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招娣见自立收拾西瓜皮,便说:“回头给你爷爷打个电话,别让你爷爷担心。”

“我知道的。”自立道,“娘,一千块是不是太多了?”

宋招娣:“出门在外,手里有钱心不慌。你爸去开会的时候,拿来两包烟,你爸不抽烟,你们把烟带上。找人问路的时候,给人家一颗烟。嘴甜点,大爷大妈,大哥大姐的叫着,咱们不会少一块肉,人家听了也高兴。”

“嗯,我记下了。”自立笑道,“娘,我们都走了,刘奶奶也走了,就你一人在家了。”

宋招娣:“我这个夏天别想闲着。高一的新书已经到了,我得备课。从今年开始,我教初三的英语和高一的英语,以前没教过,教案得重新写。这么热的天写教案,要我的老命啊。”

“谁敢要你的命?”钟建国推门进来就问。

宋招娣看他一眼:“你!”

钟建国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小宋老师,再这么跟我说话,我可就生气了。”

“娘不理你,你也不会生气。”三娃说完就躲到自立身后。

钟建国乐了:“三娃子,有种一直躲着,没种就出来叫我踢一脚。”

“娘,爸欺负我。”三娃道。

宋招娣摆手:“去厨房帮你哥烧火,你爸就不打你了。”

三娃不放心,拉着自立跟他一块。

几个孩子进屋,宋招娣和钟建国到刘家把几个旧柜子和旧箱子搬过来。

七月二十二号,中午,大娃回来就让自立抄写答案。

刚吃过晌午饭,段大嫂就拿着两份答案去邮局。家属区这边的人都知道段大嫂要走了,见她拿着信封去邮局,很是好奇,便问她还去给谁寄信。

段大嫂高兴,觉得这些年没白疼钟家的几个孩子。直接跟人家说,大娃回来把答案默写出来了,叫她寄给刘苇。顺便寄给大力一份。

如今高考是先填志愿,后出分数。去年就有很多人因为分数不够而落榜。段大嫂此言一出,她还没到邮局,钟家客厅里就挤满人。

宋招娣听到楼下熙熙攘攘,揉着眼睛到楼下,就看到二娃在倒水,振刚在搬板凳,三娃招呼客人坐下,忍不住问:“出什么事了?”

“宋老师,你可下来了。”张政委的爱人忙问,“你家大娃呢?”

宋招娣:“几个孩子累了,吃了饭就在楼上睡觉。嫂子找他有事?”

对方把从段大嫂那儿听到的话跟宋招娣说一遍:“我娘家侄子今年也参加高考,你看能不能麻烦大娃帮我写一份答案。”

“这事啊。”宋招娣笑了,“不是不可以。大娃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要是错了——”

“这事不怪你。梁护士长可以作证。”

宋招娣早就看到赵司令的爱人:“您也要?”

“实不相瞒,我外甥女去年没考上,今年又重考一次。”梁护士长道,“去年就因为她觉得自己考得不错,报帝都的大学,结果没考上。”

宋招娣故意思考一会儿:“那,三娃,去把你哥叫下来。”

“哪个哥?”三娃问。

宋招娣:“你去屋里喊一声,谁醒了就叫谁下来。”

三娃到楼上扯开嗓子大喊一声。

楼下众人吓一跳。

梁护士长也忍不住笑了:“你家三娃真实在。”

“钟三娃!你又想挨揍是不是?!”

“娘,大哥要打我。”

宋招娣叹气:“打你也不亏。”随即冲楼上喊,“大娃,醒了就下来。”

哥四个趿拉着鞋下来,一人抄三套答案才把人打发走。等人走了,大娃就催自立收拾衣服,明儿一早就走,岛上不能呆了。

翌日傍晚,因为上班,今儿才得知钟家有高考答案的军属找来,钟家只剩宋招娣一人。

高考答案?被昨儿来的人拿走了。知道答案的人?此时在申城。

宋招娣不是不想把答案给众人,她是怕有人抄错了,哪个考生再因为几分之差没考上?她心里也自责。干脆让他们去找昨儿拿到答案的人。反正其中几人是帮自家孩子要的答案,并没有寄出去。

翌日,段大嫂也走了。

钟家安静下来,东边也静下来,宋招娣一时还真不习惯。注意到沈母领着两个孙女在树下乘凉,宋招娣就搬个小马扎,拿着大蒲扇去找沈母唠家常。

沈母跟宋招娣最熟,见到她就问:“我昨儿看你家几个孩子都挎着包去码头,是上哪儿去?”

“去亲戚家玩几天。”宋招娣道,“这段时间天天看书,几个孩子都快看傻了。”

沈母:“你家三娃也去了?你不担心?”

“我们家自立十八了,有他照顾三娃,不担心。”宋招娣道,“孩子早晚都得学着长大。如今我和建国还年轻,孩子们遇到什么挫折,我们还能帮一把。以后我们老了,再放手,就晚了。”

沈母听不大明白,但她知道大概意思:“您真会教育孩子。沈影,听见了没?要向宋老师学习,可不能跟你妈学。”

“她妈今年也能参加高考吧?”宋招娣道,“今年没什么限制,考得怎么样?”

第151章兜兜风

沈母摇摇扇子:“不知道。我知道她去考试,还是小影的大伯拍电报告诉我的。”

“听你的意思,沈团长不知道?”宋招娣问。

沈影笑着说:“我们没告诉我爸。我们看完电报就烧了。”没等宋招娣开口,又说,“奶奶说等我妈嫁给别人的时候,再告诉我爸。”

“你妈嫁给别人了,你不伤心?”宋招娣有些诧异,“她要是再生个小孩,就是别人的妈了。”

沈影:“是别的人的就是别人的呗。”

“伯母,您这个孙女将来是个有本事的。”宋招娣道,“好好培养,将来也能考上大学。”

沈母看着沈影笑眯了眼:“您是高中年级主任,有宋老师看着孩子们,岛上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学。”

“您说得太夸张了。”宋招娣笑道,“比如我们家二娃,就不想学习,天天想着做漂亮的衣服。”

沈母:“你家孩子聪明,二娃不好好学习以后也能考上大专。对了,宋老师,我听说你家大娃已经知道他考多少分,是不是真的?”

“他只知道个大概。”宋招娣道,“具体能考多少分,还得看阅卷老师怎么评。”

沈母好奇:“那是多少啊?”

“三百七八吧。”宋招娣道。

沈影不禁张大嘴巴:“我爸说满分四百分,大娃哥考这么多?太,太厉害了吧!那个自立哥、更生哥和振兴哥是不是也考这么多?”

“他们比大娃少一点。”宋招娣道,“自立和更生答题的时候喜欢多想,反而容易答错。振兴的数学不太好,这一门比大娃少十来分。”

沈母下意识往钟家看一眼:“你们家大娃,看起来,看起来不像——”

“不像好学生?”宋招娣替他说,“不止你这么说,其他人也这么说。早两天梁护士长她们找大娃要答案,还说没想到我们家学习最好的是大娃。”

沈母见她这么说,才敢点头:“我一直以为是自立。”

“自立也聪明,他不如大娃果断。”宋招娣道,“一道数学题,自立可以不厌其烦做好几遍,大娃做两遍就不耐烦了。”

沈母笑道:“能看出来。我听宣城说孙团长来两个多月了,他爱人和孩子怎么还没来?”

“快来了。”宋招娣道,“也就这几天的事。

七月三十一日上午,宋招娣接到大娃的电话。他已经把二娃送到邓培林家,他们现在在帝都亓家休息。明天去承德,在草原上逛一圈回来再去接二娃。

宋招娣听自立说,亓老会派个警卫员跟着他们,宋招娣也就没说,注意安全之类的。只是提醒他们,八月十号去接二娃。

午睡醒来,宋招娣瞧着外面没太阳,把她和钟建国的衣服收进来,就锁上门,拎着半袋子红辣椒,去曲家找小磨盘磨辣椒面。

宋招娣到的时候,曲家院子里全是人。吓得宋招娣以为出什么事了。仔细一问,曲壮壮今天填志愿。

曲父叫儿子填师范,曲壮壮的几个姐叫他写医学院,曲壮壮的叔叔叫他写军校。一家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曲壮壮被吵得脑壳痛,看到宋招娣就像看到救星,也不问宋招娣来干啥,就叫宋招娣替他做主。

曲家从未出过大学生,曲壮壮哪怕考上大专,也是曲家最有学问的人。宋招娣可不敢乱做主,就问:“你喜欢什么?”

“我爹娘只有我一个儿子,我不想去当兵。”曲壮壮仗着有宋招娣在,大胆说出他的想法。

曲壮壮比大娃大两岁,十八岁的孩子能考虑到父母,宋招娣挺意外:“当医生呢?”

“我不太敢给人做手术。”曲壮壮摇摇头,“振兴的妈妈死的时候,我快吓死了。”

宋招娣:“那就报师范学院,以后回岛上当老师。振兴填的也是师范学校。”

“我知道。”曲壮壮道,“大娃说振兴去帝都师范大学。我觉得我悬,我想考杭城师范学院,听说两百分就能上。”

宋招娣仔细回想一下:“差不多吧。”

“那我就填杭城?”曲壮壮看着他爹娘。

曲父曲母希望儿子有个铁饭碗,巴不得他填师范,随后就让他赶紧写。

宋招娣等曲壮壮写好,才说明来意。然而,她的话刚说完,辣椒和盆就被曲壮壮的几个姐姐拿走了。叫宋招娣坐下歇着,她们帮宋招娣磨辣椒面。

宋招娣端着辣椒回到家,便发现东面的院门开了,站在院子里看一分钟,隐隐听到屋里有人说话,便猜孙元的爱人和孩子到了。

二娃又长一岁,宋招娣打算给二娃编一本有关服装设计的书籍,主讲裁剪和设计。色彩搭配方面先不教二娃,宋招娣相信学了多年国画的二娃,在配色方面不会让她失望。

宋招娣很早就想写,但她没法跟家里的几个“猴精”解释。这次把几个孩子打发出去,宋招娣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把她还记得的东西全部写下来,以后再慢慢教二娃。

辣椒面放厨房里,宋招娣就翻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打开风扇,从基础开始写。写得脖子酸了,起来楼上楼下走两圈再继续写。

六点钟声响起,宋招娣才把本子藏到她和钟建国房间里,开始准备晚饭。

宋招娣是个从不会委屈自己的人,几个孩子不在家,做饭的时候也没随便。把早上买的鲈鱼搁锅里蒸上,又炒一碟黄瓜和苋菜。

钟建国回来,宋招娣刚炒好黄瓜。见他进来,就让他把菜和饭端出去。待钟建国盛两碗米饭,宋招娣也端着苋菜出来了。

钟建国瞧着桌子上两素一荤,笑道:“咱家要是有相机就好了,拍下来洗出来,给他们看看。”

“吃饭吧。”宋招娣泡两碗紫菜汤,递给钟建国一碗,“东边来人了,孙团长家人都搬来了?”

钟建国喝口汤,咽下嘴里的紫菜:“应该是。”

“孙团长的媳妇好相与吗?”宋招娣问。

钟建国:“不知道。从北海舰队调来的。不过,孙元是这边的人。他老家离这边两三百里路。这次调回来,也算是荣归故里。”

“我刚来的时候,刘婶就过来帮我照顾三娃,我不用去孙家慰问吧?”宋招娣问。

钟建国:“婶子心肠好,见你一个人很忙,才过来帮你。搁普通人,最多跟你打声招呼。”

“那我就不去了。”宋招娣想一下,“等着她上门来找我。”

钟建国夹一块鱼肉放她碗里:“你是老师,孙团长的爱人小学毕业,是个普通工人,人家不见得敢上门找你聊天。”

“那正好,反正我最近挺忙的。”宋招娣道。

钟建国笑着问:“忙着备课?”

宋招娣点点头:“把菜吃完啊。”

“这些菜刚刚好够咱们两人吃的,不会剩。”钟建国扒拉一口米饭,“大娃他们打算在承德呆几天?”

宋招娣道:“他们路过承德,去草原上耍几天。二娃要是知道他们去草原,回来一准找我抱怨,大娃故意不带他去。”

“又不是以后没机会了。”钟建国道,“军校虽然管得严,也有寒暑假。明年放暑假的时候再去。哎,小宋老师,我把车开来了,待会儿带你去海边。”

宋招娣摇了摇头,十分坚决:“不去!”

“难得就咱俩,去吧。”钟建国道,“再过些日子,你想去就得带一串电灯泡。”

宋招娣想一下:“我去可以,我开车。”

钟建国呼吸一窒,不禁扶额:“我应该想到的。”

“可你每次都想不到。”宋招娣伸出手,“车钥匙给我,今晚我刷锅洗碗。”

钟建国:“除了你,没人敢开我的车。钥匙在车上。”

“那你刷锅洗碗。”宋招娣把剩的半碗米饭拨他碗里,放下碗就开始吃菜。

钟建国惊讶:“你就吃半碗饭?”

“我三十三了,中年发福的不只是男人,还有我。”宋招娣道,“少吃主食多吃菜,不刻意运动也不会胖。”

钟建国:“你又不是文工团演员,保养这么好有什么用啊。”

“给你用啊。”宋招娣看着他说。

钟建国连忙捂住嘴,推开椅子,跑到外面咳干净了才敢进来:“宋招娣!”

“在呢。”宋招娣道,“年龄大了,耳朵还好使,不用那么大声。”

钟建国咬咬牙:“我,我,真是上辈子欠你的。”

“我欠你的还差不多。”宋招娣指着鱼,“赶紧吃,吃了带你去兜兜风。”’

钟建国瞥她一眼,把鱼头夹碗里:“宋老师,我发现你在孩子面前从未说过出格的话,你怎么记得住的?”

“因为我深谙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宋招娣指着她的脑袋,“里面有一根弦,几个孩子挎着包走了,那根弦就松了。”

钟建国没好气道:“我还以为断了呢。”说完不再理宋招娣。把菜和鱼吃完,放下筷子就说,“等我消消食,咱们再去。”

“坐在车上也可以消食啊。”宋招娣道,“早去早回。”

钟建国:“我怕吐出来。”

“你真恶心。”宋招娣满脸嫌弃,“刚吃过饭啊。”

钟建国瞥她一眼:“你答应我开慢点,我现在就跟你一块出去。”

“钟师长,外面都黑了。”宋招娣道,“岛上又没什么路灯,你叫我飞起来,我也不敢飞。”

钟建国站起来:“那还等什么。走了。”

第152章考上了

宋招娣连忙跟上去。关上大门发现到处都是人,有大人有小孩,大人在树底下,小孩到处疯跑。看到这一幕,宋招娣有些失望:“这么多孩子,还真不能开快车啊。”

钟建国脚步一顿,回过头:“不想开我开。”

“开开开,机会难得。”宋招娣打开车门钻进去,冲钟建国招招手,“上车。”

“宋老师,干么去?”沈影牵着她妹妹从车旁边路过,“天都黑了。”

宋招娣笑道:“随便逛逛。离车远点啊,我怕碰到你。”

“才不会呢。”沈影嘴上这样说,还是拽着她妹妹离车远点,“三娃说你开车可厉害了。”

宋招娣摆摆手:“一般一般。”话音落下,车也出去。

饶是岛上的人知道宋招娣车技娴熟,见她大晚上开飞车,还是忍不住惊叹。话题也转到宋招娣身上,随后又聊钟家的几个孩子。

宋招娣到海边,这些人还在聊。

怕钟建国吐车里,宋招娣这次开的并不快,停下车就转到另一边,见钟建国下来,关心道:“没事吧?”

“差一点。”翁洲岛虽然四面环海,但岛民能去的地方并不多,南边是军舰,东边是码头,西面离住宅区近,到了晚上海边全是人。

开车绕半个岛,两口子来到北面。然而,天气热,大家都不想呆在家里,北面的人也不少。钟建国下了车就后悔:“还不如呆在家里呢。”

宋招娣关上车门,拉住他的手:“来都来了,逛一圈再回去。”

“松开。”钟建国甩掉她的手。

宋招娣浑身一僵,扭头看着他,举起手:“要么跟我走一圈,要么你今晚睡椅子。”

钟建国脸色微变,往四周看了看,发现到处黑灯瞎火,月亮时隐时现,快速抓住宋招娣的手,颇为不在自,咳嗽一声:“消消食咱们就回去。”

宋招娣瞥他一眼,嗤一声,没有答应也没否认。最终是宋招娣走累了,两人才回去。

钟建国本以为宋招娣喊累,回去的时候就不开车了。可惜他低估了宋招娣的车瘾。即便很累,也不让他开。

来回一个多小时。宋招娣停车的时候注意到在外面乘凉的人又变多了。不想给别人问她去哪儿的机会,下车的时候假装生气,暴力推开大门就往屋里走。

钟建国一头雾水,连忙跟上去。在外人看来就是钟建国惹宋招娣生气了。

“你怎么了?”钟建国问。

宋招娣:“天太热,我脸上黏糊糊的特别痒,得赶紧洗澡。”

“那你赶紧压点水洗洗脸,我去给你弄热水。”钟建国说着话就往屋里跑。

宋招娣没说谎,她的脸痒,用井水冲一下,才觉得她的脸是她的脸。

她的脸不痒了,外面的议论又开始了,纷纷猜钟建国和宋招娣会不会吵起来。片刻,钟家二楼的灯凉了,又过一会儿,灯又灭了。

直到众人各回各家,钟家的灯都没再亮,众人才意识到人家两口子早歇下了。

翌日清晨,钟建国洗衣服,宋招娣做饭。待他洗好衣服,宋招娣也把饭菜端出来。

清粥小菜,配两个鸡蛋饼,钟建国吃得挺开心:“晌午做什么吃?”

“凉面。”宋招娣道,“我做的酱豆应该可以吃了。薅两根葱,弄点青椒跟黄豆酱一块炒,浇在面条上,就是帝都的炸酱面。”

钟建国咽口口水:“这么热的天就别和面了。”

“待会儿就和面。”宋招娣道,“面条擀好摊开,留着中午用。对了,吃炒面吗?晚上给你做炒面吃。”

钟建国轻咳一声:“可以来点。”

“德性。”宋招娣笑道,“肉丝炒好吃,不过,咱家没冰箱,早上去买肉,到晚上就有味道了。”

钟建国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你放心,你要的冰箱,洗衣机,我都会给你弄来。但现在不行,过两年再说。”

“我又没说现在要。”宋招娣道,“几个孩子不在家,咱俩的衣服也用不着洗衣机。”指着碗筷,“刷碗。”

钟建国瞥她一眼:“宋招娣,我发现你这人有时候特别小气。”

“我没说过我大方啊。”宋招娣反问,“你从哪看出来的,我这人很大方?”

钟建国噎了一下:“牙尖嘴利,我不跟叨叨,掉价!”

宋招娣抬脚朝他腿上踢。

钟建国条件反射般想抓住她,伸出手,停顿一下,大腿上挨一脚。不禁踉跄了一下,钟建国瞪一眼宋招娣,端起碗筷就走。

宋招娣跟上去:“今天给你炸点辣椒油,保证你以前没吃过。”

“别以为这样我就原谅你。你有时候太过分了。”钟建国瞥他一眼,“也就是我脾气好,换个人早把你休了。”

宋招娣笑道:“换个人也不敢休我。除非他没孩子。”

钟建国噎了一下:“你就不能让我一次?”

“昨天晚上让你好多次了。”宋招娣道。

钟建国愣住,一时没反应过来,明白她说什么,脸色爆红,又羞又气:“宋招娣!要点脸行不。”

“要点脸,你媳妇在床上就是一具死尸。”宋招娣笑吟吟道,“不跟你开玩笑了,把面盆刷干净。再过一会儿,就算搁风扇底下和面,汗水也会滴进去。”

钟建国猛地停下来:“你说炊事班那帮兵做饭,是不是一边甩汗一边炒菜?”

“肯定的。”宋招娣道,“你们炊事班厨房里又没空调。”

钟建国摆手:“你就别说那些我见都没见过的。我今天得去炊事班看看,流汗不能避免,但饭菜必须得洗干净。”

“其实不流汗也能做。”宋招娣道,“用蒸饭机蒸饭,用大锅炖菜,用笼屉蒸鱼肉,然后再做些凉拌菜,比如凉拌海带,凉拌海藻——”

钟建国注意到一个词:“等一下,蒸饭机?”

“你打听一下应该有。”宋招娣道,“我没见过只听说过。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食堂就是用蒸饭机蒸饭。”

钟建国:“那我回头问问。”随后又继续刷碗。

宋招娣把客厅收拾干净,也没出去,就窝在屋里继续编书。而隔壁的孙家人也没上门拜访。

翌日,下起瓢泼大雨,连着下三四天,温度降下来,宋招娣才注意到快立秋了。待天晴了,宋招娣就把被子,把孩子们的厚衣服全拿出来晾晒。

下午收拾衣服的时候,宋招娣才意识到不能再“编书”,得给孩子们做衣服。以前都是秋天做,今年自立、振兴、大娃和更生得去上大学,即便走的时候不带,宋招娣也得给他们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