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我,咱们俩都得好好的。”沁瑶认真补充道。

“那是自然。”蔺效笑道,目光笃定,极有底气。

沁瑶自然知道这个男人的承诺意味着什么,浮躁不安的心重又变得踏实无比。

——————————————————————————————————

半夜闹了这么一出,早上起来,沁瑶便有些懒懒的,头晕脑胀不说,饮食上更是不宜,连再清淡的粥汤都饮不下,勉强喝了一口,旋即又吐了。

蔺效只当是在马车上温存时不小心让沁瑶染了风寒,要多懊悔就有多懊悔,立刻传人去请余若水不说,又让人去宫中传话,令许慎明代为布防,自己则留在府中寸步不离地守着沁瑶。

温姑见沁瑶胃口不佳,却又想到另一层,拉了采蘋在一旁细问沁瑶在家时来葵水时的情形,又打听沁瑶上月何时换洗的,要知道世子妃已嫁过来近两月,世子又那般宠爱她,怕是有喜了也未可知。

采蘋听温姑问长问短,猛然意识到小姐这个月确实已好久未换洗了,可是小姐在家中时小日子便不准,不是早来便是晚来,若依此来断定小姐已然有喜,怕是有些不准。

虽如此说,采蘋想起小姐出嫁时夫人对她的嘱托,仍有些雀跃,忙托了人去给瞿陈氏速速送信。

余若水来得极快,蔺效派人去请后没多久,便到了澜王府。

蔺效将床幔放下,将沁瑶遮得严严实实,方让余若水进屋。

余若水隔着帘子诊了一回脉,又细问一回沁瑶的病症,便到外屋开方子。

沁瑶恹恹地躺在床上,听着蔺效在外屋跟余若水说话,忽然想起大隐寺那回她被盗匪打伤,也是这位余若水不请自来,说是奉了德荣公主之命给她诊病。

当时她不了解德荣公主的为人,如今想来,依照德荣公主的性情,实在不大可能会为了她特意去请太医院的院首。会不会德荣公主根本只是个幌子,实则是蔺效请来的余若水呢?

她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要知道这回秦媛之事,也是余若水在皇上面前给秦媛下了痨病的诊断,成功将秦媛从宫中引出,为后面揭露秦媛的真面目打下了基础。

由此看来,余若水跟蔺效的交情恐怕远远不像表面上那样寡淡。

可余若水身为太医院院首,入宫长达四十余年,如今已近古稀之年,于名利上恐怕早已看淡,以蔺效的资历,岂能轻易驱使余若水为他所用?会不会背后还另有曲折。

正想着,温姑进来,说澜王听说沁瑶生病,特派了身边的余总管前来探视。

沁瑶听了这话,怔了片刻,忽然冒出个有些荒唐的念头。是啊,她怎么把阿翁给忘了!蔺效驱使不动的人,以阿翁的身份和资历,不见得也驱使不动。

毕竟对余若水这样的老臣来说,蔺效不过初生之虎,可澜王却是当初一众争储失败的皇子中唯一一个全身而退的人。难道说,阿翁根本不像表面上那样淡泊避世……

忽然采蘋欢天喜地探身进来,连沁瑶的称呼都忘了改,笑呵呵道:“小姐,夫人和大公子来看你来了。”

话音未落,瞿陈氏一脸喜气地掀帘而入,看着阿瑶,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好孩子,真好福气啊,才成亲多久,竟就有喜了!”

原来采蘋派人去瞿家传话时,原话本说的是“小姐可能有喜了。”

可传到瞿陈氏耳里时,却变成了,“小姐已经有喜了。”

蔺效正好送完余若水回来,刚进来,便听见这话,怔在原地。

第160章

蔺效本打算进来给瞿陈氏请个安,便到外院招待瞿子誉,谁知一进来,就听到了这话。

他忘了迈步,立在门旁,迅速在脑海中回顾一番刚才余若水对他说的话。

“世子妃这是神思过度,心脾两虚,加上年幼不重保养,故而不小心染了风寒。所幸世子妃素来康健,不至于迁延加重,服两剂疏散的方子,也就无碍了。”

明明白白说沁瑶得的是风寒,没有一个字提到有孕,以余若水的医术,总不至于连个喜脉都诊不出。

虽这么想,他心里又隐隐有些失落,仿佛一件意想不到的惊喜突然被放到眼前,还没来得及细品,下一刻就被人告知纯属子虚乌有。

沁瑶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目瞪口呆地望着母亲,“阿娘,您方才说什么呢……”

瞿陈氏瞧见女儿女婿的神情,脸上的笑意还没来得及收拢,心里却已经本能地觉得不对,回身看着蔺效,犹自挣扎,“世子,不是说阿瑶有喜了吗?”

沁瑶这回总算听清了母亲的话,错愕至极,求证似的看向蔺效。

蔺效尴尬地轻咳一声,对瞿陈氏道:“阿娘,方才余太医给阿瑶诊了脉,说她是染了风寒——”

瞿陈氏嘴张了两下,神情虽僵,却立刻转了话风,笑道:“嗨,都怪阿娘,连句话都没听清,就急急忙忙赶来了。”

忙将带来的补品交了采蘋,到了床前,搂着沁瑶细看,“快让阿娘瞧瞧,怎么就好端端地染了风寒。”

又道:“可能吃得下东西?要不要阿娘给你做些易克化的点心?”

一句不再提有孕的事,免得让女儿难堪,让女婿失望,心里却把乱传话的下人痛骂了八十遍,暗道回去后定要找出是哪个该死的东西,好好立上一顿规矩才行。

因瞿陈氏嗓音嘹亮,语调爽利,三言两语便将屋里的尴尬氛围一扫而净。

蔺效见沁瑶的神情多多少少自在了些,暗松了口气,别了瞿陈氏,自去外院招待瞿子誉,心知肚明大舅哥多半也是听闻沁瑶怀孕,这才一大早特意前来看望,一会见了,少不得又需费一番唇舌解释。

女婿走了,瞿陈氏说话顿时少了份顾忌,对沁瑶道:“刚才阿娘弄错了,你可别往心里去,想想你才嫁过来多久,该有的时候自然会有的,女子最怕惦记此事,越是心里惦记,越不容易怀上。”

“谁惦记了?”沁瑶哭笑不得,“要不是您一大早莫名其妙说我有喜,能好端端地把伤风扯到有孕上去么。”

瞿陈氏替女儿掖被子,毫无愧色地笑道:“这不是阿娘太心急了吗?好不容易你大哥的亲事有了点着落,阿娘还以为会双喜临门呢。”

沁瑶惊得从床上坐起,“哥哥的亲事有着落了?”

瞿陈氏早料到女儿会有这种反应,牢牢将女儿重又按回床上,笑眯眯道:“前两日便想让你回家一趟商量此事,可你这几日总往宫里跑,就没给你递上话。”

沁瑶暗自懊恼,她这段时日尽顾着对付秦媛来着,哪有功夫顾及其他,险些连哥哥的亲事这样大事都忘了帮着张罗,忙问:“是谁家的小娘子?哥哥自己相中的?”

按她早前的揣测,哥哥虽然一点口风没透,却极有可能看中了王应宁,而两家门第相差这般悬殊,真要成事,少不得费一番功夫。

哥哥素来稳重,在没有把握之前,不大会让阿娘过问,因此别看阿娘此刻兴兴头头的,没准是在她老人家自己在剃头担子一头热。

瞿陈氏见女儿狐疑地看着她,半点不恼,反笑道:“你哥哥如今不是前些时日在翰林院帮着户部编纂了一部辞典么,为了这本词典,你哥哥人都瘦了一圈,后来王尚书到翰林院查看辞典编纂进度,对这辞典大加赞许,见你哥哥是编纂人之一,便特唤了他近前问了几句话。”

“然后呢?”沁瑶听得全神贯注,原来那部辞典竟是户部要用,难怪哥哥前些日子天天起早贪黑的,敢情全是为了在王尚书心里留下个好印象。好不容易王尚书召见,哥哥为了巩固王尚书对自己的赞许,怕不会使出浑身解数。

瞿陈氏果然笑道:“王尚书问了你哥哥好些话,见你哥哥答得甚好,又生得一表人才,当时虽未说什么,可后来却打发底下的官员拿了你哥哥的一份履历给他过目,也是巧了,这底下的官员正是跟你父亲素日交好的陆伯伯,下衙后便都跟你父亲一五一十地说了。”

“王尚书不过要了哥哥的履历来看,”沁瑶思忖着道,“未见得便是相中了哥哥吧。”

说着,忽然想到哥哥的同窗王以坤,他跟哥哥私交这么好,又是王应宁的胞兄,想必早已知道哥哥对王应宁的心思,王尚书突然注意到哥哥,会不会也有王以坤的一份功劳在内呢?

瞿陈氏笑呵呵道:“阿娘话还没说完呢,看了履历之后,那日尚书府设宴,王公子邀了你哥哥前去,听说当时参会的都是当朝有名的大才子,酒席上,王尚书考人学问,特点了你你哥哥在席上作那个什么骈文,你哥哥一作完,王尚书就跟旁的大人说了句‘后生可畏’,满口的夸赞。阿瑶你说,王尚书这不是相中了你哥哥是什么?”

沁瑶暗忖,王尚书那样的谋臣,等闲不会将自己的心思明晃晃地公示于人前,虽说几次夸赞哥哥,或许存了几分提拔之意,却不见得是想让哥哥做女婿,没准只是见哥哥学问出众,有意培养后辈而已。

要知道王应宁这样的世家千金,即便背负克夫的名声,也断没有主动跟人攀亲的道理。

“哥哥自己怎么说?”想了一通,沁瑶决定还是从哥哥和王应宁身上入手,毕竟相较于其他,他们二人的态度才是关键。

瞿陈氏道:“我和你父亲问了你哥哥几回,你哥哥只是说让我们二老放心,他心里有数,阿娘瞧着,你哥哥对王家的事倒真是上心。”

沁瑶听了这话,点了点头,心里多少有了些底,看来哥哥果然极属意王应宁。

瞿陈氏又叹:“王小姐那样的好孩子,谁看了不喜欢呢,可惜就是门第太高了些,也亏得你哥哥争气,得了王尚书的青眼,否则咱们瞿家恐怕连提亲的资格都没有。”

沁瑶不便反驳阿娘,只宽慰母亲道:“阿娘,虽然咱们从不主动攀扯,但也没必要妄自菲薄,就像您说的,哥哥状元出身,模样人品样样出众,给谁做女婿不够用呀?”

想起王应宁克夫的名声,犹豫着要不要问母亲,可依照母亲对王应宁的关注程度,不可能没听说过此事,既然一句不提,只能说明母亲不介怀。

可见母亲倒真是一点也不糊涂。

母女俩说完一晌话,瞿陈氏又起身细细看了一回新房,见处处贵而不奢,不失闺房雅趣,妆台上一枚汝窑花囊,里头插着满满一囊这季节早该凋谢的茶花,花开得格外娇艳。

屋中一角焚着香,说不出的甜暖幽柔,窗下一榻,正对院中美景,屋外虽然寒风凛冽,屋内却因烧着地龙,温暖如春。

除此之外,屋里的一众下人服侍女儿皆是尽心尽力,可见女儿自嫁过来之后日子过得极为顺遂,这样想着,越发放了心。

瞿子誉早听得妹妹并未有喜,跟蔺效在书房里说了会话,到了午时,迎了母亲出来,母子俩告辞而去。

————————————————————————————————————

晚上温姑怕蔺效过了沁瑶的病气,本打算将蔺效的寝具安置到外书房,谁知蔺效亲自服侍沁瑶喝了药,理所当然地便挨着沁瑶歇下了。

因白日睡得足,沁瑶一时没有睡意,跟蔺效面对面躺着,絮絮说着话。

“我觉得我哥哥可能是喜欢上王应宁了。”她闲闲摆弄着蔺效的亵衣领子,声音带着伤风特有的沙哑,偏生嗓音又清脆,混杂在一处,倒多了份娇软的味道,蔺效听在耳里,心里痒痒的。

“听我阿娘的意思,王尚书似乎对我哥哥很赏识,可真要将王应宁嫁给我哥哥,显然又是另一回事。”

蔺效蹙了蹙眉,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你是说你那位同窗?王家的四小姐?”

“嗯。”沁瑶点头,“是不是有些棘手?王尚书那样的人,会愿意女儿低嫁吗?”

蔺效沉吟,暂未接话,王家世代为官,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几经改朝换代,却始终屹立不倒,算是本朝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

自从王卫廷做了王家族长以来,这些年许是为了敛去锋芒,几个儿女亲家倒都结得寻常,即便算不得低嫁低娶,也决不是那等炙手可热的人家。

记得前年,王四小姐曾被皇上和怡妃看中,眼看便要交换庚帖,钦天监却突然冒出王应宁与太子八字不合的消息,加上王四小姐本就有克夫的名声,皇伯父这才作罢。

如今想来,以王家在朝中的人脉,若诚心想让女儿嫁给太子,钦天监的八字不合一说怎么都能想办法遮掩,可见王家在大局未定之前,并不怎么愿意攀龙附凤。

思量了一番,见沁瑶仍在等着他的答案,便道:“说不定王尚书当真是属意大哥,也未可知。”

见沁瑶似乎不怎么接受这个说法,蔺效耐心地进行分析,“一则,王卫廷每年都会帮着皇伯父遴选殿试名单,也会跟莫诚等人轮流帮着决策三魁人选,而大哥能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至少文章学问是极得王卫廷青眼的,此后大哥被指在翰林院,无论品行还是能力,都颇得莫诚等人赏识,王卫廷焉能不知?二则,瞿家虽然门第不高,但家风清正,岳父大人这些年为官更是兢兢业业,府中人口甚是简单,连一个姬妾都无,王尚书若诚心想要低门嫁女,瞿家从各方面看来,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依我之见,他几次当众嘉奖大哥,既是对大哥的认可,没准也是一种暗示。”

两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截然不同,可等沁瑶认真听完,显然更倾向于相信蔺效的说法,毕竟他通晓朝中人事,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更具全局观。

“可咱们怎么确认王尚书的真实想法呢?”

蔺效沉默了一会才道:“我估计,再过几日,王卫廷会比所有人都更急于安排王四小姐的亲事。”

沁瑶不解,想了一回,皱眉道:“你是说秦媛的死讯一公布,太子妃的人选会再度被提上议程?可是……钦天监不是早已算得应宁跟太子八字不合吗?”

蔺效道:“别忘了王家不止王应宁一个女儿,王四小姐下面还有一位五小姐,前年王四跟太子议亲时,她尚且年幼,可今年却已经满了十四,已然到了议亲的年纪,若皇上想起王五小姐,他王家总不好出两个跟太子八字相克的女儿。”

沁瑶恍然大悟,“所以王家必须尽快替应宁订亲,好赶在重新遴选太子妃人选之前,将王五小姐的亲事也订下。”

蔺效微微一笑,像是在赞许沁瑶的聪明,“是以,事不宜迟,过两日我便想法子去探王卫廷的口风,你也问问王四小姐的态度,若一切顺利,大哥的亲事估计不会远了。”

沁瑶听得满心欢喜,猛的一把搂住蔺效,恶狠狠地亲他,“太好了!惟谨,你真好!你真好!”

第161章

第二日,沁瑶一睁开眼睛,便急急令人去给王应宁递帖子,邀她到家中说话,谁知清虚子听得她生病,一大早便来澜王府探视。

蔺效本打算进宫,听得下人传报,只好放弃出门的打算,亲自迎了清虚子入内。

沁瑶喝了一日药,将养了一晚,身子舒服了好些,听得师父来了,忙穿上厚厚衣裳,到外屋候着。

蔺效岂能不知沁瑶的心思,也知道他们师徒素来感情深厚,实在无需避嫌,便径直领着清虚子到思如斋看望沁瑶。

“师父。”清虚子一进来,沁瑶便起身迎上前,见阿寒并未跟随,以为师兄年轻,不好跟着进思如斋,便问蔺效,“师兄在外院吗?”

清虚子掸掸身上的寒意,任由沁瑶扶着她坐下道:“无需问世子,天气冷,为师压根没带你师兄出来。”

沁瑶只觉师父这话当真古怪,师兄又不是那等闺阁弱女子,以往为了捉妖,什么天气没出过门?怎么这会倒矫情上了。

蔺效见沁瑶杵在原地,怕她身子受不住,对温姑等人使了个眼色。

温姑会意,忙上前扶着沁瑶在桌前坐下,温声道:“世子妃坐下说话吧。”

又张罗听风扫雪等人奉茶。

蔺效一撩衣摆,在沁瑶身旁坐下。

沁瑶好些日子不见师父了,焉能不高兴,细端详一阵师父,嘟嘴道:“我和世子前几回去青云观看您,给您送些冬裳和补品,可您总不在观内。”

清虚子滞了滞,抬起眼皮睃一眼沁瑶,“总共才出门两趟。不过是每回你来的时候,为师都恰好不在观内罢了。”

沁瑶便令采蘋到库房将这几回没送出去的东西取来,预备一会师父走的时候让他拿走,包括几件给师父和阿寒的绒甲衫,质地绵软厚实,穿在道袍内,最能御寒,另有几双冬日穿的芒鞋,里面都添了厚厚的织棉,天寒地冻的时候穿不至于冻脚。

一一交代清楚,又怕师父晚间睡觉时被褥不够厚实,沁瑶又恨不能从库房里再取些厚褥子给师父送到青云观去才好,被清虚子给拦了下来,顿足道:“好了好了,师父冻不死,年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沁瑶扭头见蔺效也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讪讪一笑,怪不好意思地作了罢。

想起云隐书院之事,问师父道:“那晚咱们虽将书院里的怨灵都清扫干净了,又布下了六合阵,可惜没机会再回去瞧瞧,也不知后面有没有邪灵再飘进去。哎,师父您说。为何书院好端端会涌来这许多怨灵?”

清虚子饮了口热气腾腾的茶,不虞道:“第二日为师本想再去看看,谁知道书院好端端被封了起来,外头全是护卫,一打听,才知道书院里死了人,如何还能进去查探?只好回了观里。”

“可不是。”沁瑶叹气,也接过采蘋递来的茶预备啜饮,突然脑子里划过一个念头,动作猛的顿住。

蔺效看沁瑶神情不对,微一皱眉,问:“怎么了?”

沁瑶怔怔地盯着眼前,极力捕捉那个稍纵即逝的想法,是啊,她之前怎么没想到,若不是陆女官突然自缢,书院遭了封禁,她和师父第二日一定会到书院里重新察看。

如今想来,这陆女官死得是不是有些太凑巧了?会不会其中有邪魔在作祟?

她越想越觉得可疑,对采蘋道:“快将我那幅长安地图拿来,我要给师父瞧瞧。”

采蘋知道小姐平日无事时总喜欢拿了一张地图在手中研究,可惜往往看上一个时辰,也不见得能看出什么名堂,听沁瑶这么一说,忙进去取了地图来。

沁瑶打开,递到师父跟前道:“师父你瞧瞧。”

“这是——”清虚子展开来看,看见沁瑶在地图上做的几处记号,神情渐渐严肃,“这是头先几处邪魔现世的地方?”

沁瑶点头,“您觉不觉得这几处地方的分布有些像某个阵法?”

清虚子凝眉看着,久久无声。

沁瑶满含期待地问师父道:“师父,是不是看出点什么?”

谁知清虚子目光闪了闪,一把将地图推给沁瑶,道:“不过是巧合罢了,这几处山即便年头最小的,都至少存在上百年了,各自又并无瓜葛,怎会好端端牵涉到什么阵法?想想都觉得是无稽之谈。”

沁瑶被师父毫不留情地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不免有些扫兴,好一会才悻悻然道:“怪不得我看了这地图这么久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亏得还这些日子没少找了阵法书来看。”

“本就没什么关系,如何能看出问题?”清虚子加重语气道,旋即起身,“既然你身子无甚大碍,师父这就回去了。”

“不多坐一会吗?”沁瑶不舍,见拦不住师父,只好让采蘋等人将给师父的东西张罗着拿上,跟在后头亦步亦趋道,“过两日我病好了,就去观里找您,再给您和师兄送些吃用。”

清虚子本已往外走了,听到这话,又突然顿住,回身道:“都嫁了人的人了,不好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总往外跑什么,天气眼见得愈发冷了,你有时间不如多在家陪陪世子。”

说完,便大步出了屋,沁瑶还要往外追,被蔺效拦住,“我去送师父,你留在房里。”

沁瑶紧了紧衣裳,见师父头也不回,只好无奈点头。

————————————————

沁瑶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过了两日,除了还有些胃口不佳,已然好了大半。

这日吴王大婚,沁瑶应了怡妃的旨意,一大早便到吴王府帮忙。

因到得太久,跟上回去驸马府时一样,吴王府里尚无宾客,却在花园门口遇到康平。

康平见了沁瑶,拽着她便往内院走,笑嘻嘻道:“咱们去看看七哥新房。”

沁瑶对夏芫的所有一切都毫无兴趣,被康平拖着到了内院,忽然想起花厅筵席也需人部署,忙抽胳膊道:“我先去花厅看一眼。”

转身欲走,忽然内院一众宫人簇拥着身着盛装的吴王出来,这些人都穿着吴王府的衣裳,神情恭顺,显见得都是吴王的贴身侍从。

一行人后头跟着一位绝色美人,那美人的脸庞让人过目不忘,沁瑶一眼就认出是康侧妃。

吴王一身大红喜服分外夺目,看着康侧妃的目光却极尽缠绵。康侧妃脸上带着笑,可怎么看都觉得透着几分尴尬的意思,慢吞吞地跟在后面,几次想找机会溜之大吉,都被吴王给唤住了。

“殿下。”她止步,无奈地笑,“别忘了您今日大婚。”

吴王看着她,语气柔和,带着哄劝的意味:“我知道,送我到门口你再回去好不好。”

沁瑶暗暗咂舌,这位吴王殿下当真多情,大婚之日都一时半刻离不开这位绝色侧妃。只是他行事这般恣意,似乎全不怕今日的情形传到夏芫耳里。可见吴王府御下甚严。

直到走到内院门口,吴王这才发现杵在门口的康平和沁瑶,他略微一怔,丝毫不觉尴尬,若无其事地对沁瑶道:“今日有劳弟妹了。”

沁瑶笑笑,行了一礼。

康侧妃在吴王对沁瑶一笑,给她和康平行了礼,便无声无息地退下了。

康平对哥哥的姬妾毫无兴趣,只道:“七哥,时辰不早了,那些帮着迎亲的人都已到了,哥哥你别再耽搁了,这就要去韦国公府迎亲了。”

吴王重又换上意气风发的模样,唔了一声,负手往外走了。

第162章

婚筵上,沁瑶遇到王应宁,想起哥哥之事,便邀她明日到府中一聚。

刘冰玉恰好走近,听见这话,忙道:“我也去!”

沁瑶故作嫌弃道:“你来是可以来,但是请自带点心瓜果,咱们家简陋寒酸,粮食不多,怕被你给吃穷了。”

刘冰玉一点不生气,凑到沁瑶脸跟前,坏笑道:“我偏要去!明日我一大早便空着肚子来,非得好好尝尝你们府上厨娘的手艺不可,不吃饱绝不肯走。”

沁瑶点头笑道:“你且放马过来,东西不论好坏,明日我令人装上几桶候着,总够你吃的。”

刘冰玉气得上来拧沁瑶的脸颊,“有你这样挤兑人的吗?你才按桶吃东西呢!”

沁瑶怎会让她捉住,轻轻巧巧一拧身,退开几步笑道:“怎么了?难道我说得不对?”

刘冰玉直跺脚,不肯罢休,还要上前捉沁瑶,被王应宁一把拉住,笑劝道:“你稳当点,此处人来人往的,当心传到你阿娘耳朵里,回去又数落你。”

刘冰玉回头一望,果然见不少夫人正侧目朝这边瞧来,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跟沁瑶打闹。

沁瑶在女宾中搜寻了一圈,没找到裴敏,不免有些失望,对刘王二人道:“好些日子没看到阿敏了,明日一早我便下帖子给她,咱们几个好生聚上一聚。”

王应宁微笑道:“自从许统领在御前求了赐婚之后,近些日子阿敏在家中备嫁,不大愿意出门。”

刘冰玉哈哈一笑,“我看她备嫁是假,害羞是真,明日阿瑶下帖子她不来的话,我就亲自到她府上去押她,难得咱们能凑在一处说说话,她怎好意思不来?”

第二日蔺效回宫轮值,沁瑶一早起来,送了蔺效出门,便嘱咐温姑准备各类小食。

温姑领人张罗一番,呈上好些点心,从炸鹌鹑到蕊雪糕、加味红酥到灵沙臛,咸甜兼备,应有尽有。

刚过了巳时,下人便说王小姐等人到了,沁瑶忙令请到思如斋来。

几个人来得齐整,除了王应宁和刘冰玉,裴敏也来了,因天气寒冷,都穿着厚厚的织锦呢子或狐裘斗篷。

沁瑶笑着直迎到了廊下,到了屋内,几人还保留着在书院念书时的习惯,等温姑等人奉了茶退下后,便围坐在桌旁,无拘无束地说笑。

刘冰玉顾不上打量屋子,见几上满是各类小点,笑眯眯地尝了一气,不时满意地点头,吃完,对沁瑶点评道:“你们府上的厨娘做咸点比甜点拿手。

沁瑶笑笑没说话,蔺效从小不爱吃甜食,下人们为了迎合主人的口味,于手艺上自然会有所倚重,沁瑶拉了裴敏在一旁,细问她和许慎明的婚期,裴敏微红着脸笑道:“钦天监给看的日子,订在明年三月。”

沁瑶替她高兴道:“太好了,时间还算充裕,可以从从容容地备嫁。”

不像她被指给蔺效那会,因婚期定得太急,一家人紧赶慢赶,忙得焦头烂额的,好不容易熬到成亲那日,爷娘和哥哥都瘦了一大圈。

刘冰玉见沁瑶和裴敏咬耳朵,忽然想起一事,故作认真地对裴敏道:“我说,等你嫁给许统领,你跟阿瑶怕是难得见上一面了。”