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安看着安素云许久,脑海里思来想去,仍是毫无头绪。

安素云看出了他的疑惑,不无忧虑地提点:“江琼林的墓,您去看过吗?”

“啊,那个啊……”武瑞安本想说已经派人查探过,但见安素云一脸心事重重的模样,又不忍心欺骗她,便长舒一口气,摊开双手,道:“对不起,本王忘记了。”

“王爷,您一定要去看一看。”安素云顾不得君臣之礼,上前一步,攥紧了武瑞安的袖子,一字一顿道:“奴婢恳求您,一定要去看看。一定要!”

她的神情之严肃,好似见到了十分可怖的东西,这让武瑞安无法再忽视。

“究竟有什么问题?”武瑞安疑惑。

安素云双手颤抖,摇头说:“殿下去看过就明白了,奴婢……奴婢不知道该怎么说……”

“……好,本王明日就去看看。”

武瑞安重重地点了点头,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安素云松了一口气,神色这才放松下来,她扯起嘴角,对武瑞安露出一个不自然的笑意,福礼道:“那一切就拜托王爷了,奴婢告退。”

武瑞安颔首:“姑姑慢走。”

安素云离开后,狄姜也回来了。

狄姜看着安素云离开的山道,皱着眉头说:“好大的戾气。”

“力气?”武瑞安看着自己起了褶皱的袖子,说:“姑姑的力气是挺大的,听说她年轻的时候,曾女扮男装参加过武状元的考试并且拔得头筹,是世间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狄姜仍在沉思,显然没有将武瑞安这番话放在心上。

过了半晌,她才牛头不对马嘴的问了句:“王爷喜欢素云姑姑么?”

“你怎么会这么问?”武瑞安一愣,连连摆手说:“我夸素云姑姑没有别的意思,我承认她很了不起,但是我只喜欢你!我发誓!”

“……”

狄姜扶额叹气,道:“我的意思是,她在你心中重要吗?”

“远没有你重要。”武瑞安真心实意地回答。

狄姜再次叹气,又换了一种说法:“如果她遭遇不幸,你会伤心难过吗?”

“当然会!但是最伤心的应该不是我,而是母皇吧……素云姑姑从小就跟在母皇身边,母皇早已将她当作半个女儿。”

武瑞安说完,见狄姜面色凝重,便大力地摆手,打断她:“大过节的,不要再想这些晦气的事情,日后的事情,待发生了再说。今晚有家宴,我先带你回府更衣。”

“……好。”

狄姜点了点头,虽然眉目中仍有些担心,但仍是听话的跟着武瑞安下了山,一路上都再没有提及安素云的事情。

第二章 我只在乎你

傍晚,辰曌在太极宫中设下宴席,名义上是家宴,但是一众朝中要臣也皆列在席。

辰曌此举一来是为了拉近大家的关系,二来也想以此平复前些日子,因镇国公一案备受牵连的豪门大臣们。

文官以公孙渺和长孙齐为首。公孙渺携夫人坐在辰曌的左侧,长孙齐则携妻女坐在公孙渺下方的席位。

长孙齐和公孙渺的年岁本已相差近二十,公孙渺更因丧子之故,显得疲惫不堪。而长孙齐看起来则精神奕奕得多,一言一语都中气十足。接受众臣敬酒时,每来一人,都要倾杯对饮,再谆谆教导一番。

这些事情从前都是左相来做,今日他的风头可说是全被右相抢了去。

从落座到开席,公孙渺始终只是温和的笑着,席上并不怎么说话,旁人敬酒也只是拿起酒杯象征性的抿一口。这与从前盛气凌人的他大相径庭。

镇国公一案无疑让公孙渺损兵折将,且不说独子公孙祺身亡,就说兵部侍郎和御林军统尉两员大将之死,无疑让他被扼住了喉咙。就像雄鹰被人折断了翅膀,雄狮被人拔掉了獠牙。假以时日,若没有自己人担任此位,在朝堂之上,他将寸步难行。

宴席进行到一半,武瑞安才牵着狄姜姗姗来迟。

武瑞安身穿绛紫色绣银纹的朝服,这是他换过九身衣服后,最满意的一件。

绛紫给人的感觉很神秘,银纹又透着些许低调的华贵,而紫色又恰好是他最喜欢的颜色,代表着优雅、内敛,还隐约给人一种压迫感。为他俊逸逼人的气势增添了几分稳重。

而他身边的狄姜则一身素白缎面底裙,一件素色纱衣。头上一根绛紫琉璃簪;一根绛紫色的细带在胸前绾了一个结;一双绛紫绣银纹的绣鞋在步行中,隐隐约约的从白纱中透出。精致又典雅。

狄姜的出现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她不夺目不耀眼,但总让人觉得特殊。尤其是她嘴角的一抹浅笑,多一分嫌风尘,少一分嫌寡淡。一袭白衣更将她的恬淡婉约发挥到了极致,让她整个人的气质清雅如高山流水,不染红尘。

二人着装风格一致,让旁人一眼便能看出二人的关系。

“她是何人?”

“她是哪家的姑娘?”

“下官从来没有见过她。”

……

众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无一例外的,都或多或少有看一眼长孙玉茗——在发生长孙玉茗为武瑞安作证一事后,这满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她倾慕于武瑞安。

“入席吧。”辰曌面不改色,淡淡吩咐。

此言一出,大家自然也知道了辰曌的心意——想必陛下已然默许了二人的关系,他们才能如此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

“谢母皇。”

“谢陛下。”

武瑞安牵着狄姜躬身回礼,随即带着狄姜走到武煜身边空着的席位坐下,他们的对面恰好坐着长孙玉茗。

席上女子约莫四十人,皆是王公大臣们的家眷,都已经上了年岁。在场之人,唯一在容貌上能与狄姜相提并论的只有右相之女,太子妃长孙玉茗。

二人的五官截然不同,但是气质却极为相近——温柔婉约又始终面带微笑。

酒过三巡,武隆醉醺醺地走过来敬酒,将狄姜与长孙玉茗相像之语说出,武瑞安却连连摇头说:“臣弟的未婚妻与长孙小姐可是大不一样。”

“哦?哪里不一样?”武隆高声一喝,引来了一群人的侧目。

武瑞安也不回避,用几近痴迷的目光盯着狄姜的脸说:“臣弟的夫人没有长孙姑娘温柔,她凶起来的模样可是十分骇人。”

武瑞安说到这里,所有人都是一愣,似乎没办法想象温柔如水的狄姜凶起来是什么模样。

就连狄姜都睁大了眼睛,不解的看着他。

“不过嘛……她只对爱的人凶,那个人啊就是我。”武瑞安狡猾一笑,紧接着又道:“不过那是闺房之乐,你们不会懂。”

众人一片绝倒。

对面的长孙玉茗闻言,眼眶中水光泛滥,在烛火的照映下更显楚楚动人。然武瑞安的眼睛从来没有落在她身上过。

狄姜夹了一块肉,塞进了武瑞安的嘴里,武瑞安还没吞下,又被她塞了一块鱼,然后又是蔬菜和瓜果……武瑞安终于没能继续说下去,整场宴席下来,他桌前的菜肴是吃得最干净的。

酉时,宴会结束后,武瑞安照例送狄姜回医馆。

武瑞安突然说道:“我觉得你有些变了。”

狄姜一愣:“哪里变了?”

“从前你对我很严厉,现在……却有些纵容。”武瑞安顿了顿,说:“从前你总对我说‘这不行,那也不可以’,‘这是错的,那也不对’,而现在好像我无论做什么,你都不说我。”

“有吗?”

“有。”武瑞安重重颔首:“就拿今日重阳节家宴迟到一事来说,我换了好几身衣物,让你久等,可你竟一句唠叨都没有,为夫这心里……真是十分之忐忑啊!”

狄姜想了想,发现好像还真是。

狄姜道:“那依你看来,我该如何对你?”

“你该斥责我,”武瑞安一本正经地说:“大声的斥责我。”

“为什么?”

“因为这是重阳节家宴!中秋家宴因镇国公一案而没有举行,此次重阳节家宴可谓盛大非常,文武百官皇族宗亲皆列在席,我们迟到了会让大家对你的印象不好。”

“哦……”狄姜摇了摇头,淡淡一笑,说:“那既然你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我又何必再说你?斥责和辱骂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只会破坏我们的感情。”

在武瑞安的出神中,她又接了句:

“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只在乎你。”

武瑞安感动得无以复加,恨不得当场跪地求婚,以天为证地为媒,今夜就洞房花烛!

但他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等了六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也不在乎再多等一阵子。

待钟旭算出良辰吉日,他便三媒六聘,以王妃之礼迎她过门!

武瑞安拉着狄姜的手,回医馆的一路上,已经默默地把未来孙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

第二日下午,武瑞安去兵部上任,狄姜闲来无事,便想找钟旭聊聊天。她去打听了一圈,才知道京郊的重灵寺刚翻修完毕,今日开寺,请了大国师去题字。

狄姜到达重灵寺时,钟旭也刚到没多久,与她同一时间前来的,还有左相公孙渺的夫人。

公孙夫人没有坐在软轿中,但是她的身后却跟着轿子和一众仆从。

“祈求菩萨,赐我一子。”

……

“祈求菩萨,护佑我儿在阴间顺顺利利,早日托身投胎。”

……

“祈求菩萨,愿我夫君身体康泰,家中一切平安顺利。”

……

公孙夫人身穿素衣,匍匐跪地,以五体投地之礼从山脚一直磕头磕到了山癫。等她三跪九叩完毕,进入寺庙之时,她的额头已经青了一大块。

主持见状,连忙将她扶了起来,说:“施主,心诚则灵,菩萨一定已经听到了您的祈愿。”

“多谢主持。”

显深法师故去之后,重灵寺便交由现在的主持弘然大师掌管。

弘然大师心无旁骛,一心向佛,是位得道高僧。

但是高僧也难以看透人心。

主持将公孙夫人请进后堂,此时恰好听见钟旭问狄姜:“这幅对联将刻在三宝殿正中的两根圆柱之上,如果你是菩萨,你会对世人说什么?”

狄姜想也不想,朗朗道:“如果我是菩萨,我会说:公平正直入庙不拜无妨,诡诈奸邪到庙烧香何益(1)。”

“大胆!”公孙夫人闻言,双目一睁,恶狠狠地瞪着狄姜,斥道:“大胆刁民!佛门重地,岂由你在此胡言乱语!”

公孙夫人本就心情欠佳,听狄姜这样一说,无疑是点燃了连日来积压的情绪。

她抬起手,颤抖地指着狄姜说:“来人!把她给我拖下去,重打四十大板!”

钟旭连忙拦在狄姜身前,一字一顿道:“启禀夫人,狄姑娘并非胡言乱语,下官相信她的意思就是菩萨的意思。请您大人有大量,不要与她计较。”

公孙夫人眯起双眼,仔细一端详,才发现狄姜正是昨夜在宴席上见过的女子——武瑞安的未婚妻。

她细看了钟旭和狄姜两眼,冷笑道:“国师这是在帮她求情?”

“回夫人的话,正是。”钟旭颔首。

“国师,你说这是菩萨的意思,如何能证明?”公孙夫人冷冷道:“今日你若不能证明这是菩萨的意思,我便连你一起追究。”

“这……”钟旭面露难色,还不待他回答,便听一旁的狄姜“哧哧”一笑。

大家将目光重新放在狄姜身上,她便指着佛像说:“不需要国师证明,你们看,菩萨笑了。”

众人回头望去,便见佛头上雕刻的原本下垂的嘴角变得微微上翘,看上去似是在微笑,半闭的双目甚至露出了些许赞赏的目光。

众人揉了揉眼睛,发现自己真的没有看错后,满院子的和尚都发出了惊呼。

“你……妖女!”公孙夫人颤抖地指着狄姜:“你果然是个妖女!也不怪武王爷会被你蛊惑!”

面对她的疾言厉色,狄姜不卑不亢,毫无畏惧,仍是淡淡然地站在原处,微笑说:“世人都道‘虔诚礼佛三百拜,莲花开处见如来’,然我却道‘心不干净则不见真实’。公孙夫人,您与其在庙宇之中祈求心绪的片刻安宁,不如在外多行善事,那时,您得到的会更多。”

“你……强词夺理!来……”公孙夫人气急败坏,刚想呼唤侍从将狄姜拿下,但见四周僧人皆双手合十,连主持都一脸称赞的看着狄姜,她便不好再发作。

“你等着,来日方长,我们走着瞧!”公孙夫人狠狠瞪了狄姜一眼后,拂袖离去。

“哎……往后的日子,你怕是不大好过了。”钟旭抱起双手,一脸凝重地看着公孙夫人离去的背影。

狄姜浑不在意地耸肩笑了笑,揶揄道:“你当上国师之后,不仅多了人情味,还多了些不必要的担忧。我是什么人,你难道不知道?”

钟旭沉吟片刻,说:“你是非人不假,但是你身在凡尘中,更是爱上了一个凡人,你就得按照他们的法则来。”

“那又如何?”狄姜沉下脸,道:“自从我以武瑞安未婚妻的身份出现在朝堂,这满天下有多少人将我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我可曾有过害怕?”

“你不害怕是因为你有底气,他们不能拿你如何,可你的心中到底有过迟疑,这点你不能否认。”

“有过迟疑不假,可迟疑过后,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狄姜长舒一口气,面上重又浮起微笑,说:“我知道该怎么做,请国师不必忧心。”

“……你自己把握好。”钟旭点了点头,终是不再言语。

……

……

狄姜离开重灵寺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枫树落了满地,红艳艳地,与天边的彩霞交相辉映,在山中延绵不绝。

她走在山道上,看着满目落叶,突然想起曾有人说过:“我想要变成一棵树,开心时开花,不开心时落叶。”

但是啊。

假如你真的变成了一棵树,事实上却是不管你开心还是难过,该开花时都要开花,该落叶时都要落叶。

四季有它的更叠,世事有各自的秩序。你从来都身不由己。

第三章 狩猎(1)

九月十五,上寒节之日,辰曌带着文武百官进行了盛大的秋狝狩猎。武瑞安携武官三十人、御林军两千、禁卫军三千在前领路;长孙齐带着文官和宗室子弟随后,然后才是辰曌的御辇及贵族女子。

亲眷所行次序,依照宗室亲疏远近、大臣官位高低来排列,狄姜尚未与武瑞安婚配,轿子排在女眷队伍的最末处。抬轿之人时不时会放慢脚步,让她几乎与整个队伍最末尾的八百仆从和三百宫女行在一道。

这算是女皇给她的一道下马威。

只可惜,辰曌不知道的是,狄姜对这些虚名还当真是全然不在意的。

一行几千人浩浩荡荡的从太平府中心大街出城,一路向北行过七十里,最终进入了枫树之林。

枫树之林中枫叶火红,秋色浓妆艳抹,遍布热烈。在这万物即将凋零的季节里,鲜少能看见如此浓墨重彩的风景。

一进入林子,士气便被景色所感染,就连武瑞安也不例外。

武瑞安骑着雪白的骏马走在最前头,朗朗道:“自即刻始,猎获秋狝第一只猎物者,本王重重有赏!”

众将士闻言,挥舞着马鞭,跃跃欲试。唯独副将吕晨飞面露难色,挺身阻拦了一干武将的前路,对武瑞安说:“启禀王爷,秋狝还未开始,陛下会不会怪罪?”

“怕什么,只要有战果,母皇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生气?”武瑞安眯起眼,笑说:“你莫不是在京中待久了,血性都被磨光了?”

“才不是!”吕晨飞肃然起敬,一本正经的敬了个军礼,说:“末将时刻准备着!一刻都不敢懈怠!”

“那就好。”武瑞安扬起嘴角,自负一笑:“我们需要的是战场上的狮子,不是畏首畏尾的羔羊!驾!”武瑞安刚一说完,便大力地一挥马鞭,骏马疾驰而出,扬起阵阵尘沙。

“王爷等等我——”吕晨飞连忙挥动鞭子,紧随其后。

“驾——!”骑兵队伍中人早已受够了马上的拖沓,一声声长鞭落下,纷纷促骏马,挽雕弓,张满弦,叫嚣着杀入林中。

震天的马蹄声惊起满山飞禽,亦惊扰了队伍后头的辰曌。

辰曌懒懒的坐在御辇上,睁开眸子,挑开车帘问师文昌:“前头发生何事?”

师文昌垂首作揖:“回陛下的话,武王爷带兵入林,说是要拔得秋狝头筹。”

“哦?他倒是精神奕奕。”辰曌说完,脑海里不自觉地便想起了一些往事。

她想起从前,在武瑞安年少之时,他的身子不大好,对习武可说是毫无兴趣。以往不论是春蒐、夏苗、秋狝还是冬狩,他是一概都不参加的。

而后他从军三年归来,倒是全然变了一个人。

变得越来越有血性了。

师文昌见辰曌半晌不说话,担忧道:“陛下,是否需要将王爷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