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摆在眼前,也由不得顾程不信,且他早疑心玉芳,不然也不会设下这个套儿,只顾程怎么也没料到,玉芳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做下的这一连串的事真称得上上心狠手辣。

想起大姐儿,顾程恨上来,一伸手抓住她的头发提起来:“贱人,好毒的心肠,爷竟被你愚弄了这些年,还道你胆小怕事,不想却是个蛇蝎妇人,你说周婆子胡言,带孙婆子上来。”

不大会儿功夫,两个小厮拖拽着个浑身是伤蓬头散发的婆子进来,跟玉芳一照面,便扑通跪倒在地磕了几个头道:“二娘莫怨老奴,着实受不得爷的板子。”

玉芳一看见孙婆子就知道什么都完了,孙婆子是她的心腹,派去在瑞香阁外头守着,打从昨儿昨儿就没见回来,她心里正急呢,不想是被顾程抓了去,既顾程抓了她,想来早就疑心自己,加上周婆子这事,铁证如山,自己便再辩驳想也无济于事了。

想到此,忽然笑了起来,笑的有些凄凉,她直直盯着顾程道:“爷心里早就疑心玉芳,又何必多此一举,玉芳算得什么,在爷眼里恐连个物件儿都不如呢,那时爷跟大娘软语温存云雨情浓之际,可曾想过守在帐外的玉芳,心里是何等滋味,后大娘去了,爷宿在玉芳房中的日子,十年算来不过寥寥可数,爷可知冷月孤灯盼天明的滋味,周慧莲进府之初,跟奴假意交好,却私下让人在我茶中下了绝子的丹砂,以至奴这十年无所出,奴怎能不恨,她被爷关到佛堂都便宜她了,她该着千刀万剐,还指望奴说情不成,至于徐大姐儿,爷着了疯魔一般宠着她,爱着她,心心念念计量着娶她进门,待她生下爷的子嗣,这偌大的顾府,哪还有奴存身的一席之地,奴怎能不怕。”

“你怕就害大姐儿的命,害爷的子嗣,你该死…”顾程咬牙切齿的看着她,脸上的神情狰狞可怖,恨不得食她的肉,喝她的血。

“怒该死?奴本来就命如草芥,死在爷手里,奴甘心情愿。”玉芳喃喃说了几句,顾程却阴阴一笑:“你想死在爷手里,爷尚怕脏了爷的手呢,爷不让你死,爷让你活着。”

玉芳忽然有些怕,顾程上下扫了她两眼道:“你这副皮囊,倒还有些用处,不是嫌爷冷落你,夜夜冷月孤灯吗,爷给你寻个热闹的去处,让你夜夜都瞧不见冷月孤灯,来人把赵四唤来。”

玉芳一听赵四,浑身抖了一抖,这赵四谁人不识,要说这信都县的人牙子,也有那么几个,唯有这赵四是专门做下等皮肉生意的泼皮,这信都县外,常有些跑船做脚工的汉子,没钱娶老婆,便成了河边那些低等窑子的常客,这赵四便是专做这些低等窑子生意的人牙子,落到他手里的结果不用想也知道。

玉芳身子抖如筛糠,忙扒住顾程道:“爷,爷,奴婢不敢了,不敢了,爷绕了奴婢,奴婢情愿跟三娘一样在佛堂念经赎罪,替徐大姐儿修来世功德。”

她不提徐大姐儿还好,一提徐大姐儿,顾程更是怒从心头起,抬腿狠狠一脚踹开她:“我顾程的夫人何用你这个贱人念经,回头更咒的她不得安生。”

忽见玉芳嘴里动了动,顾程指了她道:“把她的嘴掰开,莫让她嚼了舌头。”两个小厮上来,也没客气用力掰开玉芳的嘴,果见嘴里有血。

旺儿心里也存着怨呢,不是二娘害了徐大姐儿,何至于自己把爷敲晕,过后狠狠挨了爷一顿板子,这笔账不记在她头上,自己岂不白白挨了顿打。

当下扯了块破布团成个团就塞在玉芳嘴里,这下她嚼舌也不成,想说话求饶更没戏,玉芳唔唔数声,见得赵四,两眼一翻吓晕了过去。

顾程指了指二娘道:“这妇人爷送于你,不要一分银钱,只一样儿,若爷听说她死了,掂量掂量你赵四的狗命。””

赵四也常买卖这些大户人家的侍妾丫头,见这二娘虽有些年纪,却细皮嫩肉,那些粗鄙的汉子何曾有过这等造化,倒可多赚几个钱,便忙着应了,拖拽着玉芳去了。

顾程目光落在周婆子身上,周婆子不等他发落自己,仰起头喃喃道:“三娘,老奴先您一步去了。”猛的撞到厅侧的柱子上,倒在地上头破血流,登时气绝。

顾程道:“这倒是个忠心护主的,让她家里人来,赏十两银子,收敛出去。”

发落清楚,顾程只觉浑身的力气都泄了下去,这些日子折腾下来,倒令他越发有些心力不济,想起周慧莲,想起玉芳,忽记起大姐儿曾玩笑跟他说过的话。

那是晌午,两人歇了晌午觉刚起身不久,不知怎么说起了妻妾之事,大姐儿便嗤一声道:“男人娶了三妻四妾都搁在后院里,还要求他们和睦共处,不生嫉妒之心,纯属妄想,人跟人在一处便免不了争斗,更何况这些妻妾有着一个共同的男人,即便表面上姐妹相称祥和一片,暗地里说不准就你死我活,哪里会有消停的时候。”

当时顾程听了,还当她吃味,抱着她吃吃笑了几声道:“怎好端端的又吃起味来,三妻四妾也不过为了多子多孙好延续香火罢了,妻妾在一处彼此和睦姐妹一般哪里不好,怎就不消停了?”

大姐儿去撇撇嘴,哼了一声道:“你没听过有句话说,要想一辈子不安生就娶小老婆吗?”顾程越发笑的直打跌:“这等胡话哪里听来的。”大姐儿说不过自己便恼起来,扭过身子再不搭理他,倒跟他闹了足两日别扭,末了,还是自己软语哄她才回转过来。

这会儿顾程忽想起大姐儿这番话来,比照自己如今境况,竟觉怎如此在理儿,他后院不过两个侍妾,就闹了个你死我活,若再多几个还了得,真要一辈子不消停了,顾程想是不是大姐儿那时候就有意无意的告诉自己,她不想做小,可自己现在八抬大轿把她娶了家来。让她做大,她却不在了,怎就不在了?一想到大姐儿不在这个世上了,顾程就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心气儿来。

经此一事,顾程反倒把什么看淡了,便跟前没了妇人,也未纳一个进来,开了春,便把心思扑在了钻营买卖上,衙门里毕竟是个闲职,有了这个闲职,钻营买卖方事半功倍,虽大姐儿没了,顾程却把陈大郎当成了正经舅爷,平日未断来往不说,赶在年节上还亲自登门。

因大姐儿之事,陈大郎积着怨呢,心里觉得,若不是顾程歪带了大姐儿,发落到庄子上,人怎么会没,怀着那么大的肚子,活活烧死,连个尸首都不见,陈大郎听见信儿赶过去,在庄子的残壁前捶胸顿足的哭了一日,想自己对不住姐姐,没护好外甥女,愧疚之余,也恼恨了顾程,便是顾程要娶大姐儿的灵牌之时,陈大郎虎着脸死活不应,任谁说也没用。

最末了是顾程跪在地上道:“舅爷心疼大姐儿,恼恨我无妨,可怜大姐儿死了,也没个落脚之处,难道舅爷忍心让她成了孤魂野鬼。”陈大郎才勉强应了,后因思念外甥女,病了一场,病好之后,身子便不大康健了,酒窖的营生便交给了儿子陈保生打理。

这陈保生别瞧生的老实巴交,却是个有心思有头脑的,加上顾程有意提拔,顾府的大舅子,谁不给些体面,借着顾程的东风,陈保生买田置地,盖酒窖,寻伙计不出一年便把他爹手里的酒窖,扩了十倍出去,如今一提陈家庄,谁不知道陈家酒窖。

次年靠着顾程的当铺,在各地开起了酒坊,陈家也彻底脱贫,俨然成了一方豪富,时光荏苒,忽悠一晃便是三载光阴,转眼又是大姐儿的忌日。

顾程早早让旺儿预备下香烛纸马,去坟上哭了一场,旺儿几个在旁伺候着,听了也直难受,暗道爷倒真长情,三年不知说媒的有多少,也没见爷应哪个,房里冷冷清清连个暖被之人也无,瞧这意思竟是要当一辈子和尚了,这当初谁能想到,也不知大姐儿到底儿哪好,值的爷当这么个痴心痴情的鳏夫。

从坟上回来,刚下马便见京城当铺的伙计刘大贵,正在门前候着,见了顾程忙上前跪下道:“爷,大事不好了,上回死当的那几箱子东西,不知怎么犯了事,刑部衙差上门,不由分说拿了掌柜伙计下了大狱,当铺也贴了封条,赶在那日奴才正在外头收账,才得脱身回来报信儿…”

87

这一年里当铺生意做的愈大,顾程也知树大招风的理儿,尤其京城,天子脚下,最不缺的就是当官儿的,从城门楼子上扔下块砖,没准都能砸到一顶戴乌纱帽,更有那三亲六故,皇亲国戚,他一个信都县的副千户,算得什么,当初若不是倚仗卫指挥使的势力,这铺子也开不起来。

虽有靠山,这个靠山如今却不那么靠得住了,随着魏王失势,以往最不起眼的晋王九皇子朱翊却意外,入了皇上的眼。

这位晋王从生下就是个病秧子,乃淑妃所出,淑妃是当今太后娘娘的亲侄女,自皇后娘娘薨逝,万岁并未再立新后,后宫之中独宠贵妃陈氏,宫中之事却交给淑妃打理决断,有太后坐镇,便宠眷不衰的陈贵妃也要让淑妃一筹,更何况先头陈氏本是晋王朱翊未过门的王妃,后被万岁爷瞧中,想法设法儿纳入宫中。

先头那些直谏之臣可是闹了好些日子,便如此也未拦住皇上,成了如今的陈贵妃,也成就了皇家一宗丑事,虽是后宫内院之事,却跟前头朝堂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

皇后既逝,太子便失了依靠,却因纳了陈家嫡女为太子妃,得了陈家之助,后贵妃得宠,陈家虽也跟着荣宠不衰,却也知贵妃虽宠却无子,早晚不是个长久之计,势必还要依靠太子,便甘为太子一党。

陈贵妃冲冠后宫,太子跟陈家着实风光了几年,只从去虽过了万寿节皇上染疾,太医不知斩杀了多少,也未见效用,至开春已成沉疴,越发连龙床都下不得了,哪里还能顾得上召幸贵妃。

太后不定早看不上这个本是孙媳妇却忽成了儿媳妇的贵妃,堵心了这几年,终得了机会,哪有不出手的道理,故此从入夏,顾程便听说陈贵妃以骄矜狂妄之罪被太后责令闭门思过,太子失了陈贵妃这个傍依,自然也要寻下一个,便瞄上了郑千户的舅舅卫指挥使。

卫指挥使是皇上心腹之人,门生故旧众多,先头太子也曾示好拉拢,那时万岁龙体康健,又是春秋鼎盛,卫指挥使深知,皇上最厌党争,哪里会糊涂的跟太子结成一党,倒也独善其身,今年却有些坐不住了。

想瞧着龙体愈加不好,若真有个万一,自己经营数十年的荣华富贵岂不一朝尽丧,却也挨个度量了一遍这些皇子们,虽皇上早有些不喜太子,心里却也念着跟皇后的结发之情,将来说不得还是要把这宝座交在太子手上,也算名正言顺,除去太子,其他皇子或平庸,或出身差,或不得宠,瞧来瞧去,勉强能与太子一争的只贤妃所出魏王,却不知怎生个缘由,却去岁灯节那日,在京城的青云坊中与人私斗失手打死了人,若寻常百姓草草掩盖过去便了,死的却是宗室里子弟,算起来跟魏王还是堂叔伯的兄弟,哪肯干休,闹到万岁爷病榻前,把皇上气的差点厥过去,病中却直叫着:“这等畜生留他作甚,便是皇子也当与庶民同罪,既打死人拉住去砍了抵命便了。”还是太后跟淑妃求情,魏王才得留住一命,却被皇上远远贬去了梁州。

除去这块心病太子能不欢喜,就着这当口给卫指挥使抛去橄榄枝,卫指挥使便就坡下驴依附成太子一党。

卫指挥使对顾程青眼有加,甚至比对他亲外甥儿还要器重些,从开春就多次与顾程说要抬举他到京城来,顾程却留了个心眼,自古这权位之争难料,这会儿从面上瞧着太子胜局已定,宫里却还有太后淑妃呢。

且自年初晋王朱翊也开始崭露头角,虽是病秧子,谁能料准以后之事,况以顾程一旁瞧着这晋王一步一步走来稳扎稳打,也绝非一个庸碌之辈,到了如今隐隐已对太子构成威胁,因此顾程多次婉拒卫指挥使,只说自己年过而立丧妻丧子,还有甚指望,早已心灰意冷,恐要辜负这番抬举之恩了。

顾程先娶后丧之事,在信都县折腾了个够,卫指挥使哪里不知,暗道以往却未瞧出他是这样一个过不得儿女私情的汉子,想他刚刚丧妻,便也未勉强于他,却助他在京城里开了铺子。

顾程先头在信都县里接的那两箱笼俏货,今儿打通了一条发财的门路,那些人俱都是江湖草莽,虽是山贼,却也讲个义薄云天,并非那些打家劫舍之徒,专门吃官道上的营生,寻那些贪官劫了财物,转手典与顾程,也正因这个门路,短短不到一年,顾程便发了起来。

只他这买卖明明白白有卫指挥使在后头撑着,谁敢来封,却不想真有胆大的,顾程得了信儿当即便收拾了往京城奔,想了一路这里头的缘故,最终落在了晋王朱翊头上。

他绝不是凭空猜测,满朝谁不知晋王掌着刑部,跟太子明争暗斗,拿自己的铺子开刀也是有可能的,只他既封了铺子,却未问罪到自己头上,却有些古怪。

自大姐儿去了,顾程原先那些争名夺利的心思也去了大半,这人总有个过不去的坎儿,大姐儿便是他这一辈子的冤家。

顾程总想着,便自己争得再多,落个封妻荫子,这妻,这子都没了,他还争来做什么,想到此,顾程长长叹了口气,忽听车外旺儿道:“爷,前头望见城门了,爷是先去指挥使府上,还是回咱们宅里?”

顾程在京里开铺子之初,便在铺子后的街上置办下一处三进的宅院,收拾妥帖使家人看顾着,以便他来京城也好有个落脚之处。

略沉吟道:“家去吧!”暗道隐约可听着万岁爷的龙体可有些悬,这京城虽面上祥和,暗地里不定早已风声鹤唳,这事干系重大,还需细细斟酌一番才是。

顾程心里隐约有个猜疑,却未拿定,又吩咐道:“一会儿进城时,只说咱们是贩货的客商便了。”

旺儿挠挠头应了一声,到了城门果然较常日多了些兵甲,顾程把车门推开一条缝,略往外瞧了一眼,正瞧见城门处立着的一个穿戴着四品武官服侍的男子,很有些眼熟,一时却也未想起在哪儿见过,待到了门前,顾程下车才记起,去岁卫指挥使寿宴上曾照过面,他是跟着晋王朱翊的人,因他寸步不离晋王左右,故此顾程倒有些印象。

顾程迈脚进去,走了几步停下脚儿跟门上人道:“若有人来访只说爷去会了朋友。”这才进了里头。

旺儿跟着顾程进去,亲上前服侍顾程换了衣裳,扶着顾程歪在炕上,又让婆子捧了茶来,刚收拾妥当,门上人便快脚进来,手里捧着个雕漆拜匣。

顾程目光闪了闪,接过里头的贴儿瞧了几眼,暗道烈大人,果然是他,约他吃酒,地儿却是青云坊,真真耐人寻味:“旺儿,你替爷回个帖儿说,爷定如约前往。”

旺儿低声道:“这位烈大人可不是晋王的心腹吗,爷去会他,若被卫大人知晓,却当如何?”顾程挑挑眉:“这贴儿上,只说邀爷吃酒,爷怎好推拒,且爷也想探探他的底下的心思,如今这般形势,爷便不能左右逢源,也当仔细斟酌才是。”说到此不禁叹息一声道:“爷却真有些厌倦官场了,有时常想,若大姐儿在,爷与她寻个山明水秀的地儿住下,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只如今,她狠心撇爷去了,留爷一个孤清清在这世上却有甚意思。”

旺儿有些心酸,爷以往是个什么样儿人,自大姐儿去了,倒彻头彻尾变了个人,若大姐儿泉下有知,不知会怎样。

正想着,忽听顾程道:“你去使人给保生送个信儿过去,近些日子先把京城的酒坊关了,莫为了这点儿银钱惹出祸事,年上去瞧舅爷,身子愈加不好,保生真有个万一,怕舅爷受不住,大姐儿最着重舅爷,爷当替她尽孝。”

旺儿暗叹一声,这可是爷倒成了个痴情长情的人,忙去使人。

却说烈风收了帖儿并未回转王府,而是让人带马过来,去了城南的帽子胡同,到了胡同口翻身下马,让随从在外等着,他一人走了进去。

帽子胡同,顾名思义,上窄下宽,看上去像一个帽子,人家原先便不多,后被王爷置在手中收拾齐整。

徐苒,王府上下皆称一声徐姑娘,是爷半道捡来的女子,当时便怀着身子,二月初八诞下一对子女,王爷甚爱,因徐苒不惯住在王府,便在这帽子胡同置下宅子安置。

对于王爷对徐苒是个什么心思,烈风跟了爷二十多年都有些拿不准,若说想纳在身边儿,这一年都过了,也未见王爷有个动静,若没这等心思,又着实不像。

这不如今这般时候爷都要过来瞧她,可见心里记挂着呢,说起来也只两三日不见罢了,只王爷这都过了一年,却忽要见顾程,这里头未尝就没有徐苒的因由。

王爷是个谨慎之人,当初收容了徐苒,早已把她查的一清二楚,直到如今,烈风都想不明白,那顾程虽说狡诈阴险,却是个极为痴情之人,对个死人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对徐苒定然不差,作为一个女子,都已怀了身子就该好生相夫教子,她倒好,冒着大火逃将出来,落个假死,对顾程不闻不问,可见这女子若狠心起来,更是半点儿情份皆无。

王爷的亲卫在门外守着,见了烈风道:“爷在听雪阁呢。”

烈风抬头看了看天儿,阴了一天,恐要落雪,果然,刚走到听雪阁外,便飘下雪来,细雪落于地上无声无息,他立在听雪阁外的抱厦里未吱声,因听着里头隐约传来爷的笑声夹杂着小婴儿咿咿呀呀的声音…

88

徐苒看着趴在地上跟两个小家伙玩的忘我的朱翊,不禁满头黑线,当初她义无反顾的黏上朱翊,是因为瞄见了他腰上那块貔貅青玉佩,这是古代,这些物事寻常人若佩戴恐是杀头之罪,便是尹二他爹不就因为私用皇木就被罢官免职抄家问罪了吗,更何况这种东西。

徐苒当时琢磨,难不成是个跟什么王公贵族,可瞧着排场又不大像,后烈风跟紫儿带着亲卫赶来,徐苒才知这病秧子真是个有大来头的,却也未往皇子啊王爷身上猜。

至进了京,才知是晋王朱翊,怪不得非要赶在万寿节之前进京,是给他老子拜寿来了,落后徐苒又听了些秘闻八卦。

晋王先头定下陈相次女为妃,却未及行礼,就被他老子瞧在眼里,动了色心,寻由头给朱翊换了个老婆,原先的陈氏被皇上弄进宫里,封成贵妃,便是宠冠后宫的陈贵妃。

徐苒刚一知道的时候,还当是到了唐朝,忽又想起顾程仿似跟她说过,皇上还纳了自己儿媳当妃子,所以他把自己弄到身边不算什么,真是,这皇帝老子跟顾程倒是一路货色。

不过朱翊这个病歪歪的样儿,那陈氏没嫁给他也算造化,不然岂不守活寡,只这厮妻妾也不少,刚跟他到晋王府的时候,见到那些迎出来的女人,真是环肥燕瘦任君挑选,只可惜朱翊这个病秧子空有娇妻美妾,却使唤不上,自己一个人住在外头书房。

徐苒发现自己跟书房挺有缘的,掌着书房的是紫儿,见到紫儿,徐苒才知道什么叫美人,那眉眼儿,那身段,真是难画难描那么好看。

先头徐苒还想朱翊把这么个大美人放在跟前伺候,不定两人早就不清白了,后来却发现,两人从未有过那些事,徐苒便越发同情朱翊,估计是身子骨不给力,光眼看着解馋呢,倒是想了些现代的法儿,跟太医说了说,也在平日吃食上,多主意了一些,也不知是不是她的功劳,不出半年,朱翊的身子倒是好了很多,至少不似刚见时,动不动就喘,跟要死似的。

徐苒这一年过的不好不坏,孩子平安降生后,便挪到了这里来,虽受了些罪,毕竟还是生了下来,这也得益于朱翊,寻了宫里产婆来给她接生,又有太医坐镇,终于没一尸三命呜呼哀哉。

徐苒如今在王府就是个大大的闲人,只有时帮着王府账房查查帐,这是她的老本行,不算什么,毕竟人家朱翊供她吃喝,也得出点力气。

徐苒也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朱翊什么人,那底下的心思恐比顾程还要深沉,看似越无害的东西,越染着剧毒,只不过徐苒觉得,自己没什么值得他算计的东西,所以也不必处处防备着,倒是比跟顾程那时轻松许多。

有时徐苒甚至觉得,朱翊其实挺像个孩子的,虽然他比自己都要大上几岁,跟顾程差不多年纪,当初自己以为他是少年,纯属看走眼,这厮就是长了一张唬人的嫩脸罢了。

但此时的朱翊真的很像个孩子,自打两个小家伙会爬了,徐苒就让人在暖和的听雪阁里铺了大片毡垫,让两个小家伙在上头爬着玩,孩子们快一岁了,虽说话还不行,走路也摇摇晃晃,却爬的飞快,正着倒着不停爬。

相比之下哥哥大宝比妹妹小贝要安静一些,小贝简直就是个疯丫头,人来疯,尤其看见朱翊,黑葡萄的眼睛里贼亮贼亮的闪着,手脚并用爬过去,扒上朱翊的大腿就往他身上爬,朱翊也好脾气的由着她,有时索性坐在地上陪小家伙玩。

两人玩一阵大宝就会眼馋,然后跃跃欲试,又想上去凑热闹,又有些舍不得徐苒给他的玩具,瞧瞧妹妹,瞧瞧玩具那纠结的小样儿,能把徐苒笑死,最终还是撇下玩具四肢朝下爬了过去,跟他妹妹一样在朱翊身上攀爬,小嘴还一个劲儿的咿咿呀呀的,然后朱翊就看着他俩笑,很幼稚。

大约玩累了,小贝打了个小哈气,撇开朱翊,飞快爬到徐苒身边儿,扒着她的腿儿站起来,小嘴不知道是叫妈还是叫母马,一个劲儿的嘟囔,小手不停揉眼可见是困了。

徐苒上个月才给两个小家伙掐了奶,但他们还是喜欢粘她,尤其玩累了,爱笑的小嘴嘟嘟着,嘴角一憋一憋的看着她,徐苒那颗心就软的不成名堂了。

徐苒发现,自己可以对所有人狠心,但对她自己的孩子,却无论如何都狠不下来,徐苒摸了摸小丫头的额头,把她抱在怀里,小家伙习惯性就要往她怀里扎,徐苒抱着她进了里屋,拍着她,任她在自己怀里磨觉,嘴里轻轻哼唱着歌儿哄她睡觉,不大会儿小丫头就咂咂嘴睡了过去,婆子来接了过去安置到小床上。

徐一回头才发现朱翊立在帐外定定看着自己,那目光异常复杂,徐苒略整理整理身上的衣裳,她是很注意跟朱翊接触的,就怕自己哪怕有一丝轻浮的举动落在他眼里,勾起什么来,这男人的权势,比顾程难对付多了,但徐苒觉得,似朱翊这样的男人要什么女人得不来,她一个孩子娘估摸是很安全的。

其实徐苒是觉得自己跟朱翊之间虽然暧昧,却并不是那种,跟顾程在一处,徐苒无时不刻都感觉到顾程想扑过来,剥她的衣裳,但朱翊却不是,仿佛一种莫名的眷恋。

婆子把大宝也抱了过来,大宝很安静,精神头也比小贝大,这会儿还不困,但放在小床里,也不会闹,很乖巧。

徐苒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哄他睡觉,等大宝睡了,徐苒才站起来走出来,朱翊已不在外头,去了明间,隔着暖帐隐约看见烈风正跟朱翊汇报着什么,不大会儿朱翊进来,坐在窗下炕上,吃了口茶瞧了徐苒一眼慢悠悠的开口:“你就真想这样过一辈子吗?”

徐苒放下手里给小家伙缝了一半的衣裳,抬头看着他:“如果我就想这么待一辈子不成吗?”

朱翊目光闪了闪,却说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前儿偶然得了一副画,甚有吴道子遗风,因是美人图,本王若悬于墙上,怕贪看着美人,耽搁了做事,想你成日闲着,就送与你吧!”

身后小厮递过来,徐苒接过慢慢展开,这一看倒愣了,暗道怎这画上之人如此面熟,该是画的洛神,侧旁却提了一阙不切合主题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很有些怪异之感。

徐苒便问:“这是何人所画?”朱翊深深瞧了她一眼道:“说起这绘画之人在京城却也大大有名,便是去岁的新科状元,如今的翰林编修张青莲。”

徐苒愕然:“你说谁?”

“张青莲,张大人,山东滦县人士,怎么?你识得他?”朱翊貌似无意的问了一句,徐苒暗道,这可真是,那酸儒竟是去岁的新科状元,自己只隐约听说状元姓张,早把张青莲这档子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如今从朱翊嘴里说出,徐苒忽有一种沧海桑田世事变幻之感,那酸儒书呆子真考上了状元。

忽地记起自己包袱里还有他当初写下的欠条借据,不知如今找上门他可还认不认了,若认,自己岂不发财了,却此番来由不好让朱翊知道,只摇摇头道:“不识。”

朱翊却又道:“说起这位状元郎倒也有些意思,想他年少登科且未娶妻室,不知多少大人托人给自家女儿说媒,奈何他竟一个不应,金榜题名之初,回家祭祖却在真定府陈家村上盘桓数日,听说去了顾家坟茔地里哭了一场,不知的还道他是顾家的孝子贤孙呢,你说可有些意思吗?”

徐苒微微眯了眯眼,心道这厮什么意思,以她对朱翊的了解,他不会平白无故提起一件事,一个人,尤其这个人是张青莲,那个顾家的坟茔地,也跟自己有着脱不开的干系,联系刚头他哪句,徐苒不得不多想。

刚要开口朱翊已站了起来,身后随从捧来大氅披在他肩上,正了正头上金冠,从她手上抽过画去笑道:“思来想去这画中美人本王还是有些舍不得,赶明儿我让紫儿再送两幅好山水过来,这幅本王还是收回去的好。”

又道:“父皇的身子愈发不好,这几日恐本王不得空来,若有急事使人去寻烈风便了。”说完转身走了。

待朱翊走后,徐苒想这厮究竟什么意思,徐苒知道他是晋王那一刻,就明白自己所有的事,恐都瞒不过他去,只他装了一年糊涂,怎这会儿却要戳破,目的是什么?还有顾程…

徐苒进了里屋,两个小家伙已经呼哈呼哈的睡的正熟,徐苒伸手摸了摸了儿子的脸蛋,大宝生的颇似顾程,尤其这对眉,斜斜上挑,显得一双眼有些狭长,徐苒觉得,他儿子生了跟他老子一样的桃花眼,赶明儿不定也是个渣。

顾程娶了自己的牌位,并照管她舅舅一家的事,也辗转传到了京城,且顾程的当铺,陈家的酒坊,都在京城开了,事实俱在也由不得她不信,事实上,徐苒觉得那些传言肯定是谬误,就顾程那个色狼,怎可能是个痴情的男人,那就是个用下半身过活的种马。

觉察到自己有些愤愤不平,徐苒又不禁失笑起来,这都一年了,自己还想这些做什么,既然当初逃了出来,徐苒就没想过后悔,既然无法跟顾程过那种三妻四妾的日子,除了逃她还能怎样。

靠着朱翊,虽也不是长久之计,目前来说,也想不起别的道,其实认真说来,徐苒没靠着朱翊什么,这宅子虽是朱翊置下的,她已经把银子给了他,算的很清楚,至于这宅子的开销,统共没几个人,她每月帮着朱翊查账的酬劳也足够抵消了,还要时不时的接待他来治疗心理疾病,没收钱已经便宜死他了。

这也是后来徐苒才瞧出来的,不定朱翊小时候过的什么日子,看见小孩儿,总有一种类似羡慕的情绪在他身上荡漾,每次他来时都是皱着眉,走时都是眉开眼笑的,完全把她这里当成了心理诊所。

徐苒也想过,等孩子们再大些,她再去想做些投资,或是什么营生也自在,至于朱翊,徐苒心里头清楚,即使他什么都知道,也不会真把自己送回给顾程,只心里不由有些替顾程担心。

顾程先头靠上的那个卫指挥使,貌似现在是朱翊的对头,即便这会儿朱翊拉拢顾程,待成了事,难免鸟尽弓藏,无论怎样,顾程都没好下场,想到此,徐苒暗道活该你个官迷,非要当官儿,落得这样也罪有应得…

89

顾程到了青云坊门前下车,想了想。低声吩咐旺儿:“你且去,一个时辰后来接我家去,莫在这里等。”

旺儿知道爷这是怕他招眼儿,如今京里的形势不妙,谨慎为上,应了一声,上车去了,顾程迈脚进去,刚一进去烈风便迎了出来,拱拱手:“顾大人。”“烈大人。”两人寒暄毕,携手入内。

青云坊既然多年稳居京城第一绡金窟,后台自然不可小觑,只顾程以往却不知,这后台竟是晋王朱翊。

顾程跟着烈风从穿廊过去,七拐八绕,进了后头一进院落,只见一丛修竹几枝老梅,映着乱琼飞絮一般的大雪,更添精神,与前头的迤逦香艳,处处笙歌大不相同,甚为清雅,门上垂落梅花暖帘,廊下立着一个紫衣丫鬟。

与顾程一照面,却并未垂首下去,反而定定望了他半晌,这丫头生的五官绝美,身段窈窕,便顾程都不免惊艳,只毕竟不似以往,便被惊艳了一下,也并未生什么邪念。

顾程是觉得,自大姐儿撇下他去了,他便再无这些调风弄月的心思了,有时想想,大姐儿说的颇有道理,何必三妻四妾落的不安生,守着一个心尖子过日子倒拎清,这一年多的日子,顾程一个人孤枕寒衾,把大姐儿曾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想无数个过子,越想越清楚。

从一开头大姐儿就没想跟他过长久日子,有时顾程自己都觉自己犯贱,摊上这么个狠心薄情的女子,却仍念念不忘,从开头她就跟自己使着心眼子,心心念念的想出去,自己宠着她,溺着她,也拘着她,拴着她,最终也未留住她,徒留如今他一个人在这世上,便左拥右抱鲜衣怒马又有甚意思。

烈风让顾程在门外稍候,紫衣丫鬟打起暖帘,烈风走了进去,自进来便听见琴声淙淙,素闻晋王琴技卓绝,只不轻易示人,如今想来是知音在旁了,却不知除了自己,晋王还寻了谁来。

不大会儿烈风出来道,劳大人久候,王爷有请,顾程这才走了进去,进去瞧见晋王朱翊坐在上首席上,忙倒头便拜:“信都县副千户顾程叩见王爷。”却被晋王轻轻搀起来道:“此处也不是朝堂,哪来这许多规矩,刚本王还跟青莲道,你我三人年纪相若,私下倒可以兄弟论。”

顾程忙道:“微臣不敢。”却听旁边一个声音道:“青莲参见顾大人。”顾程道:“原来是张大人。”心里总有些未解的疙瘩。

这位去岁的新科状元当初可是出尽风头,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却在回乡祭祖途中跑去自家坟上哭了一场,后顾程才知他哭的是大姐儿,顾程思来想去都没想明白,他一个新科状元怎会识得大姐儿,好生酸了些日子,后旺儿底下道:“瞧那位新科状元有些痴傻,不定是认错了人也是有的。”顾程才丢开这事,今日照了面,顾程忽想起这事来,只觉胸间有些不快。

因这张青莲虽面上恭敬,却明摆着就不想与自己寒暄的眼色,他顾程怎会瞧不出,寒暄过后,各自分宾主落座。

朱翊才道:“请了两位前来,也是本王久慕,总不得机会亲近,今儿终是让本王如愿以偿,却要好生乐一乐才是。”

顾程暗道,说起来自己一个五品副千户,张青莲七品翰林编修,怎会落在晋王眼中,便他爱惜张青莲之才,自己呢?

顾程心里略转了转,忽的明白过来,这晋王韬光隐晦多年,一朝发力,想的还不是那张宝座,奈何太子早已经营数年,这夺嫡之争,晋王难免落了下风,他抬举自己想来是瞧上了自己手里的银子,想让自己助他。

想到此,顾程倒是安了心,钱财乃身外之物,况如今他一个人,便争下金山银山又有甚大用,若晋王想要,给他便是,自己也不会心疼,只顾程却有些好奇他如何开口,以什么条件说服他,高官厚禄吗?这些顾程若想要,跟着太子或许更快些。

晋王仿佛知道他的想法一般,淡淡一笑道:“青云坊近日□出个佳人,虽不算倾城之姿,却善歌舞,今儿请两位大人前来,不妨好生赏玩一晌,也是一件雅事。”

说着摆摆手,进来几个青衣小厮,把门上的暖帘悉数拢起,顾程跟张青莲这才发现院中不知何时,已立了一名红衣女子,虽有些远,却也能瞧清眉眼。

这一瞧见眉眼,顾程立刻就站了起来,低唤了一声:“大姐儿…”“徐姑娘…”张青莲也站了起来,喃喃吐出三个字。

却听晋王朱翊道:“这是青云坊的兰娘。”

顾程倒是先坐了下去,因瞧出这女子眉眼儿虽似大姐儿,细瞧之下却少了大姐儿的神韵,虽美却不如大姐儿鲜活,虽不是大姐儿,能找来一个如此相像的女子,晋王也是煞费苦心,只张青莲脱口而出的徐姑娘是何人?难道他真识得大姐儿不成。

顾程只觉一股酸气从胸中溢出,钻到唇齿间,险些酸倒了牙,脸色也有些阴晴不定,朱翊扫了他一眼,目光闪了闪,拍了拍手,便听隐约鼓声传来,仿似隔墙之外。

女子随着鼓声舞动起来,一袭红衣,舞姿轻盈,伴着簌簌而落的雪花,美的仿似一旁枝头正绽的红梅。

一曲毕,张青莲已经站了起来,朱翊的目光却落在顾程身上,顾程虽未说话,心里却在暗暗猜度,晋王既然走出大姐儿这步棋子,是想用这个替身来讨好自己,还是大姐儿…

顾程心里陡然一喜,当初遍寻数遍,也未寻获大姐儿尸身,只得用玉片造了一个假人葬下,虽那牛鼻子老道口口声声说大姐儿飞升成仙,这等事未亲见,怎做的准,若无今日之兰娘,顾程还不敢有此奢望,如今却不禁有了想头。

若之前只是想头,待瞧见兰娘头上的蝴蝶簪,顾程心里忽然落了定,以晋王之势寻个眉眼相似的容易,却这簪子,怎会也是巧合,若是旁物或自己还不能笃定,只这支簪子乃是自己亲手赠与大姐儿,别于鬓边,当时情景,午夜梦回不知惦记多少个过子,又怎会认不得,难不成大姐还活在世上,孩子呢,她怎逃出火海,又怎不去寻自己?是啦!这丫头早便想脱离自己之手,真得机会逃出,又怎会回头,真真一个狠心绝情的丫头,若果真活在世上,如今又在哪里?顾程真恨不得抓住晋王朱翊问个清楚明白,奈何做不得罢了。

却听朱翊道:“这是顾大人,张大人。”兰娘明眸流转,袅袅婷婷一福:“两位大人万福,奴这厢有礼了。”

张青莲伸手便要去扶,半道忽觉不妥,胀红一张脸缩了回来:“姑,姑娘请起,请起…”朱翊笑道:“兰娘好福气,闻的张大人金榜题名之时,多少媒人上门说媒,任环肥燕瘦名门淑女,应都未应,却独独对兰娘青眼有加,还不敬上张大人一盏酒,也谢他这番眷顾之情。”

那兰娘听了,忙轻挽云袖,露出芊芊玉手,执壶满斟一盏儿,含情脉脉的递送过去:“兰娘谢张大人眷顾之情。”张青莲忙接过一饮而尽,兰娘又斟一盏儿,张青莲又接过,吃了个双杯儿,这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