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努力不让泪水落下来,默默地退后几步,让赵凌和来送行的王义、林迟、陶牧、秦飞羽等人辞别。

陌毅不耐烦地道:“婆婆妈妈些什么,等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宣同玩,我和你们去草原上打狼。”

大家都笑了起来。

笑声冲淡了离别的悲伤。

可等赵凌的身影渐行渐远时,傅庭筠还是没能忍住。

她跳上马车,伏在迎枕上无声地哭了起来。

没有了赵凌的日子,傅庭筠觉得做什么都有些寡然无趣,只有和呦呦玩的时候,她心情才会舒畅起来。

好在没几天,张家派了人来商量杨玉成的事。发喜帖、找承办酒席的喜铺、请全福人,一桩桩,一件件,都要傅庭筠帮着拿主意。

傅庭筠请了王夫人、陈石氏等人帮忙,边看边学,倒把那分别之苦冲淡了不少。

待收到赵凌从宣同寄来的家信,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小日子没有准时来。

傅庭筠心如擂鼓,又惊又喜。她找了雨微来商量:“现在只怕诊不出来,不宜声张,可还是小心的好。我看,我这些日子就住到杨叔叔的新房那边去好了,反正成亲的东西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不过是布置新房、接待来客之类的事了,就是这些事,也还有郑三夫妻和王夫人等人帮忙,我再小心点,应该不会有什么事的。”

雨微也注意到了,正想提醒傅庭筠。听她这么说,也忍不住欢喜起来,忙道:“那我随您一道过去。”

傅庭筠点头,留了砚青和五月在家里服侍还要上学的阿森,她则带着雨微等人去了张家湾。

因这次是为了杨玉成的婚事而来,张太太不好和她见面,除派了贴身的妈妈过来给她问安之外,还带了些吃食过来。

童氏就喂了呦呦吃。

呦呦撒着娇要母亲喂。

傅庭筠却不敢抱她,让童氏抱她坐到了炕上,自己坐在童氏身边喂着女儿。

呦呦不解地望着母亲。

童氏却朝傅庭筠的肚子瞥了一眼,欲言又止。

傅庭筠不由苦笑。

难道这么明显?

又在心里祈祷,千万可别是场误会才好。

第192章 双喜

因为有了怀孕的意识,虽然没有什么反应,但有着从前的经验,傅庭筠做起事来还是小心又小心,等帮着杨玉成将张家小姐娶进了门,代表杨家的至亲喝了弟媳茶,打发了见面礼,待杨氏夫妻三日回门后,傅庭筠就回了京都。

她小心翼翼地过了月余,立刻迫不及待地请了大夫来诊脉,确诊了是喜脉,笑意就掩饰不住地从她眼角眉梢溢了出来。

傅庭筠赶紧给赵凌写了一封信。

赵凌欣喜若狂,不仅回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纸的信,把他知道的那些注意事项一一列举,还让安心带了很多药材和一车鸡鸭鱼肉回来。

郑三娘笑道:“还好天气冷,要不然,这些好东西都要坏了。”

傅庭筠又是甜蜜又是赧然,喊了安心到正屋的厅堂,细细地询问赵凌的饮食起居。

“…专门请了两个十里八乡有名的婆子管着灶上的事,”安心道,“浆洗也有专门的婆子。九爷和陌总兵说今年的雪大,怕鞑子进犯,趁着还未到冰冻三尺的时候,忙着练兵呢!”

傅庭筠听着赵凌那里一切都好,安下心来。

安心就从怀里掏了个很普通的信封出来:“九爷让我见了太太,单独把这个交给太太。”

既然是单独,就不好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傅庭筠收了信封,吩咐雨微带安心下去吃饭:“…说是明天就要赶回去,你等会让郑三赶车带着你去成衣铺子给安心买几件当季的衣裳。这天气阴得很,怕是回去的时候会遇到雪。”

安心忙跪下来给傅庭筠磕头道了谢,这才跟着雨微退了下去。

傅庭筠遣了身边服侍的,去了西边的书房。

信封里却是七、八张银票,大额的五百两,小额的五十两不等,加起来也有两千多两银子。

傅庭筠眉头微蹙,到了晚上,又喊了安心过来问话:“九爷平时都和哪些人应酬?”

“多得很。”安心说起来有些眉飞色舞的,“陌总兵只管练兵的事,其他的事都是九爷在管,上至府衙的官员,下至送粮草的小吏,都寻思着和九爷说上话呢!”说完,想像起什么来似的“哦”了一声,道,“还有叶三爷,他如今负责叶家在大同、宣同的粮食生意,时常去看九爷。”

自从京中被围时他为赵凌的事奔波打听,叶掌柜和赵家的关系就渐渐亲近起来。虽然他常常因为生意的缘故不在京中,但赵家不管有什么事,他的贺礼都从来没有少过。

傅庭筠有些担心,连夜写了封信给赵凌,说起西安那边的收成:“…风调雨顺,加上铺子的赁租,每年也有五、六百两银子的收益。家里每年的开销四百两银却是足矣,每年还有两百两银子放到银楼里收些利息,补了我的花粉胭脂钱。九爷不必担心家里的开支。”然后第二天一大早交给了要赶回宣同的安心。

过了几天,赵凌来信,让她放心,说他只会拿他该拿,不该他拿的,一文也不会拿。

傅庭筠不再啰嗦。

待到十一月收了吕掌柜送来田庄的收益,赵凌又让安心从宣同拉了两车过年的年货回来。

这怎么吃得完?

傅庭筠和郑三娘商量,然后托了金元宝帮着打了个招呼,郑三娘和周氏把一些家里用不完的拉到了集市上卖了三百两银子。

她就赏了她们每人二两银子。

周氏有些意外,郑三娘却知道傅庭筠素来是个体贴人的,扬着手中的赏银问呦呦:“大小姐想吃什么,郑妈妈请客!”

呦呦咯咯地笑,奶声奶气地道:“我要吃窝丝糖。”

她如今已经能说句子了。

郑三娘呵呵地笑,给呦呦买了一包糖,给阿森买了块砚台,给临春买了两只笔——临春过了春节就七岁了,傅庭筠让他跟着阿森一块到椿树胡同的博文私塾去启蒙。

孩子们都欢天喜地的,还没有过年已有了年节的热闹。

傅庭筠就让郑三拿了五十两子,去了趟银楼,一两一个的状元及第、年年有余、三羊开泰等花样的银锞子打了五十个回来,过年的时候每人赏了一对。

意外的打赏让大家在意外之余又觉得有些惊喜,每个人的脸上都笑盈盈的,年节的喜庆味道就更浓了。

等过了元宵节,已是杨太太的张小姐传来了喜讯。

傅庭筠喜出望外,在金元宝的护送下带着呦呦去张家湾看望杨太太。

张太太在女婿家里照顾女儿。

两人相见,顿时有说不完的话。

金元宝则不停地打趣着杨玉成。

平时总喜欢和金元宝抬扛的杨玉成此时却任金元宝怎么说也只会傻呼呼地笑,欢喜的心情溢于言表,以至于金元宝看了只摇头。

傅庭筠却心中一动。回去的路上就探金元宝的口气:“…你有没有哪家中意的?我也认识些太太们,怎么也能帮着你去打听一下。”

“我整天和那些作奸犯科的人打交道,哪里认识什么人啊!”金元宝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羞赧,“嫂嫂就不要打趣我了。”

“那我给你做个媒人吧!”傅庭筠道。

金元宝支支吾吾地推了。

傅庭筠不由抿了嘴笑。

过了几天请了陈石氏来家里做客,请她帮着保个媒。

把金元宝的情况说了一下,陈石氏想起自己娘家的一个远房妹妹来:“…父亲在顺天府库房当差,有个嫡亲的伯父在五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任佥事,家中也算殷实。人的模样、品行不比那杨太太差,只是比金大人小七、八岁。”又道,“不过男人大些,知道心疼人。”对金元宝十分满意的样子。

傅庭筠不由动了心,让陈石氏安排着先偷偷见了石家小姐一面。

石小姐的相貌不如杨太太,行事间却比杨太太更觉得沉稳些。

傅庭筠想到金元宝的性格,不禁微微点头。

回去后就跟金元宝说了。

金元宝脸色刹时胀得通红,说了句“全凭嫂嫂做主”,然后神色有些慌张地抱了呦呦:“我们去后院荡秋千去!”

呦呦拍手称好。

傅庭筠和雨微都捂了嘴笑。

金元宝的身影就显得有些狼狈起来。

傅庭筠和雨微笑得更厉害了。

杨玉成知道了就主动请缨,陪着金元宝和石家小姐相看。

傅庭筠则忙起了阿森童子试的事。

阿森很紧张,问她:“我万一要是考不上呢?”

傅庭筠“呸”了他一声,道:“从前那个豪气冲天,见我被人欺负知道抽了棒子就打人的阿森哪里去了?”

阿森讪讪然地笑。

傅庭筠趁机鼓励他:“这次考不上,我们回去好好再学,明年再考就是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阿森不过是怕傅庭筠失望,见傅庭筠神色轻松,不由连连点头,眉宇又有了几分飞扬。

在一旁听着的临春突然握了小拳头朝着阿森喊起来:“二少爷一定能考上,一定能考上!”

那义愤填膺的小模样,仿佛阿森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把傅庭筠和阿森都逗得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