到了边境小镇,才知此地已经是一个热闹繁华的商业重镇。

商人,文人墨客,身份不明者,背负官司逃命到此的人,还有来往的军人部队,三教九流汇聚一次。

一个小小的边境小镇,人口不过一千人,因为通往海外水泥路的开通,被硬生生催生成一个边贸重镇。

正赶上水果上市,烜哥儿每天都是吃吃吃。

果然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就这食量,稍微穷一点的家庭,根本养不起。

小地主家庭,面对这样的食量,都得发虚。

烜哥儿不满足于到集市买水果吃,带着人跑到果园直接爬到树上吃新鲜果子。

晚上回来,顺手带回几只野味。

侍卫禀报,顾玖和刘诏才知道这小子不光爬树吃果子,还进山打野味。连砍三条毒蛇,带着野味下山,还一脸嘚瑟。

一听遇到毒蛇,顾玖和刘诏吨数唬了一跳。

“这小子太野了!比他老子野了不知多少倍。”

“毒蛇他也敢随便砍,真是气煞人也。”

刘诏气呼呼,跑去教训烜哥儿。他也是担心烜哥儿的安慰。

烜哥儿垂头认错,刘诏又立马心软,叮嘱他以后不可进山打野味,就没别的惩罚。

顾玖连翻白眼,口是心非的老男人。

之前还那么凶,见到大孙子,立马温和得不像话,都不舍得罚大孙子。

顾玖可不会心软,“闭门思过半月,好好想一想到底错在哪里。”

烜哥儿老老实实回房闭门思过。

刘诏见状,心疼坏了。

“闭门思过半月,你罚得是不是太狠了点?”

顾玖伸出手指头,戳在他的头上,“你是老糊涂了吗?雷声大雨点小,不管教烜哥儿,竟然还敢说我太狠。信不信,本宫连你也罚。”

信信信!

刘诏哪敢不信。

决不能忤逆太后娘娘的决定。

“全都听你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说罚他半月就半月,罚他一月就一月,我没意见。”

刘诏怂得很。

顾玖笑了起来,“你就是太宠他,以后不能这样。”

“那不行!我们一个人唱白脸,一个人唱红脸,不能全都凶巴巴的,那会伤害到烜哥儿。”

顾玖哭笑不得,“当年教导几个孩子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那不一样。烜哥儿是孙子不是儿子,那几个臭小子哪能和烜哥儿比。”

这是亲爹,没跑了。

刘诏对亲儿子嫌弃得不要不要,对亲孙子那是宝贝得不要不要。

典型双标!

在边境小镇停留了一个月,才正式出关。

随着太后和太上皇出关,一道太后懿旨发往少府设在州府的分点。

数日后,府城少府分点倾巢出动,带着绣衣卫前往小镇关口,将边关工作人员一撸到底,全都抓了回去慢慢审问。

特么的,敢朝关税伸手,就得做好死的准备。

为了照顾边关工作环境辛苦,少府给边关工作人员开的都是高薪,年底还有丰厚的奖金。

一年的收入,赶得上一品大员一年正经收入。

这么高的收入,还不忘朝关税伸手,偏偏还撞在太后娘娘的手里,也是活该!

出了关,沿途遇到很多运送物资的商队。

三和快递是主力。

像这种境外货物运输,为了确保安全,商行通常会委托三和快递。

虽说三和快递收费贵,但是有保证。

货物要是被打劫造成损失,三和快递按照纳税价值照价赔偿。

“这条通往海边的水泥路,比我预想得要热闹很多。”

顾玖以为,这条路走的人会很少,最多就是跑跑商队。

这一路走来,发现不光是南来北往的商队,还看见很多当地小民,财主老爷。

越是靠近城镇,道路两侧就越多人沿街叫卖。

顾玖感慨,“我以为本地土著对大周人都充满仇恨,却没想到会看到一副太平年月的景象。”

烜哥儿在外面打探数日,频频接触当地人,倒是叫他打听出不少事情。

“沿街摆摊的小民,基本上都会说几句汉话,他们专门做大周人的生意。海外行营办了免费初级学堂,当地小孩可以免费读书,此举颇得人心。”

“孙儿还听说,去年海外行营举行了第一次科举,当地读书人蜂拥报名。海外行营承诺,只要能考取秀才功名,就能到行营做事,吃官家饭。成绩优异者,会被推荐前往京城山河书院读书。单这两条,对当地士子有着莫大吸引力。”

“另外还有一件事,孙家奉皇祖母命令,这些年一直在海外行营推广汉文化,成绩斐然,在当地读书人心目中俨然已经是圣人一般的人物,备受推崇。”

听完烜哥儿打听的情况,顾玖和刘诏没有急着前往行营。

寻了一处城镇,包下一个客栈住下来。

夫妻二人,做行商打扮,整日四处闲逛。

集市,乡村,农田,矿场,学堂…

海外行营多年经营,成绩有目共睹。

“再有十年之功,等这批接受了汉文化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就可以将海外行营正式纳入朝廷,此地设官府,置流官。”

刘诏连连点头,“可设五个郡,二十个州府。”

“你这步子迈得太大。设郡设州府,不可操之过急,得慢慢来。先设一二个州府,试验三五年,确保能替代海外行营,再讨论设郡。只是此地远离京城,在人们心目中属于蛮荒之地,流放所在,恐怕没有人愿意到这里做官。”

“等你的《地方奇人怪谈》出版,总有人会动心。还可以用提高俸禄的的办法,吸引一批人过来。”

顾玖求稳,不想此地生乱,“此事再琢磨琢磨,不着急。”

他们去了行营。

这是出门游玩以来,第一次主动前往官府。

行营上下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太上皇和太后娘娘怎么来了!

安保工作重中之重,万一出点事,那可不得了。

行营上下压力山大,都在担心安保。

原来靠近大周这一片人口,一直都比较亲近大周,经过海外行营多年深耕,慢慢接纳了大周人,主动学习大周话,大周礼仪。读书人也愿意到行营做事。

所以顾玖他们一路行来,看到的都是一片太平年月的景象。

过了行营,继续往南,越是靠海,对大周越是抵抗。

行营一半的军队被派出去平乱。

前阵子,还有人在行营所在的城镇制造恐怖气氛。

顾玖和刘诏到达的三天前,行营刚砍了一批反贼。城里的血腥味还没散去。

第1159章 大结局(十)

烜哥儿要去打仗。

等不到荣王叔父,汝阳姑母到来,烜哥儿带着亲卫跟随军队出征平乱。

此去,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两年。

刘诏不放心啊!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都想亲自带人,保护烜哥儿的安危。

天气本来炎热,刘诏还来劲了,一个劲地翻来覆去,着实过分。

“你就是瞎操心。几百个护卫保护他,他能有什么危险。统兵将领也不可能让他做先锋军冲锋在前。”

顾玖狠狠吐槽刘诏。

“以前孩子们出海的出海,去西域的去西域,怎么没见你担心,没听你说过要亲自带人护着孩子们的安全。”

“那能一样吗?那是烜哥儿啊!”

刘诏还有理了。

“老大老二,皮糙肉厚,就得多多摔打。汝阳有老二这个做哥哥的护着,也不用担心。烜哥儿身边除了护卫,一个人都没有。我就不信,你心里头不担心他。”

顾玖哼了一声,“我虽担心他,却不会亲自带人护卫他的安全。”

刘诏拉着她的手,郑重说道:“你忘了烜哥儿是个野孩子,野性十足。就怕他上了战场,一激动,就冲在最前面。”

“烜哥儿是个稳重的孩子,不是热血上头的愣头青。你未免太小看他。”

“他毕竟是孩子,连大人都有冲动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

顾玖被他说烦了,厉声说道:“再敢唠叨一句,不准上床。”

刘诏立马认怂,闭嘴不言。

等荣王刘衡,汝阳公主刘想来到海外行营,刘诏就和两个子女唠叨起来。

刘衡私下里偷偷吐槽,“父皇果然越来唠叨,有了孙子,就忘了儿子。”

荣王刘衡同鲁王刘衠是一样的待遇,一样不受刘诏待见。

果然是亲爹。

顾玖笑了起来,“你父皇难得这么牵挂一个人,你让他折腾几天,等他累了,他也就消停了。”

刘诏天天拉着刘衡看舆图,预判反贼行动。

亲卫随时待命,必要的时候出发救援皇长孙。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刘诏一人在折腾。

顾玖更关注民生经济。

她前往荣王刘衡,还有汝阳的地盘考察。

她得出结论,“是时候开诸侯国!”

“儿子也认为到了时候。皇兄那里,不知会不会出现波折。”

顾玖说道:“朝堂肯定会有异议。随着海外行营收入年年增长,不仅实现了收支平衡,这几年每年都略有盈余,海外这片土地,逐渐引起了朝廷官员的重视。你和汝阳这个时候开诸侯国,朝堂官员肯定想插手诸侯国官员任命。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开诸侯国这事,没有一两年的拉锯战,定不下来。”

荣王刘衡说道:“儿子绝不接受朝堂插手诸侯国官员任命。”

“所以需要时间博弈,打一场持久的拉锯战。趁着这个时间,你可以先将诸侯国筹备起来。一个萝卜一个坑,朝堂见你已经物色好了官员,也不能逼着你把人全都撤换。”

“多谢母后提点。皇兄那里,请母后替儿子和汝阳多多美言几句。”

顾玖笑了起来,“你放心!你皇兄支持你和汝阳开诸侯国。你皇兄甚至想让宗室几个王爷都滚到海外来开诸侯国,免得他们留在京城浪费粮食。”

荣王刘衡暗暗咋舌,“皇兄这一手真够狠的。”

唯有开诸侯国,方能真正意义占领一片陌生的土地。

西凉就是最好的例子。

裴家裂土封王,才能心甘情愿扎根西凉,将大周文化推广到西域。

顾玖对海外行营这些年的工作很满意。

她很豪气,私人出钱,为行营所在地扩大城池,增加就业,顺便做做房地产生意。

行营上下欢欣鼓舞。

太后娘娘的本事,那可是有目共睹。

一个新民县,从无到有,从有到成为不夜城,每年创造几百万两的税收,称之为奇迹绝不为过。

如今太后娘娘要在海外行营建城,好似天上掉馅饼,一个个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

荣王刘衡,汝阳公主刘想急了。

母后可不能厚此薄彼。

给海外行营建城,顺便也投点钱给他们建城呗。

顾玖二话没说,又拿出两笔钱,分别在荣王刘衡和汝阳的地盘上扩城。

有一天晚上,二人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他随口问了一句,“你到底有多少钱?建城,得烧多少钱,眉眼都不眨你就把钱拿了出来。”

顾玖喝着果汁,想了想说道:“我名下具体有多少钱,我也说不清楚。几千万两,肯定是能拿出来的。”

刘诏当机立断,“你比我有钱,以后的开销都由你负责。”

顾玖将他从上到下打量,“这几年,不都是我养你吗?”

刘诏尴尬了!

“之前不算!从今以后,我这一百多斤就正式交给你。”

顾玖直接翻了个白眼。

刘诏一脸嘚瑟。

老夫老妻,就不用分得那么清楚。

他天天拉着顾玖出门。

顾玖嫌天气热,不乐意出门。

顾玖不出门,他一个人出门没意思。

他就命人在后院修建了一个泳池,引活水灌入。

他每天泡在泳池里面,日子倒也爽歪歪。

顾玖整理手头上的资料,足够出版两本书。

她命人将资料带回京城,交给黄去病。

数月之后《地方奇人怪谈》第一册 出版。

详实的内容,精美的插图,有趣的故事,加上文青书局集合所有力量推广这本书。

这么多优势加在一起,《地方奇人怪谈》第一册 刚刚上市,就引起了抢购。

这就是一本游记,却又比传统的游记内容更丰富,更有趣,还有精美插图如实还原当地风貌。

说是游记,更像是一本出门必备的旅行攻略。

吃喝住宿,民风民俗,哪里好吃好玩,路程路线,沿途注意事项,《地方奇人怪谈》这本书上全都有。

这等详实的内容,对很多向往外面世界的年轻人来说,如获珍宝。

以前出门,两眼一抹黑。想打听消息,还担心被人骗。

好不容易遇到个老乡,还有可能是骗子。

如今有了《地方奇人怪谈》,照着上面路线攻略,不失为一种选择。

书上,有奢华客栈酒楼,也有街边小店路边摊,丰俭由人。

有钱没钱,出了门,身上带一本《地方奇人怪谈》,保证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