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天已经很晚了,街上差不多快要宵禁了。

要是早点知道,沈三太太还能请苏锦来给她女儿看看。

这黑灯瞎火的,沈三太太急的不行。

这么发烫,肯定不能等到明天,沈三太太让丫鬟差人去请大夫来。

半个时辰后,大夫才来,看沈小姑娘发烫的额头,赶紧开药。

抓药,煎药。

又耽搁半天。

沈三太太哄着女儿把药喝下,衣不解带的守着,默默垂泪。

沈小姑娘一病,不仅惊动了沈大太太,连冀北侯老夫人都惊动了。

只是冀北侯老夫人是差了丫鬟来询问,沈大太太则是亲自来的。

今儿为了她儿子娶媳妇,忙的脚不沾地,沈三太太才对女儿疏忽了。

“服药后可好些了?”沈大太太问道。

沈三太太急红了眼,“还不知道,大夫说药还没有起作用。”

“大嫂忙了一天了,快回去歇着吧。”

沈大太太心底愧疚,没有走。

沈小姑娘吃了药后,额头的烧退了点儿,沈大太太和沈三太太都松了一口气。

只是这口气松的太早了些。

烧只退了一点点,结果后半夜烧的更厉害了,药灌下去也不起作用。

一大清早,不便请苏锦进府医治,冀北侯府的小厮去敲卫太医的门,把苏锦的“恩师”请到了冀北侯府。

卫太医匆匆忙到冀北侯府,彼时沈小姑娘已经病的开始胡乱说话了。

沈三太太心急如焚。

卫太医开药加施针帮沈小姑娘退烧,折腾了半个时辰也没好转。

再这么烧下去,只怕脑子都要烧坏了。

“还是请镇北王世子妃来看看吧?”卫太医道。

沈三太太望着他,“镇北王世子妃的医术不是卫太医您教的吗?”

卫太医,“…。”

这叫他怎么回答啊。

虽然这里是冀北侯府。

但他也不能随便乱给答复啊。

“那个,还是等世子妃来,让她跟您解释吧,”卫太医道。

沈三太太急的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她从未怀疑过卫太医不是苏锦的恩师。

做师父的都没法救她女儿,做弟子的能行吗?

不管怎么样,都得把苏锦请来一趟了。

苏锦一听沈小姑娘发烧,当即坐马车来了冀北侯府。

苏锦有点后悔。

昨儿她就该强硬点把她抱回屋,不让她在外头吹风才是。

苏锦到冀北侯府的时候,唐氏也到了。

苏小少爷他们也来了。

就在外间站在,脸上焦灼不安。

苏锦进屋后,直接坐到床边,一摸沈小姑娘的额头,也是吓的不轻。

这温度,至少上四十了。

苏锦赶紧帮沈小姑娘退烧。

卫太医这个“恩师”站在一旁看“徒弟”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用烈酒擦拭手背脖子还有额头。

然后施针、开药方。

两刻钟后,额头就没之前那么烫,有所好转了。

沈三太太眼睛都哭肿了,沈三老爷看着她道,“我看女儿已经在好转了,咱们还是先去老夫人那儿吧,义宁郡主还等着咱们去敬茶呢,这里有锦儿和卫太医,不会有事的。”

沈三太太望着苏锦,苏锦点头道,“有我在呢,三婶去吧。”

冀北侯府素来和睦。

要是换做别人家,女儿都病成这样了,哪管你敬茶不敬茶?

可今儿是义宁郡主敬茶的日子,沈小姑娘在她嫁进来的第一天就病倒了,阖府心情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新媳妇难免多想,但沈三太太和沈三老爷去喝她敬的茶,义宁郡主心情会好受很多。

互相着想,推己及人,才能相处的轻松愉悦。

不过很快,沈三太太就回来了,和她一起来的还有沈大太太和义宁郡主。

沈大太太走进来道,“可好些了?”

苏锦道,“已经好很多了。”

沈大太太望着唐氏道,“我看阳儿他们一直站在外间,这事也不能怪他们…。”

唐氏道,“大嫂不用管他们,既然答应带悦儿玩,做兄长的就要顾着她,这回不长够记性,还有下回。”

苏小少爷他们站在外面,一个比一个自责。

他们四个练武,再加上年纪大一点,又是男孩子,一点寒风经得住。

小堂妹年纪小又是女孩子,怎么受得了寒风摧残?

是他们没有照顾好小堂妹,受罚是应该的。

四人站的笔直,小脸上全是愧疚。

苏锦在床榻边守了两个时辰,卫太医一个时辰前就已经拎着药箱子离开了。

沈三太太望着苏锦,问道,“卫太医不是你恩师吗?”

苏锦让丫鬟退出去,道,“我才认卫太医做恩师没多久。”

沈三太太愣住。

苏锦道明原委,沈三太太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唐氏望着苏锦道,“卫太医的医术远不及你,今儿就险些露馅,这里是冀北侯府,不会传出去,别处可就难保了。”

骗人,迟早会纸包不住火的。

尤其骗的还是太后…

这一点,苏锦不是没想过,全看卫太医会不会匡人了。

嗯。

从冀北侯府离开,回宫的路上,卫太医就想到这问题了。

一旦露馅,被太后知道他是和镇北王世子妃联手做戏,太后绝对会活剐了他消气的。

为了不露馅,只有用苦肉计了。

卫太医借口有事从软轿内下来,走在半道上踩到块石头,直接把脚给崴了。

小厮把他抬回府,顺带进宫告个假。

崴脚,不是什么大事,可轮到卫太医就被传的沸沸扬扬了。

毕竟当年卫太医是先断腿后断胳膊,不得已辞官离京的。

这回京也没多久,就开始崴脚了,不是好兆头啊。

不过卫太医觉得此举不要太明智了。

他前脚被人抬回府,后脚就有人请他去治病。

下人多问了一句,才知道是工部尚书府姑娘不小心摔了一脚,脸被划伤了,需要祛伤疤的药膏。

卫太医有祛伤疤的药膏吗?

有。

可那药膏的效果绝不是工部尚书府要的。

人家要的是镇北王世子妃的药膏,那他肯定没有啊。

下人跑去找卫太医,卫太医能怎么办,只能想办法把人给打发走啊。

卫太医看着自己的腿道,“我脚差点崴断,怎么调制药膏?”

“镇北王世子妃那有现成的,去找她要吧。”

第九百零九章 规矩

小厮转身去回工部尚书府的人。

卫太医看着自己的脚,唉声叹气。

镇北王世子妃医术太高,名声太大。

偏偏身份尊贵,等闲之人劳烦不动她,只能来麻烦他这个“恩师”了。

他要是医术真有那么高超,倒也乐得救人为乐,奈何…

崴脚只能避个三五日,看来有必要“断腿”养上个一百天了。

工部尚书府。

小厮没请到卫太医,匆匆回府。

工部尚书夫人见他一人回来,忙道,“卫太医呢?”

小厮忙道,“卫太医不小心崴了脚,说是没法调制药膏,让去找镇北王世子妃。”

工部尚书夫人脸白了三分。

她倒是也想请镇北王世子妃啊,可也得敢去请吧。

还有镇北王世子妃的诊金…动辄一万两银子。

祛伤疤的药膏要不了那么多钱,却也要五千两一盒,她女儿划伤程度,怎么也要三盒才行吧?

想到自己女儿是怎么受伤的,工部尚书夫人咬牙道,“让魏嬷嬷拿钱来,否则我要她的命!”

靖国侯府。

季嬷嬷正在教秦菡儿规矩。

今儿教秦菡儿大家闺秀是怎么笑的。

秦菡儿端坐在那里,端的是一副大家闺秀的做派。

其实内心已经不知道嘀咕多少遍了。

她长这么大,居然有一天别人要教她怎么笑。

还笑不露齿?

除非把牙齿都拔光。

季嬷嬷教完,道,“世子夫人笑一个。”

秦菡儿嘴角扯出一个浅淡的弧度。

季嬷嬷黑线道,“太生硬了。”

“再来。”

秦菡儿歪了头,朝她一笑。

“头不要歪,”季嬷嬷道。

“…。”

秦菡儿深呼吸,淡淡一笑。

丫鬟们在一旁差点憋出内伤来。

季嬷嬷也服气了。

世子夫人也算听话了,让她怎么做怎么做,可偏偏每次都能换着法子出问题。

外面,一丫鬟跑进来,靠近时,脚步放缓,福身道,“季嬷嬷,有位魏嬷嬷说是有急事要找您,就在门外候着。”

季嬷嬷眉头一皱,怎么来靖国侯府找她了?

秦菡儿忙道,“嬷嬷有急事,快去吧。”

季嬷嬷福身告退。

举手投足,挑不出一丝错处,不愧是从规矩最严格的皇宫里出来的。

只是季嬷嬷前脚走,后脚秦菡儿装了半天的大家闺秀样子瞬间分崩离析,“憋死我了。”

丫鬟们是想笑不能笑。

就冲世子夫人这装的样子,应该很快就能把季嬷嬷糊弄过去。

只是骨子里的南疆姑娘的习性怕是一辈子也磨不掉的。

不过能装就行了,毕竟出府的时候也不多,在外面面前维持大家闺秀的做派就行了,夫人要求也不多。

季嬷嬷退出门,去外院见魏嬷嬷。

屋内,魏嬷嬷急的坐不住凳子,听到脚步声,一撇头,见是季嬷嬷,赶紧起身。

“季嬷嬷救我,”魏嬷嬷急道。

季嬷嬷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

魏嬷嬷和季嬷嬷年纪相当,只年长半岁,当年是一起进的宫,算起来,已经有十几年的情分了。

宫里有规定,宫女满二十五岁,便可放出宫。

魏嬷嬷先出宫,回乡寻亲,奈何家中爹娘兄弟死的死,逃的逃,早已找不到人影了。

魏嬷嬷又回了京都,靠着在宫里当过差的名头教人规矩,倒也混的开。

季嬷嬷出宫后,就在魏嬷嬷处落脚,两个人相互扶持,生意也越做越好。

如今魏嬷嬷来找她,开口就是叫救命,真是把季嬷嬷给吓着了。

她连忙道,“你不是教工部尚书府姑娘礼仪吗,到底出什么事了?”

魏嬷嬷哭着道明原委。

十天前,魏嬷嬷被工部尚书府请进府教姑娘规矩,给的谢仪封侯,魏嬷嬷高兴的去了。

只是工部尚书府姑娘性子骄纵,不好管教。

魏嬷嬷注重自己的名声,收了人家的钱,规矩教不好,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

魏嬷嬷便打了那姑娘十手板心,让她昂首挺胸走路,头上顶着碗,碗里放着水。

那姑娘起初走几步还好,再走水就洒出来了。

这天冷,水泼出来冷的她一哆嗦,直接把碗给摔了。

摔了碗本不是什么大事,从她教规矩起,摔的碗没有三五十,二十是跑不了的。

可这回倒霉,那姑娘吓了一跳,踩到了自己的裙摆往前一摔。

脸正好被摔碎的碗给划破了,还有手心。

这本是意外,魏嬷嬷也不愿意看到,可工部尚书夫人说是她教的方式有问题,连累她女儿受伤,要她赔偿一万五千两。

天可怜见。

她在宫里待了十年,出宫十年,攒下的钱也不过五千之数,就是把她卖了也攒不够一万五千两啊。

只是工部尚书府不是她得罪的起的,人家说要她的命绝不是一句空话。

魏嬷嬷吓了,实在没办法的她只能来找季嬷嬷借钱了。

可季嬷嬷的钱还没有魏嬷嬷的多,全部给她也不够啊。

“那我可怎么办,”魏嬷嬷急的浑身颤抖。

季嬷嬷看着她道,“靖国侯世子夫人和镇北王世子妃关系不错,不知道能不能…。”

“我去试试吧。”

季嬷嬷想到自己对靖国侯世子夫人那么严格,现在却有求于她,她实在难以开口。

不过秦菡儿好说话,“帮你找镇北王世子妃说几句好话没问题,只是我这规矩…。”

季嬷嬷一脸为难的看着秦菡儿,“学好规矩对世子夫人有百利而无一害。”

“教不好您,靖国侯夫人那儿,我没法交待。”

“规矩礼仪的事,是骗不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